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直接融资方式范文

时间:2023-07-19 16:57:30

序论:在您撰写直接融资方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直接融资方式

第1篇

关键词:直接融资,上市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调查的4256家企业中,绝大多数(81.5%)的企业暂无上市计划,而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上市公司共占18.5%(见表8)。调查表明,由于上市仍然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门槛相对较高,多数企业还是很难通过这一直接融资途径来获取经营发展所需资金的。

从不同规模看,调查样本中已上市和拟上市公司的比重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差别很大。其中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有7.7%的小型企业拟上市或已上市,而在大型企业中这一比重已达到52.5%。调查表明,目前小型企业很难通过上市这一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资金。随着全国统一、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逐步完善,这一问题将有所缓解(见表8)。

表8企业上市情况(%)

暂无

上市计划

拟上市

公司

上市公司

的母公司

上市公司

的子公司

上市公司

总体

81.5

13.1

1.0

3.1

1.3

东部地区企业

82.0

12.0

1.3

3.3

1.4

中部地区企业

79.1

16.1

0.7

3.2

0.9

西部地区企业

81.8

13.1

0.8

3.3

1.1

东北地区企业

83.9

13.2

1.5

1.5

大型企业

47.5

22.1

10.1

12.6

7.8

中型企业

75.8

19.0

0.4

3.6

1.2

小型企业

92.3

6.5

0.0

0.9

0.1

国有独资企业

77.4

7.3

7.6

6.6

1.0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81.7

13.6

0.5

2.9

1.3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69.2

12.0

5.2

10.4

3.1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86.2

12.1

0.4

0.8

0.5

农林牧渔业

83.3

15.6

1.1

采矿业

70.9

14.5

3.6

9.1

1.8

制造业

80.9

14.1

1.1

2.8

1.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0.3

15.6

12.5

1.6

建筑业

84.4

7.8

1.8

3.6

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1.4

16.5

2.2

5.5

4.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8.8

22.1

5.2

3.9

批发和零售业

88.8

5.6

0.4

4.6

0.7

住宿和餐饮业

75.7

24.3

房地产业

87.5

7.8

3.9

0.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2.3

7.7

从不同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已上市和拟上市公司的比重高于民营企业,调查样本中,81.7%的非国有独资企业暂无上市计划,而在国有独资企业中这一比重是77.4%;86.2%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暂无上市计划,而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的这一比重是69.2%(见表8)。

调查表明,长期以来,政府在上市资源的分配方面有向国有企业倾斜的现象,这使得民营企业要获取上市资源相对来说更加困难。不过近年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迅速发展,逐渐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上市机会。此外,内在动因也是导致这些差异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对上市带来的风险存在一定程度的顾虑。调查发现,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上市后会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经理人控制风险增加”(3.58)、“股价非理性波动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决策”(3.51)、“控制权被稀释毕业论文论文格式,存在控制权争夺或转移风险”(3.47)、“存在退市风险”(3.32)和“信息披露增加,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3.3)等(见表9)。

表9民营企业家对上市风险的认知(认同程度,5分制)

评价值

经理人控制风险增加

3.58

股价非理性波动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决策

3.51

控制权被稀释,存在控制权争夺或转移风险

3.47

存在退市风险

3.32

信息披露增加,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3.30

诉讼风险增加

3.27

政治风险增加

第2篇

关键词:直接融资,上市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调查的4256家企业中,绝大多数(81.5%)的企业暂无上市计划,而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上市公司共占18.5%(见表8)。调查表明,由于上市仍然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门槛相对较高,多数企业还是很难通过这一直接融资途径来获取经营发展所需资金的。

从不同规模看,调查样本中已上市和拟上市公司的比重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差别很大。其中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有7.7%的小型企业拟上市或已上市,而在大型企业中这一比重已达到52.5%。调查表明,目前小型企业很难通过上市这一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资金。随着全国统一、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逐步完善,这一问题将有所缓解(见表8)。

表8企业上市情况(%)

 

 

 

暂无

上市计划

拟上市

公司

上市公司

的母公司

上市公司

的子公司

上市公司

总体

81.5

13.1

1.0

3.1

1.3

东部地区企业

82.0

12.0

1.3

3.3

1.4

中部地区企业

79.1

16.1

0.7

3.2

0.9

西部地区企业

81.8

13.1

0.8

3.3

1.1

东北地区企业

83.9

13.2

 

 

1.5

1.5

大型企业

47.5

22.1

10.1

12.6

7.8

中型企业

75.8

19.0

0.4

3.6

1.2

小型企业

92.3

6.5

0.0

0.9

0.1

国有独资企业

77.4

7.3

7.6

6.6

1.0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81.7

13.6

0.5

2.9

1.3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69.2

12.0

5.2

10.4

3.1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86.2

12.1

0.4

0.8

0.5

农林牧渔业

83.3

15.6

 

 

1.1

 

 

采矿业

70.9

14.5

3.6

9.1

1.8

制造业

80.9

14.1

1.1

2.8

1.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0.3

15.6

 

 

12.5

1.6

建筑业

84.4

7.8

1.8

3.6

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1.4

16.5

2.2

5.5

4.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8.8

22.1

 

 

5.2

3.9

批发和零售业

88.8

5.6

0.4

4.6

0.7

住宿和餐饮业

75.7

24.3

 

 

 

 

 

 

房地产业

87.5

7.8

 

 

3.9

0.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2.3

7.7

 

 

 

 

第3篇

10月30日,万科集团公告,拟通过旗下子公司万科置业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徽商银行H股首次公开发行,预计最大认购金额为34.3亿港币。认购完成后,万科将持股8%,成为徽商银行最大单一股东。

一直以来,房地产业融资都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此次行业龙头入股银行,一石激起千层浪。

多元融资尝试

不少业内人士感慨,地产做到最后其实就是做金融。

自2003年第一轮房地产调控以来,内地地产商在各种限制性政策的狙击之下,不断突破创新寻找新的融资通道。其中万科更遍尝各种融资方式,在房地产金融领域和调控下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翻开万科历年年报和公告便会发现,风靡国内房企的海外IPO(类红筹融资)始自万科。

2004年,万科和德国的国际房地产投资银行(Hypo Real Estate Bank Internatinal,简称HI)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完成“中山城市风景”项目。鉴于利用外资的政策限制,万科采用了海外上市的融资架构来完成HI的2740万美元贷款。该模式出炉以后的近10年时间里,碧桂园、SOHO中国、恒大、龙湖等境内房企的海外融资,也主要是在该模式基础上进行调整,以符合政策要求。

然而限于A股上市公司的身份,万科并未享受上述融资模式带来的更多红利,其综合融资成本甚至高于中海外、华润、龙湖等H股房企。

而对于近期国内资本市场再融资放开,万科也未有太多期待。万科董事会秘书谭华杰表示,万科2007年推行再融资,保持每年40%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那时向股东融资是有利于公司发展和他们自身利益的。而万科现在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期,没有迫切的股权融资需求。

万科迫切需要打通海外低成本融资通道。从去年收购港股房企南联地产,到成立海外事业部,再到今年正在推进的B股转H股,万科的国际化战略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紧随其后的国际融资之路也已打通。多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一旦万科的B转H实施成功,其境外融资渠道进一步趋于多元化,融资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比之房企目前多用的海外发行票据、信托、私募融资,入股银行更为高明。不仅仅是向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借款,而是将地产与金融业务打通了,无论是社区金融还是供应链金融,其产业链条均向上延伸。

“有了自己的控股银行,房企的境遇将大为改善。对于购买本企业产品的客户,完全可以让其通过自己入股的银行来办理按揭贷款,在房贷额度收紧的情况下,更有利于打造企业销售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来自CRIC研究中心的分析师表示。

调控十年,即是一部房地产金融的进化史,直接融资渐渐成为主流。随着房地产行业业务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领域细分,其与金融的融合趋势也进一步加强,产融结合呼之欲出。

直接融资时代

实际上,持股银行的房企并非万科一家,绿地集团、合生创展等地产商早已入股商业银行。就在万科此次公告前不久的10月26日,越秀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越秀地产对外宣布向创兴银行全体股东提出部分要约收购,以每股35.69港币现金收购最多不超过75%股份,所涉及金额约为港币116.44亿元。

“当前受政策影响,银行渠道融资不易,信托、发债等融资成本高昂,入股银行可以大大降低其融资成本,为企业主营业务筹集资金。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入股银行来实现房地产金融业务拓展,或者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说道。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与高和资本日前联合的《2013年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房地产直接融资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30%上升至2012年的40.5%,直接融资资金总额在八年间增长了6.5倍,房地产进入直接融资时代。

“房企高度依赖银行贷单一格局在未来将很难持续,房地产市场融资必然将逐步呈现成熟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格局,直接融资比例提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不断加码的地产调控让宽松的、低成本的、易于获得的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环境很难再现。

过去十年,房地产与银行的关系就像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指出的,“没有银行,就没有房地产”,银行与地产生死相依。然而梳理近十年房地产融资格局,一个清晰可见的趋势是,房地产公司正在逐渐摆脱对银行的依赖,借道海外融资、信托、基金、券商资管等工具,走上一条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之路。

第4篇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融资结构 融资方式 企业治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是有效的企业治理。现实中,不同的融资方式安排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形成不同的企业治理形式,并决定企业的绩效水平。众多研究表明,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是提高经济效率、维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保证,因而探讨企业融资方式与企业治理的关系对于转轨经济、构建高效的金融制度与企业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就企业融资结构和企业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谈点浅见。

一、企业治理与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方式可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不同的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收入流量索取权,即债权拥有固定收益的索取权,股权拥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融资方式的不同,企业控制权的安排也是不一样的。债权是与企业破产时的企业控制权相联系的,股权是和企业保持清偿力下的企业控制权相联系的。这里企业控制权不仅包括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与任命权,也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决策权,这就是说,融资方式与企业治理直接相关。

Williamson在其1988年发表的《企业融资与企业治理》一文中,提出了企业融资与企业治理的内在联系。Williamson从企业的融资手段必然也是企业的治理手段出发,认为企业的融资治理机制作用的环境可以称为“有效契约环境”,有效契约环境隐含的一个契约就是契约的融资,从而也就必然向资本所有者提供治理手段。

发行股票通常被认为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缺少信心或企业前景不怎么看好,而发债券或贷款则被认为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有信心,企业的经营前景看好。因为在法律规定的企业设立所需最低限度自有资本金的基础上,企业依据资产负债比率来进行股票与债务筹资的决策选择。税收之所以会影响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原因在于对债券和贷款利息的支付可以减少纳税收入,而对股东支付的红利则不能从纳税收入中扣除。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应该全部选择债务融资,而不选择股权融资。

股票与债务不仅是两种不同的资本回收方式,实际上,股票与债务还决定着企业的治理。股票带有投票权(无投票权的优先股除外),而债券和贷款只有在企业破产后才带有投票权。所以,股票筹资的意义在于把企业对财产的控制权分配给股东,只要企业能按期偿还所欠的债务,一切均可正常进行;否则,企业的控制权便要由股东转到债权人手里。同时,债务融资还是一种“无退路”的融资,企业举债可以迫使管理层努力经营以避免破产的可能。

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中的国家都非常重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并且开始重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键纽带”,不仅是为了企业融资而且是为了提高效益和维持生存的最终目的。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在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方面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债权人依靠债务人偿还的债务利息维持自身的生存。如果没有可靠的债务回收,任何监督和竞争都没有办法保障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益。在市场经济中,债权人对债务人实施监督一般需要三个基本的条件:充分的信息、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债权人的手段和债务回收的适当的法律体系。

二、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分析

1.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特征

我国企业的融资主要依赖外源融资,内部资金比例较低,这说明我国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较弱。在外源融资中,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比例虽然在持续上升,但占外源融资的比例仍不足10%。间接融资以国有银行贷款为主。

2.融资结构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体制转型所形成的企业治理结构不能有效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从股权控制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改造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国家仍在公司中处于控股股东的地位,代表国家在董事会中行使投票权的人员仍然是政府官员而非资本所有者,他们没有动力去选择和监督公司的经理,也不必为此承担任何责任,因此,他们手中的投票权是消极的、失效的。即使是上市的国有企业,由于国家股处于控股地位,社会公众股的投票权也难以对企业经理形成任何有效的威胁。从债务控制的角度看,国有企业的主要债权人是国有银行。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与国有企业“隐含契约关系”的存在,使政府事实上对亏损的国有企业承担着一种无限责任,通过补贴等形式维持其生存。改革并未使政府与国企间的“隐含契约”真正解除,在财政补贴减少的同时,由政府控制和支配的国有银行体系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对国企补贴的角色,通过信贷配给和计划控制利率维持亏损企业的低效率生存,形成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在预算硬约束的情况下,过高的负债不但会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还会带来投资不足的问题。而我国的情况恰恰相反,高负债不但没有带来投资不足的问题,反而造成大量的无效投资。更为严重的是,无效投资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贷款已发展到十分惊人的地步。根据美林投资银行的研究报告,国有银行净资产已远远小于不良资产,因此“技术上已破产”。国有银行之所以未破产,是因为迅速增长的居民存款和储户对国有银行的信心使得国有银行并未出现流动性问题。显然,国有银行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是极其脆弱的。

3.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

为了改善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局限性,一些人主张发展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认为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系统的风险,减少政府承担的责任。本人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发展股票市场的确能分散风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更为显著。在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从股份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治理结构,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分散了企业的风险;同时,也使得企业的治理结构变得格外重要了。我国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但是在股票市场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银行的作用仍是重要的。除非股票市场的价格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否则,通过股票市场来监督企业可能带来更多的信息干扰。有研究表明,我国的股票市场价格在反映企业信息方面比较脆弱,股票价格中更多包含投机性因素。

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有其积极作用,但也有不利的方面。由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不确定性,使得处于不同经济信息环境下的企业应该适用于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于企业化程度较高、效益较好的企业而言,通过银行和股票市场来筹集资金这两种方式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而对于低效率的企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改善其治理结构。

三、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的融资方式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市场价值,而且影响着公司的治理结构。在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上,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美国的市场导向型模式而否定日本的银行导向型模式。这不仅在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微观主体的性质、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不同,而且在于融资制度的变迁有一个继承、逐步发展和向目标模式过渡的过程。对中国融资模式的选择,既要有历史的观点和现实的态度,也要有未来的眼光。我们认为,可以分为近期的过渡模式和目标模式。作为近期的过渡模式,可以采取以银行导向型为主的融资方式,但是这种银行导向型模式不同于日本的主银行制度。这是因为主银行制度以企业间相互持股的股权结构为基础,并且银行本身既是企业的股东又是企业的债权人。而在我国,企业相互持股的股权结构并不普遍,《商业银行法》也禁止银行持有企业的股权。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在我国处于转轨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首先,资本市场在我国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其规模仍然十分有限,在近期还难以成为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三,从风险防范的角度看,股票融资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未来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多元化融资模式。在向目标模式的过渡中,一方面在经济市场化、银行商业化、企业公司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我国将形成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和完善的信用制度,直接融资的比重则大大提高。另一方面,随着中央银行监管能力的提高和商业银行自我风险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最终将顺应世界金融业发展潮流,走综合经营之路,其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这样,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融资模式很可能不是以某一种融资方式为主导,而是多元发展、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的模式。他们各自在融资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视不同企业、不同项目由市场来确定。与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相对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市场约束型,即通过商品市场、股票市场、经理市场等多种形式的市场来治理企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颖一:中国公司经济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张维迎:从中国国企资本结构的问题看企业重组[J].国际经济评论,1995,(26)

第5篇

关键词:银行;税制结构;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6)05-0048―05

一、引言

企业融资可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主要方式。从世界各国来看,间接融资远比直接融资重要;而在间接融资中,银行是工商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来源。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避免经营风险、道德风险以及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冲击,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当前中国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是,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商业银行信贷占到融资总额的80%以上,而其中的75%又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出的。1992-2001年,企业从股票市场累计筹资7755亿元;而向金融机构借款却增加了8.6万亿元,企业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2002年银行贷款净增加额约为1.9万亿元,股票筹资额仅为962亿元,只相当于银行贷款净增加额的5%。中国企业融资依赖于间接方式也可从表1中看出。

与企业融资结构相关的是企业负债率问题。据刘遵义与王桂娟的统计,1999年在918家上市公司中,除12家股东权益为负的公司外,杠杆比率大于1的公司有315家,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杠杆比率大于2的公司有96家,占总数的10%。总体上说,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要好于一般公司,一般公司的杠杆比率要更高。由于国有控股母公司往往把最优质的资产转移给了上市公司,母公司的杠杆比率要高得多。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在于,若一家企业有问题,必然影响到银行和其他企业(如供应商),从而影响社会一大片,这已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所证明。同时,这也是造成中国商业银行呆账、坏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实经济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企业会选择直接融资?在什么条件下又会选择间接融资?或者说,银行在什么条件下会将从储蓄者那里吸收的存款借给企业?Holmstrom-Tirole的监督与资本模型和Diamond的监督与信誉模型,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存现象给出了解释。”两个模型都是基于道德风险前提,得出了资产规模不足的厂商无法获得直接融资支持的结论。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对策

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是依靠于自身的内部积累,许多中小企业的自筹资金在完成了前期技术的原始创新或者研制出创新产品后,就没了资金,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化、再到产业化,就必须进行融资。然而,由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较高、服务不到位,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非常难,因此众多的中小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具有金额小、分布广泛、分散性强、贷款速度快、手续简便等特点,这些特点恰恰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民间借贷的概念及特点

从广义上可以把民间借贷定义为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信用行为,泛指存在于民间的企业、个人之间为解决资金需求而发生的资金借贷行为[1]。有的学者也把民间借贷称为民间金融或地下金融等。民间借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活动的必然产物,在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存在总量与结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又是一种必要的补充。笔者认为,民间借贷主要指游离于官方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发生在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以货币资金为标准的价值让渡及本息偿付的活动。

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相比还是有许多的差别,民间借贷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2]:

1、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参与主体包括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农户、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借款者大多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放款者包括资金富裕的工商户和企业主,甚至包括一些村干部。

2、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由于民间借贷参与的主体广泛,其资金的来源也具有广泛性。不但包括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自有资金,甚至私募基金、信贷资金、海外热钱等也出现在民间借贷领域。

3、借贷方式的灵活性

为了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民间借贷以现金交易为主,而且交易方式灵活,一般没有抵押物,有的是口头协定,有的是打借条。尽管近年来民间借贷的手续日趋规范,但与正规借贷相比,其手续仍为简便。

4、借贷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主要有互助会、合会、民间放贷、银背、企业集资、私人钱庄、当铺等,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模式、消费方式的不断变化,民间借贷在形式上也"与时俱进",出现了一些新的、颇具时代特点的形式,比如浙江一些以汽车俱乐部为代表的会所兼有民间借贷行为。

5、借贷期限长期化

随着民间借贷用途的变化,即从保障性质的互济互助转向商业性质的资金融通,借贷期限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民间借贷期限多为一年或一年以上。

6、借贷利率市场化

在目前情况下,民间借贷的利率主要是随行就市,且一般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特别是为了投资而产生的民间借贷,比银行贷款利率要高出很多,更有一些民间借贷是属于非法的高利贷。

二、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及问题[3]

民间借贷事实上几千年来一直存在,因其借贷期限灵活、手续简便、快速,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发挥了其有利的一面,只是近年来所带来的负面问题更加突出。

1.范围太广

据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在被调查的255家中小微型企业中,曾经有民间借贷行为发生的有182家,占71.37%;据湖南省2008年企业调查队就民间融资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融资依靠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调查的行业中,农业占15%,建筑业占10%,制造业占25%,饮食业占20%,房地产业占15%,商业占15%。

2.速度太快

据中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报告显示,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长38% ,至3.8万亿元,约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中金估计)的33% ,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如此规模的民间借贷发展的速度严重超出国家预期,一旦发生问题将非常严重。

3.成本太高

民间借贷利率本由借贷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其高低视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关系和借款人偿还能力、期限长短而定。但近年来,国家实施连续加息、银根趋紧等宏观调控措施,信贷资金渐趋紧张,企业民间融资难度加大,导致借贷利率持续升高。

4.风险太大

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一旦不能如期偿还到期债务,债权人会使用非法律或暴力手段追讨债务,这样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法律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企业负责人人身安全也成问题,由此造成企业民间借贷风险相当大。

三、整治民间借贷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对民间资本的有序引导和规范,有利于提高民间资本收益率,有利于有效盘活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

1.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在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适时对那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产品有市场竞争能力,能够还本付息的企业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

二是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引导,要设立支农贷款比例、农户贷款发放量、发放户数和资金回收率等若干指标,加大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力度。

三是金融部门要创造条件,积极开拓融资市场,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从而规范企业行为,同时也为投资者正确地把握投资方向提供稳妥的金融条件。

2.制定完善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和办法,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鉴于目前民间借贷普遍存在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国家或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民间借贷法规》或《民间借贷管理办法》,以规范、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借贷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同时,对一些乘人之危而攫取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则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3.银监会应切实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责,制止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制订严格的管理规定,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对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加强监管,避免"金融风波";同时也要坚决保护合法的借贷活动,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在继续改革和完善正规金融的同时,让农村一部分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浮出水面"。

4.强化金融和法律知识宣传,引导民间借贷健康运行。首先是在办理手续上,要引导其按照银行办理贷款的程序,有凭有据,大额度贷款实行公证,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其次要引导民间借贷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上,防止用于非正常消费。

四、结语

日趋发展的民间借贷是一种传统的借贷方式,既有其促进经济发展积极的一面,也有其许多不利消极的一面。为了趋利避害,发挥民间借贷的优点,促进中小企业多层次融资体系的建立,需要采取多项有效政策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冬白.浅谈当前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70.

[2] 樊华.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之民间借贷.论文天下 ,2009.

第7篇

综观上述钢材市场融资的异化过程可知,钢材交易市场融资模式可行且风险可控,融资风险积聚且凸显的是钢材融资市场融资模式,此时资金全部在体外循环,钢材市场的主营业务必定萎缩,甚至逐渐退出,那么钢材市场采用什么手段,何以成功骗得银行的信任,从而获得银行贷款呢?钢材市场作为资金需求方,较之供给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企业负责人以及自身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上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这样钢材市场与资金供给方银行金融机构间便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如何诱发钢材市场的逆向选择异化和道德风险,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渐积聚,原本为了破解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包括钢材市场在内的融资难题而进行的金融创新,何以成为钢材市场套取银行资金的工具?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应从金融创新的原点出发,用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深入分析钢材市场融资风险运行机理,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防范控制钢材市场融资风险。(一)非对称信息下钢材市场融资的“逆向选择”异化钢材市场作为融资需求方,较之供给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自身相对信息上处于优势地位,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济走势、宏观经济与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等信息的获取上较之中小企业有太多的优势,因此可以看出信息不对称是双向的,交易双方钢材市场和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构成了相应的委托-关系,在信贷资金发放之前,存在“逆向选择”风险。根据信息经济学中的非对称信息理论可以知道,最终银行与钢材市场间充斥的均是经营、信用较差的钢材市场,于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便拒绝向钢材市场发放贷款。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风险,不断推进的金融创新与担保体系构建逐渐弱化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得钢材市场及钢贸企业能够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从而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然而随着融资进程的不断发展,钢材市场为了更有效的获得银行贷款,采用多种造假手段,充分向银行披露人造的所谓“真实”信息,较全面的满足银行的授信准入条件,各种融资模式逐渐异化。原本为了破解信息非对称导致的钢材市场融资难问题的金融创新,却渐渐成为了钢材市场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工具。(二)非对称信息下钢材市场融资的“道德风险”在银行授信给钢材市场后,如果经济处于高位,钢材行业利润丰厚,此时钢材市场从银行获得的资金会在体系内循环,道德风险几乎不会发生。然而如果钢材行业利润下滑,尤其是当利润小于其所付出的综合成本时,钢材市场从银行获得的资金必定会被其他的暴力行业所吸引,此时钢材市场便会采取各种隐藏行为规避原有的合同,原本应在体内循环的资金逐渐外流,风险不断积聚。钢材市场如何利用银行精心设计而推出的互保联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创新金融产品骗取银行信贷资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银行与钢材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打破了互保联保、担保公司担保之间要求的风险收益均衡机制。一般的钢材市场融资流程如图1所示,钢材市场内主要有投资者、钢贸企业和担保公司三大主体,其正常的融资模式如下:具有相当实力的钢贸企业或者其他投资者,出资拿下一块土地,然后建几排相应的门面房,弄几个比较大的仓库,成立一家有形钢材市场,之后开始招引钢贸企业入驻,收取一定的租赁费用,很多初入钢材市场的商户没有多少自有资金,在钢材市场的指导下,花几万块钱注册一家一、二百万的注资公司,之后寻找一家有实力的大公司,通过交付小额押金的形式,筹借一小部分钢材,然后将这批货物推向市场,由商户承担所有收益和利润。销售后,大公司在钢厂结算价格基础上每吨加收一定金额对商户结算,商户需要支付大公司利息及结算费用。在此交易过程中,商户对货物没有所有权,只有销售权。商户需收到买方全款后,向大公司支付货款,再将货物交给买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经营,市场内钢贸企业下游客户逐渐增多,销售渠道逐渐拓展,随着交易量的增长,一方面,钢贸企业需要更多资金来满足日常经营周转,同时其在银行的账户上也有一定量交易流水,此时钢贸企业便寻找下游客户开具销售合同到银行申请贷款。但是仅仅有购销合同,许多钢贸商的实力仍然达不到银行的授信标准,因此他们便采取第三方监管质押、互保联保、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等加强担保方式,以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三)非对称信息下钢材市场道德风险触发机制银行推出的第三方监管质押、互保联保、担保公司担保等创新金融产品,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均衡机制,要求参与者之间既要相互了解,同时也要求信贷资金独立使用,以防止“合谋”发生。钢材市场恰恰充分利用这一点,实力较强的钢贸企业出资成立钢材市场,然后引入钢贸商,同时筹建担保公司,组建代帐机构,成立统一的仓储区和结算中心,这些名为钢材市场内钢贸企业融资及经营提供服务,更有效控制风险的配套措施,实则为钢材市场联营,统一支配资金提供便利。在钢材市场倡导公司联营模式下,引入的钢贸商多为亲戚朋友关系,即使没有关系,受经营模式所牵制,关系也会逐渐增强,如此,钢材市场内互保联保贷款就失去了原有的含义,成为了事实上的钢材市场信用贷款。当钢材市场成立自有担保公司、拥有质押监管资格之后,钢贸商采取的第三方监管质押,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业务也成为事实上的钢材市场贷款。这样,钢材市场、配套担保公司和贷款担保商户三位一体的融资模式逐渐形成,互保联保、第三方监管质押和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的平衡机制开始被打破,道德风险被触发。随着实体经济环境恶化,钢铁行业利润下滑,逐渐进入亏损或低盈利时期,钢贸行业利润渐趋微薄,钢材市场发现单纯的经营钢材,获取的利润太低,逐渐将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投向房地产、股票期货市场、金融公司或民间借贷市场等高收益行业,几乎所有的资金都在体外循环,钢材市场已慢慢成为纯粹的融资平台。

在成为纯粹的融资平台之后,钢材市场必定萎缩,甚至逐渐成为空壳融资,那么一轮贷款到期后,如何能瞒过银行的眼睛,实现续贷呢?钢材市场利用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制造虚假库存,市场内相熟的钢贸企业之间运用同一批钢材存货,相互间流转使用,专门供钢材市场应付银行的授信盘货审查,最严重的时候,同一批存货会被两至三家钢贸企业重复借用,有的钢材市场弄虚作假,采用钢材重复质押、空单质押的方式套取银行资金,使银行信贷资金面临大量坏账风险。以上海为例,有关权威数据表明,截止6月末,上海钢材市场用于质押的螺纹钢总量约为103万吨,达到其库存总量的2.79倍。在重复质押、空单质押下,出现了有的银行在风险处置时不能对钢材质押品主张权利的现象。另一方面,钢材市场通过购入小部分钢材,在市场内各钢贸商间相互倒腾,制造现金流和交易的繁荣假象,同时为了使内部各钢贸商的财务管理能够达到银行的授信标准,组建了专门的代帐机构为其提供专业的代帐服务,这样通过空壳的担保公司为接近空壳的钢材市场内各钢贸商提供保证担保的方式向银行申请新增贷款以及实现续贷。钢材市场将银行信贷资金在体系外循环,且能够实现新增和存量续贷后,他们投资的地产、金融股权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也能够获取高额利润,于是调整了手中的资产组合,更加符合银行的信贷要求,再通过将这些资产超额评估后二次抵押给银行,此时的担保条件表面上看更强,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这样,既保证了收益的获得,也保证了钢材市场“本身”的资金流,此时钢材市场融资已经发展成为“准金融化”模式。比如,某钢材市场从银行获得1000万贷款,然后投资等值地产,通过第三方评估成1200万后抵押,二度从银行获得840万元贷款,并将360万元余值抵押给小贷公司或者通过担保公司再次从银行贷款,即可再套得至少250万元贷款。即钢材市场的1000万元贷款最后出来1090万元,然而这1090万元又可再次投资地产、金融股权等,在房地产、金融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这样的投资年收益很高,然而一旦行情转变,政策转向,其资金链便会断裂。这些把钢贸企业做成纯粹的融资平台,将银行信贷资金挪用到高风险行业,使其空心化、空壳化的钢材市场,后期必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而且,越来越多的钢材市场处于同一融资链条中,整个链条内的资金都在体外循环,一旦链条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资金链条就会断裂,进而会扰乱经济、金融的平稳运行。这样由于钢材市场和银行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逐渐凸显的道德风险使银行的信贷资产面临损失的概率大增。

非对称信息下钢材市场融资风险应对策略

虽然钢材市场为银行的信贷资金提供了大额固定投向,使银行的业务指标尤其是存款指标能够迅速提升,但近两年来,钢材市场老板跑路现象频现,信息非对称下钢材市场融资的道德风险逐渐集中暴露,加之链条式放大风险的先天缺陷,使得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面临系统性风险。面对这一复杂局面,需要银行、钢材市场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信息非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异化和道德风险出发,积极配合,协商对策,努力化解钢贸行业系统性风险,尤其是银行,在明确钢材市场融资风险特征及触发机理的基础上,一要对钢材市场贷款审慎控制,严格准入关,全面识别风险,有效控制逆向选择异化风险;同时要强化贷后管理,实时监控钢材市场现金流和资金流向,整体梳理钢材市场关联贷款,严格控制贷款发放后的“道德风险”;最后应完善钢材市场融资产品设计,有效破解信息非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异化和道德风险。(一)坚持稳健经营的风险管理原则针对钢材市场风险集中,逆向选择异化和道德风险凸显,且具有链条式放大风险的特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树立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理念,坚持稳健经营的科学风险管理原则,持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机制,不断完善全流程风险监测、跟踪体系,从钢材市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到贷后检查全流程强化钢材市场风险基础管理,充分掌握钢材市场信息,弱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异化和道德风险,全面提高钢材市场授信风险管理能力。1.贷前调查尽职,不断提高钢材市场风险识别能力。钢材市场为了达到银行贷款标准,组建专门的代帐机构,为市场内各商户提供专业化集中代帐服务,使其整个财务指标从表面上看十分符合银行的要求,而且针对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强调现金流管理原则,通过多家商户来回倒账,制造出现金流充足的假象,为了做到有效识别钢材市场的逆向选择异化和道德风险,做到贷前尽职调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调查钢材市场财务状况时,应该深入挖掘钢材市场经营性现金流,关注钢材市场的现金来源和用途,是否围绕其主营业务,有效识别假账和虚假现金流。同时应该侧重非财务因素调查分析,注重非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从钢材市场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和区域风险分析钢贸商的还款能力,全面把控钢材市场风险。2.贷中严格审查,审慎控制钢材市场关联风险。首先,银行信贷审批部门需联系钢贸行业发展现状,主要核查钢材市场主营业务和市场概况,理清上下游经营循环情况,结合财务数据进行验证,同时注重风险控制方案的设计,坚决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管以及第三方担保,保持钢材市场、钢贸企业和第三方之间平衡。其次,从历史贷款质量、贷款付息、存贷比和企业担保角度全面分析钢材市场信誉状态,针对钢材市场贷款关联度高,自贷自保现象较为普遍这一问题,尤其注重钢材市场担保情况,既包括市场贷款所获得的外界担保,也包括市场自身对他人所做的担保情况,梳理钢材市场整体担保网络,有效弱化非对称信息的不良影响,全面控制钢材市场融资风险。3.完善贷后管理,及早防范,强化控制贷后道德风险。钢材市场贷后管理工作应结合合同约束、制定执行策略和风险防控体系制定完备的贷后管理方案,注重账户资金信息、借款人信息和其它相关信息,定期、不定期检查,以现场检查为主,非现场检查为辅,核实钢材市场经营情况是否真实且正常,检查其抵押担保情况是否足值,跟踪贷款资金流向,查看贷款是否被挪作他用,一旦发现风险立即预警,并建立特殊客户状态,列入预警客户名单,同时采取追加其它担保方式,冻结其未使用的授信额度或调整收回授信额度,以做到掌握全局、未雨绸缪,及早主动化解风险。近来房地产和钢贸行业下行,钢材价格下跌,许多钢材市场主营出现亏损,尤其是整体经济环境恶化,将资金放在体外高风险领域循环的钢材市场亏损更加严重,甚至血本无归,这种纯粹的钢材融资市场给银行贷款业务带来了极大风险。虽然当前的钢贸行业整体环境较差,钢材市场融资模式也被广泛复制使用,但是致力于供下游的钢材交易市场还未出现多大问题,尤其是区域内经营多年的当地钢材市场,销售网络齐整,库存合理,资金链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借助钢材市场融资不务正业,进行多元化资本运作,以及通过钢材市场构建圈地融资的部分外来群体。因此可以通过创新钢材市场融资产品,设计较完善的依托真实易的融资方案,有效规避当前钢材市场融资经营风险,向钢材市场提供金融服务,为钢材交易市场提供资金支持,也能进一步发展相关业务。(二)实施创新钢材市场融资产品策略1.创新供应链融资产品。从钢材市场融资流程图和融资机理可以看出,如果资金仅仅在钢材市场体系内循环,从一定程度上讲,风险是可控的,在体系外循环的资金风险积聚且放大,最终会使银行的贷款造成损失,因此钢材市场融资产品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将资金锁定在体系内部,这样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可以从钢材市场整条供应链出发,掌握钢材市场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融资需求及风险特征,结合钢材市场与上下游间物流、信息流、资金运作特点,为其提供包括采购融资、销售结算的全流程金融服务,从而有效避免钢材市场的逆向选择异化和道德风险。以“订单融资+保理融资”为例,这一产品组合是指钢材市场在接到下游核心客户订单之后,银行向钢材市场提供封闭式融资,用于向钢铁生产商购货,向核心客户发货完结后,钢材市场将发票、运输单据、入库出库单等提交银行,银行据此向钢材市场办理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用于归还订单贷款,当应收账款到期后,核心客户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到钢材市场在贷款银行开立的应收账款专项账户,银行收回保理融资,这样全流程供应链融资完结,实现了资金流始终在钢材市场体系内循环,很好控制了钢材市场融资风险。2.打造钢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当前钢材市场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和民间两个渠道,然而民间资本受制于自身较为薄弱的风险控制能力,其资本流向只能跟着银行走,事实上的单一融资渠道使钢贸行业授信风险难以识别,风险集中且难以化解,因此,探寻独立的第三方钢铁电子商务交易融资平台就很有必要。钢铁电子商务交易融资平台主要实现途径是钢材市场通过将现货资源放到平台开展业务,然后根据现货资源的数量向平台及合作银行进行相应比例的贷款,并将结算现金流全部回笼到电子商务平台与合作银行,合作银行随时监控资金流向和现金流情况,切实防范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