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产品结构设计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18 16:28:22

序论:在您撰写产品结构设计基本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产品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第1篇

本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产品功能的设定、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与产品造型有关的通用结构设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完成简单产品设计中从功能定义到材料选择以及最终的结构设计。

1.1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包括: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②塑料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③钣金类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④模具基础知识;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⑥产品典型结构。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新产品开发以及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1.2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常用塑胶材料基本知识;②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知识;③常用表面处理知识;④产品结构设计总原则;⑤产品结构关系分析与结构绘图的基本要求。

二、《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2.1选用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产品结构设计》教材,所以国内普遍做法是选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教材,暂定的教材是黎恢来编写的《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该教材将作者十几年的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而成,系统、精细、全面地介绍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及设计全过程,明确了产品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讲解一款电子产品的全套产品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实用技巧。

2.2教学内容。依据工业工程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产品结构设计》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包括若干的章节,各章节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有衔接,条理清晰,通俗易懂。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模块,主要介绍注塑工艺理论、常用塑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塑胶的定义及分类方面,介绍ABS、PS、PP、PVC等的应用范围、注塑模工艺条件和化学和物理特性,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注塑件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比如缩水、飞边、熔接痕、顶白、塑胶变形等。金属材料方面,介绍一些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范围,比如不锈钢、铝、铜、镍和锌合金。常用表面处理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塑料二次加工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丝印、移印、烫印、超声波焊接、喷涂、电镀和模内覆膜等表面处理工艺。②“塑料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重点介绍塑料件在设计和修改阶段需掌握的通用设计规范,比如塑料件的料厚、脱模斜度、圆角设计,能够分析塑料件的加强筋、孔、支撑面的使用范围。在细节部分,应了解塑料件文字、图案、螺纹和嵌件设计。③“钣金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介绍钣金类产品设计的工艺要求,包括冲裁、折弯、拉伸、成形工艺,并且让学生了解压铸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规范。④“塑料模和钣金模基础知识”模块,介绍塑料模和钣金模的基本类型及典型结构,包括模具概述,模具的分类、注塑机介绍等,重点讲解的是注塑模结构里面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和行位与斜顶,以及二板模和三板模之间的区别和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学生只需了解典型的模具结构,不需要进行后期的模具设计。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模块,主要介绍壳体形状结构、密封结构、卡扣结构、螺钉柱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和嵌件连接结构等知识,以及各个特征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特别是特征在使用时的相互配合关系。拓展知识方面,要了解塑料零件自攻螺柱及通过孔设计规则,以及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⑥“典型产品结构”模块,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三大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动产品)的典型结构设计知识。每类产品选取一款经典的已批量的产品作为蓝本,深入解剖结构知识在产品设计的运用。比如电子产品选手机为代表产品,讲解手机产品各零部件的结构、前壳与底壳的止口设计、LCD屏限位结构设计和电池固定结构设计,以及内藏摄像头结构设计。家电产品则以电吹风为例,学生要掌握电吹风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性等,了解CAD软件在电吹风设计中的应用,能对产品塑料件进行结构分析。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培养产品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淡化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在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使学生体会具体产品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产品结构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实训的具体应用

第2篇

本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产品功能的设定、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与产品造型有关的通用结构设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完成简单产品设计中从功能定义到材料选择以及最终的结构设计。

1.1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包括: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②塑料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③钣金类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④模具基础知识;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⑥产品典型结构。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养学生的新产品开发以及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1.2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常用塑胶材料基本知识;②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知识;③常用表面处理知识;④产品结构设计总原则;⑤产品结构关系分析与结构绘图的基本要求。

2《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2.1选用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产品结构设计》教材,所以国内普遍做法是选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教材,暂定的教材是黎恢来编写的《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该教材将作者十几年的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而成,系统、精细、全面地介绍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及设计全过程,明确了产品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讲解一款电子产品的全套产品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实用技巧。

2.2教学内容。依据工业工程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产品结构设计》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包括若干的章节,各章节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有衔接,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模块,主要介绍注塑工艺理论、常用塑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塑胶的定义及分类方面,介绍ABS、PS、PP、PVC等的应用范围、注塑模工艺条件和化学和物理特性,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注塑件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比如缩水、飞边、熔接痕、顶白、塑胶变形等。金属材料方面,介绍一些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范围,比如不锈钢、铝、铜、镍和锌合金。常用表面处理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塑料二次加工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丝印、移印、烫印、超声波焊接、喷涂、电镀和模内覆膜等表面处理工艺。

②“塑料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重点介绍塑料件在设计和修改阶段需掌握的通用设计规范,比如塑料件的料厚、脱模斜度、圆角设计,能够分析塑料件的加强筋、孔、支撑面的使用范围。在细节部分,应了解塑料件文字、图案、螺纹和嵌件设计。

③“钣金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介绍钣金类产品设计的工艺要求,包括冲裁、折弯、拉伸、成形工艺,并且让学生了解压铸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规范。

④“塑料模和钣金模基础知识”模块,介绍塑料模和钣金模的基本类型及典型结构,包括模具概述,模具的分类、注塑机介绍等,重点讲解的是注塑模结构里面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和行位与斜顶,以及二板模和三板模之间的区别和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学生只需了解典型的模具结构,不需要进行后期的模具设计。

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模块,主要介绍壳体形状结构、密封结构、卡扣结构、螺钉柱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和嵌件连接结构等知识,以及各个特征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特别是特征在使用时的相互配合关系。拓展知识方面,要了解塑料零件自攻螺柱及通过孔设计规则,以及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

⑥“典型产品结构”模块,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三大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动产品)的典型结构设计知识。每类产品选取一款经典的已批量的产品作为蓝本,深入解剖结构知识在产品设计的运用。比如电子产品选手机为代表产品,讲解手机产品各零部件的结构、前壳与底壳的止口设计、LCD屏限位结构设计和电池固定结构设计,以及内藏摄像头结构设计。家电产品则以电吹风为例,学生要掌握电吹风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性等,了解CAD软件在电吹风设计中的应用,能对产品塑料件进行结构分析。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培养产品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淡化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在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使学生体会具体产品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产品结构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实训的具体应用

第3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 产品设计 总体实训

工业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被大家认可的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把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的一门相对边缘的学科。它涵盖了管理工程、制造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相关内容。伴随着世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所含内容逐渐丰富。但随着学科的不断扩充,教学内容越来越广泛,工业工程专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尤其突出的就是实践环节薄弱,实际经验不足。这些弊端不能仅从高校单方面的角度来解决,而应该联合企业共同探求实际可行的方案。

1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工业工程专业以制造业为对象、制造业信息化为背景,培养具备综合应用现代制造工程、现代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应用和系统工程方法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对生产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需求,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具有解决制造领域复杂问题能力的、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以及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而在素质和技能方面,应具备基本的工程素质,能够看懂工程图纸,并运用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简单产品的设计、工艺问题。另外,还应掌握包含在工业工程学科里面必需的系统工程、制造工程和管理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具体实施企业方案时,应能够灵活应用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在生产、物流和仓储管理的实际问题。

2 《产品结构设计》的课程设置规划

本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产品功能的设定、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与产品造型有关的通用结构设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完成简单产品设计中从功能定义到材料选择以及最终的结构设计。

2.1 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包括: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②塑料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③钣金类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④模具基础知识;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⑥产品典型结构。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新产品开发以及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2.2 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常用塑胶材料基本知识;②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知识;③常用表面处理知识;④产品结构设计总原则;⑤产品结构关系分析与结构绘图的基本要求。

3 《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3.1 选用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产品结构设计》教材,所以国内普遍做法是选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教材,暂定的教材是黎恢来编写的《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该教材将作者十几年的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而成,系统、精细、全面地介绍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及设计全过程,明确了产品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讲解一款电子产品的全套产品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实用技巧。

3.2 教学内容。依据工业工程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产品结构设计》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包括若干的章节,各章节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有衔接,条理清晰,通俗易懂。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模块,主要介绍注塑工艺理论、常用塑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塑胶的定义及分类方面,介绍ABS、PS、PP、PVC等的应用范围、注塑模工艺条件和化学和物理特性,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注塑件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比如缩水、飞边、熔接痕、顶白、塑胶变形等。金属材料方面,介绍一些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范围,比如不锈钢、铝、铜、镍和锌合金。常用表面处理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塑料二次加工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丝印、移印、烫印、超声波焊接、喷涂、电镀和模内覆膜等表面处理工艺。②“塑料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重点介绍塑料件在设计和修改阶段需掌握的通用设计规范,比如塑料件的料厚、脱模斜度、圆角设计,能够分析塑料件的加强筋、孔、支撑面的使用范围。在细节部分,应了解塑料件文字、图案、螺纹和嵌件设计。③“钣金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介绍钣金类产品设计的工艺要求,包括冲裁、折弯、拉伸、成形工艺,并且让学生了解压铸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规范。④“塑料模和钣金模基础知识”模块,介绍塑料模和钣金模的基本类型及典型结构,包括模具概述,模具的分类、注塑机介绍等,重点讲解的是注塑模结构里面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和行位与斜顶,以及二板模和三板模之间的区别和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学生只需了解典型的模具结构,不需要进行后期的模具设计。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模块,主要介绍壳体形状结构、密封结构、卡扣结构、螺钉柱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和嵌件连接结构等知识,以及各个特征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特别是特征在使用时的相互配合关系。拓展知识方面,要了解塑料零件自攻螺柱及通过孔设计规则,以及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⑥“典型产品结构”模块,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三大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动产品)的典型结构设计知识。每类产品选取一款经典的已批量的产品作为蓝本,深入解剖结构知识在产品设计的运用。比如电子产品选手机为代表产品,讲解手机产品各零部件的结构、前壳与底壳的止口设计、LCD屏限位结构设计和电池固定结构设计,以及内藏摄像头结构设计。家电产品则以电吹风为例,学生要掌握电吹风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性等,了解CAD软件在电吹风设计中的应用,能对产品塑料件进行结构分析。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3.3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培养产品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淡化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在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使学生体会具体产品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 《产品结构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实训的具体应用

在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实训里,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以典型产品的流水线装配设计为主体,总体实训内容分为五个阶段:前期的准备环节、产品设计与组装环节、生产线装配改善环节、三维系统模拟环节、总结交流环节。在这些实训中,可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教学,让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达到双重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让学生参与企业模拟项目,融入企业生产实践。在产品设计与组装环节,教师把学生分成六人左右的项目组,根据企业的某一个典型产品布置项目任务书。学生综合考量校内实训基地的实际条件和设备,运用产品结构设计的知识,共同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新产品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产品的结构尺寸不能过大,必须与生产线相匹配;结合人因工程学,运用动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在工艺上要符合车间的零部件装配顺序,有利于工序和工位的确定;新产品各零部件的装配要牢固可靠,可以满足多次拆卸而不容易损坏;产品的价格应合理,要用最少的成本做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考虑试验的可行性和零部件的可修改性。

参考文献:

[1]郭艳丽,李亨英,柴春锋.适应社会需求,提高IE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J].高教论坛,2011(9).

[2]周梓荣,龚存宇.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3).

[3]光昕,李沁.高职工业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4]赵涛,路琨.我国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

[5]陆刚,孙宇博,卢明银,韩可琦.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工业工程,2010(2).

[6]王建林,马如宏,周峰,董晓慧.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1).

第4篇

关键词: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分析

“质量-市场-效益-生存-发展”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生命线,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范围的经济、贸易和交往迅速发展,质量也成为一个永恒的、跨越国界的主题。压力容器能否安全运行,首先取决于它的制造质量,而焊接质量又是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的关键。

1 压力容器焊接常见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广义的焊接缺陷是指焊接过程中在焊接接头处产生不符合设计或工艺文件要求的缺陷,亦称为焊接缺欠。焊接过程中有着许多不能够人为控制的因素,焊件出现缺陷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焊接缺陷按其形成的部位可分为焊缝内部缺陷和焊缝外部缺陷两大类,其中内部缺陷有未熔透、未熔合、夹渣、内部气孔、内部裂纹等;外部缺陷有焊缝尺寸与形状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凹坑(包括弧坑)、塌陷、烧穿、表面气孔、表面裂纹等。

1.1 压力容器焊接常见的内部缺陷

夹渣是指焊后非金属夹杂物残留在焊道之间或焊缝与坡口侧壁之间的焊渣,究其原因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的被焊边缘和各层焊缝清渣不干净;焊条角度和运条技法不当;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过快;坡口设计加工不合适等。气孔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熔池金属高温时产生和吸收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及时逸出,残存于焊缝之中所形成的空穴。气孔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主要的原因表现为焊接材料不干净或受潮,未按规定温度烘干;焊接线能量过小且熔池冷却速度大导致气体难以逸出;焊接区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等。未焊透和未熔合是焊接时会产生的严重缺陷,未熔合是指在熔焊时,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之间熔化不良的现象。未焊透是指焊接时,母材金属未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根部。未焊透和未熔合一般出现在焊缝坡口中间。

1.2 压力容器焊接常见的外部缺陷

焊接裂纹是一种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的严重缺陷,裂纹是指焊缝及附近区域内部或表面有裂纹。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较大的长宽比,通常在焊接接头中是不允许存在的。焊接材料或工件化学成分不当、焊缝深宽比太大、焊缝金属冷却凝固过快、焊道太窄(特别是角焊缝和底层焊道)、焊接工艺不合理等都是造成焊接裂纹的主要原因。咬边则是由于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操作不当、焊接电流大、焊接速度太快或焊接材料与母材化学成分匹配不当造成的焊趾(或焊根)处出现的低于母材表面的凹陷或沟槽。

2 加强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的相应措施

压力容器是典型的焊接结构,其制造质量不可仅仅看做是焊接技术部门或检验部门的职责,因为压力容器的生产过程很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诸如设计、材料、工艺规范、焊接设备、检验手段及人的因素(操作技能、个性、情绪)等均能直接影响焊接质量。

2.1 焊接结构设计

在结构设计时,设计者应综合考虑压力容器的结构形状、使用要求、变形大小、焊件厚度、坡口加工的难易程度、焊接材料的消耗量等因素,以确定接头形式和总体结构形式。

2.2 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

制造压力容器的材料种类很多,总体上可以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目前除了极少数的低压容器采用非金属材料外,绝大多数都采用金属材料,而且多用钢材,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在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焊接结构应优先选择焊接性好的材料。压力容器用钢的良好焊接性能是保证压力容器产品安全可靠的首要条件。如碳质量分数小于0.25%的低碳钢和碳当量小于0.4%的低合金钢,塑性和冲击韧性优良,都具有良好的可焊性,设计中应尽量选用。对于焊接性较差的钢,只要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措施,也能获得质量较好的焊接接头。

对于同种金属的焊接,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尽量使它的成分接近基体金属的成分。而对于异种金属的焊接,必须考虑它们的焊接性及其差异。一般要求接头强度不低于被焊钢材中的强度较低者。

2.3 焊接过程的工艺设计

用焊接方法制造、安装、修理、改造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前,施焊单位应编写焊接工艺指导书,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后,应提交完整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根据该报告和图样的要求制订焊接工艺流程。除设计规定外,焊接配件时不得强力对正。焊接装配和定位焊的质量应符合工艺文件要求后才允许焊接。焊接工的操作水平对焊缝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还应注重焊接工的操作水平,最好是持有国家考试证书经基本知识考试和焊接操作技能考试合格的高级焊工,熟悉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顺序、操作方法及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掌握焊接质量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工艺文件、工艺纪律、焊接工艺评定、焊工管理规则等基本知识。

2.4 焊后热处理

焊后热处理是指工件焊完之后对焊接区域或焊接工件进行的热处理,其作用主要是消除或部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改善焊接区的性能等有害影响,稳定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压力容器用钢热处理的常见类型有退火、固溶、正火、回火、淬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

2.5 焊接的质量检验

焊接过程中焊接出现缺陷是不可能完全避免,要控制焊接的质量,焊接检验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原材料检验、各工序的质量检验和设备的整体质量检验。

工序的质量检验是制造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尺寸和几何形状及材质性质两方面的检验,其中材质方面的质量检验主要指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焊接接头的检验内容包括从图样设计到产品制出整个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工具、设备、工艺过程和成品质量的检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焊前检验、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和焊后成品的检验。检验方法根据对产品是否造成损伤可分为破坏性检验和无损检测两类。

(1)焊前检验。焊前检验包括检验技术文件(图样、工艺规程)是否齐备、焊接材料(焊条、焊丝)和母材金属的质量检验、毛坯装配和焊接件边缘质量的检验、焊接设备是否完善,以及焊工操作水平的鉴定等。(2)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包括焊接工艺规范的检验、焊缝尺寸的检查、夹具情况和结构装置质量的检查等。(3)焊后成品检验。焊后成品检验是焊接质量检验的关键,是焊件质量最后的评定。常见的焊后成品检验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外观检验,主要是肉眼观察。主要是发现焊缝表面的缺陷和尺寸上的偏差。一般通过肉眼观察,借助标准样板、量规和放大镜等工具进行检验。二是物理方法检验。物理方法检验的主要手段是无损检测,设备的整体质量检验除外形尺寸测量外,一般只做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3 结束语

焊接产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分析压力容器焊接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我们可以知道,焊接产品的质量除了取决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因素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应在制造过程中对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缝检验进行控制,减少和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以便及时消除缺陷,这样才能确保压力容器的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毕应利.焊接质量控制之浅析[J].价值工程,2013(20).

[2]马云龙.浅谈压力容器焊接技术[J].石化技术,2015(10).

第5篇

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容器的制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容器的焊接质量,焊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运行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在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对焊接方面的要求很高,焊接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关键。

关键词:

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分析

“质量-市场-效益-生存-发展”已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生命线,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范围的经济、贸易和交往迅速发展,质量也成为一个永恒的、跨越国界的主题。压力容器能否安全运行,首先取决于它的制造质量,而焊接质量又是压力容器制造质量的关键。

1压力容器焊接常见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广义的焊接缺陷是指焊接过程中在焊接接头处产生不符合设计或工艺文件要求的缺陷,亦称为焊接缺欠。焊接过程中有着许多不能够人为控制的因素,焊件出现缺陷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焊接缺陷按其形成的部位可分为焊缝内部缺陷和焊缝外部缺陷两大类,其中内部缺陷有未熔透、未熔合、夹渣、内部气孔、内部裂纹等;外部缺陷有焊缝尺寸与形状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凹坑(包括弧坑)、塌陷、烧穿、表面气孔、表面裂纹等。

1.1压力容器焊接常见的内部缺陷夹渣是指焊后非金属夹杂物残留在焊道之间或焊缝与坡口侧壁之间的焊渣,究其原因主要是焊接过程中的被焊边缘和各层焊缝清渣不干净;焊条角度和运条技法不当;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过快;坡口设计加工不合适等。气孔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熔池金属高温时产生和吸收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及时逸出,残存于焊缝之中所形成的空穴。气孔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主要的原因表现为焊接材料不干净或受潮,未按规定温度烘干;焊接线能量过小且熔池冷却速度大导致气体难以逸出;焊接区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等。未焊透和未熔合是焊接时会产生的严重缺陷,未熔合是指在熔焊时,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之间熔化不良的现象。未焊透是指焊接时,母材金属未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根部。未焊透和未熔合一般出现在焊缝坡口中间。

1.2压力容器焊接常见的外部缺陷焊接裂纹是一种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的严重缺陷,裂纹是指焊缝及附近区域内部或表面有裂纹。它具有尖锐的缺口和较大的长宽比,通常在焊接接头中是不允许存在的。焊接材料或工件化学成分不当、焊缝深宽比太大、焊缝金属冷却凝固过快、焊道太窄(特别是角焊缝和底层焊道)、焊接工艺不合理等都是造成焊接裂纹的主要原因。咬边则是由于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操作不当、焊接电流大、焊接速度太快或焊接材料与母材化学成分匹配不当造成的焊趾(或焊根)处出现的低于母材表面的凹陷或沟槽。

2加强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的相应措施

压力容器是典型的焊接结构,其制造质量不可仅仅看做是焊接技术部门或检验部门的职责,因为压力容器的生产过程很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诸如设计、材料、工艺规范、焊接设备、检验手段及人的因素(操作技能、个性、情绪)等均能直接影响焊接质量。

2.1焊接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时,设计者应综合考虑压力容器的结构形状、使用要求、变形大小、焊件厚度、坡口加工的难易程度、焊接材料的消耗量等因素,以确定接头形式和总体结构形式。

2.2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制造压力容器的材料种类很多,总体上可以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目前除了极少数的低压容器采用非金属材料外,绝大多数都采用金属材料,而且多用钢材,主要是碳钢和合金钢。在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焊接结构应优先选择焊接性好的材料。压力容器用钢的良好焊接性能是保证压力容器产品安全可靠的首要条件。如碳质量分数小于0.25%的低碳钢和碳当量小于0.4%的低合金钢,塑性和冲击韧性优良,都具有良好的可焊性,设计中应尽量选用。对于焊接性较差的钢,只要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措施,也能获得质量较好的焊接接头。对于同种金属的焊接,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尽量使它的成分接近基体金属的成分。而对于异种金属的焊接,必须考虑它们的焊接性及其差异。一般要求接头强度不低于被焊钢材中的强度较低者。

2.3焊接过程的工艺设计用焊接方法制造、安装、修理、改造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前,施焊单位应编写焊接工艺指导书,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后,应提交完整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根据该报告和图样的要求制订焊接工艺流程。除设计规定外,焊接配件时不得强力对正。焊接装配和定位焊的质量应符合工艺文件要求后才允许焊接。焊接工的操作水平对焊缝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还应注重焊接工的操作水平,最好是持有国家考试证书经基本知识考试和焊接操作技能考试合格的高级焊工,熟悉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顺序、操作方法及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掌握焊接质量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工艺文件、工艺纪律、焊接工艺评定、焊工管理规则等基本知识。

2.4焊后热处理焊后热处理是指工件焊完之后对焊接区域或焊接工件进行的热处理,其作用主要是消除或部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改善焊接区的性能等有害影响,稳定零部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压力容器用钢热处理的常见类型有退火、固溶、正火、回火、淬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

2.5焊接的质量检验焊接过程中焊接出现缺陷是不可能完全避免,要控制焊接的质量,焊接检验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原材料检验、各工序的质量检验和设备的整体质量检验。工序的质量检验是制造中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尺寸和几何形状及材质性质两方面的检验,其中材质方面的质量检验主要指焊接接头的质量检验。焊接接头的检验内容包括从图样设计到产品制出整个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工具、设备、工艺过程和成品质量的检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焊前检验、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和焊后成品的检验。检验方法根据对产品是否造成损伤可分为破坏性检验和无损检测两类。

(1)焊前检验。焊前检验包括检验技术文件(图样、工艺规程)是否齐备、焊接材料(焊条、焊丝)和母材金属的质量检验、毛坯装配和焊接件边缘质量的检验、焊接设备是否完善,以及焊工操作水平的鉴定等。

(2)焊接过程中的检验。包括焊接工艺规范的检验、焊缝尺寸的检查、夹具情况和结构装置质量的检查等。

(3)焊后成品检验。焊后成品检验是焊接质量检验的关键,是焊件质量最后的评定。常见的焊后成品检验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是外观检验,主要是肉眼观察。主要是发现焊缝表面的缺陷和尺寸上的偏差。一般通过肉眼观察,借助标准样板、量规和放大镜等工具进行检验。二是物理方法检验。物理方法检验的主要手段是无损检测,设备的整体质量检验除外形尺寸测量外,一般只做耐压试验和泄漏试验。

3结束语

焊接产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分析压力容器焊接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我们可以知道,焊接产品的质量除了取决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因素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应在制造过程中对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焊缝检验进行控制,减少和避免焊接缺陷的产生,以便及时消除缺陷,这样才能确保压力容器的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毕应利.焊接质量控制之浅析[J].价值工程,2013(20).

[2]马云龙.浅谈压力容器焊接技术[J].石化技术,2015(10).

[3]喻美军,唐强,张思伟,等.压力容器焊接中常见缺陷产生成因及防止措施[J].科技视界,2015(07).

第6篇

关键词:计算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 职业发展导向 人才培养 专业特色

浙江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省份,地理位置优越,外资和民营企业众多,制造业是浙江工业经济的支柱,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政府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把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作为事关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浙江制造业众多企业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提升,构筑产业优势,形成了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能够直接吸纳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得到企业的广泛应用。这几年从企业调研情况来看,企业急需具备机械基础技能,同时具备扎实的二维、三维数字化能力,能熟练完成二维工程图和三维造型、分析以及运用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浙江省制造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摇篮,培养“服务企业,满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类应用技能型人才,是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出发点。

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型人才可以应用于CAD/CAM软件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与检验、电加工、中小企业机械设计与辅助管理等职业岗位。根据调研,学生的工作岗位(群)主要包括:

1、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能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进行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设计与绘制产品的二维工程图、三维工程图,具备熟练的机械产品成图技术。

2、产品结构设计辅助工作:能利用机械设计与结构设计知识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进行机电类产品模具、钣金结构设计以及出图工作。

3、产品造型、工业设计相关工作:能利用常规和先进的工具、仪器以及设备(如常规测量工具、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等)进行机电类产品外形的正向和逆向设计,并能对产品工业设计质量进行常规分析。

4、计算机辅助制造相关工作:能按图纸编制相应数控机床能识别的加工程序,操作数控设备进行工件切削加工编程。

5、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信息管理工作:能利用机械加工专业基础知识与CAPP软件应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相关工作。

6、机电类其他工作:质量检测以及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销售等工作。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特色的结合

作为培养机械CAD/CAM高级技能人才的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应基于机电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服务地方企业,满足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围绕浙江省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各类企业对高技能应用人才的需求,围绕学生的目标岗位群和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依托浙江制造业的发展,打造具有浙江机电特色的3D-CAD人才培养摇篮,构建特色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形成突出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就近岗位迁移的职业能力、学生在经历社会实践后形成的个人期望的岗位职业能力、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设计职业生涯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机械制造业急需的复合型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基础技能、掌握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制造(CAM)技术专业技能的具备首岗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能力的学生,在专业培养中注重工程实践、强化基础与CAX应用技能的融合,建设以“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材料及其加工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CAX软件,熟练进行机械产品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即学生通过学习,在毕业时成为具备使用软件进行机械产品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高技能人才,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操作技能、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在中小企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要优于省内同类专业的学生,从而形成特色优势。

立足于浙江省制造业以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以扎实的机械基础和专业基础为专业建设的“双基”特色,是为了满足学生在机械类岗位迁移的能力,使学生能在“零件装配与产品设计”、“逆向工程方向”、“零件质量检测方向”、“模具结构设计”、“钣金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方向”等具备职业发展的专业能力。

三、专业建设特色探索

通过对浙江省多个地区的调研以及多届毕业生的反馈,基于机电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围绕专业技能和岗位核心能力,构建基于机械基础和专业(CAD)基础,突出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具备职业发展能力,满足浙江制造业需求的“双基”的专业培养模式。“双基”的专业培养模式针对浙江制造业的大环境,强调机械基础技能和专业基础技能,通过职业活动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岗位基础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以及职业发展能力,使学生具备在机械类岗位迁移的能力,在具备首岗胜任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能在“零件装配与产品设计”、“逆向工程方向”、“零件质量检测方向”、“模具结构设计”、“钣金结构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方向”等具备职业发展的专业能力。如图1所示:

图1、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体系

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

1、形成为浙江省制造业服务的CAX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机械基础技能+CAD专业技能。

2、构建能力递进培养(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综合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教学模式,形成基于机电平台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

3、构建培养学生产品造型设计加工和逆向工程能力的实训体系。

四、总结

浙江省是制造业的大省,有明显的区域经济模块。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浙江制造业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确定了“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机械领域的一个专业,基于机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服务企业,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围绕专业技能和岗位核心能力,构建基于机械基础与专业(CAD)基础,突出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具备职业发展能力,满足浙江制造业需求的“双基”的专业培养模式;立足于浙江省制造业以及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了以扎实的机械基础和专业基础为专业建设的“双基”特色,满足了学生在机械类岗位迁移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锡昌 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6(5)133-134 2010。

第7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模块;本科教育

一、独立学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思路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全新的办学模式,而皮具服饰产品加工又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在中国皮具服饰产业国际化、市场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具有持久自我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皮具服饰产品设计人才显得非常必要。我院在结合国家高等教育体制调整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的大背景下,对全国开设有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院校的教学体系进行了重点调研,提出了以“基础课程为引导,模块化教学为支撑”的全新人才培养思路。

1.理顺学科关系,建立以皮具服饰产品结构设计、造型设计和工艺学为基础框架的专业模块教学体系

具体做法是按鞋靴、箱包和皮革服装三大类分别开设“结构设计”“造型设计”和“工艺学”课程,保证专业课程的连贯性,使学生具备从基础知识、造型能力,到结构设计和操作技能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2.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完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体系

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和数字技术给皮具与服饰产品设计带来全新的要求,设计专业教育也需要及时地根据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拓宽专业领域。在艺术大类专业计算机软件课程总体布局的大框架下,我院开设了从“计算机基础”到“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再到电脑平面设计、电脑三维设计和专业软件应用的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这样使学生能完整掌握用计算机工具和现代数字技术来表达自己设计思路的技能。

3.压缩理论学时,改变授课方式,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次研究结合了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用性要求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除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外,主要学位课程后面都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另外,对实践教学方法也要求改革,提出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把行业准入课程、合作培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将课程内容与从业资格标准相对接。

4.根据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第四学年采用开放灵活的选择性课程结构模块进行教学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国际高等教育早已实行的方式,近年来国内一些院校也在试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在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权、自主调配学习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高等教育适应目前迅速多变的外部社会的有效措施。我院通过对近五年毕业学生的调研和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试行在第四学年把学生的专业提升教育、升学、出国与就业意向进行有机结合,在第三学年末提供不同课程模块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愿意考研的可选择对接考研课程的教学模块;愿意出国深造的选择侧重雅思、托福和GRE课程模块;想一毕业就直接工作,并愿意在专业领域深入发展的可选择偏重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模块;对已落实就业单位的,也可用相应单位的工作考核成绩来替换当年的学分。这样,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大学学习和毕业升学就业的无缝对接。

二、独立学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介绍

1.独立学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导思想

皮具与服饰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中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独立学院总体的思想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系统掌握皮具服饰产品设计策划,时尚鞋靴产品、箱包产品和皮革裘皮服装的创新设计及皮具服饰产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皮具服饰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对于这些专门人才的培养,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美学、美术和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历代服饰史和西洋服饰史,知晓皮具服饰产品设计领域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具有一定的经济、哲学、政治、法律、艺术和心理等方面人文社科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同时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利用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独立完成皮具服饰产品设计构思、效果图、基础纸样以及确定加工工艺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编辑文档、处理数据、绘制图形等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我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介绍

我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定位为:以鞋靴和箱包设计为主,皮革服装设计为辅。课程体系分四大类别:

一是通修基础类课程。该类课程除按教育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要求开设两课、大学英语、体育、心理健康和军事理论类课程外,还开设了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写作”和“市场营销学”课程。该类课程学分控制在70以内,其中实践性教学达到35%;

二是专业基础类课程:该类课程分艺术设计类公共基础课、服装与服饰设计类公共基础课、计算机辅助设计公共基础课和其他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基础课四类,共开设24门课程。其中:艺术设计类公共基础课开设“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6门课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类公共基础课开设“缝制工艺与制作基础”“效果图技法”“中国服饰史”“西洋服饰史”“人体工程学”5门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公共基础课开设CoreDraw、photoshop、llustrator和“计算机CAD辅助设计”4门课程;其他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基础课开设“革制品材料”“革制品分析检验”“皮具服饰色彩学”“皮具服饰品牌学”“皮具服饰机械与设备”“皮具服饰企业管理”“皮具服饰品电子商务”7门课程。该类课程学分控制在60以内,其中实践性教学达到40%左右。

三是专业课程:该类课程分鞋靴设计、箱包设计和皮革裘皮服装设计三个模块,共开设10门课程。其中:鞋靴设计模块开设“鞋靴设计基础”“鞋靴工艺学”“鞋靴结构设计”“鞋靴造型设计”和“专业软件应用”5门课程;箱包设计模块开设“箱包设计学”“箱包结构设计”和“箱包工艺学”3门课程;皮革服装设计模块开设“服装款式设计基础”“服装结构设计”2门课程。总体该类学分控制在30以内,其中实践性教学达50%以上。

四是专业拓展类选修课程:该类课程第四学年按专业拓展、就业、升学和出国深造四个模块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毕业设计为统一要求,总体学分控制在35以内。

上面探讨是我院皮具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总体思路,今后几年还将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一一进行深入研讨。教学课程设置是连续动态的过程,其总的趋势是要不断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与国际方式的接轨。按照这样的标准衡量,还有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等着我们,我们愿意与国内同行一起为提高中国的皮具服饰产品设计教育水平努力。

参考文献:

[1]钟一民,董立娟,吕海景.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7(0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