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4 16:16:19
序论:在您撰写采购管理的基本职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医院;施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作用;构建;实施
随着我国医药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医院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法人地位的实体,构建一个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对其而言十分重要。成本控制是医院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手段,应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按照医疗项目进行收费,以致医院成本控制观念、管理手段等都过于落后和简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成本控制功能的发挥。在这样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医院面前的重要工作,值得进一步研究。
1 成本控制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功能分析
1.1 提供了财务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财务管理提供了许多制度上的理论支持,如成本核算制度、预决算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等。同时,还构建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如奖惩制度。这些制度是财务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通过它们有效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全程把控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及资金流向和使用,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决策支持。
1.2 实现了财务管理一体化
从某种角度来看,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由于大中型综合性医院的业务量较大、科室较多,资金成本基本上都是不断地在各个科室间循环着,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控制难度。医院想要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必须以院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核心成立一个专门的成本控制机构,对重大医疗项目投资和医疗服务支出的成本投入进行全程监督与把控,以确保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医院成本控制合理得当,能够节省支出,又可以创造利润,引导财务管理进入一种良性的发展状态,对医院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3 优化了医院资源配置
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资金和是物资,这些都是重要的医院资源。在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前提下,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各种医院资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支出。例如,在医院购置医疗设备时,要求负责科室编写可行性报告,经过细致、严谨的可行性分析后方可实施行动,这样的成本控制内容可以严格控制购置病源少、产出低、效能差的设备,有效遏制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保证投入有效益,业务有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具备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强化资金管理的效果。
1.4 延伸了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
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医院发展不应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更应注重社会效益,只关心经济利益的医院是实现不了可持续发展的。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然而影响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成本投入的多少,同时也不能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盲目投入,只有在合理的成本范围下最大程度地促进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各方面才能达到一种最佳状态,医院才能做到长远发展。可见,有效的成本控制对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它使得医院经营的直接动因不再以利润最大化为前提,而是将财务管理定位到了一个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战略层次上。
1.4 树立了成本控制意识
在医院各种项目活动中始终贯彻成本控制,利于树立全员的、全过程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让员工从思想上根本认识经济核算,并对其加强重视,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医院资源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协调,合理安排财务计划,提高资金利用率,为充分发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功能提供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医疗服务成本决定着医疗服务价格,这是新医改后提出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形成理念。在医疗设备、人力和医药成本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只有通过严格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才能真实地反应医疗服务最初的成本构成,为医疗服务价格的预算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就目前来看,很多医院依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缺少一个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易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致对医疗项目的成本构成分析不准,最终影响医院长远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成本控制并使之功能充分发挥对医院本身有着重大的意义。
2 加强医院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想维持有序、可持续运行,必须严格进行成本控制,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利用率,使各个方面达到最优状态,才能为医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应该如何加强医院成本控制管理并呢?并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呢?下面将进行扼要分析。
2.1 树立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理念
有效的成本控制不仅仅存在于事前或事后,应当贯穿于项目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这一工作也并不全是负责人的责任,员工作为医院的一员,全体员工都应肩负起自己的职责,认真做事、做好事,将自己的切身利益同医院发展联系在一起,树立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理念,时每个岗位上的医务人员都加入到成本控制工作中来,这样的成本控制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2.2 完善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
医院业务量大、科室所、工作结构复杂,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才能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成本控制制度的制定要本着科学性原则,不允许存在偏差,一旦出现偏差必定影响成本控制的整个实施过程。另外,要明确项目成本的投入限额,避免盲目投入;制定成本投入和浪费行为的考核表现,一旦出现资源浪费,必定按照规章制度严惩。最为重要的是,在制度实施之前要经过实践验证,只有经得起反复推敲的制度才会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成本控制工作财务才会取得效果。
2.3 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的成本控制并不是无限制地缩减成本,而是在满足医院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控制成本投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行为。为此,就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人力成本、战略成本等进行消减,优化经营成本。对此,需要进一步改善成本核算方法,以清楚掌握经营成本构成的原始状态,并对成本构成一一进行研究,寻找成可控制的要素,从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2.4 加强物资管理
从医院的经营成本构成来看,物资所占比例较大,是医院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其中医疗设备、医药最为关键。要想有效控制医疗设备、医药的成本投入,首先要从采购入手。常言道,“货比三家”,对多家卖方进行多方对比后选择价格最优、质量最好、服务最到位的哪一家。然后,加强库存物资管理,避免浪费和损失,将成本损耗降到最低。
2.5 强化透明、公开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在当前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不仅利于切实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把控每一项资金支出,也利于减少的行为,同时使财务管理工作效能显著提高,将医院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贾秀芹;浅谈如何加强成本控制完善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2012年11期。
[2]耿玉榕;完善经营成本控制强化医院财务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年04期。
[3]董文清;探讨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0期。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needs, the teaching design is usedas a systematic decision procedure to give the best solution to the question and the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focused on students and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So it is a must to change the teaching concept, apply the theory to practice and employ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procedure.
关键词: 高职财务管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
Key words: the subjec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focus on students;the 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181-02
0引言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财务管理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具体掌握以下基本技能: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及盈利模式;熟悉资本市场,能帮助企业比较、选择融资渠道、投资方向;解读企业财务信息,会利用财务信息分析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能预测环境变化,适应环境,正确应用经济政策、金融市场、法律政策为企业理财服务等。除培养专业能力外,在教学中,还将培养学生一种跨职业可迁移的通用能力,比如处理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自我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以及数字运用的能力等等[1]。为了使《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进行“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1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社会对本课程所要求的技能。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传统教学革新所体现的一个方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和知识学习的主动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以能力本位”的宗旨,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等,让学生畅所欲言,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活动。
2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法,即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清楚地阐明概念和理论,然后用例子问题来论证。教师授课普遍采用以课堂讲课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从教学手段和方式看,老师主要还是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或多媒体上课,另外辅助练习题等方法来传授理论知识[3]。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仅仅突出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的“学”法,使得学生课堂教学中很少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抽象,难以领会重点和难点,知识点掌握不了,所以出现了教师累、学生烦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高职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大多遵循统一的模式:按照资金时间价值、风险测算、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利润分配决策、会计报表分析的顺序,将课时的绝大部分安排到了筹资、投资和营运资本管理部分,重点讲授资金成本的计算、资本结构的衡量、投资项目的各种评价指标、各类营运资金的最佳保有量等应用公式进行复杂计算的内容[4],教材上许多实际操作的细节往往被忽略,而这些恰恰是学生以后工作最有可能用到的面向实际问题。教师不注重实际中企业财务管理的案例收集,不善于开展针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分析,更不组织该课程的实训和到企业的实践锻炼,使得学生缺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的缺乏必然会拉大学生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距离,造成学生今后的就业难、岗位适应能力差。
2.3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加之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校只图混个文凭,学习目的不明确,采取平时混、考试抄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平时学习中缺少了预习、复习等环节,作业也只求完成,很少考虑一题多解和寻求巧妙解法,学习中缺少思考,只会机械地记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只求“是什么”,很少去问“为什么”,更不会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遇到问题只会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仍然存在传统与被动的状态之中,没有真正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
因此,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训练,不引导学生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怀疑的。
3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的构想
3.1 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充分理解与体现学生知识、智力、情感;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难点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学生水平并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抹杀教师的作用,让课堂放任自流,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精心策划授课的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活动和辅助工具以及教学的重点,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要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使学生的参与达到最大限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尽量的发挥。课后还要为学生辅导答疑,指引学生知识拓展的方向。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激励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的角色。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使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只要教师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经过积极的工作,学生一定会认同这种模式,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反而难以适应了,这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明。
3.2 突出能力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课程设计中,应充分结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把握课程的深度和广度,理论知识以“够用”、“必需”为原则,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课程可以设置分单元实践实训、分阶段实践实训以及综合实践实训。在进行一定量的模拟实训基础上,要设计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实践实训,使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快速胜任工作。另外,当前高职教育较为流行的模块式教学也是一种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完成教学任务。
3.3 贯穿教学互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要体现出教学互动的思想,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要产生互动,而互动的实施就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适用于财务管理课程中晦涩难懂理论问题的讲解,从生活到课本、从熟悉到陌生,由浅入深的轨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来比拟财务中的杠杆原理,使学生更明确的了解财务杠杆的功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能使学生感受到逼真的工作环境,自觉的利用所学知识、借助可用资源解决其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设置购房贷款的案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还通过实践调查,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对于实际的应用,认识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组织学生资料收集、小组讨论、课堂演讲、角色扮演等等,不仅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以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是高职高专开展课程建设、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只有转变教学观念,理清改革思路,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海芳.BTEC对《财务管理》课程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启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沈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革新.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3).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竞争优势
采购管理就是对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做到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从外部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采购管理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具有保障生产的基本职能外,还是企业了解市场动态信息,获取外部知识,与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关系的桥头堡。供应链的大潮在当今的企业界势不可挡,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抗衡。
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的新特性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采购方式有别于传统的采购方式,其呈现出以下的新特点。
(一)采购信息的公开性。供应链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时代的产物,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资源的集成为前提,实现了采购信息的公开化。采购业务的实现,是通过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采用有效的信息而建立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信息化的采购扩展了企业的采购面,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采购信息化及采购信息的网络化获取,极大的丰富了企业信息的获取数量和信息的获取质量,降低了获取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供应商管理信息化则是企业通过网络技术将供应商信息与采购信息连接起来,通过信息畅通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二)采购程序的透明性。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采购是一个相对标准的程序,在当前竞争的社会,采购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采购程序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规范的流程,整个采购程序对企业来讲是透明的,是一个必需接受监督的过程。
(三)采购选择的广泛性。供应链环境下,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具有更广阔的范围,由于信息获取的公开性,使得有更多的供应商可供选择,根据需要采购的物资,既可直达源头,寻找生产商,又可根据费用情况,选择经销商,采购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以总成本最优为原则进行考虑即可。
(四)采购过程的延展性。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以采购的过程为管理对象,通过对采购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控制,以达到采购过程总成本最优的目的。这里采购过程的管理已经不是企业自身采购过程的管理,而是延伸到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产品,是对整条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二、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整条供应链的作用,必需保证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是高效运作的。因此,我们必需根据供应链的要求来进行采购管理,做好采购的基础工作,进行有效的采购管理,发挥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最大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先机。
(一)帮助企业控制采购成本。采购成本的杠杆作用显而易见,采购是成本控制中最有效的部分。许多管理者在控制成本时,常常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管理费用上,这样会带来人员素质下降、管理水平降低等副作用。相对而言,在采购成本中下功夫,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引进新的供应商参加竞标,寻求替代原料等都是常用的降低进料成本的有效方法。
(二)帮助企业缩短市场反应的响应时间。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提高企业市场反应的灵敏度。物料的加速流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企业对市场反应的响应时间,能够及时的向客户交货,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而让客户对企业更有信心,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通过让供应商提供及时有效、保证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推动整个企业流程的加速。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库存,同时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转贴于
(三)帮助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重心之一就是对供应商进行管理,积极有效的供应商管理会对公司的经营方式产生很大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把主要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而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来承担,这样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整体质量,缩短交货时间,提高竞争力。此外,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获取更好的产品和更多的服务,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占领和扩大市场,取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通过有效的采购管理方法来减少库存,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真正做到增收节支。企业也逐步由库存采购转向订单采购,有被动采购转变为主动采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赋予采购应有的权力。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采购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采购工作,赋予采购应有的权力,采购职能部门由公司领导直接负责,其他部门只能提出需求计划,不能插手采购事务。专业化的高素质采购队伍对实施高效采购至关重要。采购职能部门有权根据要求决定货源、价格及协作关系等事宜。建立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和综合能力评价体系。通过体系对供应商进行优选,动态管理供应商。另外,定期接受企业其他部门对采购的评价和合理化建议,进行自我改进。
(二)确保采购计划的严密性。只有制定严密的采购计划,才能确保订单采购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制定严密的采购计划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流程需要,利用ABC分类法对不同产品进行分类,制定出不通产品的相应采购计划。并对采购计划的严密性进行跟踪,对不够严密的采购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所以,必需重视采购计划的制定。
(三)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订单采购要求供应商要少而精,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仅仅获得潜在供应商的名单是不够的。必需要广泛收集有关的信息,以充分了解供应商,并进一步根据本企业的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管理能力、规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估。将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供货商剔除,对剩下的供货商进行进一步了解,确定符合本企业要求的可供选择的供应商,进行最后的竞争性谈判,选定最终供应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竞争优势
采购管理就是对采购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做到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从外部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采购管理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具有保障生产的基本职能外,还是企业了解市场动态信息,获取外部知识,与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关系的桥头堡。供应链的大潮在当今的企业界势不可挡,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抗衡。
一、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的新特性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的采购方式有别于传统的采购方式,其呈现出以下的新特点。
(一)采购信息的公开性。供应链管理是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时代的产物,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资源的集成为前提,实现了采购信息的公开化。采购业务的实现,是通过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采用有效的信息而建立采购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信息化的采购扩展了企业的采购面,加速了信息的传递。采购信息化及采购信息的网络化获取,极大的丰富了企业信息的获取数量和信息的获取质量,降低了获取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供应商管理信息化则是企业通过网络技术将供应商信息与采购信息连接起来,通过信息畅通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二)采购程序的透明性。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采购是一个相对标准的程序,在当前竞争的社会,采购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重视,采购程序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规范的流程,整个采购程序对企业来讲是透明的,是一个必需接受监督的过程。
(三)采购选择的广泛性。供应链环境下,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具有更广阔的范围,由于信息获取的公开性,使得有更多的供应商可供选择,根据需要采购的物资,既可直达源头,寻找生产商,又可根据费用情况,选择经销商,采购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以总成本最优为原则进行考虑即可。
(四)采购过程的延展性。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以采购的过程为管理对象,通过对采购过程中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控制,以达到采购过程总成本最优的目的。这里采购过程的管理已经不是企业自身采购过程的管理,而是延伸到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产品,是对整条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二、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整条供应链的作用,必需保证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是高效运作的。因此,我们必需根据供应链的要求来进行采购管理,做好采购的基础工作,进行有效的采购管理,发挥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最大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先机。
(一)帮助企业控制采购成本。采购成本的杠杆作用显而易见,采购是成本控制中最有效的部分。许多管理者在控制成本时,常常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减少人力成本、降低管理费用上,这样会带来人员素质下降、管理水平降低等副作用。相对而言,在采购成本中下功夫,更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引进新的供应商参加竞标,寻求替代原料等都是常用的降低进料成本的有效方法。
(二)帮助企业缩短市场反应的响应时间。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快物料和信息的流动,提高企业市场反应的灵敏度。物料的加速流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企业对市场反应的响应时间,能够及时的向客户交货,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而让客户对企业更有信心,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通过让供应商提供及时有效、保证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推动整个企业流程的加速。从而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库存,同时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三)帮助企业转变经营方式。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重心之一就是对供应商进行管理,积极有效的供应商管理会对公司的经营方式产生很大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把主要注意力和资源集中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上,而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来承担,这样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整体质量,缩短交货时间,提高竞争力。此外,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获取更好的产品和更多的服务,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占领和扩大市场,取得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通过有效的采购管理方法来减少库存,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真正做到增收节支。企业也逐步由库存采购转向订单采购,有被动采购转变为主动采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赋予采购应有的权力。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采购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采购工作,赋予采购应有的权力,采购职能部门由公司领导直接负责,其他部门只能提出需求计划,不能插手采购事务。专业化的高素质采购队伍对实施高效采购至关重要。采购职能部门有权根据要求决定货源、价格及协作关系等事宜。建立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和综合能力评价体系。通过体系对供应商进行优选,动态管理供应商。另外,定期接受企业其他部门对采购的评价和合理化建议,进行自我改进。
(二)确保采购计划的严密性。只有制定严密的采购计划,才能确保订单采购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制定严密的采购计划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流程需要,利用abc分类法对不同产品进行分类,制定出不通产品的相应采购计划。并对采购计划的严密性进行跟踪,对不够严密的采购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补充。所以,必需重视采购计划的制定。
(三)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订单采购要求供应商要少而精,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仅仅获得潜在供应商的名单是不够的。必需要广泛收集有关的信息,以充分了解供应商,并进一步根据本企业的需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管理能力、规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估。将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供货商剔除,对剩下的供货商进行进一步了解,确定符合本企业要求的可供选择的供应商,进行最后的竞争性谈判,选定最终供应商。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采购组织;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117-03
1 国际工程项目现状
1.1 国际工程项目市场发展迅速
国际工程项目市场随着近几年国际经济强劲增长,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美国Global Insight研究机构的分析,世界工程项目市场将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2009年总投资规模将近5万亿美元。如按照开放程度为30%计,即在总工程项目市场中30%投入到国际工程项目市场中,则国际工程项目市场总量将近1.5万亿美元。
1.2 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的新特点
国际工程项目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工程项目大型化;
(2)工程项目形式多样;
(3)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
(4)工程项目的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1.3 我国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现状
我国从改革开放后开始进入国际工程项目市场。随着国家技术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我国在建筑和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的地位不断加强。1981年我国人选全球最大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商仅一家,2006年由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评选的2008年度全球最大225家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商中,我国企业有51家人选。
当然我国国际工程项目企业也面临着体制制约、融资能力较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和人才缺乏等很多问题和挑战。
2 国际工程项目采购特点及其重要性
2.1 国际工程项目采购的特点
国际工程项目采购与其它企业的采购和国内工程项目采购相比有许多不同。
(1)唯一性:任何国际工程项目均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项目;
(2)完全的订单式生产:先有订单,才有生产;
(3)阶段性和流动性;任何项目均有周期,项目是在不停流动的;
(4)复杂性,风险大:要同时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面临的风险更大;
(5)地域性:受地域条件限制较多。
2.2 国际工程项目采购的重要性
国际工程项目的新特点使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竞争的企业要更好的适应新的要求。作为我国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比较优势在于成本。控制成本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基本条件。采购成本在国际工程项目总成本中占据主要的份额,对于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所总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其采购总成本所占项目承包总金额的比例一般较大,大者可达80%,甚至更多。因此,采购是提高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3 国际工程项目采购组织的意义和作用
3.1 采购管理组织的作用
采购管理组织是以采购为目的,按照相应的采购战略和采购管理机制建立的专门从事采购的组织架构。采购组织的建立形式、职能分配和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企业的战略来决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组织服从于战略,企业采用不同的企业战略就会采用不同的采购组织。
(1)采购组织决定了企业采购管理的权限、业务流程和主要工作内容。
(2)采购组织是采购的基础。
3.2 国际工程项目建立采购组织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市场竞争的关键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核心是采购成本的控制,而高效、合理的采购组织是满足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完成项目,最大程度的控制采购成本的基础,因此,建立合适的项目采购组织,以降低采购成本,是最终实现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市场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 我国国际工程项目采购组织分析
4.1 分散的采购管理组织
国际工程项目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较早引入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工程项目。特别在推行项目法人制后,项目经理不但会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的授权代表,甚至直接作为项目的法定代表人,承担项目的整体管理职责。所以项目经理对项目的财务结果负完全责任,因此,项目的采购管理也对项目经理负责。国际工程项目中,无论项目的大小,均存在采购品种复杂,涉及工程、服务和物资,数量和金额都较大,为此,项目管理部一般均专门设置采购部或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承担项目的采购任务。其常见结构如图1所示。
4.1.1 分散的采购管理组织的运作
国际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组织一般包括工程、技术、物资采购和储运的职能,另外,物资采购中机电设备价值较高同时技术难度大,大多采购部中分属不同的主管负责。各个采购主管向采购部经理或直接向项目经理负责,同时接受项目部财务的监督和检查。由于项目实行了项目经理负责制或项目法人制,项目经理对采购有最终决定权。采购部会同工程部和技术部等相关部门根据项目的进度提出有关工程分包、技术服务和物资采购的需求计划,根据资源市场制定采购计划报项目财务部审核后报项目经理审批,并有采购部实施,采购完成后会同相关部门对采购结果验收并上报财务备案和项目经理。
4.1.2 分散的采购管理组织的优点
(1)项目部的自主性强,工作积极性高;
(2)对项目的需求了解,响应迅速;
(3)成本控制直接、有效;
(4)项目经营情况清楚;
(5)采购数量控制准确。
4.1.3 分散的采购管理组织的问题
(1)部门设置重复,人员增加,管理和运营费用增加;每一个项目管理部均要设置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采购工作,导致整个公司产生管理和运营费用重复支出。
(2)无法获得规模采购的折扣;各个项目部独立采购,对于其中大量相同的物资就无法取得规模效益。使整个公司在采购中得成本增加。
(3)供应商管理分散,无法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各个项目部在采购中由于无规模效益,同时由于项目部的临时性,随着项目的结束而完结,故均无法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更不用说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4)库存难以有效控制,资金效益不佳;各个项目部直接采购导致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公司的总体库存无法进行有效控制,资金效益不佳。
(5)权力分散,控制、监督困难;由各个项目部独立采购,权利分散到各个项目当中。由于国际项目的地理位置相差很大,路途遥远,公司对项目部的控制和监督十分困难。很容易出现腐败行为。
(6)采购专业人才培养困难;每一个项目部均在实施采购,各自指定相关的人员。人员难以固定,难以学习提高。对于培养专业的采购人才十分困难。对整个公司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7)采购的技术保障能力弱;各个项目部毕竟自身的技
术能力较弱,经常出现在采购过程中对于技术要求掌握不了,技术问题影响采购的情况发生。
4.2 集中的采购管理组织
国际工程项目有许多的大型或超大型的工程项目。作为总承包商来说,需要采购的范围十分广。包括工程类、机电设备类、材料类和技术咨询服务类等,每一类当中又有众多的小类,如工程类中包括:房屋建设工程、管路工程、防漏防渗工程、安装工程等各种工程。作为项目的直接管理机构项目部无论从人才、技术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均不具备完成大规模的采购工作。为此,很多企业将采购的管理权限从项目部上移到公司总部。由公司总部建立采购部来统一承担所有公司承担的项目的采购任务。而作为项目部仅起到沟通和联系的作用。集中的项目采购管理组织结构如图2。
4.2.1 集中的采购组织的运作
由于采购涉及的任务比较重,采购金额巨大,采购品种繁多,一般是由公司的专业采购部负责采购。根据各个项目部上报的采购需求计划,公司采购部审核
许可后完成采购并会同公司工程、技术部门以及项目部对采购进行验收。最后与有关的部门如,财务部、质量控制部、工程技术部门等共同对采购进行评估。
4.2.2 集中的采购组织的优点
(1)可以获得规模采购的价格优惠;
(2)建立系统的供应商管理;
(3)采购管理系统化、标准化,技术支持有力;
(4)采购管理规范化;
(5)组织精简、成本降低;
(6)有效控制库存,降低资金成本。
4.2.3 集中的采购组织的问题
(1)采购响应度低,变更困难。集中采购管理的组织设置远离项目实施地,对项目的实际情况不了解,采购容易脱离实际,对项目的需要的响应较慢。另外,由于整个公司统一采购,各项目部的需求计划上报互相影响拖延采购时间,可能导致一些项目部影响其他项目部。其次,任何一个项目的变更均要对整个采购计划进行修改,耽误时间,手续繁琐。
(2)集中优势不易发挥。国际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导致项目之间的地理位置差距大,甚至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大洲。地理位置的差异使本来统一采购中的一些大量物资,如:水泥、钢材等实际无法形成规模采购。因此,只是一般的集中采购管理,其优势体现并不明显。
(3)项目部责权难统一,积极性差。作为项目的承包商其主要的成本在采购,采购由公司集中负责,经常出现项目部责权不统一。一方面公司要求项目部对项目的盈亏负责,另一方面。项目部对项目的最大成本却没有控制权。导致项目部积极性低,自主性差,仅承担项目的施工监管工作。经常引起公司与各项目部之间的考核争端,最终影响项目的收益。
(4)项目的考核和核算困难。项目的考核从单一的项目部考核,发展为公司各部门同时参与考核,难度增大。另外。项目的核算从项目部转移到公司的本部,由于多个项目集中采购,对采购成本的划分须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划分,操作复杂且困难较多,经常出现项目结束时才能核算完全,而国际工程项目时间较长,项目运营情况反应缓慢,对经营情况不能及时调整。
5 构建新型国际工程项目采购组织探讨
5.1 新型采购组织需要具备的基本职能
5.1.1 订单生成、确认和跟踪
根据生产建设部门、技术部门和相关其他部门的需求计划生成订单,并负责核对订单。与供应商确认订单并负责订单的跟踪直至订单完成。
5.1.2 供应商管理
负责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包括供应商的筛选、评价、认证、发展等,建立与供应商合作的机制。
5.1.3 资源市场的管理
负责调查和监控企业的资源市场。掌握资源市场的变化,提出应对的办法,建立资源市场管理战略,降低企业采购风险,取得竞争优势。
5.1.4 采购法律风险的控制
熟悉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环境、法律规定,规范企业的采购管理,主动控制采购的法律风险。
5.1.5 采购制度的制定
负责企业采购的规章制度的订立,并组织其落实。保证制度的有效性,提高采购的效率。
5.1.6 采购合同的制定和管理
负责企业采购相关的合同制定,以及合同的审查、分级、分类、签订、保管、使用监督等。
5.2 新型采购组织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新型采购组织建立时应充分考虑以下的因素。以保证建立的采购组织与企业的需要相吻合。
5.2.1 采购组织的职能范围
明确采购组织的职能范围是进行采购组织设计的决定因素。采购管理职能从单一的采购,即仅负责采购计划的执行,或包括采购的决策,还是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其承担的工作不同,采购组织也是完全不同的。
5.2.2 采购组织的任务量
各个企业的采购的规模不同,在相同的管理职能下也会有很大的差别。采购组织要根据工程项目采购规模的不同调整组织的结构,以最大限度的满足采购需求的同时取得最低的采购管理成本为目标。如;伊朗德黑兰地铁四号线项目合同总金额为8,36亿美元,而缅甸五月花火电厂项目投资总额为500万美元,两者之间的采购管理职能尽管可能相同,但组织机构的模式与规模则完全不相同。
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更应该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内外部环境条件,逐步实现企业采购的信息化管理。
现代企业面临着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双重挑战,采购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产品的销售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另外一方面,目前采购成本在企业中的总成本随着供应链的发展以及外包的深入,比重仍在上升,有统计表明,采购环节的节约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倍增效应或乘数效应:即采购环节节约1%,企业利润将增加5%~10%,由此可见,采购环节管理的好坏,己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因素。
采购管理就企业采购的具体职能来说:一方面,它要实现对整个企业的物资供应;另一方面,它是企业联系整个资源市场的纽带。在采购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考虑到价格、采购路线、交货的准时性、影响价格的特殊因素、采购订单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供应商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此外,采购职能还与企业的长期目标密切相关。尽管采购部门极少单独做出长期的战略决策,但采购部门应该在新产品开发或产品的重新设计、产品价值分析、自制或外购决策、产品定价、市场预测等方面发挥长期的管理职能。
采购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企业之间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生产合作交流方面架起了一座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资供应的联系。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施有效的采购管理必须在管理信息技术、组织和业务流程、质量和成本控制、采购模式、供应商管理等方面做出重大改进。因此,研究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采购系统对我国企业快步迈向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采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前,企业存在的较大问题是由于企业之间的采购信息传递方式大多仍是电话、传真方式,尚未达到企业之间及时的信息共享,造成信息反馈滞后,采购周期变长,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及单位的需求。此外供应商关系还处在松散型的状态,未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距离一体化采购管理模式的建立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企业的供应科人员特别希望能够建立共享信息平台,更及时的了解他们供应商和客户的有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成本损失,保证供需双方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做出正确的采购决策。一个完善的采购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该企业达到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效率,从而降低采购和库存成本。这就需要开发一个系统使企业能够准确且及时地了解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减少ERP对企业外部环境动态变化的响应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开发商己从单个企业的独立的采购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始,逐步在企业内部注重生产、采购、销售、财务一体化的研究,但将采购管理系统置身于供应链环境中加以研究才刚刚开始,供应链环境下采购计划的制定方法、采购订单的处理方式、采购业务流程的设置,都较单个企业内部的采购管理有许多异同。目前这方面的采购管理系统软件尚不多见。
采购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项基本职能是采购计划、采购组织、采购决策和采购控制。有效的采购系统可以帮助采购人员控制并完成采购物料从采购计划、采购询价、采购订单、采购收料、采购发票的全部过程。可有效的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成本的变动及供应商交货履约情况,从而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和采购策略,确保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执行。
针对目前大多数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现状,对采购系统提出了以下功能设计:(1)信息登记:采购计划登记、询价单登记、采购订单登记、收料单登记、普通发票登记、专用发票登记;(2)信息查询:采购计划查询 、询价单查询、采购订单查询、收料单查询、采购发票查询、采购计划明细查询、询价单明细查询、采购订单明细查询、收料单明细查询、采购发票明细查询、待审核单据列表;(3)统计分析:采购资金预算、采购订单统计、收料单统计、采购发票统计、采购计划执行情况、采购订单执行情况、在途情况分析、综合统计分析、供货商价格对比分析;(4)数据管理:原材料库存修改、成品库存修改、订单生成与修改、合作单位信息修改;(5)维护设置:用户管理、权限设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6)退出系统:用户退出采购系统。
三、应用效果
本系统在某企业集团应用以后,采购系统可帮助采购人员完成采购物料从采购计划的制订、采购申请、采购询价、采购订单、订单跟踪等采购业务的全部过程,每一业务都能有效控制。采购人员在向供应商发出采购令前不必像以前那样,繁琐地填写大量的各种表格,只需审查系统所产生的每一期间内的采购计划即可。如遇生产计划变更,采购计划相应变化。采购人员因有了及时准确的计划信息,他们可从烦琐的事务作业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价值分析,选项择货源和开发更多的合格供应商。有效地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及采购成本的变动情况,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的供应,确保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执行,使企业处于最佳的供货关态。
(一)采购物流。采购物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采购物流是指以消费为目的的社会采购;狭义的采购物流则是指为了满足生产、消费的需要,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企业采购,即生产商从供应商那里购买物资发生的物流。从物流角度看,最初的采购流程运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销售的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获利情况。因此,企业的采购流程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所指的采购物流及其管理均属狭义范畴。
(二)采购物流管理。采购物流管理,是指为保证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的整个采购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采购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供应链企业之间原材料和半成品生产合作交流方面架起一座桥梁,沟通生产需求与物资供应的联系,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更是企业获取经营利润的一个重要源泉。采购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物资供应,通过实施采购管理应做到:在确保适当质量下,能够以适当的价格,在适当的时期从适当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到适当数量的物资和服务。可以说就是5R,即以正确的价格、在正确的时间、从正确的供应商处购买到正确数量和质量的商品。
企业采购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1、通过采购管理,保证企业所需物资的正常供应;2、通过采购管理,能够从市场上获取支持企业进行物资采购和生产经营决策的相关信息;3、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建立企业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
二、采购物流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地位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采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情况下,企业产品的成本中外购部分占了比较大的比例(60%~70%)。在全球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采购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大约在30%~90%之间,平均水平在60%以上。从世界范围来说,对于一个典型的企业,一般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零部件)要占60%,工资和福利要占20%,管理费用占15%,利润占5%。而中国的企业,各种物质的采购成本要占企业销售成本的70%。可以清楚地看出,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采购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外购件与原材料的采购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采购与采购管理往往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世界经济高度自由化,过去企业借助技术领先、市场垄断等所塑造的超额制造或销售利润正快速消失,再加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呼声日益升高,偏高的产品售价必将在保护弱者的呼声下逐步退让,这一形势的转变迫使企业需要降低采购成本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三、我国企业采购物流管理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已经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后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现代企业面临着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双重挑战,需要物料的采购和供应环节能够满足生产过程的多样化及其质量要求。
(一)国内企业采购物流管理现状。一般来讲,制造行业的供应链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制造行业企业内部的业务整合,即完成典型ERP构架;第二是建立企业社区,优化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第三,完成从生产原材料到客户的所有业务流程协同,实现供求关系的结合。就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与经营水平来说,中国制造业还处于第一阶段,企业的供应链成本高以及物流企业管理分散正在影响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趋势,国内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尤其是采购物流管理,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薄弱环节,虽拥有知名品牌、能够生产优质产品,经济效益却不高,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采购流程不科学,采购机制不合理,物流采购供应链采购成本太高。鉴于上述情形,企业必须要敢于面对现实,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改善经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否则就会被市场所淘汰。
(二)存在问题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在采购物流方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低。在动态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物资的采购价格与供应数量经常调整变动。采购人员是企业采购工作的执行主体,因此,采购人员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采购的效率、质量和效益。如果采购人员从一己私利出发,收取回扣,为企业购买价高质次的产品,那么企业的效益怎么能好?
2、采购绩效评估制度不健全。当完成一项工作后,如果不对之进行相应的、有效的评估,就不会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也不会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不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对于采购工作也是一样,没有完善的绩效评估制度,企业采购物流水平很难得以提高。
3、供应商不稳定。我国许多企业现在面临的局面是:当物资短缺时,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供应商,导致原材料进价过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当物资供过于求时,又有许多供应商蜂拥而至,争相推销自己的产品。但一个成功的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稳定的、与企业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这正是我国企业目前普遍缺少的战略资源。
四、对策建议
(一)通过采购管理的中心化、职能化和专业化,提高企业成本控制能力。采购的中心化可以集中全公司和集团的采购力,对整个供应市场产生影响,使集团采购处于有利地位。由于一个窗口对外,便于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便于公司整体资源的优化。采购职能化就是要改变多年来采购是内部行政职能的观点,建立采购管理的战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采购战略管理和实施梯队。采购的专业化要求一名专业采购员,需要掌握至少一门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采购内容的专业,而不仅仅是掌握会计和英语等专业。需要了解世界市场变化和供应商的表现,英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网络知识也是必须具备的。一个企业的采购物流管理只有从总体上达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才能使降低产品成本变为可能,从而增加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采购绩效评估,提高采购效率。一个配备了有能力的雇员和恰当组织的采购部门可以在整个企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定期、合理地评价采购部门的绩效可以节省费用,直接增加企业利润。定期评估采购人员工作绩效。定期评估是配合公司年度人事考核制度进行的。一般而言,如果能以目标管理的方式,也就是从各种工作绩效指标中选择年度重要性比较高的项目中的几个定位绩效目标,年终按实际达到的程度加以考核,那么一定能够提升个人或部门的采购绩效,并且,这种方法因为摒除了“人”的抽象因素,以“事”的具体成就为考核重点,也就比较客观、公正。不定期评估采购人员工作绩效。不定期绩效评估是以专案的方式进行的。比如,公司要求某项特定产品的采购成本降低10%。当设定期限一到,评估实际的成果是否高于或低于10%,并就此成果给予采购人员适当的奖励。此种评价方法对采购人员的士气有巨大的提升作用,此种不定期的绩效评估方式,特别适用于新产品开发计划、资本支出预算、成本降低的专案。
(三)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首先,企业要合理选择供应商。目前,供应商选择的一般标准为:(1)考虑是否有过良好的合作记录;(2)供应商的产品质量;(3)供应商的服务质量;(4)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和按时送货;(5)供应商的信誉;(6)价格;(7)供应商的存货政策等。其次,企业还应建立供应商评价、评估系统,对他们分别建立档案,以便进行分类管理。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动态的问题,就是不能给供应商以固定级别,应该根据评估结果随时为其定级,成绩不好的供应商就应该被立即淘汰。
企业还应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指存在于客户及其供应商之间的、双方合作的、长期的产品交易关系。这是一种基于相互信任,通过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实现风险共担和利润共享的一种企业合作关系。双方通过精诚合作所产生的利润比各自独立运作所产生的利润大,因而,这是一种双赢的企业营运策略。建立企业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四)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选好采购人员,控制采购管理成本。企业的成本多种多样,单就采购物流管理来说,它也有自身的成本。我们不能一方面拼命地通过采购管理来降低材料价格,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因此而增加的采购管理成本,这样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