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16:23
序论:在您撰写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思考中明确研究重点
调查分析,明确研究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笔者陆续设计教师、幼儿、家长等调查问卷。针对教师对交往的认识、了解,对教研的看法及在工作中的困惑进行了调查。对幼儿在交往中的表现、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对家长对交往的认识、理解与关注也进行了相关测查等等。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储备了条件。
研讨交流,把握研究方向 在活动中,充分利用交流研讨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同伴的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开展课题。例如:幼儿园结合课题计划,开展了个案研究,每班选出了2-3名幼儿作为观察的对象,建立个人档案。但随着活动的开展,感觉研究面越来越窄,最后研究活动干脆停滞不前了。在笔者的引领下,大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并共同调整了研究的方向。将每班的孩子分为:交往比较好的、一般的、弱的孩子三部分。并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作为个案研究,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孩子的发展。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研究的方法调整了,研究的兴趣提高了,研究的内容明确了,研究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困境,步入了正轨。
理清思路,解决存在问题 开展课题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题出现时,笔者总是反复进行思考、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并积极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教育研究的开展。
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中
课题研究是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内容,笔者在引领课题研究工作中本着教研日常化、研究渗透化的理念,将全面工作与交往内容有机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设多种环境,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第一,主题环境融入交往。环境是幼儿生活、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注重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陆续带领教师分析本班开展交往活动的优势与问题,并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布置创设了相应的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参与环境游戏的场所。
第二,共享角色游戏注重交流。共享角色游戏是幼儿参与交往、交流的重要途径,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孩子们通过模仿语言、行为进行游戏,从而达到自主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社会性发展。教研活动中笔者引领教师充分利用楼道的有利空间,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共享游戏区域,使游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共享区域材料强调合作。共享区域材料是幼儿参与游戏的要素,在投放材料中,笔者引导教师发挥想象注重交往材料的投放,制作了促进小、中、大班合作的多种玩具材料。幼儿在相互合作、商量、共同游戏中促进了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全体精神氛围体现亲情。要营造一个整体、良好的交往氛围与环境,就要从幼儿园精神环境做起,教研活动中,幼儿园提出营造亲情环境,让幼儿在整体的大环境中感受亲情、体验温暖与尊重。
多项活动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搭建平台 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兴趣,提高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幼儿园开展了多项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一是利用德育儿歌丰富幼儿语言。幼儿园结合东城德育儿歌的发行,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德育儿歌进行了划分,并在日常工作中带领幼儿进行学习。朗朗上口的词语,优美的诗篇,既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又潜移默化地指导了幼儿的行为,为幼儿交流、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利用晨间接待促进幼儿交往。幼儿园充分利用班上教师早晨接待孩子、家长的时间,培养班上的幼儿做接待员,尝试接待小朋友和家长,从而增加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接触频率,在接待过程中教师们根据班上幼儿的需求分别开设了中、英文接待员,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当班上教师发现有的家长出现不配合时(当孩子与其打招呼时,家长置之不理),教师分析其原因,鼓励全班幼儿轮流参与,打破以往早来早接待的现象,受到了家长与幼儿的欢迎。接待的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三是利用大型活动渗透幼儿交流。园里开展“六一”艺术周活动,笔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班创设的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的作用,进行了班班串与大带小的活动,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促进了语言、社会、合作、友好相处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爱说的小朋友多了,主动交流的小朋友也多了,交往真正走进了幼儿,成为孩子沟通、表达的重要途径。
一、明确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实施的目的
可以说,在我们的历史长河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起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的量化评价模式,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甄别、奖惩、选拔等含义。《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教师自评,也就是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本人在发展性自我评价中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课题研究档案袋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让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人。同时,这一制度的出台,让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对档案袋的运用是实现自主性评价的重要而有效方式之一,会让教师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动机。当全体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时,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很快提高,这一课题的开展首先得到教师的支持。
二、确定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运用的方法
首先,建立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教师依据总科研课题与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班级情况,填写“子课题申请表。”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实施阶段、预期成果等进行设计,并全面反思、评价自己在工作生涯中专业成长及课题研究的路线;为了更客观体现教师评价的效度与信度,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加入“管理者和同事评价、家长评价”等透明的评价方式,让教师获得更加充实、更加全面的评价信息,评价结果也就更有利于教师自我把握专业成长的方向。
其次,在经过评价面谈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个人或两人合作式的课题研究具体目标与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目标的确定,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检测等方式来达到实现课题发展的目标。
第三,教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自我专业成长的素材,并通过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形式,促进课题和自我发展。在“教师成长档案”中,大部分素材来自于课题研究本身,包括:第一类:准备阶段;第二类:实施阶段;第三类:总结阶段。
第四,针对在业务能力强,反思能力强的教师,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自主选择展示的内容,在展示、评价活动中发扬自身的优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他们给同事展示的同时,给全体教师创造了相互交流、学习、评价、反思的条件,在评价与反思中,教师们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准改进的方向,获得课题研究的经验实现专业成长。
第五,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中的评价指标来看,幼儿园提出的评价标准基本是粗线条形式的。因为每位教师的起跑现都存在着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尤为重要,根据教师制定的自我评价指标,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个性化评价指标,让教师充分发挥专长和潜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三、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研究的实效
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的运用与研究提高了教师自主性评价的内涵,也就是它真正体现的是对教师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以教师为本的评价,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就实现自主性评价的作用来看,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教师有了实际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发挥,这种意识和自主性代表了从他律走向自律的一个过程。当教师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时,孩子们手中也拥有了活动的主动权。教师课题研究档案袋的运用,对优秀教师而言,增加了他们工作的满足感,激发了他们自主的动机,增长了才干,支持了创新;对困难教师而言,他们在自主性评价与他评的结合中获得了帮助、获得了咨询的机会,为恢复信心、改进工作付出努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方法策略;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6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87-02
一、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容
词有音、形、义三个结构要素。英语词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掌握词汇的音、形、义三个结构要素及其联系。首先,形成音和义的联系。其次,形成音、义和形联系。最后,形成音、形和义的直接联系。具体来说,英语词汇教学就是使学生:
1、正确地发音;
2、正确地拼写;
3、知道它的词性;
4、能认出它的书写和口语形式;
5、能随意回忆起它;
6、能把它用一个恰当的东西或概念联系起来;
7、能把它用在一个恰当的语法形式里;
8、在口语、书面语中能熟练地识别和运用它;
9、知道它的搭配关系。
当然除此之外,还应使学生逐步具有掌握英语词汇的能力、自学能力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二、教给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
记忆是智慧之母,培根也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学英语若记不了大量的单词,学好是不可能的。因此,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记忆方法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成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运用活泼的语言、生动的例子、简洁的图表、丰富的联想等科学、形象的记忆方法、记忆手段,使陌生、繁杂、枯燥的英语知识变得简明而生动、具体而形象,从而加深记忆的印迹,形成记忆的积累,使英语教学中的记忆能力得到训练、强化。
1、按读音规律记。由于英语单词有拼写规律,能记住单词的发音,拼写也就不难了。其中音和意的连接比形和意的连接要重要得多。而尤以单词的音和意的连接优先,要做到听单词句子能条件反射。单词的语音和语意的条件反射能力是核心,而我们大多数学生词形到词意的条件反射能力比语音到词意的条件反射能力要强得多。所以我让学生背单词,是要听音背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字母顺序。大多数的单词有一定的规律,按读音规律记,听其音,知其形;观其形,知其音,提高单词的识别能力。如―igh[ai] light, might, fight, right, bright, night ; ―ear[:] learn, research , heard, search, ect.
2、分解式记忆法。着重掌握构词法(word formation)中的:①派生法(Derivation);②合成法(Compound);③转化法(conversion)。如happy(词根hap运气+ ―y形容词后缀,多…的;多好运的)―happiness―happily―unhappy―unhappily; sleep―sleeping―sleeper―sleepy―sleepless―sleeplessness―asleep(― ness 构成抽象名词表示性质、状态);act(来源于拉丁词actus做,―acting―action―active―actively―activity―activate―actual―actually―actor―actress―inactive―reaction―reactionary―reactivity ,etc )。利用构词法,记住的不是一个单词而是一串单词。并能提高猜词能力。
3、按联想法记。可分成:①同音联想。如:whole―hole/week―weak/sun―son/see―sea;②词形联想。如:end―lend―mend―send/all―ball―call―fall―wall―tall―mall/yellow―fellow/weave―leave/accent―ascent/fever―never/bowl―fowl/power―tower―shower―flower;③同义词联想;如:big―great―large―huge―vast―enormous―tremendous;④反义词联想:如:old―young―new/borrow―lend/positive―negative, etc .展开联想的翅膀,可提高记忆的兴趣,丰富记忆内容。记忆的效率恐怕就在这种联想的兴趣里。再如:tree―leaf―grass; toot―bottom―top; wood―table(desk ,chair);paper―pencil―ruler ;door―window―floor―furniture; stone―rock―wood―brick ,etc .
4、按单词分类记忆。①人体各部分名称(按从大到小,从头到脚排列);②动物(按英文字顺排列,想动物译外文词);③植物;④亲属与尊称(按辈分排列,最后是尊称);⑤季节;⑥月份;⑦星期;⑧数词;(注意用构词法记);⑨介词;⑩连接词; ⑾代词; ⑿不规则动词表(有相同特点的排在一起),等等。
5、利用串联法。把课文的单词串成一个句子,通过这个句子,不但记住了单词,还记住了用法,并掌握了句型结构。如SEFC Book IA Unit 3 Lesson 10中的pronounce ,difficulty , however ,可写出句子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pronouncing the words . how difficult they are ! I’ll try my best to overcome it .通过这个句子,不但记住了have some difficulty in doing something .这一新的知识点,还复习了try one’s best to do sth.这个结构。
6、重复记忆法。重复是记忆之母,复习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之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所以复习时应特别注意:①要注重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时,不能单纯地一遍一遍地阅读,而是要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前就积极地尝试回忆,回忆不起来再阅读、再记忆 ,这样知识往往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达到记忆所需要的复习时间或次数就可以减少。②要注意分配复习。正确地分配英语复习的时间和努力,对于复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复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地进行,这叫集中复习;复习也可以分次进行,在多次复习之间间隔一定时间,这叫分配复习。③要注意循环巩固。词汇复习要及时,并周期性地循环巩固。一堂课学习的新单词应达到当堂巩固,即能在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中运用;第二堂课还应及时复习巩固,然后在3天、1周、2周、1个月……后进行周期性的有计划的复习巩固、意义识记。④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复习词汇可通过直接和间接来进行。直接词汇复习是指集中注意于单词上,记忆词的音、形结构和词义用法。如,按照词的音、形、义和用法归类集中记忆,或按教材后面的单词表,或自备单词本看中文读英文,看英文说中文,按字母、字母组合读音规则记忆单词,还可采用周期循环记忆法以及动用听觉、视觉、动觉综合作用记忆单词。间接词汇复习是指通过大量听广播、阅读报章书刊,寻找与老外或同学听说交际的机会和写信、写日记等听说读写交际活动,间接地记忆、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在运用中记忆、巩固单词是记忆单词的最佳途径。
三、类比构词
英语中的构词也是可以促进学生记忆的一种方式,其中的类比构词(Word-Formation by Analogy)是英语中一种有趣而又实用的构词方式,在教学中可经常使用。其构词特点是,以某个同类词模式,在语义上进行联想类比,替换其中某个词素,构造出与之对应或类似的新词来。例如,work aholic(工作迷)系仿a lcoholic(嗜酒者)而造,而sea jack(海上劫持)和skyjack(空中劫持)则是类比hi jack(拦路抢劫)而成,从原形词与类比词的联系来看,英语类比构词大致分以下三大类:
1、数字、彩色类比。先看数字类比,例如,美国总统夫人在英语中称First Lady (第一夫人),通过该词美国人又联想类比出First Family(第一家庭)。First Mother(第一母亲)等词。再看色彩类比,例如,Black Power(黑人权力)最初是美国黑人在争取自身权力斗争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印第安人随后提出了Red Power ,美籍墨西哥人也提出了BrownPower.另外,老年人为维护自身权益则提出Gray Power .美国英语中还因美元为绿色钞票而类比出green power一词,借指“金钱的力量”。Green power 虽与上述种种Power风马牛不相及,但同属色彩类比。甚是有趣,亦含幽默。
2、反义、对义类比。这方面英语类比词数目不少,俯拾可得。例如,nightmare(梦魇― daymare(昼魇)),brain―drain人材流失)―brain―gain(人材流入)flashback(倒叙)―flash―forward(超前叙述),high―tech(高技术的)―low―tech (低技术的),等等。
关键词:专业课程体系;技术化的任务课程;任务化的技术课程;CDIO;共享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94-03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为了完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所提供的全部课程的集合。课程体系有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两类,当前职业教育中工作体系是主流。北京师范大学赵志群教授认为: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简单地说: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毕业生必须“学会工作”,即能够完成企业所要求的工作任务。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有机会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完成一些难度不同的工作任务,从而获得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并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高职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应具有职业定向明显的课程体系模式,以实现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体制的地方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有偏差,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造成就业问题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审视和检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沿袭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摆脱以往的学科课程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节的。那么,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能否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目标,还是应采用工作体系课程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的多元课程体系模式呢?对此,苏州市职业大学程宜康教授提出了“技术化的任务课程”和“任务化的技术课程”专业课程体系策略与方法,笔者拟就此策略与方法针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展实践研究。
策略与问题
(一)技术化的任务课程
技术化的任务课程是嵌入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工作体系课程(知识是过程性的),它将工作任务作为技术知识的载体,并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学习的逻辑主线。为有效实现技术化的任务课程,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技术知识如何有效植入任务课程或项目课程;二是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如何做到异形同构。
(二)任务化的技术课程
任务化的技术课程是实践导向的技术基础性学科课程(知识是陈述性的),它将学科课程作为工作任务课程的载体,并将技术的学科体系作为课程学习的逻辑主线。为有效实现任务化的技术课程,也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分散的任务如何为技术知识的理解服务;二是如何将技术基础性学科课程赋予技术的工作内涵。
(三)两种课程策略的比较
任务化的技术课程与技术化的任务课程的比较
见表1。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技术知识的处理
如何将技术知识有效植入任务课程或项目课程?技术知识是关于改造物质客体,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人所需的物质形式的知识,以规则形式出现,是认识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就制造业而言,在实际进行设计、研发或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都可称之为技术知识,技术知识需要对技术有深入了解的人员才能有效吸收和利用。
技术知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技术知识是关于人们所要变革的对象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的知识;技术知识是关于实现某种技术目的所要运用的原理、方法的知识;技术知识是关于实践中具体制造、操作或如何利用某种物质手段的知识。技术知识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使技术知识在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知识的传授不是定型化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教学者在一定情境下,师生共同面对任务,借助一定中介的帮助,通过积极交流与对话的方式,促使师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动态地积累、转化、演变。否则,就不能达到技术知识转移和积累的目的。
CDIO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的核心在于根据工程链相关环节的工程、岗位、职业、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工程设计为导向,以项目训练为载体,来重新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采用CDIO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将技术知识植入任务课程或项目课程中。
(二)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同构
这里的学习领域是指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它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典型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等确定的教学单元。学习领域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学习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是项目教学。所谓工作领域就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学习领域不是通过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工作过程来学习。学习领域和工作领域的关系如图1所示。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可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技术化的任务课程。
由图1可以看出,从工作领域到学习领域就是把工作过程的任务进行分解、整理、归纳,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即将工作领域的能力、环境、过程及任务提炼出来转化为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知识成为学习领域课程知识的主要内容,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结构化、系统化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知识的排序,构建知识内容体系,然后细化到单元的序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解构和重构、与行动体系融合的关键环节。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建构,宏观上不仅要为学习者获得现时的职业技能做准备,还要考虑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职业迁移能力。因此,我校在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的构建中要更多地关注学习领域课程结构及学习单元的排序,要解决职业活动、学科知识、学习经验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分散的任务如何为技术知识的理解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知识应包含科学知识和职业技术知识两大部分,其中科学知识是基础支撑,职业技术知识是核心关键,技术知识是职业教育最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远德玉教授认为:“技术知识是关于改造自然的知识。具体来说,技术知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技术知识是关于人们所要变革的对象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的知识;技术知识是关于实现某种技术目的所要运用的原理、方法的知识;技术知识是关于实践中具体制造、操作或如何利用某种物质手段的知识”。由图1可以看出,工作任务或项目任务为技术知识的学习服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技术知识,需要工作任务或项目任务的帮助。遗憾的是,有助于技术知识理解的项目是十分分散的,如何将分散的、无序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任务有机联系起来为技术知识的理解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必将为技术知识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与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实施的“导学制”不谋而合,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让分散的工作任务为技术知识的学习服务,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既体现了技术学习过程的本质,又符合培养合作型、创造型人才的要求。
(四)技术工作内涵在基础学科课程的体现
技术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一般来说,技术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面向生存的技术工作,即实现基本生存和生活的职业技术工作等;(2)面向发展的技术工作,即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使用现代技术产品及设施,进行技术决策,了解新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等;(3)面向合作的技术工作,即从事必要的社会工作和团队合作的工作等。而所谓基础学科课程,就是为技术课程打基础的前期课程。那么,如何使技术工作内涵在基础学科课程中得以更好地体现呢?
基础学科课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按建构主义的观点,现在的课堂教学明显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合作的缺陷,按多元智能理论,缺乏个性发展的空间。为此,我校引入了项目导向学习的教学方法,它按照完整的行动模式,全面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
实践探索
(一)技术知识的处理实践
我校在《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中进行了CDIO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CDIO教学模式可有效将技术基础课程中的技术知识以任务课程或项目课程来教学。
课程做法:(1)全程以CDIO为指导,采用项目教学,以实际机械产品中的零件为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2)教学引入设计式作业;(3)学生制作模型,并根据模型画三视图(萝卜);(4)考核方面,由考试转为分阶段进行考核。每一项目知识点介绍完后,向学生布置一项具体的测绘任务,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探索预定目标表达方案的实现过程,在课堂上展开广泛的讨论,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个教学环节实现了学生“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教学内容根据机械制造工程链相关环节的工程、岗位、职业、行业对学生机械制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项目训练为载体,实现了将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技术知识有效植入实际项目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采用CDIO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将技术知识植入任务课程或项目课程中。
(二)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的同构实践
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为目标,以职业生涯的需要为导向,课程的开发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具体来说,学校通过对签约企业、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在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来确定合作式课程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决定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评价。这样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实质上是以学校和企业为基地,以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为主体,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或新编的过程,旨在以满足企业需求、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
此外,基于“分散的任务如何为技术知识的理解服务”的问题,我校在实践中采用了“导学制”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获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对“技术工作内涵在基础学科课程的体现”问题,我校采取了“项目教学”的方法来实践。
结语
针对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面临的“技术化的任务课程”和“任务化的技术课程”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笔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研究。自2007年以来,参与实践的学生获得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12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获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苏省一等奖1项,获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显著提高,毕业生普遍受到企业欢迎,2009年一次就业率超过97%;此教学模式及方法,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
[2]程宜康.高校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李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l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一、引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日益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不仅仅因为语文是一个国家母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超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渠道。那么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主要阵地则是小学语文课堂,因此关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应该关注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必须先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入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因素分析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基本知识的传授是重视了,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课基本都是按照统一硬性的规定学生必须会写生字,会读及会背课文,并且想当然认为这几个方面学生做到了也就算授课成功,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却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后,很多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了响应素质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的要求而刻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但是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只是把很多的比如合作式学习方式等当成了一种形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但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为主体,为了达到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在乎学生的反应如何,只要是自己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课堂。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果较低。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走进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长期“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让一些老师习惯高高在上,不愿意主动的去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而学生也畏惧老师,和老师有很大的隔膜,他们不愿意主动的在课堂上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别的同学分享,看见老师绕道走,不愿意跟老师打招呼。只有老师先主动地走入学生中间去,让学生感受你的关爱、善意,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主动积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想亲近学生,教师首先要具备亲和力,而微笑无疑就是增加亲和力的最佳武器。一个有亲和力的语文老师一定是经常面带微笑,微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很大的暗示和感召作用,如果老师经常用微笑鼓励学生,感染学生,相信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看到老师那颗博爱宽容的心,从而也会以热烈的情感来回应老师。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在关爱中找回学习的信心,重燃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把学习当作是苦痛的折磨。每个学生都是自由、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教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且要善于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能力在教学中提出自己的教学期待。
(二)仔细推敲,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
教师问的好也是教的好的一个方面。教师在提出某个问题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其价值,能否启迪学生思考,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对突破文章重难点有帮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问题无数,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设置很多问题,学生频繁的回答问题丝毫没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而让他们陷入听觉疲劳状态,以至于无法辨别课堂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精选一些典型的、对突破重点难点有帮助的问题,让学生在少而精的问题上集中注意力,开拓思维。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搞好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复习巩固要依靠课后的练习,课后练习要针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重点难点加以训练,强化练习,课后的练习对于下节课的知识再现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忆起以往学习的知识信息,教师咋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总结,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学实践证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让学生收获获取新知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言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胡华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科学教育》.2011,3
[2]蔡璞,秦玉明.《如火如荼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教育》.2010,4
经历了十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惊讶地发现,多数地区、多数学校、多数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整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学习方式没有多大改变,应试压力使语文教学脱离了正确轨道。东方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着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代价的老路子。“少教多学”正是针对着课堂教学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少教多学”是一个涉及到教学论深层次理念和策略的大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思考和研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运用“少教多学”的理念和策略,解决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学的核心问题――为谁而教?教什么?怎样教?“少教多学”呼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少教多学”教学思想与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一致的,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核心就是促成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让学生多学,自主地学、主动地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或者说,《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才能够实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完成这个任务的唯一途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给学生充分的发现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示的舞台,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做到这一点,最简单、最朴素、最实用的做法就是从“少教多学”做起,让学生行动起来,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去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
“少教多学”不是一个刻板的、凝固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行为规范,甚至是一个行为警示。少教,不是教学行为、内容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不是学习内容数量的简单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少教多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观。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组,将本着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并在明确发展性、突出创造性、讲究自主性、注重实践性、强调结合性和体现兴趣性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及其他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开展研究与实验。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属于学科基础应用性研究。课题研究不是要创造出一个“教学模式”供大家去使用,而是希望所有参与这一研究活动的学校、教师,能从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灵活地、恰当地处理“少教”与“多学”的关系,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风和学风,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深入发展。
课题研究遵循面向基层、服务教学的宗旨,坚持以广大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在专家的带领和帮助下,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既是行动者,也是研究者;既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遵照相关的法规及管理办法开展活动。按照实施方案,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达成研究目标,逐级进行结题鉴定。总课题组之下,在条件成熟的省、市设立地区指导中心;在地区指导中心之下,吸纳条件成熟的学校为课题研究与实验学校。研究与实验学校可以在推荐的子课题项目中选择确定子课题项目,也可以在“少教多学”的总体框架内自设子课题项目,在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后。开始进行研究活动。课题组还将聘请一批具备相当研究能力和一定研究成果的优秀语文教研员和优秀语文教师担任课题研究员。
课题组欢迎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学校及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活动中来,为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总课题组由景民教授任组长。总课题组设学术委员会,负责相关学术活动的指导和评价工作。总课题组秘书处设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如需课题资料,可与课题组秘书处联系。
秘书处负责人:刘桂英 办公电话:010-68980218/68980397
【关键词】提问 问题情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55-03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课堂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提问更有效果,什么才算更有效的提问策略呢?因此,我们走进了高级教师巢老师的课堂去寻找答案,课后巢老师谈到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把握重点,研究难点,让问题与所学知识相呼应,使所提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核心与本质。为此,教师要多了解自己的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应带着强烈的感染力去提问,同时要热情地启发和引导他们,让学生对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摘录了巢老师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段,并收集和分析了巢老师课堂上所使用的提问方法和提问策略。
二、课堂教学片段
教师:数列 的前n项和是多少?
学生甲: 。
教师:很好,如果数列变成 ,它的前n项和又是
多少?
教师:请你先把求和的式子列出来。
学生甲: ,下面怎么操作呢?
教师:前面你是怎样想到变成差的形式的?
学生甲:前面做过的。
教师:你们说 这一式子为什么可以变成 ?那
是因为分子可以写成(k+1)-k的形式,所以有 。
现在分子的差是2,该如何求数列 的和呢?
学生甲: 。
教师:请你观察一下,最后通过前后相消还剩下几项?
学生甲:还剩下4项, 。
教师:但是现在原题的分子式1,该怎么处理?
学生:每一项先乘以2,再除以2。
巢老师给出了一个与本题有关且做过的问题后,学生很快就会解答了,说明学生以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当巢老师复习后又问到原题时,学生就没有反应了,于是巢老师转变思路,利用“联想搜索”的策略提出问题“前面你是怎样想到变成差的形式的?”从而了解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裂项相消的规则,但学生只是生搬硬套,是因为“前面做过的”,由此可看得出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好裂项相消的方法,当题目变了以后就无从下手了。接下来巢老
师利用“提示关键点”的策略提问:“你们说 这一式子为
什么可以变成 ?”帮助学生回忆是如何裂项的,接着巢
老师自己说出了原题裂项的关键点。提问“那现在分子的差是2,
应该如何去求这一数列 的和呢?”学生
回答用裂项法,但没有给出结果。于是巢老师再次应用“提示关键运算步骤”来问到“请你观察一下,最后通过前后相消还剩下几项?”当巢老师回到原题时问道:“但是现在原题的分子式1,该怎么处理?”时,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类问题。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1.创设先入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先入情境的创设,使得案例情境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有层次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寻找知识的本源,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面广、自由度高、积极性高。
2.创设数学实验情境,引导学生用实验去解决。
案例1:排列组合知识作为高中的选修内容,由于抽象程度很高而成为“教”与“学”的难点。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把题目讲清楚,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从而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一知半解、模棱两可。
例如: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情境创设: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这里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动化,让学生成为题目中的“演员”,成为问题解决的主角,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管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抽象、枯燥的,但可以从中学到知识,逐步掌握解排列组合题的规律,抓住本质,从而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运用。[1]
3.创设问题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递进。
案例2:用砖砌墙,第一层(底层)用了全部砖块一半多一块,第二层用了余下砖块一半多一块,依此类推,每一层都用了余下砖块一半多一块,到第十层恰好用完,求原有砖块的数量?
问题情境1:设第n层用了an块砖(n=1、2、3、4、5、6、7、8、9、10),原有砖块有x块。如果得到数列{an}是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这一结论,是不完整的,必须进行完整的证明。如何严格证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必须要找到an+1与an的关系,但比较困难。由于第n+1层所用砖块数与第n层所用砖块数都与到第n层时所余下的砖块数有关,所以引入参数b,得到了下面一种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2:设第n层用了an块砖,第n层时上次剩下砖块为b块,则由题意得数列{an}是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这里是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了数列{an}是等比数列,弥补了上述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的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
四、高中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