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学基础认识范文

时间:2023-07-17 16:23:01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学基础认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学基础认识

第1篇

一搭建多中心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中医院校基础医学的专业特点,在现有课程整合和学科交叉融合需要的前提下,打破原有学科内部实验室的界限,我院实验中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成立了中医基础实验教学组、机能实验教学组、形态实验教学组和现代生物技术教学组。其目的在于有效克服原有设备管理体制分散、重复、低效和封闭的弊端,合理配置实验人员、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用房等资源,利用学科群的优质师资力量搭配整合后的优势资源形成了以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为核心的中医基础实验平台,以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科学及病理学为核心的形态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核心的机能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与免疫学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平台,以平台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基础,并按照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培养的需要,在每一大平台内都设有基础实验区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区,各平台之间不是孤立的,是密切配合又相互竞争的。中心通过这种资源重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也为努力探索满足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最好建设方式和教学改革的方法提供可操作的策略。

二形成以平台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功能区

利用和完善实验中心内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实验室的教学用局域网络,整合构建中医学、形态学与机能学及现代生物技术四大实验区,逐步规范多媒体教学课件,各分区内的相关学科教师形成课程组,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整合和交叉融合,重新组织和编排实验教学课件,使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每年通过学院学术委员会论证新的实验项目,逐步提高现有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逐步完善中医院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功能区内的创新实验区培养学生综合和创新实验能力,建立新分类体系和多站式考核体系,深化改革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完善学生客观实践技能综合考核机制;利用实验区局域网络,打破实验室固态格局,实现室间无障碍交流讨论、典型案例远程交流、疑难问题自助解决等,使学生逐渐降低对教师的依赖,进而转向自主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及其他活动,鼓励学生独立设计研究课题和创新型实验。在实验中心门户网站中开辟学生实验设计研讨空间,促进不同年级、学科、专业学生及教师协作,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协助。设立学生创新实验和研究项目申报论证审批的专用通道,组织课程指导小组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的课题和申请的业余科研基金项目进行评议和辅导,通过后即可申请实验资源开展研究工作。此外,教师可将自己提出的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科研小课题放入门户网站交流区,吸引或邀请学生参与研究。

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完成文献资料查询、开题报告、研究技术路线设计、实验研究以及论文写作全过程,每个步骤均在实验交流区域报备,做到有始有终。课程指导小组对此全程进行多站式考核,用以衡量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实施实验资源超市化管理,提高师生科研和创新效率

通过整合建立三大实验教学区后,在各分区中将相同类型的仪器和设备放在一起建立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如动物饲养中心、细胞培养中心、生物信号采集中心、组织切片制备中心等。通过调整,确保实验室的功能性、相关性和综合性。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教师根据自身新分类等级选择可获准操作的实验资源,在门户网站上提交申请。由实验中心核准后,在既定时间段内持准入证明进入实验室开展教学和科研实验。如师生亟待使用的设备实验中心并不具备,则可协助申请者联系其他学院实验室。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能够改变现行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相对灵活自由的教学方式使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精选实验项目,改革了传统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实验的开设带来了实验教学质的变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开放实验室、多实验室间的合作,要求每个实验室都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实验室的建立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生和科研特色的形成,实现了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和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化,研究项目的特色明显,研究成果的档次提升,对学科优势的形成具有奠基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及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项目,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连续举行的省级举办的各种生物及医药类竞赛中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培养优秀而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

建立实验课程组及辅导教师制度,培养优秀而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及产学研水平。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化的实现,自动化运行的有效性要求高校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

首先,应配备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他们应该是懂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实验管理者。实验技术人员是搞好实验室管理的保证。实验技术队伍是高校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中坚力量,能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校及实验中心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采取定期培训考核等有效措施来稳定这支队伍。

其次,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养。主要通过加强教学能力,增加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利用资源潜力,提供多元的学习选择、便捷的学习方式,辐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索满足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中心建设和教学改革途径,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校产学研水平和教育质量。在政策上,学校给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的政策,鼓励实验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进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实验中心针对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掌握方法、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思想,根据不同课程实验类型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实验方式,开展基础实验、扩展实验、综合实验和开放实验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设计,一题多解,百花齐放。

五加快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通过打破分支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追求科学技术的综合性与整体性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使实验教学内容突出重心低、知识新、面向宽的特点。在教学组织实施方面,形成由多模块或多门课程组成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基础性实验必做、综合性和设计探索性实验选做,适合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等改革。

六前景展望

第2篇

  1中心的建设、发展思路与目标

    中心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创新型医学人 才”为目标,建立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创新”为 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 教,建立满足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建设中,中心为学科的发展服务,实现资源共 享,充分发挥学科、师资和科研优势,将其转化为教学 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心统一规划,资源 共享,协调发展,以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中心, 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 为目标,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实验室建设、实验 教学队伍建设、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 实验教学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中心建 设成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2创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2.1打破学科界限,创建具有创新特色的基础医学实 验教学体系

     通过对12个基础医学学科的实验课进行优化、重 组和改革,形成了机能学(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 学)形态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化 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学与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 学和免疫学)以及细胞生物与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遗 传学)个实验模块,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与研究 性实验3个层次,构成具有创新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 教学体系。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创新”为目 标,在加强对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 减少单纯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实验教学因此具备了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和 高效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加强了对学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也对融会贯通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 能力起到统筹兼顾的作用14。

2.2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相结合,形成互动的基 础医学实验室网络

     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脱离,造成教学与科研 脱离的倾向是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改革深入的关键问 题。本着“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围绕培养“具 有较全面综合素质的、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的、有较强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教育目标,紧紧依靠各学 科带头人和专家。在中心论证和建设过程中,从基础 医学院科研优势明显和学生素质高的实际出发,千方 百计地促进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密切结合,相互 交流,相互促进,将科研新技术向教学实验室转移,删 去基础 骤地进行教学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修和引进,不 断更新知识结构和实验技术。中心将科研中常用的分 子生物学技术(蛋白质的分离、提取与鉴定、酶促反应 动力学和核酸的提取与鉴定)开设为综合性实验,将为 研究生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分子免疫学、组织 学实验技术、现代病理学实验技术等课程,向基础医学 专业高年级学生开放,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科研能力的 训练,为完成研究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改革使在基础医学阶段学习的本科生受益匪 浅,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近5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文 章及综述209篇,其中研究论文144篇,SCI收录64 篇,基础医学专业毕业生受到了国内外用人单位的广 泛好评。

2.3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中心在建设中充分依托学科的优势,将学科建设 与实验教学改革相结合,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学科 科研成果相结合151。加强青年学科带头人的能力培 养,提高科研水平鼓励中心学科带头人将科研项目带 入中心,同时加强中心的科研硬件建设,使中心逐步成 为集教学、研究和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科研与 教学共建实验室,将糖尿病中心、药理学与分子药理学 实验室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基地和实验技术平 台全部向本科生开放,拓展了学生进行科研的空间。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作为国家重点医学人才培养基 地之一,入学的绝大多数学生综合素质好,学习能力强, 如何激发这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亟待解 决的问题。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创新”为目标的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3 个层次实验教学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既为 全体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积极开放 科研实验室,为优秀学生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平 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选择满足自身的学 习需求,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4为本科生走进科研项目创造条件,使学生科研素 质训练与国际接轨

     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于2001年 投资100万元,启动了“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项目,开 放科研实验室,将有创新能力的低年级学生向科研实 验室输送。经过文献综述、开题答辩,共立项45个子 课题,经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共有248名学生参加科 研项目。学生在设备精良、经费充足的科研实验室内, 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参加国家和 省、部级课题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活动与实践,锻炼 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 精神。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学生共58篇,其地与基础医学教学 改革的重要支柱,2008年,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动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 养,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探索出一条创新型医学人才 培养的途径。2006年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理科基地以及医学部配套资金的支持下,学院又开始 了第二期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共投入经费250万 元,共开展课题49项,开放50个科研实验室,共培养 医学本科生270余人,指导教师中有教授35名、副教 授14名,其中院士 3名、长江学者6名、杰出青年基金 获得者3名以及博士生导师34名。3年来,本科生在 国内外期刊6篇,其中第一作者37篇。参 加项目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受到资深专业教 师的好评,长学制临床专业学生中每年约有50人申请 进行MD/PHD双学位国际联合培养,本科生申请出 国读博士学位,大多可以被国际排名前50名的大学优 先录取,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具有北京大学特色的基础 医学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创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

    3.1分级管理,整体优化,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中心建制按照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原则,实行 院、校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学校对中心的人才配置、资 金审批、实验室布局和整体进度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 与原则指导,相关职能部门(财务处、人事处、教育处、 实验设备处、基建处)与基础医学院紧密配合,确保中 心在筹备、硬件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各阶段的任务得 到顺利的实施与开展。经过筹备阶段(1998—2000 年),硬件建设阶段(2001 —2003年),全面实验教学改 革阶段(2004—现在),中心已经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 养基地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柱。

1996年基础医学院被评为国家基础医学理科人 才培养基地(简称:基地)。多年来,基地为实验中心的 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量的经费支持,大大地改善了中 心的实验室条件。学院同时将实验教学中心和基地的 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逐步增加和更新部分实验设 备,不断改善中心的硬件条件,提高中心的实验教学水 平,带动整体教学水平,从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2素质优良、梯队合理、稳定发展的实验技术队伍 的建设

    实验室建设离不开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 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才能实现中心的自身可 持续发展161。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对实验教师和技 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业务培训、计算机培 训、外语培训和网页制作培训等,为青年骨干人员攻读 在职研究生、到兄弟科研单位进修提供有利条件,提高 他们的综合素质、业务和学术水平,使他们迅速成长为 中心的骨干力量■增强了实验教学队伍的活力。根据学校按任务定编制,按编制聘任人员的政策,我院确定中 心专职人数在45 ~ 50人之间,并认真进行队伍建设。 目前,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在流动中保 持稳定。学院正在通过教学工作量化和对关键实验教 学岗位教师在竞岗、聘任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保 障,加大教学奖励等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实验教学 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定中心的师资队伍。

3.3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及 资源共享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育 体系17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丰富和拓 展了医学教育的形式和内涵,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建立了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网站,为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搭建了一个信息化平 台,并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逐步完善中心信息平 台。中心将实验课程内容、大纲和试题全部及时上网, 形成了文字、音像、多媒体光盘和网络构成的立体化多 层次的教材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对医学部课程中心平台的建设,将优质的课程资 源便捷地提供给学生,通过学生与教师间的网上交流, 建立了互联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效果。例如,机能学综合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 系统开设了虚拟实验,主要是模拟在学生实验中难以 完成的一些实验,将有限的学生实验空间和实验条件 变得相对无限181,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对基 础知识的深入认识,扩展了学生业余时间的学习空间。 此外,拥有180台计算机以及配套数码互动显微镜系 统的形态学实验室、解剖数码互动实验室和数字切片 系统,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形态学理论教学和实验 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3篇

英国的美学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这样说过:“对于中国人来说,美的全部特质存在于一个书写优美的字形里。”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所有的这些言论并非是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溢美之词,而是人们的真正的共识。中国人就是通过的书法艺术中关于线条、关于结字、章法、墨法等的训练,掌握并发展了关于美的本质和美的内涵的全部内容,并且古人将这种书法理论著书立说,将优秀的法书刻帖、刻碑,代代相传,绵延不绝。也正因为此,我们今天才会有这么多的宝贵资料,才会一睹古人的风采,例如楷书中欧、颜、柳、赵体,如图。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唐 颜真卿 《多宝塔碑》(局部)

中国的书法艺术何以奠定了中国人的美学基础?原因有二:书法历朝历代都被人们看作是“修身立命之根本”,为了这个根本,人们孜孜以求,终生求学;另外一点就是在中国的美学历史上,是书法艺术最先开启了艺术理论这扇大门,为中国的其他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局部)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局部)

一、修身之本

中国的书法艺术奠定了中国人美学基础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古人对书法的重视。中国古代的文人又称士大夫,当时贵族生活中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有所谓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是其中一艺。《礼记·土制》云:“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卷四)书又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唐代选仕的三条标准之一便是楷法俊美,再到后来诗、书、画合流,无不透露出中国人对书法艺术的重视性。书法在古代是人们的修身之本,正是人们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书品即人品”、“人品即书品”当中,不断地通过人品来提高书品,通过书品来彰显自己的人品。中国的书法艺术盛于汉魏晋,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它影响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就包括中国的绘画,李苦禅曾经说过:中国的画上有书法,书法上有诗歌。在宋元以后的几百年里,文人画长期的占据中国画坛。而文人画的主要特点便是引中国书法的笔法入画,文人画家首先就是一个书法家,文人们为了画好画,就会更加努力地练好书法艺术,这是相辅相成的。

二、最早的关于美学研究的书籍、理论与实践

“系统地阅读和比较自东汉历六朝至盛唐的书法、诗文、画理论资料,清理一下诸种文学艺术观念发展、演变的脉络,你会惊奇地发现:书法艺术在这一段‘文学的自觉’、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上,竟然起着‘导夫先路’的作用,对于诗歌、绘画艺术走向成熟攀登高峰,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艺术中,书法艺术以其成熟早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书法美学理论的最早出现和最早完善。中国的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完备的书法美学史,这其中记录着中国古人关于美的最初的认识和关于美的最根本的认识。

“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方面追求着一种纯形式美,另一方面又有着表现情感的高度自由”,从崔瑷到蔡邕,前后不过百年间,书法美学已基本成型,并且“已产生了相当系统的理论”出其不意地走到了诗文绘画理论的前面。”

“在书法艺术的理论中,包含着可与其他各门艺术相通的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不懂得书法就不能真正地理解中国艺术。所以,关于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的书法艺术造就了中国人关于美的整体模糊观念。当中国文化开始以书面形式积累、传承时,也便有了书法艺术的萌芽。在其后的发展中,书法艺术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还和整个传统文化一起延绵发展,同步相应。因此,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与实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文字本身又不过是由笔划、线条组成的符号。然而我国历代的书法家却能以汉字为材料,通过丰富多彩的想象与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形象,从而创造出一种完全土生土长、高度民族化的造型艺术来。由于中国人民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卓越的创造能力,所以整个书法艺术无论在历史的发展上,还是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空间展布上,都表现出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既有深刻传承又有飞跃创新的局面。因此可以说,书法艺术乃是传统文化中最为生动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突出表观了中国传统文化勃勃的内在生机和在历史发展中的不断充实与更新。

总之,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了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线要比色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形式感。劳动、生活和自然对象与广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堆成、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变化、统一等种种形式规律,一举逐渐被自觉掌握和集中表现在这里。

作者简介 :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材 教学实践 重要方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教材),较原统编本有很多新的改进,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与欢迎。但这套教材较统编本的文字功底存在一定的差距、推理在严密有据方面做得有些差劲,个别地方处理欠妥,甚至还存在错误,下面就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部分所存在的问题与编者及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切磋:

1.教材P51的例2的第(2)题,题目是“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的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天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但其解答却是:

把t=5代入v=240t,得

v=2405=48.

从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全部货物恰好用5天卸完,则平均每天卸载48吨。若货物在不超过5天内卸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48吨.

此解答,说得好听点是为了回避使用分式不等式(组).笔者认为如此解答,一没有体现初二学生的应有水平;二不能让学生信服;三没有体现本节内容的函数相关知识的应用宗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此处可以有如下三种处理方式:

方式1)作出函数v=240t(t>0)的图象如图1,

故若货物在不超过5天内卸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48吨.

【评注】此解答方式充分体现了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同时学生接受十分自然,感觉非常良好!

方式2) , 1t≥15, 240t≥48,

v=240t,

故若货物在不超过5天内卸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48吨.

【评注】此解答方式严密有据,综合利用了“凑”的思想、不等式的性质相关知识,作为初二的学生能够顺利接受;同时也为高中阶段继续研究不等式(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方式3) v=240t(t>0), t=240v,

v≥48.

故若货物在不超过5天内卸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48吨.

【评注】此解答方式同样严密有据,综合利用了消元思想、不等式组等相关知识,作为初二的学生有接受的可能.

建议:此问题应该按照方式1处理,同时还应该把方式2与方式3用其它字体排列,作为阅读材料呈现给学生.如此,一者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二者符合此节教材应有的编写宗旨;三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为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提供了机会与可能;四者培养了学生的严密有据的表达能力,现在80%以上的学生不会表达解答题的解答过程,希望教材再版时应有所改进,尤其是在严密性与科学性方面作出表率.

2.教材P52的例3的第(2)题的两种建议处理方式:

方式1)作出函数F=600l(l>0)的图象如图2,

由图象知:当0

故若动力F不超过⑴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米.

方式2)设动力臂要加长xm,则l=(x+1.5)cm,

F=600l(l>0), 又0

00), x≥1.5(m).

故若动力F不超过(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米.

3.教材P53的例4的第(2)题的两种建议处理方式:

方式1)作出函数P=48400R(R>0)的图象如图3,

由图象知:当110≤R≤220时,220≤P≤440.

故若这个用电器的电阻在110~220Ω内,则其输出功率在220~440W内.

方式2)P=48400R(R>0), R=48400P,

110≤R≤220, 110≤48400P≤220,

220≤P≤440.

故若这个用电器的电阻在110~220Ω内,则其输出功率在220~440W内.

4.教材P55的第6题:【原题】红星粮库需要把晾晒场的1200吨玉米入库封存.

(1)入库所需时间t(单位:天)与入库速度v(单位:吨/天)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粮库有职工60名,每天最多可入库300吨玉米,预计玉米入库最快可在几天内完成?

(3)粮库的职工连续工作两天后,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很可能会下雨,粮库决定次日把剩下的玉米全部入库.需要增加多少人帮忙才能完成任务?

此题的第(2)题显然是不等问题,第⑶题教参及许多辅导书籍的答案都是需要增加60人帮忙才能完成任务.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答案吧.理由是:假若这60人每天可入库200吨,那么前两天可入库400吨,次日增加60人后又可入库400吨,岂不是在适合题目的条件下会出现 “次日之后还有400吨玉米仍然在晾晒场上没有入库”了!造成此等错误的根本原因是题目本身有问题.建议把“需要增加多少人帮忙才能完成任务?”改成“至少需要增加多少人帮忙才能完成任务?”

其合理的解答当然应该是:

设需要增加a人,则

30060(60+a)・1≥1200-300×2, 解得:a≥60.

第5篇

这篇关于人教版初一数学下期中试卷及答案,是

20.已知:AB∥CD,OE平分∠AOD,OFOE于O,∠D = 60°,求∠BOF的度数。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A(1, 3)、B(0,1)、C(1, 1)、D(2,1)四点,并指出顺次连接A、B、C、D四点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2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 3)、B(5, 2)、C(2,4)、D( 2,2),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3.已知:如图,∠B =∠C,∠1 =∠2,∠BAD = 40°,求∠EDC的度数。

24.如图,六边形ABCDEF中,∠A =∠D,∠B =∠E,CM平分∠BCD交AF于M, FN平分∠AFE交CD于N。试判断CM与FN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六、联想与探索(本大题满分10分)25. 如图①,将线段A1A2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1B2,得到封闭图形A1A2B2B1(即阴影部分),在图②中,将折线A1A2A3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1B2B3,得到封闭图形A1A2A3 B3B2B1(即阴影部分)。 (图①) (图②) (图③)(1)在图③中,请你类似地画一条有两个折点的折线,同样向右平移1个单位,从而得到一个封闭图形,并用阴影表示;(2)请你分别写出上述三个图形中除去阴影部分后剩余部分的面积(设长方形水平方向长均为a,竖直方向长均为b):S1 = ,S2 = ,S3 = ;(3)如图④,在一块长方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2个单位),请你求出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积是多少? (图④) (图⑤)(4)如图⑤,若在(3)中的草地又有一条横向的弯曲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宽度都是1个单位),请你求出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D、A、C、B、C、D二、填空题7.60°8.∠1 =∠2或∠3 =∠5或∠3 +∠4 =180°9.60°10.两个角是同旁内角,这两个角互补,错误。11.(2,0)12.313.A( 4,8)14.1415.60° 16.80°三、解答题17.36°18.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9.65°20.30°21.图略,菱形22.32.5(提示:分别过A、B、C作x轴、y轴、x轴的平行线,将原图形补成一个矩形)23.20°(提示:设∠BDC = x,∠B =∠C = y,则由∠ADC =∠B +∠BAD得:∠1 + x =y + 40°,得∠1 =y + 40° x,又∠2 =∠EDC +∠C得:∠2 = x + y,又由∠1 =∠2得x = 20,所以∠EDC = 20°。24.设∠A =∠D =α,∠B =∠E =β,∠BCM为∠1,∠AMC 为∠3,∠AFN为∠2,由六边形的内角角为720°得,2∠1 + 2∠2 + 2α + 2β= 720°得:∠1 + ∠2 =360° α β,又在四边形ABCM中,∠1 + ∠3=360° α β故得:∠2 =∠3。25.(1)略 (2)均为(a 1)b。(提示:去掉阴影部分,则剩下部分可以拼合成一个矩形) (3)(a 2)b; (4)(a 2)(b 1)。

第6篇

【关键词】元认知;物理教学;理论基础

1 关于元认知

自弗莱维尔(Flavell)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元认知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自身系统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即对认知的认知。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包括认知操作的各个方面,以及对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操作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近年来心理学家们已经逐步认识到元认知对于人心理的发展的价值。

元认知知识就是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任何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控和调节。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由此可知,元认知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自身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就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将元认知教学与物理学科相结合,就能形成一种元认知物理教学: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不同层面的功能,既注重学生物理知识技能形成、又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积累;促使学生构建知识、技能、策略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网络性结构,并借助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使学生形成正确态度、价值观。

2 理论基础

2.1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把课堂学习按两个独立的角度划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认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其条件是:学生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学习内容能够与学生己有知识联系起来。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要学习的新内容供给学生后,学生需要主动地在意义上把它同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己有的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予以保持,以便于以后的回忆和再认,或者把它作为学习有关新材料的基础。至于发现学习,就要使学习的新内容在能够被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以前,必须是被学生独立地发现出来,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和顺应,这是学生用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建构新知识的心理意义。奥苏伯尔认为知识是有丰富的内容、网络性结构和认知功能的,认知结构就是知识在学习者脑海中存留的一种表述。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图的制作进行知识的完善、方法的整理,是知识的再建构过程。

2.2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以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或者说,认识并非思维对外部或现象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认识主体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加工者。

2.3 维果斯基社会建构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社会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中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设计的学习环境一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课堂教学可以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协作”发生在学习小组学习的全过程,协作使学习小组成员之间更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使各学生个体的学习才能形成互补,也是小组内个体的学习收获成为整个学习群体的共享资源。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就是在这一定的情境中的协作、交流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完善和丰富个体认知结构,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主动建构过程,是主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的过程,并形成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还可以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学习小组这种课堂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特别在思维过程回顾分析,将思维过程言语化,并进行交流、讨论,更好地构建策略。学生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积累学习策略、问题解决策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自我监控的水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

3 元认知理论结合物理教学实践的意义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大量的思维活动。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有效开发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将元认知理论融入到物理教学实践中,即会成为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突破口,也会对物理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3.1 元认知能改善物理思维品质

物理认知活动的核心是物理思维品质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思维品质主要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方面,比如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有快有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灵活也有死板,对概念的理解有深刻也有肤浅等。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元认知与思维品质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元认知的差异是形成思维品质差异的根本原因,思维品质的提高是元认知能力提高的结果。也就是说上述物理思维品质上的差异其实是由学生元认知水平的不同引起的。因此,开发学生物理元认知能力,正是改善物理思维品质的关键。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助于他们提高思考问题的速度,灵活解决问题,对物理概念和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3.2 元认知能发展物理学习能力

学习的过程不只是对认知任务、认知材料的识别和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自我监控和调节的过程。同样物理学习能力也应包括学习中的各种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制约着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元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且能及时反思寻找问题的原因,并准确纠正过来,能不断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教训,根据不同情况调控好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3.3 促进自我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反思,这也是策略积累的自我建构过程,外界点评只是外因,自我反思才是策略积累的动力因素,是提升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根本。教师要注意明确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多回顾自己的思维过程,自己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在回顾评价中感悟。教师的点拔要导向策略学习,就不要仅停留在会不会做,学会做那一步,而要学生回答为什么这样做。

3.4 元认知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只向学生灌输“概念”和“规律”的过程,而是通过指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并加工新知识的(下转第307页)(上接第148页)过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元认知能力,能使学生时时清醒地关注到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通过不断监测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学习进展与认知目标的差距,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使其能深入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完善认知结构,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培养物理元认知能力能使学生明确物理认知过程认知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对提高物理教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

第7篇

1、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10前面第2个数是,6后面第3个数是。

3、7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4、10和8中间的一个数是。

5、比6大比10小的数有、、。

二、写数。

1、按规律填数。

、、2、、、5

、9、8、、、5、

2、把4,10,3,0,6,2,8,5中小于6的数写在下面。

、、、、

三、画一画。

① 画,比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画,和一样多

③把与左边同样多的 部分圈起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④看数接着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