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26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生综合实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要么忽视这门学科,要么因升学压力,强调知识忽视实践,导致这门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畸形发展。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一、生物学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存在着种种弊端
1.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授受式教学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学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传统的统一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实际活动机会,难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只能传递事先编好的具有现成结论与答案的教材,很难提供学生学科以外的信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潜移默化功能。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2.重视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强调了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尽管对于青少年来说,成才之路有千万条,但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做中学”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往往是一种体验性知识。由体验所获得的信息,在其后遇到类似的对象和情景时,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体验成为经验,意识成为知识。因此说,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恢复知识的生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也是致力于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的理想和愿望。因为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主观性的感情和意识,它具有主观性、感觉性、感情性、个别性、全人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中,与之相伴随而产生的良好体验,对于人的成长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能解决初中生物教学的弊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
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
1.动植物标本制作。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还可以制作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的透明骨骼标本;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
2.植物栽培。可以利用学校绿化和家庭、教室的美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利用嫁接、扦插等技术让学生进行多植株栽培和多品种单植株创新栽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来装扮教室或家庭等。
3.探究性实验。生物课本中的探究式实验非常多,由于上课时间限制,一些无法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就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安排、落实和完成。
4.调查研究。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能够学习,还需要有和社会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到课堂外,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里,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5.作品展示。利用摄影作品、手抄报等展示知识和学生作品,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还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其他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和示范。
四、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兴趣主动参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展示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生物学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进而使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发生改变。
2.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主设计活动主题、自主选择活动形式,体验活动的过程,检验活动的效果,能使主体性充分体现;活动中,同小组学生相互沟通、协商、合作,改善了同学间关系,增进了友谊;充分发挥特长和特殊技能,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了自信心,促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转变,智商、情商都得到发展。
3.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体验,增长了智慧。生物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学习素材丰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经历、获取知识,并使一些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巩固。
4.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和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以及社会发生接触、交流和获取帮助,因此会使学生自觉克服不良的性格,学会相处、谦让、容忍,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92-0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宗旨,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本文就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作了一些总结与思考。
一、确定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
1、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提出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利用学校开设的活动课或课余、周末等时间开展,因此应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综合实践按活动的研究课题。课题的提出、确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方式一,由教师单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和当地的实际,提出活动课题,要注意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方式二:由学生单独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在生活实践、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些现象或问题产生一些疑问或兴趣,想要探个究竟,因此可以由学生将问题提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方式三: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提出的课题常常范围比较广,或者比较笼统,或者可探究性、可操作性不强,此时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商讨,引导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范围、探究思路进行修正,共同提出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
2、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内容要求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实用性也很强。要搞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精心选择活动内容,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为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注意:第一,课题的内容应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相平行、或互为补充。教学是一个由前向后、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当然不能超越教学实际。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巩固和加强基础知识的过程,若知识内容超过学生理解的能力,必然会限制活动的开展,不能充分发挥活动的作用。因而在制定目标计划时,首先应计划好教学的进度和活动的内容,不能过于超前和超过课程标准。第二,课题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生物学中有很多内容是与人们生活实际相关的。
二、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操作能力,最终培养创造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做贴花实验,制作小型动物模型实验,自己酿制米酒实验。学生的积极性特高,创造的精品倍出,设计制作的动物千姿百态,制造出的图画各具特色,酿制的酒酿香甜可口,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2、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当地实际开展
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条件,而每个学校的条件不同,所以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每个学校所处的地方不同,当地的具体情况各异,因此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体现地方特色、具有本土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
3、与其他学科联合,实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由于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受限制,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用具、药品或研究方法才能实施,因此需要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或者可以和其他学科联合实施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实施“南昌市玉带河水质污染的研究”时,除了从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外,还在化学学科教师的帮助下,从化学污染角度实施了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4、争取学校和领导的支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有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走访有关单位和部门,或是要到一些单位学习培训等,如果兴趣小组私自联系造访,恐无一单位或部门会给予接洽、支持、配合。但如果学校出面联系,并由学校给对方出具介绍信或公函,则将会给活动的开展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还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需要学校支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的课程形态正式进入我们的眼帘。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功能,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深远地影响。
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在开展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略谈谈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透析
虽然教育已经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但在现实教学中部分生物教师不愿意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部分生物教师仍旧持应试教育思维,没有真正投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旧把学生的升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没有真正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观念极度功利化。这样的教师肯定不愿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让给“综合实践活动课”,即便学校安排课时让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他也可能简单应付。
2、“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全新的课程形态,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课程实施者,而需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结合当地实际,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因时、因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活动课程内容。这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3、部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还仅仅是教师的自发行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凭个人兴趣爱好,随意性极大。极大削弱了综合实践活动应有的作用。
二、开展综合实践本文由收集整理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关系
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现有的知识体系来源于前人的实践总结。传统的生物教学存在诸多弊端。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具有自身的学科优势。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其科学课程的属性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坚实的基础。生物学视野宽广,整个生命世界和生态环境都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素材内容,如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都可成为生物活动课关注的对象。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程序。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来源于学生对某一生活现象、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在尝试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解释某种现象时遇到了困难或产生了矛盾冲突,就会产生问题。教师绝不能忙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应帮助学生通过筛选形成真问题,再指导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背景采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效的行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开展活动前,必须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并论证其可行性。再按照活动计划扎实有序的开展研究活动,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最终得出一个相对正确、科学的结论。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活动所应具有的基本程序。
1、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单独提出,也可以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初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一个新事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和当地实际,提出一个活动课题,要注意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初中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提出研究课题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实践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并上网查阅造成水体污染主要原因以及水体净化的主要方法,为开展研究活动做知识准备。再将学生带到双流白河河道上初步考察,丰富感性认识。学生走完整条白河后,发现不同河段水质状况相差很大;沿途水生动植物的分布也存在很大差异;看到了政府聘请的治理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河水治理作业,见到了河面上的生物浮床和治污船。同时也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河水较浅、污染较重的上游河道出现了成片的“铁锈”般的东西,走近后才发现是些会动的小生物;下游河道长满了水草,水质状况明显比上游、中游好。初步考察使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后,立即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各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从而将“白河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调查”这一大课题最终细化为六个小问题:白河两岸的城市规划与功能布局现状调查、白河的污染源调查、白河不同河段水质状况调查、白河水生动植物分布状况及成因调查、白河上游底栖动物调查、白河治理措施及有效性调查。
2、研究准备。
在确定课题和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方向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而且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课题选择恰当研究的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在全班开展讨论,论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在讨论中小组间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指正,取长补短,教师也参与其中,恰当指导,适当点拨。各个小组最终就能形成相对完善的活动方案。
各小组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确定如下:
全班共分6个小组,每组6~8人,根据男女比例、能力高低均衡搭配。
第一组,调查白河两岸的城市规划与功能布局。主要通过走访双流县城市规划局,参观双流新城规划展览馆,以及实地深入考察等途径了解白河两岸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情况,为破解白河污染的根源做准备。
第二组,调查白河的污染源。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居民等途径,进一步深入了解白河上游、中游、下游不同河段具体的排污情况,如排污量,污染物的具体来源等。
第三组,调查白河不同河段水质状况,寻找影响水质状况的主要原因。学生主要通过从当地环保局借用的ph检测仪和自制的黑白盘等简易检测工具实地检测,以及自己的视觉、嗅觉等感观,定性判断各河段水质差异。
第四组,调查白河水生动植物分布状况及成因。主要通过进一步实地观察、统计、记录白河不同河段水生动植物的数量、种类,尝试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如是否与水体污染有关?并用实验方法证明,如取不同水样做植物生长实验和金鱼毒性实验等。
第五组,调查白河上游底栖动物。主要采用取样显微镜观察法、对比研究法等实验研究方法,弄清上游这一特殊底栖动物的种类名称、来源及生态作用,弄清其分布与水体污染的关系。
第六组,调查白河治理措施及有效性。主要通过实地参观考察白河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了解生物浮床、污染治理船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及治理原理,评价其治理效果。
各小组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完善的研究方案后,就应着手具体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是有效开展研究活动的前提。具体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及其艰辛的过程,学生需要准备用于开展研究活动的工具、器材;需要设计用于访问调查所需的问题清单和问卷调查表;需要设计数据记录表等等。
3、活动实施。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集中行动与分头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实施过程中尤其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坚决杜绝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冒险主义。初一学生由于其年龄的特点,对研究活动往往容易产生兴趣和热情,但缺乏耐心。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学会调查、学会研究。每一次重要的学生研讨活动和调查,教师都一起参加,并给予指导。教师多鼓励学生对每一个活动环节和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要加强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完成调查任务。
每一次集中外出调查回校后,都及时组织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汇报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各小组都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所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4、成果展示与交流。
活动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同学将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制作成ppt,面向全班乃至全校同学展示交流。一方面是对学生辛勤付出的肯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汇报促总结,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在汇报课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交流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虽然他们的成果从客观上来说还比较幼稚和不完善,但从研究的过程看,学生们的收获远远大于研究的成果,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四、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1、教师要学会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其选题过程、研究过程、结题过程,都十分类似科学研究过程。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在先,研究在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知识,才能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指导工作。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做一个研究性的教师。
2、教师要学会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的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生成性、涉及面广、学科之间相互知识渗透等特点,对此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只有教师亲自参与其中,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只有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才能得到学生的承认和尊敬;只有教师敢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地与学生合作,才能从中积累经验,获得方法,完善自己。
3、教师要学会评价。
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笔者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在开展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将其梳理成文供同行学习交流。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透析
虽然教育已经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但在现实教学中部分生物教师不愿意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1.部分生物教师仍旧持应试教育思维,没有真正投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旧把学生的升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没有真正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观念极度功利化。这样的教师肯定不愿把宝贵的教学时间让给“综合实践活动课”,即便学校安排课时让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他也可能简单应付。
1.2.“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全新的课程形态,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不再是简单的课程实施者,而需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结合当地实际,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因时、因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活动课程内容。这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1.3.部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还仅仅是教师的自发行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凭个人兴趣爱好,随意性极大。极大削弱了综合实践活动应有的作用。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关系
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现有的知识体系来源于前人的实践总结。传统的生物教学存在诸多弊端。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具有自身的学科优势。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其科学课程的属性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坚实的基础。生物学视野宽广,整个生命世界和生态环境都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素材内容,如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都可成为生物活动课关注的对象。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程序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来源于学生对某一生活现象、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在尝试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解释某种现象时遇到了困难或产生了矛盾冲突,就会产生问题。教师绝不能忙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应帮助学生通过筛选形成真问题,再指导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背景采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效的行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开展活动前,必须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并论证其可行性。再按照活动计划扎实有序的开展研究活动,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最终得出一个相对正确、科学的结论。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活动所应具有的基本程序。
本人结合所指导的初一学生开展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步骤。
3.1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或学生单独提出,也可以教师与学生共同提出。初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一个新事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和当地实际,提出一个活动课题,要注意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我校位于省会城市成都市郊区双流县,区域经济实力雄厚,工业发达,但环境矛盾突出。七年级上册学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内容后,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我们家乡的环境好不好?有没有受到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呢?受到这一问题的启发,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关环境污染的研究问题。本着便于学生开展研究的原则,通过讨论筛选和可行性论证,同学们最终决定调查县城周边河水污染及治理情况,从而提出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双流县白河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调查”。这一课题确定后,立即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2确定研究方向
初中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提出研究课题后,学生往往无法正确把握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但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实践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并上网查阅造成水体污染主要原因以及水体净化的主要方法,为开展研究活动做知识准备。再将学生带到双流白河河道上初步考察,丰富感性认识。学生走完整条白河后,发现不同河段水质状况相差很大;沿途水生动植物的分布也存在很大差异;看到了政府聘请的治理
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河水治理作业,见到了河面上的生物浮床和治污船。同时也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河水较浅、污染较重的上游河道出现了成片的“铁锈”般的东西,走近后才发现是些会动的小生物;下游河道长满了水草,水质状况明显比上游、中游好。初步考察使学生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回到学校后,立即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各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从而将“白河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调查”这一大课题最终细化为六个小问题:白河两岸的城市规划与功能布局现状调查、白河的污染源调查、白河不同河段水质状况调查、白河水生动植物分布状况及成因调查、白河上游底栖动物调查、白河治理措施及有效性调查。 3.3研究准备
在确定课题和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方向后,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而且要指导他们针对自己的课题选择恰当研究的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在全班开展讨论,论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在讨论中小组间可以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指正,取长补短,教师也参与其中,恰当指导,适当点拨。各个小组最终就能形成相对完善的活动方案。
各小组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确定如下:
全班共分6个小组,每组6~8人,根据男女比例、能力高低均衡搭配。
第一组,调查白河两岸的城市规划与功能布局。主要通过走访双流县城市规划局,参观双流新城规划展览馆,以及实地深入考察等途径了解白河两岸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情况,为破解白河污染的根源做准备。
第二组,调查白河的污染源。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居民等途径,进一步深入了解白河上游、中游、下游不同河段具体的排污情况,如排污量,污染物的具体来源等。
第三组,调查白河不同河段水质状况,寻找影响水质状况的主要原因。学生主要通过从当地环保局借用的PH检测仪和自制的黑白盘等简易检测工具实地检测,以及自己的视觉、嗅觉等感观,定性判断各河段水质差异。
第四组,调查白河水生动植物分布状况及成因。主要通过进一步实地观察、统计、记录白河不同河段水生动植物的数量、种类,尝试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如是否与水体污染有关?并用实验方法证明,如取不同水样做植物生长实验和金鱼毒性实验等。
第五组,调查白河上游底栖动物。主要采用取样显微镜观察法、对比研究法等实验研究方法,弄清上游这一特殊底栖动物的种类名称、来源及生态作用,弄清其分布与水体污染的关系。
第六组,调查白河治理措施及有效性。主要通过实地参观考察白河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了解生物浮床、污染治理船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及治理原理,评价其治理效果。
各小组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完善的研究方案后,就应着手具体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是有效开展研究活动的前提。具体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及其艰辛的过程,学生需要准备用于开展研究活动的工具、器材;需要设计用于访问调查所需的问题清单和问卷调查表;需要设计数据记录表等等。
3.4活动实施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集中行动与分头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实施过程中尤其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坚决杜绝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冒险主义。初一学生由于其年龄的特点,对研究活动往往容易产生兴趣和热情,但缺乏耐心。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学会调查、学会研究。每一次重要的学生研讨活动和调查,教师都一起参加,并给予指导。教师多鼓励学生对每一个活动环节和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讨论,同学与同学之间要加强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完成调查任务。
每一次集中外出调查回校后,都及时组织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汇报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各小组都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所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3.5成果展示与交流
活动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同学将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制作成PPT,面向全班乃至全校同学展示交流。一方面是对学生辛勤付出的肯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汇报促总结,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在汇报课上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交流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虽然他们的成果从客观上来说还比较幼稚和不完善,但从研究的过程看,学生们的收获远远大于研究的成果,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4.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4.1 教师要学会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其选题过程、研究过程、结题过程,都十分类似科学研究过程。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在先,研究在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知识,才能对学生的课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的指导工作。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做一个研究性的教师。
4.2教师要学会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的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生成性、涉及面广、学科之间相互知识渗透等特点,对此教师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只有教师亲自参与其中,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只有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才能得到学生的承认和尊敬;只有教师敢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地与学生合作,才能从中积累经验,获得方法,完善自己。
4.3教师要学会评价
通过综合实践课,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课能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综合实践课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综合实践课课前准备
1.1 拟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课计划。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师要拟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计划,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状况,将数学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数学和生活,理解数学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与社会,又服务与社会。包括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又包括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同时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1.2 开展实践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与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一般以开展“具体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活动内容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与应用的能力意识。
1.3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组织。①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学习合作小组”;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而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③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
2 综合实践课
2.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综合实践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征,初中生如果缺乏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潜能不会充分挖掘,但是如果老师的主导变成了包办代替,那么学生的个性特长就会被扼杀。所以老师在活动中仅是一个导引者,重在教会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发挥。我们现实操作中有许多的老师习惯于做一个包办者,这种落后的概念要尽快转变过来。
2.2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
2.3 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综合实践课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或解决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做到真正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交流表达、质疑思考、创造等能力。
3 做好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工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素养 实施途径 初中语文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实践,是对知识的深化,然而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我们往往忽视了实践,使得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点,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往往对实践活动抱有非常大的热情,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通过这类活动,学生的学习面得到了拓展,再也不需要拼命去啃厚重的书本了。可想而知,如果在这类活动中融入语文综合知识,那么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效获得这些知识,这样自然就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而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又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果。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实践能力一直都是初中生比较欠缺的一个能力,尤其是在新课标改革之前,学生的日常基本都是围绕在老师和书本之上,难以真正意义上接触社会,这就直接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频繁出现。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其最终价值就是让学生可以实践、愿意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实践又绝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学生之间的彼此配合,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三)累积生活素材,深化思想教育成果
语文,是涉及“听”“说”“读”“写”这一系列文字活动的课程,素材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对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在“写”这一方面 。以往学生累积素材的唯一途径便是书本,偶有机会读到好的读物,便是非常了不起的了,这样累积出来的素材,往往脱离生活,难以有什么实际价值,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用来搜集生活素材,对语文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同时,好的素材,对深化思想教育成果非常有意义,比如说,革命战士纪念堂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又能让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等。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
从上面的讨论中不难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语文教学意义重大,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该怎么在课堂中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发掘周边资源的实践价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
所谓实践,总是学生亲自参与到周边生活中去,然而,盲目的参与进去,只能说实在无意义的玩耍,不值得我们花时间。要真正深化实践的效果,我们首先应该发动学生群体或者亲自调查本地资源的实践价值,找出有价值的人文遗迹,如名人故居等;其次,就应该积极发动学生进行走访或者参观,深化调查得到的知识;最后,还应多听、多搜,从有经验的老人或者网络上,整合这些人文知识。
(二)总结学生实践成果,积极构建实践体系
通过前面的手段,我们已经对本地资源的实践价值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这时就应该积极组织综合实践,并整合实践成果,以备课堂教学之用,同时,还应构建一个实践体系,对不同的实践内容做出不同的教学引导,例如对山水名胜和抗战遗址的教学引导就绝不能混淆,从而深化学生的实践收获。
(三)强化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资料共享
每个学生通过实践,收获到的东西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建设一个平台,让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一般而言,可以通过展示、演讲、教师的综合点评来达到这种效果,通过交流,实现了学生之间的资料共享,自然就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新课标改革的有效深化,既激发出了学生对语文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又使得学生的团结精神、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进一步深化了思想教育的成果。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发掘周边资源的实践价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总结学生的实践成果,积极构建实践体系、强化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以此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使其能为初中语文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静.洗净铅华. 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之探究[J].科教文汇,2011(32).
[2]张利荣.提升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实践与探索[J].魅力中国,2009(20).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生物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
青少年健康、多元的成长,是国民素质总体提高的必备条件。青少年的教育首先是对文化的传承,其次是知识的创新。我国厚重的传统文化形成的教育模式不是说变就变,从辩证的角度思考,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尽管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重知识、重课堂、重考试成绩,但随着教育的不断探索,素质教育就因运而生,它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技能、重实践、重能力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就是素质教育的产物。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三维目标
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好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这对于西部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是一个起始阶段。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过程也更加显得任重而道远。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探索,积极积累经验,现结合我从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到现在进行的不断总结与反思,我认为应抓好以下三根主线: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探索自然的规律。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面向学生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由单一的学习空间向个性空间折射。达到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更深认识。
(三)快乐活动亲身体验,锻炼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乐于思、乐于做,让学生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该是让学生享受活动过程并从中得到快乐,其次才是对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最后再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根据这一具体情况,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充分考虑学校的位置、学生的来源、学生的具体情况等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课程的特点,我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兴趣为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3]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4] 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兴趣为突破口,精心组织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我认为兴趣应该分为两种,一是学生对生物的兴趣;二是学生对生物中具体事物的兴趣。有的同学对植物感兴趣,而有的同学则会对动物感兴趣;有的同学喜欢大型的动植物,而有的同学则喜欢小型的动植物,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更要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活动方案给予个性成长,让兴趣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比如我班杨曼、宋莉、杨睿同学,他们性格比较腼腆,喜欢花草,我就接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制定一个观察睡莲花期的实践活动。当睡莲的最后一片花瓣沉于泥土之中,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他们争先恐后的向我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他们的疑问、他们的感想。在这一刻我知道他们收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
2.以动手为基础
如果说动脑是炸药包,那么动手就是导火线,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享受各种实践活动过程,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并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加强动手的能力。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的自然科学,它所涉及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体现了这一特点。由于客观条件与环境的影响,基本上农村的学生没有主动动手的意识,其次是少数有意识的学生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我们校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上十分薄弱,从实验中就反应出来:(1)不知道实验器具的名称和用途;(2)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茫然;(3)缺少对实验的整体把握。一个简单的实验对农村的学生来说不简单,从何谈起实践活动?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我有意识的先培养学生对实验器具的了解和使用,从课堂教学入手,如解剖刀可以用来做什么?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那些刀来替代?接着就做课堂实验。初中生物课程有许多学生操作实验,先从简单的操作开始,让他们体验动手的快乐,形成动手的意识,养成动手的习惯。在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之后,我才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开展好实践活动,最后升华到他们主动的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活动。
3.以生活为纽带
从生活中跳出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一个简单连贯的动作被社会活生生的分开。学生学习就没有生活或者是简单的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面向自然、面向家庭、面向社会、面向学生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最后达到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快乐体验。尽管我们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来源于农村,但大部分学生已经不知道农村的春耕秋收这些词背后的含义。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就更应该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这一年我就针对这个问题制定了“我也忙春耕”主题实践活动。在校内开垦一小片菜地让学生自己设计他们春耕的内容,如何做?如何管理?发现问题如何解决?我的任务是给他们提供一块场地和一些必要的工具,所有的活动过程必须他们来完成,我定期检查他们的进展并给与适当的建议。从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中途的垂头丧气、相互推诿,到最后的成功收获,这不仅仅是活动体验,也是一个心智的成长过程。该小组成员向我报告时谈到原来种菜不是想象中的轻松愉快,其中还掺杂着苦与泪,经过实践活动的淬炼,生活在他们眼中也变得如此的鲜活。
4.以体验过程为乐趣
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成长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还可以是在活动中体验而得。生物课程内容比较特殊,大部分实践活动不像做化学实验快而见效,如观察花、果实、种子、叶的四季变化,这是需要学生的坚持,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到细微的变化,从含羞待放的花苞到美到极致的花朵,这些奇妙的自然规律只有认真观察的同学才能体会,在得到观察结果的同时享受过程的乐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
5.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互助协作的能力为目的
现在的初中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太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对父母长辈缺乏感恩之情,对朋友缺乏关爱之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意识。除了读书与自己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关心,而对于家长来说只要成绩好就一切好商量。同学之间缺乏交流与协作,做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自以为是,动手能力差,很多人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果一个人连生存都成为问题,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连与别人交流与合作都不能做到,怎么能奢望他们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呢?因此在我所有的实践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互相协作的能力为首要目的。爱自然才能爱家人最后才会爱国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一颗爱世间万物的博爱之心。《生物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也指出:“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6]任何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在缺乏情感的培养基础上,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活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会问学生,你们这次活动的情感价值目标是什么?如果没有我会要求学生重新设计。如果我发现在实践活动中出现团队不协助现象,我会要求学生立即暂停。学生的知识可以中断但学生的情感培养必须坚持,这也是我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贯坚持。
总之,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快乐活动,亲身体验,亲身实践。在活动中发现自然规律,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互助协作,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2]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
[4]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