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28:16
序论:在您撰写茶道基本礼仪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工程成本 成本差异
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位于白山市红土崖镇六道岔村。施工方是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四工程处),主要工作内容是浆砌石及混凝土、土方工程。工程规模(投标价)20075555元。合同工期:2013年4月20日~2013年10月31日,计14个月,年度计划工期:2013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计7个月。其中:施工期:2013年6月1日~2013年11月30日,计6个月,非施工期: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计1个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施工区建设条件
对外交通:对外交通道路利用白山市至红土崖镇的城乡公路及红土崖镇至本工程施工区(四道岔村、六道岔村境内)各村的乡村道路,交通较为便利。
场内运输道路:场内交通利用原有道路(含堤顶路)与各施工现场、附属企业、生活管理区并与外部公路相连。可以满足施工交通要求。
施工用电:施工用电及生活用电均采用当地电网电或自备30KW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施工生产及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采用水泵抽取河道水,经净化后使用。生活用水采用当地居民用水,消防用水需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分别设消防水池,每个水池容积20m3。
通信:通讯布置采用在项目经理部驻地安装程控电话机一部,计算机一台,移动电话若干,用于对外协调联系工作。
(二)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选择
本工程土方开挖施工时采用人工配合采用1m3挖掘机开挖,开挖料一部分用于土方填筑,一部分不合格土料用10吨自卸车运出施工现场。开挖过程中要经常校核测量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水准点及边坡坡度。开挖前测放开挖边界线,以便控制断面开口尺寸,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三)劳动力计划
包括外雇工的选择、来源、数量、计件及计日工单价、技工及普工单价、进退场时间、所施工工程部位等。
(四)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需求计划;
首先进行文字说明,包括各种材料的来源、厂家、供应商选择及情况、数量、单价、进场时间、所用于工程部位等。
(五)机械设备需求计划。
包括外租机械设备的租赁方式、数量、租金;处内机械设备的租赁方式、数量、租金(或计提折旧标准及计提折旧费)、进退场时间、所用于工程部位等。
二、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项目成本(费用)预算与测算差异分析
表1是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项目成本(费用)预算与测算差异分析表。
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成本费用项目包括直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费)、施工管理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和其他费用。在日常核算中人工费包括: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的辅助工资、职工福利、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住房公积金、劳动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工会费用、职工教育经费。材料费包括:材料原价或供应价、运输损耗费、检验试验费、材料运杂费、采购保管费。
从表1可以看出,直接费约占成本(费用)总额的九成(预算指标:88.45%,测算指标91.08%),施工管理费约占成本(费用)总额的一成(预算指标:11.55%,测算指标8.92%)。因此,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成本(费用)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直接费项目。
从测算值可以看出,材料费在直接费中占比最大,但是,材料费测算值较预算值节约了1314432元,由此可以认为材料费风险是可控风险。同理,施工机械使用费风险也可以认为是可控风险。唯独人工费超支1423109元,可以认为人工费风险最为显著。
三、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项目成本测算与实际差异分析
表2是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项目成本测算与实际差异分析表。
从表2可以看出,直接费约占成本(费用)总额的九成(实际指标:91.33%,测算指标91.08%),施工管理费约占成本(费用)总额的一成(实际指标:8.67%,测算指标8.92%)。因此,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成本(费用)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直接费项目。
从实际值可以看出,材料费在直接费中占比最大,但是,材料费实际节约了84020元,由此可以认为材料费风险是可控风险。同理,施工机械使用费风险也可以认为是可控风险。唯独人工费超支127422元,可以认为人工费风险最为显著。
结合表1表2可以看出,直接费中的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费,施工管理费中的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等成本(费用)项目预算、测算、实际等三项差异较大,其中,直接工程费、直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施工管理费中现场经费、间接费等呈节约状态,表明施工方(吉林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四工程处)施工管理水平较高;人工费项目呈持续超支状态,表明人工费是施工项目是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成本(费用)风险中最主要的因素。材料费占比持续超过50%,表明材料管理应该是该项目的核心。
四、启示:中小水利工程成本(费用)风险控制对策
结合表1表2可以看出,红土崖河六道岔段治理工程项目成本(费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人工费、材料费。本文成本(费用)风险控制对策也主要考虑人工费和材料费。
中小水利工程成本(费用)风险控制对策:
(一)预算、测算前开展市场调查
将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包括施工规模、合同条件、工程难易程度、技术含量高低和施工地域的地理、自然、气候、人文及周边环境因素等都纳入现场调查范围。
通过市场调查,获取准确的成本项目信息,包括工程材料价格、设备价格、当地人工价格、当地运杂费市场的物价走势,掌握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可能性及其对成本的影响。确定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人工费用;主材、地材、辅材;合理使用的机械设备费用等。
(二)结合实际,做好项目成本预测
通过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所在地的价格水平,按作业层确定直接成本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独立费),按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应用定额和费用标准计算的直接用于工程主体的费用。
同时开展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预测、辅助工程费预测、临时设施及工地转移费预测。
(三)材料管理对策
结合项目所在地和项目施工需要,科学制定采购方案,保证采购价格和质量,合理确定采购数量、进料时间和运输方案,减少积压和二次搬运。
改进施工技术,合理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加强材料管理,合理确定材料定额。
建立经济承包制,层层落实材料消耗定额指标,制定材料消耗节超奖惩措施。
建立内部制约机制,定价与采购分开,收料、管料及发料分离。
(四)人工管理对策
预算阶段应该结合人力资源市场的现实情况提高人工预算单价,测算阶段亦如此。
实际施工时,应该考虑施工季节和农民工的供给状况,尽量在农闲季节施工。
加强劳务分包管理,选好选对有实力有诚信的外部劳务队伍。坚持劳务使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合理有序,考核业绩,注重实力,总量控制”的方针;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同时,在保证自有队伍有活干前提下,提倡“混编带用劳务‘架子队’形式为主”,“使用建制队伍‘清包工’方式为辅”,“重要岗位禁用外部劳务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如青.浅谈国有建安施工企业中工程项目之材料管理[J].经济视野,2012
[2]蔡碧芳.浅谈建安工程成本管理[J].福建建筑,2011
[3]刘如青.浅谈国有建安施工企业中工程项目之材料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
[4]丁丹芝,罗胜霞.房地产公司工程建安成本控制与管理办法[J].经营管理,2009
[5]杨宏钰.建安企业工程项目劳务包的管理与对策[J].工程项目管理,2009
1.1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展示程序性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服务技能的高标准相耦合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敠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2关于航空服务专业中茶艺课程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茶文化;茶道
茶在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华民族这一片文化繁茂的土地上,茶文化结合了中国传统佛、道、儒三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涵养,孕育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茶文化的本质是一种“中介”文化,以茶为载体,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为宗旨。它的内涵极其广泛,主要包括有关茶的礼仪、风俗、茶规、茶艺、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及文学艺术、辞曲歌赋等。它是中国人传统的饮品,也是人们所追求精神高度的和谐统一。高校培养的是先进的学生群体,学生需要完成“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以及引领高速变化发展的社会。就目前来说,人文茶道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受到的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1茶与茶道
茶被称之为国饮,是国人馈赠亲友的良品。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包含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结合,由此生出的便是茶道。茶道是一种艺术,一种礼仪,一种生活方式。饮茶之人多注重于养生,注重于提升自我的精神高度。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体验茶道,品味人生百态。
1.1茶的概念
茶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经拥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大家普遍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也是从中国流传至世界。茶的起源并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唐代陆羽所作《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全面的茶学专著。这说明自唐代起,我国就已经拥有了较为系统的历史和文化。茶除了具有观赏、品鉴的价值,还具有其他多种功能,例如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等等。茶的这些功效都在国际医学药理上得到了证明。
1.2茶文化的意义
说到茶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国的历史。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一个过程,更是中国特色文化的具体表现。人们通过将赏茶、品茶、饮茶等等这一系列活动和中华民族的礼仪、哲学文化等相结合,创造出了茶的特色精神内涵,从而将其升华为一种精神活动。因此,茶文化对人的发展、现代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作用。
1.3茶道的内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中国茶道的发展经历了从煎茶、点茶以及泡茶等多个阶段。茶道主要讲究五境之美,分别为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道的本质是品尝茶的美感。它的美感一方面来源于茶本身的形态、颜色,另一方面也来源于茶道中所蕴含的礼仪。人们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环节,不仅可以学习它的礼法规章,也可以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而提升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常言道: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人生就如茶叶,苦香淡皆是人生。人生百味,就蕴含在一杯清茶中。
2人文茶道概述
人文茶道四字,字如其名,是从茶道中所孕育出的人文精神,人文茶道重点在于人本。它是基于茶本身,加之以各种文化氛围结合而成的。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都喜欢将琴、棋、书、画与茶结合。人们以茶为媒介,修身养性,品位人生。茶相比于咖啡,在提神的同时更能给人以一种静下心来的力量。这就是人文茶道中所蕴含的淡泊与宁静。简单来说,人文茶道是将艺术与精神高度完美结合。茶道有“四谛”:和、静、怡、真。这也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和”代表着人与人相处需要和谐,做事要恰到好处。人具备和气的品性才能与他人友善交往,广交善友。同时,“和”也代表着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思想。“静”就在于告诉人们要有一种平静淡泊的心态。人们饮茶时的环境,需要安静,这样人们的心才能安静下来体会茶的真谛,这是一种忘我的精神高度。“怡”讲究的是一种身心愉悦。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必定是愉快的,以一种轻松畅快的心情去品味它。喝茶不论贵贱,重要的是喝茶人的心态。“真”代表着回归本真。人们在饮茶中体悟人生,回归自我。人来源于自然,生活于社会,难免会沾染上世俗的纷纷扰扰。因此,人更要以一颗真心来体悟茶道,才能回归自我,找寻真我。佛道儒三家对中国人文茶道的影响最深。人文茶道也正是集合了佛、道、儒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优秀哲学思想,才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老子的《道德经》就有提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正好体现了人文茶道的人本精神。道家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统一,人应该追求自然的本真,借以提升自我。道家所主张的道法自然,主要包含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佛家主张禅味,中国僧人认为茶有三德:第一,坐禅时,通夜不眠;第二,满腹时,帮助消化;第三茶为不发之药。这很好地体现了茶文化与佛家思想的融合。儒家核心思想为“中庸”,即做人做事恰到好处,不偏袒维护任何一方。做人必须讲究礼仪,正如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所说:“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饮茶的过程就是提升自我修养、净化灵魂的过程。
3加强高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学生在经历了几年高校教育后,必将步入社会,而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光有技术知识并不足够,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我的素质,要学会与人交往,正确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当代的许多高校学生只注重于知识的获取,并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注重于礼仪。在平时的生活中表现浮躁,忙忙碌碌不知所谓。许多人都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不能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高校学生要想未来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可以引领时代的人,就应当从提升自我修养开始。高校学生只有提升了自我修养,才不至于误入歧途,从而让自己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在高校学生的个人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独来独往。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也不懂得诉说和寻求帮助。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作为高校生,走出学校就会进入社会。任何人都逃不开与人交际。哪怕是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之间都存在一种礼尚往来的关系。由此可见,学会礼仪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然而,目前高校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高校素质教育需要一种更有力的方式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其质量的提高。
4人文茶道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宣传人文茶道精神对提高高校素质教育质量而言是一种非常可行的举措。茶道是中华茶文化中蕴含的独特的人本精神。张岱年先生曾指出,中国的文化不是以神为本,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即将人的问题作为中心问题。世界上所有的群体社会,都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人是基本,只有从各个学生个体着手,才能从根本上加强高校素质教育。总的来说,人文茶道对高校素质教育具有有利的影响。4.1人文茶道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拓宽,传承民族文化人文茶道始于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佛、道、儒多家的哲学思想。正是由于它这种博采众长的特性,它的文化内涵才显得愈来愈丰富多彩。人文茶道精神的学习能够使大学生拓宽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从而完成自我素质提升。同时,茶道精神的学习也能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4.2人文茶道能够促使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茶首先作为一门艺术,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高尚情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艺术的熏陶不可缺少。人们在这种艺术的熏陶中学会了欣赏,找寻到了自我兴趣,从而培养出高尚的情操。人一旦有了艺术的熏陶,整个人的气质就会与众不同。而人们通过学习茶道,可以了解到有关于茶艺、环境、诗词、历史等多种文化艺术。高校学生如果持续受这种有利环境的熏陶,自然就会以“茶人”为榜样,努力提升自我修养。4.3人文茶道能够促使学生学会释放自我压力高校学生的课业普遍压力较大,节奏较快。在这个阶段,不仅要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尽快地了解到社会人才需求,融入社会大环境。品茶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从人文茶道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如何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一片空闲,体悟人生的真谛。从品茶中感悟到“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的哲理,从而转化成动力,让自我的素质得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4.4人文茶道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茶道精神的主体就是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是钱梁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观点,其认为茶人应该“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高校生活学习阶段正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好时机,大学生在这个阶段会遇到许多挫折但也会有许多成长。因此,高校阶段是完善自我的一个好阶段。大学生通过学习人文茶道,可以领悟茶道中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清楚地认知自我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5结语
人文茶道在提高高校素质教育质量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人文茶道的教育提上日程。人文茶道只是茶文化中最精华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其全部内容。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有所接触,必定会被茶文化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所吸引。我们所应当做的就是让人文茶道更广泛地融入高校素质教育中,从而让更多的高校学生接触到它。
参考文献
[1]付昌辉.加强横向课题研究促进高职科研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36-37.
[2]吴诗池.试论中国的茶文化———兼谈中日茶文化关系[J].农业考古,2004(02):13-26.
[3]刘悦.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培养素质奠基人生[J].陕西教育(教学),2016(4):15-16.
[4]王森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M].泰山出版社.2010.
关键词:日本茶道;日本文化教学;必要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G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216-02
一、日本茶道在日本文化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的客观需要
进入21世纪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日本语,能够更快地适应日本公司的工作环境,比较融洽地处理在日资企业中的人际交往问题。因此,近年来高校也逐渐增加日本文化课的比例。大部分的专业外语院校都将日本文化课设为必修课或者专业课,但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近年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来,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也会造成学生对多媒体课件过度依赖,想象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比较欠缺的。
教育部职教中心所姜大源教授讲道:“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开发过程导向课程、构建行动学习情境、完成教师角色转变、实施个性化教学形式、建立一体化专业教师”。日本茶道课程为理实一体的课程,可以通过学习日本茶道仪式、点茶、环境的布置等去体悟日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二)日本茶道对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会影响深远
日本近代文明启蒙重要人物冈仓天心致力于保存和发扬日本传统艺术和美学,他所写的《茶之书》影响深远,是西方人了解日本乃至东方的一个重要窗口,被誉为日本第一次向世界输出文化观念的代表作。《茶之书》正是以茶道为切入点,全面地剖析日本古典美学的精髓,通过介绍日本茶道的缘起、传播、品茗环境、仪式以及背后的美学和哲学思想,解释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可见,要了解日本文化,了解和学习日本茶道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日本茶道的形成和确立,在精神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传统艺术以及传统建筑等方面都对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日本茶道建筑为例,日本茶室由茶室和茶庭两大部分组成,是供茶人举行茶事的场所。茶室建筑材料大部分取自于大自然,主要是由竹、木、草、石搭建而成。茶室小巧精致,以四叠半榻榻米为正常规格。茶庭是与茶室相配套的庭院,也称作“露地”,即是洗涤心灵,让人忘却俗世烦恼的地方。庭中设水手钵,如茶室之前先洁手净心。茶室是日本传统建筑的代表,它所追求的美感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房屋建筑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后人把这种传统建筑形式称为“数寄屋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二、《日本茶道》教学设计
(一)《日本茶道》教学目标设定
日本茶道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日本茶道的渊源、传播、仪式、品茗环境以及茶道美学,思考日本民族的性格、思维方式、审美意识、人际交往的方式等方面。让学生在学习日本茶道动作的基础上,把日本茶道文化的感性认识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同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日本茶道》教学内容设定
《日本茶道》教学计划表
首先是了解日本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在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带回日本,最初只是在天皇、贵族和僧侣间流行;到镰仓时代,在荣西禅师等人的大力推崇下,饮茶风气逐渐走向平民化;16世纪初,日本文化艺术逐渐摆脱中国模式,瓜熟蒂落,形成自己的风格,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推崇的草庵茶道融禅宗思想、歌道、日本民间文化为一体,是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茶道。时至今日,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国民的行为礼仪规范。滕军教授认为,日本茶道艺术是美的宗教,日本有两种茶道文化形式:抹茶道和煎茶道。抹茶道诞生于四百多年前,与我国的宋元文化有紧密的联系。抹茶道以为饮用珍贵的抹茶为主,主要茶道具是茶碗和茶筅。煎茶道诞生于100多年前,与我国的明清文化有紧密的联系。煎茶道使用的是茶叶,以壶泡茶为主。抹茶道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形式,如今,以千利休为流祖的三千家仍是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学习抹茶道,让学生在实践中较为深刻地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可以使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寻求这种民族性格的根源所在。紧接着是对日本茶道建筑、茶花的介绍,日本人对“空寂美”、“无常美”、“残缺美”的崇拜在此一一体现。最后是日本茶道主要经典著作《南方h》、《茶之书》的赏析。
(三)《日本茶道》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抹茶道礼法与点茶”为例
日本茶道有一套严谨、繁琐的程序,注重主客之间的礼法,小小的茶室将能乐、俳句、水墨画等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受禅宗的影响颇深,形成了“空寂”的美学思想。茶人只有亲身这样的环境和过程,才能够切身体会“和、净、清、寂”的茶道思想,因此,抹茶道礼法与点茶的学习重要是以实践和课后总结为主。
1.课前准备道下:
(1)装饰道具:挂轴、香炉、花入;
(2)点前道具:香合、炭斗、羽帚、环、火箸、灰器、灰匙、灰敷;
(3)点茶道具:
a.风炉:煮水用的炉子。
b.釜:煮水用的容器。
c.风炉先:风炉前面的屏风。
d.盖置:放盖子和柄勺的道具。
e.棚:点茶时摆放茶具的支架的总称。
f.茶入:装抹茶的罐子。
g.茶勺:取抹茶粉的勺子。
h.茶筅:点茶的器具。
i.茶碗:点茶以及装茶汤的碗。
j.建水:盛放废水的容器。
2.点茶的流程:
(1)客人入席:客人入席之前应在约定的时间到达茶室举办的地方,不得迟到也不要太早到达。经过茶庭,踏着飞石,在手水钵旁洁手净心之后方可通过躏口进入茶室。躏口是茶室矮小的入口,不冷尊卑都必须屈膝弯腰才能进入,当年丰臣秀吉权倾朝野,参加千利休茶会时也是如此。
(2)拜见床龛:在床龛前跪坐,对着挂轴、插花、风炉等行礼,是入席后的重要仪式之一。
入座、敬礼:跪坐,上半身稳静地弯曲,两只手掌完全贴在榻榻米上是最正式的礼仪。
点茶:主人煮水,取茶粉,点茶。
(3)品茗:主人点完茶之后,端出来与客人享用。客人行礼致意表示感谢。把茶碗放在左手掌上,往右侧转两圈,然后分几口慢慢享用,不可一口气直接饮用完毕。喝完之后拜见茶碗。
以上是抹茶道实践课程内容的全部,课程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对茶道礼法以及流程背后的茶道精神和美学内涵做一个探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课程呈现的知识是有限的,经过实践学生对日本茶道的礼法、茶室的布置、点茶的技巧等方面提出很多的问题,此时,教师对此加以引导和总结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提到,为何茶室设置风炉于榻榻米上,但是有些时候却放置于榻榻米下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让学生思考物象之后的日本文化和美学内涵。
日本茶道注重茶会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无常,茶室的设计以及器具的准备要根据时间与空间而设定。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在《南方h》中提出,夏日茶会与冬日茶会有所区别。他说:“夏天的茶道秘诀是要让人感觉到那么的清凉,而冬天的茶道秘诀是让人感觉到温暖。”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将烧水的炉子放榻榻米下面,以供取暖,而炎热的夏天则相反。这种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同的细节处处可见。茶会发生在不同的地点、时间,茶人用心经营每一次茶会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茶会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情缘也都是不期而遇,都是当下的情感,可遇不可求,此生仅有,也就是“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一期”值得是人的一生,“一会”表示仅有一次的相会。也就是说每一次的茶会在变幻无常的时间与空间里都是一生一次,独一无二的相聚,主客之间都要珍惜当下相聚的时光。“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直弼(1815-1860)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原文是这样的:
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为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源自佛教的无常观,意味着世间是无常的,短暂的,人的生死聚散也是无常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无常观深深地渗透到日本国民的精神生活里,它体现了日本民族对生命的理解,小林一茶的名句:露の世は、露の世ながら、さりながら。译为“露水的世,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如此……”这正是对浮世无常的感慨。这种无常观在日本文学中比比皆是。
在无常观进行阐述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意识产生的原因,它和日本的地理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日本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日本民族对于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感悟更为深刻。
三、结语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渠道。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日本茶道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本茶道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体悟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分析日本国民性格形成的原因,从而了解日本文化,尊重日本人际交往规则,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文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林瑞萱.日本茶道源流:南方h讲义[M].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1991.
[3]林瑞萱.中日韩英四国茶道[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关键词】茶艺 中职学生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176-02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已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容、深刻思想内涵的动态的综合体系。它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思维轨迹把人们崇尚的道德情操、人们追求的高尚品质及人格赋予具体的茶及各种茶事活动中,不仅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增长人文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艺作为一门生活艺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茶为媒介进行沟通交流成为时兴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将茶艺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了常规教学中。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茶艺教师,个人认为这门课要教给学生的不应仅仅是茶叶的起源、分类、加工、冲泡技能等茶艺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茶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以茶育人”的目的。以下是我对中职学校开设茶艺课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几点认识。
一 茶艺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待人处事,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种素质,其核心是要求行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百行德为首”,道德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中职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和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中国茶艺提倡茶人精神,以茶喻人,通过品茶品味人生。范增平先生将茶人的精神归纳为四点:(1)理性的思考,作为一个茶人凡事能做理性的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2)沉着的修养,坚守“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3)坚毅的信仰,能择善固执,不畏讥怕谗,明是非、辨善恶,众善奉行,诸恶莫做;(4)正义的行为,为追求真理,只问是非、善恶,不计利害得失,只要是合乎社会正义,符合大众公平的道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职学生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茶艺课的学习,及对茶道思想的领悟,可自省、可审己。茶礼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了敬老爱幼,懂得了礼仪;茶事的活动使学生更加和睦相处了;茶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了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体验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泡茶训练也使学生养成了凡事自己动手,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二 茶艺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跨越了哲学、美学、文学、民俗及文化艺术等门类,融汇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综合了插花、音乐、陶瓷、书画、装饰、建筑、表演等领域,可谓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茶艺教学中,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过内容丰富的各式茶艺、茶诗、音乐和茶画等形式呈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在欣赏和实践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人文知识,同时使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学生感受到自信、满足和成就感。
三 茶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茶艺是指在传统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它包括泡茶的技能、品茶的艺术,以及在行茶过程中以茶为媒介去沟通自然、内省自性、完善自我的心理体验。茶艺活动以人为核心,茶艺审美以人为首。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对人之美有仪表、风度、语言等要求。仪表美是形体、服饰、发型美的综合;风度美是礼仪周全、举止端庄;语言美是用语规范、待人诚恳。
在茶艺课上,学生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视频,学习科学的茶叶冲泡方法、礼仪规范,在备具、涤器、投茶、冲泡、奉茶、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茶道所讲究的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宁静幽雅的品茗环境、袅袅的茶香、甘醇的茶味,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潜移默化中,学生陶冶了情操,训练了得体的着装、常见的礼仪、规范的言语,形成良好的仪容仪表、礼仪和言语习惯,逐渐提升了个人的审美情趣。
四 茶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中职学校是直接面对用人单位的职业教育单位。现代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只是直接可用的技术人才,“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已成为人员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其以后的成才尤为重要。
茶艺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活动,尤其在茶艺表演中表现得更突出。茶艺表演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项程序进行艺术加工,将生活中的泡茶技艺上升为一种表演艺术,使人们得到一种美的熏陶。茶艺表演一般情况下要三人同台合作,即主泡手、助泡手、解说员。主泡手负责泡茶,助泡手协助主泡手,负责焚香、赏茶、敬茶等,解说员负责各项泡茶程序的解说。在整个过程当中,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说员有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不能因为个体的独立而破坏整体的和谐之美。而在不同的场合以及泡茶任务的搭配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泡手的任务,有时候又要求学生承担解说员或助泡手的任务,角色的变化意味着学生必须与他人紧密合作。因此茶艺表演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总之,茶艺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泡茶、品茶等基本知识技能,更应重视其素质教育的功能。庄晚芳教授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培养的一种仪式。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未来,茶艺教学中需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林治编著.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2]庄晚芳.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的古字。从我国古人开始饮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有饮茶的习惯,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饮茶方式,可谓丰富多彩,纷繁复杂。一般认为,唐代是茶文化正式形成时期,此后的各个时期进一步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更为重要的是,饮茶的仪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形成了具有形而上内涵的“茶道”。正因为“茶道”体现了儒、禅、道哲学思想的交融,称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亦不为过。
在广府文化中,历来就有“喝早茶”的文化习俗。在日益注重提升生活品质的今天,邀三五好友,寻一幽静处,煮茗而谈,已成为普通人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可以说,喝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A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上千年的积淀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巨大的茶文化宝库,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我国茶文化传承下去。在中学课堂开设茶道校本课程,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了解茶文化、茶道基本知识,丰富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培养学生笃定、精细、雅致的精神品质与文化素养亦大有裨益。
本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在于锻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与同学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准备活动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生活品味与审美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健康地成长。本课程共分为六个部分,涉及茶叶种类、茶具、茶艺、茶道、茶诗、茶文化历史演变等,重点则在于茶道、茶诗、茶文化历史几个部分。现将课程安排列表如下(表一):
二、课例展示
自第一节课开始,笔者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饮茶相关的典故,由班委组织学生轮流讲述,以此作为进入“茶道”课程的切入点。笔者的目的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或一套饮茶礼仪,其背后有着深厚的精神文化象征。
从学生的讲述来看,他们大多能从茶的特点,饮茶的习俗、礼仪出发,切入茶文化的内核,了解饮茶背后的精神文化象征。例如,陆羽《茶经》有“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之说,这表明在唐朝茶就与儒家思想融合,“茶”象征那些品行坚卓、追求“至道”的贤德之士,符合儒家关于君子的想象。又如“达摩禅定”,讲的就是达摩祖师坐禅时借助茶叶驱除困意,养助清思,最终修成正果的传说。实际上,古代佛教徒经常利用茶叶能提神的功效,在久坐冥思时用以驱除睡意、摄心入定、精进修行;而茶也由此被赋予深邃的精神内涵,发展出了“茶禅一味”的理念。
当前,人们对于茶道存在不少误解,例如,认为“茶道”来源于日本。应该说,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误解。“茶道”的确在日本得到过长足的发展,也是通过日本而具有了世界声誉,不过,日本茶道的来源却在中国。对此,日本著名美术家、文化学者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就曾详细论及。饮茶习俗在西汉就已经盛行,西汉王褒所著《僮约》曾叙述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到了唐代,饮茶成了上流社会普遍热衷的社交礼仪,而陆羽更是在饮茶的仪式中发现了“贯穿世界万物的和谐秩序”,在其著名的茶之“圣书”――《茶经》中创立了茶道。两宋时期则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高峰,其时的茶道与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水融,真正成为一种主人和宾客协力创造宇宙间至福的瞬间的神圣仪式,一种天人合一、自我实现的方式,一种生活的艺术。南宋曾V《高斋漫录》有这样的记载:“司马温公与苏子瞻论茶墨俱香,云:‘茶与墨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苏曰:‘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公笑以为然。”这是著名的司马光与苏轼间“茗战”的故事,名儒大家风范跃然纸上。“茗战”,又称“斗茶”,是古代评茶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人墨客间流行的雅集活动。
南宋时期,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到中国学习禅宗,公元1191年回日本时把禅宗和中国茶一起引入了日本。而中国茶道的发展却因蒙古人入侵而中断。后来,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反对,茶道更逐渐走向衰落。当时的茶道是一套贵族化的精致仪式,作为高雅、纯洁的象征,其耗费往往奢靡,这让底层出身的朱元璋非常反感,下诏要求全国上下都学农民的泡茶方法。从此,中国茶道开始走向低谷,但流传至日本的余脉却得到发扬光大,使“茶的理想达到最高境界”。这一段历史,如今的学生恐怕少有人知,因而笔者在这一部分重点详解。这也是本课程开设的目的之一:丰富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
当然,即使在明清时期作为一种精细仪式、寻求抵达超越世界、臻于天人合一境界的茶道不再流行,并不意味着茶道自此在中国消失,荡然无存了。这里笔者要提到对于茶道的另一层误解,即以为茶道只是一种贵族化的雅集仪式,远离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实际上,茶道既是士大夫闲雅生活之极致,同样体现于普通百姓的日用之间,不能过于强调茶道的超越维度,忽视了其背后的人伦礼仪及其在寻常日用之间的应用,忽略了其生活味。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传统礼仪。古人强调以茶修身,以茶雅志,以茶表敬意、树礼仁,以茶协调人际关系。修身、雅志、表敬意、树礼仁、协调人际关系,都是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所以,有人指出,中国茶道的精神是俭、清、和、敬、静,即廉俭朴实,心地纯洁,和睦相处,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这一提法不无道理,可以说,两千年来儒家思想始终贯串于茶文化之中。
不管是把茶道视为一种雅致的存在方式、生活的艺术,或是体现于寻常日用之中的朴质的人伦礼仪,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此,我们不应厚此薄彼,而应在课程逐一详细讲授。
与茶道紧密相关的,还有“茶诗”。央视综艺节目《中华诗词大会》让古典诗词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成为普通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茶与诗,自古以来就存在紧密的关联,有鉴于此,笔者在茶道课程中以当下的“诗词热”为契机,为学生介绍、讲解历代著名的“茶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基础。
两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晋杜育所作的以茶为主题的《F赋》。中唐诗人卢仝曾邀请韩愈、贾岛等人在桃花泉煮饮,并创作了著名的《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卢仝《七碗茶歌》节选)
卢仝此诗神思敏捷,洋洋洒洒,把饮茶的审美体验写得淋漓尽致,借饮茶而抵达一片广阔的、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难怪被后人称为“茶仙”,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此外,据文化史家扬之水先生《两宋茶诗与茶事》一文,两宋关于烹茶、斗茶、点茶等,都有不少诗词作品,如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苏轼《行香子・茶词》、刘过《临江仙・茶词》、吕本中《西江月・熟水词》等皆为其中代表。此类作品描写古时饮茶风俗,从日常生活而来,表达士人的高尚情趣,“有情,有境,有性灵”,“每每显示着饮者的气度和风神”,是我们古典诗词教育的极佳材料,也是茶道课程应有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闽南茶文化 航空服务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41-01
据调查,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中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作为职业延展课程。但无论是相关教师或者学生多功利地看待茶艺课程,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习茶艺仅仅是为了弥补学生在应对航空公司面试时才艺不足的缺陷,有些人仅是因为某些航空公司有茶艺表演的活动而略做学习有备无患,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学会花哨或者烦琐的泡茶动作和程序即可,纯粹将茶艺当成类似某种程序化舞蹈动作的简单行为。正因为许多人对在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并推进茶文化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渗透并不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到位,本文将对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的意义进行论述,并对该课程的建构提出意见。
1 航空服务专业在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意义
1.1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展示程序性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服务技能的高标准相耦合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2 关于航空服务专业中茶艺课程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