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简述土木工程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7-20 16:18:05

序论:在您撰写简述土木工程的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简述土木工程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化事物;智能材料;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5-0031-02

目前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结构振动的自动化,包含了自启动,自调整,自调控,自恢复等内容。它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土木工程结构的耐用性、持久性与稳定性。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为结构振动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在结构振动系统中使用智能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1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1.1对智能材料的简述

智能材料是科技进步后,智能化的产物,作为智能化的一大组成部分,目前智能材料在建筑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度,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当前世界上主要的智能材料包括记忆金属合金、电力伸缩材料、电流或者磁流导体。另外还有电力材料,所谓电力材料便是有关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材料,主要包括电压感应器等。这些智能材料能够根据地球的磁场变化以及对温度变化的感知来调整自身所控制的机器,金属器材的性质、阻止力、消耗量以及振动结构的振动幅度、振动次数、振动速度、大小与形状等,然后再考虑实际需要等因素采用相应功能的智能材料来制造相应的器材,主要是动力系统与减少能耗的器材的制作。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智能材料生产自动调控的驱动器,被动控制的能耗减少设备以及降低振动幅度与次数还有速度的设备。这些由智能材料制作而成的设备具有反应速度快、能耗低、出力大、操作方便等特点,而利用智能材料制成的设备较之其他一般材料所制成的设备具有很大的特点与很多优势,比如操作简单方便,符合时代潮流,即将变为未来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使用的主要驱动减振设备。

1.2对结构振动控制的简述

结构振动控制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结构振动控制系统不仅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安全程度,还能够提升房屋使用强度对以及对地下运动的感知力与抵抗力,同时能够减少干扰力因素对房屋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发生地质灾害时能够降低损失并进行持续不断的自我调控。虽然结构振动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国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并不成熟,存有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在灾害发生时系统可能就会停止运行,是因为不能进行外部所需的能源供给。

1.3结构控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上文提到了我国的结构控制技术并不成熟,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如系统停止运行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系统的预测不准,这主要是以前运用传统材料制作结构控制系统时出现的问题。众所周知,结构控制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与安全有关。上文中提到结构控制系统可以对灾害进行预测,感知地下运动的活动,但是以前就出现过对地下运动感知不准而造成巨大损失的先例。

1.4浅析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我国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主要是电力设备、降低能耗的被动控制设备以及主要动力系统对振动速度、次数、幅度等的控制。首先来谈谈电力设备,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设备在结构振动控制中处于重要位置,而智能材料的运用也是大大提升了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各项性能;再谈到降低能耗的被动控制设备,整个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之中的应用技术上,降低能耗的被动控制设备处于附属地位,主要功能就是怕它消耗太多能耗,由于是降低能耗所需要的,因此这个系统对于当前社会的环保要求来说,尽管处于附属地位,但还是会在未来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主要动力系统便是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应用的主要部分。结构振动系统功能的实现无一不与主要动力系统有关,而智能材料在主要动力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提升了主要动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通过使用智能材料,让主要动力系统的预测更准确,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用智能材料制造主要动力系统主要是通过电路实现的。

第2篇

【关键字】力学;土木工程;计算简图;内力计算

1、概述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求,建造了房屋、道路桥梁、隧道、堤坝、电站、港口、机场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建造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土木工程。在土木工程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力学知识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经验的积累,人类很早就会建房子、架桥梁,但只有拥有了现代力学知识,人们才能建造出摩天大楼、巨型水坝、大跨桥梁、海洋平台、海底隧道等宏伟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主要开设的力学必修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门专业基础课,通常称为土木工程的“三大力学”。 土木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构件包括杆、梁、柱、板、壳、桁架、悬索等。在这些结构构件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土木工程师可以建造出结构优化、安全可靠的现代大型结构物。

2、模型的建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并不是直接考察其真实的全部,而是通过科学抽象与合理简化、略去次要因素并抓住其本质特征而建立近似替代物来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构的力学分析就是按照上述的道理采用力学建模进行研究的,即利用力学、工程结构知识和实践经验,首先经过科学的抽象,并根据结构实际的受力、变形等主要因素,对结构进行合理的简化;经简化后可以用作分析计算的模型,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或力学模型。

2.1 对外力的假设及简化

对外力的假设及简化反映了外力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外力简化成不同的荷载。比如,当外力作用面积相对于结构来说较小,可将其简化为集中荷载,否则简化为均布荷载。若外力相对于结构位置和大小变化均较小,可将其简化为静荷载,否则简化为动荷载。

2.2 对约束及连接的假设及简化

对约束及连接的假设及简化外部约束反映了约束体对结构和约束体连接处位移的限制情况,约束的类别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简化成具体理想的约束。比如,当约束体的刚度很大或者结构和约束体连接处位移受到限制小到可以忽略时,就可以将其简化为刚性约束,如光滑接触面、固定支座、活动支座等。当约束体存在变形且结构和约束体连接处位移产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时,可将其简化为理性柔性约束,如弹性支座、柔索;将杆件结构体系的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简化为铰结点、刚结点等。

目前建筑结构设计采用PKPM软件进行计算,使用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建模,也就是将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力学计算简图,这就离不开力学知识。力学模型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计算结果的正误。

3、内力的计算

计算机不是万能的,如果在程序的操作过程中,因为某个参数输入错误,导致整个内力计算结果错误,而计算机不具备这种纠偏能力,就需要利用力学知识进行判断、检验,以避免错误的出现。有些构件采用PKPM进行计算相当麻烦,比如小框架结构的楼梯,往往采用手算代替机算,这就需要力学知识首先算出其内力。

4、结语

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必须要有较好的力学基础。若缺乏对三大力学的基本概念、物理意义和求解方法的深入理解,想真正掌握好相关专业课程,做好有关工程设计、 施工、监理乃至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参考文献:

[1]马崇武,秦怀泉,力学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教学[J].高等理科教,2007(6)

[2]张明朗.论计算简图的建立[J].山西建筑,2010,36(6)

[3]郭剑, 张福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J].山西建,2007,33(2)

[4]黄立新,吴宇华.土木工程专业的计算力学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z2)

[5]郝哲.土木工程专业中的若干力学问题剖析[J].沈阳大学学,2005,17(2)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高新技术 可持续发展

引言

工程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及报废后的拆除等过程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断产生废弃物,这些问题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既要大力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中国土木工程现状

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 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改革开放20年间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及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 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然而,工程材料的生产与使用、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及报废后的拆除等过程均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不断产生废弃物,这些问题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人类唯有在整个地球这个巨大的生态系统的支持,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茸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但在特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主要源于生态系统内部固有的自动调能力(即反馈机制),而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繁衍利从事着一切活动。当人类的繁衍与活动超越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而发生崩溃,结果,环境会逐渐破坏,资源和能源会逐渐枯竭,生物会逐渐绝种,最终将危害整个地球,威胁人类的生存于按展。因此,人类的繁衍与活动不能超越生态系统有限的调节能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只能在整个地球这个巨人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环境、资渊、能源及物种等)范围之内。所以土木工程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而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一味去搞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它既不是单纯经济持续发展或社会持续发展,也不是单纯的自然生态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一词在国际上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联合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94年3月,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中国2l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列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确认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在近年的经济持续发展中,不仅仅在自然资源的保护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在人才的培训领域、使用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在设计上更加追随自然,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节水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持续增长(如生物种群数量的指数增长),因持续增艮会受到资源、空间等的限制,迟早会崩溃,这种持续增氏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也不等同于单一因子的发展(如所谓钢产量或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而是谋求实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样却是必要的战略选择,但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中国口前还在沿袭传统的非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必须迅速地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中国21吐纪议群》构筑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和相应的对策,是中国走向21世纪和争取美好朱来的新起点。尽管“可持续发展”一词的精确定义目前尚术十分明朗,其概念与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但这一词语一经捉山即在世界范罔内得到认同,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人类对自身走过的发展道路的怀疑平u否定,对今后发展道路和目标的憧憬和向往。从总体上看,人类还未真正走上可持续芨展之路,但应当深信,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观念的指引下,人类必将逐渐从工业文明社会跨入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文明社会。

三、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在设计上更加追随自然,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节水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它是节能环保型的,注意对垃圾、污水和油烟的无害化处理或再回收,充分考虑保护周边环境,包括:施工中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对建筑工地周围树木、植被、土地的破坏。当然,我们应特别注意工程建设中土地的节约。在建设工作中应重视,变废为宝,如:粉煤灰利用,用废橡胶筑路、碎玻璃制砖等等。土木工程人员在努力减少建筑垃圾和废料产生的同时,还应重视废建筑材料的利用,如:废混凝土、废砖石经回收加工,可用作要求不高的地面材料或填充料,也可用于筑路或重新制砖。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应特别重视各项土木工程的使用寿命,使之尽量延长。在向海洋拓宽,建人工岛 造海上城市时,也应注意可持续发展 要改进排污出口,不要把海洋当成垃圾桶,在土木工程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节约用水。水是一切生命之源。由于中国人口的持续增长,且人口基

数特大,加上工业的快速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后,不少地区的淡水资源逐渐地遭受破坏,甚至污染加重缺水,水荒开始出现。因此,一方面,要节约用水,特别在大量用水的工程建设中,要努力减少水的消耗量;另一方面 要注意水的二次利用。以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1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简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现状,指出生态建材是未来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方向:阐明生态建材的特性及研究意义;介绍生态建材的研究进展,即从采用高新技术研制与开发生态建材、采用传统工艺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制生态建材以及采用新工艺利用固体废弃物开发生态建材;并单独对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的钢材和混凝土的生态化问题进行介绍,为土木工程设计、施工阶段的材料合理选用提供参考。

3.2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分别从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以及施工图设计阶段三个方面对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初步设计阶段,要根掘建设任务,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协调好各种功能的要求,在一定的投资数额范围内将结构作的更好,在尽可能多得使用新型绿色高性能工程材料的前提下做到材料的供求平衡,详细了解工程建设范围内所有可能涉及的环境及地质水文问题,预见后续工作可能发生的结构、设备、动力及施工等各方面的问题,最终确定拟建工程的具体方案;技术设计阶段,要协调各有关工种之间的关系,使各工种之间能够密切配合,协调编制出拟建工程所需的各有关工种的相关文件;施工图设计阶段,新型材料的采用以及研究方法的革新导致现有规范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及时对现行规范进行统筹修订工作;研究开发优化设计软件并积极开展优化设计工作,以使工程结构真正的达到“安全、经济”。

3.3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阐述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原则,即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施工结合气候;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基于该原则,描述我国施工阶段可持续发展现状,并提出推进我国施工阶段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具体做法。

3.4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讨论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可采取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即降低人为的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应对自然因素影响的工程腐蚀现象、做好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工作、加强结构的维护保养,延长结构的生命周期、制定周密的拆除计划、控制建筑拆除对环境的影响,对拆除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等。上述对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是建立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水平之上的,且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只能对该战略问题提出一些概念性的看法,其中必定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因此,有待于在后续工作中的深入研究及应用。

四、结论

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涉及到大量能源的消耗、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外界人为和自然因素对结构的性能不断产生影响使结构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拆除阶段的噪声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对结构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实施使用与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使用阶段的应用,对促进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降低人为的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应对自然因素影响的工程腐蚀现象、做好土木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工作、加强结构的维护保养,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制定周密的拆除计划、控制建筑拆除对环境的影响,对拆除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对于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具有明显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会议报告。

[2]吕志涛.新世纪我国土木工程活动与预应力技术的展望[J].东

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质量管理是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作业中主要对施工项目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的 质量实现有效管理,在实际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对科学的手段以及方法进行应用,保证工程质量满足相关标准与要求。本文将由作者对实际案例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总结出强化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

1、实际案例概况简述

石首市车禄新居 ( 车落岗棚户区改造 ) 项目建设工程位于石首市明珠大道西侧、锦绣大道东侧、石首市汽车客运站西南侧。包括 9 栋高层和整体地下室及配电房、公用建筑。建筑总面积约15.75 万㎡。本工程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和框架结构三种。本工程场地的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场地类别属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类。

2、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概念

土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项目的控制 ( 也叫成本管理 ),其必须建立在一个独立的项目管理控制基础之上。它在一个项目的运作和处理过程中实现了项目的验证和控制功能,使管理方可以加强定义的性能和正式的目标,其任务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 正确的项目管理的信息提供基础以及相关信息的及时与更新 ;(2)与项目相关方面的及时全面的沟通方式 ;(3)在信息化背景下,基 Internet或一个项目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信息技术体系 的 信 息 技 术 系 统(KPI,Key PerformanceIndicator sys-temp);(4) 对潜在管理目标的差异化分析 ;(5)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及项目的管理与治理系统 ;(6) 加大相关项目管理工作参数的透明度,完善相关合同管理 [4]。

3、对如何强化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3.1 协调安排工程项目各方的工作

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前,土木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当前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工程管理工作开展需求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在对各个施工阶段进行处理时,要充分考虑土木工程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对各个部门以及分包单位承担的责任、义务、权利进行明确划分,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需要进行精准记录,消除众多部门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强化各个部门工作开展的协调性。要建设科学化的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结构,在对项目施工内容进行分包处理时,要充分考虑到整个项目建设的整体情况,不能较大程度的分解项目,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性造成损害,导致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的难度性。

3.2 科学合理的进行人力分配

严格控制每一时间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前期配置、后期配置以及中期配置共同构成完整的土木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这三部分对人员的要求以及分工都大有不同。前期工作人员主要从事理论工作,需要有专业的工程知识与理论基础,主要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手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相关工程做出详细的计划。中期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施工和监管,后期工作人员主要负责验收以及检查,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时,可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对有问题的进行适当的惩罚,这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 [2]。

3.3 完善管理制度及有效执行

只有健全、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才能使得土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土木工程管理制度完善属于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当前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反馈的不良问题,对土木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避免后续施工中在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定期的召开会议对土木工程管理制度进行落实,使得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的每一名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都有着充分了解,在施工中对自设岗位操作进行严格规范,从而保证施工技术应用的专业性、规范性。如果施工技术人员存在习惯性的违规操作,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管理制度给予严厉的惩罚 [1]。

3.4 合同管理

工程的管理单位应督促各个参与方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签订合同,才可以明确各方的责任和相应的义务,值得注意的是,合同内容应该明确各个参与方的责任,所有条款要准确详尽,制定的奖惩措施要分明。合同签订后应由相关方尽快报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进行公证后才会有法律的效力。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施工环境,减少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者加强安全监管,做好安全预警工作,高危处建设防护网,防止意外发生 ; 设置清洁人员专门清理施工现场的水电线路,清理场地的垃圾,给工人施工营造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 ;改善工人的住宿、饮食条件,这样能够增强工人的幸福感,端正态度,更加认真的对待工作 ; 加大投入,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代替人工繁重的作业任务,提升工作效率,精准的测量数据,减少工程误差,对改善施工的质量有重大的影响[5]。

3.6 强化工程验收工作

工程项目的建设,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科学合理化的管理。工程完成后,管理人员要设置专门的验收小组,对工程的完成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首先,在工程项目正式完成后,进行反复的质量检测工作,包括工程的抗震、抗风、抗压能力等等;工程质量安全的检测,表面是否有裂痕出现,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排除安全隐患之后,应该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检测结果,确保数据真实,请相关单位做出质量评价,签订工程质量保证协议书,拿到合格证书之后才能进行交接工作 [5]。

结语:

以上所述,不仅仅是对实际案例做出了介绍,还通过案例总结出强化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提出了人力的配置、工程项目中各方面的协调、制度、以及合同、验收多方面的提出了描述,希望可以对广大的工程学者面对类似问题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松 .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3):213.

[2] 贾立平 . 浅谈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管理 [J]. 门窗 ,2017,(01):170.

第5篇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而提出的,现在已经被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和社会所接受。由于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是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基本建设第一线,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创造转化能力的人才,所以高等工程教育界都在积极地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提出“CDIO”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等。虽然名称不尽相同,培养目标表述上各有千秋,但都具有一些共性的特征:在培养目标上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工程能力;在教学计划上,突出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学生动手做工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次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采用“两段式”培养模式,即学科基础培养阶段和专业方向培养阶段;在教学模式上,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校外企业实习基地教育相结合”等等。不论哪种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面向工程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美国的工程教育一直引领着国际工程教育的潮流,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对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8项标准:①应用数学、科学、工程知识;②设计并实施实验,能分析解释并能获得数据;③能够按照要求进行系统设计或工艺设计;④能在工作中参与集体合作,并能和他人有效地沟通;⑤能够发现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⑥了解工程对于全球和社会的影响;⑦对终身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及自学的能力;⑧是从事工程必须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虽然美国的工程教育理念、欧洲工程教育模式与中国的工程教育思想在一些表述上有差异,但是也有很多共性。基于上述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能力要求可以概括为:①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会不会做”的问题;②工程设计、建造与施工管理的能力;③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必需的操作技能,如测绘仪器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工程预决算、检测仪器使用等等;④工程实验、检测、鉴定的能力;⑤能够及时发现工程问题、分析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⑥自我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⑦能够与各方合作协调共事的能力;⑧能够在行业内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上述对学生的诸多要求,都需要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线教师去完成,需要高校教师具备更高的相应素质与工程能力要求。

二、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培养人才为己任。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了大学的三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高等学校的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是教师的本分和责任。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天面对的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学生。专业教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教师在授课时的启发引导、逻辑推理、案例分析,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工程实习、毕业设计辅导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其自身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认为,在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的同时,也应关注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要求。

1教育观念的更新

首先要改变一些高等教育的传统办学观念,主要有:一是认为应用型本科比学术型或教研型本科低一档次,有点接近职业教育,降低了学科、专业的层次,也削弱了教师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事实上,应用型与学术型或教研型专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延上,体现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而不存在层次差别。二是过分强调学术化观念,追求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不断膨胀,而忽视了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理论研究与跟踪调查表明,职业成长的潜力更多地取决于学习能力尤其是自我学习反思能力,而不是基础知识的宽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不是传授的,而是建构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深思。当代工程知识更新很快,如不能授学生以“渔”,传授的这些知识很快会过时,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三是将专业教育与学术训练混为一谈,重视传统理论、传统方法、传统工具的学习与应用训练,对新兴方法、新兴工具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认识不到位,对工程建设的新进展关注不够,对社会化、专业化分工的趋势认识不深刻。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方法落后于当前工程实践,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水平与社会需求脱节。例如:工程界的结构图早已采用平法表示,但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仍采用单榀剖面详图表示,脱离于社会工程实际。

教育观念的转变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变革现有的课堂理论教学学时不断膨胀,课程体系头重脚轻的现状。要进一步明确大学教育将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注重持续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2l世纪土木工程师的立业之本。其次变革课程内容的学科取向,改变目前以学科科目相对应的方式来安排课程内容,缺少必要的横向联系,容易产生条块分割,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掌握工程知识;建筑工程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对所学工程知识应用自如,与学校课程内容设置有很大关系,学校课程安排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构件及其有关的设计施工要点来学会知识,这些知识只是工程应用中的局部专门知识,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没有学到在各种总体问题中如何应用他们的专门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知识是从局部到整体,而工程师的工作思维是从整体到局部,使得学生将来工作所需要的实际工程设计模式与学习技术知识的模式之间是不连续的,甚至于流程是相反的。再次,要变革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教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灌输以及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工程思维的培养、工程方法的启迪、创新精神的培育,在教育性与训练性之间失去了必要的张力和平衡,导致学生的视野狭隘、工具功能突出,发展潜力明显不足。教学要紧扣应用和创新,比如建筑工程行业中通用的电算程序、平法表示等都要在教学中加强,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得心应手。

2对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

大学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其在高校要承担的双重角色相对应,即: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这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教师要有科学研究的兴趣,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活动,才能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科的前沿;通过科研或社会服务,教师才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科研创新活动,才能对相关规范、规程有深入的理解。反之,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水平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很大促进。教师把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成果渗透在教学活动中,从而影响、带动学生去思考问题、观察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创新是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较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上的创新,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语言、教学管理、考试考核方法等等。关于课堂教学可以用八个字来简述:激情、明白、方法、效果。具体而言,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师,要对土木工程专业热爱,要把激情带入课堂,感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有充分的掌握,要建立该课程的逻辑思维方法;要因材施教,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如启发式、引导式、案例教学、类比教学法、互动教学等等;以楼盖结构课程设计为例,结构形式可以是单向板肋梁楼盖,也可以是双向板肋梁楼盖;可以设计成密肋楼盖,也可以是无梁楼盖。因为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哪一种类型是最佳方案,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比较。又如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方法,就利用了混凝土结构中塑性铰的概念,而在后续课程《结构抗震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也利用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提高结构的延性耗散地震能量,减少地震灾害。适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有效的传输知识,要关注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地反思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取扎实的专业知识。

3教师对人和自然道德关系的认知要求

土木工程的建造要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对各种设施的需要。土木工程人能够使天堑变成通途,能把戈壁变成工厂,能够把荒滩变成美丽的新城,能够建造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学习、娱乐的各种需求的高楼大厦。但是,必须认识到土木工程不论是建造过程还是既有建筑,既是各种资源消耗的大户,同时也是自然环境的破坏者。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才能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应不应该做”的理念。例如在毕业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心结构材料的用量及造价问题实现优化设计,节省的结构材料就是减少了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就是节能减排。因地制宜地做好结构设计工作,同时注重经济效益,提倡就地取材,形成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构设计模式。土木工程耗资巨大,工期较长,市场运作复杂,牵涉到的部门较多。教师要有经济管理意识,从前期的投资论证,到中期的规划设计,再到建造过程中,以及交付使用后的运营、维护、经营管理,都涉及到经济问题。教师要有经济管理的知识,要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对合同管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才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不断地优化设计,学会算经济账,学会回答“值不值得做”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浪费就是没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不道德的。

三、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简述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土木工程结构而言其设计目标首先就是对建筑的安全负责,即保证建筑的主体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并符合安全性需求。一般房屋结构是由板、梁、墙、柱、基础或直线形构件和杆、拱、壳等直线杆件或曲线、曲面形构件组成。梁是工程结构中的受弯构件,它承受板传来的压力及梁的自重,通常水平放置。梁按截面形式分为:矩形梁、T形梁、倒T形梁、Z 形梁、空腹梁等。柱的概述:柱在工程结构中是主要承受压力的部分,其中主要是承受梁传来的压力及柱本身的重量。墙的长与宽的尺寸要远远大于它的厚度,而且荷载作用的方向和墙面是平行的,其作用的效应是轴的压力,有的时候还会有弯矩。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来对土木工程中结构设计细节予以重视。

1、结构的计算,我们说的设计的基础形式是条形基础,在确认基础底面宽度的时候,依据的是地基承载力的设计值(新规范称之为特征值),即b≥N/(f-rh)。h对于内墙、外墙取值不一样,不少计算书中误认为是一样的。r应是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r=20kN/m3,而学生常误取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我们要严格分清其中的概念。

2、土建施工图的重要性,平面图与立面图、剖面图的配合建筑施工图关键是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之间图示内容一致,且相互补充。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初次绘制内容复杂的建筑施工图,我们的设计者由于疏忽,没有全局观察,造成平立剖面图的表达不一致。所以我们要做到各图所注的标高、尺寸、定位轴线等在每张图纸上都要认真核对无误,这个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要求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务必落实做好。

3、结构截面设计中我们要注意场地类别对抗震等级的影响,抗震等级对于框架截面设计的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根据房屋高度和设防裂度从抗震规范中直接查出抗震等级,但对于“场地类别为Ⅰ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1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当采用Ⅰ类场地时,抗震计算的抗震等级与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不一样。我们做到结构计算清楚明白,施工图纸的清楚明确,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场地类别对抗震等级的影响。

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建筑结构来说,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首先必须要进行考虑的,对这些性能会产生影响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施工的质量,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以及建筑质量指针,在使用过程当中的情况也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中,结构设计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相关的部门管理不够严格,这将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而造成工程事故的产生,使得建筑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我国相关的法规也还不是很健全,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结构设计的承载能力不足。同时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也不足,因此结构在地震或者是爆炸中就很容易受到极大的损伤而倒塌,造成巨大的损失。但是如果在结构设计时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得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都比较强,那么结构的损伤会小很多,不至于倒塌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整体牢固性较差

在进行结构的设计时,除了需要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之外,还需要使得结构具有很好的整体牢固性,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结构因为局部的性能不足而发生破坏,最后导致整个结构无法正常的发挥功能。结构良好的牢固性主要是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延展性以及冗余度,只要可以很好的保证这两项性能,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可以进行很好的抵抗,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国目前在这个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旦发生地震已经其他的自然灾害整个建筑就容易出现倒塌的现象,这样造成的损失和伤亡是最大的。而且特别是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区环境中,更是应该注意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绝对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2、安全和维护意识不足

在我国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当中,结构的耐久性往往是会被充分考虑的,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往往就会非常注意结构的强度问题,希望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但是在实际的设计时,却是很少考虑结构所处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对于结构的影响,而且在相关的规范当中也没有非常详细的说明。因此在目前的工程当中很多都存在施工寿命偏低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结构设计相关的安全和维护的意思不够造成的,对于建筑结构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造成事故的产生。

3、规范中安全水平较低

对于设计的人员来说,进行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就是结构的设计的相关规范,规范当中都会规定进行结构设计的相关参数,包括结构的安全系数、结构的稳定性要求,结构的耐久性要求等。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目前我国在规范当中规定的设计安全等级的相对水平还是比较低,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进行施工时往往无法按照标准来进行施工,直接造成施工的质量达不到要求。

三、加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措施

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主要表现在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在制定规范时应该因其主要,加强对于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同时在规范当中要明确管理办法,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监督和管理,在强化设计人员的安全设计意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工程验收和评价的进度。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对设计从业人员进行管理,规范其工作的安全性。在进行设计时多借鉴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和理念。充分鼓励进行科学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来提高技术实力和设计水平。同时还需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通过就结构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得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安全、先进。

1、安全性设计

在进行安全设计时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加强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让其可以充分的掌握相关设计规范,结构计算要熟练和准确,理论知识要充分,同时培养良好的设计素养。这些都有待于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其次就是相关的设计单位需要进行科学以及有效的管理,施工单位在选择设计单位时需要选择设计经验丰富,相关资质等级较高的单位,这些单位的管理一般都比较的先进。再者就是在进行设计计算时需要细心,除了一般的要求的设计项目需要满足设计要求之外,还需要认真的检查设计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问题,因为一旦计算出现问题,整个设计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每一个数据都要认真的进行核实和校对。最后就是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监督,保证施工是按照图纸进行的,在施工验收阶段,通过和施工单位配合,保证施工人员正确的理解施工图纸,避免因为图纸问题引起工程质量问题,同时还应该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图来进行工程的验收,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经济性设计

在进行设计时还应该充分考虑设计的经济性问题,首先一个就是要利用标准图集来进行对比,尽最大可能对图纸进行优化,降低设计的任务量,这样可以减少设计当中的错误。同时在进行设计考虑最多的是安全性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的经济性没有多少考虑,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设计人员认真核对每一个数据,使得工程项目成本最低,最经济。其次就是需要有效的管理,在进行项目的招投标时,需要进行对比,同时在考虑就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性的招标单位。在这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采取多个参数的设计方法,因为结构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设计时设计到很多的变量,通过多参数的设计就可以很好的考虑这些参数,使得设计达到最经济的目标。最后就是各个相关的部门需要进行密切的配合,在整个设计当中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水排水以及暖通设计都需要相互的配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土木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予以解决,并不断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肖淼. 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问题 [J]. 江西建材.2014(3).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解析;土木工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43-01

我国工程管理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随着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土木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筑施工组织与技术土木学与地基基础、城市规划的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科学、创新、有效的工程理论体系。工程建设在朝气蓬勃的发展,其创造的经济价值令人叹为观止。虽然我国的工程理论体系已经有较大发展,但仍然不够成熟完善,因此加强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是非常重要的。

1 浅析工程管理类的理论内涵

1.1 浅析工程管理项目及工程经济学的内涵

工程管理项目是指以工程本身为基础,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计划、决策、控制和协调,结合其他工程管理科学实现工程目标。工程管理项目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特点,与其他管理方式不同,工程管理项目不仅具有管理学特性,还兼备工程学特征,工程管理者要针对工程环境,运用现代的工程学和管理学手段进行工程管理,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管理与经济息息相关,从工程经济学的角度将,工程管理项目能够提高工程效益,促进工程完成进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 浅析工程管理类的界定与分类

工程管理及基本原理与其他管理学有所不同,其兼备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的特点,具有基础性、抽象性,在独特的工程技术背景下,运用管理学的策略与方法,实现工程管理对工程的预期目标。工程管理类的界定与工程自身特点息息相关,包含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是工程管理者在特定的产业环境基础上,运用特殊形式对技术集成体的综合管理。随着当前工程管理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工程管理不仅是在建筑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行业,例如石油、化工、矿业、通信等也被广泛应用,因此,当前的工程管理的界定与分类更加广泛。目前,针对工程管理的分类主要按照工程性质有以下几种:第一,建筑类工程管理。主要是对道路、铁路、房屋建筑、水利工程等建筑工程的管理。第二,制造类工程管理,包括机械、化工、电气等技术性行业工程的管理。第三,采掘类工程管理,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开采工程的管理。第四,探索类工程管理,主要是航天、生物医学等科学探索工程的管理。[1]

1.3 浅析工程管理体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工程管理体系涉及内容复杂,与其他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工程管理与工程学,其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特征,运用工程理论和技术要求,促进工程学的发展;工程管理与管理学,其运用管理学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合理配置工程组织、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工程管理与经济学,工程师将运用经济学特点,从宏观、微观等视角分析工程决策、投资,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工程管理和系统论,系统论是以研究系统模型、结构、规律为基础的,运用逻辑学和数学等学科对系统进行管理。工程管理结合系统论的理论和思想,构建更加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工程管理与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深入工程管理的组织,调节管理理论和思想、方法间的互动,最终改变整个过程管理系统及其理论与实践。

2 简述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特点

2.1 简述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与一般管理体系的特点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管理对象以工程技术为主,根据工程技术管理规定,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其次,具有理论和应用的互动特征,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仅是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的应用,更是工程技术与建设实践的结合,是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互动过程。最后,涉及领域广泛。工程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包含工程整体,从工程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行,从开发管理到制造生产,包括技术创新和改革等,工程管理范围非常的广泛。此外,工程管理体系与其他项目管理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管理对象不同,环境形式存在区别,但是,管理目标相似,项目管理的思想、方法在工程管理中也同样适用。

2.2 简述工程管理理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工程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甚远的影响,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为工程建设提供创新的平台,推动科技的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首先,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工程管理理论将工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保障民生安全。通过对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合理的控制工程工期,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投资收益,对工程作出科学决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推动工程技术进步。工程管理为工程建设铺设良好的平台,不仅能够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还能够引导科技成果的快速转换,提高整个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最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工程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工程理念,促进人与社会、自然间和和谐相处,寻求环境与经济的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3 浅析工程体系的构建

3.1 浅析土木工程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

土木工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所以其构建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协同创新,构建和谐。以哲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工程理论体系的建立的目的就是促进人与社会、自然间的关系,运用工程管理对工程进行正确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使工程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土木工程理论体系的构建将工程系统管理更加完善,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在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解决问题,实现工程顺利进行。

3.2 浅析建筑施工工程理论体系构建的方法

建筑施工工程理论体系相对系统、复杂,工程理论体系也是一个犹记得、逻辑化的体系,通过严谨、科学的构建方法实现建筑施工工程理论体系的完善。首先,逻辑方法。逻辑方法是以逻辑思维出发,从基本概念和没有经过证明的假设为出发点,对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推演。逻辑方法能够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和经验,通过推演总结提炼出规律、定理和定律,将知识提升至理论,在将理论系统化处理,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其次,历史方法。历史方法是根据研究对象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形态和过程来研究理论体系,运用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反应对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对施工工程理论体系的构建。

4 结语

工程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和互动,运用科学的手段加强对工程的决策、计划、组织和协调、控制,实现工程的顺利发展,促进工程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继善,王孟钧.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哲学思考 [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