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19 16:57:07

序论:在您撰写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第1篇

为建设现代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应逐步做到: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一个名为"四季花城"的小区,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无山无水的市中心地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在闹市"推窗见景"地享受到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二、现代住区的住宅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风尚的影响,住宅的设计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当前,住宅正在从安置型向实用型、舒适型发展。从实际调查看到,各个时期建成的住宅都有品位高低之分。

1、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二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三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四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五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六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住宅设计要以市场为导向。

居住潮流、住宅市场常有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很多住宅单元不设计起居厅(尤其在北方城市),后来又流行"三大一小"设计(大厅、大厨、大卫、小卧室),目前又在不少地方出现大卧室和特大起居厅(超过30平方米)的设计,出现大卧室和大卫生间的设计。增大客厅面积有方便亲属聚会、朋友交往的需要,还可表现住宅主人的身份。增大卧室和卫生间的面积,是人们已感到这两处是最让人能舒适享受的居住空间。

这一切都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住宅设计趋向。而在各个时段、各个城市、城市内的不同区域,人们对住宅及其功能的挑选也是有变化的,这就是市场变化,设计师必须及时地、敏锐地掌握(最好能预测)它的变化,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住宅。

3、住宅设计要讲究文化性、艺术性

文化性、艺术性最能反映住宅和住区的品位。住宅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应力求美观、高雅、和谐、明快、简洁,营造高尚的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内涵、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外地的、外国的住宅设计可借鉴,但不宜照搬。成功的做法是,通过汲取其精华,发扬本身的长处,创出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高雅作品。

4、住宅建筑应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

建筑立面不强求一致,有的显现浪漫情调,给人新潮之感。有的以清雅色彩、质朴形象,表现另一种风格。有的突出典雅端庄形象,使造型表现高贵。

5、建筑设计应显现人的中心地位,现代性和实用性。

住宅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住宅的动静功能分区已得到较多的体现,把工人房、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集中布置,与静区卧室、书房、化妆间,以及半静区客厅形成三个互相干扰相对较小的分区布局,显得比较合理、适用。

主卧室的设计变化已从过去主要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核妆、看书......。主卧面积加大到12平方米以上,豪华型住宅超过20平方米;配舒适、多功能卫生间、化妆间和主卧阳台;与书房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

起居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

住宅次空间的功能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厨房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有的设计开放式厨房,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

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大小便,沐浴功能(卫生间内设沐浴小空间)、化汝功能应得到重视。但淋浴区与便溺区应隔开。主卫生间更宜适当增大面积,有的还设按摩浴缸,有的与衣帽间相连,力求舒适。储物空间也在不少住宅单元中有了位置。

阳台在住宅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接接触室外空气、阳光之处,应尽量发挥它的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等多个功能(相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助厨工作功能),面积不要过小。有条件者,还可设计大面积阳台、多个阳台,以至面积比阳台大得多的无顶盖的露台,使之成为空中私人小花园,让人住得更惬意。

户型设计、室内布局要尽可能满足住户的景观需要,将室内景观向室外延伸,让住户更多地亲近自然。因此,窗户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横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宽),窗台要降低,还可设计弧形窗、落地窗、转角窗、宽角度窗,让住户对室外景观一览无遗。但窗户加大后,夏天室内温度高,能源消耗也高。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居住功能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信息网络发展后,在住宅内办公也会多起来。健身的需要也比过去大得多。因此,在住宅单元内除了最基本的厅、房、厨、卫等空间外,适当设置书房、工作间(电脑室)、健身房或健身阳台、露台、化妆间、衣帽间、贮藏室、门厅......,已成为住宅新的功能空间。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单元面积作基础,一般实用型、中小型住宅单元难以办得到。

6、住宅的层数构成应结合城市实际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构成应从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建筑空间,保证环境良好的原则出发,合理地科学地规划。一般来说,小城市和镇的住区应以多层、低层住宅占绝大多数,适当建一些中高层;大、中城内住区应是多层、低层、中高层住宅相结合,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郊区住宅小区应以多层、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中心区还可以适当建一些超高层。别墅小区应适当控制。七层及七层以上的楼房均应设置电梯。各类住宅区都应将住宅空积率、建筑密度控制在符合规定,并保证能有良好居住环境、能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能相应兴建配套设施的原则上。绝不应为了经济收益,牺牲环境,影响环境,盲目增加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三、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与新科技应用

现代住宅小区应积极应用新科技,逐步实施智能化建设。住区智能化主要向三个系统发展,一是家庭智能控制系统。除上述一些小区已实施的项目之外,还有电话线被切断与防破坏报警、系统报警自动强制占线、遥控护理与紧急呼救、家庭安全状态与报警准确性确认、程序自动化功能、远程遥控功能、红外线遥控调节功能、电源远程控制及调光功能、电子声音邮件信箱、住户信息管理、报修管理等等;二是住区综合信息服务。主要有休闲娱乐信息、购物信息、日常资讯、生活时尚推介、用户意见反馈、医疗卫生常识、远程医疗诊断、居民求助信息......;三是物业管理系统。主要有供电、公共区照明、给排水、电梯运行、电视、停车库等的监控、管理,出入口及巡更控制,报修、收费管理,社区服务等等。

第2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现状设计原则规划设计

1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现状

1.1住宅小区规划缺乏经济性。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并不单单包括居住建筑,现在很多地方所谓的绿色住宅区,往往仅仅考虑到了居住建筑的设计,在住宅单体设计上强调建造“节能省地型”,“环保舒适型”,“绿色建筑”等住宅,而在一些公共建筑配建上随意性过大,住宅建筑体现了绿色节约的原则,而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却盲目追求造型的别致,抛开了建筑设计初期的经济性原则。或者有些绿化景观设计前期设计时候注意了节能环保,可是后期实施过程中浪费水源或者耗电的现象严重。当前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只关注房地产开发总造价,没有计算住宅区投入使用以后的运营维修成本,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后期的运营维护费用极高。所以在规划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要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营造方面,尤其是水景景观方面,解决好经济良好的水源和水动力设施问题。

1.2住宅小区功能定位不准确。住宅小区规划包括住宅建筑设计、公共建筑配建、小区道路设计和小区景观营建,一个良好的住宅小区不但是一个居住社区、更是集购物、休闲、娱乐和工作为一体的公共社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现今中档以上的住宅小区除了具有生活功能之外,同时又具有个人发展功能和享受功能[1]。然而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专业人员分工的细化,造成很多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不是主要突出居住建筑的舒适,而是重点策划公建配套设施的规模、小区环境细部。至于建筑内部的热工性能如何,建造质量及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则往往被忽视。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不管演变得多么复杂和多样化,生活使用功能都是位于第一位的,其他任何功能都是附属部分。

1.3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很多小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调查研究不够细致,高档社区户型虽然越造越大,而小区休闲、健身设施都跟不上,而很多小户型,更是打着经济适用的旗号,根本不重视公共设施的配置。甚至还有些小区在设计时虽然考虑公共建筑如小学,而实施时却因为利润驱使将原有的公建变成住宅,造成很多小区品质提升不上去,出现很多实际问题,如“买菜难”、“停车难”的问题。

2 规划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邻里关系的和睦性。

2.2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视觉审美以及生活需求。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势必给小区规划中住宅商品类型提出更多的要求,如别墅、花园阳房、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公寓式住宅。

2.3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生态性),分散组团绿地(可达性):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此两项分别属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而绿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绿化百分比:另外提高绿化率的前提下,必须结合景观设计为住户提供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生活场所。

3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3.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3.1.1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3.1.2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3.1.3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3.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的"四季花城"时尚楼盘,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3.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喧闹的市中心区创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享受到一种大隐于市的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3.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把住宅区内的人车流线实现合理分开,并且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尽量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以营造宁静舒适的生活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第3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空间;环境

0.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住宅小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 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住宅小区不再是单纯的为住人而住人,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从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文化的更高领域递进。

如何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社会交往、能得到更多娱乐和学习机会的生活场所,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优劣。近几年来,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多成绩,主要体现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的以下几方面。

1.住宅小区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 一词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在当前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中考虑人性、人情、感受人格的尊重, 已成为重中之重。在进行住宅小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住宅小区环境的使用对象是特定的该小区的居民,而不是全市的居民,进而分析各类户外景观环境的不同使用对象、不同使用人群及行为方式的特点。避免将城市设计的一些手法运用到小区的设计中, 如将城市公园、广场等设计手法用于小区的环境设计,从而导致住宅小区环境尺度过大,过分追求图案化,或布置大型的喷泉广场,造成硬质景观过多,偏离了住宅小区的设计方向。

在关注人性化的设计中,要强调住宅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性。户户共享,使每户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同时考虑到隔声和最好朝向的问题;还要强调居民归属感的创造,使每家每户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 即强化空间的围合性,但注意创造形态各异、环境元素丰富、安静、安全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好和人际关系融洽的效果。

2.构筑有序的空间

住宅小区内根据居民的室外活动内容和室外空间安全防卫的要求, 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 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 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级公共空间为开敞的多形态空间, 也是多数人群的集聚场所、邻里交往的场所, 在设汁时应注意动静态结合,配以不同个性的小品及铺装等,但应避免尺度过大,过分追求气势的做法。组团级的半公共空间为半开敞、半围合的空间, 主要提供户外健身、休闲与交往等活动。组团往往由若干个院落组成,院落属于半私密性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较为封闭围合,能很好地体现传统的重视邻里交往的住宅特点,具有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且提高门外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扩大住户的活动范围。住宅内的空间是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家人可凭借这个空间进行休闲、健身与交往等活动。

3.组织便捷的交通

从机动交通进入到住宅区的第一天起,交通安全以及噪音尾气排放等方面的问题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其负面影响,在住宅区交通流线的设计中,往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车分流的手段,对住宅小区内的交通进行严格分级。这样的做法虽然减少了对步行者的伤害风险,但是居民丧失了交流往来最适宜的道路交通空间,只能被动地集中在公共活动空间和步行空间中。同时也造成了交通空间使用的单一化,也增加了道路交通面积。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有些学者提出了适度“人车合流” 的模式。适度的“人车合流” 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达到人车和谐共处的局面。诸如道路断面通过具体线形设计或设置中间岛、突起、路口中心隔离带等方式使得汽车的行驶速度得到控制,增加了小区内道路的变化及景观设计的丰富,从而保证住宅小区内行人的安全与舒适。从20世纪9O年代以来,私人小汽车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普通居民的家庭中,既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住宅小区内停车场地的设计也就成为了一个难点。解决停放车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

(1)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既方便又要安全。

(2)场地的制约条件,主要从节地、防干扰、经济适用等方面考虑。

规划设计的难点就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设计中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地面停车场既方便管理.而且建设费用又比较低,在现今仍多有应用,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方式用地较大,不宜过多采用;路旁就近停车最为方便,但不利于交通安全和管理,同时占地较多,污染环境,所以这种方式可作为临时紧急停车或其他停车方式的补充。地下停车库、半地下停车库可以与地面建筑或体育场地、集中公共绿地、人防建筑结合,做到功能多样化,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但地下车库上面必须采取隔音、隔气和防火、防爆的措施。高层建筑下的车库可以与楼内的电梯相通,实现最短路线的“门对门”的立体分流。住宅底层停车相对于其他方式不占用公共空间,但其容量小,一般适用于高档别墅区或小汽车拥有率低于0.3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小区停车场的设计应结合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兼顾近期和远期,要留有发展的余地。

4.创建文明环境

文明环境包含有文化教育建筑、老龄化设施、体育休闲设施等,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质,就是创建文明环境的目的。小区中的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

1)在这些设施布置时应注重环境质量,保证相应的绿地、建筑朝向和充足的采光,设施配套要齐全。

2)住宅区教育设施还应承担不同层次的社区教育活动,扩大至开放性、综合性的社区教育机构和场所。学校的教育设施利用节假日或晚上等时间对居民进行各类教育培训,如就业教育补充教育、老年教育等。体育休闲设施对于增强居民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设计要求:

(1)住宅小区的体育休闲设施要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的使用要求,设立文体活动中心、健身俱乐部等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可以和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资源共享,学校的体育设施在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对居民开放或有偿服务.从而提高学校设施的使用率和小区体育设施的总体数量和质量。我国在1999年就跨人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通常指的是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超过社会总人口的10% 。因此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老龄化设施主要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公寓、老年医疗设施等。住宅小区应尽可能地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余暇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场所,同时应将这些老龄化设施结合设置,创造一个清静、洁净、健康和优美的环境。

第4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设计原则;设计优化

0.前言

对住宅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是进一步研究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住宅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只有从基础建设与规划方案完善做起,才能真正促进住宅小区功能的完备实现,并促进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设计理念人性化、功能完善的新时期住宅小区。

1.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1住宅建设要时刻体现以人为本

因为住宅使用者主体是人,而且住宅建设要创造出即方便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这些个性和所展示的才华,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1.2住宅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很多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大力宣传经济与资源的节能型消费。住宅在建设时,也要本着节能、节地、节材料的原则,建设成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

1.3住宅建设要格外注重环境保护并且还要充分反映出科技的进步

环境是保障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部分,创造优美的室内和室外环境是我们明智的选择。这个世纪,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设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要建立智能化住宅通讯和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使住宅与高科技信息化社会相协调。

1.4住宅建设应站在当今住宅产业化现代化的角度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住宅综合评价体系和符合住宅产业化的建筑体系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1.5安全原则

安全是居住小区的最基本要求和保障,小区作为城市人们生活休息的港湾,对于安全的保障要做到位,科学合理的设计安全设施。注重小区整体的安全性能,防盗窃、防火防电等生活隐患的安全措施的设置,从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达到居住小区设计安全、环保、美观的生活环境有机统一。

1.6经济美观原则

现代化的居住小区设计要遵循经济原则,人们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因素,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在于奢华的外景,在兼顾美观装饰的基础上,发展和使用节能设备,使居住小区设计体现环保节能的理念。居住小区设计中要遵循美观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理念,先要给人以美的享受,一方面装饰美化居住小区环境,营造美观的居住小区设计装饰,渲染居住小区艺术环境,增加视觉空间层次。另一方面在规划设计上不能只追求标新立异和布局结构的变化多端,结果造成小区风格和周围环境不协调,没有融入到周围。

2.住宅小区规划应注重环境效益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居住小区时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善结合,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外边部位。这样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对小区中条形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3.小区生态环境规划设计优化

3.1加强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大多存在文化构成形式方面的缺陷,例如过于重视功能,而忽视人们精神生活的多元性,还有空间结构单调,小区环境凝聚力不足等问题。

故景观设计不仅是物质景观的设计,更应注重景观精神功能的挖掘,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确保景观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赋予其鲜明的地域特征,创造归属感强的社区。

3.2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我们要重视服务系统的完善,它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服务设施设置上,首先要想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有些商业服务设在过往人流必需经过的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与居民购买。部分交通工具和垃圾的处理也是小区规划的重要问题,对于有些自行车和摩托车要集中到一起进行摆放。以前在处理垃圾的时候,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我们要把垃圾道建立在住宅生活服务阳台处,这样还不会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对公共场所的感染。

3.3加强小区绿化设计

加强小区绿化,巧妙布置绿地。居住环境的绿化目前已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它不仅能改善居住环境,而且还能调节小气候,使居民得到较多的新鲜空气,在小区内结合地形条件,利用废地设置集中绿地,同时巧妙地与商业服务建筑、托幼建筑配合,起到分隔居住组团的作用。

3.4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

住宅是小区的主体,环境是小区的基础。高品位住宅小区必须是居住环境好、生态环境优、景观环境美的住宅。能够表现它的文化性、舒适性、祥和性,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安全要求、健康需求。

3.5强化建筑的构景作用

现代小区设计应强调“全面景观”设计,即小区中的任何构成元素,都是景观体系中的构景元素,确保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三位一体”,不能只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小区中由于建筑量大面广,更应强化建筑的构景作用,随着小区建筑物结构的变化,其外立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单调呆板的外立面正被变化丰富的外墙面替代。要想使整个小区的景观和谐统一,建筑设计风格与景观设计风格应作为整体来考虑。 建筑与景观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这说明仅有优美的绿化环境是不够的、还需要别致的建筑,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建筑物与良好的人文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出理想的生活小区。

4.小区规划设计中要引入智能化建设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势在必行,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普及发展,智能化建筑已经引入到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智能化的内容主要是:将小区的管理中心为总指挥部,由总指挥部派专们的工作人员对个户居民的水表和电表以及煤气表进行集抄,另外还包括小区网络的建立,三防的建立,信息的综合服务,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等内容。

第5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影响下,我国的住宅产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等几个时期。之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住宅产业被注入了勃勃生机,在恢复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需求改革,在改革中一步步完善,逐渐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就了繁荣复苏期。在有利的政治环境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住宅与房地产业密切联系起来。在住宅与房地产业经历了顶峰、受挫相持之后,逐步进入了平稳发展过程和高速发展时期。随着“要把住宅建设最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政策的提出,围绕住宅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实现住房分配的货币化,构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体制,以物业管理作为基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费市场化程度,努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住房要求,实现了住宅变革。

但是,从住宅建设上看,全国范围内,住宅小区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长条形和行列式的形式,形式比较呆板,没有地方特色,更不用说个性和独创性。条形住宅和行列住宅模式的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没有任何韵味,更没有合理利用空间。之所以会这样,从科技发展领域来看,我国的住宅建设还没有摆脱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住宅产品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体系,工业化水平还很低并且住宅技术的发展是以推广单项技术为主导,技术上缺乏有效的集成,没有形成完整系类的建筑体系。从体制上面来看,缺乏有力的经济、技术政策的保障和必要的优惠政策和调控手段,很难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自我发展、创新和完善的市场激励机制,并且缺乏统筹兼顾、统一协调的领导决策机制和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

2、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为了能够建设出未来世纪的美好家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①住宅建设要时刻体现以人为本。因为住宅使用者主体是人,而且住宅建设要创造出即方便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且这些个性和所展示的才华,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②住宅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很多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大力宣传经济于资源的节能型消费。住宅在建设时,也要本着节能、节地、节材料的原则,建设成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③住宅建设要格外注重环境保护并且还要充分反映出科技的进步。环境是保障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部分,创造优美的室内和室外环境是我们明智的选择。这个世纪,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设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要建立智能化住宅通讯和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使住宅与高科技信息化社会相协调。④住宅建设应站在当今住宅产业化现代化的角度。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住宅性综合评价体系和符合住宅产业化的建筑体系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⑤由于景园空间即环境的设计与营造是城市住宅小区成败的关键,如何在高容积率和场地局促的条件下创造层次丰富的景园空间,使社区内部各种活动各得其所是规划面临的挑战。城市住宅小区应采用多种设计手段,尽量避免高层高密度带来的空间拥挤与视觉压抑。一是以“园中园”为重点进行绿化。在小区内部设置一个“”型的公共绿地,与的“『”型城市防护绿带形成一个“『”的绿化围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外园”;在小区内部的组团围合,塑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空间,形成多个小的“内园”。二是突出综合节点式的花园布局。每个组团内都设置小型花园,使之独具特色,居民可以在休闲中使用一些健身器材,与自然接触。三是构筑围合而不封闭的组团空间。在内部区域主要是以相对较低的板楼为主。建筑布局尽量通透,形成丰富的体型轮廓,围合而不封闭的组团空间。四是营造以公共活动为主的多层次社区活动场所。沿道路设连续的商业界面,内部主要中心绿化中建筑局部架空,作为社区小型公共场所,形成以公共活动为主的多层次社区活动场所,架空部分不仅丰富视觉景观的层次,且为住户提供风雨无阻的户外活动场所。特别是在有限的场地范围内建筑围合形成集中的、多层次中央花园,集中的绿化、水体、公共绿地、私家庭院、小品等通过场地与步行小径连接,共同演绎可游可居的社区活动场所。五是突出人车分流以形成自然与人工相得益彰的景园环境。为了保证城市住宅小区活动场所的完整性,可采用部分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住户从主要出入口返家的过程,接触到的是丰富多彩、自然与人工相得益彰的景园环境,让住户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家”的氛围。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组景,尽量减少硬质景观。

3、住宅规划设计应该注意的方面

要想建设成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性的居住小区环境,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住宅小区的容积率。采用一梯及多梯的板式住宅单元组合,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追求幸福指数的提高,板式户型因为具有卓越的空间效果和人性化设计,成为了市场的首选和提高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合理应用能够注重板式高层注册形象的暖色调设计和合理布局道路和景观,使小区整体空间景观和小区道路相结合,建立景观通道,形成“骨架明亮、结构清晰、环境优美、空间丰富”的居住生活环境。②合理制定日照与建筑间距。日照间距对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居住环境卫生、提高土地利用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定合理的日照间距是设计师和科技工作者永恒的追求。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按照正午12 时太阳高度角和按照正午前后获得连续的规范日照时数为依据来获得日照间距。增加建筑层数,是加大建筑间距的首选。③科学规划住宅区内空间形态。住宅区内空间形态与城市空间密切关联,对居民生活和城市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科学规划住宅区内空间形态是改善居民生活空间和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④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对各种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强,导致了城市用地的紧张。而住宅小区是城市的主要用地者,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开发商对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视越来越强,因为地下空间资源可以缓解用地紧张,地下空间成为了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但是,虽然地下空间开发可以大量节约土地资源,增加住宅小区的容纳力,但是对它的开发也不能是盲目无限制的。因为地下建筑物建成之后,要想再对其进行改造或者改建,难度就会变的很大,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有很强的不可逆性。所以,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之前,要利用现在科技手段对地下空间资源和需求状况进行分析,以求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小区地下空间资源。⑤住宅单体的建筑设计。在对住宅单体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小区容积率、日照间距、建筑间距、空间形态、地下资源等一系列方面,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和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住宅小区时,应当注意小区空间形态规划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关联,保持他们的一致性。遵从自然,尊重原有环境的要素,利用改造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结合,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的环境,使满足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不以破坏周围环境为代价。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is paper on how to build ric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novel from planning, space layout, social service environment planning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detailed analysis, for reference for the same.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宅小区规划能有效地满足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促进住宅产业进一步发展。

1住宅住区要有个性和特色

即使是同一开发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不仅住区要有特色,住区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该有特色,尤其是大型住区,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造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区影响,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

2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要求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以后,便会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首先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规划,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为居民着想,并从使用、卫生、安全、经济、美观、适用几个方面满足要求。

2.1规划要满足使用要求

居住小区各项用地布局要合理,要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系统及公共绿地合理配置,合理组织小区居民室外休息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创造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在住宅类型的选择上,居住小区规划要适合当地特点,使住宅设计合理、造型多样、舒适美观。在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中,规模、分布方式做到项目齐全,设备先进,布点适当,与住宅联系方便。

为适应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规划中应合理确定小区道路走向及道路断面形式,合理布置步行与车行系统,做到互不干扰,并且还应根据小区居民的需求,合理确定地下、地上停车场的数量及布局,从使用上满足需要。

2.2规划要满足卫生要求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满足居民对卫生方面的要求,即为居民创造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无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的生活环境。①居住小区内要有规划设计完善的给水和排水设施,有煤气及集中供热系统,保证居民小区内空气新鲜,水质清洁,无有害气体及烟尘污染。②小区内住宅布局要保持合理的间距及走向,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或防风条件,并能有效地防止噪声污染。③居住小区规划中要有较大面积的公共绿地,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以达到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防止噪声等要求。

2.3规划要满足安全要求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安全、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

2.4规划要力求经济

居住小区的规划与建设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在满足居住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造价并节约城市用地,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降低小区的能耗。

2.5规划要尽可能的美观

居住小区规划要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美观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广大居民在解决了住房问题之后对住区环境美观的要求愈加强烈。因而住宅小区应结合地形地势特点及小区城市环境,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小区规划中除了要求设计者注重住宅与公共建筑单体的设计外,更应充分考虑建筑群体空间的组合,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各类绿化的配置设计以及小区外观色彩的和谐统一,从而塑造优美的居住小区整体形象。同时防灾、地震、人防等方面应有较周密的考虑,创造安全的小区居住环境,以合理的住宅院落空间布局为居民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2.6交通布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合理组织,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交通安全系数。特别是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应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声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3居住小区空间布局的规划要求

目前,居住小区在空间布局规划上多采用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但在排列的空间上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机。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因此,小区的空间布局对小区的规划至关重要,要求居住小区在空间布局按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的功能划分满足规划要求。

3.1公共空间的规划

公共空间的规划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3.2半公共空间的规划

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是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

3.3半私用空间的规划

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善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

3.4私用空间的规划

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居住小区要做好社会服务环境规划

住宅小区规划应注重社会服务环境的规划,在规划中注重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

文化活动场所、体育活动场所要尽量布置在小区组团的中部,满足服务半径要求,方便老年人的出行。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为垃圾集中收集方式来收集,最后由中转站来处理。使垃圾在收集、运输中减少垃圾的外遗,杜绝垃圾污染的扩散。

5结束语

要建设富有特点和构思新颖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以创新的理念规划居住小区,实实在在为居民着想,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就会出现独具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的、适合人们居住的理想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规划布置;形象;住宅建筑群体;空间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居住观念的转变,居住小区环境建设己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住宅的规划布置又是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住宅及其用地不仅量大面广,而且在体现小城镇总体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住宅的规划布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住宅建筑的规划布置要以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来考虑,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构建适合小城镇居民生活特点和使用要求的住宅形式。

1主要功能

(1)日照:保证住宅每户居室获得国家规定的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同时保证居住小区户外活动场地、公共绿地有良好的日照条件。

(2)通风:保证住宅之间和住宅内部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主导风向对群体组合的影响。

(3)安静:对外部噪声的防治,避免小区内有过境人流、车流的穿越,使居住内外环境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允许标准。

(4)方便:根据居民的活动规律,合理组织交通,达到出行便捷,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使用方便。

(5)安全:指防盗、防交通事故、防火灾、防地震灾害等要求,特别是安全防盗尤为重要。

2经济要求与美观要求

降低建设费用和节约用地是住宅建筑群体规划布置的一项重要原则。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住宅建筑的相关标准、用地指标严格控制。此外,还要善于运用各种规划布局的手法和技巧,对各种地形、地貌进行合理改造,充分利用,以节约经济投入。

在规划布置中应将住宅建筑结合道路、绿化等各种物质要素,运用规划、建筑以及园林等手法,组织完整的、丰富的建筑空间,为居民创造明朗、大方、优美、生动的居住环境,显示美丽的城镇面貌。

顺应时展要求,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创新是保持活力的源泉,理念是规划设计的灵魂。近年来在小区规划设计创新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理念,它打破了常规的规划模式,对于指导小区的人居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定位,通过多样的居住空间创造方法和多元化的组织手法表现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根据小区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其主题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性,而不是简单地去“克隆”他人之作,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

美国城市规划师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它所属的更大的环境中――就像将椅子置于一个房间中;将房间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的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然要考虑该建筑的环境、地段和城市中心的交通联系以及开发地盘红线内的交通问题。一个楼盘、一幢住宅,单体设计很精彩,如果选址、交通、停车等问题没解决好,往往会影响销售和售价。最终吃亏的是用户,开发商也占不到便宜。城市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居住组团的分界线

在空间布局上,着重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如在小区的中央部位布置高层住宅,周边布置低层住宅,既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使小区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又可丰富小区的外部轮廊线。巧妙应用行列式和围合式的不同组合,精心布置小区中心公共开放空间以及住宅建筑围合的其他邻里空间,创造多个景观亮点,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使各种不同的组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绿化设计,形成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从而达到“园中之园”的意境。

在景观的营造上,体现人性化设计,注重实用性,参与性,确保安全性。小区环境的营造要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多方面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体现人在环境中的中心地位,体现出对居住者实际使用时的安全和便利的人文关怀,要摈弃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表面作秀。如中心花园和广场要进行“宜人尺度”的量化设计,注意居民的“可达性”;区内道路及场地设计要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通行要求;运动器械要考虑老人、孩子的活动特点,考虑与其相接触时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使用的耐久性;对区域环境的划分要有明显标识,以加强人们的领域感、归宿感;小区配套设施小区配套设施符号化等。

在组织手法上,综合运用景观设计的各种手法,创造丰富的艺术生活空间。小区景观的生成要造景与借景并重,通过“远借”、“邻借”、“仰借”、“应时而借”等技巧,并巧妙应用封闭或隔离、过渡或渗透、比较或对比等组景手法创造主题鲜明、动静结合、软硬搭配、多元适应的富于美感和艺术性的情景交融、健康舒适、并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和内涵的人居环境艺术生活空间。如以水为中心创造变化多端的动态和静态景观;通过“小中见大”的手法,达到移步换景、景观层出不穷的效果;强调地面铺装与植物配置的精心设计,通过对景、借景等手法创造丰富的视觉景观等。

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考虑未来的发展形势,充分做出规划预见,做到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和不断演变的人居需求,给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上要顺应时展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多种需求,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考虑未来的发展形势,力求体现符合潮流的前瞻性理念,本着“科技先导、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做出规划预见,做到适度超前规划,预留后续发展空间。我们的规划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深入研究小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把握市场的脉搏,能够在专业知识、经济利益及大众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创造出真正满足置业者需求、可持续发展的新住区。

重视小区规划与当地的历史文脉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一个小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从建筑风格、立面色彩到户型空间以及居住者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并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其居民的生活模式,因地制宜使整个小区有机融入到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中,使小区既延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住区功能的要求。注意小区规划空间形态和城市整体形象的关联性,保持小区风格与城市整体形象相一致。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先对拟开发地区制定好的城市设计指引,避免由开发者先做规划方案,然后再由规划部门出规划设计条件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