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6:50:15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学基础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医药基础》 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之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专业设置上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则要突出职业技术特点,主要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笔者通过暑期在中医院实习两个月时间,感受颇深,无论是在工作态度还是在教学理念上都有所改变,同时发现现今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比较的前提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在过多地抱怨学生基础差、学不懂的同时,是否也应从自己本身入手,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以《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程为例,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应有所改进。《中医药基础》是专业基础课,是贯穿基础与专业之间的桥梁。本门课程包含了3部分的内容:1.中医学基础知识。中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知识,是为将来胜任高级工岗位工作打基础,学一些中医知识,有助于其了解商品性能,理解中医处方,更好地与医生、顾客沟通,提高服务质量。2.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各种药物的来源、产地、炮制、性能、功效及应用的一门科学。3.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方剂和中成药都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定适宜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科学配伍而成,以便在临床上得到更好地应用。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沿用教师系统讲授、学生听并记笔记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打好基础是课程改革成果得以体现的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不能简化为“教改”,教学改革本身包涵两个内容,既有教的改革,也有学的革命。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课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热情,渴望获取知识,同时要对科学有浓厚兴趣,要有揭示自然规律、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可为成功的教学提供非常好的先决条件。其次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分析、比较、综合,前后连贯,结合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再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使教与学互动。对于学生容易看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教授,转化师生角色,这样学生不但能对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而且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怯心理都能有所提高,并能从其他同学的掌声中获得了一种自我成就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模拟医患之间诊断和交流的过程。
二、指导好学生应如何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
笔者首先对传统的课前预习方法进行改革,将课前预习的目的进行重新定位,即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欲望,调动学习潜能。[1]因此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中医学基础知识第八章是防治原则,可以针对这一章节展开提问:1.防治原则包含哪两个方面?2.增强人体正气的方式从四个方面来讲述,请举例说明这四个方面(不用书本上的例子)。3.我们曾学习的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列传》说明了什么样的防治原则?4.什么是三因制宜?举例说明。四个问题中有两个不是书本上的内容,而有待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必须对书本的内容熟悉且举一反三。
三、侧重于教学内容在纵向系统上的连贯性和横向联系上的相关性
《中医药基础》课程如果要细分的话,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它之间的连贯性也就要求很高。本门课程包含《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伤寒论》《针灸学》等课程,所以在讲课时,要把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讲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中药的时候,提到中药的五味应联系到前面所讲述的五行学说的理论,在讲功效时应提到前面防治原则的内容,在讲用途时应提到前面诊断的内容,这样能使学生从纵向系统上掌握知识的连贯性。依此类推,在讲中药时,还应在横向上加强联系,例如在讲黄连时,应和黄芩、黄柏相对比,三者虽然都是一类药,功效也相似,但是三药归经的侧重点不同,黄连主要归心经,善于清心火;黄芩主要归肺经,善于清肺热;黄柏主要归肾经,善于清退虚热。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和完善教学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为教学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其自主操控、认识、模拟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例如在讲经络学说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经络学说这在《中医药基础》里所占比例甚微,此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故制作课件时,经络分布图必不可少,经络的循行与分布以古代人物图谱来展示,色彩鲜亮,线条简单,学生在收到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能一且了然地领会到经络的分布与循行。
五、育人与授业并重
笔者在中医院实习时,发现一个很鲜明的道理,专业课和实践能力都很好的医生不一定是个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漏掉了一点――医德,应讲究医德和医技并重。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种现象不能讳疾忌医,应该正确面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终身性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阶段性的。因此职业教育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职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紧迫。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抓住机会、结合职业特点进行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诚信处世、友善互助、遵守公德的良好品德,保持积极乐观、自我控制、自我平衡、正视现实的心理素质,具备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知、判断和评价能力,养成自律、严谨、上进、务实的行为习惯。言传不如身教,育人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一个懒散、呆板、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端着一付架子的教师肯定无法赢得学生的尊重,更谈不上喜欢。而一个责任心强、知识渊博、自律严谨、积极上进、达观自信、风趣幽默,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吸引住学生,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中药生产、经营一线岗位的高级工,所以《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应使学生掌握中药行业高级工必备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我们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要适合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改革,这是刻不容缓的。
一、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必将对中医药类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加剧职业的变动性。[1]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医药教育中医药学相关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2]《中医学基础》课程知识内容相当繁杂,与很多学科关联度大,除了指导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外,还可以应用到绿色养生、预防保健、文化修养等诸多领域。高职医药院校的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并进行知识积累,而《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理论体系辨证思维性强,需要学生通过理性的思维来主动地学习和积累知识。
二、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一)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中医保健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护理等专业的学生,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和必要的基础。因此,《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要把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更要关注和竭尽全力地服务于学生所学的各个专业,合理优化学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而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
(二)把握课程整体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具体教学内容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和学习平台,长期以来,中医学基础课程一直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规划教材,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统一的授课时数。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涉及的学科特点也不同,基于这种情况,必须结合专业的特殊实际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恰当地选择教材内容,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专业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序确定各章节之间的知识层次和逻辑关系,充分反映课程的整体性。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侧重。
(三)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总结传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教育教学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要注重课程教学的过程评价,改革以往期末的一次性评价和一卷定终身的不科学考试方法,要科学建立课程考核体系,依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可采用课程论文、课堂发言、分组讨论、阶段性小测验、课后作业、实验课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和课程考试改革中来,从而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实施。这项考核方式改革彻底打破了千人一卷和千人一面的严重弊端。
三、高职医药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学习效果明显,学业考试成绩突出
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专业,学生考试合格率明显提升,优秀率比重明显提高,考试平均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期末学生评教对教师授课的满意率测评中,《中医学基础》课程授课教师的优秀率达到了95%以上。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改革非常满意,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二)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结合专业学习中医学基础知识
由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的学习模式也与时俱进,他们能够结合所学专业多角度多维度地去领会知识、掌握技能,注重专业契合度,紧密围绕专业积极撰写《中医学基础》课程的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力求书写认真、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学生的良好写作能力以及对一些问题上的灵活思辩能力。
作者简介: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计算机基础 实践教学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维模式及工作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一些改变。对于计算机应用的理解与掌握已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也逐渐扩大,只有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计算机人才方能被市场所接纳。从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来看,应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于计算机基本原理的掌握,而应该更多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来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问题。可见,计算机教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都市文化现象。对于职业高中来说,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都有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理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 当前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开展现状
1.1 在思想上欠缺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从目前不少职高教育中关于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开展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时安排都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不难发现,大多数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施还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存在。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还是以理论灌输为主,一些实践教学必备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资源设置迟迟没有到位,实践教学的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在一些有实践课的计算机基础课堂中,其具体的实践内容比较浅显,缺乏完整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实践课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难以做到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效结合
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程度来讲,也表现为严重的框架性特征。理论课上讲授的内容与实践课的实际操作毫不相关,没有了理论原理作为铺垫,实践课的教学只能是机械地模仿操作,这就难以体现实践课程设置的现实作用。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教师只是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安排给学生去操作,至于其中的操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则鲜少涉及,这就导致了不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错误操作的现象屡屡发生。
1.3 学生自身没有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分析实践教学的实施,其主体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学生在实践课上擅自登录聊天网站或是进行一些与实践教学无关的活动;或是实践教学前缺少必要的预习工作,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措;还有一些学生在实践课内容的选择上单纯针对考试要考的内容进行复习,其余就搁置一边。以上现象皆是由于学生自身没有对实践课程产生足够的认识。
1.4 学校本身的课程实施条件和教学设备不到位
从计算机基础实践课程的教学条件、所需经费及教学设备的角度来看,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当前实践教学的开展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一些实践教学必备的模拟实验室等高技术教学手段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际运用,这也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些基本的硬件实验和网络实验无法实际演示,对于学生后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2 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提升策略
2.1 从思想上加强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完善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原理的理解与认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各方面问题的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将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思想上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引导学生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对待实践课程的教学。在正确的实践理念指导下,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加大实践设备的投入力度
一些实践课程中的重要设备投入,例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模拟实验室等,加大对这些设施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是极为必要的。在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就计算机应用基础里的硬件维护等实践内容进行实际的模拟操作,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同时,在进行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实际的市场需求,力求实现实践教学的独创性与适应性特征。
2.3 重视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实践教学的开展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具备完善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让实践教学真正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定期安排专业内教师去往名校或是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实地考察与进修,了解当前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4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教学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以及认知结构的不同来妥善选取合适的实践教学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课外内容,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就应该循序渐进,从基本的实践内容入手。
2.5 促进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多元化
关于职高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考核,以往都是以选择题为主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这虽然便于教师阅卷,但对于学生能力的考查却显得过于片面。若是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之上加入实践内容的考核,既能让学生对实践教学产生足够重视,又能对于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有大致了解。
3 结束语
对于职业高中教育来说,应不仅仅关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应更加侧重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技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妥善利用。此外,针对当前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实用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缺失,学校应有意识地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加以训练,重视实践教学在职高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实践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体系,都应朝着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方向推进,促进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1.自主性。探究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教师提出来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理解记忆现成的结论。这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探究,自行获得答案,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指导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由“学会”变为“会学”。
2.差异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内容选择时,要注重提供给不同学生都可以发挥的空间和层次,组织合作小组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组合,使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自学置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鼓励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
3.实践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入门较难。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较难理解与掌握。学得往往是会计理论的知识,很难理解和体会到会计原理的精髓。根据笔者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运用在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体验,认为运用探究式学习有如下几点意义:
1.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师可利用一些教学素材,通过精心加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导入新课唤起学生探究的动机与欲望。在基础会计的会计分录教学中,有很多的经济业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景来教学。当然,教师创设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的难点重点内容有关联性、指向性,难易要适中,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不能给学生提供结论性的答案,而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以便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参与新课教学奠定基础,通过教师设置疑景,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
2.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探究式教学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能注意个别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暴露出来的认识不一的问题,便于教师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努力使他们达到各自最佳发展水平。比如:在坏账的计算过程中,有多种方法,有些学生擅长计算公式,有些学生擅长通过账户结构解析。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方法,只要方法正确,不用拘泥于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扬长避短。
3.探究式教学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本身来源于实践,探究式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中去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应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探究、解决现实问题。基础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技术性的学科,要使学生真正学好这门学科,就要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和会计核算的处理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又一大特点,也是我们将基础会计、会计实务、会计技能相结合的目的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基础会计课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明白会计的应用领域,和自己将来如果做会计这一行时能做什么,以及学习会计对自己专业、对自己将来的帮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它也必将成为学生进行探究获得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黄丽华.论探究式会计课堂氛围的建立[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4).
[2]朱庆辉.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区别[J].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一、编成歌诀轻松记忆
所谓“歌诀”就是把一些比较枯燥的化学知识编成顺口溜,再赋予它们一定的音韵和节奏,使要记忆的内容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例如,化学方程式写法可编为:“金属左,非金属右。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正确写法。
二、利用谐音幽默记忆
例如,元素化合价的标法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极易混淆。化合价标法在元素符号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而离子符号的书写则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标上电荷数,后标正负号。这两者如果能牢牢地记住其一,就不易混淆了。为此我们可以将化合价标法编为:“化合价到北方找,富豪(符号)引路别乱跑。”这里的“北方”可联想地理方位“上北下南”,“富豪引路”即指“符号”在前,数字在后之意。
再如,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利用谐音法编为:“贾盖拿美驴,去换锌铁喜欢的铅氢,统共一百斤。”这里充分利用了谐音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学习内容,并分辨了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
三、编成诗歌理解记忆
例如,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既要注意实验操作顺序,又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更要及时记录、观察实验数据。为便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可编为:“老包静卧水晶房,轻风拂面喜洋洋。忽觉烈火从地起,老包变作关云长。云长急令退烈火,只留轻风吹暖房。”再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编为:“导管一端先入水,两手紧握容器壁。管口不断冒气泡,方知装置气密性。”还有不定量的液体药品的取用,可编为:“瓶塞拿下倒置放,拿起瓶子签朝上。口口紧挨免外流,缓缓倒入眼瞅量。”以诗歌的形式既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四、巧用数字程序记忆
有些化学实验的操作具有明显的顺序性,巧用数字既能加强记忆,又能牢固掌握操作顺序。
例如,固体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可概括为“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药品的取用为“一横、二放、三缓竖”,过滤的操作要领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还有电解水的实验要领可记忆为“正氧负氢,氢2氧1”,另外对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可概括为“三不一要”。
五、运用拟人手法趣味记忆
如实验室用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方法可编为:“氢气(一氧化碳)早来晚归,灯迟到早退。”这样使枯燥乏味的知识与人融为一体,增强记忆的趣味性,学生很容易记住。
六、自然联想对比记忆
在教学中,教师可将互相对立、反差强烈的放在一起,形成对大脑的“两极刺激”,以加深印象,如氧化性和还原性、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风潮解等。此类性质相反的知识,只要掌握一方则想到另一方,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等概念,只要将这些概念简化为“失—升—氧—还”四个字就比较容易记住了,即“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该物质是还原剂”。如果用“得—降—还—氧”四个字还可想到另一方面,即“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该物质是氧化剂”。
七、利用实验强化记忆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加强实验教学,可大大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尤其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记忆更是如此。如在学习酸、碱的性质时,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而碱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如果教者与同学一起亲自动手做实验,那么学生就会记得非常牢固。
八、联系实际深化记忆
在记忆某些化学知识时,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高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氢气和一氧化碳都能作气体燃料和冶金的还原剂,只要联想这个实际可以很容易地记住二者的化学性质,深化学生的记忆。
九、及时复习巩固记忆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不要等问题成堆再复习。反复及时的复习可以强化记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
十、列表格比较记忆
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些内容及易混难记的内容,可以列出表格进行分析比较来记忆。如对碳、氢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记忆,对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相关知识的记忆,都可以采取列表法。
关键词:口诀;记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虽然是理科科目,但是其纷繁复杂的基础知识不仅需要准确的理解,还需要大量的记忆。就初中学生而言,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一直是化学学习的难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巧用口诀能很好的帮助初中学生记忆化学基础知识。
一、巧用口诀记忆催化剂、还原剂、氧化剂
首先是记忆催化剂的口诀:“催化剂,有多种。初中所学只一剂,二氧化锰制氧气。”通过这句简单的口诀,就可以记住几个关键知识:①催化剂有很多种,如二氧化锰(MnO2)、氧化铜(CuO)等;②初中化学阶段常考的催化剂主要是――二氧化锰(MnO2);③二氧化锰(MnO2)作为催化剂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在加热氯酸钾制作氧气的过程中。
记忆氧化剂、氧化物、还原剂的口诀是:“氢气常作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物,无它便会不成立。还原反应还原剂,初中只学两种气,氢气(H2)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CO)也能替,冶炼工业也需要,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通过这些口诀,可以记住以下知识:①氢气是一种常用还原剂;②氧化物一般由氧化反应生成,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钙(CaO)、一氧化碳(CO)等;③还原剂是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失去电子或有电子偏离的物质;④初中阶段常考还原剂是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主要用于氢气(H2)还原氧化铜(CuO)和工业冶炼。
二、巧用口诀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口诀是:“参加反应各物质,反应前后量不变。原因其实很简单,构成物质之原子,数目质量与种类,反应前后都不变。”通过口诀,能准确把握质量守恒定律的以下要素:①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②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③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④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会变的。
三、巧用口诀记忆原子量和核外电子的排布
记忆原子量的口诀是:“原子量,记忆繁,找到规律便不难。二倍序数碳氧氮,硫硅氦氖加镁钙。二倍多一锂铍硼,铁钠铝磷钾氩氯。氢之为一不改变。另外还有特殊数,64为铜锌65。”通过这段口诀,可以记住:①氢的原子量为1,铜为64,锌为65;②碳氧氮硫硅等的原子量是原子序数的两倍;③铁钠铝磷等的原子量为原子序数的两倍加一。
核外电子的排布口诀是:“核外电子等质子,分层排布有规律。七六五四三二一,能量由高降到低。每层二N平方个,外层最多为8个。外层电子定类别,稀有气体等于8,小4榻鹨资去,大4非金易夺得,得失电子显性质。”这段口诀包括以下知识:①核外电子数一般情况下等于质子数;②核外电子是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分层排布,每层电子数为2n个,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8个;③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的是稀有气体,小于4的是金属,大于4的是非金属。
四、巧用口诀记忆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
化学实验口诀一:“化学实验需药品,取用规则记在心。不摸不闻不品尝,保证安全利健康。药品也许重节约,若未说明使用量,12毫升是液体,盖满底部是固体。剩余药品人定器,不能放回原瓶内,更勿拿出实验室。取用固体用药匙,夹取块状用镊子,重块侧滑入底部,以免容器弄破烂。”这段口诀主要与化学药品有关,包括以下知识:①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②化学药品的使用量;③化学药品的取用方法等。
化学实验口诀二:“导管一端浸入水,管口有无气泡出,表明装置气密性。加热常用酒精灯,灯内酒精二三分,灯芯须平不须焦。酒精洒出若燃烧,湿布盖灭即可行。熄灭用帽勿用嘴,燃时添酒易失火,绝对禁止灯点灯。加热之时用外焰,预热之后再加热。管内液体持三一,管口倾斜勿向人。”这段口诀主要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及酒精灯的使用。
化学实验口诀三:“酸碱若入眼睛内,用水冲洗手勿揉,洗时眨眼洗后医。大量酸碱流上台,先用药品再水冲,稀醋酸液用于碱,碳酸氢钠仍是酸。天平用前须调零,物左砝右牢记清。干燥固体纸上放,易潮物品杯里装。连接仪器须小心,水湿轻旋动作轻,以免容器换作新,检查装置气密性,两手紧贴容器壁。”本段口诀主要有以下知识:①酸性、碱性的化学物品在化学实验中的使用注意事项;②天平的使用方法;③干燥、潮湿物品的取用与保存;④化学仪器连接的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口诀四:“纸槽送粉防乱粘。液体倾倒口对口,瓶塞倒放签向手。滴管滴取是少量,用过之后竖立状。如需读出使用量,量具必须水平放,接近刻线用滴管,竖直对准管上方,读数视线平凹点,严肃认真仔细量。腐蚀药品需慎用,如若溅在衣肤上,高浓硫酸先擦拭,其余用水先冲洗,然后再将药涂上。碳酸氢钠用于酸,硼酸溶液用于碱。”本段口诀主要有以下知识:①粉末状药品的取用;②液体倾倒的注意事项;③量具的使用及读数;④腐蚀性药品的使用。
关键词:董仲舒;政治儒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2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059-02
一、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内涵
董仲舒的政治儒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涉及国家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
1.政治方面,他提出“天人感应”与“政治大一统”的主张
“天人感应”的本质是君权神授。董仲舒“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其意思是“王”要为百姓谋福利,不是一人役天下,而是一人为万民。因而,他在提出君权神授观念的同时,又用“天”来限制皇权,从而体现了他重视民生的思想进步性。
他的大一统主张也是由“天人感应”推出来的。他说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的旨意是要大一统的,汉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中,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
2.经济方面,他提出“限田、薄敛、省役”的主张
在董仲舒生活的年代,土地兼并十分普遍,阶级矛盾十分剧烈。大多数官僚、贵族目无法纪,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圈占。为此,董仲舒主张践行儒家仁政的思想,采取限田、薄敛和废除盐铁等措施,竭力减轻农民的税赋负担,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保证农民有充足的体力进行生产,这样也是为了缓和日益严重的阶级矛盾,强化和巩固封建统治阶级执政的合法性。
3.文化方面,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精髓,不只完全源于儒家的思想,它还集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精华。其有力地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强化了封建专制王权。为此,这种思想备受封建统治者汉武帝的重视,发展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当时,董仲舒提出的崇儒、尊儒思想,主张施行德政,兴办学堂,得到了封建统治者汉武帝的重视。这些有效的举措有力地促进了西汉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等诸方面的快速发展。
4.社会方面,他倡导汉朝政府应“以德治国”,民众则应遵循“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距,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董仲舒提倡德治,进行“更化”。他认为,“德教”能否收到“教化行而习俗美”的社会效果,与最高统治者能否以身作则、为民表率有着极大的关系。他建议汉武帝应首先从自己的“正心”开始,由己及人:“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做到之后便可收到“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来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的社会大治效果。
而在民间,要求人们遵守以“三纲五常”为主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倡民众在人与人相处的问题上,能积极运用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等观念在内的中庸之道。
5.教育方面,他提出“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的主张
董仲舒指出:“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及“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办好太学上,而且他主张的办学宗旨是:养士育才、推广教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贤才的典范作用可以促进习俗的改善,另一方面教化的推广又为贤才的培养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6.国际方面,他提出对边地实施“羁縻政策”的主张
董仲舒提出,对边地实施“羁縻政策”,反击匈奴,并且建议汉武帝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社会组织和经济形态,得到了汉武帝的允许。在此指导思想之下,把西汉的文治武功推向了鼎盛时期。
综上可知,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并不是要把他的思想生搬硬套,而是要从他的思想主张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国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服务。
二、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启示
第一,将其思想与现实相结合,以彰显现代社会的特征。比如树立科学、自由和民主的理念。第二,去除和弱化其思想中一些不科学的理念。比如男尊女卑的观念、人格等级之分、重农抑商的思想、重义轻利的倾向等。第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以重构理论系统。理论系统的建构不只要汲取国外先进的文明成果,比如的思想精华等,而且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思想,要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流派的先进思想融入进去。这样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必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四,在实践中对其思想进行不断创新。如:用“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化进程;把传统的“五常”之说演进为现代民主法制国家建设的“五常”之道,即:民主(仁)、公平(义)、法制(礼)、科学(智)、信用(信)等。
三、董仲舒政治儒学的现代意义
1.政治方面:有助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在当今中国,其学说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政治追求、“吾日三省吾身”内修之道,都可成为我国的执政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和加强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执政智慧和有效的思想武器。而且“现代仁政”和“现代礼治”的观念也有利于加快中国特色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程,从制度和体制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保障。董仲舒所主张的爱国、大一统及“和而不同”的思想,亦可成为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文化基石。大陆积极弘扬包含儒学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加强两岸人民的思想共识,对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方面:有助于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稳健发展、优秀企业家群体的健康成长和中国和平发展
董仲舒的政治儒学和市场经济都含有大一统的观念,如果他们能够成功联姻,将不仅是现代中国的福,更是未来中国的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日本、韩国、新加坡把“以义制利”、“义利相辅”的思想运用到指导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在约束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趋于甚至高于西方市场经济的效率和成就。支撑日、新、韩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批优秀企业集团的飞速发展,而带领这些企业前进的则恰恰是能做到“学而优则商”,将个人、企业、家(地方)、国、天下利益兼顾的优秀企业家。同理,运用董仲舒政治儒学中“学而优则商”的思想,将有利于打破中国长期以来优秀人才多从政的局面,将一流人才引向工商界,从而能大大促进“修身、齐家、治企、富天下”的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培养。
3.文化方面:有利于化解文化认同危机和信仰危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文化不败,国家永存,民族不灭。董仲舒政治儒学中的有益成果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和振奋民族精神,解决国民文化认同和信仰危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4.社会方面:有助于化解中国社会现实矛盾,建设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董仲舒的“仁和”文化在当代的重构和发展,更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实践。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既要效率又要兼顾公平,而公平和效率是两难选择,用“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处之才是上策。而其“仁和”观念、中庸之道、“忠恕”之道以及“克己”以复现代之“礼”的主张,对于调节和融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阶层与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消除不和谐的因素,重建现代“礼仪之邦”,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具有不容忽视的时代意义。
5.教育方面:有助于解决现代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强化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质量
运用其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如积极发展现代书院、现代学堂教育,大力开展以“与经典为友,与圣人同行”为宗旨的中华经典教育、礼仪教育、美德教育,作为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幼儿开始用中华文化中的大智慧和君子之风对其进行熏陶和感化,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先进的文化风尚,以有效解决现代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弊端,巩固人文和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的人文素质。
6.国际方面:有利于建构公平的、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与其他学术思想相比较,包容性与和谐性是董仲舒政治儒学的主要特征。世界上有好多战争是源于排斥性强的宗教或者文化冲突,而董仲舒的政治儒学的实施则不易引发战争。比如董仲舒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对其包容性和和谐性特征的生动诠释。此外,其积极倡导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为公”的观念,大力主张的“协和万邦”、“和为贵”、“与邻为善”等与临邦友好和睦相处的观念,均有益于人类的和平相处与世界的和谐安宁。
总之,董仲舒政治儒学的当代价值,绝不仅限于上述所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人类优秀的政治思想更加充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讲中华民族的复兴,这复兴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其灵魂则是传统文化的复兴。让古代优秀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真正参与到当今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来,才能真正挺立起一个文化的“自我”,使之真正关乎世道人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全方位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刘雯.重研政治儒学兴衰的标准[EB/OL].娄底新闻网,,[2010-01-01].
[2]陈其泰.春秋公羊学说体系的形成及其特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