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50
序论:在您撰写新的节能技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节能新技术;绿色;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以资源、环境作为了成本代价,建筑能耗达到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伴随绿色施工理念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实施,现代化建筑对能源的有效运用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不再一味追求单纯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多的将资源与环境成本考虑到生产、生活之中,这就是本文的议题——建筑节能。
一、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现状
当前国内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占比大,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首先在建筑节能政策、标准、规范等方面,国家已经颁布了《可再生资源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与能源节约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对于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上未做详尽的规定,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建筑节能体制与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然后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尚存在一些建筑企业对于建筑节能的意识淡薄,忽视国家标准、规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擅自更改已审批通过的节能设计章节的内容,恶意降低节能标准实现企业对于利益的追求。最后在建筑能耗方面问题突出,新建房屋建筑面积的增加、已建城乡房屋围护结构保温性和门窗气密性差、空调使用量的增加等都增大了建筑能耗。
二、建筑节能的原则
一是加强新建建筑的节能管理。建筑项目在设计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等,完成设计的施工图纸在审查工作中要针对节能篇章进行专项审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对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序、质量要求进行各分项项目的建设;当施工过程中涉及节能的分部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需要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施工质量的进行验收,形成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二是加强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建筑节能可着眼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直接采用节能设备两个主要层面,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和外窗,墙窗比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在保证采光的前提条件下降低玻璃材料的使用,降低建筑物与外界热量传递。建筑内部中涉及的高能耗设备的节能问题,可以直接使用节能效果较好的设备,公共照明区节能灯的使用,暖通空调系统可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冷)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冷。
三、节能新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首先是墙体节能技术,建筑承重墙的施工可在内侧复合石棉、玻璃棉板等绝热材料,密度大的直接贴在墙面上,密度轻的则要求设龙骨,施工完成后要设覆面层保护;外墙中间选用岩棉、聚苯板、玻璃面板、散状膨胀珍珠岩等绝热材料,充填严实后可以有效发挥墙体对外界环境的防护作用;外墙的保温可采用复合墙体,如同样采用50mm泡沫聚苯乙烯板,外保温相对于内保温对热量的损耗可减少1/5,其节能效果明显。然后是屋面节能技术,传统正置屋面可在保温层上铺防水层,倒置式屋面可将防水层设置在结构层之上、绝热保温层之下,而对于耗热量最大的顶层房间需要加强屋顶热工性能,当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屋面技术主要包括高效保温材料、保温隔热通风屋顶、及岩棉复合屋顶隔热保温板等。最后是门窗节能技术,在保证采光、通风等条件下,可采用气凝胶技术、真空玻璃、隔热材质窗框及设置遮阳设施等,保证门窗的保温、隔热、抗风效果及气密性能。
2、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
暖通空调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0%,我们要讨论建筑节能将节能重点着落于暖通空调的节能上。一是优化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冷热源设备、利用变频技术等方式进行系统的优化,热泵机组和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具有能效比低,变频技术的使用可有效降低能耗并节省了运行费用。二是空调机组节能策略,离心式、螺杆式压缩制冷机组等的冷量调节效能较好,可满足部分负荷情况下的空调机组的运行需求,实现多级控制的合理配置,实现能源的节约。三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地热(冷)能等可以应用于空调制冷,具有清洁无污染的优势,如地源热泵利用浅层和深层的大地能量作为冬季热源和夏季冷源,是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
3、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
建筑中对于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并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包括太阳能、地源热泵、太阳热泵、相变储能材料、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等。太阳能技术实现光能向热能、电能的转化,主要应用有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发电等;地源热泵技术可将浅层地热应用到暖通空调系统中,可作为冬季供暖热源与夏季制冷的冷源,该项技术的应用上处于起步阶段;太阳能热泵有机结合了热泵技术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的太阳热量作为热源,实现建筑物的全天候供热;建筑材料方面兴起的相变储能材料,利用材料相变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可进行热能储存和温度调控,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此外,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主要包括废弃瓷砖、红砖、混凝土等,这些废弃物经过粉碎、筛分等过程可作为骨料得到二次利用。四、结语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从建筑设计、施工、竣工及投入使用后等各个阶段都需要加强建筑节能的管理工作。对于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需严格遵循建筑节能原则,并从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及建筑新能源节能技术等三个大方向依照建筑设计中的相关节能方案落实节能要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降低建筑总体能耗,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作者:黄雪萍 单位:广西荣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志军.当代建筑节能新技术及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07:8-9.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
目前,全球升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地的环境也在急剧恶化,导致这种情况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使用汽车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汽车尾气的排放以及燃油的消耗,对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不足问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果要解决问题,则需要从汽车的新能源以及节能技术方面下手,来减轻汽车出行对环境方面带来的污染,以及找到新的能源来替代原有的燃料。
1现有汽车能源环境污染分析
传统的汽车燃料主要包括:汽油、柴油等。这些燃料燃烧后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醛类等。其中,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十分大的伤害。甲醛属于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眼睛都会产生刺激性作用,在甲醛浓度较高的地方,人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痛和咳嗽等症状。丙烯醛也属于刺激性气体,会给支气管细胞、眼睛、呼吸道等带来刺激和损害。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带来的危害则主要是环境危害。
2节能技术研究
随着人们出行使用汽车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对燃料的消耗也越来越多,地球上的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汽车节能技术不到位,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要解决这一问题,需研究出更先进、更易用的节能技术。
2.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节能技术,是指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组合,目前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电动机直接驱动的驱动方式;二是并联式混合动力,发动机既发电也驱动,电动机直接驱动的驱动方式;三是混联式混合动力,发动机既驱动也发电,由两个电动机驱动的驱动方式。
2.1.1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
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也称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其代表车型是雪佛兰-沃蓝达。这种动力技术的优点有三个:一是只要有燃料就可以行驶,不用担心电池的电量不足;二是汽车的电池可以直接充电;三是发动机能够在最舒适的转速区间工作,以保证较低的油耗。但这种动力技术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一是由于能源经过两次的转换,其效率偏低;二是由于只有电动机驱动车辆,所以电动机功率较大,同时为了保证电动机的续航,对发动机的功率和电池的容量都有一定的要求。
2.1.2并联式混合动力技术
并联式混合动力技术的代表车型是比亚迪-秦,这款车体内有一个发动机和一个电动机,而且车体内的电动机和发动机都可直接驱动车轮。这种动力技术的优点有两点,一是这种动力技术的成本是最低的,只需要在车内安装电动机和电池;二是其起步扭矩大,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推背感。而这种车的缺点也有两个,一是两者同时工作的时间不长,不能保持太久的高功率高扭矩;二是在正常的行驶情况下,只有发动机工作,与其他汽车相比没有节省太多的油耗。
2.1.3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
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的代表车型是凯美瑞尊瑞。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更有效地结合了上面两种动力技术,在这种技术中,发动机的动力由动力分割机进行分割,一部分直接对车轮进行驱动,而另一部分则被用于发电,所产生的电能用来驱动电动机,电动机的使用比例比并联式中电动机的使用比例更大。这种动力技术的优点也有两种:一是摆脱了充电桩的限制;二是能真正实现电动机与发动机长时间同时工作。其缺点也有两点,一是结构复杂而且成本最高;二是汽车的车身重量会有所增加。
2.2汽车压燃技术
目前汽车传统点火方式有两种,分别是火花塞点火和活塞压燃点火,活塞压燃点火的压缩比更高,而火花塞点火则使发动机的噪音和工作震动更小。汽车压燃技术是将传统的火花塞点火方式和活塞压燃点火方式进行结合,通过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使燃料可以在同一时间内燃烧,从而达到提高燃油使用率的目的。采用压燃技术能使发动机的燃烧温度降低,减少辐射热传递,而且燃烧周期更短,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3汽车可变排量技术
可变排量,也称为切缸工作循环,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通用汽车公司运用于凯迪拉克汽车上。目前在中国已经研究出通过控制发动机的进气温度来控制排量的技术。这项技术是根据空气冷缩热胀的原理,在汽车刹车或者怠速时,汽车的热气管道会向发动机输入热空气供内燃机燃烧,空气密度的降低使得在保证理想空燃比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喷油量,而同时因为进气密度的降低,压缩进程时压缩空气所需的能量也随之而降低。因此,我们可以在发动机体积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在刹车和怠速时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减少喷油,降低排放。
2.4汽车结构节能技术分析
汽车的结构和部件的设计,都对汽车的油耗高低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例如更贴近流线型的车身,受到的空气阻力会更小,也更能节省能量。下面我们将从汽车的结构方面对汽车的节能技术进行分析。
2.4.1车身设计节能分析
由于汽车的行驶过程是在空气中运动的,而空气自身无时无刻都在运动,因此,汽车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会给汽车的行驶带来阻力。汽车与空气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越高,则给汽车行驶带来的阻力就越大;汽车与空气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越低,则给汽车行驶带来的阻力就越小。想要减小空气阻力,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减小汽车的空气阻力系数以及减小汽车的迎风面积。
2.4.2车辆自重节能分析
相同车辆的油耗一般会随着车身重量的升高而升高。因此,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也会对降低油耗有很大的帮助。应用镁合金、铝合金等材料来制造汽车,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汽车的车身重量。
3新能源技术
除了对节能技术进行研究,尽快找到更加环保的新能源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方向之一。
3.1混合动力技术
目前我们所指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指使用发动机和电动机同时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即油电混合汽车。汽车的行驶功率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由电动机或发动机单独提供,也可以由两者同时提供。相比起传统的汽车,这种汽车的油耗非常低而且燃料燃烧充分,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这种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3.2氢动力技术
氢动力技术主要应用于氢动力汽车。与传统的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不排放尾气而排放纯净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零排放,而且可以储存更多的能源,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但与此同时,应用这种技术的车辆与传统车辆相比,成本高于20%。作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氢动力技术有很多的优点。一是能源转化效率高,氢动力技术的能源转化效率为60%~80%,是传统内燃机转化效率的2~3倍。而且氢动力电池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没有损耗,燃料电池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噪音和震动,因此,这种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新能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3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也可以看作电动汽车的一种,但与电动汽车不同的是,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充电,在汽车没有电的时候,只需要给电池装满燃料就可以了。和普通的电池相比,燃料电池的特点在于可以自行补充燃料,而不需要反复充电。这种技术的原理是,氢在燃料电池中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此产生出电能,来推动电动机工作。燃料电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不排放废气,直接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三是没有噪音、运行平稳,减少了噪音污染;四是提高了燃料的经济性;五是减少了汽车的机油或者汽油泄露带来的对水资源的污染。燃料电池的技术核心主要包括控制器技术、电机技术与电池技术。
4汽车节能技术应用——以卡罗拉双擎为例
下面我们对卡罗拉双擎进行分析。卡罗拉双擎是丰田旗下的一款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这款汽车的动力由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提供,卡罗拉双擎在启动时只用电动机进行启动,这时的发电机不工作,而在加速时,则由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提供动力,以提供更强的加速性能,同时在减速和制动时可以回收能量,给电池充电。从节油方面来看,卡罗拉双擎的发动机燃烧效率达到38%,比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汽车的燃烧效率都高。因为汽车的热燃烧效率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因此燃烧效率越高,汽车的节油性能也就越好。与传统汽车相比,这款汽车可以智能控制发动机,从而达到有效延长发动机寿命的目的,而且其日常维护方式跟普通汽车差不多,对于车主而言也十分方便。
5结语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着很多的节能方法。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这一方面在将来也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我们也需要持续关注这一方面的发展,只有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共同提高,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臧秀源 单位: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能源车;节能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191-02
0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在不断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太大造成能源不断的枯竭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明显。如今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在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则成了当今社会上的主体。如今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行业之一。而要解决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就应该先从汽车行业抓起,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1汽车的节能技术
1.1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一般指由汽油、柴油与电能混合在仪器所形成的动力。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关系着整个车的性能。再经过多年混合动力研究的基础上,将原来的点火装置转变为由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来驱动汽车。由原来的离散结构向着一体化结构发展。也就是将发动机和电机与变速箱结合在一起。在启动的时候辅助发动机的电动马达可以产生很强的动力,也可以在汽车高速平稳的行驶时间段内减少发动机的出力减少油耗。而且混合动力技术能够对能量进行回收。在制动的时候,能够对热量进行转变吸收。
混合动力技术的分类可分为两类一是联结方式二是混合度;联结式分类是根据混合动力的驱动方式进行分的,其中联结式分类又分为了3种:1)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是由电能转化为动能从而驱动车轮转动,其中的电力是由内燃机带动发电机来引起的;2)并联式的混合动力系统区中的驱动系统内有两套,并且两套的驱动系统能够可以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驱动车辆,当然也可以使用单独的驱动系统来驱动车辆。这样的并联式混合驱动系统能够使车辆适用于更为复杂的路况;3)混联式混合驱动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来临时调节内部机器的输出功率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内部中的内燃机和电机有自己的一套机械变速箱而且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分为以下4类:1)微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动机的不运转从而增加油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对发动机的启动和停止进行控制;2)轻混合动力系统,而这种系统的主要代表是皮卡车;3)中混合动力系统动力系统采用的是高压机比低混合动力系统更加的灵敏;4)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度达到50%是未来逐步发展的方向。
1.2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
汽车节能的关键是内燃机的技术。在内燃机节能技术方面,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讨论, 第一是汽油机直喷技术,稀薄和分层燃烧技术;第二是柴油机的高压喷射技术;第三是柴油机的多次喷射技术;第四是可变气门技术;第五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
1.3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
目前我国载重汽车品种少,技术还很落后。发展高效的载重汽车,是在现代物欲横流的形势下,提高运输的效率,降低汽车用能源消耗的重要一步。因此,国家应重点支持这种高效载重汽车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
1.4轿车、轻型车的柴油化技术
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是柴油化,随着汽车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家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这项技术。不断的开发而且要有质量的保证。这样的话就减少了对能源的开发。实现了节能减排。
2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
2.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一般指由汽油、柴油与电能混合在仪器所形成的动力车型。这样能有效的改善燃油和功率输出低的车型。根据其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他的优点是: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以增加汽车内部机器功率的输出和减少耗油量。当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可由电池来补充,同时电池也可以得到充电,所以其行程和普通汽车是一样的;2)因为使用电池,可以方便地回收以便循环使用;3)在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地方,完全用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4)可以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建设新的加油站;5)用户可以让电池在延长寿命和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直接采用电机作为驱动器,是全部以电力作为汽车的驱动力这种车的难点在于电力的储存技术。传统汽车消耗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造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电能可以从核能、水力和风力等可再生能源中获得且无污染。电动汽车还可以利用在其空余的时间进行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使用,大大提高它的行驶效率。由于这些优点,电动汽车的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电动车而言由于建设成本高且基础设施不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各个企业联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努力,才可能大规模的推广。这使得电动汽车的价格非常的高昂,但是与混合动力汽车相比较来说电动汽车的技术简单而且成熟且操作方便,且只要有足够的电力就能驱动汽车且充电方便。但是不足就是电动车所使用的蓄电池的蓄电能力不足存储的电量少,且构建电池的原材料成本高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所以购买价格高。
2.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以液化石油气(LPG)和压缩天然气为燃料,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和高性能的污染净化装置来减少污染。而且经过有机材料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作为汽车的驱动力。
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而且减少了机油泄漏带来的水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等问题,还提高了燃油经济和发动机燃烧效率,运行平稳,没有噪声。
2.4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真正实现零排放的,排放出来的是纯净水,没有任何污染。
但是氢燃料电池成本高,而且发展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技术条件很难实现,还有就是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否则就不能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这项技术虽然实施起来困难,但是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得以解决实现。
3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政府部门的不断指引,各项政策的不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并且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通过不断的发展新的技术,以最低的成
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也将会引领新能源汽车走上一个更新,更广阔的台阶。
4结论
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汽车的迅猛发展,人们素养的不断提高,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更加环保的的汽车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新能源的开发会越来越重要,那么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时代总是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不断在进步。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将会备受重视。
参考文献
[1]史永基,高雅利,王宇炎.新能源节能技术研究进展,2011(7).
[2]李志达,望义熙,周世权.汽车电器的研究,2010(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企业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的开采不可再生能源造成了全世界性质的能源紧缺,并且大量的燃煤等能源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空气环境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种情况下对于低碳环保的理念不断的宣传和提高,人类对于能源的探索更多的倾向于可再生绿色能源,更好的保证能源供应和绿色环保,这种形势下就极大的推动了新能源的发展。除了节能之外,电力应用中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 电力节能技术的应用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拓展电能替代领域,扩大替代成果,在东北地区率先将热泵技术应用作为推动社会节能的能效管理重点项目,为项目提供专项扶持基金和优惠电价政策等专项服务。通过特别流转金和专项补助的形式,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电力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节能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1.1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柔性密封技术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柔性密封技术”为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的节能技术,其针对于空预器漏风和堵灰两大难题提出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回转式空预器的运行问题,使空预器长期处于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明显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径流式湿式电除尘器技术”与传统湿式除尘相比除尘效率高达90%以上,运行电耗、水耗及阻力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1.2 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改造项目 该项目将高载能生产车间原有的压缩空气系统加装了空压机房节能监控系统,解决了车间末端用气波动且离心机调节能力弱的难题,实现了动态补偿用气,提高了部分电解车间用气端的用气效率,实现了各车间用气流量的全可控,降低了空压机群的总能耗。此项改造节能率超过20%,年节电约316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1137.6吨、减排二氧化碳2980.6吨。
1.3 其他 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电力尖峰冷却技术”针对火电尖峰冷却问题提供专项解决方案。重庆富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氧燃烧技术”、普瑞森能源集团公司“电厂凝汽器蒸汽喷射器抽真空系统”、国电科学研究院“低位能分级混合加热供暖技术”、宜兴亨达竹格填料有限公司“火力发电冷却塔竹制淋水填料技术”等。这些技术及其实际应用案例对于引导用户采用节能技术、促进火电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电力新能源的现状及发展
2.1 太阳能 太阳能是目前来说应用最广泛的新能源,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和容易收集等特点,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合理的装置就能够进行太阳能的应用,目前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应用排行世界第一,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对于我国来说更多的需要考虑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在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太阳能,从美观和技术方面综合考虑,我国对于太阳能的重视会使得太阳能利用在建筑上的应用发展较快,更好的提供能源保障,但是同样太阳能发电的前期投入较高,推广普及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在世界水平上总体较高,随着太阳能科技利用的不断发展,硅材料等太阳能利用材料有可能出现降低等现象,光电元件的效率更高,成本越来越低,这就需要我们在太阳能的发展中从技术方面不断进行突破,保障高效、低价,提高竞争力,保证能源的供应,降低污染问题。
2.2 风能 目前,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来看,风力发电成本在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性价比。相较于传统能源发电,目前全球部分地区陆上风电已经具备较好竞争力。对于我国挂档加速的风电产业,如果要实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大力发展风电是毫无疑问的。目前就陆上风电开发成本来说,全球陆上风电平均度电成本降至约83美元/兆瓦时。而部分地区煤炭和天然气发电成本不降反升。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和发展规模扩大,以及煤电成本的增加,未来风电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在2020年前后中国陆地风电成本将达到与煤电持平的水平。但在发展中我们要注意的是从风电场选址上需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着手考虑,做好当地风资源评估等前期工作。其次,在建设阶段需考虑如何降低设备采购成本以及接下来运行维护成本。
此外,现在我国风电行业的主力是国企,强调最多的是社会责任,任何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合理利润,持续降低风电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风电产业健康发展且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3 核能 目前来说核电常用的为核裂变,虽然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要远远大于核裂变,但是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未能真正投入使用,我国的核电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发展速度并不够快,核电是高新技术,需要高科技和人才的支持,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所以核电的发展必须从人才的培养方面着手,综合推进,才能够保障核电技术的可靠、平稳、快速的发展。
2.4 生物质能 对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我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我国农业的比重,我国的生物质能发展潜力很大,对于生物质能的应用分成了两派,一派不能接受粮食作为燃料,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采用纤维素制作燃料已经投入了不断的试验和发展。但是生物质能的应用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运输和收集的成本问题,从各个偏远地区收集秸秆就造成了更多的人力和机械的投入,收集半径太大就会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小规模的收购又很难保证能源的供应,这就对生物质能能源的发展造成了影响。需要我们不断的采取新的科技手段,更好的利用生物质能。
关键词:数据中心 节能减排 热管散热 ECO模式 模块化数据中心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125-02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是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IP接入、超强的网络安全、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和应用级服务的互联网数据平台。与传统电信机房相比,其主要特点是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众多且集中,需要大量的集中供电。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通信行业年电耗量已达290亿kWh 以上,而空调耗电则达100亿kWh以上,通信行业成为未来节能减排的重要行业。
数据中心能耗主要集中在服务器设备、制冷设备方面,空调用电占机房总用电量的30~50%。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不仅带来运营成本的急剧攀升,而且产生沉重的碳排量负担[1-2]。如何利用各种管理、技术措施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该文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数据中心高密度机房能耗过高问题,结合数据中心节能减排技术,分别从服务器设备节能、空调设备节能、电源设备节能等方面进行研究[3],以达到机房建设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提高运营商的IT运维水平,以支撑网络业务的快速增长。
1 服务器节能技术
目前,服务器节能技术方案包括服务器芯片及配件节能、基础架构级节能和系统级节能。服务器芯片级节能技术主要包括CPU功耗控制、CPU频率调整、芯片级冷却技术和专用低功耗部件等。基础架构级节能主要包括存储制冷、高效率电源、水冷及液态金属制冷机柜和智能温控风扇等。在系统级节能的技术中,可以基于负载情况动态调整系统状态、实施部分节点或者部件的休眠,根据各进程能耗的不同对CPU任务队列进行调整,根据能耗进行进程及作业级迁移等。
Performance Level和PowerCap(功耗封顶)是服务器节能方案经常采用的节能技术,其中Performance Level通过设置系统的性能级别,控制CPU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服务器节能,该技术无需布置BMC网,实施相对简单,技术适用性极高,能够有效对所有x86服务器进行节电。PowerCap是服务器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卡提供的一个功能,通过设置该服务器最高的能耗值来限定整机的功耗,该技术可控制度高且灵活,控制程度更精细,数据精准度达到100%。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节电采用何种控制方式,取决于服务器本身条件。
通过在不同操作系统下针对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服务器进行实际节能测试,采用Performance Level节能技术,服务器平均可节约功耗87W/h,平均节电比例为16.17%。采用PowerCap节能技术,服务器平均可节约功耗64W/h;平均可节电比例14%。
2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传统的机房空调节能主要包括采用变频技术、提高冷水机组运行效率、采用节能环保型制冷剂、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室外新风)等方式[6]。如前所述,服务器是空调或新风系统最终服务的对象,其发热量降低能够减少空调及新风的能耗需求。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服务器散热系统定制化的空调节能技术[7],通过有效减少服务器散发到数据中心的发热量,达到提升数据中心环境温度和空调系统节能减排的目的。
(1)热管水冷散热系统。
该方案将热管技术应用在服务器散热系统,充分利用热管的高效导热性能,将服务器内部器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冷水板,在冷水板中与流动的冷水进行换热,最后由冷水板中的冷水将热量排出数据中心。本方案可以有效消除服务器的热岛效应,降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制冷压力。同时,通过与冷却塔免费供冷、室外新风量冷却等技术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源,从而到达到空调系统节能的目的。
热管水冷散热系统应用方案如图1所示,整套系统包括热管固定板、热管、水冷板和管道等。其中,水冷板装配在服务器机架外,这样既可以利用冷却水高效的冷却性能,又可以使冷却水不进入服务器机架,保证服务器运行的安全性。
经过实际测试,当数据环境温度为25℃、水冷板进水温度为25℃、水冷板进水流量为0.5L/min时,与采用风扇散热的服务器相比,两个CPU温度最高分别降低38℃和31℃。当水温从25℃提高至30℃时,CPU温度分别提高了5℃和4℃,但仍比传统风扇散热系统的服务器CPU温度要低很多。
服务器工作温度降低,能够有效消除热岛效应,数据中心空调制冷的压力也大大降低,按照空调机组蒸发温度每提高 1℃,机组节能2%计算,空调系统能够达到不错的节能效果。
(2)冷却塔免费供冷。
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是室外自然冷源的一种利用方式。在高温季节时,冷却塔可以用来制备冷水机组的冷却水;当室外空气温度降低、满足免费供冷要求的时,可以关闭冷水机组,通过阀门调节让冷却塔直接制备冷水送入服务器水冷板,对热管蒸发端进行制冷。一般地,按照冷却塔工艺与冷却效果,冷却塔的出水温度比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高3℃,即还存在比室外空气的干球温度更低的可能,同时考虑水冷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优于风冷空调系统,因此,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有较高的节能效果。
(3)新风冷却系统。
服务器散热系统中热管主要偏重于将服务器CPU产生的热量以及少部分其他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因此,在高温季节,数据中心仍需开启机房空调来保持较低的环境温度。而在冷季或者过渡季节,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机房温度时,理论上即可将室外较低温度的新风送至室内,带走室内负荷后再由排风机排出机房。此时,可以考虑将机房空调直接关闭,尽最大量地利用自然免费冷源,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新风的直接引入会对机房环境造成影响,在做新风直接引入系统的同时需要考虑机房温度、湿度、洁净度等问题。
3 服务器电源系统节能技术
传统数据中心中供电系统构架一般是由市电、变配电系统、柴油发电机组系统、楼层配电系统、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交流列头柜和设备机架电源组成[8]。该文在不改变传统供电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数据中心的UPS主机运行模式进行调整,将传统UPS的双变换在线工作模式更改为ECO经济运行模式。绿色休眠在线UPS技术(ECO模式)是在市电正常情况下通过静态旁路给负载供电,只有在市电断电情况下才切换到电池逆变模式,通过减少UPS主机整流滤波和逆变环节来实现电源系统的节能减排,其技术应用方案如图2所示,与传统双变换在线式UPS系统相比,绿色休眠在线UPS系统节能效果突出。
运行效率高:现有UPS主机采用ECO运行模式,UPS主机效率在98%以上,且UPS主机的运行效率与UPS主机负载率无关。
可靠性高:市电停电时,由蓄电池组通过逆变器为IT设备提供电源,逆变器切换时间小于10ms。
电源质量:静态旁路正常供电时UPS输入、输出电源质量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均满足服务器电源模块输入要求。
目前,UPS主机ECO运行模式能够在市电正常时,由UPS主机旁路为IT设备提供交流电。但是,为了保证市电断电时转换开关切换时间满足IT设备需求,UPS主机整流滤波电路和逆变器电路需要时刻处于待机状态,因此存在电能损耗问题。
4 单元模块化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模块化建设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在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可以采用单元模块化建设方案。按照最初的定义,模块化数据中心(Modular Data Center,MDC)把整个数据中心场地分为若干独立区域,各区域的规模、功率负载、配置等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数据中心的扩展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由一个模块扩展到另一个模块[9]。随着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出现,MDC也用来描述集装箱数据中心。然而,目前国内的地理环境不具备部署集装箱的条件,因此,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尝试采用开放式机架构成模块化模组,将送风单元、配电单元与机柜整合后构成标准的模块化数据中心模组,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分阶段部署。
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灵活性以及降低成本,其中降低成本方面包括降低初始投资成本、降低非能源的运营成本和降低能源成本。就节能减排而言,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建设方案,可以按照现有的IT需求规划基础设施,并根据IT需求的增长添加新的组件,这种方式使用户只需为所需的设备提供配电和制冷,因此节约的电力成本非常可观。此外,模块化UPS设计使得UPS的容量与负载需求更为匹配,从而提高了UPS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了实现冗余所需的UPS模块的容量。
在该文提出的空调节能方案中,由于热管散热系统集成在服务器机架上,制冷模块里主要包含冷却水系统。为保证水冷系统的长期有效安全运行,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冷却水可以采用二级换热冷却技术,即水冷板中的冷却水采用闭式水循环系统,以保证循环水的水质来保证水冷板的换热效果。在冷却水的另一端通过加设板式换热器,来与冷却塔中的冷却水进行“水-水”换热。
5 结语
该文针对数据中心能耗过高的问题,分别从服务器设备、空调设备、电源设备和模块化数据中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节能性方案研究,并综合考虑服务器与空调系统和电源系统的联动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服务器散热系统定制化的空调节能技术和绿色休眠在线UPS技术,通过实测表明,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随着数据中心数量的迅速增长和规模的急剧扩大,节能减排仍是未来数据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森,潘毅群,Peng XU.数据中心节能研究现状与发展[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2010.
[2] 曹茂春,齐雄.基于能效模型的数据中心节能研究及其应用[J].技术与工程,2012(6):101-105.
[3] 王铁楠.数据中心节能方案分析[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3):15-20.
[4] 吴甜,刘利祥,虎嵩林.绿色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节能机制与策略[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28(8):108-111.
[5] 毛兴江.服务器性能测试与能效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6] 钱晓栋,李震.数据中心空调系统节能研究[J].暖通空调,2012,42(3):91-96.
[7] 周峰,田昕,马国远.IDC机房用热管换热器节能特性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33(1):111-117.
关键词 建筑节能;新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4-0006-01
建筑节能的历史由来已久,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保有量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建筑节能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4.78亿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加7%,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0.3%,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59吨标准煤。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由此可见,中国的能源消费状况十分严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越来越短缺。因此,在建筑界,建筑节能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关键。当代建筑水平的高低也可从建筑节能来反映。节能建筑有许多优点,比如: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建设费用、减少维修费用、节约不可再生的资源以及能营造非常舒适的生活环境等。
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能耗在过去的几年中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增长。有科学机构预测,建筑能耗将超越工业、交通等行业,占到社会能源消费的33%,建筑节能的紧迫性已经被提上日程。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改善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人们追求低碳、环保生活的新潮流。
能源消耗不但加剧能源危机,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推进建筑业的可持续性,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即节能、环保、健康舒适、讲求效率的建筑。
2005年,在设计阶段中绿色建筑的执行率为53%,而施工阶段是21%,所以说当时的新建建筑大部分都不是绿色建筑;2006年,虽然施工和设计阶段的执行率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了,但是还有将近一半的施工环节没有执行;2007年,设计和施工阶段才被施工单位重视起来;直到2008年,施工阶段就达到了82%的执行率。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绿色建筑事业也是一步步的提升和进步。目前,已经成立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是上海,深圳,厦门,广西,浙江,江苏,四川,新疆等三市五省(自治区)等。正在积极筹备之中的是广东,重庆,山东,福建,湖南等一批省市。我国还有很多正在规划建设的配套改革实验区,如: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生态城,以及湖南长株潭和湖北武汉“两型社会”等。不仅仅有这些,还有更多的城市也在慢慢的投入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和实践中。目前估计,实施生态城市计划的有十几个城市,生态卫星城有20多个城市在规划中。成为世界生态城市最多的国家就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 建筑节能新技术
2.1 外墙保温
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很重视新型建筑环保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泡沫混凝土保温板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的使用寿命和防火安全,而且还可以节能65%以上的建筑。因此,在建筑节能中有机保温材料将会被泡沫混凝土保温板所取代。以水泥为主料的泡沫混凝土的耐火级别大于2小时可达到A及防火标准,任何建筑材料的要求都可以满足。泡沫混凝土耐久性和建筑寿命是基本上相同的,因为泡沫混凝土耐久性大于50年,建筑设计寿命一般为50~100年。
2.2 采暖体系中,高效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目前,中国室内以柱形聚乙烯型为主(约占70%),其余为钢柱、钢板散热器,钢管串片散热器。后者单位重量散热量高达80瓦/千克,且重量轻,相同采暖效果的钢材用量是铸铁的1/4。近年来,地板管道低温热水辐射采暖开始应用,取得20%~30%的节能效果,环境舒适洁净。
2.3 大量塑料建筑制品的应用
各种聚乙烯管道和门窗型材的产量已经达到40万吨了,可见其发展应用的迅速。而且,镀锌、钢管和金造聚铁管的发展已经慢慢的被聚乙烯、交联聚乙烯、聚丁烯以及铝塑复合管材所替代了。
2.4 太阳能的利用
其实每年接收的太阳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全部算起来应该是全部用电量的1500倍,但是实际上能够利用的是非常少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受经济、技术等一些条件的限制。太阳能不仅是一种很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太阳能也是新能源的主力军,就目前来看,太阳能热水、采暖、发电等都是非常普及的项目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太阳能的利用一定会越来越巨大的。
2.5 多功能玻璃贴膜
多功能玻璃贴膜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建材,这种贴膜可以控制太阳能热辐射,还可以增加玻璃的强度。而这种贴膜的主材是一种特殊的聚酯薄膜,用磁控溅射等方法运用在聚酯膜的中间,然后镀上不同的高反射金属或金属养活无涂层,然后再经过特殊的复合层压制工艺做成即高温隔热又透光的玻璃贴膜。这就是普通透明平板玻璃的升级改造,不仅颜色种类很多,功能性也很多的安全隔热玻璃。
2.6 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就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对于废弃物以及环境的影响也是最小的,人们要想有一个很健康舒适的环境或者想要减少维护费用以及建筑使用,就必须运用绿色建筑。环保健康和节能就是绿色建筑的最主要的两个特点。环保健康和节能这两个特点是相辅相成也是互相对立的,但是不管是相辅相成还是互相对立最终都会促进建筑的发展方向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在不断的进步,新材料和新设备也会层出不穷,在这种发展情况下,环保健康和节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的。
3 结束语
我国人口非常庞大,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经济在飞速的发展,目前,建筑耗能是非常的严重。在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型节能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的引进,并对这些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应用研究,这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节能优先、可持续发展是未来能源消费的主导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建筑节能无疑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务必要进一步推行建筑节能战略,通过各类新技术的应用全方位、立体化的解决有关节能的经济与技术问题,最终使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方武,张虎.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物中的应用探讨[J].安徽建筑,2005(05).
关键字: 建筑节能,新能源材料,节能技术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because the national standard and requirement level rise to certain management level,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energy saving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new energy u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for example, introduced new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energy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civil building, then indicat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and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Key word: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new energy material,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1、建筑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能源,资料统计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我国也占到25%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2、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硫、氮氧化合物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建筑节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建筑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冬季采暖,夏季空调都需要能源的供应。而在当前能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的舒适要求前提下,通过技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二、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概况:
1、我国建筑能耗概况: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通过数据表明建筑节能在我国的推广是市场需求。
2、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概述: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通过各方积极努力,到1995年末,全国建成的节能建筑面积已达4700万平方米,到1998年节能建筑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期,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合。而其中95%以上的建筑都是高耗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各地相继建成一些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如北京安苑北里小区、周庄小区、卧龙小区、天津倚华里小区、甘肃建筑科学研究院宿舍等,这些工程在节能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相信随着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3、我国能源状况与建筑能耗
我国能源发展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1)是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
(2)是我国的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吨。由于燃煤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造成我国大气污染和酸雨严重。
(3)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和农村商业能源供应不足,造成北煤南运、西气东送、西电东送。
(4)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我国的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量的45%。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预计到2020年,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
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新能源的含义和分类: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是1981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能源会议上确定的。它不同于目前使用的传统能源,具有丰富的来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对环境的污染很小,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目前将新能源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
(3)传统生物质能。
2、建筑节能保温思想及规范引导
案例:德国从2002年2月开始实行新的建筑节能规范EnEV2002。这一节能规范体现了德国最新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成果,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
这项新的建筑保温节能技术规范的核心思想,是从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对建筑物真正的能量消耗量的控制,达到严格有效的能耗控制。实际操作中,一是实行建筑能耗定量化,建筑能耗证书系统,二是新建住宅必须出具采暖需能耗量和住宅能耗核心值。
通过规范对具体节能技术体系的引导与控制要求
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
节约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墙的热穿透系数的最高允许值。
控制建筑的气密性和通风换气量
同时规定住宅要有满足卫生,健康要求的通风换气量,要求有足够的开启扇面积。
规定住宅建筑中尽可能避免冷桥构造。
改善采暖设备和热水系统
― 要求所有新安装的燃油气炉,必须达到欧共体最新节能环保标准。
― 中央供暖系统需安装循环水泵,三级以上自动调节装置,以便根据供暖需要提供相应的热水量。
采暖管线
― 中央供暖系统的住宅居住区。必须安装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外界温度和时间因素影响,而自动调节供暖量以及自动开启和关闭。
―室内必须安装温度自动控制装量,以根据温度自动调节和时间变化供暖量。
3、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能能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的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根据专家语塞,到2080年,全球可再生新能源的用量发展占能源总用量的50%以上,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采用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