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范文

时间:2023-07-19 16:57:24

序论:在您撰写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思政课建设基本情况

第1篇

关键词:榆林学院;思政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一、调查目的、内容、方法及对象

高等学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解当前榆林学院思政课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基本认知及满意程度,思政部特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状况;二是当前开设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三是思政课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程度。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向榆林学院2010级学号为奇数的851名本科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问卷838份),其中有效问卷681份,有效回收率为80.02%,之后采用相关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进而对思政课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的分析。

二、调查数据的呈现与分析

(一)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

为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知,调查组围绕学生喜不喜欢思政课(其中又特别追问了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学生对思政课课本内容的基本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与分析。

1.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基本态度不容乐观。以问卷中设计的“请问你喜不喜欢上思政课”一题来看,有5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上思政课。在对为什么不喜欢上思政课的原因的进一步追问中,学生反映出的原因也体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具体而言,62%的被调查学生承认自己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是思政课内容太枯燥,自己不感兴趣;26.5%的学生则表明不喜欢上思政课是因为在课上学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只有不到5%的学生将自己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归于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强调自己不喜欢其讲课。以上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政课上课效果不理想,课程受欢迎程度有限的部分客观原因。学生普遍认为思政课内容枯燥或者上课学不到实际有用的东西(不可否认,这两个原因都带有一定的客观性)。相较于这部分同学,另有49%的同学则表示自己喜欢上思政课。就这一结果来看,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可以说截然不同,喜欢上课或不喜欢上课的学生都有各种主客观原因。

2.学生对思政课课本内容的认知

为了更准确地考查学生对思政课的整体认知状况,尤其是客观上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本次问卷设计了一道可多选的关于思政课课本内容的题目。整体来看,学生对于思政课课本内容的认知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理论性较强(70.9%的学生选择该项)、二是枯燥无趣(47.4%的学生选择该项)、三是抽象难懂(28.5%的学生选择该项)。这三大特点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思政课的一般认知。尽管思政课课程体系中有部分课程贴近时事(如形势与政策)或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总体上,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现出了更明显的理论性、抽象性(尤其是基本原理概论中哲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实际也使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带有一定的排斥、质疑乃至反感、否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尽管思政领域的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相较于大学生思想的变化之快、获取信息渠道之多,思政课的改革(特别是课本内容的改革)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基于以上原因,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整体认知在符合实际的同时,总是带有一定的“前见”。而这一现状也应该成为以后思政课改革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思政课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调查的第二个主要方面围绕目前榆林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展开。包括:第一,思政教师如何讲授思政课的;第二,思政课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情况等。

1.思政课教师授课情况

本次调查对于教师如何授课进行了可多选的提问。被调查的学生中,66.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29.4%的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授课比较传统,围绕课本内容,主要依据课本和教案,比较枯燥;37.9%的学生则强调授课教师讲课经验丰富,资料引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另有17.8%的学生在作答时,表明自己的教师在授课时善于启发,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作为可多选的题目,有23.8%的学生选择了“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与“讲课经验丰富,资料引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12.6%的学生则选择了“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与“善于启发,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两项;另有8.5%的学生选择“围绕课本内容,主要依据课本和教案,比较枯燥”与“能够联系实际,比较贴近时事、生活”。以上数据真实地反映出目前榆林学院思政教学中教师授课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目前思政教师队伍的一些组成特点)。整体来看,目前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师授课情况令人满意,近70%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时事、生活入手讲授思政课,不仅弱化了思政课理论性强而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纯粹理论内容的矛盾,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听课和学习的兴趣。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凭着多年的学识魅力、讲课技巧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教学效果理想。调查中约有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政课教师授课时以课本内容为主,紧紧围绕课本或教案,比较枯燥这一现象与目前榆林学院思政队伍的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据了解,榆林学院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专职教师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5%以上,而作为新进的或者从教时间很短的青年教师,真正的授课中多以教材内容为根本,围绕课本进行备课、授课,故而受到教材的束缚。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教师以课本为主的授课实际上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在积极地拓展上课思路,提升专业素养、讲课技巧等。

2.思政课的课堂组织与管理

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师对于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良好的课堂组织与管理不仅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目的顺利实现的保障之一。思政课作为有名的“大堂课”,对于课堂的组织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针对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提问,反映了榆林学院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一些困难。调查中45.2%的学生认为自己所上的思政课很有秩序,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互动良好;29%的学生表示思政课上课堂组织与管理一般,教师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上经验欠缺;17.6%的学生则指出思政课课堂秩序较差,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另有1.2%的学生认为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无法掌握。数据显示,思政课课堂组织与管理现状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由不同专业学生所组成的大合堂班,既不利于教师的授课(例如部分坐在后排的同学根本听不到教师的声音),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与互动(例如课堂提问次数有限,很多学生都没有机会回答问题)。②部分年轻教师,从教时间短,课堂组织与管理经验欠缺,存在着不知如何组织与管理、压不住堂的困难。③部分学生不重视思政课,不认真听讲,上课聊天、看闲书、睡觉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思政课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度分析

无论是学生对思政课的基本态度及整体认识的调查,还是思政课教学基本情况的研究,归根结底,思政课开设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使思政课成为帮助学生,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因此,本次调查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就针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程度两个问题而展开。

1.思政课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解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本次问卷调查以“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帮助和作用”为维度进行了考察。调查的学生中52.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34.8%的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思政课,学生更加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成才;27.3%的学生则承认思政课培养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的精神;25.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提高了学生理论思考的能力;另有23.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从以上数据来看,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学生的帮助,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帮助较为突出。无论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素养的提高,抑或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及个人成才意识的培养,又或是理论思考能力、实践精神都有显著作用。这其中对于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的提高最明显。很多学生表示,通过学习思政课,自己对于个人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国家大事、国际关系等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了自己的理论思辨能力,力图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2.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满意度分析

本次问卷最后一项是关于学生对于目前开设的思政课满意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表示满意,其中6.6%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4.7%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另有15.4%的学生表示对当前开设的思政课不满意,其中5.4%的学生承认自己对思政课很不满意;最后33.3%的学生强调自己对思政课的开设态度一般,无所谓满不满意。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对目前开设的思政课的满意度一般,仅有50%左右的学生表示满意。尽管不满意的比例只占15%左右,但是思政课教学不得不面对三分之一的学生无所谓的态度。这一部分学生在思政课上既可能成为喜欢思政课的学生,也可能成为不喜欢甚至否定思政课教学的学生。因此,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真正使思政课成为让学生满意的课程,应该成为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与改革的努力方向。

三、关于思政课改革与提升的几点思考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榆林学院思政课教学及教学效果的诸多真实、有效的信息,基于此,针对上述分析中出现及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试图对以后榆林学院思政课水平的提升及教学的改革给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从思想上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正向情感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树立科学、理性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寻找到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注意学生的理论与实践需求,从大学生的思想及思维特点出发,想学生之所想,真正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提高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思政课各项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面。针对榆林学院思政部教师队伍构成偏年轻化,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技巧等各环节经验欠缺的特点,思政部形成了一套专门提升青年教师各方面专业素养的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制度,确保每一位新任课教师在政治方向、教学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达到任课要求。本次调查结果也证明,青年教师在教学点很突出,他们一方面积极学习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技巧,累积经验,表现在教学中是“中规中矩”;另一方面他们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努力运用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丰富课堂。这看似矛盾的两极,恰恰反映出榆林学院思政部在思政课改革与创新中制度建设和教师培养的科学性与前进性。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3.9%的学生认为目前思政课的上课方式有点陈旧,需要改革创新,尤其是新任课教师,由于对教材内容掌握相对有限,在课堂授课中无论是理论的阐释、案例的选择,还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要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能一味地采取“拿来主义”,别人用什么,自己就用什么,什么先进就用什么。而是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如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教学的长处,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思政理论课从其课程性质来看,理论的特质更明显,面对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纯粹理论学习这一实际,要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帮助大学生把理论转化成自己切实理解、认同的东西便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真正的实践来深刻理解理论,最终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加强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本次问卷调查针对以上情况特设了关于实践教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0.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应该开设实践课,尤其是部分与现实结合较为紧密的课程。榆林学院思政部自成立以来,就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年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依托陕北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优质的红色革命资源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经济资源,思政部先后建立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榆林市展览馆、榆林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榆神煤炭公司等多个实践基地。通过定期的参观、考察与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切实了解榆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已成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以上途径不仅巩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途径,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从而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旭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推进“三化”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第2篇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一) 学生基本情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网络的普及和文化的多元化等致使学生价值观发生较大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在问您对思政课教学是否感兴趣的问题中,有9%的学生选择回答反感;在问学习思政课程对您来说有什么意义问题中,有28.1%的学生觉得是为了过关,有11.5%的学生不知道;在回答“你认为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的问题中,有15.9%的学生认为“较差”,在问您认为思政课程教学对您今后的发展有无帮助的提问中,有5.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虽然这些负面影响和不良的心态只是存在少数学生中,但是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消蚀了在信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二) 教师基本情况。高职院校教师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主体,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导航线,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关键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乃至职业教育成败。因此,思政课教师更需提高自身素质,应该起到先锋带头模范作用。据前一阶段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职称偏低,科研能力较弱等。有少部分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不被学校重视,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趋于形势,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表现为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教学内容宽泛化、教学活动的形式化、教学评价的简单化,这样,导致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不大、动机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教学质量鉴定机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是因为缺乏教学质量鉴管,没有一个健全的评监机制。目前高职院校基本成立了独立的思想政治教学部,建立了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都有教学督导部门,也组建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和学生对教师打分评教制度等。但是没有真正起到教学质量监督作用,思政课考核方式主要是学期考试为主,教师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考试过关,考前会划重点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复习,考试难度不大,多数学生卷面分数较高,这种考核方式不能正确反映教学效果。目前没有校外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监督办法。因此,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有不少教师感觉到教师教好教不好一个样。

(二)教学内容宽泛、教学条件受限。“05方案”实施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主要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从教材来说,统一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优点是编写比较规范,而且每年都要修订,增添新的内容,注重教学目标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有序性。但是,根椐高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加上,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授课,课时不足等限制,例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普通高校至少要开72学时,高职院校一般只开36学时。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一致认为,这本教材内容较多。此外,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而教学内容一直刷新,因而,有部分教师感到授课有一定困难。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对策和建议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紧密联系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不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并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模式,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重视教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担任的课时较多,教学任务重。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学研究,要围绕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将三门必修课的教学目标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以政治思想、公民意识、人生价值、职业精神等为系统要素,加强教学研究,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没有科研的教学是没有创新的教学,所以,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说课、听课、评课等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聚集体智慧,自制适合本地区、本区域高职学生的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此外,要创造机会让思政课教师外出业务学习、进修培训、社会实践和参与学术交流;加大科研投入,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以科研的形式进行教学,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质量。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新模式。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承担宣传、灌输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因此,课堂教学是关键,向学生“灌输”党的理论,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思政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把传统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教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信息灌输给学生。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当今的理论热点提出一些问题、观点或案例,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各种思想得以交流,不同观点彼此碰撞,在相互比较中,学生的思想见解得到丰富,创新意识得到强化,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参与性得到增强,教学目标得到实现,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体现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70-02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都提高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关注与重视,无论是在思想理论方面或者在时间教学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与弊端,仍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不断发展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观点的不断发展,关于政治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当代大学生认识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思想素质的主要手段,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和理解。本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试对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分析。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许多教师和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首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目前我国虽然建立起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如井冈山革命基地、纪念馆、九一八纪念馆等,但对其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挖掘还显得不够充分,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并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有关学者和教师一起对其隐含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还存在管理上的一些漏洞,同时学生的参与度缺乏广泛性,学生不能广泛的参与实践教学一方面受到实践场所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学校的实践经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同时也不能将实践活动由点到面的全面开展起来。

其次,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直接关系着学生日后的思想倾向与人格培养,同时也关系到社会之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依然延续着传统教学的老路子,几乎没有什么实践创新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每一个省份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这在客观上也为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场所。教学实践基地的建成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课程提够了新鲜丰富的教育素材,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进一步理解认识。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不但使得学生获得了学习上的自由,同时也减轻了老师在教学中的负担,也避免了学校在人力或者财力上的双重浪费。从总体上说,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提够了必要的条件和途径。

二、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路途径

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目前许多高职学校领导对思政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与偏见,还是过于偏重于对思想理论课的重视,这样的思维观念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目前许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展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并没有教学实践基地,领导和教师还是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理念,但其实这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形式,要想真正的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仅仅是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学校有必要让学生真正的“走出去”,让学生去农村、革命基地、工厂或者社区,让他们在体验生活的同时真正的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真正的相互融合,这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是一项简单的实践活动,它实际上服务于高校教学总的教育目标,并随着教学理念和时代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它已经成为了日后高职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其次,开展多种多样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需要广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从而在无形之中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也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这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兴教学原则。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也遵循一定的选择规范,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将实践活动环节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方面,同时还要加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实践调研活动,如关于生态活动的调研、历史文物保护的调研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行的设计方案、自行考察、自行解决问题、自行获得结论,这就在本质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

三、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作用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同时也是我国教育理念转变的重要表现,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首先,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非常重视“以人为本”,但传统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着所学习的一切,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对课程本身的烦躁或者逆反心理,特别是以理论为主的思政课,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习的知识获得实践的机会,也就不能提高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然不能对课程产生兴趣或者认同感,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充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根本上加强了学生对思政课本身的认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困于课堂之中,使得学生永远活在幻想之中,并不能真切的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社会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社会时间活动。

其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强化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与其他课程有着一定的区别,它完全以理论为主,总体上非常的枯燥无聊,因而学生对此总是没有兴趣,课堂气氛也总是非常的枯燥无聊,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消除这种现象的一个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没门思政课都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因此有的学生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中接受起来有些困难,同时大部分学生存在思政课无用的思想,在大部分学生心理,学习思政课只不过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已,它并不具有任何的实用性,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并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使得思政课越来越不受到学生们的重视,以致成为了高职院校的边缘学科,而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在根本上扭转学生的这种想法,让他们在实践中彻底认识思政课本身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综上所述,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效果,但为了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提到教学效果,各院校还要不断探索、研究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 教学检查基本情况

(在常规教学检查情况、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答辩情况、线上与线下教学衔接情况、学风建设、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等方面所做的具体工作)

二、 评教数据统计情况

(学院领导、学院督导、同行评教数据统计情况)

三、 教学活动开展情况

(教研室活动开展情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情况、课程思政落实情况、实验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四、 公开课、师生座谈会情况

(公开课、师生座谈会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情况,师生座谈会反映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五、 总结

(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多元化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引导大学生认识和理解的主要渠道,是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工作,使得思政课程建设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1、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1.1、高职思想政治课课程模式建设情况

首先,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参与社会调查和参观教育基地等。受到多方面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学生参与机会较少,参与效果也并不明显,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较大的开拓空间;其次,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地区特点、专业方向等还未形成有效对接。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课建设相结合的问题,研究力度尚且薄弱,结合力度不够,高职院校也没有针对企业所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并不乐观,多为传统的书本教学,课程模式较为落后,网络课程教学、多媒体线上教学较少。

1.2、高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建设情况

我国高职思想政治课不重视课堂氛围的建设,主要表现课堂氛围沉闷,教师教学积极性不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导致高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氛围建设情况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脱离科技元素和时代背景,采用教育技术教学的比例较少,无法活跃课程氛围。传统守旧的课堂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直接灌输,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忽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象思维的形成,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过程十分枯燥。

1.3、高职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建设情况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对于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发展影响重大,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内容建设情况不佳,课程内容仅包括思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概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远远少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较为严重,完全遵照教学课本进行教学和学习,参与性较弱。

1.4、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学时建设情况

我国高职院校为三年学制,第一年和第二年为专业理论课学习和公共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年以专业课实践为主。思想政治课也是公共基础课的内容,高职思想政治课所占课时较少,往往被高职院校大量压缩。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课时要求具体为思修课需要保证每周3个学时,毛概课需要保证每周4个学时,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安排大幅度挤占思想政治课课时,在思想政治课程安排上克扣时间,为了凑够一定的学时,往往使用一些学习活动来替代。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多元化建设的路径

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建设对于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可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

2.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模式多元化建设路径

课程目标改革指出高素质人才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可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政教学训练模式,开辟出完善思想政治研究、完善课程教学和进行思想政治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途径,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愈加开放化。

我国高职教育注重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要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然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它的形成是有一定的途径和原因的,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课程模式改革的出发点。例如,针对多媒体教学风靡的今天,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应当融入更多的多媒体元素,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培养目标,简化教学内容。充分考虑社会系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和高水平的道德素养。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专业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并重。例如,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不良的行为对于社会的危害,杜绝“黑客”行为等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网络犯罪的行为。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2.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氛围多元化建设路径

鉴于教育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的传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在大力促进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注入更多的元素,以声、图、动态演示等多种方式活跃课程氛围,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从其他学校或者本校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织具备特色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以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更加富有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多元化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入现实生活元素。教材上的实例往往过于陈旧,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学生们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限制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然而,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可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下可以搜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如从网络渠道获取内容,以补充教师的课程内容。教师还需要发挥好率先垂范的作用,每个思想政治理论都具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运用条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元素,以现实中的元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生从多元角度理解思想政治理论。

2.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学时多元化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程学时多元化建设可以分为课内学时建设和课外学时建设。课内学时建设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时的建设情况,如果要想改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课时分配不均、分配较少的情况,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的完成做好监督工作,可以将课程学习划分为思政理论学习课时、思政理论参与教学课时、思政理论讨论课时和思政理论考核学时等;课外学时主要指思想政治实践学习和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社会调查课时以及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课时。

结束语

普通高等院校强调的是知识学习的理论性和系统性,高职教育则强调技术性。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关注于课程建设,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落后的模式阻碍,进行全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课程是所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国良.论培养高职思政理论课双师型教师的依据――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改革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4-28.

[2]刘德福,张伟,李权化,刘俐娅,况贤,蔡刚,马亚平.重庆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问题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62-70.

[3]戴春平.当代大学生生活社会化实现的保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下企业锻炼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9-11.

[4]齐永芹,邓凡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自我概念――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化滞涨进程的归因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4):76-78.

[5]储著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创新研究――基于办学模式转型与企业行业文化培育视角[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06):30-33.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创新;路径

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在教学中,教师很有感触90后的学生较之80后的学生更有时代特征。曾经,我们经常用叛逆来形容80后的大学生,那么90后的大学生是个性。他们年轻、活力,具有创新精神,但是更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活力,但透射出冷漠。90后是孤独的一代,90后是缺少情感感化的一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常以团队、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运作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谐共赢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兼顾理性知识和非理性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

(1)授课教师确定选题,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进行研究,完成调查论文,调研报告。最后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这种实践教学形式适用于社会中存在的现象、政策贯彻实施及效果等问题的调查研究。从经费计算的角度来时,最为经济实惠。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也最为简单轻松。但是,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赖于学生高度的自觉性、敏锐的观察力和高素质的科研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组织的带领大学生到社会重点行业、企业、街道或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等等地方进行考察调研,完成调查报告。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与第一种实践教学相比,具有更高的纪律性要求,可获得教师的现场指导。但是,参加活动的人数有限,活动成本相对较高。

(3)情景模拟。根据教学内容,模拟一定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中获得启示。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

(4)专题讲座、座谈。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或先进人物等,到学校做专题报告,就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问题与学生现场互动。

(5)课堂讨论、辩论。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6)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联系起来,开展实践性教学。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创新的路径

2.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思政”课各章节也存在重复的内容,必须进行优化整合。如:第一章可以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然性、科学内涵、成果、意义”的线索进行整合,把中国化各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放在其他专题重点介绍;第一章和第六章都涉及“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只在第一章重点介绍;第六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都涉及“科学”、“教育””等内容,一定要避免重复;第八章和第十一章都有“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内容,也要避免重复。可以把重复的内容集中在某专题重点讲解。

2.2将理论热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理论热点问题,如:“六个为什么”、“四个划清”、“七个怎么看”等,这些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如能充实到“思政”课精彩教案中,将使教学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六个为什么”可以与第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四个划清”可以与第八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七个怎么看”可以与第八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2.3课程评价与管理学相结合。

现有的“思政”课教材是章节式的教学体系,这种体系为了照顾结构的逻辑严谨性、章节的均衡性和前后呼应性以及内容全面覆盖性、学术权威性和表述的准确性等,存在着内容重复的情况,非常不利于教学。因此,精彩教案不能照搬教材体系,必须将其转化成教学体系。

为了突出重点难点,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政”课精彩教案可以把章节式的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中国化的主题、中国化的主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把十五章设置成十五个专题,这十五个专题又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总论部分、思想核心理论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又可以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政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是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教育对象及实施过程所进行的价值评判。“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政”(简称“思政”)课精彩教案,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思政”课精彩教案的价值、特点、结构和内容。

2.4精心设计“思政”课精彩教案的结构

在把章节式教材体系转换成专题式教学体系以后,“思政”课精彩教案每一个专题的结构都可以从教学简况、教学过程和教学小结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首先是教学简况。这是对教学基本情况的简要认识和把握,包括授课对象、学时安排、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课后作业、阅读书目等。授课对象要把本专科区别开来,以此了解不同授课对象的总体情况;学时安排是指对每个专题教学任务完成所需时间的总体把握;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重点难点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学的主要方面,包括教材要求的重点和一些热点、难点和疑点。

其次是教学过程。这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布局,也是精彩教案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实际上把整个教学流程都进行了安排,包括告知、导入新课、讲授、视频、案例、提问、讨论、自学、教师归纳或点评、知识链接、时间分配和板书设计等。告知是告诉教学对象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新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激发学习兴趣,既可以通过复习提问自然过渡到新课,也可以通过案例、名言、图片、视频等导入新课。

最后是教学小结。这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思考,包括教学效果、教学经验分析和改进措施等。教学效果是对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教学经验分析是在对教学效果总结与评价的基础上,对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和运用教学方法进行经验总结,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改进措施是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59-63.

[2]朱虹.论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3-10.

第7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 思政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07-01

以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本,以此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人文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指教育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使其具有平等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确保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制定的方针与教育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具有针对性,满足大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具有生活性,教育内容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使其具有实效性。文章从以人为本视角出发,提出了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坚持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从而大大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

一、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坚持的原则

(一)三贴近原则

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是三贴近原则的主要内容,这是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应遵守的基本规范。[1]就贴近学生而言,高校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恋爱经历、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等内容。高校工作者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基本情况、不同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此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学生。就贴近生活而言,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和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大学生自身对外界事物接受的能力较强,好奇心较重,对一些事物的是非好坏还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成熟。高校工作者要根据大学生这一普遍的特点对其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就贴近实际而言,高校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未来就业、买房、创新等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有条不紊的讲解和解决问题,以此有效地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

(二)分层次教育原则

分层次教育原则是指高校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别看待,在这里分层次教育主要指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来说明。对于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工作者要积极鼓励这类学生为集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工作者要有耐心、有恒心,帮助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因此,坚持这一原则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途径

(一)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考察和考核,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对思政课这类公共必修课一直以宽松的态度和形式加以对待,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说话,无视教师的存在。学校对此保持听之任之或者不理不睬的态度,让这一现象愈发严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关注学生自身的专业课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对学生的督促时,要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和品格修养。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征和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和突况时,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做出选择。

(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展开工作。在这里,主要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政治教育而言,要在党的重要方针、政策、路线的指导下,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了解党和国家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其政治敏感度和灵敏度。就道德教育而言,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向大学生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更新。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大学生要有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这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达到的教育效果。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环节,高校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内心动态,对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予以排解和舒缓,从而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态度。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过去,高校教育工作者过分依赖课堂教学,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内容进行死记硬背,效果却不显著。大学生是使用互联网最为频繁的主要群体,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中介和载体,在课堂上通过播放一些频、图片和纪录片,让大学生可以在这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教育方式之下,以较快的速度和时间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内部的消化和吸收,以此完成教学任务。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对这一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坚持三贴近原则、分层次教育原则和适时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