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21 16:50:30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个性化环节

引言

作业环节可谓是课堂教学的又一起点,通过作业环节,学生可以巩固自身所学知识,教授能够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和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从而消除日后学习中的障碍。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作业环节,一般是让学生做课后练习题,这种作业内容几乎都是课上教学内容,不但形式单一,也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很多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更失去了作业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有挑战性的,教师做作业环节设计,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注重面向学生全体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学生作业环节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学生由厌恶写作业转为喜欢写作业。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选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小学数学作业环节设计所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也必须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对作业环节的个性化设计,也能够使学生充满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而不是畏难和敷衍情绪。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难题,学生的学习情感将会变得更为浓厚。如在学习完《分类》课程后,笔者将课后作业设计为:近年来,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很多国家要求人们将垃圾进行分类,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怎么样实现对垃圾的分类?这样的课后作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分类”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还使学生更为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也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态度向积极方向转化。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

新课程标准所展现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更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果按照以往做法采取“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方式,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所留的作业可能过于简单,使他们不能扎下心去学习,将写作业当成了一种任务,也不能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那些学习稍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感到作业题目偏难,从而产生抵触和敷衍的情绪,时间长久,他们大多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环节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观念,避免作业过于单调和枯燥。

(三)注重学生作业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也应该树立起大数学观念,加强学生作业和现实生活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从熟悉的生活和现象入手来完成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促使他们树立起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如在学习《>与

(四)注重学生作业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学科所体现的应用性很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如在作业题型上,可以是填空题、口算题、列式计算题、判断题和应用题等多种形式,通过作业环节,让学生练习做多样化题型的题目,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为明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也有大幅提升。也可以引导学生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使一个题目变为多个题目,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思路,这种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作业形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和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总而言之,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能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环节设计技巧

(一)将作业做层次性设计

素质教育更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爱好、兴趣、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作业设计环节也应注重层次性,以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笔者在作业设计时依据学生实际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学生可以选择可以回答的问题,如以下应用题中:小利有10本书,小明比他多5本书,(1)小明有几本书?(2)小利和小明共有多少本书?(3)当小明拥有18本书时,小利需要再买几本书?上述作业题的设计难易适中,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和激励作用。这种循序渐进的作业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符合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教育宗旨。

(二)实现作业设计的探究性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而是需要学生间的自主、交流与合作,教师在设计作业环节时应体现出探究性原则。如在开展实践课程《节约用水》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和自身家庭的用水情况展开调查,并根据所获取的调查资料写一份具有实用性的用水建议书。这种探究性的作业设计能将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结语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环节极为重要,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做题技巧和审题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实施作业个性化设计的艺术是多样化的,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挖掘科学的设计方法,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成果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官凤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吉林教育;2011年19期

第2篇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基本探究性内容,促使学生在探究性作业过程培养的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充分发挥探究性作业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作业。对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给学生充分主动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根据数学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数学探究性作业,促使探索性教学贴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笔者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为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探究小学高年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以促使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牢固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为促使小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创造条件。

(2)研究方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文献研究方法。也就是查阅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其中的相关理论,借鉴已经可以有效应用的研究成果,为此次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其二,个案研究方法。也就是找出与此次研究课题符合的代表案例,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内容,从中总结经验,进而应用到此次研究课题中。

其三,经验总结方法。总结实践,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内容

此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研究中主要是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探索性作业类型、形式、方法途径的设计与研究;研究数学探究性作业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情况;研究学校、教师、学生对探究性作业实施的评价。

(4)研究结果分析

在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当前市场上课外辅导书多且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此类学习辅导教材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而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因为数学探索性作业是以任务学习理论为基础,起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作业学习的过程中从简到难,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倾向,促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一)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探索性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的探索性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创造能力。

②层次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促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当中。

③趣味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灵特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1)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

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对所要练习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清晰的了解,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采用苏教版教材,那么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来进行设计。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可以将数学探究性作业分为两部分,即课内部分和课外部分。由于课内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将课内部分分为基础型练习、操作型练习、以及拓展型练习。而课外部分主要是锻炼学生数学技能,所以课外部分主要分为基础型练习、实践型练习、调查型练习。

(2)各个板块作业内容说明

①基础型探索作业。基础型探索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基础型探究作业中主要练习的是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关键部分,促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②操作型探究作业。操作型探究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不佳的部分提出来,促使学生可以再次对实践操作中得到的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计算,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③调查型探究作业。调查型探究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总之,数学探究性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当然,需要促使此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促使探索性作业有效应用。相信随着相关人士的不断研究,探究性作业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强,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有效性 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95-01

1 作业设计内涵

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系统化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根据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理念,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这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教”。

2 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存在问题

2.1初中生对数学作业存在厌烦的情绪

初中生对数学作业普遍存在着厌烦的情绪,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除了老师作业布置方式存在问题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作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初中数学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巩固课堂知识训练,更好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另外,初中数学作业还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能力进行进一步拓展,保证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尽管数学作业有着种种好处,但是学生对这些好处往往置若罔闻,学生对于老师的作业也就是应付公事,根据老师的作业布置进行被动地学习与训练,甚至在作业布置中出现抄袭现象,数学作业布置也就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

2.2传统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乏味僵化

传统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这些难点和重点是老师教学的关键,老师过于重视难点和重点往往导致作业针对性过于强,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不能够得到充分提升。这样就使得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差,数学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偏离。

2.3题量如海,有量无质,无目的,无梯度

初中数学作业搞题海战术是常见的,老师在数学作业布置上往往是作业堂堂有,学生堂堂做。老师在作业布置数量上过于重视,忽略了质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思维空间过于狭小,同样也是同我国的素质教育相违背。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选取课堂作业时,只是将数学作业布置面向所有学生,根本就无法做到层次分明,毫无梯度可言。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又束手无策,最终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长期数学学习与研究。

3 基于有效性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策略

3.1作业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并不是毫无目的性的设计,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目标基础上的,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要同国家初中数学教学计划与目标相一致。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应该根据数学课本内容要求,对一些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还应该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相联系,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受挫,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一步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作业设计应建立在原先知识基础之上,对新的知识进行预习和练习,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更新与进步。

3.2多样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采取的策略方法。因此,老师要想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就要根据数学各部分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中课外补充的作用。

3.3层次化设计,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应该得到不同的发展,层次化作业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设计的。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方便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

3.4实践化设计,发展学生探究数学的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都很强的学科,老师进行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查学生记忆与模仿能力,而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这才是有效性数学作业设计的目的与归宿。实践化数学作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实践当中去,在数学实践过程中发展学生探究数学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深化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增强自主性,进一步激发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兴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与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有效数学作业类型很多,联系生活实际,并使之多样化、层次化和实践化,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欢乐,真正实现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建国.谈谈关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看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2).

[2]刘栲来.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本型 作业设计

一、通过阶梯性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进取心,控制自满情绪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为了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吃得好,吃得饱,笔者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把一道习题设计出多重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做哪些题目。给学生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以便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的习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努力一下,别人能做到的,我也有可能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超难作业题的设计,让那些学生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感受到知识无穷,认知有限,以便控制学生的自满情绪,让学生懂得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

如:在学生学过两步计算应用题后,笔者设计以下作业题,

第一题:某自行车厂家计划两个月(每个月按30天计算)生产28型自行车2700辆。

A.如果自行车厂家实际每天能够生产90辆自行车,那么实际需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计划任务?

B.如果自行车厂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5辆自行车。那么实际生产需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计划任务?

C.如果自行车厂家实际每天生产自行车的是原计划的1.5倍,那么实际生产需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计划任务?

D.如果自行车厂家实际每天生产自行车的比原计划的3倍少35辆,那么实际生产需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计划任务?

第二题:(附加作业题,可以不做。)

某班共有学生45人,“六一”儿童节期间,由3名老师共同带领,前往公园游玩,因为是节日,公园对小学生给予了优惠,如果是单人买,则每张票35元;如果10人以上,20人以下团队票则每张32元;如果20人及以上,40人以下则团队票每张28元;40人及以上团队票25元。

A.哪种购票方式最贵?是多少元?

B.哪种购票方式最实惠?是多少元?

C.最贵的比最实惠的要多付多少元?

D.如果是42位学生呢?

E.如果有32名学生呢?

二、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为了让学生把书本中的枯燥数学计算与生活实践密切相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笔者在讲授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后,特别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课外实践作业题,让他们每两个人组成一个课外小组,作业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回家后完成。让他们每个小组以四个小录音磁带盒、一张旧报纸为材料,设计几个包装方案,其中,如果允许把盒子摞起来包装,看一看,哪一种包装最省纸,哪一种包装最费纸;如果不允许将盒子摞起来包装,再看一看,哪一种包装最省纸,哪一种包装最费纸。

通过这个课外实践的小活动,使学生们不仅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深刻感受到了数学计算原来还可以如此应用到生活当中,使学生感觉到了数学不再枯燥。

三、在计算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寻找窍门,感受数学的规律美

比如,在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笔者设计了下面的一套作业题,让学生先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能解决到哪里就到哪里,但是,至少要找到一个规律,并把这个规律写下来。

(一)■+■=

(二)■+■+■=

(三)■+■+■+■=

(四)■+■+■+■+■+■=

通过这套作业题,学生们发现了好多规律:

(一)都发现了题目的规律:后面的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倍。

(二)计算时,先加前两位,依次进行后发现,■+■=■;■+■+■=■……,得出规律是:几个数相加的和总是分子比分母小1。

(三)根据前两步计算,可得规律:计算出的和总是分子比分母小1,并经过检验规律普遍适用。

第5篇

关键词:数学作业;作业设计;有效性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数学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合理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巩固概念、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发展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有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是至关重要。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对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为了巩固新知识,设计针对性、典型性的习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讲完新概念、公式、定理或法则之后,针对教材重点而学生又容易忽视,出错的地方,设计一些典型习题。如讲完集合的表示方法后,为了让学生正确表示集合,设计如下习题:

1.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正偶数集;

②不等式2x+5

③第一、三象限点的集合;

④方程(x+3)(x-3)=0的解构成的集合。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①15的正约数组成的集合;

②x2-9的一次因式组成的集合;

③二次函数y=x2-2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④二次函数y=x2-2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在学习完集合间基本关系时,为了强化集合概念及其表示,我又设计了如下作业:

下列哪些是相等的集合:

A=x|y=x2-1,x∈R,B=y|y=x2-1,x∈R,C=(x,y)|y=x2-1,x∈R,D=y=x2-1,x∈R,E=s|s=s2-t,t∈R。

二、为了深刻理解概念,设计教材例题习题的变式作业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往往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价值。在学习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时,根据课本上例题: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设计如下变式作业:

变式1:写出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角的集合。

变式2:集合A=α|α=60°+k·360°,k∈Z,B=■α|α=60°+k·90°,k∈Z■,C=α|α=60°+k·180°,k∈Z,那么集合A、B、C的关系如何?

通过以上变式,使学生明确了终边相同角的特点,抓住基础角、旋转角。

在学习了集合基本运算后,在课本例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作业:

①设集合A=x∈Z|2

②设集合M=x|y=x2,N=y|y=x2,求A∩B。

通过以上变式,使学生对“集合”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领悟“同类集合都可进行交、并、补运算,和表示元素的字母无关,也和数字的具体属性无关”。

三、为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题组作业

不同的教学内容,它的知识点、思维的难易程度等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学习要求就不能完全一样,作业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和思维梯度。

如,在学习了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后,教师可以设计有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尽力而为。

1.已知函数f(x)=x3-4x2+4x,求①求f(x)的单调区间;②求f(x)的极值。

2.已知函数f(x)=x3-4x2+ax在(1,2)上为减函数,在(2,+∞)上为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f(x)=x(x-c)2在x=2处有极小值,求c的值。

如,在讲解“数列求和”专题后的作业设置中,第一层次习题为简单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练习,以及利用公式求解数列基本量;第二层次习题是常见的求和方法运用,如,分析通项、裂项相消、错位相减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等;第三层次习题则是渗透字母讨论、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

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探究性、应用性等作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能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科书中寻找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学生自己发现的跟所学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或是对教科书上的知识做更进一步的探究。

如学习余弦定理后,设计如下作业:

1.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余弦定理的证明;

2.小组合作收集一些余弦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由于数学探究性作业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等特点,就要求我们要改变单一的评价。在评价中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多种结论存在,可以用展览、墙报、小论文等形式来展示成果.

总之,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学妹.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策略.崇明教育:教学研讨,2009(5).

第6篇

一、温故而知新,指导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训练,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有效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而知识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得到巩固,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以五年级课程《画人像》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人物头像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掌握人物头像的速写知识和速写方法。很显然,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作业来辅助完成。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速写练习和临摹练习,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选择速写,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进行人像的临摹。这样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巩固速写知识和速写技法,又可以兼顾到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绘画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选择性作业让学生当家做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要求。以欣赏课《节日的装饰》为例,这一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出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节日的场景录像,展示节日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节日的多彩装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合理科学的作业设计可以使这一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古今中外节日的图片,视频,自己动手制作节日装饰,或者分组进行节日装饰展示,这个收集、整理、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好的美术作业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美,使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

三、作业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的德育

小学美术教学应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这一点在美术作业设计中尤为重要。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灌输往往不如学生自己的感悟来得深刻明了。以《献出你的爱心》这一课程为例,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手段常常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无论是作品欣赏还是“根据边远地区小朋友学习的情况,展开丰富想象”都无法使学生感同身受,给学生一种深刻的感悟,对他们产生怜爱之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来弥补这些不足,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我来献爱心”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制作出“爱心物品”献给需要的人,或者仔细观察,然后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生活场景,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爱心”的理解,更有助于德育教育的进行。通过美术作业设计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这是一个完美的作业设计的魅力所在。

四、探究性作业,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以《我和昆虫》为例,课程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观察一种昆虫,观察它的形态:大小、颜色,越仔细越好;观察它的生活习性:生活在哪里,以什么为食等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或者表演将这些表现出来,或者自己动手制作昆虫的卡片等等。

第7篇

1注重基础知识,注重层次性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课堂练习设计必须形成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

(1)知识层次知识从其纵向的层次结构上可以分为基础性知识、理解性知识、运用性知识,将概念,性质,定理,公理的训练融合于其中。如教学《直角坐标系》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什么是数轴?

2)如图,怎样说明数轴上点A和点B的位置,

3)数轴上的点与实数间的关系是什么?

4)在教室里怎样确定一个学生的位置?(互相讨论后回答)

5)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例子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7)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几部分?它们分别叫什么?

8)什么叫点的横、纵坐标?什么叫点的坐标?

(先学生自主学习,再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再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这些题的答案就在书上,但必须在学生理解了课本内容之后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加以表达,这便是一种理解性练习。学生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向别人介绍的机会怎能放过?这样既是对学生理解课文情况的反馈,又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一举两得,效果果然不错。

(2)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他们本身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性。练习中我们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设计适合于各种水平学生层次的练习题。这样的作业内容上有联系,难度上又有区别;既有相对稳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面向全体学生,很受学生的欢迎。如教完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这种练习形式体现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消除了困难生对练习的情绪,照顾了中等生,保护了优等等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符合孩子心理的。弹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成功的喜悦。

2强化技能操作,重视操作性

如果单纯地把课堂练习看成做作业,那就大错特错了。数学教学要求加双基落实,就是指除了训练基础知识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不能忽视综合性的技能训练。中考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1)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锐角为60°的菱形,剪口与折痕所成的角 的度数应为

A.15°或30°B.30°或45°C.45°或60°D.30°或60°

(2)李大爷一年前买入了相同数量的A、B两种种兔,目前,他所养的这两种种兔数量仍然相同,且A种种兔的数量比买入时增加了20只,B种种兔比买入时的2倍少10只.

1)求一年前李大爷共买了多少只种兔?

2)李大爷目前准备卖出30只种兔,已知卖A种种兔可获利15元/只,卖B种种兔可获利6元/只.如果要求卖出的A种种兔少于B种种兔,且总共获利不低于280元,那么他有哪几种卖兔方案?哪种方案获利最大?请求出最大获利.

(3)若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斜边c上的高的长是h,给出下列结论:

①以a2,b2,c2的长为边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②以a,b,c的长为边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③以a+b,c+h,h的长为边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④以1a,1b,1c的长为边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4)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ax(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致y=kx(k≠0)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1,2-k2),另―个交点为B,且A、B关于原点O对称,D为OB的中点,过点D的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