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28:25
序论:在您撰写职业中学学前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舞蹈表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0
一、培养舞蹈表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舞蹈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和训练方法,舞蹈素养得以提高,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应以满足幼儿舞蹈教育需求为目的,故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舞蹈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舞蹈教学技能,以适应今后的幼儿舞蹈教育工作。简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会跳、会编和会教。因此,掌握舞蹈基本技能,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就成为提高学生舞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对象的现状
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素质情况进行摸底,2012年9月本人面向本校学前教育专业一、二年级的24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主要是舞蹈基础、兴趣和天赋三大类别,采用了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设问形式进行,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达95.8%,根据统计结果,反应出来的问题堪忧。
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综合调查问卷开放式问题回答情况,结合封闭式问题统计,反应出如下问题:
一是学生舞蹈基础偏差、起点较低。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舞蹈或接受舞蹈训练。表现出来的现状就是音乐、舞蹈素养普遍偏差,缺乏基本的乐感、美感和节奏感。这严重地制约其今后的舞蹈学习过程的习得能力。
二是学生对事物认知滞后,兴趣不大。对于舞蹈这一没有接触过的新生事物,多数同学反应滞后,兴趣不大,缺乏主动,上课不认真,训练怕吃苦,课后不坚持。这些制约着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心态浮躁,急于求成。平时不注意掌握动作要领,不苦练基本功,不将动作技巧学习与领会作品意境相结合,只求形式和形似,不求神韵和神似,一旦伤病困扰或难出效果,就厌烦训练甚至动辄放弃。这是制约学生舞蹈表演水平的心态原因。
三、有效提高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措施探索
舞蹈是一门以肢体为语言的“心智交流”表达艺术,作为舞蹈学习者,需要在身体表现、节奏体现、情感再现方面综合发力,才能真正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因此致力于从兴趣、基本功、激情、鉴赏力、节奏感和实践强化等六方面采取教学措施,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一)培养浓厚的舞蹈兴趣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提高舞蹈学习兴趣是学好舞蹈的第一步。
一是调动情绪,树立信心,唤起舞蹈情感。教学中多着眼于学生的每个小小进步上,如在学生们每做完一个动作时及时补上“不错”“很好”“有进步”的评语,学生们的身上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热情,增强她们学习舞蹈的自信。同时,“大家比以前有进步了,如果再努力一点就更好了”之类的赏识总结,更能使学生逐渐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增强自信,为调动舞蹈情绪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以情激趣,以趣激法。注意关心学生身心情况,让学生感到亲切,心理放松,或者安排一些有趣的舞蹈内容,或者设计一些舞蹈情景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会更高。如在学习舞蹈《尝葡萄》时,让学生们“重返童年”,尝试以维族小姑娘的身份,在自己的葡萄园里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小朋友们尽情地看葡萄、摘葡萄、尝葡萄。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在表现中得到成就感。
(二)抓好乐感、节奏感培养,打好舞蹈表演能力基础
音乐是激发舞蹈表演欲望的钥匙。节奏的力量在于打动人心。舞蹈用肢体表现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从而演释出舞蹈的内涵,因此对学生进行乐感与节奏感培养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常用听音乐跟拍节奏进行练习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基本的舞蹈音乐经常采用一些4/4、3/4、2/4拍和柔板、慢板等不同节奏类型的音乐,这就要求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感情地打出各种节奏型,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提高乐感,比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快慢的变化等等。
此外,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和渗透也极为重要。对此,需要教师经常播放一些优秀舞蹈作品让学生欣赏,逐渐潜移默化,实现艺术渗透。如在欣赏《江河水》这个舞蹈时,先分析舞蹈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体会乐曲中悲伤哀怨的情绪,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解诸如什么是乐感、如何根据乐感发挥想象力塑造舞蹈形象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塑造出舞蹈形象,使音乐与舞蹈高度统一。
舞动节奏也是训练乐感节奏感的有效方法。在音乐节奏的适应练习中,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先以身体的局部动作来体现音乐的各种节奏,再以自由组合动作体现各种节奏音乐。在聚合分散的流动练习中,强调动作的变化和节奏处理,来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体验水平。
(三)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根本
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巩固过程坚持不懈。通过“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复习考核”三个进程对学生动作姿态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舞蹈的基本功习得效率。
首先,介绍幼儿舞蹈的名称、内容、基本特点、舞蹈配乐,明确手形、脚形、手位、脚位、基本步法和基本动作要领,说明动作的形态和用力的方法。
接下来由简至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地对动作进行分解训练,完成整套动作。如将幼儿舞蹈的腰部组合训练分解成提腰、松腰练习、地面、地面开跨加提腰松腰练习四个步骤来训练。又如将幼儿舞蹈二拍舞步组合训练分五个步骤:前进步练习、后退步练习、横移步练习、横追步练习、前四步合练。各种舞蹈采用适合的分解过程进行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习得效率。
最后,采用多种形式,互助式、提问式、帮带式进行复习,纠正重点动作,巩固动作技能。使学生能从老师的纠正与指导中掌握动作的要点和规范。如幼儿东北秧歌组合训练,纠正、巩固训练组合中的主题动作:“跳踢步”、“小燕展翅”、“单指”、“半蹲”,从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始终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四)富有激情是提高舞蹈表演能力的关键
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来创造舞蹈表现情绪,激发舞蹈激情。
1.创设情境,丰富各种情感体验,体会领悟舞蹈情感。在课常上多创造美的意境,营造美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如教授蒙族舞蹈时,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描述情境:眼前是辽阔的草原,遍地都是牛和羊、悠扬的马头琴声在草原上飘荡,并以对骏马和雄鹰的讴歌寄托对大自然的钟爱之情。
2.分析舞蹈动作、挖掘舞蹈内涵。“马步”、“驼步”“抖肩”“碎肩”、“柔臂”等舞姿则是草原生活的真实写照,教授学生为了表现出蒙族雄浑、刚毅、端庄、稳健的性格特点,要做到上身略后倾,颈部稍后枕,下巴稍抬,手型以平手为特点,“视线”开阔,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当学生们深入意境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理解了舞蹈意境后,表演情绪就会逐渐到位,舞蹈激情得到激发。
(五)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力,促进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舞蹈教师,有了鉴赏力才知道动作的对错、作品质量的高低,才可能带领幼儿进入真正的舞蹈世界。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舞蹈肢体美感及审美意识。
形体课上采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别专业体态和自然体态,鉴别对错,找到美。在“基训”中,让学生从艰苦的、枯燥的训练中找到美感。教师把美的教育贯穿整个训练,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造型都有主题、有思想、有情感、有美,充分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掌握好舞蹈的基本功。在视频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完作品后从自己觉得优秀的东西中挑选出来,不断的模仿,练习,加上自我创新,才会达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自我发展。
(六)创造展示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平台
舞蹈教学需要通过舞蹈艺术表演的实践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组织学生们多接触社会,参加各种社会艺术实践,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演出、比赛,当地文化艺术节、牛仔服装节、旅游节暨嘉年华、校庆文艺晚会等等,都是很好的学生舞蹈展示平台。学生们通过在这些平台上的锻炼,获得比赛、演出成功后的喜悦,能进一步增强学习舞蹈的兴趣,有效地提升其在人格完善、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从兴趣、基本功、激情、鉴赏力、节奏感和实践强化等六方面采取措施,是提高现今职业中学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表演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然而,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会跳、会编和会教这一培养目标,仍需要在舞蹈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从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侧重的五个方面,《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年第1期
[2] 刘敏,试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大众文艺》2012年16期
[3] 鞠小萌,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考,《文学教育(中)》2010年第09期
[4] 陈小燕,“全实践”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环节,《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03期
[5] 金日勋,新理念下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21期
一、 实施英语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理解学习的本质,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
2.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学生成绩的提高,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潜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 优化我国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现今时代对具有创新综合能力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而实施探究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理念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自身良好素质的养成。
二、目前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现状
1. 英语基础较差
职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的问题,且在学习中没有教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少责任感,甚至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采取放弃的态度。
2. 教学理念落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教师一味教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今的教学要求,但一些教师仍持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3. 思想认识不清
职中是以就业为主导的教育,因此很多职中学生认为学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好了,对于基础文化课和工具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英语学习。
三、 如何践行职业中专英语探究性教学
1. 转变教学观念,巧设课程内容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根据新的要求解放思想,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摒弃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实施探究式的英语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切入与设计,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存在感和探究兴趣。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英语课程伴随着很多外国的文化与习俗,因此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与其相关联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课堂的参与度。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英语课堂。
2. 设置有效问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来自思考与质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置有效的问题,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要能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互动启发式的教学,与学生的互动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存在。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为原则。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或是讨论,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的讲解也不要只是给出具体的答案,而应对学生进行点拔和讲解,不主宰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一点点探索,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形成探究式的自我学习模式,并达成探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
3. 注重协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关键词:职业中学;英语教学;探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神州大地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各式各样的教育管理理念……层出不穷的教育界朋友们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百年树人”大计有中国特色,有一个辉煌的未来,不知作了多少艰辛努力与付出,但由于历史的渊源、地域环境的差异、经济文化发展速度的差异……而造成了人与社会有不同层次的认识。现我就我在教学中所积累的这方面的感悟作一个浅述,供同道们商讨。
一、全面了解掌握职高生源的现状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是课堂设计的关键。
在现实情况下,职高的生源有这样三种渠道:1、按各级教育局规定的比例留下的初三分流生,这是职高生源的主要来源;2、非初三分流生中因本人喜欢职高或未上普高录取分数线的学生,这样情况的学生数量相当有限;3、普高中的部分高三学生,因文化课的基础差等原因,又想升入到高等学府深造,便自愿转向到职高学习。产生这种生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社会方面。如今的初中已经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处于任何情况下的小学毕业生都有享受进入初中学习的权利,但现行的初中教材虽是九义教材,却没有将各种层次的学生掌握的学习内容体现出来,毕业的标准是也是统一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各种层次的学生,学生也很自然地形成了分流。2、社会、家庭、自身方面。在九年义务教育的统一尺度下,初中的考核也不像小学,有可以分别对待的标准,而是同一标准,不讲“历史”,在加上各级对老师的考核、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以及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注定了在很多的时候老师们不可能“扶贫济弱”,而在家庭、自身方面,也总因经济、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对知识的作用、价值等的认知能力,以及前面诸多因素造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因素,“读书无用”、厌学的群体就自然会产生。
二、平衡学生在面对现实社会时产生的心理特征,是确保课堂内外气氛的关键。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就读职业中学的学生不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初三分流生,就是家庭经济拮据或升普高落榜、心情悲愤而不得以作出读职高选择的学生。这一群体中,学生普遍心灵上承受中家庭的冷落、社会的偏见俗念、同学朋友的冷漠退却、个人的自卑,如不能及时地给以心理上的调节、疏导,便会有产生“随波逐流”、“混日子”、弃学等的冲动。所以,对他们最重要且首要的是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用真诚、用温暖去唤起他们本充满激情的心,重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重拾他们的理想报负。另外在职高生这一群体中也存在有喜爱职高且希望在职业中学中有所作为的学生,他们热情、主动、好学、活泼,是学校充满活力的象征,也是影响感染其它学生的最好的“催化剂”。总之,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逐一弄清各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心理特点,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也自然活了起来,即算是学生内心没有想学的目的,也会因为“彼此的理解、彼此的信任”而认真学习的,如此日积月累,他们也终会有所收获的。
三、正确分析学生学英语的心态,是教学的关键。
在新形式下,由于教育制度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英语这门学科也必然蒙上时代的色彩,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了语言的听、说、读、写,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语法教学,注重了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淡化了学生只为考试方面的知识的准备等,这就必然造成英语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有容易教而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局面存在,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与学生的经常接触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有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1、学生本身就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和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且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主动。
2、英语知识一般,但学习目的明确,能始终按教师的要求踏踏实实学习与生活。
3、英语基础差,但学习态度端正,也能正确面对现实,所抱的心态就是事事皆尽力而为,不论成败如何也无怨无悔。
4、学习成绩本来优秀,但由于认为自己理想已经破灭又不得以作出选择时,而万念俱灭,自暴自弃;而英语基础一般的,也因为习惯了无目的的生活,心中只他自己,走到哪儿都是“借房子躲雨”、“混文凭”的心态,不是成天乱蹦乱跳,就是沉默寡言,精神低靡。
四、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职业中学的学生生源的现状及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内、外环境中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必将影响我们的教学过程,对于任何一位英语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并作好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够在实际教学中主动而不被动,学生热情而不浮躁,学生平静而不悲观。要作好这一步,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这是开展思想教育的第一步。授课前以书面问卷、单独交流、群体交流等形式掌握学生到校的目的、英语成绩情况、最希望老师怎样授课、怎样评改作业、怎样课外辅导等,尽量达到师生间的融洽和睦,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尊敬。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 美工课教学
学前儿童的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也是目前的重点。学前教育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大发展,这样学前教育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要成为幼儿老师,要具有一定的素养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中职的老师,我们所面临的是除了教授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会角色的转变――成为一名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运用绘画知识与技能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动手为幼儿制作大量的玩具、教具,并结合季节、节日及时地更换幼儿活动场所的布置。新的教育观念更强调教师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内容,大体包括绘画与手工两大部分。手工教学作为当前教育基础的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平面纸工、立体纸工、泥工、缝绣织钩、废旧物造型和幼儿园应用手工几个部分。手工是综合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手工的许多基本技能,由于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所以对美术知识与技法知之甚浅。如果只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没有考虑到专业的难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能力的发展,利用简单的工具、材料调整课程内容,提供多样化、具有可行性的课程设置,尽可能地适应各种学生发展的需要。
下面我以平面纸工――剪贴为例子,来谈谈我的教学。
剪贴是拼贴画的一种,它将剪纸技巧与贴画技法巧妙结合,用各种彩纸根据需要先剪形再拼贴成画,充分利用各种纸张的色彩与肌理纹样,进行构思、取舍、剪裁、拼贴,突出表现不同纸张的质地美及其与剪裁的巧妙结合。巧用纸材,巧用剪刀,是剪贴区别于其他技巧的主要特征。“因材设意,按意造型,借形传神”是对剪贴制作的极好概括。剪贴画制作简便,材料选取方便,在制作过程中,要善于联想和想象。通过动手实践,可以更好地感受剪贴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把课程设置成三个部分:
一、 构思选材,制作要求
剪贴画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材设计,由于剪贴画取材广泛,那些用过的挂历纸、各种旧画报、报纸、包装纸、广告纸、树叶、布条、米、豆、沙粒、吹塑板、纸盒、卡纸等,都是很好的剪贴材料。构思要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加工来体现,依材料的特性而决定,这有一定的偶然性。二是主题性创作,依据构思选材,可根据画面设计的主题选择材料。题目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为基调,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品质和生活情趣。课前我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创意作品、剪贴画作品图片,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展示的过程中还要提出制作要求: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色调统一,整体感强;构思独特,震撼力强;制作精湛,画面完整等。
二、 剪贴整理,调整完成
在不同的材质上剪取合适的图形,要注意剪得技巧,几何图形需要整齐剪取,剪切时要有节奏的放松剪,即手剪配合,“收放有度”。剪切时要注意保持面材的连续性,尽量一次成形, 可使用工具勾画(铅笔、尺等),完成后擦拭掉线条,保持画面干净, 线条光洁流畅、避免毛糙、断裂,从材料边角剪切,提高效率,节约材料。粘贴时可先使用工具定位,如铅笔等,先拼图(剪切好的图), 调整位置后粘贴,分层次、分步骤,避免大块整块贴,分前后、上下,先后再前,先下后上,胶水小心使用,避免残留在画面上,粘贴要牢固,不易脱落,不要用笔在作品上画线条、图形、写字等,特别是水性笔等笔颜色较特别。整个过程要统筹全局,耐心细致,争取形成具有一定主题且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三、 布置画展,提升能力
教育教学中要求我们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举办画展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的作品得到认可,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成功欲。举办画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布置展板,分类作品;展板的主题,作品的排版,装饰都需要布局安排,需要烘托主题。通过举办画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更是对学生的整体审美意识和应变能力的一个提升。
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教学手段多元化,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辅助设备和多媒体设施等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心智水平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主题,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为手段,让教服务于学。
中等职业 教育教学 教师工作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学会生存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渊博的知识。
首先,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必须大大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
其次,教师还应有比较广泛的课外知识。因为现在的中专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他们能够提出形形、五花八门的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教师,就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的“源头活水”,靠吃老本来教学生,再高学历的教师也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要严于律己,应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人格,火热的感情,一言一行渗透着对学生、对事业的爱,要有责任心,能起表帅作用,决不能讲怪话,发牢骚,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应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切实做到教书育人。
三、教师应把爱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的主要责任有两个:一是传授知识,二是教会做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用爱心浇灌的教育是空洞的、残缺的教育。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我们教过的那么多学生,真正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感动的不是老师渊博的学识,而是老师是否有一颗炽热的博大的爱心。
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法,又是一种教育艺术,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完善,发展这种艺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教育好学生。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往往会铭刻在学生的心中,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对学生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发自肺腑的爱心,如果老师上课时情绪过于严肃、拘紧,必然缺乏艺术感染力,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心理障碍,因为老师本身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不仅直接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上课前教师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境,满腔热情地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四、教师应注意授课的艺术
一个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不错,但是要想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你的学生,更重要的还要注意授课的方式、方法。
1.即使教学任务再紧,也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工作的好坏直接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我希望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学习,而不是强迫他去学习,中专生正值世界观形成时期,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很多学生认为到了中专可以自由一下了,能考60分就行了,在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失去了理想和目标。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和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进行交流,既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逆反心理很严重,如果你不把道理说到他心里去,学习起来是不会有动力的。一般我会提醒学生作为中华儿女要有强烈的爱国之心,要有报孝祖国之心,另外爹妈的养育之恩不能忘,养老送终是中国人的传统,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父母生活的幸福,要有责任心,要让自己的家庭快乐和谐。再结合当前就业的严重形势,提醒学生必须学会一技之长,靠技术吃饭,俗话说一招先,吃遍天。日久天长学生总是在这种氛围下熏陶感染,会无形当中形成一种责任和义务,渐渐地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习态度就会有所不同,学习动力就会越来越大。另外,还时刻提醒学生在一招先的情况下,若有机会还应多学一些其他相关的技能,比如说男生有机会的话,学习驾驶技术,考一个驾驶本,女生利用心细、有耐心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打字,使他们认识到趁年轻应多掌握一些知识,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奋斗目标才能有动力,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自觉去奋斗,去进取,最终成为一个栋梁之材。这样坚持几年学习的话,毕业后一定会在同龄人中走在前面,更好地适应社会。
2.多鼓励、多表扬
美国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现在学生自尊心很强,受到批评时自尊心很容易受伤害,所以最好是少批评多鼓励,特别是后进生。后进生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我常在后进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方式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我原来带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上课常打瞌睡。但我发现他的计算机水平很高,在课上我下意识地安排一些平时教师演示的内容鼓励让他做,结果做的很不错,我及时地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他的学习热情慢慢地提高了,上课也不好意思再打瞌睡,期末成绩进步很大。这就是表扬学生的效果。后进生需要表扬,优生同样也需要鼓励,对优生的鼓励往往会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我教的一门课是利用电脑画电路图,在上机的时候,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上机留的作业我总是说同学们快一点,要下课了,结果导致有些基础差的学生一看本来就做不完,干脆不错了,后来无意中我采取了一个办法,即鼓励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基本的作业,然后谁有能力、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再找教师要作业来做,最低成绩也是合格,若多做的话还要不时地表扬,这样的结果是全体同学都在积极地练习画图,而且都在暗暗地使劲,因为人天生就是不服输的,都想取得好的结果,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这个做法也得到了听课专家的一致认可。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 音乐审美心理 音乐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基本知识,以发展音乐审美能力为基础,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引导审美心理要素,提高音乐基本技能。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的音乐素质融汇于自己的教育行为之中,使其德育、美育、智育并行发展。而目前,这种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在我国学前专业音乐技能教育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匮乏的。因此,认真思考怎样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入手,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和实践,这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适应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价值和作用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化作用。
近几年,我国适龄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但随之带来的是一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现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学生的入学水平,大致相当于20 世纪90 年代中等教育的学生入学水平。一些学生素质差,也是导致职业技能教育起点低、培养难等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是孤儿、有的认识问题容易偏激、有的人际关系差、有的人格发展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识。音乐技能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通过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综合课教学,改善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格取向问题,使学生的音乐技能素质和心理素养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挖掘德育功能之学会做人的前提所在。
三、美育功能――学会学习是条件
美育功能具有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是音乐技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手段。
在几年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教师对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认识不够,才使得学生对该课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例如,对钢琴小乐曲中旋律形象和风格的想象力,对声乐演唱中音乐旋律线条的运用力,对儿歌即兴伴奏弹唱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对舞蹈中肢体语言的表达力等,这些音乐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开发音乐审美心理的美育功能教育才能实现。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美育功能是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音乐技能快速而有效提高的必要条件。
四、智育功能――学会实践是准备
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处理知识筛选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涵盖着声乐、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多项学科门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面临着所需知识面广,而不需要各科类都能精准地达到演唱家,演奏家的水准,如何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多项学科,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做好幼教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着实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知识的筛选和教学的方法上,有着前瞻的远见。
一、声乐学科的教学
声乐教学是中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一项重要的课程,贯穿着整个音乐课的始终。
教师在选择教材上,根据幼儿教师的岗位需要,不仅要选择一些初级的声乐歌曲的学习,还要伴随着这些声乐歌曲的教学加入部分儿童歌曲的学习内容。在开始系统训练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专业功底、性格特点、习惯、声音条件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帮助不同学生确定训练方案、设计发展规划。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个短期的、简单的过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作为声乐基础的训练,从气息、元音辅音的选择、练声曲、歌唱曲目等方面都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那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特点,制定目标,而不是统一要求,重点是观察每个学生在原基础上的进步和提高,并通过阶段的考核做以阶段性的修正。
学习儿童歌曲的同时要加入律动教学。中专的学生有着好动的特性并很有自主意识,也有创新精神,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编创动作,或是利用生活用品制作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当然这需要老师充分的调动和引导。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具有舞蹈性的音乐作品,例如《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这些作品仅仅是听了就过既失去了作品本身的意义,也难以让学生对曲子本身留下深刻印象,造成课上听,下课忘的后果。所以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应注重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体态律动教学结合起来。
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不应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是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好爱好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则应承担起“导师”的责任,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方法上给他们以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自主学习方案。教师要启发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特点、能力,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阅读书单、曲目库等,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论,自教自学,由教促学、由学促教,让学生由被动的声乐知识技能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音乐知识技能的探求者。
二、乐理、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
美学家叔本华称“音乐是活的时间”,音乐随着时间延续,同时也伴随时间运动瞬间消逝,又因为听觉训练中使用钢琴这种乐器本身的特点,要抓住转瞬即逝的节奏和旋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加强听觉训练和有效的记忆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的岗位是幼儿园教师,因而幼儿园所能用到的乐理知识部分内容比较少,而视谱视唱儿童歌曲部分和能根据播放的乐曲,把乐曲记录下来,这种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需要的比较多。因此,把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结合起来教学比较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乐理知识部分选择从键盘课所需的视谱,认音符,各种记号,表情术语;舞蹈课所需的节拍、节奏以及即兴伴奏所需的和弦的构成及转位这部分知识就可以了,再加以视唱练耳的视谱训练,从而加强学生音准节奏感,为更好地学习相近的舞蹈,键盘等学科打基础。因此上课时,我着重多练习学生的听力部分,从基本的一度二度音程的听力练习开始到最后的八度练习,由低到高,逐步加入节奏练习,从基本节奏的图示开始,由浅入深,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自主学会通过节奏图示打各种节奏型;最后视唱练习,通过先和琴一起找音高开始训练逐步到最后自己唱准音高,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和视唱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直至达到拿出一首儿童歌曲就能轻松视谱演唱的能力。
三、音乐欣赏学科的教学
音乐欣赏就是人们的感知,理解音乐体现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作为艺术作品,它也有高低良莠之分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是学好音乐的重要基础。幼儿教师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到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作品,分清善恶美丑,对幼儿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1.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
“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一般来说,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字,在“静”中体会真谛。上课时,经常在什么也不介绍的情况下,让学生静静地听音乐,然后回答,听完乐曲后能感受到什么,音乐中,仿佛看到什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体会,最后老师再全面的介绍作品,让学生体会差距,做到真正地自己去聆听音乐,体会音乐,从而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这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系的关键。生动的语言,富有意境的图画、幻灯、录象,都可以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让学生将自己在欣赏中所感受到的、联想或想象到的,用图画或短文表达出来,可以有效地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提倡发表不同见解,引导他们展开讨论,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
3.结合节奏律动辅助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