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28:22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棚改,绿化,生态系统
1、 有利于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
在棚户区环境中,合理布置绿化,除了可以软化建筑环境、产生高质量的景观效果外,还可以改善居住区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三废污染等。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寒冷、干旱多风,所以在居住区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防风、防尘、降低风速等要求,选择适应这种气候的植物;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炎热时间长,绿地设计应首先考虑通风降温问题,来改善小气候,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但目前棚户区绿地的生态作用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者往往只重视绿地的形式和景观效果,而忽视其生态效应。辟如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小区绿地中出现了大面积的铺装广场和硬地,而缺乏高大树种,“绿地不少、绿荫不足”,夏日炎炎中不但起不到改善气候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居住区的热岛效应,这样的绿化设计决不是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所以小区绿化生态化,只有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才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而生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等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小区和城市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2、充分体现绿地环境的实用性
棚户区绿地环境的实用性是居民对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设计师着手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住区内部的大量日常休闲活动,是居民的散步、逗留、观望、交谈等,这些活动多数都与室外公共设施及可吸引人们驻足的小尺度空间有关,所以要充分了解使用者对于户外活动的功能要求,分析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尊重其各自的使用习惯,做到物尽其用,避免华而不实。一般来说,一个小区需要的休闲场地包括:一定面积的广场,供晨练与驻足聊天、儿童游戏场、小尺度的休闲空间、健身区等。当然这些设施不一定要全,需根据小区规模以及实际情况予以选择,不能只要功能不要绿化,也不能只要绿化不要功能。有些居住区绿化设计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景为本”,片面强调构图,铺装、植物模纹等视觉形式,而忽视居住人群实际需要,如楼盘问用绿地做隔离带,视觉效果不错,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也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
棚户区绿化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将观赏与休闲相结合,创造参与性强的景观绿地,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和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绿化体现文化性
棚户区绿化设计应体现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因地制宜的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的移植。纵观我们的房地产广告中的欧陆风格、异国风情已蔚然成风,罗马柱和欧式雕翅配上修剪的花团,处处可见。应该说,在绿地环境中,适当引进国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色,对丰富我们的环境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如果成为“风气”和“时尚”,则走入了误区。因为棚户区环境形式必然会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居住绿地环境只有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才会有生命力;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风土文化不同,因而居住者对居住绿地环境还存在风土上的适应性。因为不同地域的不同条件下,人们的居住观念、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等是各不相同的,而这些不同具体体现在人们对环境中的“乡土感”和“故乡情怀”的感受和认同。
4、 实现绿化给居民带来的亲密与和谐
棚户区绿地的面积一般不大,不可能像城市公园那样有开阔的场地。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尺度感和亲和性,使居民能真正参与其中,产生亲密与和谐之感。但有好多小区在设计中却忽略了这点,如在绿地上设计了大尺度的公共雕塑,居民只可远观,而不可参与其中活动;或者在小区中心照搬广场设计中的大面积的、纯观赏性的花坛、草坪,人们只能观赏而不能进入,绿地仿佛是小区空间的占领者,居民却成为“被驱逐者”,即使设计了一些步行道,由于没有绿荫,人却无法驻足停留,给人无法亲近的感觉。所以要让居民在绿地内感到亲密与和谐,处处有“人”的参与,设计时必须掌握好绿化和各项公共设施以及各种小品的尺度和关系,使它们平易近人。
总之,在今天,建筑显然己不再是单纯的造型艺术了,关联领域的扩大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与困难度,意义更多偏向于环境与建筑的相互关系之中。而绿色植物是建筑室内外景观设计最常用和最丰富的设计元素。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调查研究,我国在对棚户区项目绿化布局实施情况不好,没有真正改造环境,只是让居民住进了新房,对于这种情况进行了问题分析和建议,毕竟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对今后脏乱不堪的棚户区能够焕然一新的改变,摇身一变成为设备先进、绿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建筑群,不仅对棚户区居民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为城市的市容市貌注入了清新的元素。
参考文献
根据课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课堂授课时,首先应对其背景、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做详细介绍,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提高其学习兴趣。其次,对中医护理学基础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等要做重点讲解。尤其是基本操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操作进行讲解,让学习更加直观,增强感性化认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一些护理操作基本知识。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把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另外,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侧重,避免重复讲授之前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把有限的教学学时用到新知识、新技能教学中去,以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最后,教师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根据课堂授课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课时,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改进教学随着学科自身的发展,医学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夯实自己的基础,更新自己的知识,多了解、多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真正地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作为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知识的同时,系统学习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常见临床操作技术,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全面。因此,在备课时,每课时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开始时,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使他们了解在本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有限的时间内可掌握更多的内容[1]。其次,丰富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是一名教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然后再对问题的难点、重点进行详细的解答,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明确基本概念。中医护理学基础基本概念多,容易混淆,在课堂授课时可以结合实际病例深入浅出地做好这些基本概念的讲解工作,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这些基本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中医学基础学科,是高等医学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其理论性强、基本概念繁多、内容抽象,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在教学改革中,要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的临床护理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突出中医护理的特色。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理论结合实践,教与学并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来。比如说在讲授放血疗法等基本操作方法的时候,可以事先选择好适宜此方法的学生为演示对象,进行现场讲解并演示,把此操作的要点讲明,亦可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其次,要以中医护理学基础为支点,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各学科知识,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医学基础知识。另外,要注重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医护理学基础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抽象、枯燥,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如中医护理学的一些基本操作,比如艾灸、拔罐、针刺、刮痧等内容,可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式,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有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中医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理论联系临床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努力,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后期的临床各学科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精简;调整
为了适应中医护理专业的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湖南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总课时从64课时调整到了48课时,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操作水平,实验课时从时调整到了12学时,因此,课堂教学内容也就相应地进行精简和调整,教学方法也应同步改进。卢芳国等曾经从中医院校护理专业的生源特点与专业层次上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明确课程定位、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1]李珊等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出发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了“免疫学基础和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
但目前缺少针对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修改后的教学大纲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本文就从这点出发,探索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案具体设计,以期对中医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一、浓缩理论课教学内容,精简知识点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经重新修订后,总课时调整到48课时,其中实验课增加到12课时,理论课36课时,在这相对有限的学时内,要学完本门课程的从免疫学到病原微生物学再到寄生虫学的三大部分内容,任务量很大,因此课时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要适当精简,这就要求高校在教材选购、教学章节安排、每章节课时具体安排、知识点讲解详略上做好精细的规划。
1.理论教材选购
针对中医护理专业特点,选择内容精简但能基本覆盖主要知识点的教材版本。老师只讲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即大纲中明确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部分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知识点,剩下的大纲中只要求熟悉的和了解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把部分自学内容纳入学生年终考核的一部分。在理论教材的选购上,比如王易、袁嘉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12年8月第三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范虹、卢芳国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2003年8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等版本的理论教材内容既全面又较精简,可作为选择参考,合适的教材选购是搞好理论教学的第一步。
2.理论教学章节学时与内容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门课程的全部章节的教学学时进行整体合理的安排,哪些章节要重点讲解,哪些章节要简略,哪些章节留给学生自学,都要有完整详细的规划。我们考虑:免疫学部分安排12个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课,老师分四次分别选讲免疫学基本概念与免疫细胞激活物、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四部分内容,免疫学应用留给学生自学并在实验课时结合操作讲解。病原生物学部分安排21学时,每次3学时,共7次课,第一次课主要讲解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人体微生态系、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会性感染、感染的影响因素、消毒与灭菌等基础知识。第二次课主要讲解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染色鉴别方法、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感染机制与临床表现、细菌的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次和第四次课主要讲解一些重要的致病细菌,包括化脓性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放线菌等比较常引起人体健康危害的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讲解内容包括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等知识,病原菌致病机制等内容留给学生自学。第五次课主要讲解病毒总论部分,知识点包括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类型、病毒的培养、病毒感染的类型与传播方式等。第六次课具体讲解几种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乙肝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同样主要介绍它们的生物学性状、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检测与防治这四部分内容,其他的致病病毒留给学生自学。第七次简要介绍真菌病害知识,包括真菌形态以及浅表感染真菌(几种常见藓类)和两种深部感染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寄生虫学部分安排3个课时,共1次课,老师讲解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流行与危害,并讲解医学蠕虫中的似蚓蛔线虫和日本血吸虫,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史与致病性,其他的寄生虫留给学生自学。
通过这样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基本讲解了本门课程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老师讲授使学生掌握了主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熟悉与了解了剩下的知识点并扩充知识面。这样既完成了本门课程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使学生的学习充满灵活主动性,为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课教学改革
1.实验教材选择
实验课改革后扩充为12课时,每次3学时,共4次实验课。实验教材可选择与理论教材配套的教材,如伍参荣、卢芳国主编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教材(2014年1月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罗晶、关洪全主编的《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材(2012年6月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版本的教材比较合适。
2.实验内容教学改革
实验课时调整后,第一次实验安排免疫学实验与细菌学的革兰染色实验,学生主要操作免疫学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细菌学革兰染色实验,老师给学生示教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等免疫学实验内容。第二次实验课,安排细菌总论实验,学生主要操作细菌分布(人体皮肤、咽喉部、空气中等)、细菌基础培养基的制备、高压灭菌锅的操作使用和药敏实验,老师介绍细菌培养基组成、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和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等实验内容,这些实验相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很重要,许多院校也把它列为护理专业主要操作实验之一[3]。第三次安排细菌各论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化脓性球菌和肠道杆菌,学生操作化脓性球菌的划线培养、分离鉴定操作,肠道致病菌的血清学鉴定(肥达氏反应)实验,老师讲解示教化脓性球菌菌落特征及血清学鉴定方法、肠道杆菌菌落特征及生化鉴定方法等内容。第四次安排病毒学实验和真菌与寄生虫学实验,学生做流感病毒的血凝实验,老师展示讲解常见致病真菌的菌落特征标本、常见寄生虫卵标本,最后学生参观学校寄生虫标本馆观察人体常见寄生虫大型标本。通过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让学生在比较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病原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并加深了其对于理论课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培养了学生无菌操作意识、药敏反应常识和处理最常见的病原菌感染的能力。
三、知识点精简后的教学安排
中医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课时缩减、知识点精简后,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要完成本门课程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大部分内容的学习,老师只能讲解课程中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内容,学生自学其余内容,这样安排、使护理专业学生既可以了解本门课程基本知识构架,又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学习自,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护理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和选择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并且从大学阶段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角度讲,对这门课程中不常见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内容,只有精简和留给学生自学以后,才能在时间、精力和资源上保证其他专业课程以及与护理学特点有关的心理、人文等知识的学习[4],最终使培养出来的中医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卢芳国,伍参荣,陈 燕,等.中医院校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8).
[2]李 珊,卢芳国.护理专业《免疫学基础和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尝试[J].中医药导报,2009(04).
[3]谢国武.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7(05).
[4]黄爱丽.高职护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设置现状与改革[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03).
一、阴阳学说教学现状
中医护理这门课程在介绍阴阳学说时多以文字描述。对于刚刚入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医学基础知识,而课本语言抽象,这很不利于学生对于阴阳学说的理解。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
(一)确立教学目标
预则立,有目标,就有了教学方向。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了阴阳学说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有一个认识。阴阳学说的知识目标:熟悉阴阳学说的概念、基本内容,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和谐、平衡观念。
(二)确定教学内容
有位德国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梅英认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经验,联系现实生活,应该简约鲜活,而学生不只是停留在情境的表面,应触景生情,进入实质的领域,感受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行有效的学习。
1.引入新课
(1)提问法引入
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听过哪些包含阴阳的词语?大家会说出关于天气的描述,如艳阳天、阴天,医院的化验检查结果有阳性结果、阴性结果等。教师可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引出阴阳的基本概念。
(2)图片法引入
展示韩国国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颜色、猜测图片的含义。图案和中国古代的太极八卦图很像,中央是太极图案,四周配以八卦图形之乾卦、坤卦、坎卦和离卦。太极图中的红色代表阳,蓝色代表阴,四周乾卦代表天空,坤卦代表大地,坎卦是月亮和水,离卦为太阳和火。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建设与破坏、男与女、正与负等,作为宇宙中两种强大力量,通过相互对立制约而达到和谐与平衡。
(3)古典文学著作《红楼梦》引入
《红楼梦》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一段史湘云与丫头翠缕的谈话探讨了阴阳的相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先播放红楼梦87版有关阴阳的这一段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阴阳的讨论上。视频画面优美、语言生动,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学习非常积极。
2.讲授新课
(1)图画法展示
在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我在黑板上画出阴阳鱼,让学生思考能从阴阳鱼图中发现什么?继而向学生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并据此设计了几个小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生活实例展示法
教师可借助一年四季的变化来说明阴阳学说的对立、互根、转化、消长平衡;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感受四季寒热、阴阳的变化。
(3)图表法展示
在阴阳学说中,教师可借助图的鲜明、直观、概括、逻辑、易记等长处,在讲解阴阳学说时声形并茂,让学生视听结合,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在教学中,我借助立体图表直观展示阴阳平衡、阴阳偏盛、阴阳偏衰。
3.课堂总结、拓展
【关键词】 急诊科;中医护理;实践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3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院的护理工作已经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现阶段的以患者为中心,在这一转化历程之中,医疗模式与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中医护理理念中,“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都是中医护理学倡导的基本概念,这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不谋而合。近些年来,我院急诊科利用中医护理的理念开展护理工作,成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急诊中医护理实践方式
开展急诊中医护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就是传统中医,其主导的依据就是辨证论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与含义,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给药技术护理、生活护理等等。
1.1 急诊多发疾病的护理方式 在急诊中,遇到的疾病类型较多,包括急性中毒病症、多发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的疾病等等[2]。对于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可以使用大黄进行导泻,帮助患者将毒物排除,根据有关的记载显示,闭症包括阴闭与阳闭两种,对于阴闭者可以鼻饲苏合香丸,对于阳闭者可以鼻饲安宫牛黄丸;对于一些常见的多发疾病,可以使用柴胡针剂以及刮痧行常规护理;对于其他严重的疾病,可以适当的配合中医护理方式,均能够收受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对于小儿急惊风、脱证、厥证等急性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进行辅助治疗。
1.2 加强情感护理 中医的理念认为,情志活动的变化与人体的病理、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情志护理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急诊患者在入院后都会伴随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加强情感护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态变化,及时的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3]。
1.3 不良反应的关注 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关注,并根据用药时间、用药方法与配伍总结药物的使用经验,将药效发挥至最大化。此外,院内也定期举行中药知识的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让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
1.4 饮食与生活护理 对于患者的饮食护理,根据中医宣传的夏秋养阳、秋冬养阴的方式进行,在进行饮食宣传时,需要根据气候、气候、患者病情、食物性质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减少饮食对患者的刺激。此外,还要加强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季节的变化,让患者合理的增减衣物,适当的进行运动[4]。
2 结 果
近年来我院对急诊科实施中医护理,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掐学法、穴位注射、艾灸法、刮痧法、鼻饲法、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这些治疗方式适应性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简便易行,受到了患者的好评,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化发展。
3 讨 论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人体是一种以经络、脏腑、气血为一体的整体,急诊科患者常常有发病快、发病急的特征,护理人员不仅是患者的护理者,也是教育者、协作者、研究者和管理者,中医护理理念强调辨证观与医学整体观,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患者的心态,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措施。
中医传统的操作技术较多,包括推拿、拔罐、艾灸、敷药、熏洗、耳穴埋籽等方式,在急诊中,遇到患者出现恶心、疼痛、呕吐、腹泻、腹胀、抽搐、尿失禁、尿潴留等情况时,就可以综合的利用中医操作技术,采用推拿、拔罐、艾灸、敷药、熏洗、耳穴埋籽、学法、穴位注射、艾灸法、刮痧法、鼻饲法、穴位注射、雾化吸入等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这样既可减少患者的痛苦,也能够提升中医护理的质量[5]。
在服药护理方面,应该注意给药的时间与方法,在患者入院后,要及时的进行脏腑定位,根据时辰进行给药,在护理上应该遵医嘱分热服、温服与凉服,服药后叮嘱患者多饮水、盖被发汗,这样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的疗效。
在饮食护理方面,中医提倡“药食同源”的理念,食物的五味对于人体的病理与生理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食物的温热含量能够很好的调节人体阴阳平衡。首先,饮食护理要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在实施护理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体质的情况,对于有热证的患者宜以清淡饮食为主;对于有寒性病症与虚寒体质的患者应该多进食桂圆、羊肉、鲫鱼等温补食品;对于夜不能寐的患者应该多使用莴笋、冬瓜等食物,这样才能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其次,在进行饮食护理时要强调节制,在了解患者饮食偏好时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纠偏补缺,如某些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喜爱大鱼大肉,这时就应该耐心的讲解这种饮食嗜好的危害,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6]。
在起居护理方面,应该为患者创造出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体舒适与心情愉快,同时,要用科学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在康复出院后,也能够有效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
对急诊科实施中医护理治疗相关的疾病不仅提升了临床疗效与护理质量,也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从始至终都贯穿这中医的理论,不仅缩短了患者病程,减轻患者疼痛,也实现人性化管理,提升了疗效[7]。中医护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为了提升护理的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有着现代化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具有中医、西医的护理基础知识,也要有着高等护理教育学历,也要掌握必备的文学、自然科学、逻辑学、哲学、信息论、社会学、教育学与美学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让他们在护理的过程中发扬出中医的治疗优势,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护理理念来填补传统护理技能的空缺。近些年来,我院采取了各种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采用了系统化、针对化的护理措施,并制定了完善的考核方案,对人才进行科学的培养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包金荣.中医医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突出和保持中医特色[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98-101.
[2] 蒋志娟,周琦,马秋平.循证护理有利于特色中医护理发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2):234-235.
[3] 李洁.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03(30):67-68.
[4] 赵向碧,罗小玲.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88-89.
[5] 顾仿亚,蔡晓青.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医护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223-225.
1.1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提升护士职业素养护理文化与品牌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护理团队。要加强护士的团队建设,必须不断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护理部在工作管理中,要注重培养护士的团队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提高与他人协作配合能力。护理部常年举办护理团队与个人素质提高班,设计全套系统化课程,包含团队意识与管理、现代员工协作能力、护士礼仪、职业形象、护士语言与行为规范、护患沟通、美学、心理学、人文关怀、护理价值观等,激发护士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职业素养,从而不断提升护理团队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2创新护理质量管理理念,全员参与PDCA循环质量改进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我院在护理质量管理上,积极探索运用科学管理工具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自去年10月以来,运用PDCA循环、头脑风暴法、RCA根本原因分析法、QC手法、5W1H工作法等,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并通过科室QC小组成果展示活动,为护士长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互相借鉴经验,弥补不足,共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自开展PDCA循环质量管理以来,护士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质量意识、发散性思维等有了明显的提高,质量改进变以前的“要我改”为现在的“我要改”,质量控制变以前的“重检查”为现在的“重改进”。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向临床一线科室前移,实现护士长、护理组长及专项质控护士、护士的三级管理模式。
1.3加强护理专科质量建设,不断促进专科护理发展今年我院专科护理建设,在以往静脉治疗、糖尿病护理、压疮护理、危重症护理4个专科小组基础上,又新建立急诊急救护理、中医护理2个专科小组,并成立我院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形成了全院网络管理,选拔了114名专科小组联络护士,促进各科室专科护理的技术提高,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专科小组不仅承担了相应专科的培训、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还承担了全院相关疑难复杂病例的专科会诊、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每季度召开小组及联络护士会议,交流专科护理前沿信息,讨论我院专科护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改进,以达到专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发展。
1.4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创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今年初,护理部以针灸科、耳鼻咽喉科、骨伤科、肛肠科病区为试点,打造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确定各科室常见病种,制定中医护理规范及中医护理标准计划。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中医单病种辨证施护标准》,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明确中医护理病历书写、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全院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低于4项,中医护理模式病房不低于6个,并认真组织各科室落实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护理方案,及时评估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检查中医特色护理开展情况,修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对各科室中医护理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评。下一步,护理部将以点带面,在多个护理单元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发挥中医优势,提升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创建我院中医护理品牌。
1.5加强护理制度规范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效果医疗服务属于动态过程。为了适应新的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护理部重视各项护理制度的落实,并定期对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不断完善优化。每月对全院科室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质量检查,现场进行反馈,指导科室进行改进,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检查。通过科室制度规范化建设,力争做到“以优良的技术让病人放心、以优质的服务让病人称心、以优美的环境让病人舒心”。
1.6组建护理通讯员队伍,创办护理期刊,扩大护理影响力为进一步做好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宣传报道,今年护理部组建了护理通讯员队伍,并创办了护理期刊《护理园地》,在全院选拔了60名通讯员,并对60名护理通讯员举行培训讲座。邀请报社编辑讲授通讯稿的写作方法,对通讯稿基本概念、写作要求、写作技巧、写作注意事项、通讯稿案例分析等一一培训。报道内容以优质护理服务、科室护理活动、身边感动病房故事、护理工作创新、中医特色护理等为重点,突出我院护士专业过硬、服务优质、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良好形象。
2初步效果
实施护理文化与品牌建设半年多来,取得了初步成效,护理工作得到了病人的普遍好评,病人满意度调查从96.00%上升到99.30%。护理工作得到了县级其他医院同行、社会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医院领导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和肯定,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感和职业价值感得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改进。
3讨论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院护理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通过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制定服务细节规范,提升护士职业素养,运用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改进,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专科护理建设,创办护理文化期刊等进行护理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实践及探索。结果:护理工作得到了病人的普遍好评,病人满意度调查从96%上升到99.3%。护理工作得到了县级其他医院同行、社会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感和职业价值感得到提升。结论:通过一系列护理管理措施的实践,对促进医院护理文化与品牌建设有显著促进成效。
关键词 县级中医院;护理文化;品牌建设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55
作者单位:223600宿迁市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护理部
郭瑞玲:女,本科,主管护师,副主任
Study on nursing culture and brand building in coun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under new situation
GUO Rui-ling
(Shuy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uqian2236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nursing culture and brand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Methods:By updating the concept of nursing service,develop service detail specification,improve the nurse′s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the use of PDCA cycle of quality management tools to improve quality,improve the service process optimization system,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founded and journal of nursing cultur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nursing culture and brand building.
Results:The nursing work have been generally praised received patients,patient′s satisfaction increased from the previous 96% to 99.3%.The nursing work has been fully affirmed the county other hospitals,community and peer praise,nursing staff´s own sense of self-worth and occupation value sense of promotion.
Conclusion:Nnursing practice through a series of management measures,to promote the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and brand building had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Key words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ursing culture;Brand building
随着患者需求和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医疗市场的竞争由人才个人素质的竞争转变为一个群体(医院、科室)中全体员工的团队竞争[1]。品牌意识作为一种管理策略在企业中早已推行到管理的各种环节。加强护理文化建设和打造护理品牌已成为各级医院内涵建设、立院发展之重点。作为护理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护理服务品质、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建设具有特色的护理文化与品牌,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和生命力。
1护理文化与品牌建设的概念及内涵
1.1医院护理文化的概念不同时代,医院护理文化在内涵和内容上都存在差异。现代护理的对象是全体人群,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要适应和满足人们不同的保健需求,并加以规范,便形成特定的护理文化。
1.2护理品牌建设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品牌简单地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护理品牌建设包含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外在职业形象、内在素质、医院文化的氛围、员工的价值观、人文环境和管理、专业质量、特色服务、创新意识等内容。
2护理文化与品牌建设的实践及探索
2.1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理念要构建护理文化,首先要更新护理服务理念。我院护理部发动各科室护士长组织科内全体护士讨论制定科室的护理服务理念,然后请宣传科把服务理念做在各科室护士站的文化背景墙上,创造服务文化氛围。每个病房门旁,张贴医师护士的一句护理格言,不但对医院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宣传,而且对医护人员也起到了一种积极的影响和暗示作用。
2.2制定服务细节规范,制作《护理细节服务》视频示范片创建护理文化,提升服务品牌,必须有具体的服务规范。我院护理部精心编写了《护理服务百项“细节每一”》,把各项具体服务要求融合到护士每天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包含护理服务礼仪、病房管理、护理交接班、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巡视病房、输液护理、日常护理、护理安全等九大项分类一百项细节要求,并把一百项服务细节拍成《护理细节服务》视频示范片,供全院护理单元学习,不断提升护理文化建设层面,塑造我院护士卓越形象,营造医院文化环境,将无形的文化内涵物化在有形的护理工作中[2],从而不断创新护理服务品质,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3加强护理团队建设,提升护士职业素养护理文化与品牌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护理团队。要加强护士的团队建设,必须不断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护理部在工作管理中,要注重培养护士的团队意识,增加集体荣誉感,提高与他人协作配合能力。护理部常年举办护理团队与个人素质提高班,设计全套系统化课程,包含团队意识与管理、现代员工协作能力、护士礼仪、职业形象、护士语言与行为规范、护患沟通、美学、心理学、人文关怀、护理价值观等,激发护士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职业素养,从而不断提升护理团队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4创新护理质量管理理念,全员参与PDCA循环质量改进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我院在护理质量管理上,积极探索运用科学管理工具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自去年10月以来,运用PDCA循环、头脑风暴法、RCA根本原因分析法、QC手法、5W1H工作法等,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高,并通过科室QC小组成果展示活动,为护士长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互相借鉴经验,弥补不足,共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自开展PDCA循环质量管理以来,护士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质量意识、发散性思维等有了明显的提高,质量改进变以前的“要我改”为现在的“我要改”,质量控制变以前的“重检查”为现在的“重改进”。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向临床一线科室前移,实现护士长、护理组长及专项质控护士、护士的三级管理模式。
2.5加强护理专科质量建设,不断促进专科护理发展今年我院专科护理建设,在以往静脉治疗、糖尿病护理、压疮护理、危重症护理4个专科小组基础上,又新建立急诊急救护理、中医护理2个专科小组,并成立我院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形成了全院网络管理,选拔了114名专科小组联络护士,促进各科室专科护理的技术提高,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专业的护理服务。专科小组不仅承担了相应专科的培训、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还承担了全院相关疑难复杂病例的专科会诊、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工作,每季度召开小组及联络护士会议,交流专科护理前沿信息,讨论我院专科护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改进,以达到专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发展。
2.6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创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今年初,护理部以针灸科、耳鼻咽喉科、骨伤科、肛肠科病区为试点,打造中医护理模式病房。确定各科室常见病种,制定中医护理规范及中医护理标准计划。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中医单病种辨证施护标准》,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学习,明确中医护理病历书写、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全院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低于4项,中医护理模式病房不低于6个,并认真组织各科室落实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护理方案,及时评估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检查中医特色护理开展情况,修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对各科室中医护理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评。下一步,护理部将以点带面,在多个护理单元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发挥中医优势,提升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创建我院中医护理品牌。
2.7加强护理制度规范建设,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效果医疗服务属于动态过程。为了适应新的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护理部重视各项护理制度的落实,并定期对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不断完善优化。每月对全院科室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质量检查,现场进行反馈,指导科室进行改进,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检查。通过科室制度规范化建设,力争做到“以优良的技术让病人放心、以优质的服务让病人称心、以优美的环境让病人舒心”。
2.8组建护理通讯员队伍,创办护理期刊,扩大护理影响力为进一步做好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宣传报道,今年护理部组建了护理通讯员队伍,并创办了护理期刊《护理园地》,在全院选拔了60名通讯员,并对60名护理通讯员举行培训讲座。邀请报社编辑讲授通讯稿的写作方法,对通讯稿基本概念、写作要求、写作技巧、写作注意事项、通讯稿案例分析等一一培训。报道内容以优质护理服务、科室护理活动、身边感动病房故事、护理工作创新、中医特色护理等为重点,突出我院护士专业过硬、服务优质、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良好形象。
3初步效果
实施护理文化与品牌建设半年多来,取得了初步成效,护理工作得到了病人的普遍好评,病人满意度调查从96.00%上升到99.30%。护理工作得到了县级其他医院同行、社会人士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医院领导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和肯定,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感和职业价值感得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改进。
4讨论
护理文化与品牌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持不懈的决心,面对医疗改革的新形势,护理服务与医疗关系已从被动从属向协作、互补关系发展,服务范围由医院向社区延伸,国民健康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升。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注重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文化与品牌意识的培养,激发护士主动参与的意识,群策群力,打造我院护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医院“双赢”搭建良好平台,促进医院内涵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巧红.培养护理团队精神[J].现代医院,2006,12(12):115-116.
[2]王淑霞,王淑贤.《护理礼仪行为规范》示范片在医院服务品牌建设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2(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