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统计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3 09:16:45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统计学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统计学知识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统计与概率

众所周知,统计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学科;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信息化社会中,有助于生产、生活、商业、政治、研究等各种活动中决策的数据和信息量成倍增长.例如,通过市场调查决定生产的规模和销售模式,通过顾客调查决策产品的研发方向,通过民意调查帮助政府部门决策医改方案,通过药物试验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当然,还有一些误导人们对某些事情的判断的“统计”.例如,有些部门利用信息不对称,常常以“与世界接轨”为幌子,一些片面的统计数据,错误地表述某些资源、商品的“国际价格”,以达到其“涨价有理”的目的.所有这些都表明,要想成为见多识广的公民和明智的消费者,就必须具备统计和概率方面的基础知识,否则,面临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就只能“跟着感觉走”,这样一定会失之于决策的盲目性,不是无所适从就是上当受骗。所以,因此,高中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对于如此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内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将它传教给学生呢?下面不揣浅陋,简要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的想法,算是抛砖引玉。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统计方法与概率内容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者对欲传教的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很好地将内容授之于他人。现实生活中,学生升学率、及格率,经商过程中要计算的利润率、资产回报率,彩票中奖概率,保险公司设置保险项目等,无不用到统计和概率知识。可以这样说,生活中处处需要有统计,时时有概率。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统计与概率知识更是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内容。结合这些生活现实进行考虑,统计与概率知识的重要性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二、让学生充分认识统计与概率的学科特点。

统计与概率在高中阶段仅是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之一,以后升入高一级学校,这却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既然成为学科,就足以说明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对此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认识,要特别引导他们重视其实践的精神、应用的取向。实际上,“统计学的应用和方法研究上一直占主流的地位”。不过,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得高考评价上难以对统计与概率的学习水平进行有效考核,常常采用代数、几何的考查方法,因而沦为“考算术”。在高考指挥棒决定教学的今天,这种“导向”使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出现很大偏差。因此,统计、概率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克服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树立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素质教育思想。

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统计的结果具有“可错性”,而且没有唯一性,不存在公认的最优解;统计的方法也有多样性,我们可以给出在某种条件下(如一定误差范围内)、在某种标准下有优良性的方法。但在具体问题中,这种条件是否满足,所设的优良性准则是否恰当,往往有疑问。因此,统计结果的好坏一般要经过实践的考验.这一特点正是统计的教育价值所在,需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认识理解。

三、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教学如果仅是纸上谈兵,极易让学生感觉抽象生涩,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如前文所述,统计与概率事实上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如此,就需要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一般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等统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让学生经历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和建立适当的概率模型的过程,加深对随机现象的理解,学会通过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当然,在引导学生具体实践以前,教师必须把相关概念给学生讲清楚,让他们对统计与概率有充分的理解与认识。这样,学生对概念知识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后再去动手动脑实践,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笔者曾在讲解了统计与概念的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调查分析学生对学校食堂饭菜的满意度。在进行调查前,笔者让学生积极讨论,看此调查要如何去进行,如何抽选样本,调查问卷如何设计,数据如何分析等,笔者在场尽量不干涉学生的讨论,只是时不时给予一些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形成了初步的实施方案。笔者对他们的方案作适当修正后即让他们付诸实践。经过一周时间的调查分析,最后各小组都提交了自己的调查分析报告,有的小组形成的统计分析图还颇有创意。这次调查统计的结果,笔者让他们呈报到了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对学校管理决策起到了参考作用。

此外,笔者课余时间经常与周围的企业或政府工作人员建立联系,了解他们常需要的统计数据,时不时让学生参与他们的一些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学生们从这样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了统计与概率知识对于将来的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学习起来也特别认真,由于在实践中体会,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总之,高中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知识是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广东教育,2007(10).

第2篇

【关键词】雅思 交际策略 策略能力 英语教学

我院雅思课程是院级精品课程,其教学对象英语学习目标是通过雅思考试,达到5.5分以上的成绩,从而能取得国外合作大学的本科入学资格。而雅思考试分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总分为9分,雅思总分为四个部分得分的平均分数。因此,任何一项分数过低,都会严重影响雅思总分。雅思考试中的口语考试从形式到内容上都与真实的交流情境和内容相接近。在考试过程中,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需共同作用才能达到较好的交流效果,口语考官更看重交流任务的完成,相对其他三项,这一项对语言准确度的要求较低,侧重交流的顺畅。对于策略教学的必要性,不同研究者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只要有语法知识和词汇积累,交际策略可以由母语进行迁移,也有人认为,交际策略知识对语言知识欠缺的弥补。而笔者通过对我院11级学生一年来雅思教学的观察,从他们在课堂上的自我介绍、复述、角色扮演、讨论和辩论的语言运用的观察发现,学生在进行口语交流时,容易出现焦虑、过分关注语法和由于词汇缺乏而无法继续语言交流的情况,而一旦在雅思考试中出现这种不连贯甚至冷场,对得分的影响是巨大的。交际策略的培训可以增强学生对不同的交际情景的应变能力。诚然,策略培训的目的并不是让学习者在交际中频繁使用策略。它的目的应该在于提高学习者在交际出现困难时使用策略的能力,以及帮助学习者决定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策略。

一、交际策略培训可行性研究

交际策略是否可以进行课堂培训?该如何培训?本次研究主要证明在英语口语课堂引入和加强交际策略的培训,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频率和意识是否会增加?

(1)研究对象和变量。研究对象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1231班级和营销1231及环境1231三个班级的学生。他们都是合作办学的学生,其入学目的都是通过雅思考试,雅思课时都是一周六节课。研究主要的自变量是学生对于Long(1983)在交互预设中列出的三种主要的交际策略:“迁回表达”、“要求澄清”和“检查理解”的受训频度,主要因变量是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这三种交际策略的频率和效果。干扰变量主要包括:在处理记录时对于每个策略的界定;课堂口语评估和期末口语是否可信?

(2)研究方法。数控1231班共41个学生,作为实验班。营销1231和环境1231班共42个学生作为普通班,在其他教学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普通口语教学和交际策略口语教学。教学前,对三个班学生进行了雅思口语测试,三个半平均分数相同,都是4分。教学过程中,设计了问卷调查、课堂评估和期末口语测试,记录并分析学生课堂口语活动和测试中的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和口语活动的表现。最后,对比同一班级内受训前后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不同班级受训后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口语评价中的表现。

(3)结果分析和讨论。开课前的调查问卷显示,96.7%的学生经常遇到口语交际表达障碍,但对交际策略了解甚少,只有3.3%的学生听说过交际策略74.3%的学生认为交际策略可以帮助提高英语表达水平,93.6%的学生愿意在口语课上接受交际策略培训。受训前两个班级在使用三个交际策略上没有明显差异,话语总量中,使用交际策略的话语占5.2%--5.6%。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实验班的话语总量中19,2%使用了交际策略,普通班班为7.8%,从数据中看出,实验班的交际策略明显加强。实验班的期末雅思口语考试中,6人(14.6%)达到5.5分,有22人(53.7%)达到5分,有9人(22%)达到4.5分,4人(9.8)4分,无人4分以下。普通班期末雅思口语考试中,无人达到5.5分,12人(29.3%)达到5分,12人(29.3%)达到4.5分,16人(39%)达到4分,还有2人4分以下。上述结果表明,在平时口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迁回表达、要求澄清和检查理解三个交际策略的引导和培训,能增强学生使用这三种交际策略的意识。调查问卷则显示,实验班级中,36位学生(87.8%)认可在口语课堂上导人交际策略, 4位同学表示“无所谓”只有1位同学认为“没有必要”。

二、结论和建议

实验分析表明: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导入交际策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使用这些交际策略的意识。交际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帮助学习者保证交际的持续性与交际顺畅。有意识地使用交际策略,能在学生语言能力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定程上增强其口语交际能力。二语学习者在交际中难免会碰到问题, 这时如何避免陷入沉默或慌乱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交际策略教学容易为学生接受。受试者使用交际策略的频率增加后,口语表达更加流利,内容更加充实。从期末口语测试成绩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组。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交际策略研究室可行而且有利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

在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的任务布置,提供学生可操作的语言交流任务。将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交际策略,加强外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将交际策略明晰地呈现给学生,同时,在学生遇到交际困难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交际策略。其次,有针对性的培养交流策略。任务分组进行,分组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使策略使用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搭配分组,在为合作学习中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再次,提供尽量真实的语用环境。在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必要的可理解性的目的语输入,而且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输出中发现不足和错误,以便于纠正。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交际策略教学是可行的,并且是有利于雅思口语分数的大幅度提高的,从而可以带动雅思成绩的总体提高,为他们出国留学打下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教学研究;有机化学;融通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02-01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一个名词,由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Berzelius)在1806年提出的。当时是与无机化学相对立而命名的。同时,又被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其主要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制备的一门学科,是化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中,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这是由于原先的化学家们认为含碳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Friedrich Whler),在实验室中第一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从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含碳物质的化学。

一、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它是高分子科学的三大领域之一。高分子化学主要就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加工成型以及应用等方面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内容上,高分子化学和有机化学以及物理化学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学好这门学科,这对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十分有利,同时,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而,我们要注意将有机化学知识融入到高分子化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学会融会贯通。

二、有机化学分类

对于有机化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不同分类。

1、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结合的基本结构不同

(1)链状化合物,主要是其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连接成链状,最开始是在脂肪中发现的,因此可成为脂碳环化合物。

(2)碳环化合物,主要是其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所以称之碳环化合物,其可以分为脂环族化合物以及芳香族化合物两大类,前者是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后者是其分子中还有苯环、稠苯体系的化合物。

(3)杂环化合物,在这类化合物中除了碳原子以外,还有其他元素的原子,所以就叫做杂环化合物。

2、依据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就是决定某一类化合物性质的主要原子、原子团。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相同。如下图:

三、高分子有机化学的反应

1、聚合反应

由有机小分子(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制成的就是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反应主要分为两类:

(1)缩聚反应

经过缩聚反应产生的缩聚物,如涤纶,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它主要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合成的。这些都是官能团单体之间多次缩合小分子而成的。

(2)加聚反应

经过加聚反应产生的聚合物,如苯乙烯合成聚苯乙烯等,都是由于烯类单体的双键加成聚合成的。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要通过学习熟练地掌握聚合反应的性质、特点。聚合反应中的缩聚反应和加聚反应是不同性质的,他们的结构、性能也不尽相同。缩聚是为了平衡反应通过官能团(二个或以上)的单体的缩合反应,并去掉某些小分子而成,这种情况属于逐步聚合,要有大于98%的高的基团反应程度才能得到高分子化合物并伴有副反应。加聚是烯类单体通过双键断裂相互加成并且在引发剂、光照等的作用下的聚合反应,在反应中没有生成小分子,这种情况属于连锁聚合,万一发生的话可以很快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但必须加快反应的转化率,同时,所得聚合物多属于碳链聚合物。

2、电子效应与位阻效应

电子效应与位阻效应作为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高分子化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它涉及到化合物的稳定性以及反应机理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如单体对聚合机理的选择性直接影响着分子结构中的电子效应。又因为电子效应中包含着共轭效应以及诱导效应,正因为共轭和诱导作用,可以进行阴、阳离子和自由基聚合。单体中取代基的位阻效应影响着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取代基中的多种效应(共轭效应、极性效应以及位阻效应等)影响了聚合中单体、自由基的活性,但是影响程度并不一样。

3、合成与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作为高分子化学中的教学内容,高分子化合物的改性十分重要,它是以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引入功能制备新的聚合以及扩大应用范围为主要目的。通常有共聚化学改性以及聚合物化学改性等改性方法。它融入了很多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使其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得到融通实践。

综上所述,将有机化学知识融入到高分子化学教学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更加有效的保证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律关系;学生管理;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19-01

一、关于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界定

当前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对教学模式相对一致的认识认为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产物,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大量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形成的稳定、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方式。

2、教学模式的选择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源于教学模式的分类研究。当前国内教学选择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两种比较笼统的模式进行。

所谓传统教学模式特指“讲授―接受”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此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教师的权威性。此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复习旧课――激发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现代教学模式则正好相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基于现代西方学习理论或学习心理学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

3、教学模式的评价

现实中,在选择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说哪种教学模式好或不好,这是不对的,持这种看法的人其实是对教学模式的认识有问题。对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而言不存在好或不好,只有合适与不合适。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不能基于模式的优劣、好坏、先进性来进行,而应该从模式的合适度来选择教学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在高职经济学教学中作用及局限性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经济学老师在组织经济学教学时,采用单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居多。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是,教师采用循序渐进地方式传授经济学知识,既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有关经济学术语、经济学原理方面的知识;又可以在不破坏该学科原有知识结构的前提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这一模式特别适用于经济学理论的论证,经济术语的认识和理解。这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出及时的反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容易出现满堂灌而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

三、现代教学模式在高职经济学教学中作用及局限性分析

经济学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知识不应该主要由教师传授得到,而应该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如果说传统教学模式是“授人以鱼”,那么现代教学模式就是“授人以渔”,掌握了学习经济学的方法,学生就能够主动填补并扩充其经济学知识。现代教学模式的另外一个优点在于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高职学生在经济学的学习中最缺的就是热情,有了热情就能够很好地调动他们课内外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不足的是,利用现代教学模式获取的经济知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这对于内容体系庞大、结构严谨的经济学而言学生是无法从整体上对它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另外,有些经济学教学内容是无法完全通过现代教学模式来实现的。

四、高职经济学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没有好坏之分。而从两种教学模式的逻辑关系看,两者之间应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即传统教学模式下获得的知识是实施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现代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已取得的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我们不能人为地把二者分割开来。高职经济学教学应该尊重它们之间存在的这种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从教学内容看,基础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经济术语,经济学理论,经济规律等经济学知识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并且,要根据高职“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尽量减少这部分内容,宁少勿滥,多了就会给学生增加负担,产生厌学情绪。其他经济学内容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从学生情况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生源的基本特点是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学习目的性比较强。而西方经济学又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很难让学生立竿见影的获得应用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学模式更适于高职学生的特点。

从教学目标看,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一般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分析,现代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高职经济学教学必须增加与社会实际联系相对紧密的教学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高职经济学教学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还要考虑教学模式本身的特点。 总之,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但是,从总体上看,高职经济学教学应选择以现代教学模式为主、传统教学模式为辅、两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03-02

一、前言

统计学作为高职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主要包含对数据的处理、分析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由于统计学数据比较繁杂,理论性比较强,而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又相对比较薄弱,就会让学生对学习统计学失去了热情和动力,很难将统计学的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并最终应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中。在这一背景下,案例教学模式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二、高职统计学的特点

1.结构繁杂,信息丰富。首先,统计学课程内容相比其他学科内容较抽象,且分类比较复杂。由于学生没有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因此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统计学中的理论概念和含义,缺乏对该类知识的积累。其次,统计学主要是通过研究各种现象总体数量的关系,掌握其中的规律。对于统计学来说,每个原理的统计都有自身相应的现实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用数学形式表达出来。例如,在推导最小平方乘法计算公式时,需要借助偏微分的理论知识。虽然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只是熟练使用这类公式,对推导公式没有要求,但是也造成了学生对公式的不理解。在讲授每种指标时,一般都是通过公式教授的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将各种指标作为数学公式去学习,导致学生很难正确的理解每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再者统计学各章统计分析的方法不尽相同,每一种方法有着自身独特的分析过程和应用条件等。

2.实践性较强。统计学是根据定量来认识问题的对象,是用来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必要工具,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实践应用性较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管是企业、公司还是国民经济的管理、经营、决策以及科研等,都需要借助于统计学中的统计分析和数量分析,因此,统计学适用于各个领域。在现阶段的高职统计学教学中,更加关注其实践应用的成效。

3.专业性较强。在高职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该门课程的自身价值,就需要将统计学和专业性的学科融合。针对高职统计学教学的现状,其教学和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并没有很好的结合。由于各个专业统计的教学都采用同一练习、教材,而没有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内容做出细化,再加上没有重视结合实际的案例来讲述各个理论知识的背景、发展以及应用等方面,因此,就加大了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知识理解的难度。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统计学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统计学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统计学教学中,案例一般都取自与现实生活现象相关的问题中,比较典型、真实,可以让人们在分析研究中,把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将统计学中抽象的概念、原理等形象具体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加深了理解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好地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案例教学将统计学教学形象化,让学生在体验场景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其中,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所谓的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式教学,即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价值,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学习以及职业等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介绍,将学生指引到现实问题的探讨中,深入了解问题的内涵,并总结出重点数据资料;在对案例分析探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将所分析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知识的效率。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并不是过度的复制性的教授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是更看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让统计学教学更具有活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实现学生主体价值,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案例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学生自编案例和教师精选案例两种形式。

1.学生自编的案例。学生通过自编案例,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其自编案例的步骤为:首先,进行问卷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到一个标准案例包含的内容和设计方法等;其次,进行调查问卷,通过切身体验选择相应的调查对象、方法等;最后,将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能够区别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的特性,并归纳出无效问卷给数据分析结果和质量带来的影响。学生自编的案例一般都是依照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编成的,目的是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就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将相关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运用在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师精选的案例。教师精选的案例主要是教师精选与统计学各章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案例,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对关联的知识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例如,公式运用、数据归纳总结、数据结果分析以及相关软件使用等方面。对于精选的案例,教师必须要紧扣章节的内容,当一个案例可以直接贯通章节的前后时,可以将相关知识通过这一个案例串联起来,反之,则需要教师准备多个精选案例。教师精选的案例可以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获得,也可以由同事提供,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自编案例。

五、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原则

1.与统计学专业相融合。案例教学要注意与统计学专业相融合。教师应该明确各个专业的教学目的,划分教学的难点、重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最终目的,并结合各个专业的性质特点来精心地挑选案例。例如,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变异指标来实现对投资风险的考察等。

2.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案例教学模式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来组织、编排案例;针对知识的复杂性、专业性,将其变得更加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案例必须和实际教材相结合,一旦选取一些与教材不符的案例,就会使学生理解出现偏差,丧失了教学的目的。因此,选择有对性、科学性的案例是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

3.理论与实践形结合。高职统计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有效地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进行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统计学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将统计抽象的原理、概念等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要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选择一些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案例,来讲解统计学中的抽样判断、方差等方面的知识。

六、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对于学生自编的案例,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自编案例的质量和实用性。如果学生自编的案例,没有可行性,就会让学生失去努力的动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教师精编的案例要跟随时展的潮流,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理想结合;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将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混合分配,明确各个成员的任务,全面地掌握学生接收知识的水平,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执行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

积极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案例教学模式更加形象化、精美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实现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由于统计学公式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理论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示出公式具体的解题思路,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能力。因此,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

完善案例教学的考核体系。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应该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可以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其中平时的案例作业占总比例的30%,期末考核的成绩占总比例的70%,进而实现知识应用和案例分析共同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统计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要想实现统计学教学的目的,就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理论性、现实性以及与专业相融合的案例,将统计学中的原理、概念以及公式等具体化,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动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振,朱B,夏利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3,(21):148-149.

[2]张靖.案例引导式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统计,2010,(05):52-53.

[3]张兵.案例教学在统计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07(11):183-184.

第6篇

长春市高中;国际班;办学质量;推进措施

随着长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多元化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很多省、市把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纳入发展战略。长春市教育局也将“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推动普通高中适当引入国际优质课程”列入工作要点。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端人才,长春市的部分普通高中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工作。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开展,深化了学校的新课程改革,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多样化、升学个性化的需求。

一、长春市高中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目前,长春市共有13所高中学校举办的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日章学园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方课程为主,外方课程为辅,升入国内大学,颁发中国高中毕业证书;一类是以外方课程为主,中方课程为辅,升入国外大学,颁发外国高中毕业证书。开设的课程有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大学先修课程),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国际文凭课程),A Level课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英国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课程)和加拿大BC省课程,NS省课程,美国高中课程及其他国家的部分优质课程。截至到2014年6月,实有在校生3194人,中方教师273人,外方教师和管理者46人。

二、长春市高中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国家政策规范,国际班收费标准不一

目前为止,国家相关的法规中没有关于高中国际班运作成本核算、经费收取和经费使用的明确规定。我市的高中国际班虽都已取得由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收费批件,但是收费标准参差不齐,有每年1.2万的,每年1.5万的,三年5万的,每年4万的,每年5万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国家关于国际班的收费标准没有相应的文件出台。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文件指导,高中国际班收费工作缺少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质疑。

(二)课程设置尚无统一标准,中外课程缺乏融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弥补现有课程的不足。但是我国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政策性文件均没有涉及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建设要求或实施建议。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所以存在课程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项目只是单一的引进了国外的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有的出国项目只开设国外高中课程,而不开设中国高中课程,连最起码的语文、历史、政治、地理都不开设,侵犯了中国公民的教育。除此之外,中外课程的融合度也不高,中外课程双轨并存,相互独立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必要的整合。

(三)中外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普通高中举办国际班的目的是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对中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具有国际视野,在课堂教学上要能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体现中西合璧的特色。但是,目前在高中国际班任课的教师拥有留学经历的凤毛麟角。大部分教师没有留学经历,而且长期从事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难以适应国际班将中外课程融会贯通的教学要求。此外,学校聘请的外籍教师水平也是良莠不齐,大部分外籍教师只是取得了TESL(Teaching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作为第二种语言的英语教学)培训证书,在国外担任专职教师的几乎没有,能担任学科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班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提高长春市高中国际班办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规范办学行为

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把入口关,在开办条件标准的设置、资格审查等方面加强事前管理,保障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保障合作双方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定期深入学校检查,对招生工作、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师配备、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监管,加强事中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办学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效益评估。对办学质量低下,以国际班名义高收费的项目限期整改或取消办学资格。

(二)加强中西方教学理念融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应充分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精华,突出传统文化教育与西方的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合作办学不仅仅是要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论是引进的语言课程,还是引进的其他学科课程,都应当重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使之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把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作为培养目标。在这一大目标的指引下,让成长在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的中外任课教师能求大同存小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磨合,最终提炼出具有学校特色、适合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理念,促进高中国际班内涵发展。

(三)提高中外课程融合度,建立全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的有效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春市高中国际班引入的国外课程主要有加拿BC省大高中课程、加拿大NS省高中课程,美国高中课程以及人文学、社会学、人生规划等国外优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要充分整合中外课程,结合本校特色、学生特点,形成有中国特色、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中外融合的课程体系。例如长春市第六中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引入的人文学、社会学等课程与本土课程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又如长春市十一高中充分利用本校数字信息化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与加拿大高中的同步远程教学。

(四)促进中外教师专业成长,适应国际班教学需要

高中国际班引进的国外课程是由外籍教师授课,中方课程是由本国教师授课。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国际班教学水平的有力保证。定期开展对中方教师国际视野、国际意识的专项培训;定期组织中方教师赴合作方学校开展“影子培训”,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设立外籍教师的准入门槛,提高外籍教师的质量。鼓励中外方教师结对子,共同研讨,互相学习,促进专业成长,适应国际班教学需要,提高国际班教学水平。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培养具有国际水准、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是长春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普通高中国际班的应运而生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家长对教育国际化、选择多样化和升学个性化的需求。在高中国际班的运行过程中,只有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合作办学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引进、吸收、融合、创新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中国际班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另外,希望教育部从国家层面、省教育厅从地区层面尽快制定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从办学体制、课程设置、收费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指导国内课程与引进课程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控制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量、限制招生数量,避免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无序发展;重视人民群众关心并已开始质疑的高中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未雨绸缪,尽快解决,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的持久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蔡海怡.规范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22-23.

[2]贾波.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005,(2):38―41.

[3]陶林,申俊龙.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综述[J].中医教育,2006(4):5-11.

第7篇

[关键词] 班级管理 激励机制 学生

学生和班级发展与先进的班级管理是分不开的。发展的基础是班主任和学生要树立成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能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把班级工作做好,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同时,自信,仅仅为做好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提和基础,成绩的取得还要靠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的积累才能达到。因此,教师还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有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的精神,

一、信心激励,让每个学生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苏格拉底曾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时,谁树立必胜的信心,谁就会为成功而努力奋斗;谁一开始就想自己不能成功,丧失自信,就不会奋斗,那就必败无疑。自高一开始,我们就围绕树立所有学生的自信心,在班级主题活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推倒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你的潜能将像火山一样的爆发,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学习的障碍在你巨大的潜能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要使学生自信,首先,我们教师要坚信学生潜力无穷;其次,让学生坚信自我的发展潜力,不在于目前的成功或失败的状态,而在于其建立在自信基础上,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学业成绩在班内排名中等,而且学业成绩一直徘徊不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该同学初中教师告诉我,他的能力和学业基础应该比现状要高很多,我们把这个信息告诉他,并帮助他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该同学倍受鼓舞,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刻苦努力,而且不断克服学习中的不足和缺点,毕业时成为我市高考理科状元。每个学生的自信,造就了自信、拚搏、向上、合作的班级文化,教师和学生共同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促、相互激励、共同发展。在高一全市期末联考中,我们班有4人排在全市前10名,有17人的成绩排在全市前100名。

二、目标激励,让每个学生都增强集体意识

目标是人生的灯塔,它指引着人生的前进方向。一个人要有志向,一个班级也要有其奋斗目标。当聊城市正打造“江北水城”这一品牌时,在高一期末取得优异的成绩的鼓舞下,我们与班委会共同商讨、与时俱进,提出了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的奋斗目标。奋斗目标的誓词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打造‘校内一流,聊城市有一定影响’的品牌班级;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创‘江北水城第一班’。”这个目标是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成为激励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集体的力量鼓励着每个学生。有一段时间,因担心这个目标难以实现,留下笑柄,作为班主任的我提得少了、声音弱了,我们班的同学强烈要求强化班级目标,他们的自信让我受到感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江北水城第一班”的内涵:“我们要打造‘江北水城第一班’,首先,大家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做人,有高尚的道德,要珍惜班级的荣誉;第二,每一位同学都要有追求卓越的意识,‘要做就做最好’、‘要干就干一流’,‘要争就争第一’。第一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还要表现在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心社会等个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上,当然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第三,‘第一班’的意识不仅仅是指现在,还包含着将来,‘江北水城第一班’是我们这个班级的奋斗目标、一面旗帜,还应该发展成一个永恒的班级品牌。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把她高高举起;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为她添光彩;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要为这面旗帜感到骄傲和自豪!”班级目标的确立,使每个学生都增强了集体意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大目标是由小目标的实现逐步达成的。为实现“江北水城第一班”这一目标,小到每一位同学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大到每位同学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都共同制订目标和计划,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可实现的目标,有长远目标、有细化的学年、学期、月目标。这样,我们有长远目标也有短期目标,有整体目标也有个人目标。人人都有目标,人人都有希望。目标指明了方向,添加了动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使良好的班风趋于完美。全班没有一位同学不刻苦学习的,没有一位同学违纪,做好人好事受表彰,学校文体活动拿奖状,班级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一个班级的成员共同奔向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无穷的力量。在高二全市期末考试中,全市前10名,我班就有5人。

三、榜样激励,让每位学生都树立纪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具体的榜样,他们容易受到激励而随着学,跟着走。我们用身边同辈群体的成功范例教育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也没有天赋的天才,只有不愿学习、不会学习的学生。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在学生生活中的表现,就是要刻苦学习,不怕学习中的困难,富于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以同志为榜样,教育同学们要学会要脚踏实地学习。在中,同志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目标。”作为学生就要用时间和精力歼灭每一个知识点,学一个会一个,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只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创造奇迹。很多班级急于赶进度,集中时间复习。我们班提出:“要保持冷静,稳住阵脚,脚踏实地,创造奇迹”。我们班一名考入山东大学的同学,入学时是班里最后一名,通过3年的努力,高考成绩640分,排班内第16名。她富于真情地说:“同学们看到老师您心里就踏实。您要求大家脚踏实地,您是这样做的,同学们也是这样做的。我也正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时代,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而实现共生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班内一直组织比、学、赶、帮、超活动。比,学生之间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比较;学,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可学之处,学习他人的优点,集多人优点于己身;赶,虚心学习,赶超优秀;帮,团结互帮,合作共赢;超,通过比、学、赶、帮达到超越自我,每个人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2006年,我们班的学生全部升入大学本科,重点本科录取率90%,4名同学跻身全省前100名,并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占全市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人数的45%,谱写了学校历史上光彩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陶继新,韩忠玉.用文化铸造品牌,以信心点亮未来[J].中国教育报,2009-1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