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统计学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7-19 16:57:31

序论:在您撰写统计学的知识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统计学的知识点

第1篇

根据电视大学远程教学的多年实践经验来看,充分开发网上教学的多种交互方式,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从交互中受益是远程教学平台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目前所使用的远程教学平台实际上使用的质量和深度上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由于电大系统的远程教学,除了使用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之外,还提供了如书面主教材、书面复习指导资料、书面形成性考核作业练习册、电视课程、面授课程等教学资源,使得学生感到不上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何一定要上网学习?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上网学习流于形式。

2.教师缺乏对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过程的监控手段,缺乏科学评价学生网上学习过程的工具,通常网络远程教学平台用点击率和在线时间来统计学生上网学习情况。从实践效果看,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网上学习的真实状态 许多学生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上网学习时间,打开指定的网页后并没有去浏览内容,而是利用某些点击软件保持在线,以便累积在线时间完成指标。这样的点击率和上网浏览时间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3.教学管理部门缺乏对网上教学的监控手段,无法掌握教师和学生在网上的教学活动情况,也就无法评价教师网上教学的质量和工作量,无法评价学生网上的学习效果。

4.学生不能及时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情况,缺乏网上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对于学生网上学习的导学缺乏针对性,缺少使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来快速选择学习资料的手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构建“基于知识点的远程自主学习辅导系统”,该系统研究的主要目标是:以组成知识体系的最基本单元――知识点为基础,构建学习环境,监控学习环境和评价环境。

二、基于知识点的远程教学平台的考虑

1.知识点是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科课程进行分解后的原子单元

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是由知识点的集合与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集合所组成的。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可以分解为对知识点以及知识点逻辑关系的掌握但是,目前绝大多数远程教学平台还不能够充分地表示知识体系的这两个方面,为了充分、完整、动态地表示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我们使用了目前较为成熟的知识体系表示方法和技术,即以关系型数据库为工具,建立知识点库和知识点关系库。这样既达到了充分和完整表达知识点的目的,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动态表示知识的要求;使得系统可以根据知识本身的发展,在保留原有知识资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知识库中的知识内容以及所需的教学资源。

知识点关系库用于描述学科课程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照课程教材的章节归类,一种是知识点之间本身存在的跨章节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正是我们为学生提供导学辅导的基础。这两种关系在数据库中都必须明确加以描述。因此有对应的两个关系库,一个用于描述知识点所属的章节,另一个描述知识点之间跨章节的逻辑关系,即学习某个知识点之前应该学习哪些知识点作为准备,学完之后可以学习哪些后续知识点。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非连通的、AOV图来描述。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多个或没有父知识点,可以有多个或没有子知识点。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导学链,使得网上教学辅导平台能够实现有效的导学。

图1所示是教师构造知识点所属章节的平台。在图中,可以看到某章节所属的知识点以及某个知识点的特性描述。如果点击图1中“编辑知识点关系”按键,则进入编辑知识点关系的界面图2。在图2中,当前知识点“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互连”的前导知识点是“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而它的后继知识点则在右侧知识点列表中。

2.在知识点库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构建与知识点相关的题库、多媒体课件库、教学辅导资料库、实时答疑知识库等等

基于知识点的题库中所有题目都与知识点相关,即每道题目所考核的知识点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利用这一特点,使得系统可以通过对学生网上测验、作业、期中考试或者是期末考试的综合分析获取一个班级或者学生个体对知识体系掌握的情况,从而有助于实现针对学生个体的计算机智能导学和针对一个学生群体的面授辅导。同时,为开展以学习知识过程督导为重点的形成性考核提供相应的功能与技术支持。

基于知识点的知识库使得我们可以围绕服务于“教”与“学”的基本思想,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可以获得多种网上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

由于题库和知识库都是以知识点为基础建立的,因此促使教师在网上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仔细研究自己所授课程的知识体系,分解出知识点,确定知识点的各种特性,例如一个知识点的难度、掌握程度、讲解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配备的例题或者案例、多媒体教学资源等等,并按照自己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来构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设置网上导学路径。

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资源库,为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重用原有教学资源和扩展新资源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不同的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要求和自己对课程的教学经验选择原有资源库中适合自己教学要求的资源,屏蔽无用的资源,增加自己教学中所需的新资源。

三、开发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把开发研究的目标定位为:应用成熟适用的教育、网络技术和理论开发体现电视大学远程教学理念的,集教学、学习、监管、评价于一体的,为师生乐于使用的远程教学平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系统力图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有所突破。

1.改变教学资源单一的模式

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教师进行网上教学的重要工作。如果仅仅把教材搬到网上或是把一堂课搬到网上,那么学生就不会选择网上教学这种方式,因为书面教材具有可随身携带,随时翻阅的优势,而课堂面授具有便于师生之间互动,包括感情交流的优势。因此,网上教学资源应该发挥网络以及计算机的优势,网上教学资源应该与书面教材和面授课堂有差异性,体现网上学习的便利性、快捷性、灵活性,使之与书面教材和课堂面授互补。因此,我们开发的系统中网上教学资源的配置是以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的。对于一个知识点,除了呈现给学生该知识点文字材料之外,同时还呈现该知识点的上层(前驱)和下级(后继)知识点链接,便于学生快速查看相关知识点。此外还呈现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要求掌握程度、有关理解该知识点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相关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可以是动画、视频、音频。图3显示了在学生界面中看到的“计算机网络和路由技术”课程的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资料。

对于教师来说,其他教师已经建立的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再用,也可以随时修改补充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克服制作修改大型课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缺点。由 此可知,一门较为完善的网上课程是多年教学积累才能形成的。

2.提供多种自学辅助工具

(1)BBS论坛

BBS论坛不仅可以由教师组织讨论,也可以由教师授权的学生组织讨论。还可以由被授权的学生授予其他学生组织讨论。充分体现网上的师生、生生交互功能:BBS应该便于学生按照学科课程讨论的问题查询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流水账式的记录。因此,我们开发的BBS是以学科课程讨论的论题分类的。

(2)智能答疑

在网络教育中答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参与答疑,而且教师的即时答疑会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网上学习的兴趣。但是实践中,用传统的聊天室答疑,一名教师对多名学生,教师往往忙得不亦乐乎,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这是因为传统的聊天室实时答疑方式中,存在答疑讨论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答疑教师人数与提问学生人数相差悬殊,导致教师不能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学生重复提出相同问题,导致教师重复劳动等种种问题。而一个基于实时聊天室、能够自动回答学生提问的智能答疑系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聊天室的不足。智能答疑系统以聊天室作为答疑系统的平台,将人工答疑和智能答疑结合起来,当学生无法通过智能答疑解决问题的时候则交由相关的教师负责解答,并把教师的答案补充到学习库中,以便将来学生提出相同问题时由计算机自动回答(见图4)。

(3)完善的作业系统

到目前为止,作业和测验仍然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此,本系统提供了比较完善的网上作业系统。首先网上作业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组卷作业、测验、模拟考试的功能。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章节内容或者所学知识点集合有目的的快速或者精确组卷,也可以随机组卷,供自己检测学习效果并巩固所学知识。此外学生之间可以互测,使学生可以互相激励,以提高学生网上学习的兴趣。而这些都是书面作业无法替代的。

(4)导学系统

导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指出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系统提供的导学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教材章节结构,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给定的章节结构和知识点逻辑关系来确定自己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二是计算机导学系统在分析学生日常自测、互测、作业、测验、考试的结果后确定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部分掌握的知识点,并呈现给学生。呈现给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难度、掌握程度本身也含有导学信息。

此外,系统提供给教师为作业加注批语的功能,指出学生在学习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实践表明,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语。这种互动是其它形式的互动不能替代的,也是一种很好的导学形式。

3.科学有效的网上学习过程监控手段

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因此实施教学过程监控尤为重要。远程教育评价不仅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也是远程教育实施支持服务、监控学习过程的核心,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方式很多。而作业评价比其它形式有着更准确、更及时、更能体现个性化指导,易于操作、易于规范、易于反馈的优势。 因此本系统对于网上学习的监控主要体现在对于作业质量的监控上。为了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系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由教师严格限制作业完成时间。如果学生过期不交作业,则由教师决定是否可以补做。

(2)作业未经教师批阅,学生无法看到正确答案。尽量杜绝学生相互抄袭作业。实践证明,网上作业可以基本杜绝课堂抄袭的现象,因此网上作业所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的真实性高于书面作业。

(3)期中考试或测验,采用随机出题方式和单题显示模式,避免学生作弊。当然如果不是在校进行期中考试和测验,学生可能翻书。所以教师在出卷时应该尽量避免翻书就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

(4)系统自动批阅所有客观题并给出得分,教师在网上人工批阅主观题。由于题目与知识点相关,对主观题的得分有一个评分标准,避免主观随意给分。

(5)为教师提供统计分析工具,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某个学生或某个班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哪些学习难点,确定面授辅导的重点,及时调整面授辅导教学计划。

(6)为教务部门提供统计分析工具,例如提供测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教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网上教学效果。

(7)根据教务部门和教师的设置,产生学生的形成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包括教师布置的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

注重网上学习过程的评价,除了对网上作业的评价之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程度的评价。这方面系统平台提供了学生自测情况统计、实时答疑发言次数统计、非实时答疑发言次数统计、网上学习时间统计等功能。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网上学习的参与程度。

四、后记

第2篇

关键词:机电控制;工学结合;实训

当前,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同时也成为社会的共识。而以上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仅仅依靠在学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才能获得,即要通过工学结合来实现。

在工学结合条件下,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感受是与学校完全不同的;现代企业理念、良好行为习惯、应变能力、新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学到或形成。在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培养什么样的职业岗位人才,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职业岗位教育环境;技能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只能在工学结合中实现。

目前国内高校在PLC课程教学中普遍面临问题是教学设备落后,跟不上PLC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问题、教学试验资源有限,实验项目设计不合理、偏重编程练习,对实际项目缺乏整体认识、综合实训项目单一,与实际工作现场出入太大等问题。各高校采用比较多的PLC实训装置为液压传动与PLC实训装置、气动与PLC实训装置、机电气液一体化综合实训装置、PLC实训箱等。

1.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

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由型材实训台、物料提升机构、物料加工模块、气动机械手、物料输送及分拣机构、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电源模块、各种传感器和I/O接口板等组成,共构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基本功能如下:

1.1.供料单元的基本功能:供料单元是教学系统的起始单元,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向系统中的其他单元提供原料的作用。具体的功能是:按照需要将放置在料仓中待加工工件(原料)自动地推出到物料台上,以便输送单元的机械手将其抓取,输送到其他单元上。

1.2.加工单元的基本功能:把该单元物料台上的工件(工件由输送单元的抓取机械手装置送来)送到冲压机构下面,完成一次冲压加工动作,然后再送回到物料台上,待输送单元的抓取机械手装置取出。

1.3.装配单元的基本功能:完成将该单元料仓内的金属、黑色或白色小圆柱零件嵌入到已加工的工件中的装配过程。

1.4.分拣单元的基本功能:完成将上一单元送来的已加工、装配的工件进行分拣,实现不同属性(颜色、材料等)的工件从不同的料槽分流的功能。

1.5.输送单元的基本功能:该单元通过直线运动传动机构驱动抓取机械手装置到指定单元的物料台上精确定位,并在该物料台上抓取工件,把抓取到的工件输送到指定地点然后放下,实现传送工件的功能。

其中各模块分别由单独的PLC分站点去控制,各站点可独立运行,也可通过站点间的通讯进行一体化控制。整体结构采用开放式和拆装式设计,让学生可以自由组装和调试送料检测机构、物料搬运机构、物料分拣机构和自动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可进行综合训练的工程环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实践平台。

2.系统可实现的实训项目

2.1.传感器实训。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有电感式接近开关、漫射式光电式接近开关、磁性接近开关等。学生可通过在实训中调整各类传感器的角度、位置、测试各类传感器的动作信号等实训,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特性、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等知识。

2.2.气动技术实训。系统中使用了大量的气动元件,包括气源、多种电磁阀组、各种气缸、节流阀、速度阀等。学生可通过在实训中连接气动控制回路、调节各气动元件的动作情况等实训,熟悉各种气动元件的作用,了解各种气动元件之间以及气动元件与其它元件之间是如何配合起来进行协调工作的。

2.3.PLC控制实训。系统的各个工作站都是独立的,各自有一台PLC控制本站的运行,如果各个工作站分开来实训,每组3人的话,可同时满足十五个学生进行实训,并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在各个工作站中,学生可以通过编程学习梯形图编程的基本概念、梯形图的编程规则、PLC程序设计方法、PLC梯形图编程的特点与优势等。

2.4.电气控制系统实训。系统各个工作站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均要求按照工业标准和习惯进行设计与连接,学生可以通过各个工作站的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各种接口电路的标准化制作等实训,学习电路原理图的分析、I/O接线图的连接等知识点。

2.5.机械系统安装调试实训。系统中的各个工作站可让各组学生将机械部分全部的或部分的拆去,再按要求将其重新组装,并且调试至系统可正常、可靠地工作。

2.6.系统故障排查实训。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各个工作站中设置一定的机械、电气和程序控制上的故障,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排查练习,学习设备维修的方法和技能。

3.结语

本实训系统具有较好的柔性,即每站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统独立控制。将五个模块分开培训可以容纳较多的学员同时学习。在基本单元模块培训完成以后,又可以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五站连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在此平台上可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客观考核。既可以作为课程的专业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训项目的教学,同时可进行机电一体化设备、气动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综合技能训练,还可以做为技能鉴定的考核设备,使学生对过去学过的诸多单科的专业和基础知识,在这里能得到全面的认识、综合的训练和实际运用。利用机电控制实训教学系统,可以模拟一个与实际生产情况十分接近的控制过程,使学习者得到一个非常接近于实际的教学设备环境,从而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吴蔚.工学结合勤工俭学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J].教育与职业,2005,(25).

第3篇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实验中心,中国 上海 200093)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通用学习型语音控制电视机遥控装置,它整合当前流行的语音控制技术,无线信号传输技术、红外信号调制等技术,实现了非特定人语音控制电视机的目的,无需改造电视机本身,经济成本也较低,因而对广大使用者尤其是老年及肢体残障人士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

关键词 语音控制;无线传输;学习型

通讯作者:蒋清锋(1980—),男,浙江海宁人,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康复工程。

0引言

据据中国残联统计,至2010年末中国有残疾人8502万,其中肢体残疾为247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9.07%[1],此外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2011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因此众多的肢体残障人士及老年人对于能够给他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工具设备有着广泛的需求。电视机作为普通的日常家电,对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很多肢体重度残疾患者及老年人因无法自己进行操作只能请求他人 ,因此无形中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负担。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已有不少关于智能语音电视机的研究[2-3],应该说在技术上能够满足这些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这些新型电视机价格相对较高,而老年及残障人士往往在经济上并不宽裕,一般不太乐意去购买,而市场上众多的电视机语音遥控器也是针对特定品牌的,并不具有通用性。

本文在总结现有语音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万能遥控器的设计原理[4-5],设计出一款低成本、通用、具备学习功能的语音电视机遥控器,以满足老年及残障人士的需求,从而提高这些人群的生活质量。

1系统框架设计

该学习型电视机无线语音控制系统,包括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无线信号传输系统,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红外信号传输系统,整个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的工作模式包含学习模式、训练模式和控制模式三种。

学习模式下用户使用原有电视机遥控器,依次按下遥控器按键,遥控器的红外信号通过红外信号传输系统通过本系统遥控器控制端中的红外信号接收模块录入到数据储存模块,即录入遥控器按键的命令。

训练模式下用户根据语音识别控制端的提示音,发出控制命令,经语音识别模块识别处理储存在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的数据存储模块,即录入遥控器按键的控制命令。

控制模式下用户通过向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发出控制命令,通过控制端内部的语音识别模块对控制命令进行处理,无线传输模块接入无线信号传输网络,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无线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经识别的控制命令接入红外信号传输模块,经红外信号传输系统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并且通过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无线传输模块接入无线信号传输网络,将控制状态传递给便携式语音识别的控制端中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再通过麦克风模块实现控制状态的语音反馈。

需要指出的是,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包括语音信号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麦克风模块以及无线信号传输接收模块,终端既可以佩戴在用户身上,也可放置在用户居家环境中;而遥控器学习控制端,包括无线信号传输接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红外信号接收发射模块,终端应放在靠近电视机正前方。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根据系统整体结构图,将系统分成两个部分,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和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语音识别控制端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语音微控制器(MCU)电路、数据存储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电路;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微控制器(MCU)、红外信号接收发射电路、无线通信模块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等。在具体电路设计之前,必须根据系统处理器、无线通信频率、信号要求强度、红外载波频率等来进行芯片选型。

2.1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硬件设计

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采用语音芯片作为语音信号处理,语音识别的控制器;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作为语音信号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模块;麦克风和扬声器分别作为语音信号的录入和提示模块;无线射频收发芯片作为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与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无线通信模块。

语音芯片及无线射频收发芯片选择:

为了使语音芯片能处理所有本设计需要满足的功能,本课题的语音芯片必须有较高的工作频率,较多的I/O引脚以及模数转换功能,故选用美国sensory的高质量语音芯片产品RSC4128,该芯片应用亦较广泛[6-7]。

为了保证控制命令能通过无线信号的形式在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与遥控器学习控制端之间传输,本课题的无线射频收发芯片需要稳定的传输频段,较强的信号强度,较远的传输距离,故选用由Nordic公司出品的单芯片无线收发芯片nRF2401[8-10],工作于2.4GHz~2.5GHz的全球免申请频率。

2.2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硬件设计

遥控器学习控制端采用微控制器(MCU)作为控制模块;采用无线射频收发芯片作为遥控器学习控制端与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模块;采用红外接收头作为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模块;采用红外发射头作为按键红外信号的发射模块;采用数码管和驱动芯片作为显示模块。

为了微处理器处理所有本设计需要满足的功能,本课题的微控制器必须有较高的工作频率,较多的中断控制器和I/O引脚,因此,本课题选用美国TI公司生产的MSP430F149芯片作为系统的处理器。

3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与系统硬件电路对应,控制软件的设计也分为相应的两部分,即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软件设计和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软件设计。

3.1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和原理图的设计,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的软件设计包括相关芯片的端口初始化,语音命令的录入识别,无线信号的传输,无线反馈信号的验证等等,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

3.2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软件设计

根据系统要求和原理图的设计,遥控器学习控制端的软件设计包括相关芯片的端口初始化,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和发射,数码管显示,无线信号的传输,无线反馈信号的验证,如图3所示。

4系统测试

4.1便携式软件识别控制端软硬件测试

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端的电路原理图主要由语音识别芯片模块、电源模块、无线收发芯片模块、代码和数据存储模块、扬声器模块和麦克风模块组成。测试功能如下:

a)用户语音命令的录入、读取、识别的准确性;

b)电源模块的功耗;

c)无线收发芯片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

d)代码和数据存储模块的数据丢失问题;

e)扬声器和麦克风的发声和语音录入功能。

按照上述要求测试,结果显示:语音命令录入和读取正常,识别准确率在90%左右;电源模块的功耗在0.1W.H左右;无线收发芯片的数据通信距离在300m左右;代码和数据存储模块不会出现数据丢失问题;扬声器和麦克风正常。

4.2遥控器学习控制端软硬件测试

遥控器学习控制端采用微控制器(MCU)作为控制模块;采用无线射频收发芯片作为遥控器学习控制端与便携式语音识别控制模块之间的无线传输模块;采用红外接收头作为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模块;采用红外发射头作为按键红外信号的发射模块;采用数码管和驱动芯片作为显示模块。测试功能如下:

a)微控制器(MCU)模块运转情况;

b)无线收发芯片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

c)红外接收头对遥控器按键红外信号的接收功能;

d)红外发射头作为按键红外信号的发射功能;

e)数码管的显示功能。

按照上述要求测试,结果显示:微控制器在8MHz外围晶振的驱动下运转正常;无线收发芯片的数据通信距离在300m左右;红外接收头可以对按键红外信号进行解码;红外发射头可以还原发射按键红外信号;数码管在驱动芯片的驱动下显示正常。

5总结和展望

系统经各项测试后各项指标能满足使用要求,对于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电视机均能实现万能控制,而且操作简便,因此对于老年及肢体残障人士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同时通过一定的改造,可以将此系统扩展至整个家居环境中的大部分电器,例如空调、电灯,甚至还可以加入嵌入式系统,将整个系统基于智能手机设计成控制软件,实现语音触控家居环境无障碍全方位控制,因此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残联(2012)25号文件[Z].

[2]李杨.基于智能语音识别的云电视系统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0-13.

[3]罗少锋,陈锐.基于多点触控及语音传输的智能电视遥控器[J].电视技术,2012,36(16):33-34,83.

[4]江英才,曾璐.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用电视遥控器设计[J].科技广场,2010,11:86-88.

[5]王永华,周卫,詹宜巨,等.一种通用学习型红外遥控器设计与实现[J].广东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5,2:18-19.

[6]卢艳,黄云龙.一种语音识别声控车模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9-1):200-202.

[7]李瑞峰,李麟.基于RSC4128 的家用机器人语音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07,29(10):30-34.

[8]刘辉.基于nRF2401模块的无线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与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56-57.

[9]高振斌,王仁智,卢飞,等.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超短波电台训练模拟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41(4):19-22.

第4篇

一、人的生命意识:语文课堂教学系统建立的基点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吸收、表现和改造的灵智和欲求。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系统工程建立的基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人的生命意识确实是语文课堂教学系统工程建立的基点。只有构筑好这个基点,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灵发生碰撞,教师和学生与课文作者心灵发生碰撞。那么,怎样构筑生命意识这个基点呢?可主要借助作为语文学科生命意识外延的情、理、知、能。情即维护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的喜怒哀乐爱憎,这是生命意识的启动;理即进步的科学的理念,这是生命意识的升华;知即读写听说的语文知识,这是生命意识的凝聚;能即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是生命意识的实践。根据外延的这四个方面,从“情”入手,筛选出课文中能使学生动情的诱导物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在学生对课文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情感转化为理念达到情理统一。

二、融和着人的生命意识的语文学科的重心和内核:语文教学方法操作的视点

1.对准语文学科的重心。语文学科的重心来源于语文学科的本体。我们认为,语文学科的本体就是把语言组合成的文章编制成为系统,通过教师运用它来进行施教,使学生掌握语言组合知识和形成语言组合能力(包括书面的和口头的)。因此,从语文学科的本体来考察,其重心是什么呢?有人提出,无论是语言文字、文学、文章还是文化,都离不开语言,所以其重心是语言。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必然误导语文教学。因为语言涉及的范畴,包含了语言现象、规律、理论以及应用等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以语言为重心,那就等于语文学科是一个大杂烩,而且中学生也没有必要这样来学语言,也负荷不起这样的负担。事实上,语文学科的重心应集中到以文章为形态的语言组合上。这就是为什么对许多同样的词语,有的人可以组合成精美绝伦的妙笔佳作,有的人却糟蹋成平庸乏味的大杂烩的原因所在。

2.对准语文学科重心的内核。内核,即内部质地。关于语文学科重心的内部质地生成,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回答:社会学认为它是可以充当人们作交际工具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物理学认为它是可以充当人们思维的物质外壳;传播学认为它是传承文化的载体。这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揭示出以文章为基本形态的语言组合的质地生成,但都带有片面性:着眼于语言与外部事物的关系,只停留在“语言”这一层面。而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因子是约定俗成的,各自根据需要赋予不同信息于其中的,因而说它是工具,不能正确解释作为言语的以文章为形态的内部质地生成。

三、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意识能量的交流:语文教学师生关系的支点

为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系统工程运转的语文教学方法操作,一定得通过一种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进行,而且还要有一个支点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这种关系。对师生关系的研究,最有影响的有五种主张:主体主导说、双主客体说、教学相长说、双边活动说以及信息传输说。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建立师生关系的客观规律。第一种是从认识论的侧面,倡导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第二种是从辩证法的侧面,认为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从教方面来说,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从学方面来说,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第三种是从人际关系的侧面,它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之;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此其之谓乎?”第四种是从行为学的侧面,它是说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第五种是从信息论的侧面,它认为知识就是一种信息,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出与接受、传递与转换的过程。

事实上,语文教学师生关系的支点就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意识能量的交流。因为,语文学科内容的主体部分是课文,这些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回荡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教师要教学生学好这些课文,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生命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把自身的生命意识能量释放出来,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能量的释放,从而把课文的生命意识作轴心,并围绕它,使教师的生命意识和学生生命意识发生交流。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第5篇

【关键词】中职 统计学 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26-02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势必要全力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新要求: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统计学产生于应用,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巨大的辅助功效。它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然而,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不断增强中职统计学教学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完成好的大课题。

一、统计学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

统计学是一门学科交叉的方法论学科,它研究经济社会现象,具有数据量大、内容枯燥、要求学生系统性思维强的特点,而目前的中等职业院校招生压力大,生源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一些基本技能欠缺,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弱,客观上加大了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的难度。例如,统计学对于学生中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然而,部分学生要么有基础没兴趣,要么有兴趣没基础,要么没基础没兴趣,如何引导好这部分学生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充满兴趣地下大功夫来弥补学习基础的不足成为一个难度不小的工作。

(二)教学内容不尽合理

首先,中职统计学教材标准不一。统计是由原来分属于经济学科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和分属于数学学科的数理统计学两门学科融合形成的。有些教材,只是将原来的这两类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删减,没有新内容;有的教材,有新内容,但是对新研究成果的介绍不够,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统计学教学是一门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学科,例如,它所研究的数量分析方法被大量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然而目前统计学教学的内容明显重理论,轻实践,只注重课堂“灌输”,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三)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更新

目前的中职院校统计学课堂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师生之间互动缺乏;教学模式法相对落后,教学手段停留在过去的形式上,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得到运用;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的创新发展而与时俱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得不到很好地掌握。

(四)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中职院校统计学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和方法稍显陈旧,实际效果不强,主要还是依靠学生的出勤、课堂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这样的考核评价模式,缺乏对学生统计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对于学生提高统计实践操作能力作用不明显。

二、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统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全面贯彻十“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崇高目标;其次,要充分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第三,要创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成为参与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好统计教学的基础保障。作为中职院校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提高统计学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更新知识、进修、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师资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一味的“填鸭式”灌输不符合学生成长成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创新是教师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本着实事求是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手段,广泛应用项目教学、互动教学等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变的富有新意,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动力。

(四)不断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模式

因为统计学注重应用,所以中职统计学的考试,我们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模式,采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首先,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表现、诚信考试等道德素养层面的内容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等业绩,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有一个合理的评定。第三,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考核内容和方式。

总之,中职院校统计学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的问题需要在中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去自我改进提高,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中科.中职统计学教学现状与思考[J]. 科技信息,2009(35).

第6篇

进一步强化大学通识教育意识

通识教育的推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短期行为,因此通识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首先,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舆论宣传力度,持续推动通识教育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提出通识教育改革的努力方向,经常性地组织通识教育的研讨活动,推进通识教育的各项改革向纵深发展。其次,要强化高校领导和教师的通识意识。当前,许多领导和教师对通识教育的理念还没有达成共识,甚至有些教师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还含糊不清,在这种情况下推行的通识教育不可能有较高的质量。因此,必须继续深入探讨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强化大学通识教育意识。

努力提高通识课程质量

其一,要构建科学、合理、可行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要使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分配合理,而且要落到实处。各高校还应该积极开发能够体现本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校本通识课程。

其二,精心设计通识课程教学内容。由于通识课程的性质不同于专业课程,因此即使涉及同一知识范围,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上也有很大不同。所以要结合课程性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其三,探索多种有效的课程组织形式。一些涉及学科领域较宽、知识容量较大的课程,可以按主题内容或学科领域组织系列课程,而一些知识内容较少的课程,完全可以以一次或数次讲座的形式展开。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就自然科学课程来讲,一些难度很大,涉及学科很广的课程,可按主题组织课程,每一部分让学有专长的教师分别承担,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某一问题进行生动的分析,比由一名专业教师对整个学科领域进行系统介绍效果会更好。

其四,合理利用课件,提高通识课程教学效果。高质量的课件的确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程内容。但是课件只是讲课的辅助手段,教师要恰当利用,很多通识课程教师让课件完全代替讲授,上课时只是逐行读课件内容,讲课没有激情,学生称之为“假唱”。这样的课件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相反会降低教学质量。

其五,改进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许多通识课程的内容是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听起来比较费劲,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讲究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教学艺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通识教育的实施之所以困难,就在于与专业教育相比,其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要高得多。它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又要有较宽泛的知识面,同时还要具有运用不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目前,整体上来说高校通识课程高水平师资还比较欠缺。

一所学校通识教育的水平如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批高水平的通识课程教师。因此,要提高通识教育质量,就必须狠抓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1.注重通识课程的师资遴选。通识课程贵在其“通”,所以要尽量选择有较深学术素养,教学经验丰富,视野开阔的资深教师开设通识课程。遴选的方法是,由学科领域内同行推荐,也可以竞聘上岗,通过公开试讲的方法让学生挑选通识课程教师。要让那些真正有学术水平,又有教学热情,同时熟谙教学技巧的教师走上通识课程的讲台。2.加强通识课程教师的梯队建设。一方面要倡导名家上通识课程,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后备力量,要鼓励优秀的年轻教师开设通识课程,并组织他们到校内外进行通识课程的教学观摩,从校内外、甚至是海内外优秀通识课程教师那里汲取经验,从而切实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水平。3.加强通识课程师资培训。高校应安排通识教育专家给不同学科领域的通识课程教师开设相关讲座,其目的是让通识课程教师更深入地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目的,帮助每名教师确定适合其课程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有关通识教育的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通识课程教师的通识意识、教学技巧、教学水平。

改进通识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估体系

第7篇

统计图

(一)意义

*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 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3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