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时间:2023-07-17 16:23:09

序论:在您撰写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

第1篇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十三条“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从该准则到现在,很多企业会计师仍然未将本企业自主开发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软件产品视作无形资产,并且把发生的研发支出计人当期费用。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上述会计处理方法在很多情形下已不合时宜,甚至难以执行。因为对于软件产业而言,开发费用是其主要的生产成本,若全部计人当期损益,对企业的财务效益的反映以及所得税确认和计算有很大影响。面对这种无法与准则对号入座的情形,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大型企业需要多种软件产品来保障其运营,因此内部一般都设有软件开发中心。在多种运营产品开发的同时,企业内部开发中心一方面会将现有产品进行维护和升级,另一方面进行新产品的开发。那么,新产品的开发费用如何对待?显然将开发支出在当年费用化是不妥的。从管理角度看,由于没有按照单个产品进行成本归集与核算,产品的市场效益无法量化考核,一个产品(或项目)到底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是否产生效益,不能明确反映。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支出的划分有明确规定:凡支出的效益基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视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基于几个会计年度f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视为资本性支出。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开发的运营软件技术产品应视同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

在核算方式上,开发费用可分为两个阶段的费用: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费用,由于其不确定性较大,应作为当期费用;若企业已经立项,通过了可行性论证进入开发阶段,产品的收益期预计在1年以上,应当进行成本资本化。软件的开发费绝大部分是人工费用,因此对人工投入的核算是无形资产核算准确与否的关键。正确核算产品或者项目的成本,为产品报价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并加强运作过程成本控制。可以根据成本信息编制费用预算,使用作业成本法构建成本核算体系。无论设计成本核算体系还是加强成本控制能力,都需要对业务过程非常了解。需要明白各项费用的收益对象,并且仔细分析业务关系。

目前很多软件企业对开发人员的工作量,按照不同的项目和阶段进行工作量的实时统计,可以比较准确的核算人工成本。对于如何核算软件的开发成本,本人所在的企业有许多实务操作经验可供参考。由于软件服务业属于一个人力成本高、专业性强的行业,项目成本集中在人力成本和直接费用及一些管理或外包费用的分摊上。在人力成本这一块,采用“工时统计表”很准确。利用工具统计不同级别(单位成本不一样)的人员在项目投入的时间(精确到小时)来核算人力成本;而直接费用的统计在填写各种费用报销的时候,必须注明是哪个项目,哪个任务和哪个阶段发生的什么费用,审批通过后按项目按任务去分类,做出项目上的直接费用;同时需要分摊的部分,可以归集到项目的人力成本和直接费用(不仅是项目开发人员要填,公司行政人员也可以填,做支持性工作的时候可以确定是为哪个项目服务的)中已经做出来的部分,需要分摊的就少多了。需要分摊的部分可以按项目的人工时去分摊,或者根据项目耗用的资源类别多少去分摊,显得相对合理。这些工作做好之后,一个项目准确的作业成本也就出来了。对于用于内部运营自主开发的无形资产,应当在确认时分析评估其使用寿命,然后在使用寿命内进行合理的摊销,或者是评估账面存余的产成品成本。决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根据在产品的继续投入状况,判断是否已经是下线的项目,决定是否当期撇账;根据是否有新产品替代,决定是否将老产品的剩余价值全部撇账。

第2篇

【关键词】小企业无形资产 专利权 商标权 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处置

小企业无形资产是指小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管理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小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和专营权等,但小企业无形资产不包括商誉。小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分为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无形资产出租的核算和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本文拟对无形资产核算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

小企业无形资产的取得分为外购、投资、自行开发和其他等方式。

(一)外购无形资产的核算

1.小企业外购无形资产,按其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和相关的其他支出(包含相关利息支出)等实际成本入账。小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

小企业无形资产摊销范围没有界限,亦即凡小企业的无形资产都应按摊销期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按合同年限,没有合同年限的按法律年限,同时有合同期限和法律期限的按孰短摊销,两者均没有的按不低于10年摊销。摊销时,“算头不算尾”,即当月增加,当月摊销;当月减少,当月不摊销。小企业按月采用年限平均法摊销无形资产,其摊销费用按受益对象分配。属于某项产品的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科目,属于组织管理整个企业的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属于出租环节的摊销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属于销售环节摊销费用计入“销售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三、无形资产出租的核算

小企业无形资产出租就是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小企业出租无形资产的核算主要内容有取得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税费并摊销无形资产成本。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作为营业收入核算,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小企业因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缴纳的税费,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缴税费”科目。

四、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

无形资产处置是指小企业将无形资产出售、报废或对外投资。如果是出售或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取得的价款或投资评估价格,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或“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照已经计提的累计摊销金额,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照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费用,贷记“应缴税费”、“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其初始成本,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科目或借记“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科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

第3篇

关键词:企业自创无形资产 会计核算 会计计量模式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按照取得方式不同可分为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和内部自创的无形资产两种。在知识经济时代,自创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无形资产是企业自行进行研究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分别来核算。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专有技术等。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独立性。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可以不依赖有形资产而独立发挥作用,它体现一种权力或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二是创新性。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叩门石。三是高投入伴随高风险性。企业为了研究开发无形资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且投资常与高风险相伴。一项无形资产要在许多次失败中才能开发成功或者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一个商标或老字号需历经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考验,依靠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代代企业员工的苦心经营,才能获得极高声誉。如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的麦当劳公司,就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首要的经营理念来席卷全世界的钱财。

1 企业加强自创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无形资产研究开发成功后,它的成果是创新性质的、独一无二的、产生的经济利益那将是不可估量的。若企业自用,则会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会增大企业的实力;若对外出售、出租等,不但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取得的经济利益也会可观。不管是自用还是出售、出租等,不但能使这项技术出现历史的革新,而且对我国的科技事业起到推动作用。

1.2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能刺激企业的创新意识。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过程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虽然因失败可能暂时削弱了企业的财务实力与经营业绩,但却刺激了企业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致使其不断地去研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挑战知识经济时代。

2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受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所限,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对自创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认识,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研发过程中,对研发方向和成果缺乏市场认识、研发投入过程不做可靠的控制,开发耗费随意性过大。②在使用自创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利益和价值的过程中,对自创无形资产的利用水平有限,经营管理模式落后,致使许多有价值的自创无形资产不能很好的被发现和利用,有些甚至最终丧失了该自创无形资产。

2.2 自创无形资产在各类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新会计准则不能完全兼顾所有具体情况。我国2006年最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会计计量模式作了详细的规定,即将依法取得无形资产前的支出划分成研究和开发两部分支出分别进行核算,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但是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计量模式是带有普遍性的,可能对某些企业的某些

自创无形资产的计量产生影响。因而需要将企业按一定标准划分,进一步深入分析新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在不同企业中的应用。即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成本计量模式进行核算,并在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取得、后续支出和期未计价等方面尽量做到真实反映自创无形资产的存续状况,及时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3 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措施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靠自身日积月累、不断努力,逐渐培育出来的。它隐性地存在于企业中,但却参与着企业的运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3.1 管理方面。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是知识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提出的迫切要求。根据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特征,我认为在管理方面应着重抓好研发与运营两个阶段:

3.1.1 第一阶段: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科技发展水平的凝结。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要有相应的创新活动予以充分保障,具体地说有以下四个方面:①观念创新。即树立以知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无形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可在企业间加以共享、把人才的素质作为企业生存之本等新观念。②管理方式创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要求企业重视知识、智力的投入,要把拥有各种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管理问题的核心。③形式创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管理需要不同于传统的组织形式,要在企业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分散化和自主化;要建立高弹性、高效率的网络;要组织职能设置由集权“橄榄”型向分权“哑铃”型转变。④技术创新。一方面,要重视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根据新的知识及发明创造,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等研制而成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以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职能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

3.1.2 第二阶段: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运营

根据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价值实现的过程以及自身存续的客观要求,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运作与经营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就是通过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来减少有形资产的投入,即以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为输出手段,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实施控股或参股,通过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代替有形资产投入,实现少投资甚至不投资也能收购企业、合并企业或战略联盟。自创无形资产的主要运作、经营方式是企业并购,现实经营过程中,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收购战略失误、管理粗放、整合失败等问题,因此,在资产经营中要通过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经营,减少有形资产经营的投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战略协同、文化融合、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制度创新等确保并购成功。比如麦当劳公司通过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设了三万多家餐厅。

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运营能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健全运营机制。这一机制要充分体现以国家的产业政策、法规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信息传播为手段;同时这一机制将是强调主动性和创业精神,从而不断创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增强运营动力。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生产和创造不同于一般有形产品的生产,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的劳动,包含着更大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创作群体加以适当的补偿和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还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以严格保护,使其所有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避免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3.2 会计核算方面

3.2.1 核算内容和计量模式的确定

在新会计准则中,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在依法取得前所投入的费用划分成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两项费用。研究费用是指在研究阶段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开发费用是指在开发阶段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另外,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已不仅仅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相关的附带费用(注册费、法律费用、印刷费等)作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全部实际成本,而是将注册费与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以及按照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可以资本化的利息支出直接归属成本予以确认;法律费用、印刷费等费用在依法取得时作为无形资产实际成本确认。从以附带费用作为自创无形资的实际成本到以研究开发费用作为自创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的转变,是我国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计量的重大转变。它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重要性原则。这既符合了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管理及核算的要求,又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步接轨的精神。

在国际上,针对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问题存在着几种迥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①全额资本化。如日本实施的就是这种计量模式,即允许研究开发费用直接资本化,只对其最大摊销作了5年的限制。该计量模式虽然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使企业的资产面貌得以较完整的体现,但是这种模式忽视了价值创造的高风险性和价值形成的不确定性,在评价企业资产方面有悖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②全额费用化。采用这种计量模式的典型国家是美国和德国。具体的做法是按照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附带费用确认为入账价值,而依法取得前发生的研究和开发费用于发生时确认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处理模式体现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计量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税收上获得优惠,还体现出国家对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支持政策,有利于普遍促进企业创新意识的形成,对于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都有着重要影响。但是这一模式的明显缺陷在于不能够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对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的投入缺乏应有的价值反映。另外,对于那些追求短期利润的企业或经营者而言,这种处理模式无疑又成为一种人为调节利润的手段。③部分费用化。针对以上两种处理模式的弊端,出现了一种折中的处理模式,即部分费用化计量模式。该模式明确将无形资产依法取得前发生的费用支出划分为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和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两项费用。开发阶段的费用,在同时满足以下所有各项时,应予以资本化:a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b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c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d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e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否则予以费用化。这种模式通过对前两种模式的综合分析中,不仅体现了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经济实质,也使得对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核算符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相关原则的要求。较好地适应了当前无形资产成本计量的要求。

3.2.2 具体计量模式的设想

新会计准则规定用部分费用化的计量模式对自创无形资入账价值进行计量。它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无形资产形成过程的经济实质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获得税收优惠,从而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我国无形资产核算的重大转变。但是,新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方法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而在各类企业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大不相同,对企业的作用和意义也不相同,鉴于此,不宜采取完全统一的会计计量模式,而应当在不违背新会计准则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

对于专门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企事业单位,如科研所、软件开发公司等,它的研发目的和动机在于通过研发成果转让或销售获取经济利益。传统观念认为这类企业的科研成果应当视作商品产品和劳务来出售,不能视作无形资产。但是这种简单的一概而论的处理方法也有其不妥之处。我认为此类企业所研发的高新技术项目可分作两类:①代为研发项目,指企业提出技术要求让其代为研发,最终由企业按协议进行收购的项目。②自行研发项目,指此类企业根据某项科技发展方向的调查分析,自主决定进行某项课题研究,以期在成功之后能够在行业市场上占据战略制高点,通过技术的转让和销售获取超额利润的项目。可以说高科技研发企业的主要风险来自后者,因为后者不仅存在着科技研发上的不确定性,更存在着成果能否被市场认可的不确定性。对于前者,不存在市场认可方面的不确定性,在技术研发成功后只能按照协议销售给委托企业以实现预期的收入,因此可不将其视作无形资产,可参照商品或劳务的处理模式进行计量。但后者所取得的成果最终面临市场认可问题,一旦这种新技术的价值因转让价格、行业景气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被市场近期认可,那么势必要作为一种经济实质存留于企业,此时这种科研成果的性质与暂时滞销或待价而沽的在库产成品的性质类似。它符合开发阶段相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所以应将依法取得前的研究费用于发生时计入费用;在尚未将其出售的时段内设立会计账户(如:“暂存无形资产”)单独核算开发费用形成的资产价值,待销售完成确认收入的同时冲减该账户的无形资产成本。

对于其他类型的大中型企业,进行无形资产的研发首先是满足自身在技术上的需求,从最初研发动机上来讲不是以出售科研成果而进行研发,所以其会计核算模式都可以完全参照现行新会计准则中对自创无形资产核算的要求进行。

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其技术创新投入很小,根据重要性原则,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3.2.3 后续支出的计量

企业在自创无形资产成功取得后,为了更好地运用该项无形资产,就应当不断地对其进行维护。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通常对无形资产的后续改进支出是持续的小流量支出。例如调整现有计算机间的网络结构以使企业自创信息系统更好地运行而发生的费用。后续支出逐期发生额的重要性相对于无形资产自身价值而言比较小时,则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若原有无形资产的相关后续支出重要性比较高,通常认为是企业又重新自创了一项新的无形资产,也不再计入原有无形资产成本。倘若该后续支出很可能使原有无形资产产生超过其原来预定的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并且该项后续支出可以可靠地计量和分摊至原有无形资产,那么此项后续支出累计进入原有无形资产的成本。

3.2.4 评估系统的建立

还应建立一个无形资产评估系统,定期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自创无形资产在确认入账后,应对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价值来调整其账面价值,以真实反映无形资产价值。因为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企业自创无形资产在某一特殊时点进行了确认,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可能得以延续、发展,也可能走向消亡,它是一项可能随时变动的资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系统对其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的结果超过或低于最初入账价值的部分可以计入资本公积。

综上所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作为一种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其为企业带来利益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推动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要素。随着传统工业工艺的日益成熟完善,消费者对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工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必将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可以说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是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成功与否是现代企业成熟的标志。我们不难看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管理是一种运用智慧的智慧,加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按照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时为企业自创无形资产运营提供决策依据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认识到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精心管理的现代生产企业,才能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和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2012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

[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成本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4]2012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财务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5]《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第4篇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核算

Abstract:Intangible assets is with broad and narrow the points. 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generalized intangible assets no matter which is a legal entity or technical assets. But in accounting, intangible assets is usually for special understanding. Attemp-ting to the unique Angle of view,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using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along the intangible assets' the life of the enterprise, this article fully analy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intangible assets and fixed assets accounting calculation and explores how to perfect the intangible assets accoun-ting based on the mature technology of the fixed assets accounting.

概述

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的资产,都属于广义无形资产的范畴。但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等。

就自然属性而言,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有着天壤之别。从社会属性看,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都是长期资产,在企业中都要经历进入、存续、退出这样的生命历程。然而,与固定资产核算相比,无形资产的核算历史很短,核算技术还不成熟。因此,新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借鉴了固定资产核算的方法和技术,使得无形资产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接近了许多。本文拟以无形资产的生命历程为主线,比较无形资产核算与固定资产核算的异同,并研究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核算的对策。

1.无形资产进入企业的核算

无形资产进入企业主要有两个渠道,外来和自创。从企业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来源包括购入、吸收投资和接受捐赠等等,其会计核算比较成熟,与固定资产同类业务的核算基本一致。

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与之可比的固定资产同类业务是自行建造工程。固定资产自行建造工程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相关支出全部资本化。而无形资产自行研发项目只允许部分研发支出资本化,具体规定为:对于企业自行研究开发的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研发费用。如符合相关条件,予以资本化;否则,仍计入当期损益。

无形资产自行研发项目与固定资产自行建造工程核算的差异主要是它们的风险程度不同。前者风险程度非常高,尤其是研究阶段成功的可能性很低,研发支出费用化是贯彻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体现,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可能弊大于利。一是不符合可靠性要求。由于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没有严格标准,开发阶段支出类别的划分条件也比较理论化,对研发支出部分资本化的判断比较困难,实际应用可操作性差,可能会使资产确认带有太多的主观性。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二是不符合可比性要求。因为研究开发往往会跨越会计期间,如上一会计期间研发尚未完工,将发生的支出列入当期费用,而下一期研发取得成功,又将支出计入资产。前后期会计处理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影响了当期支出的纵向可比性。三是不符合可理解性要求。当研发成功形成无形资产,由于准则规定对前期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则无形资产价值既不真实也不全面,研发成果就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真实反映。作为报表使用者,很难从会计报表中了解企业无形资产的含金量,也无法了解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情况。

无形资产自行研发项目的核算,不妨效法固定资产自行建造工程核算。在账户设置方面,借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户,设立“在研项目”账户,归集各项研发费用。同时模仿“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这一备抵账户设立“在研项目失败准备”账户,预计未来研发项目失败可能发生的损失。相应的核算过程随之变化。

研发过程核算的改进:

(1)会计期间,用“在研项目”账户归集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在研项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

(2)会计期末,估计研发失败的可能性,按一定比例计提“在研项目失败准备”,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在研项目失败准备”。

研发结束核算的完善:

(1)如果研发项目成功,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结转计人无形资产的价值,同时将已计提的“在研项目失败准备”冲转,借记“无形资产”、“在研项目失败准备”,贷记“在研项目”、“管理费用”。

(2)如果研发项目失败。按已发生的费用扣除已计提的“在研项目失败准备”后,余额结转计入当期损失,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在研项目”。

这样的会计处理,可以规避一旦研发失败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巨大风险,尽量减低对当期利润的冲击,有利于激发企业投入、研究、开发的热情,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无形资产在研发成功后的价值是其全部实际成本,真实地反映出无形资产的价值,有利于企业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利用和管理,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正确解读。

2.无形资产存续企业的核算

无形资产存续企业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引起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动。由于使用之外的原因引起的价值变动,即无形资产的增值或减值。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无形资产只考虑减值的核算。与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几乎所有资产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完全相同。会计期末,无形资产需要根据期末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如果发生减值,计提减值的处理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户。当减值因素消失或者部分消失时。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如出一辙,都不允许转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

对于无形资产因使用发生的价值减少,也就是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是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新准则中,无形资产价值摊销与固定资产同类业务核算的性质和思路完全一致。无形资产仿照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账户,也专门设置了“累计摊销”账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不影响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无形资产摊销也借记“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累计摊销”账户,也不影响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当然,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核算并不是固定资产同类业务的简单复制,也存在着某些差异。

(1)时间差异,无形资产摊销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起止时间不同。当月取得的无形资产,当月应开始进行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进行摊销。而固定资产则是当月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当月照提折旧。

(2)空间差异,无形资产摊销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对象范围不同。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期内几乎全部要计提折旧。而无形资产则要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并明确规定只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价值摊销。

第5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减值 会计核算 现代企业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范围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并能单独转让、出租或交换的非货币资产。根据无形资产的来源途径,可分为外购无形资产和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按照是否可辨认性可分为可确指无形资产和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两种。无形资产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七种: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商誉等。其中商誉是否作为无形资产来确认,在国际上以及我国范围内尚存在一定争议。通常,国际惯例是将商誉划分在无形资产以外,而国内却是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

按照我国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无形资产的确认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结合企业管理人员结构的合理性、车间软、硬件的先进程度、生产能力的强弱,以及企业的经济实力等因素,综合分析是否满足利用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条件。特别是要排除利用无形资产进行生产后形成的新产品,在未上市或刚上市即会碰到其他强有力的竞争产品,严重阻碍了产品新上市的销售,产品的上市带来的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经济损失以及库存积压,那么,将会导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一核心目标成为泡影。

(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实务中,无形资产的确认,离不开成本的可靠计量这一重要内容。按照相关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按照新会计准则,商誉是符合无形资产范畴的。对于自创商誉,由于其自创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无法准确计量,故不能作为无形资产项目核算。

三、无形资产的入帐价值

无形资产的取得有如下几种,因取得方式的不同,相关计量方式的计算也有所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的核算

外购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入帐。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二)换入无形资产的核算

当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是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者少量的收、支补价获得的。其入帐价值的核算,按非货币易换取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完全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帐价值=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收到少量货币资产交换的无形资产,其入帐价值=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相关税费+应确认的当期损益-补价后的余额

(3)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并支付少量货币资产交换的无形资产,其入帐价值=换出资产的帐面价值+相关税费+补价

(三)通过资本投入取得的无形资产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的规定,企业收到的以无形资产形式投入的资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定价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但按投资时点是否为企业初发股票,而使无形资产入帐价值的核算方式有所不同:

(1)如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不是处于被投资企业首次发行股票之时,那么该无形资产的入帐价值将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定价。

(2)如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适逢被投资企业首次发行股票上市的时点。因企业的股票上市发行价格是由被投资者向投资者询价而获取的,尚无法用明确的市价来计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照投资者的帐面价值核算。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帐价值应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规定核算。通常是由债权人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核算。如涉及多项资产,应按照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所占重组债权数量的比例来确定各项资产的入帐价值。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

企业应在无形资产取得时,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影响无形资产的摊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无形资产的原价、预计净残值、摊销的方法、预计使用寿命以及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的开始时间等。根据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应从可供使用当月开始,按预计使用年限折合成月份,按月摊销,处置当月不摊销。对于摊销年限,法律也有相关规定: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而无相关法律规定年限的,摊销期参照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合同未规定受益年限,而有法律规定年限的,摊销期参照法律规定年限。如果即有法律规定年限,也有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摊销期则取两者较短者来分摊。对于既没有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也没有法律规定的年限,则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十年。

另外,对于已经提足摊销额后,无论是否在继续使用,仍不应该再计提摊销。提前处置的无形资产,如尚有未摊销完的部分,也不能再继续计提摊销,而应在处置当月,将摊余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五、无形资产的减值

(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定义

在企业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时,因企业现有技术落后造成资产长期闲置等原因,无形资产的净值高于可收回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应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二)无形资产减值迹象有如下几种:

(1)无形资产的市场价格下跌严重,降低的价格与使用当中产生或将要产生的折旧或跌价差距较大。

(2)资本市场处于经济环境变化较大,对企业会有不良影响的时期。

(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无形资产由于使用年限已久,技术水平落后。

(5)无形资产将被提前处置,或即将停止使用。

(6)公司的财务报告表明,无形资产可能创造出的经济利益低于原计划的,不足以补偿无形资产的成本。

(三)检查无形资产减值的方式:

依照国家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无形资产的帐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比较,并检查各项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并相应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对于无形资产的减值检查步骤分为三步:

1、检查无形资产的帐面价值,即净值

根据企业的类型,合理安排时间,定期检查无形资产的帐面价值。依据相关规定,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价值进行预估,无形资产净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列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具体检查内容包括:原无形资产的技术落后,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并已被新的技术所替代;资本市场中,该无形资产的市场公允价格下跌严重,并且没有恢复原价的可能;其他各种证据,可表明该无形资产的净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情况。

2、可收回金额的确认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四)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企业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无形资产的帐面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无形资产发生减值迹象时,则表明,该项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也在同时发生改变。当无形资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表明,该项无形资产可能发生损失,应将此确认为一项损失,应将该项无形资产的帐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一项损失,计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自计提减值准备的次月开始,其每月摊销金额的计算应结合减值后新的帐面价值与摊销期重新计算。即: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的帐面价值=无形资产原价-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摊销期应=总摊销月份-已摊销月份。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均不得转回。

六、结束语

在企业的经营当中,无时不刻均有各种风险的存在。只有充分确保资产存在的真实性,不高估资产或收益,才能保持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在现代企业中,应更多的关注无形资产的核算,特别是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才能更好的做到减少及控制风险来临的工作。

参考资料:

第6篇

【关键词】 无形资产减值; 会计核算; 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趋势蔓延,以先进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催生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第三次扩张浪潮。资本的全球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诸如欧债危机、金融动荡、股市低迷等,实体经济无时无刻不面临着严峻考验。企业怎样才能在大浪淘沙中保持一份可持续发展能力,驱动力何在?显然,“无形资产是这次资本扩张的急先锋,紧密配合有形资产进入世界市场”。近年来,商标抢注、专利纷争、著作权大战等典型事件屡屡发生,司法纠纷案件大幅攀升。据欧洲品牌研究院最新的全球品牌价值百强榜,苹果以697亿欧元的品牌总价值位居榜首,可口可乐、微软分别以550.79亿欧元、513亿欧元位居第二、第三位。这预示着现代企业管理重心逐渐向无形资产管理倾斜。但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能否及时、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价值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后续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最新税法精神,本文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角度对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规定进行分析,以加深读者对无形资产损失扣税规定的理解,同时区别两种会计不同之处。

二、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

《企业所得税法》、《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扣除办法》)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共同规范无形资产减值的会计事项处理。国税总局颁发的《扣除办法》界定资产损失核算范围时,明确指出包含无形资产损失。下面从会计核算的四个步骤出发对无形资产减值情况进行探讨。

(一)确认

1.会计的确认标准

“符合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原则前提下,一个项目和有关这个项目的信息还应满足四个基本确认标准后才能进行确认: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无形资产减值何时确认和如何确认的问题。

关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将减值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扣除办法》不仅重新定义资产、明确界定资产损失核算范畴,而且首次引入实际资产损失和法定资产损失的概念。并且规定,除了限额内的“坏账准备金”可税前扣除外,超过部分及其他七项减值准备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其中包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可见,在资产持有期间,税法不予确认无形资产减值损失,无论其属于哪种类型资产损失。

显然,财务会计基于投资者视角,税务会计则更加关注企业及其利益有关方的切身利益。前者计提无形资产减值时,不仅要求企业提供符合经济事实的相关会计信息,而且必须能可靠加以计量。后者主要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税法的刚性决定企业大小涉税事项以保证国家税收收入为前提,从而避免企业利用盈余管理手段调整税前利润达到转嫁经营风险的目的。因此,《准则》要求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来调整相关资产原始入账价值,但税法秉承确定性原则的要求对无形资产减值不予承认。也就是说,税务会计范畴内企业的无形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计税基础。

2.确认的基础

《准则》规定,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收入或费用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取决于其是否应由该期间来负担,而不以现金收付为标志。除特别规定外,税法关于无形资产减值的扣除标准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需要指出的是,无形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部分应当是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当然此处的“实际发生”不仅限于无形资产转让或者处置过程所发生的,还包含符合所得税法规定的未转让或处置部分的资产损失。另外,税前扣除部分的金额必须能够准确确定。由此可见,税务会计采用的权责发生制是有条件地接受财务会计涵义的权责发生制,即“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二)计量

企业会计实务既需从财务会计角度对交易事项进行正确计量,又需从税务会计角度对涉税事项交易事项进行正确计量,两者不可偏废、不可或缺。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处理,计量属性的选择体现了各自会计目标,并且遵从于各自原则。“财税合一”时,税法的话语权在会计准则之上,因此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体现出税法导向。“财税分离”时,财务会计依据会计准则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而税务会计则服从税法要求,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税务决策。但是,无论是财税合一型还是财税分离型体制,税法计税依据的可确定性和可稽查性这两个基本属性是无法被动摇的,因此税务会计更多地表现为历史成本属性。

在我国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中,财务会计使用“修正的”历史成本,即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现值或公允价值;而在税务会计中历史成本一价独大。因为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无形资产的非竞争性与垄断性使得其不可能存在活跃的市场,加之无形资产同类替代品资源稀缺,这就造成企业难以获得公平、公正的市场价格作为参考,进而难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税基的确定性。因此,税法对无形资产持有期间的减值变动不予确认,税务会计计量无形资产减值时一般不认可可变现净值,以避免人为操纵利润和逃税、避税行为发生。

《扣除办法》规定,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实际资产损失,以及符合规定的法定资产损失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不难看出,无形资产税前扣除的费用不仅是企业真实发生的、有合法证据的,而且其金额不随市场价值变化而变化。故无形资产扣除项目的确认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外,现值计算时会涉及一些难以确定的因素,如折现率等,其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可靠程度,影响计税基础的确定性,所以税务会计也不采用现值计量。

(三)记录

经济实体单位要求会计提供真实、正确、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只有将经济活动的内容转化成有形的信息,信息使用者才能更好地依据其作出决策。但是“各国会计准则中都是对准则项目确认、计量和列报或披露的规范,而对会计记录不作统一规范”,这并不意味着会计记录可有可无,相反会计记录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凭证、账簿记录作为依托,信息外在形式表现不完整,那么内外部信息使用人很难判断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优劣。

财务会计记录是填制纳税申报表的数据来源,是企业税负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依据,也是税务核查中不可轻视的证明。因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原则、目标、使用范围是不同的,财务会计记录的规范层次较税务会计明显低,企业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判断空间。而税务会计以法律为准绳,意味着企业的记录不可过于随意。

按照《资产减值》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但是,税法规定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符合历史成本原则,于是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申报纳税时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日后若会计上的摊销金额小于税法认同的摊销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小于会计利润,无形资产暂时性差异转回,递延税款分期转为所得税费用。由此可见,当会计准则与税法不一致时,应当遵循“税法至上”的原则。

(四)报告(申报)

由于财务会计与税法目标、原则的差异,会计上确认的收入、费用不一定得到税法的认可。财务会计编制报告不仅满足财务会计假设前提,还必须体现财务会计目标,并符合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税务会计报表编制则需要符合税务会计假设前提,并体现税务会计目标和信息质量的要求。同时,税务会计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依照税法进行纳税调整,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这说明企业涉税会计信息的报告受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密切程度的影响。

以英美为代表的“财税分离”报告模式,会计准则、制度独立于税法要求。由于财务报告和税务申报表服务对象不同,财务报告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而税务申报依据税法规定确定会计要素。以无形资产减值为例,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无形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时要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而《扣除办法》规定,无形资产减值一律不得税前扣除。假设不考虑特殊情况,财务会计遵循会计准则、制度确认、计量的“所得税费用”并不等于税务会计依据税法认可“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予以确认。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将直接导致企业对外提供报告(申报表)项目的不同,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为了降低小企业纳税成本,适应其管理水平,我国立足国情并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的要求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其中这样规定: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实际资产损失的确定参照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认定标准。具体来说,所得税账务处理是借记“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无形资产发生的实际资产损失作为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于税前扣除。该项准则不仅有利于减少小企业纳税调整事项,缩小纳税申报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税务部门监控成本。

三、结束语

毫无疑问,软实力才是企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制胜的唯一法宝。只有不断地强化企业产权意识、提升无形资产比重、重视财务人员素质培养,企业才能与时俱进。因此,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最要紧的是深入理解并合理运用专业知识,从而紧密配合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汤湘希.无形资产:全球第三次资本扩张的利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

[2] 葛家澍,杜兴强.无形资产会计的相关问题——综评与探讨[J].财会通讯,2004(10).

[3] 盖地,孙雪娇.税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J].会计研究,2009(4).

[4] 盖地.税务会计理论[M].大连出版社,2011.

第7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企业;事业单位

一、无形资产及摊销和减值准备的概念

(1)《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的商誉的存在与企业不可分离,不可辨认,因而商誉不归类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特征有:不具有实物形态;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创造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2)摊销指对无形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进入各期损益(对于企业)或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办法。各种无形资产应合理摊销。(3)《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当某项无形资产不能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时,企业应考虑对该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二、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摊销和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对比分析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购入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应一次记入“事业支出”科目,对于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应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在各期摊销时记入经营支出,尚未摊销完的金额为“无形资产”期末价值。对于未摊销完的无形资产成本,在事业单位转让或处置无形资产时记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而对于企业而言,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一般金额较大,且发挥作用期限较长,能在长期内为企业带来利益,在取得当期一次性进入当期损益较少当期利润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合理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适当的方法分期摊销,计入摊销各期损益,减少各期利润,而不应在取得期间一次性记入当期损益。(2)无形资产将来为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不足以补偿无形资产成本(摊余成本),则说明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具体表现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了其可收回金额。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处置无形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即使其账面价值得以恢复,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得转回。《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减值核算没有明确规定,未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准备的核算。这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利于无形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加强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1)对于不实行陈本核算的事业单位,为避免出现账外资产,可以参照固定资产核算的方法,增设“无形基金”科目,反映无形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在取得无形资产入账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同时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无形基金”科目。(2)对于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收入有一部分来自于自己组织的经营收入,要求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要注重收支的平衡及成本的计算。同时,这些单位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可以参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处理方法,设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账户,以准确完整地反映无形资产的摊销过程及余额情况。(3)加强对无形资产定期盘点。事业单位可定期由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结合单位财务部门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与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核对,至少一年一次。(4)在会计报表中增加报表项目。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资产部类的“无形资产”项目下增设“累计摊销”项目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在负债部类增设“无形基金”项目,以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及无形资产所占用的资金,为单位无形资产管理部门提供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信息,也为上级预算部门合理安排无形资产的投放、调拨等提供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