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18:01
序论:在您撰写现在自然环境的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镍钼矿;矿产资源;污染情况;预测
镍、钼是重要的战略金属,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成为先进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基体、主要成分或添加物,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等领域。镍钼矿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多金属复杂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遵义、湖南张家界、湖北的都昌、云南和浙江富阳等我国华南地区沉积型镍、钼、钒多金属矿床及贵金属矿化的主要成矿地带。其中贵州遵义和湖南西北部的镍钼矿资源以其资源储量大、镍钼及贵金属品位高等特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湖南张家界的碳质页岩高含量镍和钼是罕见的本土高档的钼的世界,虽然张家界地区的镍钼矿石中镍钼含量远高于工业开采品位,但矿物中有机质含量高、嵌布粒度太细,脉石矿物以碳酸盐、钼酸盐为主,加之成分复杂,杂质元素多,该矿是公认的难分离的矿。传统的镍钼矿生产工艺设备技术比较落后,镍钼分离提取率不高,一直徘徊于60%~70%。
湖南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张家界地区批复了6家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镍钼选矿项目,但由于环保设施设备配套或工艺技术等问题,到2012年投产的镍钼矿采选企业,没有一家能够达到环保“三同时”验收的要求,对周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现基本处于停产整改中。统计数据显示,各企业部分废水仅经简单处理后排放,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重金属污染物的治理已刻不容缓。在本文中,将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慈利县钼镍矿行业进行分析,不仅掌握矿区周围环境状况,同时找出制约镍钼发展的问题,提出镍钼矿产资源在慈利县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 矿区的环境问题
慈利县的镍钼矿产业正面临着一个较为严峻的环境情况,据镍钼采矿业和加工业两种生产模式,分析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1.1 慈利县镍钼矿山采矿污染
镍钼矿产行业的一个重要环境污染环节来自于采矿过程,一直以来多采用洞采技术污染具体体现为:(1)酸性废水污染地表水,以及洞采破坏地下水系,由于矿山开采矿井和尾矿弃渣场均处于高山山腰,农居以及田土基本处于低山凹地,其地表水受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2)矿山废渣的堆置和采矿过程中地表剥离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破坏;③矿山废渣还会因尾矿自燃,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以上各种原因,对矿区各村的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用水以及植被造成严重影响,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2 镍钼矿加工污染
镍钼矿在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2.1 废气
镍钼矿采选加工企业排放的废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生产中排放的SO2、烟尘,以及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的氨气。排放含SO2及氨的尾气,使空气中SO2及氨浓度升高,使作物生长受到影响,降低产量并降低产品质量,同时对周围环境中的动物(包括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相关资料显示,SO2的浓度达到0.5~10mg/L、氨气浓度达到5mg/L时,蔬菜就会呈现受害症状。镍钼矿采选加工企业排放的废气可能出现铅影响主要是慢性的积累影响,铅在人体或动植物体内富集后,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影响。
1.2.2 废水
矿体和矿渣中的有害重金属,在洗矿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造成污染,另外,通过淋溶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源的污染。从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和镍钼矿开采加工区水环境质量上看,现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已经使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镉和镍的超标。
1.2.3 废渣
镍钼矿开采加工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浸出渣、磷砷渣、脱硫渣、煤渣、粉尘以及水处理渣等。若不经妥善处置,会对周边环境、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等造成污染。据隐患排查中监测,贮渣场附近土壤以及当地地表水因渣场渗滤未得到安全处理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威胁当地环境安全。
2 慈利县镍钼矿区地表水环境容量
为全面了解慈利县重金属整治工作进展,促进镍钼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和利用,自2015年6月起,第三方监测机构将每月对县重点区域水环境质量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舅入澧水河口等断面的水质符合《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及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水质状况总体优良,有一定的纳污环境容量。结合水文资料及当地实际情况,地表水体重金属环境容量采用零维模型计算公式(1):
M=31.536(CS-C0)・(Q+Qp) (1)
其中:M-水域纳污能力,吨/年;CS-水质目标浓度值,毫克/升;C0-水域背景浓度值,毫克/升;Q-初始断面入流流量,立方米/秒;Qp-废污水排放流量,立方米/秒,本文涉及水域径流量充沛,设为0。
结果表明:慈利县镍钼矿企业纳污水体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为“一号片区”镍0.946吨/年,铅18.922吨/年,铬21.76吨/年,砷22.801吨/年,镉1.892吨/年;“二号片区”镍7.096吨/年,铅18.922吨/年,铬21.76吨/年,砷23.415吨/年,镉1.892吨/年。
3 慈利县镍钼矿产资源发展规模的预测
镍钼矿开采是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结合污普查数据结果,慈利县镍钼矿开采加工区重金属废水中排放量较大的主要特征污染物的产污系数为是:镍0.163克/吨、铅0.0053克/吨、六价铬0.003克/吨、砷0.046克/吨、镉0.0035克/吨。据公式(2),由纳污水体现状环境容量计算得出镍钼矿生产规模。
其中:MP-镍钼产业生产规模,万吨/年;Mi-重金属i的环境容量,吨/年;Ki-镍钼产业生产过程中重金属i的产污系数,克/吨。
经计算得出,依据水环境容量现状的慈利县镍钼矿生产规模为10.218万吨/年,否则则会引起水环境问题。
结束语
本文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基于慈利县的镍钼矿开采和加工业的现状调查和数学模型用来预测产业发展的规模。
(1)钼镍的污染情况主要是由于矿山开采的污染和加工企业污染,废
工业时代的开始及后工业时代的急功近利为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埋下了隐患。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正面临越来越突出的工业化后遗症困扰。上个世纪末以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如再不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问题来对待的话,城市必将面临生存环境恶化的危机。城市建设需要趋向全面的“生态化”提升,通过理清思绪,了解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不容乐观的状况,同时对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寻求解决对策。为此,存在于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明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生态保护、城市建设、现实问题、举措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出现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effect,简称UHI),城市因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影响,气温比其周围地区偏高的现象。]等不利于人们生存的诸多因子。作为人们生存的主体的城市,急需改变这种可怕的自然生态现状。城市的建设是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开始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规划并不科学的人为因素介入进来,一步一步打破着人与这个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平衡,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所具有的自我净化能力在这种组合中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更加有效地保存这弥足珍贵的生态系统变得十分的重要。
健全的生态结构和平衡的生态系统为人们的正常生存提供可能,只有这样的环境才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建设中,起到美化城市作用的环境艺术放在第一位考虑应该是如何着眼于现实以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建构良好的生态系统。近2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扩张也显示出惊人的速度。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也不可估量。目前,全球变暖、海水倒退、冰川融化、水土流失、沙尘暴、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化所带来的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污染不断。
面对这些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需要做到和谐共存。同时,进一步探索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做到保护好生态环境。
二、对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现状的认识
虽然城市建设在自然环境中所占的物理空间并不大,但是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并且随之建立了大量的生活基础设施,资源需求与资源承载力矛盾突出,而当这些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不能和谐共存时,就会产生损害自然环境的污染物质,对原始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改变。城市化脚步的进程慢慢改变着这个世界,自身环境的改变导致周遭事物随之而来的变化,新的生产模式及生活方式,永无止尽地向几近枯竭的自然索取,毫无章法的手段更加加剧着这种现象的恶化。
1、水、土地、大气等自然资源日渐枯竭
水是万物之源,水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自不必言说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停地耗费着有限的水源,由此产生的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不经处理便再一次进入自然环境,污染洁净的水源。与此同时,水资源总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依托于此而生存的生物面临灭绝的现状,生物链条的打乱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破坏整体循环。另一方面,海平面的上升直接导致陆地面积的减少,并不充裕的土地资源更加捉襟见肘。人们为了自我生存,最大限度的加大建筑的密度及高度,这也就导致单个面积人口密度的提高,结果使得城市气候异常,空气污染严重。更为心痛的是本应极力加大力度增加的绿地系统,却以寥寥的姿态矗立在城市建设中。绿地系统所具有的改善环境的机能是城市生态系统能否良性循环的关键问题。取之不竭的大气资源已经成为过往,清洁、新鲜的空气逐渐变为奢望。城市消耗燃料所产生的废弃排放至空中在短时间内得不到净化,产生的废气还没有来得及净化,新的废气又再产生,这种恶性的循环永无止尽。彼时,资源利用与生态质量间的矛盾逐渐最大化。
2、城市建设中自然环境效能低下
现在,对于城市的发展更多的是以牺牲自然的环境为代价,以换取眼前的短期利益,正是这种掠取式的方法造成了现在城市建设中绿化环境的先天不足,在一开始,生态的最本源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放眼望去,虽然在城市建设后期会有所考虑的增添公园、草坪、绿化带等等设施,但是这些在破坏原有绿色生态的基础上再又重新耗工耗力增添弥补之法,完全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用。城市的绿化设施极其不足,并没有形成天然的净化模式。散点式的绿化建设就如同杯水车薪般,可怜地补给着如黑洞般无止尽的需求。所有的这些都使得我们现在居于的城市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环境效能毫无功用。
三、生态环境保护得以实施的有效举措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问题是最为敏感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保持生态持续性显得非常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对环境和生态的关注则具体体现在 “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支撑下,在城市所处区域自然环境综合约束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环境清洁良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健康富裕、社会和谐进步的、开放的、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实践方面。
1、水、土地、大气等自然要素的保护。要建立、完善“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简称EI),本质上讲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Natures Services)。],生态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着自然生态,为人们提供着新鲜空气、绿色食物、安全庇护等等。它不仅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绿地系统,同样包含着一切能提供上述生态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系统及自然保护地系统。“建立一个生态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就是未来的城市空间,可持续的一个景观战略,一个景观格局,这格局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它是未来城市安全的保障,未来城市居民身心再生的需要,是身心的再生。”[俞孔坚(北京大学教授)在“建立一个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中国环境保护高层论坛演讲”中的讲话。
]
城市是能源消耗的主体,同时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现在提倡最多的是节约型、低碳型城市,这也就对能源的结构和使用方式提出了要求,尽快实现城区无原煤直接燃烧,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包括供电、供热、供气在内的城市能源系统要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交通系统等统筹考虑,通过这些方式,最大可能的减少大气污染。水资源是城市重要的功能载体,也是一个城市得以运转的重要因素。在生态城市的水源系统既要包括各种来自于自然的水源,也要包括各种排水系统。污水、废水成为水资源使用一个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重点建构洁净、可循环使用的处理系统,最大可能地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原始水源的保护,只要把源头问题解决好,其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城市与自然环境灵活结合,减少生态破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最为根本的自然环境,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开始有意识的改变环境的状态,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最初需要考虑的就是在最小范围改变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建设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自然因子,利用树木、河流、湖泊、湿地进行建设,要以最诚挚及坚定的信念保护好这些自然要素,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将城市与自然合理有效地连接起来,把所有封闭的东西给去掉,变成各个开放性相连而为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城市建设中极力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更新、抗干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简单脆弱的城市生态结构。
四、结语
城市化使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遭到破坏。来自于自然日渐频繁的灾害使得人们开始觉悟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如果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毁坏了,再发达的经济又有什么意义?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所构成的美,这种生态美得以维持,需要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减低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环境。现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势在必行,通过长期有效的阶段型工作,逐步改善城市建设中的不良现状。
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所构成的城市,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生态城市。
参考资料:
关键词:水利设计;生态理念;应用
1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概述
1.1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基本定义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基本定义主要是六个字:重视、要求、注意。重视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要在水利设计中重视起来;要求是指在进行水利工程时要在水利的设计中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建设之间关系的科学性很好的体现出来,并且还要求他们之间的合理性也要体现出来;注意是指在水利设计过程中,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小。
1.2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重要作用
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实现水利工程跟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水利设施与水利工程在发挥抗旱救灾、农业灌溉、航运发电等方面的作用时,是水利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重视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3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特点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应用不是单一的应用,而是将自然性、经济性、社会性统一联合起来的综合性的生态系统,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自然性、可持续发展性、社会性、经济性。
1.3.1具有自然性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就是自然性。因此,在水利设计时必须重视对自然的保护,保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使水利设计与自然和谐共存,能够有效统一的协调与发展。在另一方面要保证自然的再生能力,这是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中心环节。只有将水利设计与自然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协调发展,就能使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自然环境也不会受到影响。
1.3.2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下,同时又不能损害下代人的资源需求,使经济水平快速发展。而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就在这方面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因为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就是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真正做到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1.4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重要意义
1.4.1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生态理念运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能够实现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和平共存,将水利工程变成“生态型”、“利民型”、“安全型”的水利工程,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4.2在减少自然灾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重要作用所体现的对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地表下沉等自然灾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所面临的问题
2.1水利设计时所用到的与水文有关的文件不全面
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不是非常容易的,是要进过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才能正式应用,所以想要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很好应用,就必须聘请专业人士对工程所在地以及工程周围的自然环境等方面要经过专业调查、分析,这样就能使水利设计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所需要的水文资料在反应当地水文情况、自然环境方面并不能全面如实的反映出来,而且在水利工程对当地的自然影响、水资源损坏情况也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在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所需要的资料支撑力量,进而对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效果大大降低。
2.2水利设计的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合格
水利工程的服务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一个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的服务意识认识度不高,这就直接导致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应用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在水利工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经常是忽略过去。另一方面,水利设计的专业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将自然环境与水利工程相结合发展的知识面,尤其是在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解决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支撑,造成在水利工程中不能将水利设计的生态理念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中去。
3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应用
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的在实际工作的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现阶段主要的应用表现在新建枢纽工程、河道改造和堤岸建设两个方面。
3.1水利设计中新建枢纽工程生态理念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新建枢纽工程时,要新建水库大坝进行蓄水,坝址处工程施工要破坏现状生态环境,水库建成后蓄水对水库上游蓄水位下造成淹没,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库区小环境因植被环境变化发生变化、水中生物生存环境改变、人和文物的搬迁、甚至是地震等等自然影响,这些管理起来非常困难,这些现象都对人们的心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里伤害。因此,在水利工程中新建枢纽时一定要将水利工程造成的各种影响综合考虑,制订出有效、合理的方案,按照国家生态发展的要求严格控制,使水库能够长久的安全运行。
3.2水利设计中河道改造工程生态理念应用
河道改造主要是对现状河道进行疏挖衬砌,疏挖造成现状植被被破坏,所以在进行河道改造时一定要按照生态平衡理念有计划的进行改造,主要是针对岸边的保护、水量的疏浚、周围的绿化等方面进行改造,力争做到,在河道改造后不仅能够安全运行,还要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甚至能够吸引游人前来参观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的水利工程才是利国利民的好工程。
3.3水利设计中的堤岸建设的生态理念应用
在堤岸建设时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知识针对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健全的生态环境全面保护的评价指标,这就要求在堤岸建设时要将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不能还是传统的那样知识针对工程所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而对工程所带来的环境破坏方面不加考虑,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自净能力不足,水资源破坏等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也要加入对工程的最终评估标准里面,这是因为现在生态环境所要求的,要将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获取所谓的经济的增长。所以在以后进行堤岸建设时必须全面的调查过程周围的自然环境,将自然环境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水利设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水利工程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又提高农业抗拒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但是,因为以往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环保意识薄弱,缺乏生态理念,长期下来,我国的环境问题以及水资源污染问题特别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生态理念充分应用到水利设计中,既保证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又可以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简要分析了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1.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1.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1.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1.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2.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2.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2.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2.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2.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3.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3.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3.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3.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4.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4.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4.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4.3.1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4.3.2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4.3.3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4.3.4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4.3.5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4.3.6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户外教学;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87-02
科学户外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程序地指导学生在户外(包括校园、社区、社会、野外等),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或社会环境资源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的科学活动必须跨出科学教室,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乃至所在城镇的资源可以而且应该用作学生学习科学的活的实验室。与发生在教室内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科学户外教学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更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从知识领域看,科学户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印证科学课堂中的学习所得,拓宽科学知识和学习领域,增强对自然界的了解。从过程领域看,科学户外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户外探究技能和探究能力,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从情意领域看,科学户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家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兴趣,在体验自然之美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如敬畏自然、保护环境),促进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养成,并增进师生和同伴之间的关系。综观小学科学教材,有许多适合开展户外教学活动的单元和内容,比如三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动物》单元,三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四年级上册的《天气》单元,四年级下册的《新的生命》单元、《岩石和矿物》单元,五年级上册的《生物与环境》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五年级下册的《地球的运动》单元,六年级上册的《形状与结构》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六年级下册的《宇宙》单元、《环境和我们》单元,占小学科学教材32个学习单元中的40%以上。这些不同的科学教学内容,有的适合在田野、山林等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考察、探究,比如岩石和土壤的观察、星空的观察、水体和植被的考察等;有的适合在动物园、垃圾处理厂等社会公共场所中进行参观、走访、调查,比如参观博物馆和气象站、调查访问水处理的方法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科学户外教学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其形式大致区分为以下五种。
一、欣赏自然之美
橙黄橘绿、层林尽染,绚丽的色彩展现着季节变化;蛙鸣悠扬、蝉歌嘹亮,幻化的声音谱写着生命的延续,自然界的事物或许都在以一种特定形式展现其独特的美。孩子们可能领略过蓝天的深邃、白云的飘逸、高山的峻拔、大海的澎湃,却未必能关注发生在咫尺之间的自然变化,比如静寂夜空中慢慢西坠的那弯明月、悬铃木树叶在秋风中逐渐凋零、紫茉莉花开时散发的淡淡幽香、栀子花上瓢虫与蚜虫之间的战争、墙角边那支行进中的蚂蚁大军。或许,身陷各种课外培训班的大多数孩子们的好奇心正随着这些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自然现象而慢慢消逝。当季节变迁、生物变化、特殊天象来临时,组织孩子进行近距离的野外游步、徒步旅行,甚至是登山、露营。在活动中,教师用“慢节奏”“慢镜头”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留意大自然中的种种变化。欣赏自然之美的科学户外教学,旨在让孩子通过体验自然界的瑰丽和伟大来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情感,并唤回孩子们日渐逝去的好奇心。
二、参观基础设施
对孩子而言,参观农场是一次令人惊奇的科学户外活动。如果教师并不认识农场主人,也不必担心,可以在报纸或互联网上找一找他们的联系方式。参观活动可以考虑奶牛场,也可以是蔬菜种植基地、家禽饲养场、养猪场和林场。参观农场能让孩子了解小牛、小母牛和母牛之间的差异,观察母牛产奶,看农场的设备,提一些诸如有关拖拉机怎样工作的问题。如果孩子们参观的是一个蔬菜种植基地,那么可以鼓励孩子观察农作物,并提出一些有关农作物如何生长的问题。除此之外,资源回收站、垃圾填埋场、自来水厂或污水处理厂等存在于周边的那些工农业基础设施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科学户外学习的场所。通过参观基础设施,参与其中的某些实际操作过程,孩子们可以了解现实的社会运作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访问社科机构
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我们周围有许多社会机构和科学机构都为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作了充分准备,比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气象馆、天文台、科技馆等。在动物园里,教师利用猜谜游戏帮助孩子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为什么海豹会有鳍状肢”“为什么蛇的体色要变成与周围环境相同的颜色”,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了解这些问题的复杂答案。如今的博物馆无论在场景布置还是参与式项目设计上都很受孩子的喜欢,在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拉动一下杠杆、按动一下开关、轻抚一下动物、做一下实验。许多博物馆会提供科学放映厅,它能让参观者在巨大的屏幕前欣赏生活在湿地中的鸟兽如何猎食、如何伪装的主题电影。这些社科机构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有系统主题式的展示,可能是图片、模型、实物或者可动手操作的设施,使得科学课堂学习变得具体化,以加深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因此,邀请社科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户外科学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做法,因为他们可以让孩子们顺利地看懂那些深奥的专业术语、了解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愉快地完成某项操作活动。另外,带领孩子们拜访药剂师、化学家、工程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可以让孩子了解许多科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拜访之前,要先引导孩子了解这些工作,这样他们就能在拜访期间提出一些好的问题。
四、调查环境现状
众所周知,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都离不开周围的环境,诸如学校门前缓缓流淌的小河、附近森林公园里生长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小区旁边人头攒动的菜市场。对于小学生而言,从事一些简单的环境现状调查,用感官甚至借助器材来细心观察和探索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诸多信息,发现其中的某些现象或问题,不仅能帮助孩子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同时有助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环境现状的调查主要以实地考察为主,可分为自然环境现状的调查和人文环境现状的调查两种。植被分布调查是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环境调查活动。一般情况下,教师从指导孩子们开展相对简单的校园乔木植被分布调查开始,逐渐扩展到对小区乔木植被的分布调查,以及乔灌木植被的分布调查,最后有可能发展到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形式的森林公园植被分布的长周期调查。另外,附近河流的水质状况调查、土壤状况调查、岩石状况考察等也时常被教师作为自然环境调查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了《保护听力》一课之后,有些教师会引导孩子们从事生活区周围的噪声污染调查;看到报纸上有关塑料袋使用状况的报道后,有些教师引导孩子们开展了“不同购物场所塑料袋使用现状调查”活动……诸如此类的调查活动,可以纳入到人文环境现状调查的范畴。活动结束后,除了展示孩子们的调查成果,交流探索的感受和感想,还可以继续开展一些相关的环保体验活动,比如环保宣传活动、环保志愿者行动、科学志愿者行动等等。
五、探寻历史变迁
孩子们时常会从家长的口中了解到周围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他们的影响。比如,听爷爷诉说他在运河里游泳摸鱼的快乐时光、听爸爸讲述运河曾经水质浑浊臭不可闻的糟糕场面。以历史的眼光看待社区人们的迁移、环境的改变、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或者大自然本身的时空变化,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任务确实是比较困难的,然而这种科学历史观的从小培养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些活动往往会告诉孩子,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所作所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长期之后才会产生效果的。孩子们在从事探寻历史变迁的户外科学学习时,大多运用分工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如一部分孩子去调查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的现状、一部分孩子去访问相关人士以了解这些环境在过去几年或几十年甚至更久以前的状况、可能还有一部分孩子会利用互联网来收集这些环境在现在或过去的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伟强.户外教育课程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16-18.
[3]谢鸿儒.户外教学初探[EB/OL].,2009-05-22.
[4]李昆山.户外环境教学理念之突破与实践[EB/OL].,2009-06-08.
[5]刘世和.户外教学与环境教育[EB/OL].http://tmue.edu.tw/~envir2/students/9103-1.pdf.2006-09-13.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meaning and value, analyzed the design of how to build the build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natural lighting system,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to establish natural convection ventilation, air circulation system,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envelope insulation from the heating, cooling, heat source, transport channels and realization way energy saving, establishment of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other energy-saving desig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Energy saving desig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tural environment
近年来,“绿色建筑”、“生态建筑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l.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2. 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3. 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 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日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www
4.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
4.4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予自然环境。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顶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80%为高耗能建筑,因此,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
一、绿色建筑涵义的界定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l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二、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5、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四、绿色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2.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
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3.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