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10 19:07:08

序论:在您撰写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通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第1篇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设置有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等管理类专业。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2014年4月修订与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的调查中,我们对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撰写结构有以下的看法:

 

一、论文选题存在“过空过大”现象

 

对于人文管理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继续教育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以下的遵循原则:要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尽量从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进行选题。选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避免“过空过大”。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毕业论文选题的确存在“过空过大”的现象。有些学生对论文选题把握不当,选定的论文题目范围太宽太大,难以收集第一手资料,难以展开撰写。[1]论文内容不充实,不符合培养要求和目标。有些学生什么资料好找就选什么题目,选题理论性太强,与学生实际水平不相符,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如何分析、论证,难以完成。有些学生则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搜索”“剪切”“粘贴”等功能,摘抄、堆积而拼凑毕业论文,甚至存在抄袭现象。

 

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有选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与预警研究”“薪酬调整机制的探讨”“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与产品定位”“房地产营销战略研究”“论企业品牌战略”“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研究”“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等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们认为就成人教育的学生而言,以上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都是很大的研究题目。

 

二、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的毕业论文

 

我们认为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应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从而确定毕业论文选题。选择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符合成人教育特点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后走上生产、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而选择修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很多已在单位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因此成人教育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类专业采取成人高考(业余、函授)、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习的形式。很多学生在本科学习前已在管理等岗位工作了多年,积累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增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经验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资源。

 

2期望把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

 

由于很多学生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的困难与问题。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本科阶段,不少学生已尝试结合所学习的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毕业论文阶段,他们期望借助指导教师的帮助,解决一些工作实践的问题。因此与全日制本科生相比,他们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动力更大,更期望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3理论知识积累尚不足

 

成人教育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目前的主流,很多学生工作相当忙,又有家庭负担,工学矛盾使学生很难有时间保证系统专心研究管理学基础理论。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校在教学与考试上降低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学生学习与接受的知识面较窄。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成人教育的学生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理论知识积累上有欠缺,理论分析能力显得不足。

 

(二)管理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

 

管理学科是直接指导实践的方法论,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社会性。[2]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重视以管理类课程理论为基础,联系社会实际分析较典型的案例,培养学生特有的管理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实践。

 

管理研究论文按论文的功能可分为:基础理论型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和学术论争型论文。基础理论型论文是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管理领域的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的论文。学术论争型论文是就管理问题的不同观点开展争论的论文。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成人教育学生发挥其长处,能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密切结合,更有利于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在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已构建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整合教学资源,实现送教上门,打造“学科知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创新性课程体系。现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已探索与实践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是联合行业、企业创办直属班,学生群体都在同一企业工作,具有共同的职业生涯,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他们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感性认识。他们关心企业的发展,有共同的企业研讨问题。因此选择撰写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更有利于定制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更欢迎。

 

三、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点,是决定论文基本框架、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毕业论文的选题既要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与他们的工作实际和专业有机结合,选题宜小而具体。[3]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选题规模应适当,应选择密切联系学生具体的工作实际,能够独立完成的课题。

 

在对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调查中,我们认为管理类专业的一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广州欧康公司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研究”“广州海洋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南建公司提高客户装机满意度的研究”“ST零售企业经营的市场定位研究”“广东省空调行业销售管理策略研究”“通信代维企业通信工程成本管理研究”“中铁十六局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广州萝岗区经济适用房工程质量监理研究”等研究课题,是属于管理类专业应用研究型毕业论文的选题。

 

四、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

 

在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中提出: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在撰写规范中示例了某一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录。从“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一文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生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了解该生撰写论文的思路。该生结合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实际情况,在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管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分析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的改进提出相应对策。本论文层次分明,具有逻辑性,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研究结果很有实际意义与借鉴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该生能较好运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做出一份贡献,也展示了该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成果。

 

“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的正文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包括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其中国内外文献综述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包括了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等。第2章允升公司概况与公司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通过对公司员工的结构与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的描述,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章允升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调查结果统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章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对策与实施建议。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提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改进的思路和原则,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及实施的建议。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结论是对整篇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的总结,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应用前景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指出本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毕业论文,符合管理应用研究型论文的撰写结构。管理应用研究型论文是运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允升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毕业论文的撰写结构可供参考。

第2篇

关键词 电子信息 毕业设计 工程实践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原理图与PCB图设计、实物制作与调试、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多个环节,是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工程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忽视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的不会做方案设计;有的缺乏研究思路和方法;有的仪器操作不熟练,不会排除在实物制作与调试中遇到的故障和问题,导致实物没调试成功;这些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 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

我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的1~16周,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时刻,由于如今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寻找一个好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如果面试成功,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马上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当然还有极少数学生忙于补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也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 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上有误区

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毕设对寻找工作单位没有影响,同时认为毕业设计总是可以通过的,没有将毕业设计看成是大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综合实习,是对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自己清晰了解设计过程的学习,是自己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对自己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尽快适应社会,影响巨大。

2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措施和建议

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进行系统设计、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中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教学内容优化,主要强调电路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突出实践运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性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3)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将其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项目设计,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4)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运用,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进行调整,如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调整为射频电路及CAD技术、FPGA通信设计基础、ARM原理与应用等。(5)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序,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二年级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建立基本的系统概念,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三、四年级则是专业工程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能力。(6)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电子工艺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自主管理,其他专业实验室由学生申请,系部批准后对申请学生开放,尽可能提供实验室给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7)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工具和软件,如MATLAB,MULTISIM,PROTELL等。尤其是单片机教学采用CDIO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如与TI公司合建单片机实验室,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引入教学中;并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开展科研活动。(9)开设科技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2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模式进行调整

(1)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有责任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选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和筛选,强调选题以设计类题目为主,要求软硬件相结合。(2)学生的选题时间可灵活调整,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做毕业设计时可选取与学科竞赛相近的题目;参加飞思卡尔的可选取智能车的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可在第6学期单片机实践时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选题,如有学生在单片机实习时做的是电子抢答器,毕设时做的是无线抢答器,学生完成得非常好。(3)对学生加强教育,认真开好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是一个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一个预演,对学生很重要,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制度,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如在毕业设计中确实不合格的要求二次答辩,二次答辩还不合格的则毕业设计判定不合格。

3 总结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调研,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突出应用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毕设时间和组织机构,整合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已初步扭转质量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英桂.浅谈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高等教育,2006:89(3):65-67.

[2] 彭熙伟,郑戌华,王向南.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45-47.

[3] 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49-51.

[4] 刘兴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8):126-128.

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 质量下滑 工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28-01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尤其是工科类专业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实践环节,旨在锻炼学生对于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校扩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持续下滑的问题凸显,也是目前高等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近几年一直从事工科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来讲,在分析问题出现原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也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有所参考。

1 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分析

1.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体现为3个主体:学生、指导老师和管理者。首先,3个主体中的大部分人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主观意识上都太淡薄:管理者为了追求就业率,即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很差,也能顺利给予毕业;指导老师并不是从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出发,而只是为了完成管理者交给的工作量,对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流于形式,或者干脆为学生代劳;学生则在一届一届的毕业生中获得真传:随便做做就可以毕业,学校不会卡,不让通过的话指导老师也没有面子。

其次,虽然管理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督促、保证毕业论文质量,但大部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不符合实际;受高校扩招的影响,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比较多,很多指导老师难以拿出足够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对于每周的答疑也是疲于应付,最终草草了事;要想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需要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往往很多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领会,但又面临毕业和就业,并不想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上面,而只想着各种捷径能够完成。

最后,3个主体之间的不协调动作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管理者希望指导老师能够带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而难以提供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一些硬件条件;有些指导老师希望能带出好的毕业设计出来,每次在办公室充满期待地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指导开展工作,但每次结果都是学生的毫无进展,导致身心俱惫,也不愿好好指导;有些学生也希望能够好好完成毕业设计,但管理者激励措施不足,遇到的指导老师布置的题目或者太难,或者太易,对毕业设计也慢慢失去了兴趣。

1.2 客观因素

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刚好与学生找工作或者考研的时间撞车,导致学生前期根本无法好好了解、熟悉课题,也就无法很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受高校扩招的影响,目前在高校中与毕业学生相比,师资相对缺乏,导致一位老师需要带很多学生,会影响指导的质量;大学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宽泛但不够深入,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学生知识面虽广但对毕业设计中的某些知识点难以掌握;大部分高校对于毕业设计所必备的软、硬件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具有创新性的课题难以实现等。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些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但也从另外一方面给我们以后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途径和方法,下面就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1)从管理层面上,首先要制定完善可行的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在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上重新部署,尤其对于工科类学生,注重实践环节的时间投入;要逐步实行末位淘汰制,让学生从开始就要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加强对师资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指导作用;重视过程监督,成立由校、院、系三级专家与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组,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与检查;针对优秀的指导教师和学生,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比如在职称晋升中加分,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等。

(2)从教师层面上,首先要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毕业设计的意识;对于承担的多个毕业设计任务,尽量采取课题小组的方法。即多个学生共同去完成1个课题,每个学生完成课题的一部分或者完成不同参数下的同一类课题。这样,既利于教师指导学生,也方便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企业多多建立联系,采取校企结合的模式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也是目前较好地一种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兴趣方向的不同,设立不同的毕业设计课题形式或题目,并且从单纯地重形式、格式向重过程方向转变。

(3)从学生层面上,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毕业设计是对以往知识的总结、对以后工作的重要性;选择或者自己寻找合适的、感兴趣的课题开展毕业设计;注重与指导教师的交流,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在时间的把握上,要权衡处理工作或考研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分配,避免一头重、一头轻的现象。

积极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并开展试点探索也是很好的途径之一。比如日本的择弥教学法:在课堂研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地位,自由商讨,相互切磋,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在大三时即开设论文指导研讨课程,作为撰写论文的前期步骤,到大四再开始开题撰写论文。此做法除了可以使指导毕业论文工作在过程上得到重视,还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而且为师生交流建造了一个平台,也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另外,充分利用通信网络的作用,构建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目前,指导老师带毕业生写论文大部分采用传统见面的方式进行论文指导工作,这种方式所带来的缺点显而易见:学生见老师需要预约、找地方、然后再见面等步骤,随着导师所带学生的增加,导师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也是一件十分费时的事情。可以尝试通过动态网页,使指导老师和学生能利用这个系统随时进行论文指导和交流,不但提高了导师的工作效率,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充分和及时的指导,更有利于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3 结语

目前,毕业设计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也指出,“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提高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其实,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要高度重视,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做好各项制度保证,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等.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1): 110-113.

第4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城市轨道交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23-02

一、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现状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不仅是学生整个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融会与应用,更直接影响该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教育部办公厅曾于2004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带教导师职责和论文选题等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说明,各地高校也相继出台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办法,同时还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问题、过程质量控制、导师评分体系、管理模式等开展了各类教学教改研究。为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改革项目的开展,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于同年度在在国内遴选60余所国家重点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率先实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试点。作为国内第一家以专门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行业特色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其产学合作单位——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在2010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本科专业方向,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本科专业方向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和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自2010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学院3个卓越计划专业的在校学生数为480人,约占学院本科学生的85%。2013年年底,首批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就将如期展开,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该环节实施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保证国家卓越计划首批试点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于2013年年底的顺利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一直积极从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实践与探索,主要包括: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必须贴近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与轨道交通企业就业前的见习实习相结合,紧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保障现场实际开展实战性的项目工作。

2.积极开展“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带教计划,每年都聘请相当一部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及其他轨道交通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企业带教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过程指导、论文评阅和答辩等工作。近年来,“双导师制”指导本科毕业生的人数已占总人数的15%以上,仅学院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1—2013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带教导师就涉及上海地铁、无锡地铁、宁波地铁、杭州地铁、郑州地铁等共计13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4篇。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率先采用校企合作实施“双导师制”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的大量探索及实际操作过程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发现该方案的实施主要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1.学生参与实践程度不高、与带教导师沟通不频繁。采用“双导师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立题工作主要由企业导师确定,因此选题类型丰富,贴近运营实际。单以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近年来采取“双导师制”指导的本科毕业题目就涉及到行车组织、客运管理、安全管理、班组管理、新线接管、运营网络化、设备管理等多个方向。企业导师极其希望学生通过为期半年时间的毕业设计(论文)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但部分毕业生受就业单位实习、培训、考研或出国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真正系统地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现场实际调研和相关实践的机会较少。同时,由于企业导师均为相关企业高级管理或专业技术人才,部分学生因胆怯心理而不敢主动联系企业导师,企业导师也时常会因为工作繁忙而疏于对学生的监督,最终导致双方因沟通不及时而造成论文进度滞后、论文关键问题处理不清等相关情况的发生。这些均会对论文的撰写工作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企业导师与校方导师权责不清晰。毕业设计(论文)由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共同带教,能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校方导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一般而言,企业导师根据现场实际问题确立论文题目,并针对论文撰写思路、采用计算方法和具体内容进行指导和建议,是整篇论文的主要带教导师。校方导师主要负责对论文撰写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理论进行解释说明,并负责整篇论文在最后定稿时的格式校对,辅助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学生毕业论文的带教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导师时常因工作忙碌而忽略与学生的沟通,认为有校方导师监督,学生会抓紧完成论文,但校方导师则会因为企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内容而对学生不加以过多干涉,从而导致学生时常处于“两不管”地带,对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和按时完成有非常大的影响。

3.论文实际应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采用“双导师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来源于轨道交通企业,旨在解决轨道交通企业在现阶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在经过18周的毕业论文撰写后,如何对学生设计成果的实用性进行评价仍有待完善,比如:研究结论能否使问题得到解决?设计方案能否应用于现场?研究方法能否推广实施?……同时,企业方对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成果的认可度、重视度也缺乏全面的评估体系,因而可能使参与“双导师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与普通论文相似,不能充分体现企业导师指导带教的优势。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突出问题的解决尝试

1.将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与就业单位实习紧密结合。针对学生因受就业单位实习等情况影响,而未能系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现场调研的情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提出将论文撰写与就业单位实习相结合的探索实践,即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就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如该生已与某地轨道交通企业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则优先安排该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双导师制”带教计划,由未来任职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企业导师,针对未来任职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该方案不仅能有效保证学生投入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工作量,企业导师还能安排带教学生前往涉及论文相关问题的岗位进行跟班实习,真实了解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使毕业设计(论文)充分结合现场实际,研究成果也将更具有工程实际意义。不仅如此,该方案还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未来的任职企业,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增加对任职企业的归属感,而企业导师也能在带教过程中充分认识带教学生的优缺点,并在日后给予相关工作建议。经过学院近几年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探索表明,该方案实践效果较好,深受企业导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

2.加强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间的沟通,明确双方权责。企业导师与校方导师权责不清晰的情况主要由于企业导师、校方导师和学生三方面沟通缺陷所致,为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充分考虑三方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操作可行性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此进行改进尝试:(1)提高选聘要求以加强校企双方导师的沟通。对于企业导师而言,除了需要在相关轨道交通企业任职,拥有较为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外,还需要拥有高级(含)以上职称,能对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帮助。(2)敦促时间节点以加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参与“双导师制”带教计划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其主要撰写方向和撰写内容由企业导师负责,一旦学生和导师疏于沟通,论文进度在前中期阶段就会普遍滞后。针对该情况,学院将进度指标明确为校方导师职责,要求校方导师在联系自己带教学生的同时,敦促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学生的论文进度,并及时将进度情况与企业导师沟通,以提高学生对论文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保证论文按时间节点完成。

3.将企业方评价纳入论文考核评价体系。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由带教导师自评、评阅老师互评和答辩成绩共同组成。其中,自评教师主要从学生论文运用的理论依据、数据处理方法与结果、工作量饱满程度、积极主动性等方面进行考核,互评老师主要从论文格式规范、阐述内容正确性、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等角度进行评定,最终的论文答辩则主要从思路清晰、论点明确、回答问题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打分。为了更好地了解“双导师制”论文的实际应用情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还将企业方评价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从现场可操作性、方案可推广性、实际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帮助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真实情况,同时为下一届论文选题工作进行有效指导。近年来,经过论文考核评价体系发现,通过“双导师制”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不仅能有效帮助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还能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如2013年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13号线试点站长责任制,企业导师制定了“城轨车站站长责任制管理模式利弊分析研究”题目,对于站长责任制问题进行调查及需求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周捷工程师指导的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布局对大客流疏导作用的影响”,结合车站实际情况对于不同车站内部布局下的大客流疏导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该毕业论文的研究对于车站客流组织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性,得到了运营公司的一致认可。

基于“卓越计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实践环节,应将所学理论与现场实际进行有效结合的“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带教方式作为主要应用方式。同时,加强学生与带教导师的沟通、落实学生的现场实践、明确企业导师和校方导师的权责划分、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体系等也是有效落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落实、总结完善、有效监督,才能使城市轨道交通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真正做到现场对接度高、设计效果理想、轨道交通企业满意。

参考文献: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5-20.

[2]王强,张治明.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9(2):47-49.

[3]饶家辉,王宏娟,周虚.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2,(3):160-162.

[4]甘勇,甘杜芬,熊彬.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11,(1):52-54.

第5篇

摘要:从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实际出发,以2011、2012年度本科毕业生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指导教师的强化管理与监督,完善监督检查和客观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冶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157-02

2015年度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749万,2016年度预计达到765万,本科生毕业数量大增,又恰逢经济紧缩下滑、冶金行业不景气的就业困难时期,内蒙古科技大学作为一所老牌冶金类工科院校,为提高冶金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提出更严格要求,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B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最完整最重要最系统的一次综合性知识整合,其质量直接决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熟悉程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内蒙古科技大学校训是“百炼成钢”,学生能不能被炼成钢,炼成好钢,把握和监督好毕业设计(论文)对大学生四年知识的学习整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专业为例,2011级、2012级这两届毕业生中每名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指导4名学生做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设计的指导6名学生做毕业设计,同时做这两项工作的不得超过10名学生数,并且要求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选题要与工厂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冶金企业在2012年进入衰退时期以来,很多企业无法接受毕业生实习。在毕业实习受限和本校指导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学校采取外聘指导教师进行毕业指导,外聘设计院高工指导学生做工厂施工图毕业设计,外聘稀土院高工做科研毕业论文,外聘重点实验室青年博士教师指导科研毕业论文,在实际中由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工厂实践经验以及教学经验的不同直接造成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差异[1]。

内蒙古科技大学冶金专业毕业生存在个体差异(例如内蒙古少数民族对汉语理解差异、毕业生考研占用做毕业设计时间等),但相对教师教学管理来说相对属于次要因素,可以通过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学工作来减轻或消除这方面影响。如何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对指导教师的差异化管理应该如何进行?面对这些差异通过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研究的重点,也是冶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研究对象。2011级冶金专业毕业生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下列一些问题,例如毕业设计或论文中文献综述重复率高,不标注引用文献;为降低率,故意篡改化学分子式或故意写错字导致语句不通顺;工艺流程设计图平面和剖面图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整改,必然在下一届学生中重现。结合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在2012级冶金专业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时,进行整改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时机,也是为今后工作建立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体系。

在2011级冶金专业毕业生阶段首先进行了实验,按照导师有限优先选择学生和学生自选导师相互结合,对毕业生、导师进行了双向互选,利用这一措施激励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在2012级继续这一措施的同时,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提出实验室全开放政策,让一些有精力的高年级学生有机会尽早地进入实验室,自主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减轻了学生就业前的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学生在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受到了锻炼。在这些措施基础上,毕业设计工作改革要求:(1)指导教师严格把握选题环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与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相结合,难度与工作量要适中,减少选题重复率。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所选毕业设计题目的范围受限制,确保近三年选题重复率小于20%。(2)强化指导教师管理环节。采用微信群、QQ圈等有效通讯手段建立信息沟通环节,对指导教师的每一个步骤进行有效认证,建立标准化制度,实施标准化管理。(3)通过从严治教,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使其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4)建立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淘汰落后时代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实施方案见下图1,分阶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调查研究学院毕业指导教师组成,近三年人员变化,教龄、学历、职,称作为参照条件,按照毕业设计、论文分组利用数值分析找重点因素;(2)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进程科学分段设计管理制度;(3)合理安排制度节点,检查监督相结合,反馈信息,及时整改;(4)实行导师淘汰制,外聘教师不能认真履行职责,下一年度取消聘任资格,本部门教师停止指导工作一年,并延期聘岗;(5)实行毕业生评价与检查小组相结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进行自评与毕业学生、学术委员会评价相结合,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奖励或取消聘任资格;(6)为保证这一计划顺利实施,采用微信群等有效现代化通信手段沟通信息[2]。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强化教师的教学管理,首先要在指导教师中树立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引导作用,净化教师队伍,采用团队群体讨论交流机制,培养一支干练高效负责的高质量毕业生指导教师队伍;对毕业设计进程采用分阶段评价机制对指导教师进行检查与督促,确保毕业学生进度的完成;采用三段式(自我、学生、学术委员会)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平;采取优胜劣汰的机制增加人员流动增加正能量。

根据2011、2012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经验的总结,在下一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首先根据毕业学生人数分配指导教师,统计指导教师类型;进行题目命名与统计;分阶段检查论文进度,反馈意见;对进度不合格及论文质量差的教师进行督促与修正;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毕业生进行质量与教学态度评价,学术委员会综合评价后进行下一年度总结与聘任。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分别按照专业和研究方向分组,在发挥团队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体会同时考虑教学经验和科研经历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科研互补,比如炼钢工艺设计组组员徐掌印、赵凤光、刘丽霞分别在包铝、私企、包钢工作过后读研、读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赵文广、姜银举教授则有丰富的实践、实验指导经验,张晓伟则是年轻博士刚毕业留校,对学生学习经历有切身体会,通过组内交流讨论来发现质量构建体系中的问题。同时我校利用教育部实行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对卓越班毕业生实行毕业指导双导师制度,由校外导师进行实际毕业指导工作,由校内导师进行形式上的规范要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完美结合。

在教学管理中建立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为核心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制度管理来减少人为差异,解决不认真负责混工分的现象,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企事业急需人才。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水平,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 管理模式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反映了高校的办学水平。通过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在科学研究中逐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整合知识体系,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工作学习态度。因此,本科毕业设计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项目,在改革学校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

1.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转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专业教师资源匮乏,缺少实践经验。

近年来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造成了本来就有限的教学资源更加紧张。与此同时,新引进教师多为青年教师,不论在教学、科研方面,还是工程实践方面都缺乏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更有些教师工作太忙,由课题组的博士生或硕士生带本科生做毕业设计,自己却不闻不问,师生间缺乏交流,教师的科研水平对学生并未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1.2学生对毕业设计态度不够端正。

毕业设计时间基本上安排在毕业前半学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此时,学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联系工作,或是到企业实习,一部分考研的同学,这期间需要准备研究生复试,等等,无法保证毕业设计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并未把毕业设计作为个人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而只是一项任务,选题方面尽量选难度较低的。另外,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主要设计金属焊接、表面处理,以及防腐方向,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实践操作占主要部分。这样,部分同学实验不亲自做,抄袭、拼凑和照搬照抄现象严重,致使论文内容与题目不符。

1.3选题不合理。

大多数学生选题具有盲目性,在了解课题内容和对个人能力估计不足的前提下,仅凭兴趣选题,有不切实际之嫌。对于材控专业的学生,主修课程主要是金属冶金理论,但有些同学为了逃避实验,选择纯软件模拟的课题,而数学理论又过于薄弱,致使毕业设计过程艰难。

1.4毕业设计答辩“被应付”。

毕业设计答辩作为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毕业设计指导和规章制度,但往往实际执行力度不够,尤其是在毕业答辩考核要求放松,势必导致学生也持有“应付了事”的心态。因毕业设计不及格而未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却是少数,毕业设计考核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为了真正做好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需要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及弊端,使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而能够在此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业务水平,还是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都得以提高。

2.1科学选题。

合理选题既是对教师的要求,又是对学生的要求。很多毕业设计都是延用往年的题目,无法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匹配,也导致学校毕业设计水平停步不前[3]。教师在制定题目时,首先应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覆盖本专业主修课程及专业课等,结合一定的实际生产知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及灵活运用能力。其次,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只有具备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内容或新方案,才能使毕业设计充满挑战,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加强教师的管理和队伍建设。

毕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与实际操作经验[4]。首先,努力调整教师队伍结构,综合考虑教师年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等因素,加大对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过参与工程项目、指导学生实习等途径,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其次,实行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出成果、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对于在毕业设计中的优秀指导教师提出鼓励和表彰。最后,高校教师应加强个人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毕竟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指导学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2.3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毕业设计程序性较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诚实守信的科研精神,坚决杜绝抄袭及剽窃现象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起着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作用,毕业设计工作对以后工作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通过这种教育,学生能够对毕业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端正毕业设计的态度。

2.4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严把毕业答辩关。

在毕业设计中坚持“工作抓落实,重点抓质量”的工作原则,综合考虑论文质量、平时成绩、答辩表现等方面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考核。在答辩工作中,做到细化、量化、公开化,答辩成绩应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认真组织答辩,根据学生的论文质量水平、答辩表现,以及平时表现科学评定成绩,给出评语,真正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及创新的能力、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学会针对设计问题及案例设计、分析能力。尤其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在现代材料加工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王金风,冯,高长根.普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社会科学版),2007,8(4):144-146.

[2]刘春玲.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高校讲坛,2010,21:724-725.

[3]江燕,江望高,张云孙.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100-103.

第7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 后备人才 应用型本科 创新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21-03

在近数十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一样,从无到有,并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的支持,例如优秀的工程师,优秀的产品经理等。而这支强大的技术队伍的后备人才就是各个院校的通信专业的毕业生。

但是许多通信公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通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通信的网络架构不熟悉,对通信的产品很陌生,连一些很基本的东西都不会?学生们到底掌握了多少技能?同时,通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普遍有这样的疑惑:学了这么多专业基础课,学了这么多通信的理论知识,到底该如何去应用?毕业后到底能做些什么工作?

这是目前横在用工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一条“鸿沟”,而这“鸿沟”是由于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下,理论和实践的不匹配,脱节所造成的。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填平这条“鸿沟”呢?这就要求当前高校中从事通信专业教学的工作者要有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目前通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性人才,培养出一支合格的通信人才后备军。

1 当前社会对通信专业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中,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在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1G网络,到90年代中期的2G网络(主要是GSM),到21世纪初的3G网络,再到目前如火如荼的4G网络,经历了显著的发展。通信网络从给人们提供最简单的打电话功能,逐步发展到让人们利用网络发短信、彩信,再到目前的让人们利用通信网络上互联网,浏览网页,下载电影,以及使用微信、手机QQ、手机淘宝等。手机终端也从笨重的模拟制式手机(俗称大哥大),发展到轻巧的数字制式功能机(以诺基亚为代表),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以苹果,华为等为代表)。

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在近30年的发展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从1G、2G时代的跟随者,到3G时代的竞争者,再到4G时代的领跑者,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华为,中兴拥有自己的一大批专利和许多创新发明,而这得益于这两家高科技公司拥有自己的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而这些技术人员都是全国各高校的通信专业的毕业生。

可见,社会目前及将来对通信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大量的需求。而通信专业的毕业生们也都会有较辉煌的职业发展前景。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我校太湖学院位于经济较发达的无锡。在无锡,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无锡都有分公司。而无锡作为全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是较大的。无锡移动,无锡联通,无锡电信都已拿到 4G牌照,并且都在建设各自的4G精品网络。另一方面,在无锡的大街小巷,广大消费者也都在用着最时新的智能手机。

所以对于广大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如果在无锡从事移动通信行业的话,一方面可从事三大运营商的移动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从事移动终端(手机)的检测维修工作等。前景看好。

同时,当前物联网行业正在兴起,而无锡作为物联网的全国战略发展基地,在物联网方面大有可为。而物联网是和通信行业紧密相关的。比如人们想利用手机来遥控家中的一些家用电器,就必须要经过移动通信网络。所以通信专业的毕业生在物联网行业将如鱼得水。

总之,无锡作为长三角的一颗明珠,经济发达,在移动通信和物联网行业对通信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太湖学院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在无锡,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将有着巨大的用武之地。

2 培养应用性通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必要性

对于培养通信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为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在充分掌握通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通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以达到培养出“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学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的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人才的目的[1]。

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胜任通信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通信产品的调测和技术支持、通信企业的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主要应该体现在“应用”与“本科”二者的有机结合上,体现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别于普通的高职高专学院,其定位的本科办学层次,决定了教学内容中理论基础部分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同于传统的本科院校,它必须面向市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人才,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

3 大四学生实训教学模式的运行

为实现高级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通过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将理论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大四学生实训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主要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和相关课程实验,在最后一年,大四则主要进行专业实训,即到相关的通信公司从事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实际工作,通过对通信系统的实际调测,技术支持,软件编程和测试,一方面将所学的通信理论用于实际中;另一方面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更好地理解通信的理论。

3.1 整合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强化大一至大三的基础作用

通信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从4年缩短为3年,不是说一味地将原有课程全部压缩到3年里上完,这样会过多地占用学生原本的课余时间,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也不符合大学生自我学习的特点,同时对学校教学设施和上课教师的安排上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这就必须对所授课程的数量和课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但是调整并不只是简单的删减,而是突出骨干理论课的作用,例如《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概论》《物联网概论》等课程,强化了通信理论知识的基础作用。

调整主要从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着手。首先,将知识点相近的课程整合,从而合并了重复的内容,减少相应的课时;其次,专业基础课要全面扎实,专业课则应与专业方向结合更加紧密,与专业方向联系不大的课程可作为选修课,在培养计划中可留出一部分学时,但不宜过多;再次,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根据实用够用的原则,进一步精简内容,减少课时;最后,在三年里的每个学期中,可适当增加一些课时量,将一部分课程,按承上启下的衔接关系,适当提前。

当然在调整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中,也应融入相应的实践内容,主要是通信认知和通信基础方面的实践,以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形式为主。主要环节有:通信原理实验和课程设计、移动通信实验和课程设计、物联网通信实验和课程设计等。

3.2 增加专业实训活动――加强实训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大四这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专业实训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这阶段主要是综合性、专业性的实践。

一方面让学生从事和通信专业方向结合紧密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在通信运营商公司中从事通信网络(2G,3G,4G)的运行维护,来更好地理解移动通信的理论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使得学生们在毕业后能立即投入移动通信的行业中,成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生力军。

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所选取的毕业论文题目为通信公司所实际需要的课提,即在实际中所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空对空”的题目。例如,目前,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在大力发展4G(LTE)网络的建设,通信运营商之所以要大力发展4G(LTE),是因为4G(LTE)和3G相比,具有以下特点:LTE支持1.25~20MHz带宽,提供上行50 Mbit/s,下行100Mbit/s的峰值数据数率;LTE提高小区边缘的比特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LTE的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至4倍;LTE支持增强型的广播组播业务等。这些特点使得人们在用4G(LTE)网络通话时,话音质量更清晰;用4G(LTE)网络浏览网页,下载视频时,速度更快,画面更逼真。所有这些,使得4G(LTE)的大力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在目前阶段,由于4G(LTE)网络还处于建设期,所以在不少地方还有盲区,信号未能有效的覆盖,这是通信公司所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个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就选取通信公司所需要的4G(LTE)网络覆盖优化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又解决了通信公司的实际需要。将所学的通信知识和理论用于实训中,同时通过实训又反过来加深对通信知识和通信理论的深刻理解。

4 大四实训教学模式运行体系的完善

4.1 转变学生的观念[2]

大四实训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所了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同的,前三年课程紧,学生容易产生抱怨情绪,第四年不上课,都是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活动,学生容易产生“我已经实习了,学校方面马马虎虎就好”的错觉,从而把精力都放在实习、找工作上,不能很好的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实践教学任务。因此要注重对学生的动员工作,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理解实行大四实训教学模式的初衷,更好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好的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是教学工作之本,有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质量得到提高。而大四实训的教学模式下,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则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其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学校应该推出相关措施。一方面,可以引进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让新教师半脱产或在岗到校内外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校内师资的培训也可以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习基地锻炼[3]。“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带入一些企业需要的科研项目,使理论教学、专业实践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当前社会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时时学习”的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相当强的自学能力。“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双师型教师由于兼具了在高等院校象牙塔和实际工矿企业的双重经历,在“授人与渔”方面便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便学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后,在工作中能自学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工作。

4.3 实训单位和实训内容的审核

学生需要与所学专业相对口的实训单位来提高实践能力,而企业也需要专业对口,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来为自己工作、创造利润,这实际上既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又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同时出于教学培养的要求和对学生的保护,这选择又必须在学校的掌控和监管之下。学生必须向学校提供实训单位的证明,由学校负责对实训单位的资质和学生实训的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从而保证学生实训的质量。如果学生将实训单位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那么学校还必须根据本科毕业设计要求,对项目中应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进行细致的审核,同时安排一名校内教师作为该生的指导教师,而指导教师会全程跟进该毕业设计,以保证该学生毕业设计的独立性及毕业设计的优良质量。

4.4 对实训活动进行合理的管理制度

(1)制定了大四学生实行每日早晚签到制,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能有充分的自我支配时间以开展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又能使学生形成优良的作息规律,培养其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以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为组长,以学生辅导员,学生所在班级的班干部,学生本人为组员,来成立小组,形成对学生实行院系、班级、小组、寝室的多级交叉管理制度,相互监督,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加强管理,以达到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确保学生实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3)学生实行定期汇报制,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实训活动的进度,实训活动中已完成的工作,实训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进行汇报。指导教师据此来规范学生的实训活动,使学生养成优良的科学研究习惯,进而提高其整体科研水平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行学校定时对实训单位回访的制度,通过回访,了解实训单位到底对学生期望怎么样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知识,这样学校便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知道理论中的哪些知识点,要点是实际工作中所迫切需要的,那么教师对这些知识点,要点就要给学生讲细,讲透,便于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工作。

5 结语

大四实训教学模式整合了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了专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符合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有很强的教学价值,并且得到了用工企业的普遍欢迎,用工企业纷纷表示,经过大四实训教学模式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在工作中能快速上手,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最近,爱立信公司描绘了移动市场发展的基本面,并点出了如下关键点,到2020年,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无处不在,全球70%的人口将使用移动智能手机,移动宽带网络将覆盖全球90%的人群[4]。

通信产业蒸蒸日上,我相信,经过大四实训教学模式的通信专业毕业生必能成为通信产业的合格后备人才,为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 2004(6):108-109.

[2] 李正梅,王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3+1”教学模式初探[J].内江科技,200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