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6:57:03
序论:在您撰写建筑设计优秀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多年来园林专业的教学实践一般多围绕中国古典园林展开。虽然通过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学生可以很好的吸收古典园林建筑的精华要旨,但是这种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建筑设计基础相对薄弱
园林建筑设计虽然更多的讲究与环境的充分融合,但抛去外界环境条件的约束,就其本身而言还是建筑的一种类型。因此,从专业上来看,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对于园林建筑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建筑设计基础较为薄弱。在设计练习中,学生难以很好的把握建筑结构、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材料、色彩等与设计的关系,甚至出现有好的设计思想却难以表达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最终的设计成果。
1.2教材、参考书相对滞后
园林专业实践性强,设计资源的更新速度快,因此,教材的及时更新显得十分重要。而在《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实践中,教材相对滞后的问题已经体现出来了:许多教材以古典园林建筑为基础展开,从亭台楼阁、廊坊水榭、轩厅斋坊等到园林建筑个体和小品设计,一应俱全,但现代园林建筑涉及的内容较少;许多案例虽然经典巧妙,但由于编写时间较早,难以代表当今园林建筑设计的水准,国外的优秀设计就更少涉及。正所谓“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现代园林建筑案例仍有待更新与完善。
1.3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理论讲授占据大量课时,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虽然可以通过单独的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但由于课时较紧,师生间互动不够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2.1优化组合,夯实教学设计基础
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建筑结构、构造、空间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建筑基础知识,想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园林建筑作品无异于天方夜谭。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初步等设计基础也应该作为基础知识,伴随《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内容展开。这样既能完善整个园林建筑学科体系中建筑属性的要求,又能拓宽知识面,使园林建筑与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部分可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切入点,但所占的比例不应过高,更多的需结合现代园林建筑理念、风格、案例等,拓展学生视野。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如《园林建筑结构》《园林建筑构造》应作为专业基础课于设计课程之前开设,从而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而《园林建筑材料》则应作为专业课与设计课程同时开设,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园林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园林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此外,《建筑文化》《建筑语言》《建筑艺术》《人体工程学》等相关课程也可以考虑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以进一步完善园林建筑的课程体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触类旁通的教学方式是很有效果的。
2.2双管齐下,弥补教学材料不足
教学材料的相对滞后必然会影响教学实践。新编教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通过组织人员新编教材,使教材贴合现代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图文并茂,简练直观,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并加大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等相关内容在教材中的比例,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理论系统归纳,以满足教学需求。但新编教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的调查与收集,短期内难以完成。因此,任课教师在备课阶段精选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讲解以弥补教学材料不足就成为另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案例教学的方法在园林专业的理论教学中非常普遍。案例本身来源于实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相比,更能吸引学生,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就《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而言,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新颖。要尽可能的选择园林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使案例更加贴近现实。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选取了当年国内外园林博览会的精彩案例进行讲授,学生兴趣极高,讨论十分热烈。而在日后的设计中,部分学生甚至会在自己的设计中有意或无意地借鉴这些案例中的理念、风格和手法,并“举一反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典型。要与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如园林建筑单体设计的教学就可按其类型划分各选择3个~5个经典案例,结合理论一一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深刻理解。3)多样化。除了有正面的优秀案例进行示范,实践中的错误典型也应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牢记教训,避免在日后的实践中犯相同的错误。此外,在案例的选择中也要避免狭隘的“门户之见”。园林建筑是建筑中的精品,许多“不在园林中”的优秀建筑作品同样也可以作为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既能开阔视野,又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笔者也曾尝试以建筑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为案例进行讲授,虽其“不在园林中”,但学生表示仍能从中受到启示,对于把握设计思想、作品表达等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除了选择优秀案例讲解分析之外,也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命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和身边的真实案例,归纳、分析、总结,最终选取最为精彩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评选。通过这个参与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随着小组的讨论与思考,学生对于设计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3科学发展,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除了课程设计的传统实践教学之外,在教学中还可以考虑以下实践教学形式和辅助教学手段,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测量法。考虑到园林建筑设计对于尺度的把握和尺寸的要求,除了命题的课程设计之外,还可以采用园林建筑实测的方式。例如对校园或城市公园中的园林建筑单体及其环境进行测量,使学生对于园林建筑的整体体量、细部尺寸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与了解,也能将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与测量学课程贯穿联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边各种尺寸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2)模型法。鉴于园林建筑设计与建筑学的交叉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建筑专业的教学方法,考虑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园林建筑模型的制作。既能避免“纸上谈兵”,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结构、构造方面的知识,对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功能空间、立面造型有直观的感受,又能加强团队协作精神,锻炼空间想象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3)讲评法。设计作品的讲评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讲评学生设计作品,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解答,有利于学生快速提高与进步。除了老师的讲评之外,学生自己讲解设计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笔者曾在课程设计结束之际,开展了一次设计讲解与优秀作品评选的专题活动。由学生自行挑选课程设计中的最佳作品,通过讲解、提问、分组讨论、投票四个环节最终评选出优秀设计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学生热情高涨,勇于表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4)展览法。结合课程设计,选取优秀作品定期举办展览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形式。这种激励与荣誉并存的方法既能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为下届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可谓“一举多得”。此外,也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利用老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及时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设计思想、图学修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对于园林设计等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3结语
关键词:建筑方案;产生内因;要素;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方案设计三个关键要素
建筑方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因此,必须明确建筑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建筑方案设计有三个关键性的要素———开发商,建筑师,土地和项目约束。
第一是开发商。开发商是资金的运作者,是项目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是整个项目的执行者;开始于他,也结束于他;是风险的承担者,也是利益实现的承担着。开发商掌控土地,资金运作,确定经营理念和建筑项目目标,是项目实践关键中的关键。一个城市的经营与城市管理有关,也与城市项目的经营有关,其中项目开发者的水准和能力,对城市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城市有众多高素质的建筑项目开发商,那么这个城市是幸运的。建筑学书籍常常提及建筑师的名字,但是建筑项目实现的背后却是开发商在支撑着——没有优秀的开发商为优秀建筑师搭建平台,哪有建筑师的用武之地?说开发商是第一要素,其实并不过分。
第二是建筑师团队。优秀建筑师可以设计出优秀建筑,不错。但是,说优秀的建筑师必然会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也并非如此。即使优秀的建筑师,做的项目也不都是优秀的项目,任何人都会有设计能力的顶峰和低谷,也有自身能力的边界;同样,也有是否更擅长、是否更理解该项目本质等问题,这些都将制约项目的实际水准——我们想说明的事情是,一个优秀的项目仅是优秀工作的结果,它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设计。一个很优秀的、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会有一个优秀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流程,这些都大大提高优秀建筑作品产生的概率。
第三是土地和项目的约束。任何一个建筑项目都不可能没有约束,无论是资金、土地。成本、时间和法规等,都需要人们在一定的范围内统筹考虑、创新和整合。不理会边界条件约束的设计,作出的项目是镜中月、水中花——可望不可及。
2、建筑方案的背后是什么
建筑背后的两类因素:物理性的因素——资金和土地,能动性的因素——人的劳动。
没有资金和土地不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土地加上金钱,不会天然变成建筑,更变不了优秀的建筑。只有赋予人的劳动,才会有优秀的建筑成果,人类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创造了优秀的建筑文化和建筑文明。每一个优秀的作品背后,都依托着那个时代优秀人才的智慧和创造力——诗歌如此,音乐如此,建筑依然如此。
建筑项目背后,有自然的物理因素约束,也有人的因素——能动的智力资源。其中,只有靠人的优秀创造,才能使得每个向量变得更有效率、更具有价值;每个智慧的决策才会变成切实的执行,建筑项目才能最终成为优秀的产品、商品和作品。
3、建筑方案的竞争战略
建筑方案竞争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实现建筑产品、商品和作品的竞争优势。在市场商业角度,建筑设计就是要实现建筑产品所附带的资源和资本,能取得商业上的最佳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源利用的充分性和贡献性——无法赢得市场认可的商业建筑是寂寞的,其中所有的建筑艺术和能力,都是沉没的。如何在建筑项目的竞争中,赢得商业上的成功是大家一直努力追求的。从艺术发展角度看,每个时代都是历史长河的一段,作为当代建筑的从业者,如何继承历史,并开创未来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照搬历史是不可取的,完全的复古不具备生命能力和发展能力;同样,把表现和书写当代建筑文化的责任,推给后人也是不能被认同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在建筑设计体制上创新,培育出优秀的、富有竞争力的建筑设计人才;在建筑设计方法和理论上创新,探索建筑设计的研究方法,和切实的建筑研究理论。假如,有良好的建筑创作竞争机制,有一流的建筑艺术和技术人才,有良好的建筑文化氛围,一个建筑的繁荣局面,何愁不会到来。相反,没有一个开放的建筑创作和运行机制,没有一个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建筑设计队伍的职业前景,没有自己的建筑方法和理论的探索,想实现建筑文化的复兴,也并非乐观。从建筑资源使用角度,世界赋予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无论是土地,还是资金。所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是一种贡献,也是人类学习知识,接受教育一个重要目的。
在建筑设计中,如何能实现建筑的商品化,实现建筑的艺术贡献,实现资源的节约化,在全球范围类的建筑设计领域,仍是一场竞赛。在这场智力竞赛中,盼望中国的建筑界既是胜利者,也是贡献者。如何实现建筑方案的竞争力?如何寻找到建筑方案的竞争策略?可以在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可以借鉴的学科中,寻找答案。
结语
如果把以往建筑项目的实践作一个归纳的话,可以把建筑方法和步骤总结如下,希望对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有所帮助和贡献。
(1)确定建筑项目设计目标。
(2)坚持建筑设计策略和原则。
(3)明晰建筑项目约束条件。
(4)了解相关权重因素的逻辑关系、排序。
(5)对比研究各种建筑方案的发展方向。
(6)实证案例分析——建筑案例比较研究。
(7)创新自己的建筑方案。
通过后续阐述的实证建筑案例,期望能达到下列目的。
(1)了解精品建筑竞争要素。
(2)掌握建筑项目设计的竞争力策略研究。
(3)认知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
(4)体会建筑设计的实证方法。
参考文献:
[1]冼国明,严兵.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J].世界经济,2005,10.
[2]张倩肖.外商直接投资,市场竞争及对我国建筑方案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7,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015年7月7日,《中国医院》杂志社与北京百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优秀医院建筑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合作签约仪式。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各级各类医院日益重视基础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和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政策利好,使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迅速增加,对医院规划设计的需求也呈增多态势。医院建筑规划设计部门的优秀案例及其设计思想、理念需要通过一个行业媒体平台,传输给医院决策者及管理人员。
为此,《中国医院》杂志与北京百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决定于2016年开展优秀医院建筑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发挥行业媒体资源优势,在杂志最醒目位置推介优秀医院建筑设计案例及其设计思想、理念,提升我国医院建筑设计整体水平。
1.1缺乏应用型教材支撑
在现有的《园林建筑设计》教材中,存在着理论过于陈旧,案例过少,过旧且新颖度不够,缺少必要的设计图纸分析与理论介绍,尤其是没有针对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教材,理论过于倾向研究型,缺少有代表性、有影响的项目案例介绍。学生渴望学习到的新兴的且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就更少了。
1.2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教师都是占据主导,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学中基本都是首先教师理论讲解,然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设计作业,然后是教师批改作业,最后是作业反馈。学生进行设计,凭空想象,理解力有了,但空间想象力没有,接触的设计案例很少,由于缺少教师理论结合案例的讲解分析,学生往往面对着教师的作业愁眉不展,无从下手,即使心里有设计思路,由于积累不够,实践少,还是无法转换成设计图纸,完成作业。
1.3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不高,课程的互动性不强
由于教学主导是老师,学生很少参与教学,往往是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使得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不浓,作业往往是潦草应付。
2教学改革措施
2.1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新颖性,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基础,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书籍和论文,汲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先进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思维方式和科研成果。那么学生就能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从而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
2.2教学内容上去粗取精,突出设计重点和主题
2.2.1注重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以便更好地与后续课程接轨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第一个设计课,不应将课程内容局限在建筑设计,而应推演到景观设计。从而为园林规划设计奠定良好的设计基础。基于风景园林学科教学的建筑设计,更为强调外部因素对建筑本体的影响,建筑是因环境因素生成的,它与场地、交通、绿化等现实问题息息相关,即设计结合自然。正因如此,园林建筑设计特别强调对环境设计的考虑,要求学生一方面运用景墙、花架、廊柱、花坛等设计外环境,补充建筑外形的不足,增加立面上的高低错落和虚实掩映的效果。另一方面,建议运用庭院设计将建筑化整为零,以便更好地突显外部环境设计。
2.2.2注重宏扬传统,体现地方文脉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研究与设计一直是园林专业的特色,又是传统园林重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因为其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而历久弥新,依然焕发着古老的魅力和活力。对于学习园林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需要继承并发扬的。通过分析背后硬传统(建构、材料)与软传统(文化、历史),使学生理解传统建筑的设计意匠与审美取向,一方面提升专业修养和素质;另一方面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能力。学生能够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汲取营养,再现传统,更富有创新力。从而使得设计作品更有内涵更有深度。
2.3教学方法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
运用多媒体方式,采用课堂理论讲述、优秀建筑设计案例分析介绍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增加学生对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解和运用。精选设计案例介绍大师建筑设计作品,如贝聿铭的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等,进行案例分析示范,从而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实践教学包括外出实习、实习现场拍照分析、实地测绘、制作模型,课堂评图、改图等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的能力。此外,通过应用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搜集资料,学习经典建筑案例,分析建筑设计平、立、剖面,提高学生园林建筑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建筑设计能力、模型制作能力。采取案例分析(进行优秀案例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进行方案汇报)、反馈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结合设计作业开展模型制作竞赛,并在校内展览。通过作品展览,为学生构建展示自身设计实力和相互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勉励学生发展,以此丰富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2.4建立网络课程,实现资源上网,供学生参考学习
实现了资源上网,包括教学课件,教师的案例分析,教案大纲等。并提供了教学辅导,包括考核试卷,设计论文、设计文本、专业书的参考,尤其是学生的优秀作业,模型制作照片等都可供同学下载,并参考学习。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便于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当然网络资源需要进一步更新。
3效果评价
3.1学生表现出极强的设计欲,促进了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案例分析的解读,提升了学生的设计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更重要的,通过亲自制作建筑模型,对比方案设计图,可以很好地调整构思,弥补不足,并完善设计内容,通过模型制作将设计内容真实的表达出来,学生表现出浓郁的兴趣,积极探索,最终使得设计作品臻于完善。通过制作模型展览,同学们的建筑设计能力大幅提高,展览的效果很好,获得广大师生和领导的好评。
3.2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重点的主题
通过搜集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绘制图纸构思设计,制作模型并展示作品,学生的创作灵感被激发出来。设计作品风格多样,充分体现了教学重点。设计作品注重建筑与外部环境的设计。部分同学尝试再现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元素表现建筑设计;部分同学采用现代的集中式的建筑布局,或有小庭院,但立面上注重虚实掩映,高低错落。建筑设计外形丰富,尤其是屋顶设计,表现出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3丰富了师生的专业素养,有益补充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教学侧重点;存在问题;改进
Abstrac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rchitecture is a popular professional, at presen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eaching there are many worthy of study and reflection of the cont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d the natural architecture, mode selectio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ing emphasis,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cess and the improved method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to improv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s teaching achievement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problems;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是高校建筑学学生重点掌握的建筑专业课之一,作为建筑学的主干课程,是建筑学学生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接轨的课程,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也值得我们去反思,因为建筑设计课不像其他的理论课一样,有一套完备的理论考试系统,它要依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最终完成课程的学习。总结好《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效果。
有关建筑学专业培养方向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同时更需要学生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建筑素养。在建筑专业的培养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建筑学专业,老牌的建筑专业院校依然具有较强的实力,所以,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建筑学生毕业之后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的压力都十分大,如何在以后的就业中有一席之地,五年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步入社会之后,建筑生需要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市政设计,等全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设计部门从事各项设计工作,是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人才。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是一门创新型的学科,具有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课堂上,注重强调设计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刚步入建筑学的学生,更加强调的是创造力的培养和建筑基本设计思路的培养。以下是《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模式。
2.1讲解任务书,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每一次设计都有任务书,即甲方的要求,通过任务书的讲解,对本次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功能分区及基本流线。通过讲解,加强学生对本次设计的理解,通过强调重点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在本次设计中,需要掌握哪些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如幼儿园设计,主要掌握的就是关于功能分区,主要功能单元的布局规划,场地规划,色彩造型等。任务书只是一个设计的提纲,然而,通过讲解,就会丰富很多内容,如在讲解的过程中,介绍国家的相关规定及一些设计规范,并且重点解读规范。在幼儿园设计中,通过《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幼儿园设计》一书的重点讲解,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幼儿园内部,外部设计的具体要求,提高了设计思维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规范。
分析经典案例很重要,经典案例必有经典之处,每个设计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同学了解到不同设计师的不同思路以及不同的布局方式,除此之外,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同学可以选取其中适合自己设计的部分,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之中,来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同学明确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建筑性格等方面的共性。
2.2调研
笔者认为,调研是设计的基础。调研可以分为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可以产生更多的空间感受;通过资料的调研,可以更好的分析空间流线,建筑平面与周围建筑平面的关系等。信息化时代,资料调研更为方便,但是,互联网的资料良莠不齐,辨别能力差的同学不能很好的分辨资料的好坏,所以无法收集到满意的资料,故鼓励采用实地调研与资料调研结合的方式,双重进行调研分析,为自己的设计做好基本准备。在幼儿园设计中,笔者去了基地所在地鞍山市鞍钢一幼(已建成)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如主入口位置的选择等,通过观察内部的布局,得出应该在设计中注重哪些内容,随后又通过资料调研了解大连幼儿园,并且重点分析其流线以及布局的特色,最终思考出了合理的空间布局。
2.3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设计》课程的攻坚阶段,出色的完成好这个阶段是做出优秀设计的充分必要条件。在设计阶段,分为一草,二草,三草三个阶段进行。如果学生能按照要求的交草图时间交图,并听取意见及时修改设计,做出自己满意的设计是比较容易的。在设计一草阶段,主要针对设计的场地布置,功能分区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同时,发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在设计二草阶段,要求学生绘制双线图纸,主要针对学生立面的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窗地比等问题,检查剖面图,帮助引导学生改正剖面图,同时建筑的配色方案也在此时检查。在设计的三草阶段,学生绘制成图前的图纸,主要针对版式设计等问题进行讲解,在课上给学生展示优秀的板式布局,以便参考。
2.4总结与反思
设计完成之后,要对自己的本次设计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进行下次设计,回顾自己的设计图纸,进行自查,找出错误之处,进行思考下次图纸如何避免同样的问题发生。
2.5此种模式的优点
(1)思维模式更积极
强调了“先看后做”的思维模式,在设计开始之前,给学生讲解实例,让学生自己调研,先看别人设计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做出更好的设计。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随着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以及现代社会对高等人才的新要求,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像徐州工程学院这类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压力。外部环境与学校校情都要求学校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加强服务地方建设的能力。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专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1]。如何通过专业教学改革体现特色,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之一。
《园林建筑设计》是普通高校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教学为1a,共80学时。主要涉及4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入口建筑、休憩建筑、附属建筑、餐饮建筑。课程教学主要是结合设计专题,进行理论讲述,现场实测,草图修改,方案调整,最终定稿,完成设计图纸。
1 存在问题
1.1 缺乏应用型教材支撑
在现有的《园林建筑设计》教材中,存在着理论过于陈旧,案例过少,过旧且新颖度不够,缺少必要的设计图纸分析与理论介绍,尤其是没有针对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教材,理论过于倾向研究型,缺少有代表性、有影响的项目案例介绍。
学生渴望学习到的新兴的且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就更少了。
1.2 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教师都是占据主导,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学中基本都是首先教师理论讲解,然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设计作业,然后是教师批改作业,最后是作业反馈。学生进行设计,凭空想象,理解力有了,但空间想象力没有,接触的设计案例很少,由于缺少教师理论结合案例的讲解分析,学生往往面对着教师的作业愁眉不展,无从下手,即使心里有设计思路,由于积累不够,实践少,还是无法转换成设计图纸,完成作业。
1.3 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不高,课程的互动性不强
由于教学主导是老师,学生很少参与教学,往往是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交流与互动,使得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不浓,作业往往是潦草应付。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新颖性,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基础,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书籍和论文,汲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先进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思维方式和科研成果。那么学生就能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从而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
2.2 教学内容上去粗取精,突出设计重点和主题
2.2.1 注重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以便更好地与后续课程接轨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第一个设计课,不应将课程内容局限在建筑设计,而应推演到景观设计。从而为园林规划设计奠定良好的设计基础。基于风景园林学科教学的建筑设计,更为强调外部因素对建筑本体的影响,建筑是因环境因素生成的,它与场地、交通、绿化等现实问题息息相关,即设计结合自然[2]。正因如此,园林建筑设计特别强调对环境设计的考虑,要求学生一方面运用景墙、花架、廊柱、花坛等设计外环境,补充建筑外形的不足,增加立面上的高低错落和虚实掩映的效果。另一方面,建议运用庭院设计将建筑化整为零,以便更好地突显外部环境设计。
2.2.2 注重宏扬传统,体现地方文脉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研究与设计一直是园林专业的特色,又是传统园林重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因为其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而历久弥新,依然焕发着古老的魅力和活力。对于学习园林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需要继承并发扬的。通过分析背后硬传统(建构、材料)与软传统(文化、历史),使学生理解传统建筑的设计意匠与审美取向,一方面提升专业修养和素质;另一方面使其能够具备一定的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能力[3]。学生能够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汲取营养,再现传统,更富有创新力。从而使得设计作品更有内涵更有深度。
2.3 教学方法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设计能力的提升 运用多媒体方式,采用课堂理论讲述、优秀建筑设计案例分析介绍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增加学生对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解和运用。精选设计案例介绍大师建筑设计作品,如贝聿铭的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密斯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等,进行案例分析示范,从而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实践教学包括外出实习、实习现场拍照分析、实地测绘、制作模型,课堂评图、改图等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的能力。
此外,通过应用交互式教学法,让学生搜集资料,学习经典建筑案例,分析建筑设计平、立、剖面,提高学生园林建筑作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建筑设计能力、模型制作能力。采取案例分析(进行优秀案例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进行方案汇报)、反馈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结合设计作业开展模型制作竞赛,并在校内展览。通过作品展览,为学生构建展示自身设计实力和相互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勉励学生发展,以此丰富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2.4 建立网络课程,实现资源上网,供学生参考学习
实现了资源上网,包括教学课件,教师的案例分析,教案大纲等。并提供了教学辅导,包括考核试卷,设计论文、设计文本、专业书的参考,尤其是学生的优秀作业,模型制作照片等都可供同学下载,并参考学习。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便于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当然网络资源需要进一步更新。
3 效果评价
3.1 学生表现出极强的设计欲,促进了学生的设计能力的提高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案例分析的解读,提升了学生的设计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更重要的,通过亲自制作建筑模型,对比方案设计图,可以很好地调整构思,弥补不足,并完善设计内容,通过模型制作将设计内容真实的表达出来,学生表现出浓郁的兴趣,积极探索,最终使得设计作品臻于完善。通过制作模型展览,同学们的建筑设计能力大幅提高,展览的效果很好,获得广大师生和领导的好评。
3.2 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重点的主题
通过搜集资料,进行案例分析,绘制图纸构思设计,制作模型并展示作品,学生的创作灵感被激发出来。设计作品风格多样,充分体现了教学重点。设计作品注重建筑与外部环境的设计。部分同学尝试再现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元素表现建筑设计(见图1~3);部分同学采用现代的集中式的建筑布局,或有小庭院,但立面上注重虚实掩映,高低错落(见图4~6)。建筑设计外形丰富,尤其是屋顶设计,表现出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3 丰富了师生的专业素养,有益补充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学生认真组织语言,静心备课,反复修改课件,然后课堂讲述案例分析,不知不觉就能将各种知识信息结合起来,形成理论沉淀,储备专业知识。不同的学生讲述着不同的设计构思和理念,拓宽了大家的专业视野,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课堂的生动有趣。从学生的讲述中,老师也受益匪浅。可谓“一举三得”。
参考文献
[1]魏勇军,吴中军.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02):168-170.
[2]李哲,成玉宁.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研究――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2(12):66-69.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 课程优化 传统与现代
【基金项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G2110016)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2-02
1.前言
在高校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核心课程。但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广泛,从组合上来说就有“园林、建筑、设计”三个组成部分,从园林建筑的时间演变和建筑形式来分,有传统园林建筑和现代园林建筑。传统园林建筑和现代园林建筑无论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还是设计手法、设计理念都大不相同。
在课程的设置上,如果过多的强调传统园林建筑设计的学习,容易让学生误以为园林建筑设计只是单纯地复制古典园林中的各种亭台楼阁,也不适应现代时展的需求;如果着重讲授现代园林建筑设计,既不能让学生们领悟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之美,也会造成园林专业培养体系的重要缺失。因此,在高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设置中,我们应当对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这两大体系进行优化改造,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要求,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调和。
下面以一个学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40个学时,共80个学时的农林高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例,通过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两种教学模式,分别对传统与现代两种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比例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课程优化设置的方案。
2.课堂教学的优化设置
课堂教学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讲授传统与现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分为上下两个学期。第一学期课堂教学比例较大,主要讲授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类型等知识、建筑设计基础、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分类与理念等等,共28个学时;第二学期课堂教学比例较小,主要讲授专题园林建筑设计要求、设计手法和案例等等,并讲解课程设计的基地场地分析、设计注意事项和作业成果要求等,共12个学时。具体课堂教学优化设置如下:
2.1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设置
(1)总体阐述园林建筑的概念与发展、园林建筑设计的概况与原则,共2个学时;
(2)举例讲解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包括亭台楼阁、榭舫堂廊、殿斋馆轩等传统园林建筑类型,并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共10个学时;
(3)概括介绍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构成、建筑空间和建筑构造等,共4个学时;
(4)详细讲授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包括场地分析、概念生成、方案推敲和设计表达等等,共12个学时。
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教学为主,其主体教学重点主要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发展,第二部分为园林建筑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在针对传统与现代的园林建筑类型而言,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传统园林建筑,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教学重点。
2.2第二学期的课堂教学设置
(1)通过案例来介绍现代园林建筑的分类与特点,共2个学时;
(2)针对拟进行的课程设计中的园林建筑类型,进行详细分析该类型园林建筑特点与设计要求,共6个学时;
(3)对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讲解,并采取讨论的形式进行场地分析,最后明确各类型图纸成果表达的要求,共4个学时。
第二学期的课堂教学主要为课程实践作理论指导,其主体围绕拟进行的课程设计中的园林建筑类型开展,重点针对该类型园林建筑给予学生相关的讲解分析与技术指导。
3.课程实践的优化设置
由于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属于设计类课程,注重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践的环节,因而课程实践对于学生是否对全面理解与应用本门课程的知识尤为重要。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实践一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资料收集、调查汇报、实地调研、模型制作和方案设计等。课程实践同样分为上下两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课程实践比例较小,主要是以传统园林建筑类型为主的课程实践,共12个学时;第二学期课程实践比较大,主要是以现代园林建筑类型为主的课程实践,共28个学时。
3.1第一学期的课程实践设置
(1)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不同类型传统园林建筑案例与资料,分组进行总结汇报,共4个学时;
(2)指导学生对典型传统园林建筑优秀案例,分组进行按比例缩放的模型制作,共8个学时。
第一学期的课程实践配合同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组汇报、模型制作等实践方式,使其更好的掌握传统园林建筑的类型与设计,对我国优秀的古典园林建筑实例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增加对传统园林建筑的空间感的培养,如苏州拙政园的香洲、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等等。
3.2第二学期的课程实践设置
(1)指导学生对拟进行设计的专题园林建筑类型,分组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和总结汇报,共4个学时;
(2)指导学生对拟进行设计的专题园林建筑类型,个人完成优秀典型案例的临摹,共2个学时;
(3)指导学生对专题园林建筑设计任务书进行解读,包括场地分析与概念生成,完成场地总平面图的草图设计,共4个学时;
(4)指导学生完成专题园林建筑设计的建筑各层平面图的草图设计,共6个学时;
(5)指导学生完成专题园林建筑设计的建筑立面图与剖面图的草图设计,共4个学时;
(6)指导学生完成专题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成果表达,共4个学时;
(7)指导学生进行小型园林建筑的快题设计,共4个学时。
第二学期的课程实践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都围绕着专题园林建筑类型来进行,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调研、总结汇报和案例临摹,还有完成一套园林建筑设计图纸,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大设计作业”,如茶室、餐厅、展览馆设计等;第二部分就是属于锻炼学生的快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小型园林建筑快题设计,如公共厕所、公园大门、小卖部快题设计等。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赏析能力的提高,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的传统与现代园林建筑部分缺一不可,两者应该互相辉映、相辅相成。因而,在高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优化设置上两者都要兼顾,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作为第一学期的理论教学重点,而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作为第二学期的课程实践重点,做到传统与现代的调和。
参考文献:
[1]张令梅.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1(05)
[2]燕亚飞,李东升.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