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云计算课程体系范文

时间:2023-07-21 16:50:22

序论:在您撰写云计算课程体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云计算课程体系

第1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29-04

一、引言

云计算因其集约化管理、弹性扩展、按需分配、虚拟运算、高性能、低能耗等优势,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云计算产业链正以惊人的速度及影响力快速发展,2015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378 亿元,整体增速31.7% 。随着智慧城市、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兴起,政务云、城市云、教育云、医疗云、工业云等云平台的快速普及将催化云计算技术应用的落地与推广,云计算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云计算产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在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仍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突破性地将大数据、大平台、大服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等深度融合在一起,为云计算市场带来创新活力,改变信息产业发展格局,孕育着极其广阔的产业链与创业机会。云计算新兴产业的崛起及云计算人才的严重缺失,对高职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精神,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要紧密契合社会经济与产业的发展,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为契合云计算产业的飞速发展,正在筹划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也有很多学校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调整为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基于现状,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专业定位、职业岗位、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等关键要素还在研究与探索中,目前急需落实的事情之一是明确高职云计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构建课程w系,为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提供可靠依据,为培养适应云计算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推动与促进的作用。

二、云计算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IT企业已经开展垂直行业的云应用布局,如华为已经对外面向金融、媒资、城市及公共服务、园区、软件开发等多个垂直行业与企业提供云服务解决方案,宣告云服务、云应用将渗透至各行各业,未来云计算与各领域的融合将不断加深,通过构建超大体量的云生态系统,以满足不同传统企业的转型需求,助推行业转型发展。云计算服务商将不断加强与各垂直领域的深度合作,开拓更大的云计算服务空间。

随着云计算这种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IT技术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无论信息化的整体架构设计,还是计算、存储、网络的虚拟化技术,都与传统的IT专业技术存在很大不同,云计算人才严重短缺。云计算产业因其层次丰富、技术新对IT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从云计算产业链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SS)、软件即服务(SAAS)三层生态体系结构来看,出现一批新的工作岗位,如数据挖掘专家,移动应用开发和测试、算法工程师,商业智能分析师等,与此同时,也会促进原有岗位的更新,比如网络工程师、系统架构师、咨询顾问、数据库管理与开发等。

三、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云计算产业对人才需求层次十分丰富,既需要高端的云系统分析师、系统设计师、云系统架构师、数据挖掘专家、算法工程师、商业智能分析师等,也需要大量能从事云平台系统基本架构与云计算平台管理、熟悉云产品与服务特点、熟悉在云平台上常规应用的部署、能解决云产品与服务的常见问题与运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大量调研与分析,发现云计算产业所需的人才结构中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约占云计算产业人才需求总体数量的三成,其他为位于产业链下游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信息技术人才,约占总体需求的七成,从而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人才需求的“金字塔”分布。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是一所地属广东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中根据国家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为社会培养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精神,坚持以服务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紧密契合广东及广州云计算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办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通过大量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分析与专家论证,把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云计算产业链中数据中心的管理、维护及运营,面向大数据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面向云系统集成及企业终端服务等领域,培养运维工程师、虚拟化工程师、数据分析师、产品及项目经理等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集中在技术技能型上,从事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的重复性操作、维护与服务类工作,为云计算中下游产业链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型的信息技术人才,位于产业链上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的中下游,与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云计算人才形成人才递进式分布状态,如图1所示。

四、高等职业教育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

坚持四个“对接”的原则。在充分开展云计算产业调研与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为引领,坚持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对接,进行高职教育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充分体现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的职业性。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融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行动为导向进行高职云计算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既要包括创新思维、科学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与素养课程,同时也包括与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度融合、有机衔接、能力递进、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群。既要符合云计算产业因其自身飞速发展所需的创新性以及所带来的创业机遇的特性,同时又要考虑云计算产业对高职人才创新思维、人文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等要求。所构建的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符合云计算产业自身发展的创新性、先进性与前瞻性的特性。

(二)职业岗位分析

在充分论证高职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所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围绕面向数据中心的管理、维护及运营,面向大数据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面向云系统集成及企业终端服务等职业领域,分析得出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的初始岗位为数据中心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系统管理员、云产品经理等。通过在初始岗位上的经验积累与能力提升,相应的发展岗位为云计算系统运维工程师、虚拟化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分析师、项目经理、网站设计师等。通过对这些岗位对应的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了高职云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对照表,见表1。

(三)确立人才培养规格

针对数据中心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数据系统管理员、云产品经理、云计算系统运维工程师、虚拟化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分析师、项目经理、网站设计师等岗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高职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如表2所示。

(四)构建高职教育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从职业核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虚拟化技术与应用、SHELL实用技术、云存储实用技术、Hadoop系统搭建及维护、HBase应用与开发、OpenStack设计与实现6门课程,其中HBase应用与开发、OpenStack设计与实现为核心创新课程。根据专业核心课程进一步反推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专业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及算法、云设备互联技术、实用操作系统、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web应用与开发、Java程序设计与开发等,其中web应用与开发、Java程序设计与开发为平台创新课程。根据创新思维、创业素养、人文素质、职业能力等关键要素确定通识课程,依据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确定专业拓展课程。从而形成了由通识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构成的,创新思维、创业素养、职业能力深度融合的知识能力递进式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体系。

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安全;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云计算是IT领域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潮流,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是第三次IT浪潮,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计算方式,它是IT发展的最新技术,正逐渐融进IT日常管理和开发模式中。

那么什么是云计算呢?形象地讲,云计算是指你电脑里所有的资料都放在网络上,然后你什么都不用带,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能上网,你的资料或者你想要的资料都能找出来查询、修改、保存,而且需要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能力大小都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弹性设置。云计算的出现不仅给IT相关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也给高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将引发一场新革命。

一、云计算时代对信息安全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云计算时代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也提出新的要求。根据企业采用公共云或是企业自身搭建云平台这两种情况,其人才需求各有不同:

1.一般而言,对于广大中小企业用户来说,资金是发展最大的障碍,他们将选择公共云服务。公共云是由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服务在第三方运行。企业通过与云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协议,以按需付费的方式使用相关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IT部门来讲,传统的系统维护IT人员、软件研发人员、硬件部署人员面临着工作机会减少的危机。因为所有的后台管理和维护工作都交给了云供应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企业IT部门工作量会大大减少。在公共云管理中,IT人员需要负责处理数据安全性问题,决定哪些数据能移到云端,哪些数据不能,对移到云端的数据进行加密,因此信息安全是IT部门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2.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他们有能力搭建云平台并提供对外服务,因此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会有所增加,但对IT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IT人员不仅要深入地了解传统核心技术,还要掌握从虚拟化、存储、大型数据到安全等新的技能,即需要更全面、多方面融合的技能。

二、适应云计算时代的信息方向课程体系构建

我们调研了许多IT领域的龙头企业,详细了解一线企业对于云计算人才的技能要求,并以此作为导向,确定了以培养信息安全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我们的信息安全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体系结构如下表1所示:

表1:适应云计算发展要求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表

在整个的课程体系中,四个模块是相辅相成的,云计算模块是基础;而组网和管网能力模块主要以路由交换知识、服务器配置知识为主,起技术支撑作用;编程技术模块是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必备的技能模块,属于重要模块,理解程序、编写代码对于信息安全专业是非常重要的;而信息安全能力模块则是我们课程体系的核心模块,它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根据我们调研的结果,当前主流的信息安全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表2所示,这些基本技术都包括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

表2:信息安全行业主流的技术

三、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的实施

突出项目实践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实训室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参与产学研联盟,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培养适应云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信息安全人才。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真实项目来组织教和学,重点突出项目实战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如何获得项目,最有效的途径是和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除了传统的和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外,校内每学年还举行一次信息安全竞赛,并且参与省市级的校外竞赛;我们还请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参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定期让企业的工程师来给学生进行技术专题讲座;我们每年二个假期也会让老师去企业进行兼职锻炼,使学校、企业和产业形成紧密的产学研联盟,我们和许多知名公司,如华为、联想、金山、网安、蓝盾、神州数码、星网锐捷等公司建立了良好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不断深化合作,来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信息安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任熊,李畅.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

[2]李振汕.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高职培养定位[J].计算机教育,2010(2).

[3]匡芳君.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7).

注:本课题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YB1205。

第3篇

【关键词】体育学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职业类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素质教育主要都是通过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完成的。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建构本专业和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体育运动类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如果我们教师想构建真正符合学生学习的理想型课堂,还需要认真研究体育运动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转变教学思路,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不断进行教研教改,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真正的实现计算机课程的有效型课堂。

一、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自身特点

体育运动学校招收的学生多为在某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中有专长,有特长的特殊型人才。他们兼有许多相同的特质,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保持安静地做一件事情。这些特质既成就了他们对体育的梦想,同时也制约了他们自身的一些发展,尤其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着明显的体现。这样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浅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得当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令代课教师很费苦心。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式我们的教学现状,正确地审视学生的特点,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大胆改进教学手段,制定适合学生目前学习的有效型策略,实现课堂教与学的根本意义。

二、计算机课堂存在和面临的问题

1.基础水平高低有别

由于学生的生源不同,受生源地教育的影响,接受的计算机课程教育存在着普遍的差异性,因此增加了教学内容安排的困难性。有一部分的学生来自信息技术教育较发达的地区,升学前已将完成了基础性的学习,有了操控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这类学生在学习反复性学习的课程有厌烦和抵触情绪 ,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有许多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知识、内容也相对枯燥些,学习的难度加大。虽然教师讲课比较耐心和细致,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对于那些中小学未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由于此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学习起来明显感到比较吃力,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自然班进行教学, 势必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从而整体上影响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时间难以保证

由于体育专业特点的需要,学生进校后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运动训练、提高体育成绩上,面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精力将难以负重,而且每年受到各类比赛的影响,课程实际教学时间随时停止,中断,等到有时间回头再来学习时,原有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此循环,周而复始,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又延长了教学时间,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容易产生疲惫心里,制约了课堂的长期发展。

3.课程教学内容需要更新

首先,我们要知道面对的这些学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完成中专阶段的课程后会面临毕业就业的问题,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各种计算机行业大量涌现,但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仍是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操 作、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这些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的需求,如果继续让学生享用这些课程,将降低大学生的培养规格,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跟不上社会人才需求,所以更新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三、具体改革措施

1.改革实际教学内容

针对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水平较低的状况,计算机教学应以计算机基础教育为主,力争在有限的必修课学时内为学生打下较坚实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但我们决不能拘泥于某一教材、画地为牢,而是要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体育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过程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才会越学越感兴趣,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生活和学习的整合。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包括两种可能,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来教学,二是将计算机操作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事例问题。例如,在讲Excel时,可以抛弃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去处理实际存在的问题,从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到复杂的“体育测试成绩统计表”;当教材无法满足现实实际的教学需要时,或有更佳的选择时,何不“我的课堂我做主”呢?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一般是已有基础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直接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 把没有基础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基础层次的教学。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传授知识 时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也更有主动性和目的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采用开放性 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创造学生们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满足学生就业时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在计算机应用 教学中,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应选择具有新知识的教材,保证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增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计算机文化内涵;计算机硬件结构 、网络和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技能;了解程序设计思想、数据库和多媒体等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应用人员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熟悉重要领域的 典型案例和典型应用,进而理解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技术、概念和软件开发过程等内容,为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建议,从而对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能力。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利用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空间。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 力。教师互相交流教学方法,加强交流与沟通,对大家一致认可 的教学方法和建议进行推广;收集任课教师的教学案例,整理选择出优秀 的教学案例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这些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

四、改革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这就使得我们要去寻找一种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既不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又能从一定程度是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评价的体系中,应尽量做到多元、客观、个性。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常注重实操的一门课程,因此,评价也应当以上机操作考核为主,具体评价分为过程评价、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三个部分。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态度,以课堂出勤率、课堂纪律和平时成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训作业成绩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考试占70%。

总之,面对体育运动学校的发展现状,面对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社会上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工作在整个中职类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2007.5

[2]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2005.1

第4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4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地覆盖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之中,这也使得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变得比以往更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社会覆盖面之广,为软、硬件及网络维护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特别是把“软件蓝领”的培养定位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后,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必须进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创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质量。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际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创新。

1 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兼顾中职生的能力差别

中等职业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成绩存在着非常巨大的差别,与此同时,受到不同的中职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别的影响,他们会有不同的学习效果,不能够取得均衡的发展。在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主要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设计不能够兼顾到不同的学习能力的中职生的不同需要,这不利于中职生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非常有必要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兼顾中职生的能力差别。

具体来说,应该将入学时候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接近的中职生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工作者能够有针对性地激发中职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与此同时,因为班级中的中职生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别很小,所以,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较差的中职生可以借助于自身的努力来逐渐地得到提高,这也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达到因人施教的良好效果。

2 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中职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中等职业体育运动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谓互动式教学,也就是说,采取良好的教学方式,保证教育工作者以及中职生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来,真正营造出和谐的互动氛围,保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在“教”的过程中探学求学、每一个中职生都能够在“学”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真正实现互动教学、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具体来说,互动式教学方法应该涵盖以下的三个方面:教育工作者与中职生的互动、中职生与中职生的互动、中职生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三者的密切联系起来,达到最佳的互动效果。第一,通过教育工作者与中职生互动,真正寻求出他们之间最好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从而能够建构出最适应中职生的需求的教学模式;第二,通过中职生与中职生之间的互动,保证不同的中职生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缩小不同的中职生之间在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方面所存在着的差别,也能够锻炼中职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第三,通过中职生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动,能够营造出一个非常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氛围。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现,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中职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创新教学评价的方法,采取有利于中职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手段

在中等职业体育运动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评价中,传统的客观性的评价方式过于重视试题设计原则的客观性、易编制、易评分等因素,不能够真正通过教学评价来体现出中职生的真才实学,不能够发挥出教学评价的真正意义。因此,非常有必要创新教学评价的方法,采取有利于中职生发展的教学评价手段。因为中职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每一个中职生都能够积极地进行学习,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的方式来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良好效果。具体来说,可以设计一套难度系数不同的题目,将中职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来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不同的学习小组的中职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试题,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学习小组的中职生公开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进行答辩。对于所设计的题目,必须保证其难度能够非常接近中职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整个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保证中职生是处于求知欲大于压力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中职生的能力。采取这种评价方式,解决了以往的评价方式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在考试前后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教育工作者对中职生的了解程度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效果,教育工作者必须付出较多的精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4 重视动手实践,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其实践性是非常强的,只有重视动手实践,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在中等职业体育运动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锻炼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中职生积极地动手实践、主动地观察思考,保证每一个中职生都能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与此同时,保证每一个中职生都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并且获取相应的结论,保证每一个中职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中职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创新精神。

5 加强师资建设,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为中职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工作者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术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相互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创新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可以建立计算机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将电子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上机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上,供中职生下载自主学习和练习。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自主学习给不同层次中职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中职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网上课堂,使中职生各取所需,能够非常有效地解决不同的中职生之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地探索了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创新,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创新的征途上,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必将以高昂的热情来真正地搞好教学工作,不断地钻研和探索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艾红.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04.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大数据;云计算;Hadoop

中图分类号:G642.0;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2-0-02

0 引 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和累积,互联网大数据正在实时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发展。2012年 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公布“大数据研发计划”,旨在提高和改进人们从海量、复杂的数据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收集、储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数据所需要的核心技术。2014年大数据高速发展,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腾讯)纷纷建立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等,提供大数据专业服务,一批大数据专业分析公司应运而生。我国的开放、共享和智能的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同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大数据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密切相关,因此适时调整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可以更好的适应大数据发展要求。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及云计算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素养高,具备云平台的管理能力和网络软件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网络工程设计实施、网络高级管理维护、网络开发、云平台组建及管理以及大数据存储、计算及分析等岗位的高级技能型人才[1]。

1 大数据与云计算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2,3]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主要具有4V特征[2],即数据体量巨大(Volume)、数据种类繁多(Variety)、流动速度快(Velocity)、价值密度低(Value)。

从技术角度上看,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计算机处理,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大数据分布式处理平台就是Hadoop,Hadoop是由Apache基金会所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分析和处理的云计算平台,已经在网络大数据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Yahoo使用4 000个节点的Hadoop集群来支持广告系统和Web搜索的研究;Facebook使用1 000个节点的集群运行Hadoop,存储日志数据,支持其上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百度用Hadoop处理每周200 TB的数据,进行搜索日志分析和网页数据挖掘工作;淘宝的Hadoop系统用于存储并处理电子商务交易的相关数据。

2 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1 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类课程大多围绕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网络开发两条主线,主要课程包括网络基础、路由器及交换机配置与管理、Windows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以及动态网站开发相关技术等。这些课程内容传统,课程内容严重同质化,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和就业机会。

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计算机网络专业应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步伐,不断进行专业课程的创新性研究,重视实践类课程和教材的研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以期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

2.2 研究思路

计算机网络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课程体系比较成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教学。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2.2.1 有针对性的进一步优化传统的专业职业技能课程

传统的专业职业技能课程已经比较成熟,经过了实践的考验,也已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尽管如此,还要有针对性的进一步优化,使得课程体系的理实比达到更优,提升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

2.2.2 采用增加模式,补充完善课程体系

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研发新的职业技能课程,充实现有的课程体系。大数据和云计算紧密相联,因此要增加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在研发课程的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和课时,着重开发实践教学案例和内容,明显区别于本科课程教学设置。

2.2.3 课程体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网络技术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基础。因此计算机网络传统课程也是新研发课程的基础。新研发课程既是传统课程的有效实践,又是对传统课程的有效扩展和提升。

2.3 具体内容

由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是基于网络的技术,因此,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先决条件。根据以上研究思路,具体方案主要包括强化现有课程体系,增加基础理论课程、完善知识体系,增加实践课程、锻炼岗位能力三个部分。

2.3.1 强化现有课程体系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学校应强化现有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网络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网络开发能力。现有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了相关能力。熟悉ISO/OSI互联网模型,并掌握常见的互联网协议如TCP/IP、ARP、OSPF、SSL、DNS、DHCP及HTTP等。能够配置管理Windows和Linux服务器,熟悉使用常见的网络命令,具备远程网络控制学习能力。掌握程序设计语言Java,具备Windows和Linux下的程序开发能力,包括编写shell程序。能够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具备组建局域网的能力。熟悉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及网络安全攻防技术。

2.3.2 增加基础理论课程,完善知识体系

针对人才需求,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理论课程,完善知识体系。虽然大数据、云计算等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实践技能,但基础理论仍非常重要,主要包括熟悉大数据的基础概念和常见技术架构;熟悉云计算原理和架构,并了解虚拟化技术如KVM;熟悉分布式系统和分布式计算原理;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的最新应用。

2.3.3 增加实践课程,锻炼岗位能力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实践课程比例应超过理论课程。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等实践课程,锻炼学生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主流云平台管理软件的使用,如华为FusionSphere、VMWARE等;分布式系统管理、分布式并行计算以及Map/Reduce编程;Hadoop集群、HBase分布式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Hadoop、HBase等案例实践与应用。

通过以上方法,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掌握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原理,具备云平台的管理能力,并能基于Hadoop等云计算平台实现大数据程序,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2.4 Hadoop课程实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增加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大数据、云计算相关课程,最终采用Hadoop云计算平台相关技术实现大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通过理论教学,使得学生深入了解掌握大数据技术、云计算原理及Hadoop架构。通过实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Hadoop集群的配置与管理,并且能够基于Hadoop实现大数据程序设计,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因此Hadoop课程是核心课程。

2.4.1 Hadoop原理

Hadoop是把大数据集分发到计算集群中各个节点上共同处理以实现大数据的快速处理。用户无需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就可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Hadoop最核心的设计是HDFS文件系统和MapReduce编程模型。HDFS为海量数据提供存储,而MapReduce则为海量数据提供了计算。如图1所示,Hadoop运行的基本过程如下[4,5]:

(1)客户端可以将文件上传至HDFS文件系统,NameNode则会根据文件大小和Block大小配置将文件的物理属性分成若干个Block文件块,并分布式存储至DataNode数据节点,同时将块存储信息保存至NameNode节点,以方便文件进行资源管理。

(2)文件上传完成后,客户端提交具体Job任务至Hadoop集群,各DataNode节点根据任务要求可以读取相应的文件Split,并完成Map和Reduce计算任务,将结果作为输出文件传输至HDFS文件系统。

(3)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可以通过JobTracker、TaskTracker及ResourceManager监控任务的执行情况和资源消耗信息等。

2.4.2 Hadoop教学平台配置与部署

Hadoop教学平台需配置、部署一些部件。基于现有实验室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网络服务器系统采用Linux Ubuntu,构建Hadoop集群网络。基于Cloudera Hadoop开源框架实现Hadoop教学平台。

2.4.3 Hadoop分布式文件存储及大数据处理实现

Hadoop分布式文件存储及大数据处理实现包括:HDFS文件系统的使用;HBase的使用;MapReducer程序实现;大数据案例分析与实现。

3 结 语

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在优化计算机网络专业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课程,并以Hadoop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步伐,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伟艇,夏栋梁.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云计算课程群知识体系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67-169.

[2]陶雪娇,胡晓峰,刘洋.大数据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3(S1):142-146.

[3]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4]王铮.基于Hadoop的分布式系统研究与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4.

[5]陈吉荣,乐嘉锦.基于Hadoop生态系统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35(10):25-35.

[6]曾文英,吴积军,曾文权,等.基于云计算的IT课程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17):40-44.

[7]鲍爱华,陈卫卫,刘鹏,等.云计算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A02):42-45.

第6篇

>>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司法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特色探究 金融事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地方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食品安全与质量监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中等职业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究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2-03.

[2]杜瑞颖,张焕国,王丽娜等.本科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8):1-3.

[3]靳慧云.地方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探究[J].技术研究,2011(10):78-79.

[4]佟辉,齐莹素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11),84-86.

[5]曹金璇,张建岭.公安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14):63-65.

[6]李瑞生,王秋云,金涛等.公安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法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3(7):74-76.

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案例教学

1.引言

课程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自2000年开始便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经过了几届学生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基于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结构。

2.课程体系研究目标(以计算机系网络工程专业为例)

该校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汇聚和开发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全面培育、重点突破的举措,至2015年,使该专业必修课中的85%达到重点课程建设标准;继续增设拓展学生能力与素质、以学科发展前沿和新兴交叉学科介绍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程;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形成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研究内容

3.1 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电信网技术、广播电视网技术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现代网络工程和网络系统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宽的系统专业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外语能力和相关工程技术能力,具有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网络系统基础规划﹑设计﹑及网络设备生产、安装、维护、管理、应用、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实际工作能力的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3.2 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吸收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双语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为线索,根据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变化,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容,实现有机衔接,建成与信息通信领域紧密结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专业方向明确,专业素养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多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3.3 将前沿技术和实用案例融入教学内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按照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同的应用特点,将主要基础课、主干课的改革注重在课程体系、结构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进行课程体系的重组、合并、调整,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本校优质课程,提高授课质量。

该专业将计算机的前沿技术,如“云计算”,与当前学生所学课程进行了联系。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及商业模式非常符合三网融合的发展特点,“云计算”平台可以有多种部署方式,对于广电媒体而言,最常见的是“私有云”和“公有云”两种方式,“私有云”即广电媒体自行建设和拥有的“云计算”平台,用户使用台内的局域网即可访问,而“公有云”则是由相关厂商提供的“云计算”服务,通常需要通过广域网访问。不论使用“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需要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应用部署在“云”中,这也是其他行业使用“云计算”技术的通用做法。而该专业同学在整个大学期间所接触到的如下方面的知识(高密度的数据计算应用,如转码、流媒体服务等;高频度信息处理应用,如数据库、应用服务器等;海量数据存储应用,如基于“云架构”的存储)等均可以部署在“云”的应用中。

3.3.1 突出系统观点,开展基于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功能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一般教材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组织是按照ISO/OSI参考模型,从网络的最底层(物理层)一直到最高层(应用层),依次介绍网络系统中每层的功能、使用的协议以及每层实现的关键技术。这样组织教学内容,逻辑性较强,概念与理论性较强,但是学生对网络整体结构和功能实现缺乏了解,不便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该专业教师把计算机网络提升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高度来组织教学内容,当依次讲授完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协议的功能、特性、组成、报文格式、协议工作过程以及实现该层功能的主要技术后,最后以总结的形式将不同层协议串起来,并通过校园网这个典型应用案例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不同层协议之间的交互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不仅只掌握网络某层协议的功能、特性和工作过程,还要能够将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看待。

3.3.2 任务驱动与讨论式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将一些基本内容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Internet的发展过程、网络系统拓扑结构设计、计算机网络核心设备等结合起来,安排学生3~5人一组查阅资料、讨论并写出专题报告。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述,大家再一起讨论、分析和评价,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3.3 案例分析与实物教学的改革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以重庆市教育城域网为例,讲解各种网络互联设备(OH网桥、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工作原理及配置[3]。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经常将双绞线、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同时在课堂上现场给学生演示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的原理和技术。

3.3.4 全面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课堂教学目的明确,以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教学日历)为依据组织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主干课使用的教材质量有保证,内容处理得当。本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包括:钓鱼城创意产业基地(含创业企业1家、微型企业3家,创意包装工作室1个、校园广告传媒工作室2个)、创业学院、大学教育培训园、微型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素质拓展基地等,这些实习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习内容,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效果良好。

4.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该校网络工程专业经过几年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建设,现已略有成果:

4.1 “三创”教育凸显成效

本专业全程贯彻实施“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大力推进学生的“三创”意识,逐步建立了“三创”教育体系,把创业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作为任选课,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2010年学院共举办了2次校内创业计划大赛,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重庆赛选决赛中取得了一银两铜的优异成绩;学院依托重庆市市级创意产业基地—钓鱼城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学生创业公司3家,其中微型企业2家;选派创业指导老师参加教育部“创业高峰论坛”、“第十四届厦门国际贸易洽谈会”以及吉林大学“挑战杯”终审决赛,提高创业指导能力。在建设期间,达到95%以上的学生能够获得毕业文凭,80%以上的学生能够获得各类计算机中高级技能证书,80%以上的学生专业特长明显、优势突出,另外有15%以上的学生能够考取硕士研究生。使学生在就业应聘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特长。

4.2 校企优秀人力资源互相利用,提高师生实践动手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利用学校师资与企业技术人才互补优势,加强对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工程技术训练与网络项目开发训练。请进来——聘请了全国几大计算机专业实训机构来校承担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共承担了本专业多门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走出去——该系派送了教师全脱产到实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与项目开发的培训,学习时间从1周到1个学期。

4.3 科学而系统的教学体系设置,保证了该校课程体系的建设

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网络工程专业设置了系统而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室、参加老师课题组、校外实习以及毕业论文与设计。实践教学以“强化实践能力”为重点[5],以创新品格的塑造为核心,面向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产学研结合,统筹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需要,依托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和科技园区,大力推进学生进实验室、进项目组、进科技园区、进实习基地,进产学研合作基地,真刀真枪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网络工程专业全体师生员工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形式及管理办法,与多个学科相关企业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建设技术中心,共同推动学校产学研活动的进行。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全国所有的独立学院来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都还处于摸索与研究阶段,本学院的对于人才的培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也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童天慧.独立学院学生特点以及特色管理方法研究[J].教育界,2010(2):135-137.

[2]赵飞.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6):28-30.

[3]葛继科,雷亮.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版),2011(9):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