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41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税务监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证券公司非税财会人员参与税务管理的内容
表1列示了证券公司业务可能存在的部分问题及税务风险。非税财会人员对这些问题和环节应给与特别关注,保障税务风险能够被及时识别和处理。由于证券公司的业务主要与营业税和所得税相关,本文拟结合这两类涉税业务说明非税财会人员应如何参与税务管理工作,更好地规避涉税风险。
1.正确核算应税营业税营业额。证券公司营业税的计算和缴纳按照财政部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税[2001]2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降低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04]20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本市场有关营业税政策的通知》等有关政策执行,按照应税营业税收入的5%计缴营业税。根据财税[2006]172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和财税[2008]78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准许证券公司上缴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从其营业税计税营业额中扣除。证券公司经济业务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承销业务、其他业务。相应证券公司应税营业税营业额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部分: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自营证券差价收入、证券承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证券公司非应税财会人员应对证券业务按业务性质进行分类核算,并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以正确确定应税营业税收入,避免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
(1)证券经纪业务,是指公司客户(投资者)买卖证券的活动。证券经纪业务应当按照买卖证券业务、兑付证券业务、代保管证券业务分类核算。买卖证券业务是公司客户进行证券买卖的业务,应当在与客户办理买卖证券款项清算时确认收入。兑付证券业务是公司接受委托对其发行的证券到期进行兑付的证券业务,应于代兑付证券业务基本完成,与委托方结算时确认收入。代保管证券业务是公司其他各方保管的有价证券,应于代保管服务完成时确认收入;一次性收取的手续费,作为预收账款处理,待后续代保管服务完成时再确认收入。
(2)证券自营业务,是指公司以自己的名义,用公司的资金买卖证券以达到短期获利目的的证券业务。证券公司自营买入的证券,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其实际成本包括买入时成交的价款和交纳的各项税费。公司自营卖出的证券,应在与证券交易所清算时按成交价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额确认收入;卖出证券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即自营证券差价收入=与证券交易所清算时按成交价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卖出证券的实际成本。
(3)证券承销业务,是指在证券发行过程中,公司接受发行人的委托,发行人发行证券的活动。证券公司应当根据与发行人确定的发售方式,分别进行核算。①以全额包销方式进行承销业务的,应在按承购价格购入待发售的证券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将证券转售给投资者时,按发行价格确认为证券发行收入,按已发行证券的承购价格结转行证券的成本。发行期结束后,如有未售出的证券,应按承购价格转为公司的自营证券或长期投资。②公司以余额包销方式进行承销业务的,应在收到行人发售的证券时,按委托方约定的发行价格同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发行期结束后,如有未售出的证券,应按约定的发行价格转为公司的自营证券或长期投资;行证券的手续费收入,应于发行期结束后,与发行人结算发行价款时确认收入。③公司以代销方式进行承销业务的,应在收到行人发售的证券时,按委托方约定的发行价格同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行证券的手续费收入,应于发行期结束后,与发行人结算发行价款时确认收入。
(4)其他证券业务其他证券业务,是指经批准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除经纪、自营和承销业务以外的与证券业务有关的业务。①买入返售证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与其他企业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按一定价格买入证券,到期日再按合同规定的价格将该批证券返售给其他企业,以获取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差价收。公司应于买入某种证券时,按实际发生的成本确认为一项资产;证券到期返售时,按返售价格与买入成本价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收入。②受托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接受委托负责经营管理受托资产的业务。受托经营管理资产,应按实际受托资产的款项,同时确认为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合同到期,与委托单位结算收益或损失时,按合同规定的比例计算的应由公司享有的收益或承担的损失,确认为当期的收益或损失。
2.正确核算投资者保护基金。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6月30日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所有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证券公司,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营业收入是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中: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咨询业务净收入)、利息净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损益。非税财会人员应正确计算投资者保护基金的计提基数,以避免税务罚款、滞纳金或税款损失的纳税风险。
3.正确识别处理不得抵扣的事项,防范税务风险。根据财税[2004]20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本市场有关营业税政策的通知》中有关内容:准许证券公司代收的以下费用从其营业税记税营业额中扣除:(1)为证券交易所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2)他人买卖证券代收的证券交易所经手费;(3)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代收的股东账户开户费(包括A股和B股)、特别转让股票开户费、过户费、B股结算费、转托管费;因A股、B股交易均有结算费,但只有B股结算费才能抵扣,故在计算抵扣金额时应识别不得抵扣的事项,防范税务风险。
(二)参与所得税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提供健全的资料。非税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规范。一是加强对成本费用的原始单据的真实、完整性审核。对于填写不清晰、不完整的单据,坚决返回予以整改;对于审批手续、发票资料不齐全的经济业务,坚决不予受理;对于存在假发票、假资料的情况,立即向领导汇报,并作为重大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加强对成本费用原始单据的规范化审核。一方面要认真审核各单位上报单据中是否存在单据类型不准确或混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制作统计表、汇总表时,应注意克服单位名称使用惯性,使用标准的分摊费用部门名称。三是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的准确性审核。一方面应注重费用性质的把握,准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重点检查修理费占原值比例、资产是日常维修还是改造升级、在建工程是否已达到可使用状态、购入物品及设施的原值及特性、合同审批资金渠道等问题;另一方面应提高费用甄别能力,实现成本费用项目的准确核算和归集。
2.加强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的建档管理工作。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证券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主要有资产减值准备、交易性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估值、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故非税财会人员一方面需要注重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的建档记录工作,使纳税调整有据可依,并保证其完整、准确;另一方面需加强纳税调整的操作管理,保证纳税调整数据的全面、准确、规避检查风险。
3.做好个人所得税计税的复核工作。个人所得税因涉税人员广、项目多一直是税务机关对证券公司的重点检查项目。在实际工作中,职工工资是由劳资部门发放的,而兼职老师授课费等形式的个人收入是由培训部门办理并发放的。这就存在因各部门人员理解不到位或纳税意识不足而形成个人所得税计提比例偏低的问题。在这些涉税会计处理中,财务人员应采取大金额、大比例抽查和全额复算等方法,进行计税公式的校验和计税金额的复核,保证个人所得税计提的合理、正确,规避个人所得税风险。
二、证券公司非税财会人员参与税务管理的保障措施
为提高非税财会人员参与税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
1.建立公司税务管理大环境,形成会计、税务一体化工作氛围。各经营单位应进一步认识税务管理工作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将会计和税务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共同操作。通过大环境的塑造,培养敏锐的税务管理意识,提高税务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确保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慎重实施。
2.对非税财会人员进行税务知识培训,提高税务管理实务操作能力。一是鼓励财会人员自学,并挖掘单位内部的学习培训能力。二是组织财会人员参加税务培训,掌握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税法的最新变化。
【关键词】会计报表;表格编制;税务监管
会计报表是以会计账薄为依据,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个体在某一时间内的财务信息的报告文件。会计企业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为企业纳税人员用来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的重要依据。因此基于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性,企业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实现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科学性。但是基于私有利益考虑,部分企业为了实现偷税漏税,他们选择舞弊粉饰会计报表。因此本文从纳税申报的角度阐述编制会计报表编制的措施以及加强税务监管的举措。
一、企业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核实不足。
会计报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将企业所有的资产准确无误反映出来,以此让外界了解到企业的真实财务经营情况,但是具体到会计报表编制的时候,尤其是财务人员在做账的时候,他们会将“费用科目”计入到“资产科目”,然而对于固定资产中已经变卖的资产,在进行做账时却不进行账务处理,结果导致企业的资产真实情况没有如实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此种方式是企业实现偷税漏税的主要做法,也是税务监管的重点方向。
(二)资产负债表失衡。
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内容。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存在资产负债表失衡的现象,其主要是因为企业损益没有得到及时的结转,进而导致负债表失衡。比如企业在编制负债表时,没有将生产成本算入到“货存科目”中,但是资产负债表却包含该产品,因此造成负债表失衡。
(三)容易出现“两套账”。
会计报表编制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系统,而且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但是基于会计选择功能的存在,一些企业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往往会利用选择职能,进行会计舞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套账”。以企业进货记账为例,基于企业交易的需要,赊销业务在企业经营中属于非常正常的业务,但是企业却存在在进货时不记账或者少记账,设置企业在进货结算时存在账款不经过单位财务账户的做法,这样很容易形成“小金库”,进而会给税务部门的税收监管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不全面。
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的重要补充,但是事实上企业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往往会忽视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一方面是披露的信息不全面,附注只是简单地对信息进行概要的披露,没有将企业全面的信息进行反馈;另一方面是附注披露的信息缺乏有效性。会计报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附注披露的信息在实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编制会计报表的准备工作
(一)认真核实企业的所有资产,保证将企业资产如实进行反映。
会计报表就是将企业所有的资产进行集中汇总,同时资产核实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需要做好资产核实工作。资产核实主要包括对企业现金以及票据进行清点、对货物进行核对、排查固定资产价值。如果在资产核实中发现存在不符实的问题时,要将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进行处理;另外会计报表也是对企业经营内容的分类,因此作为会计人员要根据企业权益情况进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对财务信息的原始资料进行核对。
(二)债务清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存在债务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企业要积极就债务进行清理,保证企业信誉得到维护。利润是企业盈利的表现,负债影响企业盈利指标的核算,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要正确处理债务情况,及时进行债务清理,以便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数据符合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另外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也要调整会计科目和财务系统,设置备查薄,以便将企业的各种信息记录在其中,进行会计科目的调整。
(三)复核成本。
成本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企业成本的复核是提高会计报表质量的主要措施,而且成本核算结果还会关系到企业的纳税工作,因此在进行会计报表时要认真对成本进行核实,保证成本计算方式与结果的准确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降本损耗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将成本费用核算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对预算控制的管理,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明确重点业务和环节的费用控制目标,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实现企业成本降低。
(四)内部转账。
内部转账属于细致工作,其涉及的层面比较广,因此在进行报表编制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计提坏账准备、转销经批准的“待处理财产损溢”、摊销待摊费用、摊销各种资产以及预提利息等。
(五)结账。
结账是进行财务报表的必要流程,结账工作主要包括将损益账户转入利润账户中、将税后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在进行利润分配之后进行决算报表。总之经过系列的准确工作,才能保证财务报表工作的顺利实施,才能为纳税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提高企业税务监管工作促进会计报表科学性的对策
(一)完善税务风险控制基础环境。
基于税务监管对会计报表编制的监管作用,煤炭企业要从内部风险控制环境入手: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构。煤炭企业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由主管领导成立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税务管理机构在企业决策层中要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且要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规范税务监管工作的流程,通过完善财务制度建设规范税务管理流程。例如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聚能物资有限公司就构建了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税务核算管理制度、税务申报管理制度以及发票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提高办税人员的综合素质。纳税申报工作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因此需要工作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企业会出现非主观逃漏税的现象,造成此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办税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煤炭企业要强化对办税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定期组织他们进行税务业务培训。
(二)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纳税评估指标是指导企业纳税工作的重要依据,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引导企业对纳税涉税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与风险,实现企业的自我检查:一是建立所得税评估指标体系。所得税是煤炭企业纳税的重要内容,因此煤炭企业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所得税规定计算本单位的所得税纳税指标体系;二是建立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作为煤炭企业,增值税是税务机构向企业征收的主要税种之一,因此企业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规定建立增值税纳税评估体系;三是设定纳税统筹指标体系。煤炭企业设定纳税统筹其目的就是通过税收政策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煤炭企业要利用纳税统筹,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创新企业税务监管模式。
一方面企业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企业会计报表编制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纳税工作的实施,因此企业必须要从内部审计监管着手,强化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经济履行情况以及财务运行情况的监督,实现企业纳税工作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尽可能开展“外包”业务。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将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等工作呈交给专业化的税务中介,以此实现企业涉税工作的顺利实施。总之基于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工作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会计报表编制准备工作,以完善的管理手段提高会计报表的质量。当然作为企业纳税管理人员一定要借助税务监管职能的优势,引导企业会计工作,以此实现企业纳税涉税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芳.企业会计报表税收分析模式探讨[J].财会研究,2010,1
[2]兰卓飞.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的主要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8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2001
1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分析研究、计划筹划、监控处理、协调沟通和预测报告自身的涉税业务与纳税事务的管理过程。它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充分运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地安排相关交易行为、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二是科学防范、控制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纳税风险。企业应当在遵循合法、事先筹划、诚实守信和成本效益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不断促进自身税务结构的优化、降低税务风险和税收成本,从而实现综合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1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和税务风险
税收成本是一项具有高弹性与高风险的企业外部成本支出,我国企业中税收费用往往占其利润的比重很高。税务风险主要包括税款负担风险、税收违法风险、信誉与政策损失风险等内容,企业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通过谋划、分析、评估、处理单位涉税业务所涉及的各种税务问题,能有效降低涉税风险。
1.2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基础上,明确单位的业务流程、开展多层次的员工教育与培训工作、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增强业务处理能力,从而有效规避被税务机关查到偷税、漏税问题,提高税务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
1.3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企业在及时、准确掌握国家颁布的各项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有效保障单位筹资、投资和技术改造工作的合理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4有利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盈利,企业制定各项财务目标都是围绕如何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科学的税务管理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从而提高盈利水平,即有利于财务目标的实现。
2当前我国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税务管理观念淡薄,认识不全面
我国学术界主要侧重于从税收征管角度进行研究,而较少从企业税收管理视角出发,导致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全面的理论指导。多数企业的税务管理观念淡薄,认为税务工作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即可,无须设立专门的税务机构;对税收事务的管理仅注重被动的执行税法的相关规定,没有对管理层及员工进行税务知识的教育培训,税务信息滞后;没有进行全过程的税务管理,认为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进行的事后管理,而忽视了事前与事后税务管理;将税务管理等同于税务筹划,认为只要做好合理的纳税筹划就是做好了税务管理工作,没有认识到税务筹划仅是税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层面。
2.2缺乏健全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和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
一些企业虽然一直在开展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却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在纳税筹划环节过多的关注税法允许范围内进行技巧性的减少税款,如果纳税筹划方法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属于偷税漏税行为,企业的税务管理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多数企业缺乏有效的税务管理手段,主要采用税务筹划进行税务管理,手段单一,从而不能充分发挥税务管理的预测和协调作用。
2.3企业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日常税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与资料的有效保障。我国多数企业的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仅仅按照应付税务执法部门关于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发票管理等业务的相关规定,而没有建立完善的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信息管理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等税务管理机制,也没有充分借助外部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税务等税务实务管理,从而阻碍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构建科学、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的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制等方面出发,构建科学、全面的税务管理体系,从而增强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降低税务风险和税收成本,促进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3.1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随着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对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税收业务、熟练掌握税收法律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较高的纳税筹划能力和交流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工作,管理层和员工要树立全员参与的、正确的税务管理观念;税务
管理岗位配备的人员要具有专业的资质;对相关人员开展关于职业道德、国家相关税收法规以及税务理论知识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与培训,从而让税务管理人员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时、准确了解国家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动态变化。
3.2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管理是企业税务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在遵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宜的经营方式和纳税手段,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和降低税收负担、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管理活动,包括测算重要经营活动或重大项目的税负、纳税方案的选择与优化、制定年度纳税计划、分析与控制税负成本、科学纳税等内容。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地区、行业和产品的不同所带来的税收负担差异,在投资、筹资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其中,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通过分析研究国家税收法规中对纳税时间的规定、预缴与结算的时间差等内容、并充分考虑税收优惠政策,以制定科学、周密的纳税筹划方案进行合理的缴纳税款;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货计价方法、坏账处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费用分摊等的会计处理,实现在不同年度获得不同的所得税以达到延缓交税的目的。
3.3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
随着我国企业涉税业务的日趋复杂化,仅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税务工作已不能满足税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因此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岗位体系、并配备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高的管理人员。一方面做好单位涉税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保证企业各项涉税行为的规范、合法,避免不必要的罚款或滞纳金带来的损失和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要建立及时、准确获取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以动态的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动向和各项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从而充分运用国家政策指导企业进行税收的统一筹划和管理;税务管理机构还要定期分析单位的税收实现情况,设置税负率杠杆,并依据税负的异常变动情况及时分析、编制和提交税务分析报告,促进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3.4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制
企业的涉税风险一般来自于经营行为、投资行为、筹资行为、财务核算、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环节,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只能采取积极措施对可能产生涉税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防范与控制,努力将涉税风险降到最低水平,而无法实现完全回避与消除。企业要建立内部税务审计检查制度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体制以强化自身的内部稽核管理工作;及时、全面的收集行业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分析以会计报表为主的财务资料隐含的税务风险,强化内部税务评估水平,努力做好自查、自纠及整改工作;实行授权审批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分配专人负责办理纳税事项,相关复核人员要认真分析并复核向税务机关递交的申报纳税资料,对业务复杂、规模较大的涉税事项要交由综合素养高的税务管理人员审批。
4结论
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当在掌握国家各项税收法规、政策,以及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与税收分配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不断规范自身的纳税行为,增强税务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投资方向与产业结构,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税务风险与税收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及其成本的决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现状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难度大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来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具备了经营范围广的特征,因而企业的服务功能也特别多,加之工程项目普遍具有施工工期长、成本预算流程多且杂等特点,所以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经常会有“联营”、“分包”等违法情况存在,一旦如此,就会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难度变大,无法保证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考虑到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有跨地区经营的情况,而国家施行的税金征收管理政策为施工地、注册地的税务监管部门的双重管理,不同监管辖区的税务部门对税法作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理解性、执行性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系数,致使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控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1]
(二)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准较低
着眼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看,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在运用项目经理制管理模式,即工程项目在开展期间,全部的管理权利都交由项目经理负责,而项目经理结合经济责任制在工程项目交工时得到相应的提成或者红利。正因运用了这样的管理模式,所以致使工程项目经理的思维想法受限,仅仅看重了如何通过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行为得到最多的资金收益,从而一味地降低工程税负,用以扩增工程利润,一旦如此,就会造成税务风险急剧增加。加之,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所以工程项目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高低不均,乃至工程项目报税人员根本没有专业资质,而是由其他部门兼任,这些工作人员在遇到税法、相关法规条例更改变化时,根本就不知应该如何面对,如此就会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难以做到位,继而增加大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增值税进项税额难以抵扣
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增值税管理情况分析,主要体现在(1)难以抵扣,目前国内仍旧有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沿用大而全的经营模式,换言之,指的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施工队伍组建、物料设备采购、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等业务都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基于此,就会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增值税管控难度变大,使得不同行业与应缴税金之间的进项税额抵扣存有很大的偏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进场施工阶段,使用的沙子、水泥、砂石等施工建材,大都是在小规模个体户、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而来的,而这些供应商根本不具备向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格,这就是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金难以抵扣的主要原因。(2)难以确定纳税时间。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特别长,工程场地工作环境差,施工流程多且杂,所以,工程项目最终的计量通常都会涵盖筹备阶段的预算、施工阶段的核算、交工验收阶段的结算,一些工程项目还会涉及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方面,故此,很难判定纳税的具体时间。[2]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在企业内部创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倘若想要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效果,就应首先对设立专属的税务管理部门,选聘拥有专业资质的税务管理人员,以此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在此基础上还应创建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此加强企业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针对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创建出一套成熟可行的税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突遇税务风险时,就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选用实效性强的应对措施,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以免因为税务风险问题的存在,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遭受损失。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定期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这样才能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准,使其可以通过学习、参加培训活动,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个人的税务风险管控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如此一来,才可以在工程项目开展期间,让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将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可能存在和突遇的财务风险预测出来,以便于企业及时选用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编制应急处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财务风险诱发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降低税务风险影响程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工程合同商谈与签署过程。在商谈各项合同细则时,企业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借助税务统筹来减少实际税负的情况,继而经过明确合同细则条款,划分各方的职责,以此防范风险。详细而言,(1)使用最适宜的计税方法,达到节税的目的。如果企业选用的计税方法具备很强的可行性,那么在承建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就应选用清包工的方式,选用普通计税方法或者简易计税方法,具体选用哪种计算方法,应比较二者的税负成本,继而筛选出一套最优化的方案,实现节税的目标。(2)调整合同结构,达到节税的目的。对于总承包制合同而言,由于合同涉及工程设计、物资采购、实际施工等若干方面的内容。而不同的内容其增值税率也会存有差别。依照现有的规定,一项销售行为的出现,倘若涉及了服务又牵涉到了货物,即为混合销售行为,应该参照主营业务确定出实际的增值税率。故此,在工程合同总价不发生任何变动的情况下,如果想要防止总承包合同有混合销售行为出现,就要针对合同内容分别签署不同的合同。[3]
(三)重视税务风险管控团队的建设工作
站在建筑施工企业角度来看,倘若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税务风险管控能力,那么企业在建设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时,就应认识到对企业全部工作人员做好税收分风险防范教育的关键性,唯有如此,才能够强化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思维意识。此外,企业还应将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的落实效果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相关联,通过编制实效可行的奖励惩罚机制,将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控制度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相融合,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强化全部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管控意识,使其认识到税务风险管控效果对自己对企业的关键性,以此提升税务风险管控速率和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培训活动,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巩固财务相关的理论常识,强化相关人员的工作经验,增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团队的总体实力,助力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效果的提升。
(四)完善组织管理架构,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现如今,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倘若想要在行业竞争如此紧张的环境下,凸显优势,得打胜利,就应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方式,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此增强企业的经营实力,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管控能力,继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扩增企业得到最多的经营效益,促使企业可以得到永续发展。针对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以前使用的是转包、分包的经营模式做出财务风险评估,以此明晰总分包商、物资供应商之间的关联性,以免因为纳税流程繁杂,责任不明等情况产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并且还能够规范分包行为,以免企业的资金收益遭受损失。
(五)强化增值税发票管理的规范性,在基础工作中管控好税务风险
基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具备了很强的严谨性、特殊性,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购买和使用税控设备时,一定要委派专人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且严加遵从相应的规程标准,做好发票开具、确认、保管登记等管理工作。另外,发票管理部门还应参照建筑施工企业申报的实际需求,创建台账,并在此基础上选用最适宜的计税方法,争取做到当月支取的发票,应在本月做好认证抵扣相关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有滞留票的情况产生。在开具发票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备案工作,详细记录好工程项目相关的各项预交增值税、附加税的税率、税金。与此同时,还应对工程项目的税务风险做好预测,以此得出税务风险的产生,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程度,以此强化增值税发票管理的规范性,在基础工作中管控好税务风险。[4]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增强,促使企业必须依法纳税;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经济业务情况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也随之增加。这样像以往简单仅靠某个部门(财务部)或某个人已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税收环境,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管理机制来控制税务风险,从而实现降低纳税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纳税。
一、概念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分支,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部分。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指企业未按照税法规定承担纳税义务而导致的现时或潜在的税务处罚风险;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因未按照税收程序法的要求办理相应的手续导致企业丧失本该享受的税收优惠、税额抵扣等税收利益。
二、目的和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的是为了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降低纳税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纳税。
三、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一般包括:管理目标、管理组织机制、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风险控制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管理和沟通机制以及监督和改进机制,简称“一个目标五大机制”。
(一)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宗旨,对整个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起到总体指导作用。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税务风险意识及态度,以及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等因素,对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因此设置适合企业发展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非常重要。对于刚成立企业、小公司来说,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基本上是以符合税收相关规定和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作为管理目标,比如纳税申报、税务登记、账本凭证管理、税务备查资料等等。随着企业发展、税收风险增加,企业会逐步建立相关涉税处理规定、制度,制定涉税事务操作流程,这时企业会以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降低纳税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纳税为税务风险管理目标。
(二)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制任何有效管理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组织机制,有效的管理组织机制的核心是明确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税务风险管理也不例外,必须建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制度,明确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如何建立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制?首先,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目标需要设计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其次,对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定岗位职责。1.组织机构设计遵从成本效益原则规模小的公司或刚成立企业,可以不需单独设立部门,只设税务管理岗位,甚至不安排专人只设岗位,这种设置并非不可行,只要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便是可行。说到底任何管理必须遵从成本效益原则,如果管理产成的效果不能弥补管理成本,那还不如不管。规模大、经营复杂的企业,可以单独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和独立岗位。如图1、图2。2.建立制衡机制制衡机制,就是一种对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制度。一般包括:部门、岗位责任制度,业务程序文件、控制流程,决策、执行和监督等不相容岗位分离机制,重大事项决策机制等。3.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计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要求,遵从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内控制衡机制,建立合适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一般从三个层次考虑: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具体负责部门、监督评价机构。由企业董事会及类似机构制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流程,具体涉税处理部门负责日常税务处理和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部门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性进行评价、考核、监检。
(三)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是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管理,也是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和监督基础。1.税务风险因素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内外部因素很多,主要有:企业领导税务风险意识和对待态度、机构人员配制、专业水平、经营模式和工作流程、制度健全性及执行能力等企业内部因素,国家政策、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等外部环境因素。2.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税务风险识别的方法,一般有按税收种类进行税务风险点管理和按业务活动产生的税务风险点管理等方法。企业结合二种管理方法建立起税务风险点管理清单,进行快速有效地税务风险识别和风险点控制。(1)按税收种类进行税务风险点管理方法通过按税收种类进行税务风险点梳理方法来达到对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此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指导性,可以应对各种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务风险,但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相关税收法规理解程度要求高、专业性强。我国现行税收种类,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已经取消)、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企业可以根据相关税收法规,建立起各税种主要的税务风险点作为企业税务风险识别依据。税务风险点一般表现为是否及时、完整、准确的履行纳税义务。如增值税税务风险点:确定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确定增值税应税收入金额完整、确定增值税适用税率正确、确定增值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等,对其是否存在税务风险进行描述和规范。(2)按业务活动产生的税务风险点管理方法按企业业务活动情况,梳理出各种业务活动形成的税务风险点。如采购业务活动,及时取得合法票据、按购销合同缴纳印花税的税务风险点;销售业务活动,及时准确开具发票、销售收入确认、按购销合同缴纳印花税的税务风险点;税务申报作业,税据填报、审核等不相容岗位设计的税务风险点等。3.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清单和例外事项汇报管理税务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结合业务特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筛选出具有影响公司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税务风险点,建立常规业务税务风险管理清单,对常规业务税务风险进行事先规范管理和控制。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特点,将出现风险可能性概率大小、税务风险影响程度高低,划分为重要性风险和一般性风险。如图3:4.建立税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制定税务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及相关程序制度,有序开展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可以由企业税务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并制定评估方案,组建评估小组,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实施;也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实施。利用评估机制不断完善改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清单,指导工作。
(四)税务风险控制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1.结合企业工作流程,将税务风险点融入企业内控中税务风险管理以控制税务风险为出发点,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清单,结合企业程序文件、工作流程等管理制度,把各个税务风险点融入各业务流程中,这样达到税务风险控制与企业经营业务内部控制完美结合。2.建立税务风险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为确保企业涉税岗位、涉税行为和涉税事项处理规范、有序、合法,以达到最大限度遵从税收法规、降低纳税风险目的。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内控机制,系统性制定相关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及办法,对涉税业务管理、工作流程以及税务风险预防性进行控制。针对企业偶发性业务,在发生时进行税务风险分析,查找相关税收政策或咨询外部中介进行涉税事项处理。3.重大涉税事项事先评估、报告机制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进行重大对外投资、并购或重组,发生经营模式改变以及签订重要合同等重大经营决策时,应事先由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对涉税事项进行税务风险评估。企业因内外部税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可能产生的税务风险把握不定时,可以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以便避免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五)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管理的另一角度理解,管理就是基于对信息变化的掌握与目标的对比,采取相应措施对变化信息做出的有效回应,如制度、措施、决策等。所以税务风险信息有效和沟通渠道的畅通,是确保整个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力保障。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确保企业税务管理机构之间、与各管理层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对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进行预防,对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多渠道税务信息沟通机制,在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税务部门、企业与中介机构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有关税务政策沟通、交流。
(六)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任何有效管理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角度来说,权利需要制衡,责任需要落实。因此企业税务管理机构应制定评价方案,组建评价小组,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持续不断的改进(见图4)。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 风险管理体系 途径
一、前言
就目前市场竞争形式来看,金融危机的席卷使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式,企业要在这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就必须保证自身资源充足的同时具备各种应付风险和问题的应变能力。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督促自身积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税务风险的有效预防和处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无论企业的规模、收益如何,一旦设计到税务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税务风险的问题。企业存在的目标是为了盈利,所以开展的活动也都是围绕经济效益而开展,纳税行为也不例外。许多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去逃税、漏缴税,虽然为企业谋得了短期经济效益,但是却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风险隐患。通常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大多就是企业未按相关税收政策而发生的税收风险以及盲目进行节税而放大了某些税务风险这两个方面。
按照涉税环节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大致划分为:第一,由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或业务流程制定不规范而引发的税务风险;第二,没有完全领悟税收政策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 第三,由于财务处理不当或者关联交易而引发的税务风险,如企业内部融资等;第四,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第五,在缴税申报及缴纳的过程中,由于不及时性或其他问题而引发的税务风险。
按照税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划分为:第一,资金风险,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直接的影响;第二,违法风险,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纳税处理上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有可能直接构成犯罪;第三,信誉损失风险,一旦企业涉及税收违法政策被暴露出来,会直接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第四,税收政策风险,这是企业违反了一些税收法律相关规定而导致的无形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从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的现状来看,可以从主观和客观原因来分析。从主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企业纳税意识薄弱,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导致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秩序管理;第三,企业对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管机制设置不合理,制度不监督;第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专业能力有限,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够全面。从客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目前我国企业税务制度不健全,漏洞太多;第二,具体税务执法工作落实不到位,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三,税收政策自身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企业与税务机关因为各自的利益及出发点不同,博弈在二者之间总是客观存在。就目前而言,产生企业税务风险的客观原因一时之间难以消除,企业对于此也是无能为力,唯有从主观原因着手,不断增强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四、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税务风险不仅有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也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因此要解决一系列企业风险问题,要求企业必须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如全面风险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详细的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及时准确的编制企业适用的税法规范制度并不断更新;建立及完善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及更新系统,保障企业税务管理系统与国家法律规范的标准保持一致,以此来构建科学的、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科学、有效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
(二)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
我国税务局颁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指引》的文献,其中明确指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并且为一些具体的税务风险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不仅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该在围绕《指引》展开一系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联系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且严格落实制度具体方案,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杜绝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必须遵循及时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绝不拖欠的特殊原则,坚决履行企业纳税任务,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运作的影响。除此之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企业还用遵循成本效益、全面性、可操作性、目标导向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则,帮助企业成功化解各种税务问题,并且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指引,从而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提高税务风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普遍风险意识薄弱,这也是制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大问题,作为税务风险管理的主心骨,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发展,避免出现因为“谋私利”、“中饱私囊”等的现象。同时增强对风险的预知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税务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提高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相关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对自身严格要求不断进步,同时企业uing为其提供一定的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和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队伍,进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企业对风险的应对也有多种策略,可分为可接受、逃避、转移、小心管理等。因此,在处理税务风险上可按照税务风险的危害程度来选择应对策略,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且风险影响大的风险尽可能的避免;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但危害程度小的可选择转移;对于发生几率小危害程度也小的风险可选择小心管理的策略,尽量控制风险使其合理化;对于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都小的风险,就可以选择可接受,适当适量的风险反而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纳税原则,把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重视相关的政策依据,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风险意识的培养,构建一整套科学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朝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浅析[J].现代商业,2011,(35):227-227.
[2]胡一梅.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3.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风险管理体系;途径
一、前言
就目前市场竞争形式来看,金融危机的席卷使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式,企业要在这种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就必须保证自身资源充足的同时具备各种应付风险和问题的应变能力。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税务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督促自身积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税务风险的有效预防和处理,从而保证企业能够获得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内容
无论企业的规模、收益如何,一旦设计到税务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税务风险的问题。企业存在的目标是为了盈利,所以开展的活动也都是围绕经济效益而开展,纳税行为也不例外。许多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去逃税、漏缴税,虽然为企业谋得了短期经济效益,但是却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风险隐患。通常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大多就是企业未按相关税收政策而发生的税收风险以及盲目进行节税而放大了某些税务风险这两个方面。按照涉税环节的不同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大致划分为:第一,由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或业务流程制定不规范而引发的税务风险;第二,没有完全领悟税收政策而引发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收入、成本、费用以及特殊项目的确认上,如优惠税率的使用等;第三,由于财务处理不当或者关联交易而引发的税务风险,如企业内部融资等;第四,发票管理和税务处理引发的税务风险,如增值税发票的保管、营业税的处理等;第五,在缴税申报及缴纳的过程中,由于不及时性或其他问题而引发的税务风险。按照税务风险的影响程度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划分为:第一,资金风险,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直接的影响;第二,违法风险,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纳税处理上有意无意的违法行为有可能直接构成犯罪;第三,信誉损失风险,一旦企业涉及税收违法政策被暴露出来,会直接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恶劣的影响;第四,税收政策风险,这是企业违反了一些税收法律相关规定而导致的无形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从目前企业税务风险的现状来看,可以从主观和客观原因来分析。从主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体现:第一,企业纳税意识薄弱,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第二,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导致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秩序管理;第三,企业对内部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管机制设置不合理,制度不监督;第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专业能力有限,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够全面。从客观原因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目前我国企业税务制度不健全,漏洞太多;第二,具体税务执法工作落实不到位,需要进一步规范;第三,税收政策自身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企业与税务机关因为各自的利益及出发点不同,博弈在二者之间总是客观存在。就目前而言,产生企业税务风险的客观原因一时之间难以消除,企业对于此也是无能为力,唯有从主观原因着手,不断增强自身的税务风险意识,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构建完善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四、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途径
(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企业税务风险不仅有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也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因此要解决一系列企业风险问题,要求企业必须把握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如全面风险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策略、信息沟通、问题监察等八个部分组成,税务风险管理应以此为理论基础,详细的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及时准确的编制企业适用的税法规范制度并不断更新;建立及完善健全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及更新系统,保障企业税务管理系统与国家法律规范的标准保持一致,以此来构建科学的、全面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企业科学、有效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
(二)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
我国税务局颁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指引》的文献,其中明确指出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并且为一些具体的税务风险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措施,不仅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企业应该在围绕《指引》展开一系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联系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并且严格落实制度具体方案,最大限度的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杜绝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三)遵循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特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必须遵循及时准确申报、按时缴纳、绝不拖欠的特殊原则,坚决履行企业纳税任务,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运作的影响。除此之外,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企业还用遵循成本效益、全面性、可操作性、目标导向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则,帮助企业成功化解各种税务问题,并且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指引,从而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四)提高税务风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普遍风险意识薄弱,这也是制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发展的一大问题,作为税务风险管理的主心骨,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发展,避免出现因为“谋私利”、“中饱私囊”等的现象。同时增强对风险的预知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税务风险带给企业的损失。
(五)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
税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企业对风险的应对也有多种策略,可分为可接受、逃避、转移、小心管理等。因此,在处理税务风险上可按照税务风险的危害程度来选择应对策略,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且风险影响大的风险尽可能的避免;对于比较容易发生但危害程度小的可选择转移;对于发生几率小危害程度也小的风险可选择小心管理的策略,尽量控制风险使其合理化;对于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都小的风险,就可以选择可接受,适当适量的风险反而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障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纳税原则,把握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重视相关的政策依据,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风险意识的培养,构建一整套科学且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软实力,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朝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浅析[J].现代商业,2011,(35):227-227.
[2]胡一梅.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3.
[3]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