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范文

时间:2023-07-24 16:16:09

序论:在您撰写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第1篇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势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它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目前奔腾Ⅱ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上亿次每秒,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许多手工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做大量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而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注意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

例如,对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影响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方法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问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地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研究,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网络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

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应用举例:在对某企业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分析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会计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例如,在对某公司的审计中,我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仅需调用底稿文件、稍加修改即可完成。而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过程,笔者认为将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将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1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目前,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呈百花齐放的局面,亦有众多企业使用的软件是自行编制的,编制软件采用的语言也各种各样,数据存放的格式也多种多样,这都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前景来看,审计部门必然要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必将采用预置或嵌入审计程序的技术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该技术是指预置或嵌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用来即时鉴别出特定的或程序无法识别需要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并把它们复制到审计人员的文件中。国外,该技术现已开始运用,不久的将来也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审计中。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为审计人员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最佳的方式及手段。

第2篇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势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它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奔腾Ⅱ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上亿次每秒,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许多手工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做大量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而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注意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

例如,对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有效地。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举例:在对某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例如,在对某公司的审计中,我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仅需调用底稿文件、稍加修改即可完成。而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过程,笔者认为将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将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1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目前,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呈百花齐放的局面,亦有众多企业使用的软件是自行编制的,编制软件采用的语言也各种各样,数据存放的格式也多种多样,这都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前景来看,审计部门必然要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必将采用预置或嵌入审计程序的技术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该技术是指预置或嵌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用来即时鉴别出特定的或程序无法识别需要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并把它们复制到审计人员的文件中。国外,该技术现已开始运用,不久的将来也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审计中。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为审计人员提高审计的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最佳的方式及手段。

第3篇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

(一)评价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是为了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数据的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后,如果认为内在风险较低,则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是:

1.系统的方法。首先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以确定程序运行是否可靠、稳定,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采用这种方法能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确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

2.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个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

3.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对于审计人员来讲,要检验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是否一致是很难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二)验证会计资料总体完整性

验证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转化为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商品化软件一般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后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只保留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计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审计人员将其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三)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已逐步于审计工作实践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这正是机辅助审计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具体有:一是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二是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四)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分离对而言,大量的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而靠人工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对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五)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等。

(六)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等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而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一)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

目前,众多商品化会计软件程序是企业自行编制的,采用的语言、数据存放的格式多种多样,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前景来看,审计部门必然要参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鉴定,对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必将采用预置或嵌入审计程序的技术以满足审计发展的需要。该技术是指预置或嵌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用来即时鉴别出特定的或程序无法识别,需要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会计事项,并把它们复制到审计人员的文件中。在国外,这项技术已开始运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为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最佳的方式及手段。

第4篇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势

    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它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能对数据进行高速、正确地运算处理,目前奔腾Ⅱ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上亿次每秒,而审计工作的对象正是以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及其他资料,因此正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正确性来辅助审计,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许多手工审计方式要求审计人员做大量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这些步骤达到自动化,而审计人员可以集中注意于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

    例如,对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影响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方法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问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地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研究,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网络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应用举例:在对某企业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分析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会计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例如,在对某公司的审计中,我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仅需调用底稿文件、稍加修改即可完成。而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审计技术 医院审计

审计工作是企业运营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审计工作能够保证企业收支的平衡,对财务进行有效监督与合理管控,是促进企业盈利的前提条件。在医疗体系中,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让审计工作得以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计算机引入审计系统,为审计工作带来很多的便利。

一、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优势

(一)让数据处理更便捷与高效

在医疗体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待处理的财务数据,这些数据庞杂、繁琐,如果单纯的通过人工处理会产生极大的工作量,然而,当计算机引入到医院审计系统后,对于数据的处理立刻带来很大的便利。首先,借助office办公软件,尤其是excel表格,能够轻松地将各类数据汇总,并且能够有序地统计与运算,然后,通过使用相关的审计软件,能够便捷地对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整理及处理,最终得到特定的处理结果。计算机的引入让审计工作中庞杂的数据处理不在是难题,数据的处理变得轻松而高效。

(二)通过互联网让信息得以共享

医疗体系的财务透明一直是社会的呼求,尤其是患者群体。一直以来,医疗体系的财务不透明常常会被社会各界攻击与诟病,这大大降低了医院的公信力,从而影响到医院的声誉。计算机引入到医院的审计体系后,让信息透明得以实现,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各个部门连接到一起,各个部门间都能获取到相关的财务信息,对于医院的审计工作的成果有了解,同时,这也是一个各部门共同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管的过程。通过信息的汇集与整合后,能够将很多公众关注的信息如实地对外公布,这不仅对于公众是一个交代,也让医疗体系内部的操作更规范与透明,增强了医院的公信力。

(三)计算机将各部门联系在一起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虽说有专门的部门承担与负责,然而想要让审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需要的却是各个部门间的有效配合与协调。通过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够通过互联网将部门间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医院可以建立一个内部局域网,通过这个平台能够让很多相关信息在内部得到共享,同时也能够实现内部各部门间的有效监督,这是审计工作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互联网能够将各个部门间有效的联合到一起,这对于审计工作的落实提供了很多帮助。

二、计算机在医院审计中的应用

(一)医疗收费审计

医疗收费审计是每一个医疗体系首先需要把好的关口,核实相关部门是否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收费,是否有乱收费或者有私下交易,这些都是很恶劣的行为,是应该明令杜绝的行为,也是审计部门需要严格查实的部分。计算机在医院审计部门的应用首先就是要对这一个部分进行落实,在收取相关医疗费用时都需要实时在计算机内部系统内登记,并且通过相关的审计系统将各项信息汇总,然后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的操作是否规范合理。计算机的引入对于规范医疗收费有很积极的作用。

(二)药品收费审计

对于药品的审计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药品超加价率收费的审计,另一方面是对虚假录入中标价药品的审计,这两个方面都是容易滋生问题的地方,也是审计部门需要特别留心的地方。现代的计算机应用中,可以通过利用case语句或是用order by语句排序,都能够很有效地对不合规的行为进行查验,这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医院的相关操作流程。

(三)支出审计

医院通常会定期做医疗设备或者药品原料的采购,这是医院一个非常重要的支出部分,也是审计部门需要有效控制的部分。对于设备和原料的采购支出应当有严格的监管,这样才能有效为医院节省成本开支。计算机在采购方面的审计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能规范整个采购行为,让采购过程更有序与高效地进行,同时,通过各个流程在计算机内的登记,能够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监管。

三、计算机在审计工作的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的应用给整个医疗体系的审计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它让审计工作更高效有序地进行,也对医疗体系实行了有力的监管,然而,在使用计算机时仍然有若干问题需要引起注意。首先,计算机的使用必然会伴随着安全隐患,很多时候,医院内部的网络系统中会有很多内部机密及重要信息,很多黑客对于这一点也有清楚的了解与认识,很可能会带来恶意攻击医院网络系统来窃取相关信息的行为,一旦得逞,很多重要信息的泄露会给医院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网络维护是良好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前提。其次,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医院很多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不太熟练,操作技术不够使得计算机并没有良好地为他们的日常工作服务,计算机没有得以发挥它强大的功能与作用,因此,提升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电信企业;计算机;审计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由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多,信息的存储方式越来越电子化,传统的审计方法无法适应电子信息时代下的审计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依靠计算机辅助开展工作。计算机辅助技术的使用,显著的提高了审计的效率,有效的震慑了那些利用计算机违法舞弊的人。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审计部门实现了对电子数据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的监督,真正发挥了内部审计的评价监督作用,帮助企业降低了运营风险,加强了内部控制,所以,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新时代电信企业必然的选择。

2 电信企业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综述

2.1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概念和特点

计算机辅助审计有时也称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在审计单位或者利用远程网络,运用审计知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库的数据或者财务帐套进行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需要计算机审计系统的支持,通过计算机审计系统可以完成采集,统计,分析审计数据,生成报表等工作。因此计算机审计可以高效的处理海量的信息,进行多次重复计算。通过这种审计方法得到的审计方案、审计报告等文书标准统一,规范了审计工作,当然也对审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既有审计相关知识,也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2.2 电信企业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必然性

由于电信企业是服务型企业,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就是企业的生产过程,所以电信企业通常以电子化的方式记录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比如基础用户数,流量统计,话费计算等等,因此电信企业都非常适合通过计算机进行审计。另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会计信息的处理方式也变得电子化,这使得传统的审计方法不能发现计算机环境下的作假舞弊情况,审计的线索容易中断甚至消失,因此选择计算机辅助审计是必然的。另外电信企业的审计工作需要做大量的重复的统计工作,将这些简单乏味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提高了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前审计,效益审计等需要专业经验的工作上,节约了审计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电信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计算辅助审计技术以其对安全事件的及时反应,自动预警,远程审计等功能,帮助电信企业对业务收入时时监督,降低了风险的发生,成为了电信企业的必然选择。

3 电信企业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现状

3.1 电信企业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方法

电信企业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过程主要是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分析检查。在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时,审计部门首先要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数据,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通过邮箱或者是OA办公系统,将财务业务数据,上次审计结果,单位基本情况等按照规范的格式定期不定期的提交,审计部门再将得到的电子数据按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要求进行格式转换,使其能够被计算机审计系统识别,生成新的报表,账簿,通过这一过程,同时可以完成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完整性的验证,检验数据是否全面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降低审计风险。新报表账簿生成后,审计人员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对报表进行分析和统计,记录异常情况,做出审计日记。在这个环节中,计算机审计的数据分析主要有帐表分析,数据查询,审计分析工具,数据挖掘等等方法,审计人员可以灵活的选择。比如可以通过调用函数快捷的进行抽样统计,可以通过设置条件分离出超过经验预测的大额单笔资金,或者有疑问的会计项目,对这些项目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会计资料进行图形分析,发现不对应的相关指标再做进一步处理,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准确度。另外,审计人员发现疑点后,应该及时的与被审计单位联系,查询原始材料,同本级的财务,市场,人力资源等部门协调配合,调取被审计部门的资料,共同解决问题。虽然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节约了审计资源,提高了效率,但是由于有的审计工作不是现场进行,可能与实际的经营情况脱节,所以审计部门应该基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和审计工作计划,定期的派出审计小组,对有问题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现场核实,取得证据来辅助计算机审计结果。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审计,现场调查后应当根据结果编写审计工作报告,做好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总结。

3.2 电信企业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措施

为了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够在电信企业中更好的应用,笔者结合实际,认为电信企业应该制定以下措施。首先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传统审计方法不同,电信企业应当为其制定严格的相关制度,让审计人有章可循,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审计系统安全的保护,促进计算机审计的规范进行。另外,由于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审计相关的财务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所以电信企业应该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各种使用技巧,由浅入深的掌握单机条件到局域网情况下的计算机审计,同时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相关知识。另外,由于电信企业的数据安全保密工作很重要,所以在计算机辅助审计过程中,应当增强审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可以把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作为一个终端接入局域网,同时对接入的计算机使用权限控制,让审计员的计算机只有查询权限,既保证了安全又方便了审计员进行审计工作。

4 电信企业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审计模式从普通的账目基础审计模式,到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一直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审计模式,一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现而今面对着多变,开放,交互的互联网环境,计算机审计模式需要相应的进行改进。计算辅助机审计需要计算机审计系统的支持,传统的计算机审计系统的结构或者是单机版或者是网络版,但都是一种现场审计方式,通过交换数据文件或者局域网的文件传输来完成审计工作。由于电信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从集团公司一直到各省,市,县分公司,遍及全国各地,点多线长。当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进行审计核查时,往往需要审计人员奔赴现场审计,既不能做到及时监督审计,也浪费了资金。所以需要设计一种更开放更适应互联网环境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实现电信企业计算机审计系统与企业信息的共享。

5 结语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电信企业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也面临着不断的挑战,审计人员的主观经验仍然是影响审计的重要因素,因此,电信企业进行辅助审计不仅仅要在硬件条件上推行计算机审计,也要转变审计人员的观念,吐故纳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宇哲,朱和平.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2011,(02):144.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审计 应用状况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会计"执业能力下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号:2013GG13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政府会计概念下事业单位新内控制度建设研究(课题号:13CGLJ03)

如今,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互联网+的概念不断得到深化,计算机技术已经几乎在所有企业得到普及,人们办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使审计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以及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节约企业的成本,帮助传统的企业朝着现代化企业迈进,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改革红利。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不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朝向纵深发展时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例如,目前最先进的平行模拟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成本高昂,操作难度巨大,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员才能熟练操作,这对一些资金和人才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和立法缺乏统一性

虽然近些年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在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立法却屈指可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直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也没有良好的行业标准可以参考,这就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变成脱缰的野马,如不予以及时调控,在未来将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审计报告多数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均有固定的行业标准可以执行,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做出的报告是电子版的,在法律效力方面是不具备传统书面报告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小企业,由于品牌实力不足,其的电子版审计报告不具备强有力的公信力,这对其后续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全方位人才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需要专门的人才方可胜任,计算机审计技术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审计技术素养,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这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员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在新型的现代化企业中,不仅需要员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开拓的勇气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完全拥有了这些才能称之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领域的全方位人才,而目前,市面上这类人才屈指可数。

二、如何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的企业发展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地冲击着传统企业的运行模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会计技术的结合。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冲击会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当中举足轻重的大型国企,这些企业相比较现代化企业,内部的运作比较保守和传统,它们如果在朝着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对固有的传统的会计模式加以革新,不能积极的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到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当中,将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冲击,甚至被消费者所淘汰。例如,中石油集团公司拥有上万亿资产,员工高达百万,其内部的审计都是借助互联网完成,中石油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二级单位以及子公司的会计审计都是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完成,这样的审计效率会更加的高效,也可以加强企业领导层对整个公司的控制。

(二)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在未来会逐渐被社会所摒弃。企业应该致力于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专门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技术领域高水平人才,定期的开展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此外,会计信息化技术对于传统的会计从业人员是一大挑战,特别是企业当中年龄较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这些员工大多数缺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相关教育,很难有效的适应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因此,企业应当具备足够的耐心去指导曾对企业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年长的会计从业人员,帮助他们适应计算机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完成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适应,逐步提升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我国从新世纪起就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而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面向现代化企业的制度,这个制度可以有效地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而其监督和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生产和创造,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只有当员工切身的感受到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地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让企业加速融入到互联网+的时代,最终拥有更多的发展动力。

(四)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工作效率和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体现就是企业具备良好、完善的内部制度,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管理,更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例如,像中石化这样的“巨无霸企业”行业巨头,其拥有数百万员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如果不借助信息化系统,将会非常复杂,管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因此,现代化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五)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员才能胜任,而管理这样的人员更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超凡的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专业人才的能力,让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现代化企业应当不断地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除了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逐步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外,还需要对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六)加强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

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的内部控制不可能仅限于内部的控制和约束,这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目的。在信息系统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积极引入外部的监督,外部的监督可以让企业不断地总结过去的得失,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关键。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需要定期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预算和决算情况,供广大投资者以及社会人士监督,确保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行顺畅,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基于上述可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分别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和立法缺乏统一性以及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全方位人才,而为了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六条可行性的办法,分别是: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加强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等。互联网改革是企业得以进步的动力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让审计工作得到很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章亮.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改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朱艳飞.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于晓静. 基于内部审计的持续审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