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50:25
序论:在您撰写数学教育的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98-01
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核心教育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也逐渐实现普及化,虽然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但却缺少优秀的数学大家。数学大家的培养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从中小学开始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这样对数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有显著效果。因此,在数学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精化中国的数学人才,提高我国整体的数学水平。
一 数学教育的研究意义
数学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环节,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数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增加。数学的学习和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从简单的生活购物到深奥的计算机程序,无一不体现着数学的强大魅力。同时,随着国家间越来越多的交流也开始了协作关系,世界各国针对自己数学教育的特点与他国的数学教育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为实现全球化数学教育模式不断探索着。
二 发达国家与中国数学教育现状比较
1.教材
第一,修订组织不同。中国数学教育的修订组织是由科研机构、教学研究室、大学及中小学一线教师构成,这样的组织结构使中国的数学教材在听取了不同阶层的意见后更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教材的修订需要多次的研讨,及时采纳良好的意见弥补教材的不足。而在发达国家,如英国,教材修订由国家课程评论专家组和咨询委员会共同完成,专家组的职责在于结合国家课程的要求和其他成功的教育经验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起草教育新计划,为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评估提供依据。咨询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组员自身的生活背景和教育背景为教育司提供新国家课程的整改意见,使课程的修订视角更为广泛,结构更为科学。
第二,教材侧重点不同。中国教材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基础教育,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中国的学生工作之后,可能再也不会遇到微积分之类的问题,但数学的学习却培养了他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而在发达国家,数学教育的目的更多的在于应用,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实践能力,在教材中首先阐述所学内容的应用情况,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的目的。
2.教育方法
中国的课堂式教育要求学生遵守纪律,用规章制度约束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而发达国家的教育中课堂教育较为轻松,学生不被限制行为,可以随意讨论和发言,教育更多的是自由和乐趣。在数学教育中,如几何图形的学习中,中国教师会为学生展示常见的几何图形,然后讲解几何理论和相关的习题,学生在题中理解理论知识。而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师就会分发给学生形状不同的积木,然后让学生自主理解几何,随意拼接图形,在学习几何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育特点
中国的应试教育使中国学生的基础扎实、纪律性强,具有一定的集体责任感,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社会认知限制了学生只能注重学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教育。发达国家则更重视自身发展,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重视自然主义教育,学生自主选择职业,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英国、法国等国家注重绅士教育,崇尚礼仪教育,因此发达国家的学生更具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 中国针对发达国家教育特点的借鉴意见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限制,数学教育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忽略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上文对发达国家数学教育的综合分析,中国应结合自身国情,吸纳他国优秀经验,对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首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素质培养,把教育当作一种方法而不是一个目的。其次,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继续坚持本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夯实基础,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对于喜爱数学的学生,应积极提供数学学习的平台,教师引领,同学间相互讨论,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最后,社会应整体转换对教育的看法,不要死板的认为大学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要承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如华罗庚那样的数学大家的成功,不仅有他的努力和天赋的原因在,还因为他真正喜爱数学。这样做才能促进新的、适用于中国的教学模式形成,使中国的数学教育屹立于世界之林。
四 结论
数学的发展对社会的推进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对中国及发达国家的数学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中国应结合本国的数学教育特点勇于改进,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引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明初、孙旭花.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及影响[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2)
一、数学“期望生”及其特点
设某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为μ,标准差为σ,我们把考试成绩在[μ-σ,μ+σ)内的学生称为“期望生”。若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在[μ-σ,μ+σ)内的学生称为数学“期望生”。笔者以高中入学成绩为依据,划定数学“期望生”,进行探索研究。
数学“期望生”的共同特点: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课堂上能听懂,能懂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解题过程不规范,计算较繁琐,速度慢,准确度不高,证明条理不清,做题习惯于模仿,独立思考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品质方面,竞争意识较差,从众意识较强;意志不坚强,抗挫折能力较差;自卑心理高于自信心,缺乏持久的进取心;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等等。
数学“期望生”还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可把他们分为三类:①苦干型。这类学生学习勤奋,珍惜时间,由于数学素质较低,数学智力没得到开发,理解、记忆等能力较弱,方法不科学,不善于思考,因此,学习效率低,成绩不见起色,常常事倍功半。②心理型。这类学生平时成绩较好,但大型考试如期末统一考试或检测时发挥不正常。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③可塑型。这类学生学习成绩忽高忽低,他们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但他们的意志较为薄弱,缺乏毅力和恒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差,极易受到外界的因素和周围环境(如网络游戏、言情小说等)的影响,一遇到困难就裹足不前,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最终落入困难生的行列。这类学生占数学期望生总数的70%,他们都很聪明,若措施得力,可以教育成为优等生。这类学生教育的关键是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加强意志培养。
二、数学“期望生”的教育研究
1.教育步骤。①确定对象,归类存档。我们以高中入学成绩为依据,计算全校学生数学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划定数学“期望生”,确定研究对象,建立期望生的档案。②制定计划,确定目标。每一个期望生都要制定学习计划,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并确定一名“赶超对象”。③采取措施,有效转化。加强对期望生的德育和品质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对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④及时总结,再定新标。在每次考试结束后,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总结,并让家长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一、语文数学相同的学科特点
(一)综合性、横向性
语文数学在人类学科之林中是两门特殊的学科:语文数学都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具有综合性、横断性的学科。
事实上,语文是包括了语言学、文学乃至文化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以及各门学科都需要语言文字及其表述,所以语文也有横断性[1]。数学区别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数学不是一门自然科学,因为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和逻辑可能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科学[2]。
(二)文化性、全息性
再从语文数学学科内涵属性上看,语文数学不仅具有知识属性、科学属性,更具有文化属性,即语文数学都是一种文化,并且语文代表着人文文化,数学代表着科学文化,以及这种代表具有相当的全息性[3]。
由于语文是对语言学、文学乃至文化等众多人文学科的综合,因而可以说语文代表着人文文化。
正如著名数学史家M.克莱因所说: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4]。数学文化代表科学文化。主要因为,首先,数学精神代表着科学精神,数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的内容特点及其发展特点充分显示出了求实(逻辑性、理性)、求异、求新(怀疑、找问题、而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精神;其次,数学思维代表着科学思维,这就是程序化、逻辑性、严密性、创造性;再次,数学思想丰富发展着科学思想,甚至会引领科学思想革命[5]。
(三)科学性、艺术性
从语文数学的学科科内容特质上看,语文数学都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
不用赘言,语文的显著特点是具有艺术性、是美,但语文也有科学性,也必须是真。因为文学、艺术等其创作、创造及其结果必须符合生活逻辑(生活实际)和科学逻辑(逻辑性)。所以说,文学创作、艺术创作要求作家必须要有生活和合基本逻辑。
同样,数学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科学性、是真,但数学也有艺术性,也是美。因为数学研究区别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其从现实可能到逻辑可能,逻辑可能就是无边无际,即数学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用著名数学家康托的话说是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6],这种思维的自由创造就带来可塑性和个体风格。具体到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是包括直观直觉、想象灵感和数学美的感受,其研究结果也有广泛存在的数学美。
二、语文数学相同的教育特点及其价值
(一)语文数学课程的共同教育特点
语文和数学的文化性、素质性具有共同教育特点。语文数学是两门特殊的学科,也是两门特殊的课程:语文数学不仅是知识性、工具性课程,而且主要是素质教育课程。
语文数学课程都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工具性教育,如应用文写作、数学应用等,但语文数学教育的价值更在于对人的素质培养教育。正如著名数学家李大潜所说:数学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7]。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语文数学的素质教育不仅是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更是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因为由前述语文数学的文化(甚至是大文化)特点,决定了语文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性质和作用特点:即由语文的人文文化属性主要培养人的人文素质,由数学的科学文化属性主要培养人的科学素质,以及由语文的科学性也能培养人的科学素质,数学中的文化性,数学也能培养人的人文素质,因而语文数学都能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二)语文数学课程素质教育的特殊价值
语文数学课程能有效地培养人的包括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全面素质,因而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具体来看,小学阶段,语文数学教育还有对人脑的开发培养作用。科学揭示人脑左右半脑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长于分析性和逻辑性,右半球长于综合性和直观性。它们正好对应数学语文的学科特性,即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符号、分析性、逻辑性等教育对应激发、培养人的左脑;语文早期教育中的语言艺术、综合性、形象性等教育对应激发、培养人的右脑。
数学语文对人脑早期的激发培养,有类似于计算机安装软件被称为头脑编程[8],这也说明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原因。
在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数学教育(素质教育)有一个共同的使命(价值):培养人的智慧。其中数学教育侧重培养人的智,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能力,语文教育侧重培养人的慧,这就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笔者认为慧丰心很多很多的心爱心、雄心、信心、诚心、孝心、耐心、细心。这里有一个重要理念是,知识就是力量,但现代社会智慧比知识更有力量[9]。
在大学阶段的语文数学教育,其素质教育就应上升到重点是培养人的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文化素质、全面素质。如前述大学语文应该(和可以)提升人的人文素质文化、大学数学应该(和可以)提升人的科学素质。由此也回答了,为什么现代大学教育无论什么专业,都要开设微积分等大学数学,如大学文科各专业为什么也要学习微积分?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乃至人的全面素质。
三、语文数学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语文数学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包括理念、模式和案例开发:
1.理念:语文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不仅是语文数学的学科素质,更是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素质。例如,着眼于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那么学习微积分的思想和微积分的文化比学习微积分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解数学题和语文题的一般意义:解题就是解决问题,解法就是做事情、做工作的做法。
语文数学课程的素质教育要从潜在到显化、被动到主动、学科到全面、低效到高效,使教书育人、素质教育进大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心中。
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数学教学不等于就是素质教育,甚至可能只是知识教育、工具性教育,而语文数学的素质教育要有案例、有教材、有计划等。
【关键词】个体差异 核心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56-02
数学教育是学生基础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之后,表现出来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这种差异固然与学生的早期教育有很大联系,但是如果在现阶段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及时改变,将会极大地困扰我们的教学。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基础不同,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学习差异,减轻学习焦虑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强的学习焦虑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阻碍智力的发展。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个体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影响,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要求,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焦虑和恐惧,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教学不允许搞向“中等生”拉平的做法。在具体操作时,应该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认识到学生已有的个体差异,从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测评反馈等多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教学变得有层次、分档次,拒绝“一刀切”教学。通过这种个体关注、分层教学,使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帮助,体验成功,消除对学习的厌恶和恐惧,培养起学习的勇气和自尊心。对于那些数学品质高的学生,不要让“一刀切”教学消磨掉他们的激情和斗志,教师可以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大纲的范围学习,那么集体的智慧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会不甘落后。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因为教育的核心本质就是:使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认定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脑力劳动者,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热情并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充分认识到这点,是培养出健康的学生和优秀的数学人才不可缺少的。
二、鼓励和培养学生相互间的答疑互助,使提问者和回答者都能体验到被关注的幸福感
作为孩子,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由一系列兴趣、荣誉甚至些许被迫等情感所引发的,任何学生都渴望自己能有成功的表现,一旦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学生出现这种努力学习的意识,学习的效果就会愈加明显。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能从同龄人哪里体验心灵交往和倾诉的幸福时刻,得到解除学习苦恼的帮助。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数学上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中的优势资源,对学生合理搭配,实行学生互助,层层帮扶。养成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教室的氛围是成功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努力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充裕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在互助学习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互助中,对互助学习监督和介入,但教师对学生合作的干预要尽可能少而且不易察觉,这样互助教学才能顺利实施,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各尽所能”原则。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充实、被关注、被关爱会吸引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教师应让学生养成能够根据他人的观点作出总结性发言、有礼貌地表示赞同、鼓励他人参与等等优秀品质。
三、运用多向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对于多向型开放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适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发挥,因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类题,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教师应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从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简捷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发展优秀的数学品质。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学应“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其对知识的兴趣。”学习最怕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冷漠。通过数学阅读,带给学生的第一感知,这份情感体验,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接纳还是困惑不解,都是一种收获。所以,作为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识记创造一个智力背景,适时地阅读材料和机会,通过阅读去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去探求去思索,“越是困难的学生就越需要阅读”。那些优秀的学生更可以借助阅读充分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师也要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超教科书范围的阅读,使真正有天分的孩子得以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指导学生去学习和阅读数学教材,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能力超乎想象。在做这项工作时,教师必须及时的在学生阅读之后重点讲解,解疑答惑,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逐步完善的知识体系。
五、打造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数学教育与教师的个人成长息息相关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随时变化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就不具备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就不能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调整,这也就是为什么“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教学的懈怠心理也会增加,如何长久保持教学热情成为关注点,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科教师的探讨,勤写教学反思,都是保持教学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最后一点,教师的个人成长还应包含对学生的关爱,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2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54-01
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与问题发现和探索创新。传统数学教育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缺乏问题意识;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讲逻辑而不讲思想”。为了避开以上问题,现在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分几个模块,有必修与选修,具有人性化的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探索创新,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体现现代教学观念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数学教学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对主要创新点,即设置“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以问题引导学习,从而加强了“问题性”;使用“先行组织者”等手段,加强类比、特殊化、推广等逻辑思考方法的引导,以加强“思想性”;强调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应用,以加强“联系性”……教师对此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这些做法使教材的呈现方式面貌一新,在改进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二、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引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课改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基础与创新;数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数学化与情境化(直观与逻辑、形象与抽象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过程与结果;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书本知识与数学应用。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1、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会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2)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我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飞速的提高。
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育特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3-01
高中数学与以前初中学的数学知识在本质上有区别。再加上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灵活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使得广大高中生的数学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等现象,为数学教育者的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得展开。根据这种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探寻高中数学这门课的特点,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
从高中数学这门课正来看,数学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例如初中时,学生数学课主要学的函数,到了高中,不仅要加深的函数学习,还在函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而在集合这部分知识中,“对应”“映射”等知识的抽象性表现的特别明显。第二,数学知识内容多,难度大。高中数学与初中的数学知识相比,内容明显的增加,知识点繁琐且复杂,难度比以前要大许多。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老师通常是将知识点细讲,并有足够量的习题练习,而高中,老师一节课讲下来,只是似是听懂但是一做题仍旧无法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再加上高中的数学知识比以前难得许多,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使得原本学生就难以理解的知识更难明白。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讲、复习三个主要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是高中生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首要环节,而且课前预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数学老师不仅仅要积极引导高中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还要在每一节课结束时,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和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向量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布置几个简单的有关向量的问题。课中师生互动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特别吃力,此时就凸显出老师讲解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老师要是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数学的定义、概念、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课上师生之间在加强沟通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以外,课后的复习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资料,给学生多讲解一些典型习题,带领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度。
2.带领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使学生在巩固和复习知识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因为课堂笔记的整理有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掌握一种科学严谨的、条理清晰的思维方式,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将老师总结的知识要点系统化。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带领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学生很难把握好做笔记的技巧,容易因为记笔记而错过要点或者听到要点记不全笔记,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告诉学生书上有的,教材上有的,简单易懂的不需要记,只需要记录教材上没有的,所学单元的重点疑难的知识。第二,在课上做笔记不需要从头记到尾,而是灵活的记录,记录知识的关键点,也就是所谓的详略得当。最后一点,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定期整理笔记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做题,考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又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公式,一定要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换句话说,就是对笔记加以补充整理,加深、巩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以便期末考试时复习。
3.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做到举一反三
高中数学还具有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活多变性,特别锻炼高中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因为自由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创新意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所谓举一反三,也可以指对一道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一味的知识与思想的传授,而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其最主要的优点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多个步骤激发和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其承认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认知、分析、反思世界的一个过程。是其对社会行为的一种理解和创造。并不是教师的一种刻意、死板的传授。在教学上反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甚至更加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认为高中数学老师要对教学的只是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按照知识的规律等进行教学,并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培养创新意识,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解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用常规的方法解题外,还可以借助图像来解决问题。比如:解不等式x2-2x-3≤0 ,这道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出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3和-1,辅之以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解题,轻而易举的找出答案。同样的,在解决这道题:解关于x的不等式:x2-(2n+1)x+n(n+1)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的数学知识虽然具有复杂性、抽象行、独立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但是,只要老师把握住高中数学的特点,根据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整理出一套适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且在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整改优化,促进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洪云,蓝毅斌.藏族学生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和教学方法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6):62-64.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0前言
将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是教育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课题[1]。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将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足够的创新能力[2]。现代教育技术最突出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更方便的得到各种信息,从而实现探究性和主动性学习,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1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通常会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整合能够使得老师有了更好的教学方法,一种整合是使得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形式。
1.1关于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整合。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学科。通过数学教学,是需要更好的反映教材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而实际上,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难把现实反应出来。数学教材的大纲编写,教材的选取等,都没有把数学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来[3]。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是需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和自己所接触的问题互相联系的,通过学习而得到一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更多的产生兴趣,把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寻求答案。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的实际事件,结合数学知识,联系到一起,最后得到一个关于待讲解知识的“原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通过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情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数据整理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可行的途径,包括网络,整理相关的数据,在课堂进行时大家汇报结果[4]。实践证明,学生带来的资料很丰富,包括我国各个省份的面积,各个民族的人数,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等等,这些数据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增长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文化。在不断的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1.2关于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整合,对于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课堂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得到了开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1.3关于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面的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的交互性学习。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学生更愿意认真听讲,对于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图像、图形、声音等,充满了好奇和不可知。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很多优势,通过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
2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5]。首先,第一个特点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方面的整合。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教学内容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方法是学习的关键,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现代技术的使用。合理把握好三者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其次,另一个特点是教师和学生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需要合理的调整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第三个特点是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并重的整合。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予以指导,让学生能够从感性方面认识数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束语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从学生的方面考虑问题,通过现代的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等技术,把课程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媒体和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更好的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艳侠.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
[2]张育桂.小学数学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D]. 信阳师范学院,2011.
[3]雷少玲.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翅添翼——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Z].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