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50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等级评价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Probe into the Basic Model of Mine Risk Assessment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the conception of absolute value and comparative value of risk is put forward, then how to synthesize the probability index and the aftermath index, and how to ascertain the risk rank of a multiunit object is probed into.
Key Words: Risk, absolute value, comparative value, synthesize, risk rank
前 言
随着社会对生活和工作的安全条件的日益重视,人们对于风险评价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出现了一些较成熟的风险评价方法,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目前的一些风险评价方法由于没有认真区别对待事故风险所包含的事故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度实际值和理论值的不同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使得一些风险评价方法在基本的评价原理或评价模型上存在不合理或不完善的地方。本文提出事故风险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概念,研究分析了风险评价的基础模型和一些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风险的绝对值和相对值
风险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发生的概率,或各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指该时期内一旦这些事故发生,其造成损失的大小,或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也可以说,风险就是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损失或者是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反映。需要注意的是,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可以反映事故概率和事故损失的大小,但不能把它们等同看待,在进行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时,必须看到它们概念的不同给风险评价研究带来的影响。这就是需要区分风险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原因所在。
2.1 风险的绝对值
通过精确地、科学地分析和计算,得出某一时间段内事故发生的概率值和损失值,这个概率值和损失值或者两者的乘积就是风险的绝对值。
我们进行风险评价时,都希望能得到事故风险的绝对值,因为这个值可以直接地、直观地、准确地反映出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然而这往往只是一种理想,实际上经常是很难得出这个绝对值,特别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值。比如,对于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环境多变,事故地点不确定,事故致因多重性的煤矿企业,在保证起码的精确度的条件下,直接计算出井下某一地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概率值及其损失大小,是不太可能的。
2.2 风险的相对值
虽然风险的绝对值很难得出,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方法对事故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对影响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各种内因和外因的分析与综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指标,虽然它不是概率值或损失值,且一般不能转化成概率值或损失值,但它与事故发生可能性或后果严重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反映事故风险的大小。只不过它不是反映风险的绝对大小,而是反映风险的相对大小。我们把这个指标称为风险的相对值,包括事故发生概率的相对值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相对值。例如对若干个矿井进行风险评价,我们如果得出了它们的风险相对值,那么,我们根据这个相对值,至少可以作出像“甲矿比乙矿风险大”、“丙矿比甲矿的风险大得多”、“丁矿风险最大”等这样的判断;或者根据大量的评价结果,划分若干个风险等级,把甲列为三级危险,乙列为四级危险等等。目前一般的风险评价结果,都是相对风险,而非绝对风险。
2.3 风险的绝对值与相对值之间的关系
风险的相对值与绝对值之间存在着下面的关系:
风险的绝对值=ƒ(风险的相对值)十误差
式中ƒ(х)是未知函数,对于不同的评价对象或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ƒ(x)是不相同的,他们可能只是近似而非精确地拟合函数,而且由于缺少大量评价结果(风险的相对值)与实际风险的绝对值的对比,其具体形式是难以得到的。
式中的误差包括三方面的误差:
①由于评价方法不完善产生的误差;
②由于函数ƒ(х)不精确而导致的误差;
③由于评价使用的数据与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之间的不完全符合而导致的误差。
3. 风险的表示方法
3.1 绝对风险的表示方法
(1)用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损失这两个指标来表示绝对风险。这种表示方法可以给人直观的、深刻的印象。
(2)用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损失的乘积这个指标来表示绝对风险。目的是表达和对比的方便。
3.2 相对风险的表示方法
(1)用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价结果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作为表示相对风险的两个指标。
(2)把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合成一个指标来表示相对风险。目的是为了表达、对比和危险等级划分的方便。
我们通过对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的评价得出风险的相对值;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由于评价结果只是与实际的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具体形式一般是不可知的,那么当我们把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合成一个指标时,就面临一个如何合成的问题,是把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相乘,还是相加,或者采用其他方法。下面讨论这个问题。
4. 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合成
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合成结果是风险的相对值,指的是发生事故的相对危险性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危险性的大小。
4.1合成原则
(1)合成结果不一定是越接近绝对值越好,而是其变化越能反映绝对值的变化越好,即绝对值和相对值的相关性越强越好。
(2)因为风险评价的结果与客观实际情况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所以合成受误差(评价方法误差、数据误差)的影响越小越好。
(3)为了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处理和风险等级的划分,合成结果越平稳越好,不要出现异常的大或异常的小。
(4)由于合成时存在事故发生可能性与后果严重程度的权值分配问题,所以要求权值分配越容易掌握越好。
4.2乘法合成
由于下式成立:
绝对风险=事故发生机率×事故损失
该乘积可以解释是评价对象在一段时期内最可能的因发生事故而造成的损失的大小。所以我们首先想到的合成方法就是乘法合成,即:
相对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价结果×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 然而在这里,乘法合成却不是一个好的合成方法,原因如下:
首先,由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相对值并不是一个概率值,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相对值也不一定是事故损失的大小,只能说它们分别从两个方面反映风险的大小,这时仍然把他们相乘起来,显然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也失去了理论上的依据。另外,根据合成原则进行分析,乘法合成有以下缺点:
(1)乘法合成受误差的影响较大。如下式所示:
相对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十误差1)×(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十误差2)
=事故发生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十事故发生可能性×误差2十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误差1十误差1×误差2
因为合成时出现误差与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乘积项、误差与误差的乘积项,当误差1和误差2较大时,合成结果就会存在更大的误差。
(2)乘法合成时,乘积变化范围大,波动性大,不利于分级评价。
(3)乘法合成时,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权重不易分配,甚至无法控制。因为相乘的两个因子的权重分配与相加的两个因子的权重分配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能认为因子取值大的权重就大,因子取值小的权重就小。对于相乘的两个因子,哪个因子对乘积的贡献更大,是表现在哪个因子的变化范围大,这里变化范围指的是:
因子甲在[1,100]之间变化,且取整数,最小变化为1,即变化范围是[1,2,3,…,100];
因子乙在[0.1,10]之间变化,且最小变化为0.l,即变化范围是[0.1,0.2,0.3,…,10];
这时,甲和乙相乘时,我们可以认为甲和乙的权重是一样的。
而如果因子甲在[10,100]之间变化,且最小变化为10,即变化范围是[10,20,30,…,100],则当甲和乙相乘时,我们可以认为甲的权重小,乙的权重大。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乘法合成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权重分配的问题。
4.3加法合成
加法合成也是一种容易想到的方法,如下式所示(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已经进行了权值分配处理):
相对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评价结果十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评价结果
加法合成的相对风险与绝对风险明显地也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加法合成和乘法合成相比有以下的优点:
①加法合成受误差的影响要比乘法合成小得多;
②加法合成的结果平稳的多,一般不会出现大小异常的现象;
③加法合成可以方便地给不同的因子赋予不同的权重。
4.4 合成方法的选择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把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价结果和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合成为一个综合的反映事故危险性的相对风险指标,采用相加的方法比相乘的方法好,即相对风险等于事故发生可能性的评价结果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结果的加权之和。
5. 风险等级的确定
5.1 确定风险等级的必要性
我们通过风险评价,得到能够反映评价对象发生事故危险性大小的相对风险值,为了明确地表征这种风险程度,需要确定一个风险程度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把评价所得的风险的相对值与风险等级对应起来,这样我们才能明确区分评价结果多大时是相对安全的,多大时是比较危险的。分级方法和标准一般结合评价方法和分级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要尽量贴近地反映评价对象实际的安全状况或危险程度。
5.2 如何确定有多个评价单元的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
一个评价对象可能划分若干个评价单元,例如,评价某一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性,以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划分评价单元,假设该矿有甲、乙两个采煤工作面,划分为甲、乙两个评价单元,对甲的评价结果为A甲,对乙的评价结果为A乙,那么,如何根据A甲和A乙确定整个矿井的风险等级呢?一般有以下两种基本方法:
一种是用A甲和A乙相加的和确定整个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等级。这种方法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
(1)合理性。在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矿井采掘工作面越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后果也越严重。如果用单元评价结果相加的和确定整个矿井的风险等级,则评价单元越多,相加的和越大,从而风险等级也越高。这是其合理性。
(2)局限性。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对于评价单元少的矿井,即使其危险性很大,用这种方法确定的风险等级都可能会较小。例如,对于只有一个评价单元的矿井,无论这个单元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有多大,使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矿井危险等级都有可能低于有三个评价单元、而每个单元发生事故的危险性都很小的矿井。这就是这种方法存在的局限性,它可能疏漏一些有重大事故隐患的矿井,影响了评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还有一种方法是,对评价对象的各评价单元分别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先得出各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然后用其中等级最高的一个作为整个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这种方法反映不出单元越多、风险相应增大的情况,但它没有第一种方法在评价单元多少上存在的局限性,所以这种方法可以作为第一种方法的补充。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如果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第一种方法为主,以第二种方法为辅,将可以解决根据多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确定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的问题。方法如下:
(1)把所有评价单元的风险评价值相加,得出整个评价对象的相对风险评价值,用第一种方法,依照相应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出评价对象的第一个风险等级;
(2)对各评价单元,分别用第二种方法,依照相应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出各自的风险等级,然后取其中等级最高的,作为评价对象的第二个风险等级;
(3)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得出的评价对象的两个风险等级,取其中等级较高一个的作为评价对象的最终的风险等级。
6. 结束语
本文对风险评价模型及存在的一些疑议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一些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探讨了风险评价的指标合成和风险等级划分等重要问题,为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定级; 盾构隧道; 施工风险
盾构法主要应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由于地下和水底工程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在隧道施工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盾构隧道施工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和定级,从而采取各种合适的针对性措施,实施风险控制,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式综合评价法、优良可劣评价法、道氏指数法以及权衡风险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对工程项目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客观量度的基础上,没有体现风险评价过程中专家的作用,且系统性不强,对风险大小的描述比较模糊,缺少直观的结论,不便于决策者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本文采用R=P×C定级法对采用盾构法的武汉长江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定级评价,其结果可供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参考.
1 R=P×C定级法
R=P×C定级法是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风险定级的一种方法,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P×C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产生后果的级别的组合.R=P×C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此法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实施定级步骤如下.
a. 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
b. 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以往类似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得出发生概率P.
c. 根据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人、环境和工程项目本身造成影响的程度,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给这些风险因素划分后果等级;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灾难性、重大、严重、中等、轻微),通过定量计算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后果等级C.
d. 最后综合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级C和其发生的概率P,将两者组合起来,参照R=P×C定级方法的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并制定不同的方案,用比较合理的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2 施工风险识别
武汉长江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是目前长江上正在进行的首条穿越长江江底的过江隧道.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在江底施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潜在风险因素多,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结合长江隧道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以及盾构法施工技术的特点等,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隧道施工经验,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识别出长江隧道工程在采用盾构进行施工时主要有以下15种风险因素: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u1)、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u2)、盾构进出洞(u3)、开挖面失稳(u4)、盾尾密封失效(u5)、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u6)、盾构江底段可能换刀(u7)、盾构隧道衬补强度不够(u8)、盾构的推进控制不当(u9)、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u10)、开挖面有障碍物(u11)、隧道上浮(u12)、高水位粉细砂层联络通道施工(u13)、基坑失稳(u14)及隧道透水(u15).
3 施工风险定级评价
3.1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
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并找出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并确定这些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是R=P×C风险定级法的第一步.通过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风险的分析,得出了工程可能发生的15种主要风险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些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表1).
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事件后果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可以分为单因素模糊评价和多层次模糊评价,这里只介绍单因素的模糊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如下.
a. 确定因素集.因素集为各种风险因素的集合,即U={u1,u2,…,un}.
b. 给定各因素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一般用权重向量A={a1,a2, …,an}表示.
c. 建立评价等级集.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n).这里,由十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d. 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表示为
R={rij|i=1,2,…n;j=1,2,…,m},(1)
式中,rij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e. 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A·R.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a. 确定风险事件集和后果评语集两个论域.前面已经找出了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15种主要风险,将这些风险事件构成集合,就形成风险事件因素集U={u1,u2,…,u15}.评价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一般分成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况就构成了长江隧道工程风险事件的后果评语集V={灾难性(v1),重大(v2),严重(v3),中等(v4),轻微(v5)}.
b. 确定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的确定,就是确定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距阵A.本文主要采用0-1评分累计法,即经过专家对每个风险事件评分后,取其平均值,求得各参评因素权重值(表2),则参评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为
A={a1,a2,…,a15}={0.124,0.072,0.01,0.124,0.072,0.03,0.072,0.072,0.03,0.03,0.01,0.03,0.072,0.124,0.124}.
c. 计算模糊关系距阵R.作为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以表示为一个模糊矩阵(式(1)).rij可以通过专家投票百分比法确定,即由专家及有关人员组成投票小组,按照评语等级分级标准,在每项评价因素的m个等级中进行投票,最后以百分数确定rij.通过专家投票,经统计和计算,就可以得出模糊距阵R.以计算r11为例,专家30人中,对评价因素u1的5个评语中,投V1的有25人,则r11=25/30=0.833.依此类推,可计算得到R矩阵的其他因素,得到R为
根据计算的综合评价值,用五个区间将长江隧道工程的15种风险事件因素纳入上述后果评语集V定义的五个级别,具体划分情况见表3.
3.3 风险定级
表4是R=P×C风险定级法的工程灾害风险评估矩阵,表中数值和字母的组合就是表示风险事件的P和C的组合.
根据表4,对工程风险事件的P·C组合进行分级,从表5中可以看出,每一级风险水平都有多个P和C的组合情况.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计算,得出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后造成后果的等级,将每个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等级组合起来,再参照表5,就可以确定每个风险事件的等级(表6).
摘 要:根据工程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针对水下盾构隧道施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以对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定级评估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正确定位各个风险因素,从而指导风险控制和管理.并以长江隧道工程为例,阐述了R=P×C风险定级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定级; 盾构隧道; 施工风险
盾构法主要应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由于地下和水底工程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在隧道施工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盾构隧道施工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和定级,从而采取各种合适的针对性措施,实施风险控制,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式综合评价法、优良可劣评价法、道氏指数法以及权衡风险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对工程项目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客观量度的基础上,没有体现风险评价过程中专家的作用,且系统性不强,对风险大小的描述比较模糊,缺少直观的结论,不便于决策者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本文采用R=P×C定级法对采用盾构法的武汉长江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定级评价,其结果可供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参考.
1 R=P×C定级法
R=P×C定级法是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风险定级的一种方法,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P×C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产生后果的级别的组合.R=P×C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此法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实施定级步骤如下.
a. 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
b. 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以往类似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得出发生概率P.
c. 根据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人、环境和工程项目本身造成影响的程度,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给这些风险因素划分后果等级;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灾难性、重大、严重、中等、轻微),通过定量计算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后果等级C.
d. 最后综合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级C和其发生的概率P,将两者组合起来,参照R=P×C定级方法的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并制定不同的方案,用比较合理的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2 施工风险识别
武汉长江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是目前长江上正在进行的首条穿越长江江底的过江隧道.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在江底施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潜在风险因素多,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结合长江隧道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以及盾构法施工技术的特点等,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隧道施工经验,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识别出长江隧道工程在采用盾构进行施工时主要有以下15种风险因素: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u1)、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u2)、盾构进出洞(u3)、开挖面失稳(u4)、盾尾密封失效(u5)、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u6)、盾构江底段可能换刀(u7)、盾构隧道衬补强度不够(u8)、盾构的推进控制不当(u9)、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u10)、开挖面有障碍物(u11)、隧道上浮(u12)、高水位粉细砂层联络通道施工(u13)、基坑失稳(u14)及隧道透水(u15).
3 施工风险定级评价
3.1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
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并找出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并确定这些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是R=P×C风险定级法的第一步.通过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风险的分析,得出了工程可能发生的15种主要风险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些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表1).
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事件后果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可以分为单因素模糊评价和多层次模糊评价,这里只介绍单因素的模糊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如下.
a. 确定因素集.因素集为各种风险因素的集合,即U={u1,u2,…,un}.
b. 给定各因素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一般用权重向量A={a1,a2, …,an}表示.
c. 建立评价等级集.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n).这里,由十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d. 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表示为
R={rij|i=1,2,…n;j=1,2,…,m},(1)
式中,rij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e. 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A·R.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a. 确定风险事件集和后果评语集两个论域.前面已经找出了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15种主要风险,将这些风险事件构成集合,就形成风险事件因素集U={u1,u2,…,u15}.评价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一般分成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况就构成了长江隧道工程风险事件的后果评语集V={灾难性(v1),重大(v2),严重(v3),中等(v4),轻微(v5)}.
b. 确定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的确定,就是确定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距阵A.本文主要采用0-1评分累计法,即经过专家对每个风险事件评分后,取其平均值,求得各参评因素权重值(表2),则参评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为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物元模型;可拓评价
Abstract: EPC general contract due to the project scope, involving more participants and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risk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general project contracting, the need for objective, accurate, reasonable on its risk.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EPC's risk evaluation index, using the extens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function to establish the extension matter-element model, the EPC assembly package project risk evaluation, risk evaluation results are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determine the risk level,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Key words: EPC general contract project; matter element model; extension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F72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EPC承包是一家总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Engineering)、材料采设备采购(Procurement)、工程施工(Construction)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交钥匙”承包。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通过业主对项目的功能描述进行设计,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采购和施工,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全面负责[1]。EPC项目规模大、系统繁复、涉及专业技术面广,参见单位多同时设计的利益相关者多且复杂,这都会影响EPC项目的实施,同时加大项目与预期结果的偏离程度[2]。
由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由承包商完成,业主并不对项目直接负责,则项目实施过程的中的绝大多数风险由承包商承担,与此同时在这种合同下业主过失风险往往也规定由承包商来承担,例如业主并不承担合同文件中存在错误、遗漏或者不一致的风险,而承包商要对合同文件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负责,在EPC模式下一般采用总价合同, 合同价格并不因为不可预见的困难和费用而予以调整,这都增加了EPC承包商的风险[3].
因此,总承包商在投标之前必须对项目风险有一个客观、全面的的评价,根据项目的不同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价。以往承包商通常采用AHP、模糊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来评价项目风险[4,5,6],但这些方法除了具有强烈主观性外, 还割裂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而事实上指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本文引入可拓理论,对项目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定性的描述用以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达,注重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实现风险评价的客观、准确性目的。
1 EPC总承包风险管理体系
1.1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班子通过对不同项目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以此为基础合理地综合利用多种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建设项目活动范围内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7]。传统的风险应对方式为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事中、事后处理方式,一旦风险处理不好必会影响项目的进程。现阶段风险信息向前集成,以事前主动控制和事中过程控制为主,尽量为项目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对风险事件的合理利用,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来实现项目既定的总目标。与此同时,2002 年 N Lucy 提出了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理论(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将风险管理应用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项目风险实行全面、系统的管理,通过对项目各阶段各要素的综合配置,达到项目控制风险的目的[8]。
项目风险评价是事前主动控制风险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组成。在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分析项目风险的形成过程,项目风险主要是由风险因素经过一些列的变化产生的,其具体过程如图1,以EPC项目风险演变为例。
图1EPC项目 风险作用链条
1.2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是建立EPC总承包风险评价的系统的基础,其选取的准确性直接左右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由于EPC工程项目十分复杂,涉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组织和机构,涵盖了多学科知识如土建、化工、水利、电力、管理科学、经济学,因此其项目风险要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识别[9]。
本文首先运用PEST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同时结合EPC承包的项目特点,决定将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并入客观风险,同时将管理风列入其中。EPC项目业主对项目本身只有功能描述,承包商需要同业主进行大量的沟通来降低与业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沟通风险必须进行分析。本文经过对EPC总承包企业和相关专家学者的走访调研,结合EPC项目的特点深入分析EPC项目的风险组成,设定风险指标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从项目的客观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入手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此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2 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EPC总承包风险因素的分析,识别出11个风险因素,对给出了影响风险因素的风险内容,为后面的专家打分指明方向。
EPC总承包风险评价的可拓物元模型
可拓理论由中国学者蔡文教授首次提出,可拓学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变换解决矛盾问题,它是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10]。很多学者对将可拓理论引入进行项目评价做了尝试并取得满意的成果。周志丹等将可拓物元理论引入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度评价[11].颜红艳等对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成功度进行可拓评价[12],李沃源等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知识管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13],郭孝锋等应用多层次可拓方法对UIG(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合作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14] 宿钦兰建立了政府性债务预警的可拓物元模型[15]都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果。
本文引入可拓物元模型对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进行评价,其具体过程如下。
2.1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物元
(1)基本物元模型
根据可拓物元理论,把待评价事物I 及其特征值C 和特征的量值V 的三元有序结合R = ( I,C,V) 称为物元。可拓物元模型是把各个评价指标按照相应规则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有其相应的取值范围,根据实际所测各指标值与各等级范围的相关联程度进行判断待评价物元的等级。
为了描述和评价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的的特征,需要定义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为评价物元。根据图1 所建立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评价指标框架,选取影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为评价因子( 即特征因子) ,分别记为Ci( i= 1,2,…,n) ,同时以N表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水平,Vi( i = 1,2,…,n) 分别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测定取值,其基本物元模型如下:
(2)确定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
1)确定经典域
设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有m个评价等级,用Nj( j = 1,2,…m)表示 ,经典域定义为Ci关于各等级Nj各特征的取值范围,物元矩阵表示为:
式中: Nj( j = 1,2,…m) 为Ci的第j 个等级,Vji为Nj关于特征的量值范围,即各等级关于对应特征Ci的经典域< aji,bji >,本文将项目风险分为4个等级,Nj={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如为C1指标低风险的取值范围,及其经典域。
2)确定节域节域
定义为Ci各特征全部等级的值域,物元矩阵表示为:
式中Ip为待评物元,称Vpi = < apj,bpj > 为Ip关于特征参数Ci的节域,及Ci可取的值的范围,且有Vji∈Vpi( i = 1,2,…,n; j = 1,2,…m) 。
3) 确定待评物元
建立待评价物元模型,即将EPC总承包风险等级作为待评价项,根据特征参数的性质,确定各指标的数值,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P0为EPC总承包风险等级, Ci为P0的特征参数,Vi( i = 1,2,…,n) 表示特征参数的Ci具体取值,即该特征单元的实际专家评价值或者实测数据等。
(3)构建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度
根据可拓学的关联函数定义,关联函数表示物元的量值取值为实轴上一点时,符合要的范围程度[16]。即表示待评物元P0关于特征参数具体值Vi属于EPC总承包风险等级Nj的程度。令有界区间Vji =[aji,bji]的模定义为| Vji | = | bji - aji | ,则某一点Xi到某一指标等级的经典域Vji =[aji,bji]的距离为:
,公式(1)
同理,某点Xi到某指标的节域Vpi = < apj,bpj >的距离为
,公式(2)
若区间,实域上任一点x关于Vji,Vpi的位值为
,公式(3)
则关联函数,Vji为经典域,Vpi为节域。
式中: Kj( xi) 表示待评物元P0关于特征参数的具体值Xi属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平等级Nj的程度。
(4)确立关联度及评定等级
根据公式(1),(2)(3)计算关联函数值,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计算关联度
,公式(4)
则: Kj = maxKj( P0) ,从而确定EPC工程总承包风险等级为第j 级。
3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可拓物元模型对某企业EPC总承包项目进行风险等级评价。此项目为某少数民族地区一标志性建筑的改建工程,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按照上文进行的风险分析和可拓物元模型对该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1)取图1所列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一次记为Ci( i = 1,2,…,n);通过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调查访谈,将评价指标划分为1-4级标准,分别对应EPC总承包风险等级: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对应可以构建该项目风险等级的经典域< aji,bji >。
(2)通过对该EPC总承包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到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评价指标 的信息数据,为了评价的方便,对评价值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及,在对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估时从风险概率、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后果的可控程度入手,其值用P0表示。结果如表1所示。
(3)采用德尔菲法对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其权重如表1中所示,计算过程略。
表1EPC总承包风险评价指标标准
则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的可拓物元模型为
(4)综合关联度计算。按上述权重,运用(1)、(2)(3)(4)公式计算可得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的各个指标的关于评价标准Nj(j=1,2,3,4)的综合关联度以及项目风险的可拓综合评价等级,如表2
表2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水平综合关联度和可拓综合评价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Kj(P0)max=K4,则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综合关联度为K4=0. 146,说明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处于高风险状态,其领导决策需慎重考虑。
4结论
(1)本文引入可拓物元模型进行EPC项目风险评价,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可拓理论是用形式化的工具,考虑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作用,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研究和解决不相容问题的规律和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的物元模型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并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价的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EPC总承包风险等级水平。
关键词项目 风险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22-01
项目本身具有一次性、创新性和独特性等特性使得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这些风险就会给项目相关利益主体造成损失,因此可以说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风险评价作为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时间、后果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和估量。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开展风险的控制工作。
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运用模糊集和隶属度函数等概念,应用模糊变换原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事物隶属度及其他等级状况进行整体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考虑了人为判断情况又将风险进行了量化,实现了风险因素的重要排序。
一、项目风险因素的确定
识别项目风险是风险评价的基础,按照风险的属性不同,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 政策与环境风险
国家政策与自然环境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项目的开展及实施,从给给项目带来风险。
(二)项目管理风险
实施项目管理是为了使项目更好更顺利的实施,但如果管理者出现没有全面了解项目,提出错误的决策,又会更项目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项目进度风险
项目进度风险是指项目实施某些环节或整个项目的时间延误所造成的风险。这种时间上的延误往往伴随着成本的增加。
(四) 项目财务风险
项目财务风险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资金融通、资金调度、资金周转、利息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项目的预期收益的可能性。
二、建立风险层次分析结构
根据上述风险因素的分类分析,项目的风险因素层次分析结构。将风险发生时可能的损失和风险发生的概率作为模型的一级指标,从这两个方面来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然后按照项目中可能发生的几种风险作为二级指标,即上面提到的政策与环境风险、项目管理风险、进度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一层是主要因素层。然而这四种风险因素还包括下一层因素,这一层因素作为模型的三级指标。其中政策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自然条件风险;管理风险主要包括高层战略风险、决策风险、项目实施风险;进度风险主要包括成员技术熟练程度、工作效率、突发事件;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集资金、资金的调度、资金周转、利润分配。
三、建立模型
(一)建立模糊集合
(1)评价对象集
评价对象集就是更重会给项目带来风险的因素。对于风险的评价体系,我们这些评价对象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指标。
(2)评级等级集
评级等级集可定义为某一组定性的形容词(例如: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的集合。
(3)评价权重集
权重集就是所有评价因素的各自权重系数的集合。个数n与评价因素的个数一致。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二)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在建立了决策的模糊集合之后,要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就必须确定评价因素集中各因素与权重系数集中各权重系数的模糊隶属关系,也就是各因素对应于各权重系数的隶属度,这种隶属度可以用以下方法得出。
(1)请参加评价的每位成员分别根据等级说明和自己的判断能力,确定每个评价因素所属的等级。
(2)在同一个因素中,把选择相同等级的人数相加,再除以参加评价的总人数,则可以得出各因素隶属于各等级的隶属度。
(三)建立综合评级模型及计算
由前面的模糊集合和模糊矩阵,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式中b1,b2 ,… bm 即为对评价因素的综合评价结果,反映了该层次所有评价因素对应于个评级等级的隶属情况。
(四)数据处理的结果
利用已经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得出的下述数据结果进行处理:
给每个等级从高到低确定分值,如:如果等级分五等,则可以分别确定各级分数:小于0.2则风险低,0.2到0.4之间风险较低,0.4到0.6之间风险一般,0.6到0.8之间风险较高,大于0.8说明风险高,用下式计算其总得分:
BQ:可以理解为是被评价对象经过评价所得到的平均等级分。
:相应的评级等级分数范围的中间值。
重复上述过程至最底层,便可以得到所有风险因素相对于目标层的排序权重,从而实现了所有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得出了风险的综合分数,从而了解该项目风险的大小。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风险等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27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和高度集中,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也在不断增长,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与日俱增。保险公司是经营灾害风险的专业金融机构,本文以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为研究对象,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保险公司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客观相融合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再结合灰色聚类的方法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得出各指标因素的风险值,并最后定量分析保险投资项目在运行中的风险等级。本文计算结果为保险公司降低或规避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偿付能力,从而维护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一、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对其主体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保险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客观相融合的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量化聚类指标权重,再通过灰色聚类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风险值,最后定量分析保险投资项目在运行中的风险等级。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问题分成不同的层次,相应的层次包括若干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度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判断矩阵,计算获得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第一步,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目标层和准则层。构建问题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该问题的评价目标,再明确影响问题评价的准则,可以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都有相关的相应因素。
第二步,依据评价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表1)
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aij表示,根据某一判断准则以及表1层次分析法评价标度,要素i对要素j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且有aij>0,aij=1/aji,aii=1。
第三步,确定要素的相对权重。设判断矩阵为A=(aij)n×n,计算该判断矩阵特征矩阵和最大特征根。
第四步,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五步,计算综合权重。为获得层次目标中的每一指标或评价方案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关权重进行总排序。
(二)灰色聚类法。灰色聚类系统的概念是我国的邓聚龙教授根据“灰箱”的概念进而演变而来的。灰色聚类系统是指部分信息不是完全模糊的,但是对于这些信息的关系也可进行灰色系统的提前掌控和控制。
第一步,确定灰类白化权函数。λkj为第j个聚类指标第k类白化函数的阀值。白化函数根据闽值阀值情况有3种形式,可以列出白化函数的3种计算公式。
二、AHP-灰色聚类在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立一个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灰色聚类对保险公司投资进行风险评价,其步骤如下:
(一)建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价,应从政策层面风险因素、市场层面风险因素和管理层面风险因素三个角度建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体系。而政策层面风险因素、市场层面风险因素和管理层面风险因素的评价又分别有一些与其相关的要素构成。
(二)基于AHP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准则层因素权重向量和指标层因素权重向量。为获得层次目标中的每一指标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关权重进行总排序。
(三)灰色聚类风险评价
1、聚类指标子因素风险评估。邀请6位有经验和权威的专家,请他们客观上对聚类指标进行量化风险评价,其结果作为白化数参与灰色聚类评价。
根据聚类指标风险评估表可以得到风险量化评价矩阵,如下所示:
2、聚类指标灰色聚类分析。对保险风险评价采用5个评价灰类,表示为e∈(1,2,3,4,5),分别对应的风险水平是(高,较高,中等,较低,低)。
根据式(4)计算指标层各个聚类指标的对于不同灰度的聚类系数,计算结果如下:
(6)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由指标层灰色聚类系数矩阵确定第i个指标层聚类指标的灰类。由计算结果可知,政策导向C1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法律法规C2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监管方式C3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经济周期C4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利率C5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通货膨胀C6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市场竞争C7属于第1灰度,风险等级为“高”;汇率C8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信用C9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资产和负债C10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公司操作C11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公司决策C12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公司治理C13属于第5灰度,风险等级为“低”。
三、结论
本文根据AHP-灰色聚类法的基本原理,对保险公司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整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层因素进行灰色聚类风险评价,由计算结果可知,市场竞争风险最大,风险等级为“高”;公司治理风险最小,风险等级为“低”;其他风险因素风险适中,风险等级为“中等”。建议公司高层引起对市场层面风险的重视,在保险投资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改善可以影响到市场层面风险的各个指标因素,特别加强对市场竞争风险的调查分析,从而降低或规避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爱华,张芳芳,李天录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投资风险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5.
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来源分析
从客观原因上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包括作业环境、地质条件、环境特点、设备材料、人员等5个方面。某研究对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显示,安全风险可以归纳为意识不足、制度不全、监督不到位、技术欠缺、培训滞后等5个方面。各种风险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交叉作用。管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风险因素不断增加,安全事故是安全风险的具体外在表现[1]。从根本上讲,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主要与人和物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关。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物的危险因素多来源于高空作业、地质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技术水平、材料质量。
2风险评价方法
认识风险来源后,还需对风险来源及承受程度进行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由于安全风险程度存在差异,因而还需评价风险的级别。风险评价内容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和损失等级(严重性等级),风险评价时需要根据风险对施工安全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后确定风险的级别,根据风险带来的后果或损失确定风险损失等级,最后综合可能性等级评价结果和损失等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风险的级别。
2.1安全风险基本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风险级别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半定量和定性评价,基本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半定量评价两种。具体操有以下几种。(1)直接判定评价法。评估人员根据既往经验,将本工程施工情况与历史工程建设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判定当前工程的安全风险级别。(2)安全检查列表法。该方法要求建立各级安全检查表,检查表应尽可能涉及所有施工环节,再由各级安全风险评估人员根据安全检查表意义评价各个环节的风险级别。(3)故障树分析法,该方法以将故障、事故、时间作为起点,依据逻辑关系依次分析可能产生后果的原因、失效状态[2]。
2.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该方法用于评价员工在某潜在危险环境下施工作业的危险性,并通过打分方式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再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级别确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风险级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采用LEC计算,L代表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代表危险严重程度,L、E、C三个指标乘积越大,安全风险级别越高。
3风险等级确定
风险评价以后,可得出反映评价对象发生事故危险性大小的相对风险值。通过风险值反映风险程度,还需要明确风险程度分级和分级标准,将风险值与风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比较,才能根据风险值确定具体风险程度,并得出判定施工安全事故存在的具体标准[3]。风险分级和分级标准首要求将评价对象依据一定原则分为若干小评价对象或单元,例如某隧道工程瓦斯爆炸风险评估,需根据挖掘作业面和普通工作面作为原则分为2个评价单元,分别得出2个单元的风险值,再将2个单元的风险值相加得出整体风险值。该方式虽有一定科学性,但是风险值精确度较低。另一种评价方法为确定各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后,以最高风险等级作为整体评价对象的风险等级。该方法的缺陷在在于无法反映单元越多、风险相应增加的情况,但是精确性更高。基于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以方法一为主,方法二为辅,解决多评价单元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具体方法如下:(1)将所有评价单元的风险值相加,得出整体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的相对风险评价值,再对照风险分级标准,确定评价对象的第一个安全风险等级。(2)使用方法二对各个评价单元的安全风险值进行评价,依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分别确定各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取最高级别风险等级,作为评价对象的第二风险等级。(3)对比两个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最高的结果作为评价对象的最终风险等级。
险控制措施
4.1加强安全责任制落实及考核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制度的落实,明确责任主体,增强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促使相关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首先,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岗位负责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施工工作同步。建项目总包单位要督促分包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分包单位落实安全工作[4]。其次,建立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各层管理人员依据本单位管理职责执行安全责任工作,并定期考核安全责任制度落实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工资薪酬挂钩,激发人员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的积极性。
4.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在完善用工制度上,应招聘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加强劳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重点施工环节、技术项目负责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底层行业人员的地位和素质。授权安全专家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稳定安全管理队伍,加大检查力度[5]。
4.3加强安全生产技术
(1)有计划实施安全技术开发或安全技术改造工作,建设有效的安全预防体系,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防护设施。(2)改革生产工艺,提供施工技术,减少设备故障引起安全事件的几率,从根本上改善建筑工程恶劣的劳动环境。(3)加强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度工程伤亡事故进行分析和预测,增强预见性。
4.4制定风险应急预案
风险应急预案主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明确事中、事前和事后发展进程。当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反应,有序、迅速的控制事故[6]。同时,应急预案还应包括抢救措施,以便在事故中快速实施救援和抢救,保障人身安全。具相关研究数据统计,风险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的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员伤亡,降低事故等级和损失。如2010年昆明机场“1•03”事故,因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使事故得到及时控制,人员得到及时救治,事故才没有进一步升级。
4.5购买工程保险
购买工程保险的作用在于转移和减少公共企业的安全风险,随着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式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出现,购买工程保险转移风险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多数地区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建筑工程险,如建筑工程一切险、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减少和转移建筑施工企业风险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发生安全事故后,保险公司依据合同内容进行赔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损伤,降低了安全事故后对人员伤亡的赔付压力。
5结语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1-0057-03
近几年,人民银行总行和天津分行分别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将内部控制定性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机制和动态过程。指引的出台,标志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构建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保障本单位依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
一、基层人民银行现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目前推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模式是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制定的全面型内控审计模式。
(一)审计模式主要内容
审计内容分为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措施和内部控制监督五个部分,将上述五个部分归纳为两大类,即宏观类和微观类,宏观主要体现管理、环境、监督等职能。具体由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监督四个部分组成。微观主要体现业务操作职能。包括:重大事项决策、风险点控制、领导层履行检查职责、授权、不相容职务分离、重要事项报告、应急方案制定等。内容基本涵盖了基层人民银行所有业务领域。
(二)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进点会谈。二是问卷调查。三是被审计单位汇报。四是依据现场审计表逐一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做出“是”与“否”两种判断。五是检查有效项数与检查总项数之比得出被审计单位控制有效率。六是依据内审工作程序形成审计结论、处理决定、整改意见及审计报告等。
(三)审计评价
根据综合考评的分值对审计单位进行评价。具体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85分以上)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健全,能够较好执行内部控制措施。B级(70分以上)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基本健全,某些控制措施存在缺欠。C级(60分以上)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薄弱,存在一定风险隐患。D级(59分以下)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缺失,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二、现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及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
(一)现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不完整
现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未涵盖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沟通、内部控制监督四方面内容。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上述四方面无具体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审计人员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在对中支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中,涉及职工教育、培训内容时,对应的形式多样,有的采取集体学习,有的分层次进行。学习内容、次数不同,学习效果不尽相同。评价时,既无量的评价指标,也无质的评价指标,无法对学习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结果缺乏一致性
内部控制活动的优劣应与其它四项内容有着内在的必然的正向联系。即内部控制活动有效,则内部控制环境优良,风险识别及分析科学,信息沟通渠道顺畅,内部控制监控有效。然而,目前的评价体系无法体现五项内容的一致性。例如,在锡盟辖区的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个别支行的内控得分高于辖区平均分,内控有效率却低于平均有效率。内部控制评价得分与内部控制有效率不一致。
(三)评价指标未划分风险级次
人民银行总行《指引》要求“分支机构进行风险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将风险区分为高、中、低等不同的风险等级”。但现行审计模式未将风险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而是以指标控制有效项数与指标总项数之比的有效控制率为评价标准,不能明确反映存在问题风险程度。即使是风险程度不同,只要是控制有效项数相同,有效率就相同。
(四)缺乏对行政管理职能的审计、评价
现行审计模式侧重对业务管理内容的审计,对行政管理内容缺少足够的关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查错纠弊的业务审计上,还应对领导层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审计。
(五)评价指标的分析方法单一
现行审计评价指标分析只有定性分析,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是”、“否”的简单方法对风险控制进行定性,不能充分说明风险控制的程度。例如,评价审批业务中,审计期内,有些审批符合制度要求,有些审批不符合要求。这样,在一个审计周期内,无唯一的评判结果,不能客观进行评价。
三、建议实行“风险型”审计模式评价机构风险状况
(一)风险型审计模式目标
一是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及时防止并发现、纠正错误,保护人民银行资金、财产、人员的安全;三是规范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行为,使各项工作及内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二)风险型审计模式坚持的原则
一是权威性原则。内部控制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行规章制度,以此约束单位所有人员,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特权。二是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须涵盖单位内部各项工作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人、财、物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三是制约性原则。内部控制须保证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四是效益性原则。内部控制须遵循成本效益、效率优先的原则,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内控目标实现,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五是适用性原则。内部控制须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业务的变化、人员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内控审计评价内容
1.领导班子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认真履行领导班子职责情况,传导货币政策,落实宏观调控措施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情况,选拔任用干部情况,领导班子团结情况,金融风险处置情况,案件防范责任制落实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情况,依法行政情况。
2.办公室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机关管理事项,要害岗位人员考核事项,密级文件管理事项,档案管理事项,计算机安全管理事项,行政许可实施事项 ,印章管理事项,财产管理事项。
3.国库会计评价内容。重点审计评价:执行国库会计制度情况,国库重大事项审批情况,国库业务核算情况,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运行及管理情况,组织指导人民币反洗钱工作情况,支付结算管理情况, 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情况,账户管理情况, 财务管理情况。
4.货币金银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岗位设置是否符合监督制约原则,查库制度执行情况,《发行库管理子系统》运行情况,发行基金调拨情况,库务管理情况,现金管理情况,反假人民币管理情况,人民币流通管理情况。
5.安全保卫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保卫工作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持枪人员管理情况,保卫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守库值勤情况,管库人员监督制约情况,电视监控报警系统运行情况,枪弹管理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技防设施管理情况。
6.金融管理评价。重点审计评价:货币政策传导情况,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情况,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兑付审查、考核情况,再贷款管理情况,风险处置情况。
7.调查统计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金融统计监督检查情况,金融统计资料管理情况,征信管理情况。
8.纪检、内审、事后监督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执法监察情况,纠风和行业作风建设情况,案件防范和检查情况,工作管理情况,履行职责审计情况,离任审计情况,内控审计情况,审计操作程序执行情况,审计结论定性情况,审计责任落实情况。
9.人事工作评价。重点审计评价:人事档案管理情况,养老统筹管理情况,干部任免、后备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情况。
10.宣传群工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党费管理情况,工会经费管理情况,评优评先情况。
(四)风险控制点分类
风险型审计模式首先要对各个部门、每项业务、每个控制环节的风险进行分析,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就是内控审计的重点,因此分析风险级次、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风险,针对现行模式高风险问题失控与低风险问题失控在有效率上无法准确反映风险程度的情况下,按基层人民银行业务内容可能发生风险的程度,将控制内容划分为一类风险控制点、二类风险控制点和三类风险控制点。一类风险点包括领导班子、办公室、国库会计、货币金银、保卫、金融管理六大类,二类风险点包括调查统计、人事、纪检内审事后监督三大类。三类风险点包括党宣群工一大类。
(五)评价风险等级
采取计算分值的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内部控制风险等级。根据对各类风险控制点的现场审计结果及风险状况,对被审计机构做出风险等级划分,分为低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和高等级风险三个等级风险。
将一类风险控制点每大类总分确定为100分,共六大类,总分为600分;二类风险控制点每大类确定为50分,共三大类,总分为150分;第三类风险控制点每大类为50分,共一大类,总分为50分。
扣分标准:用每大类风险控制点总分除以每大类控制点得分计算,如某项控制无效将扣除本项得分。如国库会计股共有81个风险点,国库会计属一类控制点,用100分除以81,得出每项检查内容分值为1.23,如果一个风险点控制无效则扣除1.23分。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以控制点为单位按扣分标准扣分。对部门评价,按其扣分比例确定其内控状况等级,对被审计机构总体评价,按得分情况确定其内控状况等级。
1.部门风险等级。将部门内控状况按扣分比例划分为低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和高等级风险三个等级风险。扣分比例在5%(含5%)以下为低等级风险;扣分比例为25%以下(含25%)为中等级风险;扣分比例在25%以上风险级次为高级风险。
2.机构风险等级。将支行总体内控状况等级按得分情况划分为低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和高等级风险三个等级风险。所有的控制点总分为800分(一类控制点总分600分,二类控制点总分150分,三类控制点50分)。得分在760分以上(含760分)为低等级风险;得分在680分以上(含680分)为中等级风险;得分在680分以下为高等级风险。
(六)划分责任类别,实行责任追究
风险型审计模式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监督部门根据检查或掌握的情况,按内部控制点与被监督部门关联人的责任进行定性归类,根据该控制点的等级和责任性质分为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和集体责任。
假定总分值为100分。
领导责任(10%):主管行长对所负责的部门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部门责任(20%):部门责任人对所负责的部门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岗位责任:岗位责任区分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直接责任是指内部控制点经办人员应主要承担的责任,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该内部控制点责任的40%;间接责任是指该内部控制点复核人员、事后监督人员应承担的责任,间接责任人员按责任人数共同分担余下的30%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