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手机银行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0 16:18:09

序论:在您撰写手机银行的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手机银行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手机银行;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手机银行概述

1.手机银行的定义

手机银行,即移动银行,是指银行与运营商、手机用户、设备供应商、商家、移动服务提供商等进行具体的合作,整合移动通信业务和金融电子化,借助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将手机作为客户终端,向客户提供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

从理论上说,手机银行可以将信用卡业务、代扣代缴业务、转账汇款业务、支付业务、存取款业务、投资理财业务、三方存款业务、咨询业务等各种银行服务进行汇总。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销售银行的各种金融服务。与传统的银行服务业务相比,手机银行将银行各种金融服务和通讯领域技术优势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大大地降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成本,包含维持银行网点的成本、构建传递渠道的成本、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等等。对于客户而言,利用手机的随身携带和随时操作的特性,解决了方便性、及时性等问题。对银行而言,手机银行一方面延长了银行的服务时间,扩大了银行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银行经营业务网点,真正实现 24小时全天候服务,大力拓展了中间业务。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既提升了增值服务,也拓宽了业务领域。

2.手机银行业务的运行模式

手机银行业务的运行模式,主要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和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手机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利用移动网络而提供的手机金融服务。通过将银行账户与手机号码一对一绑定,客户可以通过手机来获取各种支付行为和银行服务。即各个商业银行将柜台上不涉及现金的交易和不涉及实物单据的交易从传统的交易方式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业务发展。从银行的视角,在开办银行手机业务中,移动运营商是一个重要的通道,负责提供相应的银行信息服务和银行业务支持。手机客户则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各种通道能够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银行服务。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从移动运营商角度来看,凭借移动通讯技术、市场网络和客户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移动运营商足以开展相应的手机银行业务,特别是在移动支付方面,商业银行可以成为其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在金融方面的资金结算后台。这种模式由移动运营商或第三方服务商设立手机钱包,客户首先通过自助设备等渠道将资金充值到手机钱包账户,然后从该手机钱包账户进行支付。

二、手机银行的现状

总体来看,中国目前的手机银行在产品类型、服务水平、市场氛围、销售推广等方面都不够成熟。各个商业银行,包含移动运营商等都在争取市场份额、获取市场地位,新一轮的手机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手机支付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竞争领域。除了各个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加入手机银行业务竞争中,支付宝、快线、财付通等也加入了手机银行业务竞争中。随着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不断的提高,无论是现场直接支付还是远程支付,使用范围非常广泛。随着各个商业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不断推动,未来手机支付业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三、手机银行的发展策略

1.实现各合作方的和谐共赢

在手机银行整体的产业链具体环节中,银行与各种运营商、各个手机用户、各个设备供应商、各种商家、移动服务提供商等进行具体的合作,形成手机银行整体移动支付产业链,产业链各参与方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不尽相同,唯有采用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价值链高效运转,从而实现合作各方和谐共赢的局面,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展手机银行业务,合作各方可共同推动普通手机网上银行功能、支付账户互通等新兴合作业务和建立行业标准等方式,共同推进手机银行行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2.立足合理的市场定位

在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各个商业银行需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并将市场进行细致的划分,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拥有各种服务产品、金融产品、理财产品功能的手机银行,向不同种类的手机银行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手机银行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同时可与各商家合作,在各大商场、超市安装了大量的与手机银行业务相关的设备,通过手机几乎可以购买各种商品,以努力提高手机银行的服务水平,树立银行的品牌价值。

3.推动手机支付的研发

手机支付已成为当今手机应用的热点,银行、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想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出炉。在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4.健全手机银行的安全机制

在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营造安全的支付平台、良好的支付技术,是确保手机业务交易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首先,银行需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转;用户支付的信息安全且保密;用户支付指令具有不可篡改性特征。其次,客户与手机号码需一对一的进行确认和绑定。再次,手机银行业务相应的移动数据网络应拥有较高的安全级别,能够防止黑客、木马的攻击。

在手机银行业务营造安全的过程中,加密认证算法、代码规模的大小以及交易密码长度的选择都是重点。例如整个手机银行系统中采取端对端的加密数据传输方式,在传输交易数据前,手机客户端与手机银行端需改成安全的通道,同时采用账户额度设置、登陆时间控制、登陆地址检测等多种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高立华.手机银行的发展态势及专利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20).

[2]吴文忠.手机银行塑造新一代电子支付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3]郑绮萍.电子支付与网络安全[J].辽宁经济,2010(02).

第2篇

【关键词】手机银行 商业银行 对策

一、问题提出

随着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完成,电子商务行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在我国金融业、农业、工商业、旅游业等许多行业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张,与其他行业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国内外电子商务合作逐渐加强,根据工信部发表的《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网络零售交易额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0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不断上升,第三方支付的规模增长了近60倍,2010年达到1.01万亿元。2010年我国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1.61亿,交易额达到513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3%。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月消费达260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7%。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市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那么,手机银行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其发展又存在什么问题,商业银行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在电子商务市场的迅速发展中斩获自己的利益呢?

二、手机银行简介

手机银行,也称为移动银行,是电子钱包的一种。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就像现实中的钱包一样,我们用它存放零钱和完成交易,只不过这里的零钱是我们事先存进银行或者相关的第三方交易商家的账户里的,而交易一般来说是在网上或其他地方完成的。手机银行则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银行业务的简称。手机卡通常会和开户行的银行卡绑定,使交易更加安全可靠。

三、手机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使用不够便捷。

目前手机银行业务还不够便捷,并没有真正达到3A(Anywhere,Anytime,Anyhow)式服务标准,最多算实现了前两个。毕竟目前手机银行的支付方式主要还是局限于WAP和短信这两种,距离5A(Anywhere,Anytime,Anyhow,Anyone,Anyservice)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二)手机银行业务范畴过窄。

我们不防来看看建设银行当前的手机银行业务。建行手机银行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服务:查询、转账、理财、缴费。其中,转账业务仅有高级客户享受,并且付账的还必须是签约客户,非签约客户只能享受查询、缴费业务,理财业务也只能享受到查询功能,要进行手机银行股票交易等行为还须先成为签约客户。

(三)使用成本过高。

使用手机银行会让客户花费高额成本,以建行手机银行为例,使用建行手机银行要花费三个方面的费用,银行结算手续费(0.15%的跨行、跨地转账手续费,最低1元,最高15元)、信息服务费(若仅使用账户余额查询功能则不收取服务费,其它的收取服务费,“移动梦网”用户,普通版1元/月,高级版3元/月;电信“互动视界”用户6元/月;联通“神奇宝典”用户10元/月)、数据流量费(即手机上网费用,还有短信费)。

(四)监管问题。

对手机银行业务的法律监管措施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手机银行产业链较长,除了商业银行以外,还涉及到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商、设备生产厂家等,多家监管的话监管主体不明确,容易造成行业的混乱,一家监管又有越权的嫌疑,建议建立以某一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的行业监管体系。

(五)技术问题。

由于目前技术还不够完善,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比较猖獗,手机银行刚刚起步,各种技术上的漏洞也在所难免。对此应该完善手机银行的技术,减少风险,使手机银行成为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四、关于银行利用手机银行的发展增长利润的想法

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好,手机银行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信手机银行必将引领新的支付潮流。但是,商业银行当前的收费模式似乎并不能将手机银行带来的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中有一种定价模式叫做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利用其市场势力,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商品价格,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其中,二级价格歧视(即按销售量定价,指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产品,一个垄断的卖方可以根据买方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最为常见。受这一思想的启发,笔者认为,手机银行服务费用可以按照客户月交易额的一定比率来计算,类似于手续费用的收取,而且可以更进一步,如果使用单一的比率会略显死板,借鉴个税征收模式,使用累进的比率,划分不同的收费等级。这么做有个明显好处,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符合经济学中效用最大化原则,对客户来说,愿意使用并且有能力使用这项服务,那么就能将手机银行的月服务费用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不愿意或能力不足的用户则不存在这一负担,实现了客户的效用最大化。对商业银行自身来讲,对不同的客户收取不同的服务费用,也符合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这种收费模式可以说是符合社会利益的,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具体的征收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因为之前的讨论并没有涉及到使用这一模式自身的运营成本,如果按照个税的征收模式来,计算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服务费用的收取应该有一个最高的额度,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所以需要搭建一个定价模型,来实现合理的服务收费。

五、小结

本文通过对手机银行的发展及其背景的介绍,突出了当前商业银行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无论从我国的国际化接轨的任务,还是自身的发展来说,让商业银行积极融入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手机银行在未来必将被广泛应用,其实用性很有可能赶超网上银行等支付形式,并且笔者认为,银行和各商家可以利用这个好时机来获取更多的利润,相信手机银行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3篇

关键词: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火热兴起,消费者越来越不愿使用传统而繁琐的银行账户和现金支付方式,更为便捷的移动支付从梦想变成了可能。截止2011年6月,中国手机银行用户数超过7000万。根据《2011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用户调研报告》,手机银行业务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已达52.2%,较2010年7月36.8%的使用率有显著提高,这种普及速度,甚至超过了很多银行发卡速度。这些足以吸引商业银行热衷发展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属于移动银行的主要形式,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个人金融服务。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绝大多数是手机,因而移动支付也被称为手机支付。

一、国内外手机银行的应用现状

手机银行起源于国外,手机银行业务由最初利用短信向银行发送交易信息的服务,逐渐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在瑞典,人们可以方便安全的利用手机拨号购买饮料、公交车票等。以非洲、东南亚等为代表的金融欠发达地区,移动支付出现后成功地取代了银行卡和银行的功能,实现了资金的存储、支付、转移和兑现,成为真正意义的手机银行。

亚洲地区,日本、韩国手机银行起步早,全民普及率高。如日本手机银行业务最大的特点就是,移动运营商整合终端厂商和设备提供商的资源,联合银行提供手机银行业务,从而高效组织起整个手机支付产业链。在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 POS支付、购买地铁车票、完成移动 ATM 取款等。

与国外手机银行的发展相比,我国手机银行起步晚,但发展迅猛。国内各银行快速布局手机银行。2009年我国手机银行进入基于3G网络的WAP手机银行。2010年手机支付客户数量为9028万户,这与9.5亿户的手机用户规模相比,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在全国许多城市,手机支付业务还处于试用阶段,并且加快了手机支付辅助设施的建立,如 POS 机、具有集成功能的SIM 卡以及具备刷卡功能的手机定制等。在山东、天津等许多地方的市民,只需要将符合金融条件的SD卡置入手机,即可实现客户端享受一站式多种远程支付服务,交话费、信用卡还款等。重庆建行招行已推出,手机银行可无卡取钱。总之,手机支付将成为集购物消费、公交、医疗、充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支付工具。

二、对手机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经过先期预热后,逐渐进入了成长期,商业银行如何突破现有业务发展瓶颈,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和忠诚度,成为商业银行开展手机银行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1、业务创新

目前移动支付多用于非接触式现场小额支付,应用前景很多尚待发展,比如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现场结算需求旺盛值得拓展、手机银行活动用户对小额快速转帐的潜在需求最大、用手机银行进行投资理财和大额转账将成为理财渠道的新宠儿。其次,大部分商业银行只能为本行用户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移动支付业务在银行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第三,手机支付远比电脑支付要复杂,用户体验不理想。

2、商业银行踊做行业带头人

由于国内移动支付主导方和参与方各自利益冲突,导致线下手机支付产业处于多种技术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并行的发展状态,这场恶性竞争远未结束。而商业银行的最大资本就是高效的资金运作管理、成熟的支付体系、高度的客户信赖。同时银行可以将手机实名制与客户的银行账户建立唯一关系,并且必须为移动支付平台提供一套完整、灵活的安全体系,从而保证用户支付过程的安全通畅。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在账户管理、支付领域的经验,依靠大量的现有客户群以及他们对银行的信任,可以大大减少它们运营的成本。

3、手机银行面临多重风险

目前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采用短信接入方式、安全级别要求相对较低的小额支付为主;业务推出地区差异较大,且规模很小;所购商品大多为虚拟产品,系统建设成本较低;产业链发展尚不成熟;有关的政策法律不完善、技术标准不统一;用户黏性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方面面临着法律、技术和信誉等多方面的风险。

三、手机银行的发展策略

1、实现和谐共赢

在手机银行移动支付产业链环节,银行与移动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移动服务提供商、商家、移动用户等合作,组建手机银行移动支付产业联盟,进而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如成本分担、利益均沾;在推动通信行业支付标准、终端pos共享、支付帐户互通、普通手机也能开展手机银行功能等方面,各行业之间需加强合作。

2、正确定位,立足市场

商业银行发展手机银行过程中需进行细致的市场划分,向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与品牌价值。如手机银行业务的主要针对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经济社会地位处在中等水平以上的中青年用户。这类用户对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服务种类、对银行品牌信用的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手机银行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小金融、电子化的产品领域取得突破;商场、超市将大量装备移动支付终端;手机支付几乎可以购买任何商品。未来5年内,手机银行将进入大规模应用期,包含了大部分常用的个人金融业务,尤其是理财业务。

3、手机银行让消费成为时尚,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移动电子商务业务

如交通手机银行开发了预订单支付功能。该功能建立在银行B2B和B2C电子商务的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平台上。该平台通过银企直联和电子商户等方式与商户系统连接,手机银行签约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进行预订单支付。手机银行订单支付功能的应用,可以使每一部手机都能实现移动pos功能,任何一个手机银行客户都可以进行实时的订单支付,而发货方和送货方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掌握订单信息,从根本上解决货到付款的问题。移动支付的现场支付拥有巨大的线下市场。目前60%的B2C电子商务的交易都是通过线下结算,而通过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可大大减少现金结算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同时也促进了银行卡的发卡和消费。

4、安全性是用户选择手机银行品牌的核心考虑因素

打造一流的安全支付平台和技术支撑环境,确保交易安全,对于手机银行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首先银行确保支付指令的不可篡改性、支付信息不被窃取和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其次,客户身份信息一对一捆绑手机号码。第三,相对封闭的移动数据网络可以防黑客木马攻击。在安全机制方面,其中加密认证算法、交易密码长度的选择和代码规模的大小都是保证手机支付安全快捷的重要因素。如整个系统全程采用端对端的加密数据传输方式,交易数据在传输之前,手机端与手机银行服务器端建立了安全通道。同时采取登录超时控制、登录IP变动检测、转账额度自主设置等多种防护措施。

四、结语

我国手机银行属于一个新兴产业,尽管现在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它作为一种更方便、更广泛、更有潜力的崭新支付方式,必将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新亮点。--手机银行,贴身金融管家。

参考文献:

[1]高立华.手机银行的发展态势及专利分析[J].北京: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9).

[2]吴文忠.手机银行塑造新一代电子支付模式[J].北京:金融电子化,2009,(10).

[3]郑绮萍,黄周芳.电子支付与网络安全[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冯一萌.招行开放前传[J].北京:IT经理世界,2011,(322).

第4篇

关键词:手机银行 发展现状 特点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69-02

一、引言

手机银行,也称为移动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移动通讯运营商之间通过跨行业合作,整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业务,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平台,以手机作为终端,向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作为一种结合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手机银行业务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使银行能以便利、高效而又较为安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传统和创新的服务,而移动终端所独具的贴身特性,使之成为继ATM、互联网、POS之后银行开展业务的强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国际银行业者的关注,真正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

目前手机银行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从模式上看,日本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韩国则是以银行为主导,而欧美移动运营商在移动银行业务的涉入不多。韩国手机银行业务目前已经成熟。早在2002年12月,韩国已经有18家银行提供手机银行服务,全年交易超过109万次,仅在2002年9月就有9万次交易发生。目前韩国所有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至2009年,韩国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已达到1115.5万人。手机银行服务一经推出就在银行信息电子化水平最高的美国大行其道。2009年美国手机银行用户达到2540万人,较2008年增长66%,占当年手机用户的10.8%。

二、我国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一)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功能

目前国内手机银行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1)查缴费业务,包括账户查询、余额查询、账户的明细、转账、银行代收的水电费、电话费等;(2)购物业务,指客户将手机信息与银行系统绑定后,通过手机银行平台进行购买商品;(3)理财业务,包括炒股、炒汇等。

手机银行实现方式多样化,从实现方式上看,这种手机银行业务操作可以分为两类:

基于WAP的模式。通过手机自带或内嵌的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即利用手机上网处理银行业务的在线服务,客户端无需安装软件,只需手机开通WAP服务。这种模式兼容性很高,但受制于手机上网的速度,同时在满足客户体验方面缺乏吸引力。

基于客户端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将手机银行的客户端软件安装嵌入客户手机界面,客户通过操作银行提供的客户端软件访问登录手机银行。基于客户端的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银行特色服务,有效满足客户体验需求,但是需要银行不断开发新的客户端程序来适配不同款式的手机,运行成本较高。

从2012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基于WAP模式的手机银行是主流,其适配性基本上能达到80%~90%,一般手机机型都能支持WAP 模式,兼容性最好。客户端模式因为开发、运营和维护成本过高,市场正在不断萎缩,但从客户消费需求特征和技术进步等条件看,发展空间巨大。

(二)我国的手机银行发展特点

1.竞争加速。各行纷纷加入了手机银行服务提供者的行列,充分认识到满足客户移动化需求的重要性,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作为抢占下一个制高点的利剑,加强了宣传和营销力度,国内手机银行市场跑马圈地的竞争加剧。

2.功能全面。已从目前单一的支付功能,向提供融资和财务管理多功能转变,使手机银行逐渐从简单的“电子钱包”变成为用户贴身服务的“金融管家”。手机银行作为网络银行的一个精简版,因为容易随时携带,方便用于小额支付,比网上银行更便利客户使用。

3.发展前景大。手机银行的成功在于它不仅是银行业电子化变革的手段,更是因为它迎合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手机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如以银联的名义开通手机银行客户端,对手机银行的普及应用将会起到划时代的作用。在国内,据工信部2010年10月21日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8.3亿,而在这8.3亿的手机用户开通手机银行的用户数不足2000万。尽管使用手机银行绝对客户数量仍然偏低,但由于手机银行的便利性和功能强大、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市场潜力巨大。

三、发展中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市场前景诱人,但是基于对手机银行安全性、便捷性、效用性的考虑,手机银行在国内的发展速度远远低于预期。手机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还存在各种制约因素。

1.手机技术瓶颈。目前手机品牌繁复,功能完善、容量较大、稳定性强的手机较少。同时,新机型基于各具特色的程序开发框架,使手机银行的展现效果和操作方式存在差异,因此以手机终端作为承载平台的手机银行面临着手机适配性的挑战。另一方面,目前各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同,且彼此不能兼容,无法实现银行之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不同的技术规则和系统标准共存,这就对手机银行的软件在各种系统上的运行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影响了手机银行的上马。现在很普遍的情况是,一家银行一个接口、一家银行一个用户界面的情况,也给用户带来不便。

2.客户推广困难。一是用户体验差。操作手机银行客户端时受限于所处环境的网络稳定程度,感受上速度忽快忽慢;跳转页数过多,让用户平添焦急。二是安全性上的未知感让用户心里不够踏实。目前信用卡、网上银行、手机短信诈骗、失信等案件频发。三是我国有移动互联网消费习惯的消费者比例不高,以年轻人为主,在这一群体中普遍特征是财富其实并不充足,而对于手握家庭财政大权的大部分年龄都在35岁以上,而在这一群体中,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使得推广存在很大困难。

3.资费过高。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行客户不使用手机银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资费比较高,其中,60.5%的用户认为手机银行资费应该更低,使用手机银行需要交纳手机网络流量费、结算手续费及月服务费等费用,其中网络流量费移动GPRS上网流量费为0.01元/KB,电信CDMA上网流量费为0.02元/KB,服务费每个月6到10元不等,转账交易费基本上不少0.1%,用户快速进行一次完整的登录、查询、转账交易等操作,花费的流量通常在20K左右。整个费用成本基本上与网上银行所需成本不相上下,致使不能使部分网络银行用户应用手机银行。对于部分不常用手机上网,却有手机银行使用需求的用户来说,流量费用则可能成为一道门槛。

4.安全顾虑问题。近年来“钓鱼网站”等行骗手段危害很大。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新增“钓鱼网站”175万个,比上年增长11倍。继中行钓鱼网站系列短信诈骗案后,骗子们的手法再度升级将骗局转而投向新生的手机银行业务。如在骗子的恐吓和欺骗下信以为真,并把口令卡的内容转述给对方,钱被转走。

四、发展对策

1.银行应加大安全保障力度,建立良好的交易环境。为降低客户对手机银行安全性的疑虑,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环节的安全性,必须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 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手机解决方案中尽力采用适合手机特征的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来加强手机银行的安全。可以借鉴网络银行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动态密码、口令卡及装有数字证书的读卡器等措施来保障手机银行的安全。

同时,应构建尽可能完整的制度保证,如合同、协议及第三方担保等,提高消费者对移动银行的信任度。手机银行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的支持。一方面,央行、银监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移动银行建设标准化工作,建立起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制订和国家电子银行业务标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的有关的电子银行业务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尽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

2.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iPhone和Android系统也几成主流。在此技术条件下,以软件下载的方式,把银行的业务植入进手机,成为用户手机中的一种应用模块。这一方式被称为客户端手机银行,是各大手机银行争相抢夺的市场。但或许需要下载N多个手机银行客户端,才能满足实际消费时的需要。对用户而言,集大成的包含了所有需要的手机银行,无疑对用户的使用最为方便。银联旗下的在线支付在手机的应用上,可以同时在一部手机上捆绑10张银行卡,只需从中择取一张,无论是小额的消费,还是大额的转账,只要是搭建在手机上的银行,均可以统一的客户端为用户服务。

3.加强对手机银行的宣传。银行应充分利用网站、社区、论坛等网络营销渠道以及线下广告,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移动产品和服务进行详细介绍,不但要强调移动银行的有用性和易用性,还要突出介绍系统的稳定性、电子渠道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特点,特别是要强调银行对移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政策。同时,借助第三方的客观评价对其进行间接宣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通过在已有的银行网站上建立有关手机银行的论坛栏目,让消费者自由交流使用感受,并针对客户的疑惑进行解答,这会大大增加新消费者的信任度。甚至可以把消费能力不高但消费欲望较强的学生作为潜在客户,为其提供手机银行相关知识。

五、总结

尽管目前手机银行存在很多不足,但因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以及轻便的随身携带性,手机银行的推广已是大势所趋。相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智能化以及资费的平民化,必然催化手机高速上网人群的扩大,这种转变将为潜伏已久的手机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 阮平南,杨小叶.网络经济形成及结构探微[j].改革与战略,2010(2)

[2] 邱勋.互联网基金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4)

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手机银行;通信技术;金融系统。

1、手机银行概述。

手机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只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系统都可称之为手机银行。它是继网上银行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银行服务方式,在具备网络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又突出了手机随时随地的移动性与便携性,因此迅速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手机银行利用移动电话与计算机集成技术,为银行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以减轻银行柜面压力、方便客户,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伴随着中国3g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商业银行必将围绕手机银行产生丰富的增值业务。

2、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由于蕴含的巨大的商机,手机银行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移动运营商和著名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从全球范围看,逐步形成了日韩领先、欧美跟进、中国追赶的局面。在日本,高度注重手机银行的安全管理,终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和ssl,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安全保障技术近于完美,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非常高。同时,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在韩国消费者也已经把手机作为信用卡使用,目前几乎所有韩国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每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

在欧洲,研究移动银行业务的团体主要有gsm协会、wap论坛、umts论坛、mobey论坛、radicchio、pki论坛等。早在wap技术出现的时候,欧洲的运营商就已经考虑如何把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欧洲早期的移动银行业务主要采用的是wap方式,因此也被称为“wap banking service”,但是早期的wap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水平,虽然有了gprs网络,但由于终端、业务互操作、运营模式和价格等问题,移动银行业务不仅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其他与wap相关的业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多家银行都已开展,但由于公众的认知度和市场的发展度不高、用户对移动网络操作不熟练,还被视作新生事物,乐于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公众尚未形成规模,实际的用户比例更是无法与手机用户数量匹配。而银行也一方面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市场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承受着手机银行的种种障碍静观其变。但总的前景依然乐观,随着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

2.2手机银行的技术实现形式。手机银行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用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卡根据用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然后指示手机向gsm网络发出短信,gsm短信系统收到短信后,按相应的应用或地址传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对短信进行预处理,再把指令转换成主机系统格式,银行主机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银行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将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短信中心将短信发给用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经历了stk、sms、ussd、brew/kjava、wap等不同的技术实现形式:

2.2.1 stk手机银行。靠智能sim卡提供的加密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一些转账和缴费业务,其前提需要用户将sim卡更换成stk卡,银行服务菜单写在卡中。但各银行发行的stk卡彼此互不兼容,通用性大打折扣,而且stk卡的换卡成本较高,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2.2.2 sms手机银行。普通短消息sms方式,通过手机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客户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交互信息。sms是利用短消息方式办理银行业务,是扩展的短信服务业务,是目前实现手机银行的方式中手机终端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客户进人门槛低。

2.2.3 ussd手机银行。超级短消息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它是在gsm的短消息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ussd可以将现有的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运营商通过ussd自行制定符合本地用户需求的相应业务,提供接近gprs的互动数据服务功能。这样,ussd业务便可方便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服务,而增加新的业务对原有的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保持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ussd方式的优势在于:(1)客户群体不需要换卡,适用大多数型号的gsm手机;(2)实时在线,交互式对话,一笔交易仅需一次接入;(3)费用较低,每次访问仅需约0.1元。

其局限则是:(1)对不同类型的手机,其界面显示有较大的差异;(2)从银行端到手机端的下行信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3)目前该业务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尚未普及。

2.2.4 wap手机银行。wap方式是一种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或者其他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上。客户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相对于其他手机银行技术,wap具有无需下载客户端、门槛较低、通用性好、实时交互强、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手机银行的业界技术主流。

2.2.5客户端手机银行。客户端手机银行是指在gsm和cdma手机上下载客户端软件,通过client方式访问实现手机银行功能。

客户端手机银行有kjava,brew,iphone等不同平台的版本。

客户端软件需要针对指定的手机终端进行开发,对客户使用手机终端的要求较高,此外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限于手机主频、内存、屏幕等硬件资源因素,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增加了手机技术开发的难度,开发维护成本也较高。

3、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手其发展同样存在各种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3.1推广成本高,用户资费较高。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虽然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相同,且彼此互不兼容。一张sim卡只能使用同一个银行的账号,用户办理其它银行业务时须购买相应银行的sim卡,无法实现银行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手机银行的收费标准是“信息服务费+流量费”,即用户每月必须支付信息服务费,这部分费用在手机账单中扣除,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则由银行收取服务费。与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相比资费仍然较高。

3.2使用不够便捷,缺乏个性化。目前使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时操作相对复杂,相当一部分用户,特别是对手机和网络操作不熟练的客户感到困难。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多雷同,没有特色。而手机这一普遍的通讯工具,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那么针对手机银行的目标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应根据手机使用人群的个性特点设计才能更有效果。

3.3手机支付功能不足。目前,在欧洲电信运营商与餐厅、电影院、航空公司等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手机网上订餐、订票、订座等多种服务。在日本使用docomo3g手机的用户用手机就可以轻松购买可口可乐,银行在其中提供无线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但在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由于受技术、流程、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制约还缺乏类似的个性化业务。

3.4安全问题。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帐、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不会使用这一服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手机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公平性等。手机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手机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

4、关于手机银行发展的建议。

随着《电子银行管理办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手机银行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i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在当前的有利形势下,手机银行要突破制约,提高自身质量,赢得客户口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4.1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服务费用。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银行间的跨行操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应与运营商联系洽谈,降低信息服务费,同时简化操作流程,达到减少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用。

4.2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做好市场调研,挖掘不同用户群的特色需求,开发符合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的功能要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体现出来,人机界面外观必须一目了然、赏心悦目,使用方式则要直观、简便、灵活,符合绝大部分客户的使用习惯。对客户操作的响应速度要足够迅速,对操作错误或返回错误信息应提供合适的后续操作,防止程序崩溃。

4.3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手机支付已成为当今手机应用的热点,银行、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想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出炉,虽然业界尚未有统一标准,一场支付领域的革命却已蓄势待发。在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4.4进一步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并不亚于网络银行。为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促进手机市场的繁荣,服务商和各银行也在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手机银行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数据存储及网络等多项技术,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给这项业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些技术都不是停步不前,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旧有的方法不断被更新,过时的技术不断被淘汰。这就要求手机银行系统平台及网络架构也要不断的更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及平台安全运行的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可对网络进行仿黑客的模拟攻击以检验网络平台的健壮性,也可请专门性网络安全公司对网络平台进行安全评估。在日常维护操作方面,加强各种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顺维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监督制衡体系,堵塞可能的安全漏洞。银行方面,也通过在内部网设定ssl(secure socket layer)及安全插座层,将通信内容密码化以此保护网页安全。此外,银行还要求客户设定id号码、密码和确认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本人确认的安全性,加大安全系数。银行通过对客户遭遇密码被盗事件还提供补偿保险服务,从而有效地减低了客户利用手机银行的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金。手机银行技术发展浅析[j].聚焦专家视点,2010.3.

[2]张应丰。手机银行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电脑,2010.5.

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手机银行;通信技术;金融系统。

1、手机银行概述。

手机银行是利用手机办理银行相关业务的简称,只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客户手机连接至银行,利用手机界面直接完成各种银行金融业务的服务系统都可称之为手机银行。它是继网上银行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银行服务方式,在具备网络银行全网互联和高速数据交换等优势的同时,又突出了手机随时随地的移动性与便携性,因此迅速成为银行业一种更加便利、更具竞争性的服务方式。手机银行利用移动电话与计算机集成技术,为银行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服务,以减轻银行柜面压力、方便客户,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伴随着中国3G时代的来临以及手机终端技术的不断提高,未来商业银行必将围绕手机银行产生丰富的增值业务。

2、手机银行的发展现状。

2.1国内外发展现状。由于蕴含的巨大的商机,手机银行吸引了全球众多知名移动运营商和著名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从全球范围看,逐步形成了日韩领先、欧美跟进、中国追赶的局面。在日本,高度注重手机银行的安全管理,终端可以直接使用Java和SSL,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安全保障技术近于完美,再加上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因此,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非常高。同时,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目前手机银行在日本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在韩国消费者也已经把手机作为信用卡使用,目前几乎所有韩国的零售银行都能提供手机银行业务,每月有超过30万人在购买新手机时,会选择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用以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

在欧洲,研究移动银行业务的团体主要有GSM协会、WAP论坛、UMTS论坛、Mobey论坛、Radicchio、PKI论坛等。早在WAP技术出现的时候,欧洲的运营商就已经考虑如何把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欧洲早期的移动银行业务主要采用的是WAP方式,因此也被称为“WAP Banking Service”,但是早期的WAP并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水平,虽然有了GPRS网络,但由于终端、业务互操作、运营模式和价格等问题,移动银行业务不仅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其他与WAP相关的业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国内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多家银行都已开展,但由于公众的认知度和市场的发展度不高、用户对移动网络操作不熟练,还被视作新生事物,乐于接受这种金融服务的公众尚未形成规模,实际的用户比例更是无法与手机用户数量匹配。而银行也一方面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市场蠢蠢欲动,另一方面承受着手机银行的种种障碍静观其变。但总的前景依然乐观,随着手机越来越普遍的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仍有充分理由相信,手机银行一定会普及开来。

2.2手机银行的技术实现形式。手机银行是由手机、GSM短信中心和银行系统构成。在手机银行的操作过程中,用户通过SIM卡上的菜单对银行发出指令后,SIM卡根据用户指令生成规定格式的短信并加密,然后指示手机向GSM网络发出短信,GSM短信系统收到短信后,按相应的应用或地址传给相应的银行系统,银行对短信进行预处理,再把指令转换成主机系统格式,银行主机处理用户的请求,并把结果返回给银行接口系统,接口系统将处理的结果转换成短信格式,短信中心将短信发给用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银行经历了STK、SMS、USSD、BREW/KJava、WAP等不同的技术实现形式:

2.2.1 STK手机银行。靠智能SIM卡提供的加密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一些转账和缴费业务,其前提需要用户将SIM卡更换成STK卡,银行服务菜单写在卡中。但各银行发行的STK卡彼此互不兼容,通用性大打折扣,而且STK卡的换卡成本较高,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2.2.2 SMS手机银行。普通短消息SMS方式,通过手机短信来实现银行业务,客户和银行通过手机短信交互信息。SMS是利用短消息方式办理银行业务,是扩展的短信服务业务,是目前实现手机银行的方式中手机终端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客户进人门槛低。

2.2.3 USSD手机银行。超级短消息USSD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新型交互式数据业务,它是在GSM的短消息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USSD可以将现有的GSM网络作为一个透明的承载实体,运营商通过USSD自行制定符合本地用户需求的相应业务,提供接近GPRS的互动数据服务功能。这样,USSD业务便可方便地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服务,而增加新的业务对原有的系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保持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USSD方式的优势在于:(1)客户群体不需要换卡,适用大多数型号的GSM手机;(2)实时在线,交互式对话,一笔交易仅需一次接入;(3)费用较低,每次访问仅需约0.1元。

其局限则是:(1)对不同类型的手机,其界面显示有较大的差异;(2)从银行端到手机端的下行信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加密;(3)目前该业务仅在部分地区试点,尚未普及。

2.2.4 WAP手机银行。WAP方式是一种无线应用协议,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协议。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或者其他手持设备的显示屏上。客户通过手机内嵌的WAP浏览器访问银行网站。相对于其他手机银行技术,WAP具有无需下载客户端、门槛较低、通用性好、实时交互强、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我国手机银行的业界技术主流。

2.2.5客户端手机银行。客户端手机银行是指在GSM和CDMA手机上下载客户端软件,通过Client方式访问实现手机银行功能。

客户端手机银行有KJAVA,BREW,IPHONE等不同平台的版本。

客户端软件需要针对指定的手机终端进行开发,对客户使用手机终端的要求较高,此外手机操作系统种类繁多,限于手机主频、内存、屏幕等硬件资源因素,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的能力和特点存在差异,增加了手机技术开发的难度,开发维护成本也较高。

3、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手机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手其发展同样存在各种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

3.1推广成本高,用户资费较高。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虽然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办理手续也不相同,且彼此互不兼容。一张SIM卡只能使用同一个银行的账号,用户办理其它银行业务时须购买相应银行的SIM卡,无法实现银行间的转账操作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手机银行的收费标准是“信息服务费+流量费”,即用户每月必须支付信息服务费,这部分费用在手机账单中扣除,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则由银行收取服务费。与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相比资费仍然较高。

3.2使用不够便捷,缺乏个性化。目前使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时操作相对复杂,相当一部分用户,特别是对手机和网络操作不熟练的客户感到困难。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大多雷同,没有特色。而手机这一普遍的通讯工具,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那么针对手机银行的目标客户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应根据手机使用人群的个性特点设计才能更有效果。

3.3手机支付功能不足。目前,在欧洲电信运营商与餐厅、电影院、航空公司等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手机网上订餐、订票、订座等多种服务。在日本使用DoCoMo3G手机的用户用手机就可以轻松购买可口可乐,银行在其中提供无线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但在中国,手机银行业务由于受技术、流程、合作伙伴等方面的制约还缺乏类似的个性化业务。

3.4安全问题。与网上银行一样,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资金和货币的电子化,很容易使银行在转帐、交易、支付等服务过程中生成风险。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没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是不会使用这一服务的。因此这就要求在实施手机银行解决方案时必须考虑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安全性,采用比一般的信息增值服务高得多的安全保障机制,包括信息收发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公平性等。手机银行安全性的顾虑是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要想快速、健康的发展手机银行服务,就必须解决好安全问题,建立并维持一种令人信任的环境和机制。

4、关于手机银行发展的建议。

随着《电子银行管理办法》和《电子支付指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手机银行市场将得到进一步规范,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IT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越来越宽广。在当前的有利形势下,手机银行要突破制约,提高自身质量,赢得客户口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4.1降低进入门槛、减少服务费用。银行方面进一步规范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银行间的跨行操作和资源共享。

同时应与运营商联系洽谈,降低信息服务费,同时简化操作流程,达到减少下载及操作过程中的流量费用。

4.2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做好市场调研,挖掘不同用户群的特色需求,开发符合需求的手机银行业务。手机银行的功能要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体现出来,人机界面外观必须一目了然、赏心悦目,使用方式则要直观、简便、灵活,符合绝大部分客户的使用习惯。对客户操作的响应速度要足够迅速,对操作错误或返回错误信息应提供合适的后续操作,防止程序崩溃。

4.3大力推动手机支付研发。手机支付已成为当今手机应用的热点,银行、运营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均想在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抢占市场份额,各种技术解决方案纷纷出炉,虽然业界尚未有统一标准,一场支付领域的革命却已蓄势待发。在手机支付应用方兴未艾的大环境下,银行应该主动出击,探索多种移动支付方式,如现场非接触式支付、远程支付等,努力寻求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加强与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移动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处支付,无卡消费。

4.4进一步提高手机银行的安全性。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并不亚于网络银行。为了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促进手机市场的繁荣,服务商和各银行也在积极地谋求相应的安全措施。手机银行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数据存储及网络等多项技术,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给这项业务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些技术都不是停步不前,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旧有的方法不断被更新,过时的技术不断被淘汰。这就要求手机银行系统平台及网络架构也要不断的更新,以适应业务发展及平台安全运行的需要。在网络安全方面,可对网络进行仿黑客的模拟攻击以检验网络平台的健壮性,也可请专门性网络安全公司对网络平台进行安全评估。在日常维护操作方面,加强各种安全策略的制定,理顺维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监督制衡体系,堵塞可能的安全漏洞。银行方面,也通过在内部网设定SSL(Secure Socket Layer)及安全插座层,将通信内容密码化以此保护网页安全。此外,银行还要求客户设定ID号码、密码和确认密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本人确认的安全性,加大安全系数。银行通过对客户遭遇密码被盗事件还提供补偿保险服务,从而有效地减低了客户利用手机银行的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吴金。手机银行技术发展浅析[J].聚焦专家视点,2010.3.

[2]张应丰。手机银行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电脑,2010.5.

第7篇

针对我国手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完善手机银行业务管理制度,构建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入手,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切实规范手机银行业务,降低业务风险。同时要突破制约,加大业务推广力度,促进手机银行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强化手机银行业务管理

一是进一步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银行机构应制订有效的业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移动通信运营商应为手机银行业务提供可靠、稳定、及时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

二是进一步明确具体业务的交易规则。要规范手机银行业务开办环节操作,规定银行机构与客户签订协议的具体内容,要求客户在开办手机银行业务时,必须将账号与手机号码进行绑定。要明确规定手机银行支付指令的发起规则和效力范围,统一制定银行机构与特约商户之间的资金结算规则,银行结算账户的资金划转要遵循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管理的有关规定。

三是建立跨部门的协作监管机制。人民银行、银监、工信、公安等管理部门要密切沟通联系,加强手机银行业务的监管合作。对不同规模和管理水平的银行机构、不同类型的业务实施差别化监管。要规范银行机构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创新行为,明确其在技术开发、终端受理、统一标准等方面合作要求。

强化手机银行的安全保障

一是严格银行机构内部控制。银行机构应按照“内控优先”的要求,将内部控制渗透到手机银行业务全过程,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要针对手机银行业务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要对手机银行业务的安全性风险、业务中断风险、欺诈风险等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本机构业务开展、系统运营、风险管理等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二是增强手机银行业务技术安全性。银行机构要采取数字签名、指纹识别、动态口令等方式,对访问系统、发出交易指令的客户进行身份识别,确保业务指令是账户所有人真实意图的体现。要在手机用户端安装相应的安全控制软件,实现储存在手机上的重要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自动加密功能,减少因手机丢失而产生的信息泄露风险。移动通信运营商应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网络的防攻击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完整。要加强手机银行业务注销环节的风险管理,确保账号注销与业务功能关闭同步进行。

三是加强手机银行应急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人民银行、政府部门、银监等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组织突发事件会商和情况通报,指导银行机构应急管理工作。银行机构应建立数据灾难恢复备份中心,进行数据异地备份,确保业务的连续性。银行机构还应定期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价,强化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和处置能力。

统一手机银行技术标准

一是实行受理终端标准化,方便业务通用。统一手机银行的技术标准,关键在于统一手机银行支付功能受理终端的射频标准。人民银行应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和手机支付受理终端的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支付清算组织、移动通信运营商和银行机构等各相关参与方应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受理环境,实现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

二是实行支付终端标准化,方便业务普及。针对我国手机型号、通信制式、操作系统全球最复杂的基本国情,人民银行应联合工信等部门制订手机的电子支付标准,增强手机支付所涉及的芯片、天线、SIM卡等硬件的适配性,统一信息存储、传输和安全等技术标准,引导手机厂商将具备支付功能作为今后手机的标准配置,通过手机的自然更换,实现手机银行支付业务的普及应用。

加大业务推广力度

一是强化手机技术创新。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普及,苹果和安卓系统成为主流。在这一技术条件下,以软件下载的方式,把银行的业务植入手机,成为用户手机中的一种应用模块,是各大手机银行争相抢夺的市场。但是,用户或许需要下载多个不同银行机构的手机银行客户端,才能满足实际消费时的需要。因此,银行机构、手机设备厂商要加强研发,创新出能够集大成的包含所有需要的手机银行客户端,方便用户使用。

二是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银行机构要将手机银行功能定位在满足客户在零碎时间、移动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上,将转账汇款、小额支付及投资理财作为应用的主要方向。在提供好基础功能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与移动通信运营商、设备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手机支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将手机支付特别是近场支付功能整合到手机银行的功能中,使客户真正做到随时支付,无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