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18:09
序论:在您撰写浅谈对统计学的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给孩子以信心,创立自信、积极、乐观的氛围。
2、给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
3、要使孩子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4、紧跟时代,培养视觉敏感。
关键词:艺术环境想象力社会价值
【摘要】
艺术是可以滋养人的精神生命持续健康成长的“生命之水",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用纯净的“生命之水”浇灌和培育人的精神生命,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当前一些儿童艺术教育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摧残了人的精神生命,主要表现在儿童艺术教育的非艺术化、单科或纯技艺化倾向,培养的能力在根本上是片面和封闭的,是和人文素养内在对立的。
【正文】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打好艺术教育的基础,如何开发孩子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呢?下面我就粗浅地谈一谈。
首先,我认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三个基本因素,即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的内容、社会价值观。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正是在这些社会价值观中进行的。
我们常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把孩子这张白纸涂得满满的,但所有的东西都是机械地模仿,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更提倡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因此,一个全面、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能对学生进行艺术学习及促进大脑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参阅多种相关材料,我认为这个环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一、 给孩子以信心,创立自信、积极、乐观的氛围。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学校哪种主要关注高标注学业评估和国家测试的环境中更是如此。
在艺术教育领域中,教育工作者不只是关注作业及作品的本身优劣,而是更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比如在我国,是以学分评估及国家级测试来评判学生能否进入到高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一般来说,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创建温馨、温暖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氛围中分享概念、展望梦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技能的培养,主要培养如下技能。
(1)认真听讲。只有认真汲取别人的经验,才是获得进步的最佳途径。
(2)具有鉴别能力。看到任何事物,要有自己的认识,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3)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表达他们关切的事物和对事件的主要观点,能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想法得到了重视。
记得一次美术课,一个小男孩画了一头蓝色的小猪,其他同学就开始嘘声不断。我听到响声后,连忙走过去,并高举起他的作业本,一边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一边说:“XXX同学的小猪非常有创意,我们的头发的颜色都可以随意染来染去,为什么小猪不可以呢?”听了我的话,小男孩抬起沮丧的头,全班同学也开始创意地画出小红猪、小绿猪,有的甚至给小猪烫了“头发”,看来,想象的匣子一旦打开,创造出的成果一定是崭新的,激动人心的,甚至是令人陶醉的。
二、 给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
儿童在三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而主要能力一般在十岁以前形成并得到加强。孩子在三岁之前如果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或是在吵闹与谩骂声中长大,那么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的印迹是难以抹掉的。因此,我们说,内容丰富和充满关爱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应该携起手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有利他们生长的环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注重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及尝试接近各种有意义的环境,比如,在一节国画课上,我就带着孩子们到比邻学校的老乡家里观察小鸡,并画出简单的速写图,学生们能走出课堂上美术课,显得异常兴奋,同时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更加出色地完成了作业,在第二课时,用毛笔作画时,孩子们画的小鸡都活灵活现。
另外也可以在教室外布置展览。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展室,但能巧妙地利用空间,在过道与空白墙壁上安排展览。但我们看到的展览过于简单化,我认为,每次展览都应该由学生或教师制作一些简单有效的标志,用来强调儿童作品总展示的要点。而且展览应该有开始的标志,结束时也应该有明确的总结,内容应该图文并茂。同时,我认为,这种展览形式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成果的最有效、最生动的手段。由此可见,教育环境的丰富性能够对每个儿童的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 要使孩子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传统的教学中,及现在社会上开设的画班中,多数都是老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如果学生画得和老师一模一样,就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如果反之,多数会听到家长的怒斥声。但如果成人把儿童的艺术作品看作是对他们作品的拙劣翻版的话,那么问题就产生了。这是,儿童作品有时在成人眼中是大人们所不愿接受的又脏又乱,甚至有时会让大人觉得这些画没有主题,没有完整的表达意义。为了让孩子的作品看起来“善心悦目”,教师通常会提供范作,甚至给出现成的轮廓,只需孩子涂色即可。这些现象折射出我们的教学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教育价值,而且没有尊重儿童的想法,并阻止了儿童的想象力的发展。
因此,要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心智,应该让孩
子在绘画上真正做主人。
最后我们来谈谈社会价值观。
四、 紧跟时代,培养视觉敏感。
这个问题给我们的美术教育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如何培养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和美学敏感。电视、报纸、网络的媒介传播、生活环境的改变及面貌的变迁及自然环境的污染等等,这些都是现代生活的因素,这些都要引起儿童的注意。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就是要根据社会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视觉敏感度,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许多新的艺术教育方案提到了学科整合,要把艺术与艺术结合起来,将艺术与其他学科也有机结合起来,学科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彼此吸取营养。
如何从事艺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好老师是从艺术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从儿童的原始兴趣开始和能力结束时着手进行教育的,老师永远不要只强调学习科目的内容,而忽略学生对这一科目的态度和感觉。艺术教得好,儿童就会对学习有积极性,同时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儿童对学习、老师、同学、学校产生更大的兴趣,从此单调的操场、走廊、办公室都会变得充满生机,并成为他们关注的视觉兴趣。因此,他们也会变得更加关爱社会。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是奥苏伯尔的代表性理论,它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倡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文章主要从有意义学习、组织者策略和三大驱力动机三个方面阐述该理论,并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提出如何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策略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给予激励。
关键词
奥苏伯尔 认知结构同化 有意义学习 组织者策略 驱力动机
一、奥苏伯尔及其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奥苏伯尔(david·p·ausubel),美国心理学家、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认知结构论者,主要从事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他在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理论和思想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把认知心理学与课堂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
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由奥苏伯尔于1963年提出,是其学习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基础。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都是建立在他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同化”。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核心就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主要包括有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三大驱力动机。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阐述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二、奥苏伯尔认知同化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有意义学习——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上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在他看来,有价值的学习,应该尽可能的有意义。他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并且,有意义学习的效果受学习材料性质和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而有意义接受学习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龄前儿童生活经验少,背景知识不足,成人的教授对他们头脑中概念的形成发挥着重要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幼儿教师有策略地进行“讲解教学”,促进幼儿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对儿童的原有认知状况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奥苏伯尔有一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幼儿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先要通过日常的观察和学习过程了解幼儿头脑中已经有了哪些概念。在此基础之上,以幼儿已有认知作为出发点和桥梁,找到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联系的切入点,选择与幼儿原有认知产生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而后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新知识的呈现,帮助幼儿掌握和理解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新旧知识的顺利联结,促进二者的同化,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意境中去。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教学内容呈现得当的同时,提供丰富而富有想象力的情境,更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幼儿教师应尽量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需要指出的是,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是教师积极引导、学习者主动内化,使新知识内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新的意义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幼儿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要经历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和内化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幼儿的接受程度和反应情况,适时地做出调整,切不可一味地唱独角戏。
(二)组织者策略——有策略地对幼儿进行引导
奥苏伯尔提出一种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有效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即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提供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的引导性材料,用来帮助学习者确立学习心向。
在学前教育中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进行讲授前,先向幼儿呈现相关的背景材料、内容要点以及主题等上层水平结构,幼儿一旦掌握了上层水平的结构,就会将这一结构作为框架,去同化、吸纳新的材料,有效地加工信息,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材料的呈现要有一定的次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给幼儿呈现新知识之前,最好有一个巩固以前认知经验的阶段,确保幼儿为建构新认知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先传授具有最大概括性的概念和原理,再进行具体概念的讲授。注意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性,进行安排和组织活动。教师还应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既要考虑幼儿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又要顾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程度、清晰度与稳固性等问题,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好动是幼儿的一大特点,幼儿教师在呈现材料的时候,要努力用多种教学策略和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直观性强、容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声音、图像信息,像多媒体的运用。举例来说,在传授有关地图和地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地球和各大洲大洋,在幼儿的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印象,让知识的同化更有效。
(三)三大驱力动机——不同动机施予不同的激励方式
奥苏伯尔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动机的作用,他明确提出“学习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他提出的三种内驱力主要包括认知驱力、自我提高驱力和附属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源自学习者内部的动机需要,是学习者要求理解知识、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这些需要大多来自学习者内部的心理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从而完成某项工作并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驱动力,它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定满足,从而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渴望。 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力,指学习者在获得表扬和赞许的时候,表现出对学习的渴望。附属内驱力是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辅助手段,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它的作用会逐渐下降,其来源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赞许和奖励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受到这三种不同的内外动机的影响,也就是受到身心发展和社会文化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可以发挥的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认识、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运用教学艺术和智慧,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点。这也要求幼儿教师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在与幼儿接触中的评价作用。一方面,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以表扬和肯定为主。当幼儿的观点不成熟时,教师不应责备;对于幼儿虽不成熟但有创造性的观点,教师尤其要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的方式,使幼儿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与智慧。另一方面,幼儿存在个体性差异,教师应了解和正视这种差异,尽量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驱力动机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恰当地在学前教育中运用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能够使幼儿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琪,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李汉松.西方心理学史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陈崎.当代教育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孙秀萍.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模式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4)
论文摘要:以培养21世纪林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农林类统计基础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法进行了系列改革与思考,结果表明: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专业,实行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教会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恰当的统计问题,同时应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理论和统计软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类课程是高等林业院校大部分专业开设的一门交叉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概率统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这类课程不仅是很多后续专业课(如测树学)的学习基础,而且,由于统计学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方法,几乎所有的实际部门和研究领域都有它的应用。科研、经济、生物、林业、医药、环境、工程、管理、工农业生产等都是统计学应用的主要领域。本文根据林业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高等林业院校统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1.现状与问题
历史上,人们习惯把概率统计看成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由此采用纯数学的方法研究这门学科。这导致在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偏重于对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脱离实际应用。学生也习惯于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应付考试。结果是考完就丢,连最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都缺乏。同时,林业院校的数学教研室与综合性大学或是理工类大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科研方面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缺乏能影响决策的高级学术权威,这导致教师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很少,信息化教育的研究进展缓慢。最严重的是,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他必须与其他专业相结合,服务于其他专业方能显示其价值。但在实践中,上统计课的老师不一定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专业课老师其统计学功底往往不可能很好。如何进行统计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这本身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在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逐步选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改变,这些尝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几点建议
2.1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最早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黑板十粉笔”的教学方法信息量小,板书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知识面难以得到扩展。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也为了与计算机结合,笔者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个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确实节约了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同时多媒体中的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声像结合的学习环境的确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但在学习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概率统计毕竟有很多需要逻辑推理的知识,对公式的推导若不边板书边讲解,学生很难听懂;而信息量大学生抓不住重点,结果有些学生反映不佳。由此可见,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对于统计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还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或是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要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的目的来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更多是重视数学基础和各种统计方法的推导,把统计课作为数学课来教授。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缺乏统计思想的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重理论轻实用,最终不能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恰当的统计问题,更谈不上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不影响本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下,笔者针对部分班级,适当降低概率论部分的难度,仅从直观性、趣味性的角度把概率论作为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而把授课的重点放在数理统计各种方法的介绍和应用上。以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地理信息系统02级学生为例,在学到统计部分时,我要求学生分组下去搜集数据(样本),但学生并不懂该如何下手,有的学生将别人分析好的数据也当作原始数据收集大多数学生学了数据处理方法却不会用。为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统计的方法处理海量数据并提取有用信息,每学一部分知识,我要求学生使用自己收集的数据实践该种统计方法。例如,在学到样本统计量时,我要求学生逐个计算这些样本统计量,并分析所算值代表样本的何种信息;在学到方差分析时,我请学生检验不同样地的树木其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学到回归分析时,又让同学们对居民的教育状况与家庭收人进行调查分析,看看二者有无联系。在实践各种统计方法的同时,我向学生传授科学论文的写作知识,要求学生将每部分的分析结果写成论文的形式上交。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数据收集做起,逐步学会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最后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了学生拿到数据却不知从何处人手的难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针对不同专业,实行不同的教学要求
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笔者曾和许多专业老师探讨过数理统计在各专业上的应用,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同专业,对统计教学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其对概率论知识的使用就比较多,针对这个专业,就必须强化这部分的知识。而林产化工专业对概率论知识用的相对较少,在数理统计诸多方法中对方差分析使用较多,在有限的学时内,若不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差异性,学生学习了不能结合专业知识加以运用,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保持概率统计内容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应当结合不同专业,在内容的深浅及安排上有所调整,要多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制订适合该专业的教学大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4开设统计实验课
数学实验是随着人类思维、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它将数学直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机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事实_f:,统计类课程的教学如果不借助计算机这一工具,学生不了解也不会使用统计软件,将会使他们陷人枯燥的计算而忽略了统计分析的功能。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将大打折扣。目前比较通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有SPSS,MatIab,SAS等。这些软件语法简练、使用方便,为统计实验课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试验课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根据理论课上学到的方法、原理在实验课上使用软件完成重复而复杂的计算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多方面综合考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统计类课程的考核方法,若单纯使用闭卷的方法,学生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花在概念、公式的记忆上,对实用问题不感兴趣,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难以得到锻炼。为此,我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可由三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即概率论可进行闭卷考试;数理统计为实用部分,这部分的考核可以论文形式进行,由学生自己调查数据,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提取有用信息,最后以科学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考核宜上机,考查学生对统计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部分考试各占一定比例(由老师自定)。这种考核方法即可解决统计课程公式多且计算量大不便闭卷考试的问题,同时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较为客观的成绩。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考核形式,命题的指导思想应结合相关专业,应注重理解而不在于死记硬背,注重考核能力和培养能力,通过不断摸索、创新,选择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的考核方法。
关键词:数理统计;西方统计思想史;数量经济学;贝叶斯
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古典统计时期统计学同时存在不同的两大学派,在这种情况下,争议是必然的,但他们之间的争议并未在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之间爆发,而是通过内部纷争表现的。随着政治算术学派的发展,其计量思想冲击使得国势派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哥根廷大学教授为代表的正统派,他们坚持统计研究要以文字记述为主,另一个是以克罗姆为代表的图表派,主张在文字记述的基础上,接受政治算术学派所提倡的计量方法的思想。图表派和正统派的矛盾在十九世纪初期终于爆发了,正统派指责图表派的表式统计是没有方法的大杂烩,没有形式,只能沉迷于表现;而图表派则坚持认为,正统派只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能真正意识到能真正反映客观事实的图表和数字的重要性。克尼斯指出,虽然统计学的命名最早是由国势学派提出的,但国势学派没有统计学之实,它仅仅是关于用文字记述国家事项的“国家记述学”,并且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目的与历史学相一致,所以应该把它被归为历史学,而政治算术学派属于以新任务、新方法的方式提出的新的观点,因而政治算术学派才是真正的统计学。克尼斯的论证宣告了政治算术学派在此次思想交锋中取得胜利,结束了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长期以来的争论,同时也为统计学界指出了未来统计学的发展方向。
二、近代统计学时期
到了近代统计学时期,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同时融合了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的思想,并在计量思想的基础上引进概率论的方法,将统计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近代统计学发展的起源思想,开辟了统计学的新时代。
十八世纪中后期,起源于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将其研究中心转移到了欧洲,政治算术学派在保留自身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同时,吸收了国势学派的研究目的形成新的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的开创之作就是克尼斯在在解决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争端时发表的《作为独立科学的统计学》,在这篇著作中克尼斯确立了统计学作为独立社会科学的地位,随后恩格尔支持并发展了他的统计理论。恩格尔认为统计学是根据合理的观察,从而描述一定时期人类社会的组织和状态以及这些组织、状态的变化的一门科学。在克尼斯和恩格尔的统计思想基础之上,德国统计学家梅尔总结了当时统计学界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学术成果,建立和完善了社会统计学派的理论体系,由此社会统计学派又被人们称为梅尔学派,该学派认为统计学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揭示社会现象发生变动的原因和规律,基于此,该学派将统计学定义为研究规律性的独立实质性社会科学。并且他们提出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分为自然和社会,将其从存在形式分为总体与个体。
在社会统计学派发展的同时,留在英国本土的政治算术学派开始朝着数学方面发展,形成了旧数理统计学派。作为旧数理统计学派代表性人物的高尔顿比较擅长用统计方法研究生物进化(这主要受其热衷于科学研究和统计调查的父亲以及研究生物的表哥达尔文的影响),他在其创办的杂志中首次提出生物研究中所使用的统计方法论为生物统计学,并在生物实验中建立了若干新的数理统计概念和方法,诸如“相关”“回归”“中位数”等。旧数理统计学派在方法上主要使用数学、概率论的方法,在搜集样本资料时,更倾向于使用大样本观察,这与他们的生物统计研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该学派的出现实现了统计学从实质性到方法性的转变。
三、现代统计思想
到了现代,戈塞的出现为旧数理统计学派走向新数理统计学派提供了基础,其实相比于他的原名,他的笔名“student”更为人所熟知。在戈塞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统计认识思想的核心是大量观察法,依靠大样本统计来研究问题,然而他提出大样本统计方法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情况,有时候受客观原因的限制,有的实验很难进行多次,所以人们只能从少量的观察得出结论,这一思想构成了后来形成的小样本理论的基础。该统计思想的出现也拉开了新数理统计时代的大幕,实现了数理统计学从描述性统计学向推断性统计学的划时代的转变。
贝叶斯学派的思想源于1764年贝叶斯发表在伦敦皇家学会的遗作《An Essay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在这篇著作中,贝叶斯提出了贝叶斯假设、贝叶斯公式以及参数的后验分布密度等,从思想的呈现到贝叶斯得到广泛的认可,期间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原因就在于贝叶斯统计思想与经典统计思想之间存在很多分歧。他们之间的分歧基础就在于统计学中对“概率”的理解,即“概率”的定义是客观意义下还是主观意义下。概率的存在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某系统的内在特性,该特性不依赖于人们对系统的认识,即属于客观意义下;第二是对某一说法的相信程度的度量,这是在主观意义下的解释。经典统计学坚持认为概率是客观意义下的,而贝叶斯统计在经典统计中概率意义基础上,扩展了意义的外延,即在包括第一种意义的同时加入了第二种意义。基于统计学中“概率”定义的不同理解,引发了这两大学派在统计推断以及推断逻辑方面的更大分歧。
贝叶斯统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主观”的导向问题,受到了经典统计的批判,但实践领域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贝叶斯统计对统计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贝叶斯统计的发展扩宽了统计学所研究问题的客体,使得统计学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很多不能大量重复实验的领域。同时贝叶斯统计不仅开创了新的统计推断形式,而且解决了经典统计中的“两难推断问题”。
四、小结
在21世纪的今天,统计专家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哪一种统计思想在解决问题中占有支配地位,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统计学一定会在解决问题中更加趋于完善,在解决问题中留下更适合的。(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
参考文献:
[1]窦雪霞.统计思想演化的哲学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
[2]郭海明.浅谈几种常见的统计思想[J].中国统计,2015(6)
[3]姚波,张凌翔.数学给了统计学什么[J].中国统计,2005(1)
[4]窦雪霞.历史视野下的统计学内涵思想分歧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5)
关键词:统计学;重要性;认识
一、统计学是经济类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
在当今高科技高信息时代社会里人们生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生存问题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学知识储备知识就是为了将它用到社会上,也是为了在这社会上生存。通过知识的积累,说大了就是为社会和公民造福做贡献说小了就是为了谋生之道。我们知道知识是渊博的,人一生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说这个道理。通过各种各样的科学学科储备知识,而这些学科之间紧密相连的。例如:统计学和新闻专业也有本质的联系,也许有的同学可能问我们为什么要学统计学?统计学和新闻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搜集信息是他的职责范围,那么他用什么方法搜集数据信息呢?这当然用统计的方法搜集。统计学对于写论文具有很重要作用,比如: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在各经济类学科中的运用很频繁。
二、统计学是实践性很强而且应用性很广的学科
(一)统计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国家各大要害部门,像国家统计局、省、自治区、市、人民政府统计局及地区、乡、镇各部门都设有统计部门,还有非统计行业各企事业单位都设有专门统计部门和所需的专门统计专业人员。例如:医院需要统计人员,对病人、职工人数的统计,还有各种病情性质不同方面分为神经科、外科、内科、耳科、眼科、少儿科妇科等等都是用统计方法进行分类的。法院也需要统计人员,如对死刑犯的统计,各类死刑案件的统计。学校里对各院(系)的分类,每院系里各专业分类,学生人数和学生宿舍的统计等等都用了统计方法。还有人口普查是利用统计学的各种统计方法进行统计的:还有古代也很早就用了统计方法,如: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治世界时,他把军队分为十户、百户、千户、万户等,十户有十户长、百户有百户长、千户有千户长、万户有万户长这样有利于作战,有利于管理军队。1.统计学是一门不可忽视的学科同学们将来就业的时候,都想以后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发挥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有用。大家想过吗?就是拿统计学这门课来说,学好统计学我们就有机会到各个统计部门上班。统计学对于写论文具有很重要作用,比如:动态数列分析方法在各经济类学科中的运用很频繁。2.统计学与我们工作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是很多院系组成的,系里有很多老师和员工组成的而这些老师当中的班主任是有很多学生,学生公寓来说,公寓有长,而公寓长管理着各个楼,楼里分为宿舍,这些都是用统计方法统计的。
(二)统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统计学家不像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一样在家里就可能推断谋中公式。统计学家(人员)必须进行实地调查。因为、统计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都是来源于仔细的调查和整理。在民族学学科当中统计调查的实地调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民族地方的土地、人文化进行调查这些都是用统计方法的。
三、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我们都知道早先人类创造文明发明东西事先必须具备一定理论、逻辑思维,在这基础上进行各种实验创造价值。统计学也是通过对理论上的学习,才把各种统计方法运用到社会,这就是所谓的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很多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也是把理论变成现实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栗方忠.统计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统计学;现代经济
统计学是发现社会数量关系的一项重要数学工具,不管是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还是对高中数学的学习都要依靠通过统计学计算出科学的信息数据。统计学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涉及到许多方面:预测、评估、分类等相关领域。同时,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也对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关要求。不管是为了自身提高学习成绩,还是为了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高中阶段的统计学学习尤为重要[1]。
一、统计学对现代经济发展的益处
高中统计学对现代经济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点:第一,解决经济学问题,高中数学统计学对现代经济发展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实际经济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高中数学统计方法、分析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可以预测现代经济的未来走向,还可以为相应的经济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统计学的应用及其广泛,人们对于经济活动的评估方式也由定性向定量转变。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应用,可以使現代经济科学化、合理化。应用高中数学统计学可以让经济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二、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是高中数学必修课。通过对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学习,可以让高中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更加敏捷,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严谨,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一方面,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为高中生未来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另一方面,可为日后的现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进行。
(一)抽样法
抽样法由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方面构成。系统抽样,在抽样的过程中,需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从每一小部分中进行抽取。例如,某学校要了解高中生的身高状况,依据1∶20的比例抽取样本,把高中生看作一个整体,依据1∶20的比例抽取样本,则要将所有高中生按整体分为20个部分,这样的分法符合系统抽样的应用条件,进而使用系统抽样法来解决生活中在校调查学生身高的问题。分层抽样,例如,某学校高一学生总数500人,高二学生人数总计400人,高三学生人数总350人,要调查3个年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看法,依据1∶9的比例抽取样本,这些学生是3个不同的年级,可划分为3个部分,依据既定比例抽取,各年级学生对应抽取的人数也会不同,这问题要求与分层抽样法的理念基本一致,因而对于这类问题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解决。
(二)样本估计
样本估计是统计学中最常见的,对样本估计的学习最主要的是提高对样本数量的认识,样本数量与估计值准确率相互关联,即样本数量越多,则估计值越准确。例如:某一整体可划分为60个个体,将各个个体进行1~60的编号,同时将它们划分为6个小组,组号分别为1~6,如果运用系统抽样抽取容量为6的样本,首次抽取个体号码为A,在第B次抽取时,个体号码个位数与A+B个位相一致,请问若A=3时,第5组号码为多少?经分析可得出,在A=3时,第B次抽取的个体号码个位数为A+B,由此表明第5组号码的个位数为3,再结合样本估计知识,便可得出具体的号码数字。由此可见,利用统计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无处不在,只有牢记相关的概念、方法,才能准确无误地解决问题。
统计学是一项基础技能学科,关系着很多专业学科的学习与发展。现今,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统计学课程,但其统计学教学水平却是参差不齐,许多院校的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专学生基础素质较差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相对来说基础素质较差,这对统计学教学的展开造成了一定的阻力。数学知识是统计学中运用到的重要知识面,而许多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其数学知识严重不足,为其统计学学习造成了先天的不足;同时,语文水平较差造成了学生在教学中对于课本和教师的教学不能够有效地理解,使得统计学学习存在困难;另外,高职高专学生在逻辑思维、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的薄弱,使其对大学生活和大学课程不能够良好地适应,不利于统计学教学的展开。
(二)统计学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进行统计学学习需要在高等数学、经济学及数理统计等课程的辅助下进行。高校不能够创设良好完整的统计学教学课程,造成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将严重制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统计学学习的开展。另外,在面对专业和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高职高专院校不能进行有效的区别对待,使得统计学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并非为了专业的统计工作而展开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其统计课程中没有注重面对社会生活和企业进行统计学教学,使得统计学教学的收效甚微。
(三)统计学教学课程内容陈旧且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不足
统计学是一门与时俱进发展的学科,许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不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部分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对于现代数据分析法等内容的教学不足。此外,计算机技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统计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的辅助运算等功能能够大大简化统计分组工作的展开。许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不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搜集工作,不善于使用专业软件开展数据的整理、分析工作,其统计学学习不能够良好地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
(四)统计学教学实践性不足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统计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其统计学教学仅仅是在向学生灌输理论的同时进行例题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忽视了统计实训教学的展开[2]。统计学教学工作实践性的不足,使得学生对于统计学的用途失去了正确的认识,许多学生学习统计学只是为了獲得学分或者是考试过关;此外,统计学教学实践性的缺失使得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具备市场所需要的实用技能,其统计学知识不能够得以运用,失去了其市场竞争力。
二、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增强学生统计学基础技能增加其学习的信心
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统计学教学前,要正视学生基础素质较差的问题,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欠缺的素质进行教导。避免忽视其基础薄弱的问题,盲目地对学生灌输统计学知识,要在进行统计学教学中,对与统计学学习相关联的数学、语文及计算机等基础技能进行增强。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于学生学习统计学信心的培养和建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已进入成年人阶段,对于其在统计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时,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挫伤。
(二)针对不同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统计学的学习与数学、市场营销学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互相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统计学教学中,要合理设置和安排相关的学科教学,并且针对不同的专业有所侧重地进行课程设置。例如在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要适当增加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来辅助教学;再比如,在会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要重视财务方面知识的教学和应用。对于不同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实施因地制宜的教学,能够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现体系完整的学习,增强其知识内涵和深度。
(三)与时俱进地将统计学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对于统计学的学习和运用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将统计学教学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紧密的结合,能够极大地促进统计学教学的展开。EXCEL、SPSS等计算机软件对于统计学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3]。在对学生进行统计学教学中,教师要对计算机技术加以大力利用,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统计学学习的效率和技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统计学技能。
(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高职高专院校要秉承着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理念来开展,在统计学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统计学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在夯实学生统计学基础理论的同时,要注重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学校为学生联系实训基地,让学生对现实进行了解和接触,将所学统计学知识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切实增强自身的统计学实用技能。
结束语:
统计学是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成效的好坏,对于学生和社会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学生基础素质较差、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课程内容陈旧且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不足以及教学实践性不足四个方面,对于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析,并就这四个方面对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促进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呈琛,高鹏.高职高专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6(2):205.
[2]鲁小丽.浅谈高职高专统计学的教学体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4(11):178.
[3]杨志.对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德宏师专为例[J].科技视界,2015,24(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