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老年疾病护理范文

时间:2023-07-21 16:50:32

序论:在您撰写老年疾病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老年疾病护理

第1篇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有300例老年患者,男158例,女142例。

2护理措施

2.1保证有效通气有效通气的前提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人由于呼吸道结构退行性改变,自净作用差,炎性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干结,加上老年人常无力咳嗽、咳痰,特别容易加重通气功能障碍,因此,尤其要注意老年人应用呼吸机期间的气道护理,以保证有效通气的实施。对老年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选择原则,除考虑患者经济、家庭及本人的意愿外,更重要的以尽快恢复患者的有效通气功能,老年人行机械通气常发生导管阻塞、痰痂阻塞、出血、呼吸肌疲劳、呼吸机依赖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对此,需加强对并发症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对患者的副损伤为原则[1]。

2.2咳嗽、咳痰护理老年人由于动作迟缓,咳嗽无力或方法不当,导致痰液排出不畅。护理时应注意:加强翻身、叩背,如有吸入行性肺炎,应根据肺炎部位,增加叩背次数,必要时每小时翻身、叩背一次,翻身、叩背后立即吸痰。病情允许时,多取坐位或侧卧位,减少仰卧位时间和次数。对老年人的咳嗽、咳痰护理要兼顾患者省力和舒适原则[2]。

2.3吸痰护理要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由于老年人极易发生二重感染或医源性感染,因此,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做好导管气囊护理,在拔出气管插管或放气囊前要彻底清洁口腔,吸净咽后壁残留分泌物,再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边拔管边吸痰。对老年人吸痰,时间不宜过长,要控制在10 s内,以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对经鼻气管内吸痰者,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3]。

2.4氧疗护理

2.4.1吸氧浓度的选择老年患者吸氧要从低流量开始,切忌突然加大吸氧浓度,即需采取控制性吸氧,从低浓度(24%)开始,使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上升低于20%~30%。因老年人神经发射功能减弱,呼吸系统化学感受器和神经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缺氧和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功能减弱。吸氧浓度过高,可导致患者缺氧刺激呼吸中枢的作用下降,而出现呼吸中枢抑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4]。

2.4.2在停止吸氧前应注意逐渐减低吸氧浓度,或间断吸氧数天,再行彻底停止给氧。停氧后,要密切观察紫绀情况和血氧饱和度,如再度出现紫绀和PaO2

2.5老年人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种治疗处置的解释工作,并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配合注意事项。对于偏执心理状态者,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疑虑。对焦虑或恐惧者,要指导其心理放松技巧。

2.6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院外教育老年人体质虚弱,机体抗病能力差,极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且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如神经系统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等,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后极易转为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功能不全、COPD、肺心病等。因此,老年患者院外教育的重点是预防疾病,防止疾病复发。

2.6.1保持空气新鲜,维持室内适当温、湿度,冬季温度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50%~70%为宜。定时开窗通气。

2.6.2预防感冒老年人极易发生感冒,且多合并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多发。应教育老年人随季节变换增减衣着,避免和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家人有感冒需及时进行隔离。

2.6.3及时观察病情,对老年人要定时进行测量体温和脉搏,因老年人对各种应激反应不敏感,应经常观察老年人精神状态、发绀、水肿、尿量、睡眠、呼吸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重视并给予及时处理。如出现咳嗽症状时,切忌随意给予止咳药;咳痰不畅时,及时给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必要时多饮水,稀释痰液,以利于咳出。

2.6.4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在于刺激呼吸肌群运动,增强呼吸肌力度,增加肺泡的换气量,改善肺功能。对老年人要有耐心,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使其自觉、自愿、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具体方法有腹式呼吸训练,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胸前,一手置于腹前,深呼吸。吸气时用鼻吸入空气,尽力将腹部挺出;呼气时用口呼出,做吹口哨状,尽力内收腹部,呼吸按节律进行,吸与呼时间比为1∶2或1∶3。吹气球、吹瓶子训练,先吸足气,然后尽量把肺内气体吹入气球或瓶子内。

2.6.5指导戒烟吸烟时对呼吸系统的即刻影响为暂时麻痹肺脏纤毛清除机制,刺激支气管黏膜和肺泡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增加粘液分泌,使动脉血氧含量降低。长期吸烟可使纤毛清除机制永久性丧失,呼吸道巨噬细胞数目减少,肺组织抗感染能力进行性降低,粘液细胞分泌增加,增加肺部疾患的危险性。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吸烟的危害,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如戒烟有困难,应指导患者避免在吃饭或活动后吸烟,并尽量减少每天吸烟量,并减少被动吸烟。

参考文献

[1]张绍敏,陈萍.呼吸疾病专科护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第2篇

老年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给病人亲人般的感受和高度的信任,首先做到仪表整洁,举止文雅、端庄,语言温顺,态度和蔼诚恳,技术操作熟练,工作认真负责,从而消除了老年患者的思想顾虑,信赖我们,从心理上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尊重老年患者尊严,礼貌待患。护理操作时,不以床号代替患者姓名,不勉强改变和制止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怪僻。用关心和同情的语言,和蔼诚恳的态度,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运用科学的语言、高尚的医德,唤起老年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如脑血管病的患者,大多肢体活动欠灵活,语言不清或表达能力差,因生活不能自理而悲观失望,自尊心极强。和他们讲话要耐心和蔼,态度要热情诚恳,以取得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能很好的配合医疗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要做到心灵美,爱岗敬业,对于危重病人,尤其是无子女照顾服侍者,往往会产生悲观轻生的念头。对这种病人,我们不仅在精神上给予同情和安慰,生活上更要细心的照顾,用我们的爱心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治疗作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寿老人和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等老年患者日趋增加。有些患者,一旦确诊患了某些疾病,由于对医学常识了解甚少,便认为得了不治之症,精神极度紧张,恐惧心理十分严重,往往产生精神异常的改变。对此我们要向其讲解相关的医学保健常识,解除老年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正确对待疾病。例如一些冠心病的患者,恐惧心理十分严重,虽然他们的病情不重,但是他们行走、坐着都要手捂心前区,生怕一松手,心脏就会出事,还不时地摸着自己的脉搏,一旦发现有早搏,便惊慌失措,继而心绞痛发作,夜不能眠,久而久之,病人抵抗力下降,导致病情加重。对于这类病人,我们既不能责难训斥,更不能漠不关心,要以温和的语言,耐心友善的态度,给他们细心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可以举一些疗效好的典型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逐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往往收到满意的疗效。

第3篇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护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很普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逐渐增多,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护理的质量。

1 针对日益趋增的老年呼吸疾病,规范性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受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焦躁不安、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

1.2  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不得低于1.5 L,并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增加Vit C和Vit E的摄入。帮助患者做好腹式呼吸训练,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通气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要及时提供低流量持续吸氧,并迅速报告给医师。

1.3  严格控制感染:在入院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而患者都伴有感染,所以,在没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及时留取痰液,同时要注意留取的痰液必须是从深部咳出的,然后立即送去检验,不得拖延。在应用抗生素时切忌过早溶解,要留心药物的半衰期。用药期间应仔细观察痰量及痰液性状的变化,以验证和确定抗生素的效果。如果患者痰量过多,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每天痰量。留取痰液时一定要按常规操作,比如,标本容器应清洁干燥,取样一定要新鲜,送检一定要及时,等等[1]。

1.4  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口腔清洁对患有呼吸系统病变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既能消除口臭,又能防止粘膜发生糜烂,并能有效预防霉菌感染的发生。如出现溃疡或口唇泡疹等症状,可用1%龙胆紫涂抹;涂抹1 h以内,不宜进食或喝水。口唇干燥可以涂上液体石腊油,以湿润口唇。

1.5  患者的痰液要及时排出体外:对一些痰量较多而自己又无力咳出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出现痰液窒息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吸引器等各种设备以保证及时排痰。要保证患者时刻有充足的水分,这样不仅能保证呼吸道黏膜湿润与黏膜病变修复,还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一般情况下,患者每天饮水要在1 500 ml以上。水很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器官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增强。指导患者注意日常生活饮食,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并鼓励患者经常锻炼身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

1.6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随时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体征的变化: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质,咯痰、咯血的性质和量,气急、喘鸣等,并需熟悉酸碱失衡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由于老年患者年老体衰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输液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过多、过快都可能会引起肺水肿现象,甚至会导致心衰。特别注意静脉注射氨茶碱时应缓慢。总之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病情,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师。

1.7  按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呼吸衰竭时要慎用镇静剂,出现昏迷或者烦躁不安情况的患者一般禁用吗啡、巴比妥等药物,但在机械通气中需要患者主动抑制呼吸时例外。

1.8  在使用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8.1 看患者呼吸是否合拍。在通气量足够的情况下,患者呼吸应和呼吸器一致。如果通气量出现不足,就要考虑是否有痰液阻塞或肺内有严重并发症。

1.8.2 要按时给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如呼吸不畅,一般原因是连接管道出现了漏气,或者痰流收到阻塞,以至于气道阻力增大。

1.8.3 要定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送气的压力及机器的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的管道漏气及脱落。

1.8.4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参数,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变化,并做下详细的记录。患者如果出现烦躁、恶心、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状况,则应考虑是否患者存在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否存在呼酸、呼碱中毒等现象[3]。

1.9 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加强心理护理。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如适宜老年患者的活动有太极拳、户外散步等。适宜的锻炼将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能力,使患者形成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10 治疗后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的活动,以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气量。同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向患者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针对抽烟的患者,要科学地指导患者坚决戒烟。

2 参考文献

[1] 张  晶,刘向敏.老年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4(12):134.

第4篇

1 患病特点

1.1病史采集困难且参考价值小 由于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能力降低,思维迟缓,因而病史采集较困难;老年人对疾病的敏感性降低,不能准确表述疾病的状况,病史的参考价值较小,故应反复确认,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1.2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 因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却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无法依据症状判断是何种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有些老年疾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常无疼痛感,仅出现低热、食欲减退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能以低热、腹泻或者阵发性房颤的症状出现。癌症患者可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而延误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机会。

1.3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因全身各系统存在不同程度老化,防御功能和代偿功能降低,容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由于多个系统之间互相影响,各钟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使病情错综复杂。

1.4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 由于免疫力低下,抗病与组织修复能力差,导致病程长、恢复慢。由于各器官功能降低,且长期卧床,因而容易出现组织器官骨质疏松、压疮等多种并发症。

1.5病情变化迅速,预后不良 老年病进程缓慢,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对身体各器官损害加重、致残率高,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受到各种诱因激化,病情易恶化。

1.6伴发各种心理反应 老年人患病后,在发病的不同时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发病初期患者往往以焦虑为主要表现,当病情有波动时患者主要 表现为恐惧,如果疾病长期未愈则患者又会表现出抑郁、绝望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对老年人心理、精神问题要给予重视。

1.7易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由于老化使机体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速度迟缓,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差,故老年人用药常会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对镇静剂、强心剂、利尿药等,一般成人常规剂量可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宜慎重,不宜超量使用药物。

在对老年患者评估时应尽量考虑到上述特点,并注意个体差异,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与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相结合。在老年人的治疗方面应尽可能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痛苦,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功能。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行动不便、无人照顾使医嘱的执行能力下降并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尽量简化治疗方案,减少用药种类和频次,以提高其用药安全性。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尽可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安全性。

2 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的表现、诊断、治疗、预后方面的独特特点,护理方面也与成人护理有所区别。除了要做好疾病护理外,还要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尤其要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2.1病情评估的全面性 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感知功能的缺损以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接受信息和沟通能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时,要注意正确应用沟通技巧,通过观察、询问、体格检查、量表筛查、辅助检查等手段,获取全面、客观的资料,准确判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态,为老年人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2.2疾病护理的特殊性

2.2.1要有责任心 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反应不敏感,健康状况容易发生变化,掩盖疾病的症状,病情发展迅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容易延误病情。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专科护理技术,具备准确、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 判断能力,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以足够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全身心地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最佳护理服务,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

2.2.2注重整体护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不同之处,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有多种疾病共存,疾病之间彼此交错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业务、护理管理、护理制度、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共同保证老年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2.3增强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 对于老年人的需求,专业老年工作人员常常想到其他社会资源的协助,而很少考虑到老年人本身的资源。老年人在很多时候都以被动的形式生活在依赖、无价值、丧失权利的感受中,自我照顾意识逐渐淡化,久而久之将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要善于利用老年人本身的资源,以健康教育为干预手段,采取多种措施,尽量强化、巩固和维持老年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避免过分依赖他人,从而增强老年人生活的信心,保持老年人的尊严。

2.3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老年人患病后常伴有各种心理变化,常感到孤独无助、焦虑紧张,康复求生欲强,希望得到及时诊断、良好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要善于通过观察、倾听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技术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保持愉快的心境。

2.4安全护理的普遍性 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警觉性和责任感,做到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信息。

第5篇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日趋延长,老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1]。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医疗卫生机构,责任更为艰巨。我们根据患者高龄的特点,采用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812—200906月间,清华大学校医院共收治住院老年病人233人,平均年龄为(73.1±4.2)岁;其中60~70岁94人,占40.3%;70~80岁102人,占43.8%;80岁以上37人,占15.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4人,占36.1%;糖尿病患者78人,占33.5%;呼吸道感染患者54人,占23.2%;其它患者17人,占7.3%。

2 护理措施

2.1 强化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各种病痛折磨,加上此阶段生理及心理的变化,极易出现焦虑不安、恐惧与害怕、孤独、寂寞等异常心理反应,不利于配合治疗和疾病的康复[2]。清华医院内科的患者几乎都是退休老教授老职工,多数人的子女在国外定居或工作,回国与父母见面机会甚少,清华医院的患者更显得孤独。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五有”,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有信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使其内心的情感得以倾诉,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3]。褥疮在老年卧床的患者中发生率极高,危害很大。为了预防褥疮的发生,我们对高危人群实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服、床单,保持其皮肤清洁卫生;对营养不良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其皮肤抗压能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我科住院患者半年来无1例发生褥疮。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老年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感觉中枢、体温中枢、咳嗽中枢、呕吐中枢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对疼痛的定位能力下降,痛觉不敏锐,即使严重感染时也可能不出现体温升高。如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时很少见到像成年病人那样剧烈的心绞痛,而只有轻微的不适感,有的还可完全无疼痛,经常是在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后或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才发现有心肌梗塞。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病情容易发生突变,而且常常缺乏先兆征象,所以对老年病人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报告医生[4]。

2.4 掌握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滑且不易固定,再加上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们着重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以使患者的痛苦减少到最小。另外,我们尽量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保护了血管,一举两得。为了提高穿刺准确率,我们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水肿患者进针前先按压穿刺部位,暴露血管后迅速进针;血管扁平、较细患者穿刺前进行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后再行穿刺,必要时选用细小针头。切勿用力拍打,避免血管破裂出血。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经常忘记自己正在输液,故应妥善固定,必要时使用夹板。

2.5 加强用药护理 由于这些老年患者同时并存几种疾病,用药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且影响治疗效果。故我们严格按医嘱,严格定时发放口服药,并监督服下,必要时给病人喂下。不同时间的口服药,如餐前、餐中口服的药用不同颜色的药碗盛放;特殊用药如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单独放置,并设有显著标识。切勿将口服药整盒发给患者自行服用,以免遗忘、漏服或多服。静脉给药时加强巡视,观察患者输液速度、输液是否通畅、有无不适主诉。根据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嘱咐患者切勿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发生意外。

2.6 同时要重视合理的饮食及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5]。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经常对治疗失去信心,环境的改变及远离亲人经常使他们感到孤独,情绪不稳定[6]。因此,我们视病人为亲人,同情和关心他们的痛苦,应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以高度的同情感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以高度的责任感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以高度的事业感创造一个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环境;以高度的信任感为病人保守秘密和隐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整体护理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足度。

经过我们专业的护理、细心的照顾、精心的呵护,大大提高了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深受患者及家属好评,真正达到了零投诉,零纠纷,使护理满意度提高到99%。

参考文献

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Z].2006.45

2 顾燕,薛素梅.非语言行为对提高老年病人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家庭护士,2008,6(6):15991601

3 周凤云.浅谈老年病人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9(11):1781

4 吴志芳,张碧红.浅议老年病人的护理和护理道德[J].工企医疗,2006,5(19):6768

第6篇

【关键词】护理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01-01

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加快了踏人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老年期的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随着血管壁内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出现障碍,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老年患者出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心理因素会显露出许多新的疾病,在提倡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时,要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及病情需要,了解患者当前的生活习惯来制定干预计划。人性化的护理,是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

1心理护理

1.1加强医患沟通首先对疾病造成病人悲观失落感护士应予以同情,鼓励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协助和训练病人自我照顾首先要使病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和安全的训练。 要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的过程、诱发因素,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1.2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例如:忧虑心理,绝望心理,猜疑心理,应激心理。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防病防伤、无往不乐的生活态度。由于老年人行动不灵活,应适当减慢速度便于老年人穿衣、沐浴和谈话有充裕的时间,可采取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一些措施。医护人员应注意耐心劝导解除其精神压力,患者遇事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紧张。

2生活护理

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是关键

2.1皮肤护理 要注意皮肤的变化,保持床铺平整、勤翻身,认真细致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会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护理对象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护士要思维敏捷,具备良好的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好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疾病的护理。

2.2饮食护理根据病人存在的护理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口腔护理,鼓励进餐以保证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2.3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反复发生及恶化的几率。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和沟通,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4做好基础护理 心血管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的饮食、大小便、洗漱等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培养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帮助病人心理康复,正确对待康复锻炼,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

2.5夜间护理 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加强对病人的巡视,还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和饮食情况,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护理文件记录要准确、连续、完整。 对病区患者要随时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对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抢救工作。 对夜间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更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对于行心电监测,要详细做好记录,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氧流量的调节。 及时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剂量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应根据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

3失眠的护理

3.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对老年患者要减少陪护,嘱咐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护士在凌晨时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适当减少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

3.2个性化护理.结合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尊重患者的更高境界的新的护理模式,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则影响饮食、睡眠,心理烦躁,不利于康复。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后,可以减轻了患者的一些应激反应,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强机体的提升精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个性化护理紧密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应在心血管内科大力推广个性化护理。

3.3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由于疾病因素导致失眠,失眠原因还包括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肌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导致睡眠不稳。加之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睡前要绝对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让患者调整良好的睡眠情绪,安稳入眠。

参考文献

[1]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17):105.

[2]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

第7篇

【摘 要】 对老年外科患者围术期中并存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方面的疾病,从术前全面评估、术中密切监测,术后精心护理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说明重视老年外科并存疾病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低死亡率,提高老年生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外科 围术期 并存疾病 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外科患者中老龄患者比例愈来愈高。据有关资料统计,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约占外科手术患者的25%左右[1]。尽管现代外科手术水平不断提高,手术适应症在老年外科不断拓展,手术成功率也相应提高,但由于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及心理条件,主要脏器的代谢能力、机能储备能力及营养状态逐渐低下,使老年患者并存疾病增多。研究[2]表明:老年外科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占50%,有呼吸系统疾病占30%,营养不良占30%,糖尿病占20%。这些并存疾病直接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加强老年外科围术期中并存疾病的观察和监护十分重要。

1 术前护理

1.1 对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与护理 精神状态的评估是通过患者的智力和反应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和自我照顾及对治疗和护理能否正确配合的能力[3]。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提供部分照顾或全面照顾的护理方案。在ADL中,强调老年患者ADL功能自立的“留有余地”护理[4],对术后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状态的评估是从焦虑、抑郁、认知能力及反映正向健康的指标来判断是否有存在心理问题[5]。老年患者特定的生理条件可导致心理变化,患者常因病程长,认为即使手术也难以延长生命,对手术治疗顾虑较多,怕身体承受不住手术打击及术中、术后出现生命危险或造成残废,增加家庭负担,而对手术感到紧张和恐惧不安,甚至拒绝手术。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共同做好疏导和安慰工作,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术前对老年认知能力的评估,是确保有计划、有针对性实施个性心理护理、帮助老年患者确定自理能力及提高应对疾病和生活压力的可靠依据[4]。

1.2 对脏器、系统功能的评估与护理 术前要了解和掌握现存的外科疾病和并存的内科疾病以及相关的护理问题,积极配合医生做好以下检查: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比积;②肝、肾、心、肺功能检查;③尿糖、尿蛋白及沉淀镜检;④血气分析;⑤血糖;⑥血脂及胆固醇;⑦血液粘稠度;⑧血栓弹力图及脑血流图等。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存在的临床表现,评估身体状况确定能否耐受手术,同时做好并存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1.2.1 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护理 ①要控制血糖:遵医嘱将术前血糖控制在7.8 mmol/L以下,尿糖控制在(-~+)为宜。每日测血糖和尿糖,根据结果应用胰岛素。注射胰岛素剂量需准确,输液中加强观察有无发生低血糖反应。②做好宣教和心理安慰,减轻患者因担心术后伤口愈合而产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其配合治疗。③加强对饮食的指导:嘱患者进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胆固醇的食物,严格按照营养医师制订的糖尿病食谱进食。

1.2.2 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术前护理 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张辉报道:凡有不能控制的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近半年内发生过心肌梗死及3个月内频发心绞痛和神志不清、严重哮喘、肾功不全的患者都视为手术禁忌。充血性心脏衰竭、贫血或低血容现象,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均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对心律失常的患者,重点是指导患者准确地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密切观察疗效;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变化,要求血压降至160~170/90~100mmHg方宜手术;冠心病患者术前心脏准备一般需要1~2周,期间应遵医嘱指导患者准确服用扩冠药及钙通道阻滞剂,心血管药物应坚持使用到手术日晨,并给予间歇低流量吸氧,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1.2.3 对合并呼吸道疾病的术前护理 通过呼吸机能检查、血气分析可评估患者呼吸机能低下的程度。老年患者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特别是吸烟者伴有COPD的更为多见,易诱发呼吸系统并发症[2]。文献报道:吸烟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而非吸烟者只为7.9%。老年慢性肺部疾患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它也是获得性肺部感染(NP)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前要积极治疗呼吸道疾病,同时要加强宣教,劝其戒烟,指导患者进行咳嗽训练和有规律的生活起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1.3 对术前营养状态的评估与护理 术前应从以下方面对老年外科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定:①了解饮食量和有无偏食;②检查肌肉萎缩和皮肤状况;③了解有无影响营养状况的慢性疾病;④通过人体测量及生化测定来判断有无营养不良。对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要加强支持疗法,老年人多因牙齿、胃肠道功能低下,不能口入,可遵医嘱实施胃肠外营养,补充蛋白质、脂肪乳剂(中长链脂肪酸混合液),必要时可输入全血或血浆,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维持水盐、酸碱平衡。

2 术中护理

针对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的特点,需要术中配合麻醉医师进行监测和给药。如术中要进行心电图、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和血气分析的监测,并根据各项测定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陈宝公介绍[6]:在对32例血糖在14~18 mmol/L患者行急诊手术时,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胰岛素16 U加10%氯化钾10 ml静脉滴注,滴速从20滴/min开始,观察30~60 min无不良反应时,再以40~50滴/min速度滴入。并随时复查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待血糖控制在(7.8±0.5)mmol/L时(一般3~5 h)行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对呼吸道管理应引起重视,因麻醉可使吞噬细胞的功能下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引起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加之呼吸道侵入性操作的实施,使粘膜损伤,屏障功能降低,这种整体和局部抵抗力降低状况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严格无菌技术,保持手术间空气洁净和温湿度适宜。插管的物品和材料均要严格消毒灭菌,面罩最好采用一次性,要定期抽样检测,并做到一人一物一用。

3 术后护理

3.1 麻醉复苏期护理

3.1.1 全麻后护理 除一般护理外,在观察全麻复苏情况时,需注意有无呼吸抑制、循环异常。老年患者消化功能低下,血浆蛋白偏低,加上肝脏功能及肾脏排泄效率相应减退,容易引起物蓄积,如患者术后不能按时清醒或出现呼吸、心跳异常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同时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6 h内每15~30 min测量P、R、BP 1次,待患者清醒后可1~2 h测量1次至24 h。

3.1.2 硬膜外麻醉后护理 老年患者对硬膜外麻醉及低位腰麻耐受代谢功能低下,但因老年人硬膜外容积小,椎间孔狭窄,麻醉平面易于扩散,故术后易引起低血压,且老年人多有血管硬化,应警惕硬膜外血肿发生,注意观察下肢活动是否按时恢复。

3.2 呼吸道护理 肺部感染是老年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生理性退行性变,使肺脏的顺应性下降,这些功能的改变使老年外科患者更易缺氧,特别是在疼痛、使用止痛药、感染及手术后,在上腹部术后1 s用力呼气量(FEV1)可下降50%左右,肺活量减少[2]。术后要通过听呼吸音、监测PaO2及进行X线检查来评估呼吸状态[3]。适当给氧,协助患者变换并给予叩背、超声雾化吸入,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同时保持口腔清洁。还可协助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以利于肺膨胀,改善肺换气状况。

3.3 心血管疾病护理 由于术前患者并存高血压、冠心病等,虽然经过治疗有所改善,但因手术的刺激可导致心律紊乱、血压升高等症状。术后要进行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测,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和降压药物,注意水电及酸碱平衡,因为术后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是诱发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最主要因素。注意观察末梢循环状态,预防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3.4 糖尿病护理 术后要立即查血糖,以提供治疗依据,同时作好宣教指导和并发症的预防包括:①注意口腔清洁;②注意皮肤卫生;③加强伤口护理;④预防肺部、泌尿系的感染;⑤预防低血糖或高血糖昏迷。

3.5 舒适、安全护理 术后最常引起不舒适的问题是:恶心和呕吐,腹胀和胀气痛,疼痛以及不安,尤其患者自麻醉苏醒时,可能会烦躁不安。当患者不舒适情况存在时会妨碍手术后期的休息和睡眠,应注意解决不舒适的因素。对术前评估身体活动性低下、障碍的老年患者,术后要加强安全护理,防止跌倒摔伤或坠床,注意局部保护,防止热水袋烫伤和褥疮的发生。及时处理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如:腹带过紧、刀口、引流管刺激和卧位不适等。

3.6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体质虚弱无力,依赖心理较强,有些患者术后可能遇到体形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心理和情感造成较大的压力。如人工,不仅对患者,同时对家属也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3],此期间护理人员要以极大的同情心与患者、家属共同面对现实,减轻患者因体像改变引起的困惑和不安,必要时请心理医生或社会工作者与之交谈。

参考文献

[1] 黄鹊欢.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院学报,2001,18(1):110-111.

[2] 吴文溪.重视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老年医学,2000,14(1):3.

[3] 潘克勤,张 艳,李晓辉.高龄患者的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9):40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