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科技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7-20 16:17:57

序论:在您撰写科技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科技的意义

第1篇

中英科技创新合作的中心是新经济,两国应走创新引领的路线。

中英新经济的发展情况。首先看创业。中国、美国和英国是世界上创业数量最多的国家,每年的创业企业数分别是500万、200万家和60万家。英国只有6千多万人口,却能有60万的创业数,说明其对创业的重视。其次看独角兽。根据CB Insights的独角兽数量的最新统计,美国有130多家独角兽公司,中国有131家,而英国有10家,依旧位居全球第三。以上两组数据说明,在全球新经济发展中,美国、中国、英国稳居前三。在这个意义上,中英开展新经济合作是具有全球意义的事情,也是全球最前沿的探索。两国探索新经济合作将会影响全世界,更好地引领全球创新。

关于中英新经济合作,我最看重的项目是英国ARM公司在中关村成立的孵化器――安创空间。安创空间相当于中国大企业所做的专业化众创空间,这和中国的创业政策及全球趋势相吻合。作为全世界著名的芯片设计公司,ARM主要为大公司提供服务,但只有在中国为创业者服务。该孵化器设立在中关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创业团队服务需求较多。此外,我与ARM团队的深入交流得知,目前他们已在中国做了50多个创业团队的芯片架构方面的合作,并已有不少成功的合作案例。如果安创空间在中探索成功,意味着英国的大企业在专业化众创空间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这个探索如果成功,可能会在硅谷、伦敦等创业高地拓展创业孵化的新业务。这无形中将中国创业服务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中英两国新经济合作的重心应在创业、孵化、科技园区、技术转移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在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三个领域展开。英国是观念领先的国家,但是在新经济的发展方面,中国实力不比英国弱,中国在创业、众创空间、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方面位于全球领先水平。

中英科技创新合作要探索新模式

关于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模式,我认为有两点要重视:

第一,中英科技合作应重视两国的优势互补。中国首先要考虑学习并引进英国传统研发的优势领域,同时也要重视中国的优势。中国的优势体现在动员创业和数据领先的发展模式。在英国人看来,中国很快就成为单笔研发投入最大的国家。这点是英国重视与中国科技合作的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两国合作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要向新思想引领方向靠拢,搭建更好的平台,来促进实现两国创新创业合作。应搭建更好的平台,这些平台包括创业平台、金融平台和科技园区平台。中国已经与新加坡、以色列共建了国家级的科技园。中英科技合作中,也应该共同搭建中英国家级科技园。

第2篇

科技创新要重视科学,联系实际。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的焦点除了科学的发现,更多的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竞争的领域里。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看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因此,建设创新国家,建设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核心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比如,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要从小培养,要在中小学的教学中推广。在学校教学中,科技创新活动应联系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各种活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学习。同时科技创新离不开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及应用,科学创新活动让学生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也就有了目的,有了兴趣。更为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己亲手解决付诸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一次孩子打开冰箱拿鸡蛋,准备煎一个荷包蛋。猛地一拉,发现横卧的几只鸡蛋经不住猛烈的摇晃,流出了鲜艳的蛋黄和透明的蛋液。而竖卧的鸡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 他来问我。我说:“你自己做个实验不就知道了吗”?

为了探个究竟,他做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大团橡皮泥,分成四小团。上面竖直放上四只鸡蛋和一块木板,再放上《新华字典》和《小学生作文》两本书。惊讶的发现,结果鸡蛋毫发未损!想如果鸡蛋是横放又是什么结果呢?动脑不如动手,在橡皮泥上横放了四只鸡蛋。哎!没想到的是:刚放上一本《新华字典》,鸡蛋就四分五裂了!是不是这几只鸡蛋的壳刚好是薄的呢?不如换别的蛋试试看!但结果还是一样。再想:一边放竖的蛋,一边放横的蛋,在横放的鸡蛋下垫点橡皮泥,让这两只鸡蛋一样高,结果又是怎么样呢?再做了个小实验,结果放上一只铅笔盒,原封不动,又放上一只瓷盘,横放的鸡蛋“啪”地一声就碎了。

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仔细思考:这蛋是不是都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这想法是对还是错呢?如果是对的,为什么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他一下子想出了好多问题。后来,翻翻科学书,查了查资料,又问了问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他的想法是错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把鸡蛋横放,一压就破了,如果把它竖起来,就不易破,这说明同样的材料的强度大小,决定于形状的不同。这就像拱桥和平桥,两者所能承受的重量就不同,拱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经过做这个实验,他养成了遇见问题就要仔细思考,争取弄懂的好习惯。

科技创新要不断地实践,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成为大家的共识。并成为了是人才培养的的一种发展趋势。而这种趋势如何形成呢?那么就要在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培养。比如:通过举办的各种各样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比赛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用我们有限的科学知识,生活阅历,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不可思议成果。然后在全市全省全国范围内进行交流、比赛。

第3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推广

1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创新的重要作用

农业作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产业,而且其还是基础产业,要想促使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实施科技的创新,也只有强化科技的创新才能更农业的稳定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当下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持续不断地发展,我国的农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新问题,诸如农业产品的成本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形势和发展状态,并且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相对比较严重的状况。除此之外,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过关,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令人堪忧等各种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我国农业的经济深化及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我国农业面临着这样不利的发展局面,就必须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这同时也是当下社会中处理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等几大问题的十分重要的方式方法。有效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推进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强化国家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也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1科技创新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而实现这一切的改变就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创新的水平来做依托。

11.2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增长农民的收入是至关重要的方式方法当前社会的持续发展,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方式方法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农业科技的投入对于农民增收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受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

11.3我国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需要农业科技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农业的发展方向也随着产生着变化,自然资源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了,劳动者的素质以及科技水平的高低在农业发展水平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当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2.1农业进行科技创新时的创新能力明显较弱鉴于当前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对农业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农业企业认为其自身的关键技术依旧有待提升,但是实际中却是这些农业企业却没有获得新技术的有效方式,并且非常多的我国的一些大专院校以及科研机构能够为农业企业提供的技术与其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的技术之间仍然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多数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当下我国农业的科技在管理在体制问题上、管理的激励机制问题上以及整体的评价体系上依旧存在着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22.2我国当下针对农业企业科技发展创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调查研究中分析得出,只有不断增加农业发展的资金和投资力度,方可以更好地显示出农业创新的强度。我国农业科技才能进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以及农业的其他部门才能得到协调与发展。

22.3相对较低的产业化发展程度,造成进行农业推广的技术力度以及难度不断增大尽管近几年来,我的农业产业开始有所回升,然而在总体上依旧存在着程度偏低的情况,更多的则是体现在当前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链比较短。并且由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再加上我国当下的农产品形成的加工流通的路径相对而言比较短,因此也就造成要想推进农业技术的提升,其难度仍旧比较大,进行一项技术的推广需要很多农业企业以及公司进行多次的沟通与协调,由此才能慢慢加以实施,所以形成产业化的农业产品链,对于农业的推广意义深远。

22.4当下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中,相对而言还是缺少推动农业科技进行创新的平台在目前我国的农业创新过程中,加强对技术的推广和研究与应用都要求必须具备完善的体系为之服务。但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是,在农业科研过程中,进行创新服务的平台明显不够。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我国的很多地区在农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上,依旧存在着过于陈旧的服务理念和态度。而且很多政策的执行也不到位,这就造成了无法更好地适应农业技术的发展需求。

3创新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3.1完善并深化农业科技发展创新的制度

3.1.1将农业科技推广所需的资金成本的投资力度加以强化促进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深化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落实对农业经费的大力投入,这是非常关键和必须的。第一,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求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不断地深化并增强对农业科技的重视以及投入的力度,这其中的措施还包括强化对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费用以及人员工资和福利等的改善。第二,对于政府而言,应当深化并展开能够针对农业发展的科技推广以及各种项目的资助,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对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很多企业以及私人也才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去,农业推广所需的经费等才能得到改善,科技的创新发展才会更具有动力。

3.1.2落实对当前农业科技发展推广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这几年以来,我国针对农业的发展问题上,已经制定并颁布了一些法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农业的技术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政策法规的支持必不可少。然而现实中我们发现,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规在某些地域中的操作性不强,而且也欠缺一些有效的条文对其加以激励,因此也就造成无法与当前的农业推广技术进行行之有效的结合,所以就必须进行更近一步的完善以及修正。

33.2深化对当下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增强技术人员队伍的实力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推广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先深化对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因此农业企业要强化与农业院校的相互合作,在技术的推广与创新过程中,要把市场的需求以及导向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在队伍实力的增强以及人员的培养问题上,一定要选择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去参与到技术研究中去。另外,就是对当前的就业条件要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选择的人员在第一关就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再者,在农业科技创新以及技术的推广问题上,要不断增强人员的福利以及实现待遇的提升,针对一些专业素质过硬,学历相对较高的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对其余的技术人员也是一种有效的鼓励和带动,深化农业学院和农业机构的强强联合,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近一步应用到实践中去,促进农业科研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33.3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建设当前社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我国的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对农业科技创新造成了新的冲击,使其推广方式发生了改变。因此,政府要积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信息工程建设,实现互联网覆盖全国的目标。33.4强化并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推广技术和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其一,在基层农业中深化对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并完善,在农业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发展过程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基层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能要不断加以深化并健全,强化监督职能的完善化。第二就是整个基层农业队伍的建设必须要持续不断地管理,运用最新的理论和管理手段对整个队伍进行维护,人员培训的力度也需要不断地增强,尤其是当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农业的发展更加需要网络的推动,因此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强化对其网络业务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4篇

关键词农民科技素质;意义;现状;提高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任务。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有效发挥,直接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实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3]。现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作一探讨。

1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意义

1.1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促使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农业生产链向产前产后延伸,这样就形成比较好的整体式的产业链条,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生产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因此,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方式来组织生产。而且,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本质特点。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需要通过农民吸收消化才能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建设之中,从而有效地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快速提升。因此,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具备掌握大量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建设现代农业需要较高素质的农民。

1.2实现农村“三化”的需要

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必将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新农村的建设,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就业的空间。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有效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1.3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能较好地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且运用于生产之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与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有关,其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水平。科技素质较高、具备职业技能的农民,具有顺利转岗就业的优势,在转岗就业中比较容易实现从事高层次产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他们创业和就业的能力,这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4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实践,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

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载体,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是靠农民的掌握而且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因此,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严重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农民科技素质的现状

农民科技素质,主要指农民所掌握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经验﹑生产技能等达到的程度。它通常反映农民接受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的程度,掌握文化科技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因此,科技素质是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基础高低影响着科技素质的提高效果。

现阶段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整体的科技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6.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7%,初中文化程度占52.81%,高中文化程度占10.52%,中专文化程度占2.40%,大专以上占1.25%。据对2006年全国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曾受过技能培训劳动力比重为21.3%[4,5]。很显然,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比较低,整体科技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他们学习和接受新的科技知识﹑新的信息﹑新的技术以及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提高。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较低,没有经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教育学习和培训,因此学习和接受以及运用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技术的能力比较弱。大多数农民主要是通过长辈的经验传授等方式来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不能自主地学习﹑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

当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70%以上,而我国的转化率尚不到40%。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重制约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民接受职业技能的教育学习和培训还是比较少,缺乏职业专业技能,对于转岗就业,是难以从事技术含量高和复杂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岗位的工作。因此,文化水平较低、没经过技术教育学习和培训、缺少一技之长的农民,无法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样就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严重影响了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另外,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存在着认为进行教育学习的投资是消费性的投资,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素质,是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快速提升﹑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投资,所以农民对农业科技教育的学习要求显得不是很主动和强烈。因此,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导致对科技转化能力比较差,增收水平低﹑致富速度慢,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对策

3.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第5篇

关键词:农民科技素质;意义;现状;提高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任务。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有效发挥,直接决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决定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实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1-3]。现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意义及对策作一探讨。

1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意义

1.1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促使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农业生产链向产前产后延伸,这样就形成比较好的整体式的产业链条,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生产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轨道。因此,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方式来组织生产。而且,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本质特点。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需要通过农民吸收消化才能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建设之中,从而有效地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快速提升。因此,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具备掌握大量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建设现代农业需要较高素质的农民。

1.2实现农村“三化”的需要

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必将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新农村的建设,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就业的空间。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有效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1.3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能较好地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且运用于生产之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与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有关,其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水平。科技素质较高、具备职业技能的农民,具有顺利转岗就业的优势,在转岗就业中比较容易实现从事高层次产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他们创业和就业的能力,这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1.4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参与者和受益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参与实践,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

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载体,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是靠农民的掌握而且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因此,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严重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必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2农民科技素质的现状

农民科技素质,主要指农民所掌握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经验﹑生产技能等达到的程度。它通常反映农民接受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的程度,掌握文化科技知识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因此,科技素质是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基础高低影响着科技素质的提高效果。

现阶段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整体的科技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6.65%,小学文化程度占26.37%,初中文化程度占52.81%,高中文化程度占10.52%,中专文化程度占2.40%,大专以上占1.25%。据对2006年全国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曾受过技能培训劳动力比重为21.3%[4,5]。很显然,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比较低,整体科技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他们学习和接受新的科技知识﹑新的信息﹑新的技术以及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提高。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较低,没有经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教育学习和培训,因此学习和接受以及运用新的科技知识﹑新的技术的能力比较弱。大多数农民主要是通过长辈的经验传授等方式来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不能自主地学习﹑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程度。

当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都在70%以上,而我国的转化率尚不到40%。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重制约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民接受职业技能的教育学习和培训还是比较少,缺乏职业专业技能,对于转岗就业,是难以从事技术含量高和复杂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岗位的工作。因此,文化水平较低、没经过技术教育学习和培训、缺少一技之长的农民,无法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样就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严重影响了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另外,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存在着认为进行教育学习的投资是消费性的投资,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科技素质,是有效地促进生产力快速提升﹑转变农业增长的方式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投资,所以农民对农业科技教育的学习要求显得不是很主动和强烈。因此,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导致对科技转化能力比较差,增收水平低﹑致富速度慢,从而制约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对策

3.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第6篇

【关键词】 科技 飞行安全 意义

近几年来,航空事故频频发生,尤其是近期的马航MH370事件,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飞行安全也引起了众多人士的高度关注。因此,建立高效、稳定、安全的空中交通环境已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所以,探讨科技对飞行安全意义更为航空安全提供了有效依据。

1 航空器发展的历程

航空器的诞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一种名为木鸢的飞行器,它是一种以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类似于鸟类形状的机器。直至风筝的出现,为现代飞行器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诸多空气动力学经验,并成为固定翼升力方式的典型代表。而火药的发明为火箭的诞生提供了有效保障,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尾部喷射出去, 给予后方空气一个作用力,空气同时也会给燃气及火箭一个等大反向的作用力,正是凭借这个力的作用,推动了火箭的升空和飞行。这一基本原理为现代火箭和现代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奠下基础。明朝后期,国外的航空事业开始发展,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小鹰镇,第一架固定翼飞机试飞成功,为人类航空史上记下浓厚的一笔,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莱特兄弟驾驶他们自行研制的“飞行者一号”实现了人类史上首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持续且受控的有动力飞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人类航空事业的巨大进步。同时会飞行的机器也迅速在各个国家掀起热潮,关于航空领域范围内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迅猛发展。1914年,世界第一条定期民用航线正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开通,标志着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新道路。由机的应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成为飞机发展的催化剂,也产生出不同种类的飞机,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式各样的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得到迅猛发展,又加之科技的进步,不同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新型材料应用机中,使得飞机能够更快、更高的飞行,推动了航空事业的再次发展。而今,航空飞机已经拥有更加宽大的机身,以及更加舒适的环境,且座位也增加至800个左右,甚至更多,使得航空飞行更加安全和稳固。由此可见,航空飞机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久的历程,而航空飞机的发展也为人类的科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其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2 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

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从飞行员本身的技能以及飞行员的心理素质等,到环境的变化,如雷暴影响等,都能够使飞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首先是人为因素。飞行员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飞行的安全。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很容易引起高空缺氧,从而使人变得思维缓慢、甚至丧失判断力。只有不断加强对飞行人员心理素质的不断训练,及时解决飞行人员的心理安全问题,才能确保飞行安全。其次是低空风切变的影响。由于不同的高度,天空中的云是按照不同的方向移动,甚至呈现出“墙状”尘土,这便是风切所引起,对于航空飞行安全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飞行的过程中,应及时避开这种低空风切变,比如通过观测航空气象,增强识别和预报的能力,或者加大探测能力,加强风切变情况下的飞行程序训练,从而确保安全飞行。

3 科技发展对飞行安全提高的意义

从航空飞机的发展历程来看,科技的发展对行安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加强对驾驶舱资源管理的培训工作,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飞行员技术的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飞行员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得到有效增强。具体如下。

3.1 有利行员强化自身训练,提高对新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传统的航空飞行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增稳和控制增稳系统,它们的功能仅能减轻飞行员的负担,而目前已出现的介于数字式与模拟式之间的数模混合式自动驾驶仪,这种新的操作系统与机械装置相联,采用三余度技术和系统内部自检测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一旦飞机自动控制系统失灵,飞机仍能依靠常规操纵系统进行正常操纵。因此,飞行员在接触这种新技术的过程中,会通过加强对新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使自己的飞行技能得到有效增强,促进飞行员技术的不断提高,从而确保飞行安全。

3.2 有利于促进整个航空工业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由于现行的航空工业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当下的航空工业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航空体制缺乏相应的创新思想,直接制约航空事业的发展。因此,科技的发展对于民用航空事业来说,或者是对于军用航空事业来说,都将是一场新的变革和创新之路。除此之外,整个航空体系的发展不仅要拥有雄厚的科技基础,还要拥有优秀的管理和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航空事业的稳健发展。尽管,航空工业体系的革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将飞行事业得到逐步发展和革新,进而实现整个航空事业的市场化和民用化,从而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掌握和了解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科技革新, 对其影响安全飞行的因素进行避免,对于航空安全飞行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除此之外,还要严格遵守航空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制度法规,充分认识到飞行安全的重要性,严于律己,提高航空安全管理效能,使行员技术的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舒明江.驾驶舱资源管理(CRM)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5-49.

第7篇

一、科技档案经济属性是科技档案有偿服务的前提

科技档案的有偿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档案[作中出现的新事物。在科技档案的对内提供服务中,用户往往就是科技档案的形成者或所有者,因此,提供的服务理应是无偿的;而在科技档案的对外提供服务中,用户与使用的科技档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属于利用或占有他人的科技成果,因而就使提供与利用双方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利益矛盾,科技档案的有偿服务是基于科技档案的经济效益提出来的。首先,科技档案的有偿提供服务源于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及其有偿转让。科技档案是科技成果的一种存在形式,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本身就是科技档案有偿提供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相对于一般的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有偿转让,科技档案的有偿提供服务有其特定的含义。科技档案的有偿提供服务虽然包含了部分科技成果作为商品买卖的成分,但它并不是买卖科技档案本身。科技档案的有偿提供服务的实质是利用经济手段使人们在形成科技档案和开发科技档案时所付出的劳动,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再次,科技档案实行有偿服务有其必要性。一;b-面,实行科技档案的有偿服务,有利于加快技术引进和交流工作。通过有偿服务,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料,使科技档案工作逐步“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以适应科技交流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档案工作运行机制要改变闭关自守的状态,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科技档案不但要通过满足本部门需要而间接地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更要主动直接地面向市场,把科技档案通过有偿服务的方式推向市场,加强科技档案工作部门同经济科技部门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的紧密配合,把科技档案所载有的科技信息以特殊的商品形式流传于礼会各个领域或者渗透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去,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二、科技档案经济属性是企业商业秘密不容侵犯的依据

科技档案的经济属性直接决定了科技档案-I=作的机要性,而保守科技档案机密的重点是要保护好企业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法律概念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扩展和深入而逐步确立、发展起来的。它是同竞争性的商业环境相联系68——的,也是与之相适应的商业道德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提出的要求。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许多情况下,因为掌握一项秘密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而给生产者和经营者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十分显著的。生产经营者可因掌握着某些商业秘密而大大降低有形投入的成本,回避风险,发现市场机会,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得到创新或改进,从而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商业秘密的核心是技术秘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尤以人才、信息方面的竞争最为激烈。而信息的竞争,又往往集中体现在对各种经济情报特别技术秘密的争夺上。企业的技术秘密主要包括处于保密阶段的生产计划、科研进度、营销策略、营销渠道等;本企业所拥有的发明创造、先进技术、行业“绝活”、“拳头”产品等有关的设计图纸、数据资N-、=亡艺流程、原料配方以及应保密的技术合同、投标书、报价材料等。这些技术秘密,大都以科技档案的形式保存于企业的档案部门之中。对每个企业来说,这些不为外人知晓的技术秘密,往往反映了企业的最新、最高的技术水平,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除国务院的《科学技术保密条例》就科学技术保密档案的管理工作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外,近年来,我国还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维护知识产权与技术秘密,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竞争关系的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技术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科技进步法》等。这些法律规定,充分体现了科技档案经济属性特点的要求,是企业保护自身商业秘密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