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17 16:22:52

序论:在您撰写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1篇

关键字:学科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15-02

从中国知网,以“旅游经济学课程”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检索条数远远高于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检索数量,这说明旅游经济学这门学科因其重要性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旅游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应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统一的。因此,想要提高《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不应单纯地探讨教学内容,也不应单纯地探讨教学方法,而应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互结合,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三者相互促进。

一、旅游经济学课程的学科作用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所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深刻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术思想和思维方式。旅游经济学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将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科认识、专业悟性和专业思维的形成[1]。旅游经济学是既可归为基础课程,也可归为核心课程,课程双重性质使其变的举足轻重。旅游经济学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对旅游管理专业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的优劣与否,不仅关系着是否对旅游管理专业是否感兴趣,同时也影响着其是否能学好其他专业课。旅游经济学这门课程是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石,是学好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感知、触摸,以及构建旅游管理学科知识框架的敲门砖。旅游经济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经济管理其他专业,其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都有所区别。而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经济学基础和旅游学基础。旅游经济学将以前所学的西方经济学和旅游学概论融会贯通。从主流的旅游经济学教材,可以看出课程内很多知识点是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课程的内容是相吻合的。旅游经济学是学生从基础课学习转入专业课学习必经的环节。

二、旅游经济学课程内容特征

1.研究内容的复杂性。改革开放之后,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但是跟国外相比,我国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还处于逐步探索中,尤其是对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3]。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就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4]。更要研究旅游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5]。旅游经济学学科出现较晚,需要寻求理论的支撑,所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均可作为其理论基础。经济学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理论,市场理论、竞争规律也运用到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中[6]。旅游经济学又要对具体的旅游经济现象、旅游经济规律进行阐述,因此旅游学概论的相关内容也出现在旅游经济学中,由此可见,本门课程是多学科的融会贯通。教材内容不仅是对其他课程理论的整理梳理,同时也辐射到旅游经济发展最新现象的特征,这表明了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来源广泛、内容复杂。

2.研究内容的应用性。旅游经济学虽然说是经济学分支之一,从学科属性来看,两门课程之间具有很大的区别。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而旅游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7]。旅游经济学作为一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尝试用经济学的视角看待旅游活动,理解旅游活动的经济属性及其基本规律[8]。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其核心理论,同时也要将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旅游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不仅要给出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要能解决和处理问题。旅游经济学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有现象及矛盾,揭示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及其条件、范围和表现形式,从而指导旅游经济健康地发展,因而具有较强的应用型。

3.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旅游经济的发展性,要求旅游经济研究的内容跟上旅游经济时代的发展。从高校普遍使用的旅游经济学教材来看,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旅游经济的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材要求理论性和实践性,旅游经济学通过吸纳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其理论性已具备一定的深度,但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并没有将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最新的经济现象引入课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理论就是简单地学习理论,观察实践就是单一的经济现象,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并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除了讲授学生必须掌握传统理论,还要立足于实践性的教学特点,将旅游经济中鲜活的经济现象引入到课堂上来。比如,在讲旅游供给的时候,要着重讲旅游类的上市公司是。同时,一些专门提供旅游服务的网站以方便快捷的预定方式以及优惠,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群,成为主要的内容。因此,课堂讲授不能完全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要赋予教材一定的张力和辐射力,将旅游经济新发展和新现象纳入进来。

三、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创新

课堂的教学是老师讲授、学习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讲授的知识通过老师口述、小组讨论等方式,慢慢地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在教学内容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就要依赖教师讲课的技巧,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创新,要从“三性”入手,这“三性”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三者之间互为影响、互为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

1.丰富教学内容。从教学的实践来看,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贴合现实的程度,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但从目前各高校《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反映现实不足,滞后于旅游经济实践[9]。因此,旅游经济学的课堂创新,应首先从教学内容上展开。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来进行课堂讲授,而应将学生的视野从教材中拉到现实,引导学生去关注旅游经济新闻、旅游政策法规变动、旅游企业产业调整、在线旅游网站发展、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等同旅游有关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讲授理论并阐述其如何运用时,应将当下发生的旅游现象作为案例来分析。针对现有教材内部不能完全反映现实的不足,教师可自编旅游经济学教材或讲义,在自编教材剔除脱离旅游发展现实的理论和例子,并加入能提供新知识、新内容的案例、习题等。但是,旅游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对于这些经济现象和当下发生的影响旅游经济大事,则可以用课堂讲义的形式对教材进行补充。课堂讲解引入新知识,教材更新增加新内容,课堂讲义跟踪旅游新发展,三者同步进行,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跟得上旅游经济的新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观察,发现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更多是采用单一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是主动的输出者。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知识变得僵化,变得死板,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课堂知识丰富之后,要使学生能高效的接受新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最为关键的是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不同会转变师生的角色,应将教师的“主动输出”,变成学生的“积极探求”。师生角色转变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抛弃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进而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但不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但不是被灌输者。当今大学生已不仅仅满足单纯的教材学习,通过课堂的学习,他们想获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应遵循三个“少一点”和五个“多一点”。这三个少一点是:教师讲话少一点,学生被动少一点和课本知识少一点。这五个多一点是:学生发言多一点;师生互动多一点;案例教学多一点;集体讨论多一点和研究学习多一点。

3.激发学习兴趣。想要激发学生学习旅游经济学的兴趣,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仅仅靠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而是要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将最新的、当下发生的旅游经济现象引入到课堂中,学生会感觉到社会中鲜活的例子,课堂内容紧贴实际,从而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其目的是让学生从被动的学,转变到我要学。教师采用新颖而独特、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高效率的接受知识,同时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按“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不同案例、研究案例,得出结论,由学生就案例的内容和结论上台展示,并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点评”这样的一个程序来开展,既能起到启发学生学习的作用,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让学生走进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交通企业以及在线旅游网站等,这使得有机会将理论运用到现实中,从而使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深刻的体验。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为培养人才这个目的服务。旅游经济学教材内容丰富、理论多样,与其他学科衔接密切。要提高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需要与同旅游经济学相关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做好协调和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复生.优化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对旅游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7,(04).

[2]钱林晓.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体系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S2).

[3]戴冬香.对我国旅游经济学学科研究的认识与思考[Z].旅游学研究,2010.

[4]刘耿大.论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与定位[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04).

[5]罗明义.论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J].旅游研究,2009,(02).

[6]甘永萍.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7]唐建兵.“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

[8]刘俊.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旅游经济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8).

[9]周生辉,李瑞甜.《旅游经济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北京城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06).

第2篇

2014年教育部提出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这意味着对大部分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服务地方经济,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课程传授所接触的必修基础课,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将深刻影响学生的学科认识和专业思维方式。所以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必须从学校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定位出发,通过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手段,培养学生能够以经济学的视角解决现实中旅游现象与问题的应用能力。

一、旅游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一)课程内容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过程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活动,特别是研究旅游活动的商品化以及旅游商品的构成、特征及其内部的相互关系,旅游经济活动的实现及其产生的效益。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与调节机制、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供给、旅游消费、旅游市场、旅游收入与效益、旅游业与旅游经济发展等。

旅游经济学课程内容具有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两个主要特点。首先,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活动,所以需要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作其理论基础。但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关系与规律,又涉及到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等相关内容。所以本门课程是多学科的融会贯通,课程内容广泛复杂。其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必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仅要有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思路,也要有能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二)课程特点

《旅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此,旅游经济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现代旅游经济学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旅游学、管理学、生态学、历史学等学科而形成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交叉性是指借鉴经济学、旅游学、地理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研究旅游经济有助于拓展研究深度与视野。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等相关学科基础性理论,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对知识结构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把握,才能突出教学重点。作为一门学科,旅游经济学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突出综合时尤其把握其与关联学科相区别的特质,避免重复教学和落入俗套,否则会造成构架不清、边界模糊、重点不突出、知识重复等问题。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性学科,但又不同于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学、管理学等学科,是集应用性、工具性、基础性、技能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其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旅游经济活动;利用旅游学的基本规律来阐述旅游产业经济性;同时为旅游管理学提供经济与社会活动的规律、效益。因此,旅游经济学能科学认识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在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矛盾运动。因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旅游学、旅游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并灵活运用于旅游经济学的教学,融会贯通,使学生领悟旅游经济学知识的精髓。

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课程定位,调整更新课程内容

目前高等院校各专业的课程定位一般都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学科体系及学生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制订的,其核心是专业培养目标。邵阳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课程理论定位上不能将旅游经济学定位为西方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的简单相加,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尽快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在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性特点,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特色课程研究内容。在课程定位明确的基础上,优化现有课程内容体系,调整更新课程内容,适当删减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重复内容,如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营销策略等。增加当前旅游发展实践中的热点、重点问题讲解和分析,选用当地旅游景点景区的案例,运用本地旅游经济数据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授课内容反映旅游现实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开发、专业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需要,优选3~5种《旅游经济学》教材,以某一教材为基础,其余教材为支持,吸纳有关行业专家的意见,对旅游经济学的结构体系、课程内容、习题案例等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全新的自编教材及《旅游经济学》讲义。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主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旅游经济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特点,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如相关基础知识、原理与方法可采用课堂讲授,而涉及一些旅游政策法规、旅游新闻、旅游热点问题则用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对讨论作出总结。《旅游经济学》的部分章节采用演示教学法,运用多媒体、人物模拟场景等方式对内容进行演示,从而增强理论知识的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材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可以让学生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讲解。在授课的同时任课教师要列出一些参考教材、阅读资料和旅游相关期刊等,让学生课后查找阅读,同时要写下阅读后的想法和见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知识面,也培养了他们自觉学习的能力。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强调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程度,通过案例学习、情景发言、专项调查、小组讨论及辩论比赛等环节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求知精神、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进行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甚至能发现教材、文献和权威们某些不完善之处,形成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三)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锻炼职业和岗位技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旅游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外实践,努力建设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以强调教学的现实性、操作性和应用能力培养。教师指导学生对当地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消费等进行调研,同时将学生分组、并指导问卷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等;通过与旅游管理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的合作,收集旅游经济发展的数据,分析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与企业建立广泛联系,签订教学实习、社会调查、联合培养、合作办学等协议,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学生在基地内参加各种实际操作和现场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平台,使学生由感性认识旅游经济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巩固课堂上所学内容。

(四)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素质

现代教学法对教师具备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经济学的任课教师既要精通理论又要是业界行家,目前多数高校的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资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直接从事教学岗位,因而专任教师需不断学习,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的旅游教育事业,不断提升自己,主动对接产业,融入行业,自身要积极掌握旅游经济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学校和系部也要为《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人员提供一些学术交流和进修机会,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学人员应利用闲暇时间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积累旅游实践经验。此外,学校也要主动邀请校内外旅游行业的领军人物、旅游相关企业的优秀经营者、管理者,围绕旅游经济学理论、实际的旅游经济问题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做一些学术报告,这可以让师生感受一些学术大家和企业家的思维,开阔视野,加深对旅游经济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理解,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重点,从而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素质。

(五)转换考核模式,严格考试管理制度

现行的考核模式下,学生应付标准化的考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不利于培养其自学能力与创新思维。所以《旅游经济学》要以过程考核为主,总成绩可以根据考勤、作业、课堂问答、讨论、专项调查等几部分按权重计算,这样,在调动、鼓励学生的学科参与的同时也能够客观、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能力和水平。同时,考试也要严格考试管理制度,出卷教师必须在统一规定时间上交考题,教研室主任先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后各教研室要组织专业教师审查;考前学校要召开考试工作会议,然后各系传达精神,让监考教师明确监考职责,各班举行班会,让学生明白违纪必定严肃处理,在安排监考任务时,不能安排任课教师监考所带班级;试卷阅卷完后,做好考试成绩分析和试卷分析工作,组织专业老师针对考试情况分析讨论试卷的难易程度、得失分数的知识点区域、成绩比例,以此为基础调整下次本门课的教学内容、考试内容以及考核方考试式。

第3篇

关键词:旅游经济学;辅助教学;密切

F590-4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这与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密不可分。在旅游经济构成多元化,旅游市场大众化,旅游产品个性化的今天,经济学知识是旅游专业的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常情况下,作为分支学科,旅游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具备旅游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因此,高校旅游专业多选择在二、三年级开设该课程。事实上,在旅游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在教材教案的准备,课堂教学的讲授,学科实践的安排,课程知识的考核等方面会依据各自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特长偏向旅游学基础或者偏向经济学基础。在授课前,学生如果已经学过了旅游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两门学科知识储备相当,这是相对理想的。但如果缺少哪一门知识的储备,在旅游经济学课程学习中,学生可能会不自觉地将旅游学和经济学内容人为划分,依据自己的判断,或强化课程内容中旅游方面的基础知识,对经济学内容的学习浮于表面,一知半解;或注重旅游活动的经济本质,疏于对影响旅游发展的自然及社会因素的考虑。究其原因,旅游学作为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源于实践应用,理论性弱于经济学。而经济学的实践性也不及旅游活动能够感观呈现,令人耳熟能详。从这个角度考虑,旅游经济学是要将经济学深刻的理论基础通过旅游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出来,研究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相关规律。笔者试图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探讨将旅游现象与经济理论密切结合的方法,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把握方向,打开思路,在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学习中获益。

旅游经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旅游专业学科体系的重要构架,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可以从授课方式(包括案例教学,课程网站自学)到课程实践,课程考核,以及试题库、案例库建设等多个教学环节入手,将旅游学和经济学知识充分结合,实现课程学习的目标。鉴于该课程特点,探课程辅助教学方法如下。

一、加强案例教学,建设案例库

对于旅游经济学这样一门需要理论实践结合,典型呈现的课程来说,案例教学无疑是教师们的首选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案例的发掘十分重要,不仅要揭示旅游现象的经济本质,还要分析产生相关经济状况的旅游要素。比如:通常认为汇率升值会导致目的地旅游人数的减少,进而降低旅游外汇收入[1]。但事实上,对人民币而言,人民币的升值会抑制入境旅游,但如果汇率变动的幅度较小,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并不大。而中国旅游产品和服务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便宜的,因此,即使人民币升值,入境旅游者数量也不会因价格效应而明显减少。累似的案例在旅游经济学中十分普遍,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对案例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建设与地域特色相关的旅游经济学经典案例库,有助于教师对旅游经济现象的典型性、整体性、应用性和前沿性的把握。总的来说,加强案例教学,建设特色案例库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传授旅游现象的经济内涵,矫正学生因知识不对等造成的理解偏差,从而实现旅游学和经济学密切结合,将旅游经济学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共同呈现。

二、利用网络资源,搭建课程平台

除了课堂电子课件外,能灵活呈现课堂内容的方法还有建设课程网站。在校园网络化时代,建设课程网站,引导学生课外自学,是辅助旅游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又一手段。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仿真软件等多种媒体,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化解课程的难点(课程指导、课程学习、课程练习、问题思考、相关知识点的链接、教学互动等)[2]。旅游经济学课程可以根据旅游专业特色,收集旅游活动的典型案例、视频、动画,结合经济学知识,制作网络短片,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将旅游现象的社会思考提升到经济理论层面。总结课程内容,突出课程重点难点,将旅游经济学的内容更为直观地呈现。还可以补充相应的习题和互动问答,形成有效的课外学习。借助网络平台,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实现旅游经济学的课外教学及互动。

三、建设课程试题库

无论是教材、电子课件、课程网站还是案例库,教学设计者都会将课程的知识点凝练成习题,供学生作答,这种习题集就是建立试题库的重要依据。试题库建设有助于更加规范教师的出题形式和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旅游经济学试题库的建立除了要做到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外,更要将旅游学和经济学内容充分结合,考查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灵活程度。如案例题中,将旅游学和经济学知识混搭,知识点相互交叉;判断题中,将旅游经济的个别状况与其他经济现象混淆;还可以增加根据旅游经济案例作答的综合选择题和以某个旅游经济漫画为题材的问答题或写作题。通过增加试题的多样性,考查学生对旅游经济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也根据学生试题考核的反馈情况,完善旅游学和经济学密切结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四 、开展课程实践

对于旅游专业来说,课程实践是学习知识的另一辅助方式。教材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印证是对知识最好的消化。通过课程实践,将旅游经济学理论知识呈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走向社会与社会沟通交往的能力,这一点对于旅游专业来说十分重要。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实践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放在课程教学中或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在课程中开展,有助于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相对应,帮助学生更好领悟所学知识,但时间受限,可以采取进行专向调查,走访等形式;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实践中,时间相对自由,活动也可以深入展开,学生可以通过在旅游企业内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真实体验经济环境对旅游的冲击和旅游活动的经济效应。由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相对其他专业开展得比较成熟,所以就旅游经济学课程而言,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小而精的课程实践,更有助于辅助课程教学。

五、注重挖掘美的元素

挖掘“美”是旅游经济教学所特别强调的。旅游活动的画面感能够填充经济理论的平面感。案例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网络教学突出教学资源的画面感,漫画试题体现教学考核的灵活性,课程实践丰富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这些看似平常的教学方法无一不是在挖掘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美”,勾勒“美”来引起学生的关注,感受“美”来丰富学生旅游经济学认知,分析“美”来揭示旅游经济现象,实践“美”来深切体验旅游活动的经济关系。在旅游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挖掘 “美”来激发学生热情,传递学习能量。

需要指出,针对旅游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教学辅助方法要丝丝入扣,为课堂教学服务,体现旅游经济学的教学主旨,不但要揭示旅游中的经济现象,还要引导学生发掘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旅游业发展规律。因此,旅游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网络课程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借助旅游活动的画面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形成更有效的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杨睿,汇率变动对国际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综述 [J].商场现代化.2011(2):12-14

[2]王艳芳,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41-42

第4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旅游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9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市场的扩大,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速增长。据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我国设置旅游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为252所,在校生7.35万人,而到2009年末,全国设置旅游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已有852所,在校生49.84万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338%和677.5%。旅游专业作为管理类专业,其本科教学必然要设置西方经济学课程,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使学生了解现实的经济社会,以及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各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表现为西方经济学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经典理论与前沿动态理论相脱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不平衡等。如何提高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 本科旅游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特点与西方经济学教学数理化趋势的矛盾

本科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理工科专业学生有很大的差异。首先,旅游专业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较弱,对故事化、形象化的讲解内容非常感兴趣,而对数理推导、公式和图表则感到害怕甚至回避。在讲解西方经济学时,当老师讲到经济学家的生平以及经济理论案例时,学生的兴趣较浓厚,但是当老师讲到复杂的经济模型,学生的学习兴趣则降低。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希望老师能把复杂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转化为一门纯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然而现实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经济定理的推导和数学模型的分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讲解较少,这导致旅游专业学生普遍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其次,旅游专业的学生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旅游专业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而数理知识储备方面比较不足,然而,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借助数理模型来解释现实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充满大量的数学公式、图形和表格,它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这加大了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

1.2 旅游专业重视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与西方经济学教学偏理论化的矛盾

旅游专业是我国本科高校近十几年来新开设的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高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进入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而非进入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然而西方经济学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其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从边际成本理论、完全竞争理论、供给理论和凯恩斯理论,整个理论体系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和推理上,这使西方经济学显得高深复杂,这对于偏感性思维的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利的。事实上,西方经济学所提示的经济规律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是间接的,因此,给大多数学生造成的印象是西方经济学离现实生活很遥远,难以利用所学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其次,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也使它不能适应旅游专业的教学要求,从而降低了它在旅游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1.3 旅游专业培养新型旅游人才的目标与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与时代脱节的矛盾

本科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即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能在旅游相关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新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我国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微观部分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主,宏观部分以凯恩斯国民经济的论为主,这两大理论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形成,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当初适合这两大经济理论的社会环境早已改变,现代经济现象日趋复杂,如果我们还用十年前的理论来解释现代社会经济,那显然是不合时宜。经典理论的学习虽然能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精髓,但经典理论与现实前沿问题的脱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上,许多崭新的理论不断丰富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比如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博弈论、当代国际贸易和产业经济学理论等,这些最新的理论体现了学者们对于现实世界更深的思考,使得西方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进一步强,但是这些前沿的理论却很少在旅游专业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体现,结果进一步拉开了理论与现实的距离,使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与时代脱节。

2 建议与措施

2.1 加强教材建设,使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适应旅游专业的特点

旅游专业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树立基本的经济观念,掌握必要的基本经济知识,以及初具分析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首先,为了适应新时代旅游人才的培养,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编写要突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旅游专业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课时一般较少,因此,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地删减,突出重点,又要详略得当,本着“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合理取舍教学内容,从而加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1]。其次,西方经济学教材应包含当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前沿研究理论,在内容上不断吐故纳新,选用适合旅游专业自身特点、新版的、经典的西方经济学教材。教材除了包含经典经济学思想以外,还应该包含其他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比如博弈论、逆向选择、不对称信息等问题,补充其它学派的理论,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等观点以及思想,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和应用能力[2]。

2.2 使用适合旅游专业特点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西方经济学很多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并且包含不少的数学公式和图表,使学生特别是文科专业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大量生动和形象的案例对教材中的理论进行解析[3]。案例教学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20世纪初最初应用于法学与医学专业,后来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应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平时注意多点从报纸、网络和新闻中搜集整理相关案例,建立丰富多彩的的案例库。在案例的选择上,我们要遵循以下二个原则:第一,案例的选择要充分体现旅游专业特点。比如在讲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时,可以结合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大量涌现的,属于较高层级的精神需求。在讲解需求的价格弹性时,以酒店客房的定价为例,分析什么时候酒店应当涨价,什么时候酒店应该降价,价格的变动对酒店总收益的影响。在讲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可以联系我国目前银行准备金率和银行存款利率一再下调的情况,并且让学生把我国目前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凯恩斯赤字财政政策进行对比分析。第二,案例的选择要使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我国当前经济现状的实际较好地结合起来。如果选取的案例过于陈旧,就会让学生觉得经济学脱离现实,说服力不强,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应该从人们日常生活中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和问题,比如,我国目前发生热点经济问题,房产政策的调整和银行利率的变化,使西方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弱化其理论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有切身体会和理解。

2.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动性

如果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单纯采用灌输式、讲解式的手段来向学生传授经济学的理论,其教学效果必然不会太理想。要想解决以上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多媒体以及开放互动式等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动能动性[4]。首先,教学通过开展大量有针对性的提问来启发学生对经济学的思考,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的提问,比如在介绍“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便可以用“你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这样简单又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引入相应理论的介绍;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的问题,通过提问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养成主动积极地学习的习惯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还营造了民主的学术氛围。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不仅缩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积极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选择与旅游领域有关的经济事件及相应数据作为案例来开展课堂讨论,比如利率的调整对我国酒店业的影响?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旅游市场的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开展课堂讨论,使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促使学生对经济学主动思考[5]。

2.4 结合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增强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沿性

西方经济学授课内容只有不断随社会变化而改新,及时吸收前沿理论的最新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最新问题和最新动向,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使得教学内容与时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使学生对它产生认同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讲授经济原理,更重要的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促使学生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然而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前沿的理论及案例一般不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于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不加选择就全盘接受,从而削弱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追踪最前沿的理论及实践、政策热点,不断更新原有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将研究成果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李刚.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现代化,2009(9):30-34.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曼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的调查分析与改革[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7):197-198.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旅游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149-02

一、高职高专“旅游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

“旅游经济学”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有关旅游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旅游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解决旅游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实际上,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内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经济学”的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课程定位不够准确,旅游经济学学科特性不够明显;教材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经济发展的实践,现有教材大多机械地移植了经济学基本框架,内容则流于空泛;教学方法手段落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不能达到教与学“共鸣”、“共振”的效果。而且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社会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培养。这既不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也有悖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理念和目标。

“旅游经济学”这门课程自设立以来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和关注。戴斌、厉新建研究了学科体系的构建以及教材的建设;汪季清、唐建兵等探讨了旅游经济学教学改革;瞿华等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本教学中的应用;刘俊探讨了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这些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国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设定以及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经济学”课程组教师团队,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研究积累,尝试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模式,希望抛砖引玉,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高专“旅游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1.师资培养和培训。师资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和基础。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了解旅游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更好地进行“旅游经济学”的教学工作,课程组教师一方面先后赴旅行社、酒店、景区等行业企业挂职学习;另一方面,课程组教师先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相关授课方法与学生培养模式的学习。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

2.教材选用。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自开设“旅游经济学”这门课程以来,尝试采用不同学者编著的旅游经济学教材,但是教学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教材虽然框架完整,体系完善,但是太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从2006年开始,本门课程采用厉新建、张辉和厉新权主编的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系列教材《旅游经济学》。此教材思路清晰,知识完备,而且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传授知识,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非常适合高职高专旅管专业的学生使用。学生反响良好。

3.教学内容的设置。本门课程在考虑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考虑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没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因此在章节内容上进行了补充。与此同时,为便于学生清楚地把握旅游经济学的核心知识,对每章内容设置详略有度,有些章节需要详细讲解,而有些章节则简要介绍一下。具体内容主要有:第一章导论(详讲),主要讲授经济学概述、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旅游需求基本理论(详讲),主要教学内容有旅游需求概述、旅游需求基本规律、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等;第三章旅游供给基本理论(详讲),主要教学内容有旅游供给概述、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旅游供给规律;第四章旅游供求矛盾的调节(详讲),主要教学内容有市场均衡理论及其运用、旅游供求矛盾的价格调节、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调节;第五章旅游消费行为(详讲),主要教学内容有旅游消费概述、旅游消费行为决策、旅游效用最大化;第六章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略讲),主要教学内容有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旅游目的地容量;第六章旅游产业(详讲),主要教学内容有旅游企业组织、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旅游产业的一体化行为;第七章旅游经济影响与衡量(略讲),主要教学内容有旅游经济影响定性分析、旅游乘数与旅游卫星账户;第八章旅游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型战略(略讲),主要教学内容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行业管理与政府主导。

4.推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项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本课程在进行基本知识讲授的同时,根据每章的内容,如旅游需求基本理论、旅游供给基理论、旅游供求调节、旅游消费行为、旅游经济影响等,设计了几个学生实际参与的实践项目。这些项目加深了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针对旅游需求基本理论,师生共同设计一份“大学生旅游需求”调查问卷,以小组为单位对青岛市几所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得出结论。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

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基于“旅游经济学”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授课效果,可以考虑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法。在本门课程的讲授中可采用项目驱动法、案例启发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一些视频资料,提高授课质量。案例分析法是本门课程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每个章节都有一些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第一章导论,案例有“经济生活中的黑色幽默”、“我国对汽车征收燃油税对汽车市场需求的影响”;第二章旅游需求基本理论,典型案例有“到巴黎去做乞丐”、“焦作现象”、“汽油价格与汽车需求”、“泰国2010年政局动荡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第三章旅游供给基本理论,典型案例有“北京如何解决奥运会期间的住宿问题”;第四章旅游供求矛盾的调节,典型案例有“昆明酒店过多,逼出价格联盟”、“黄金周”、“菜贱伤民、洛阳纸贵”、“旅游景点导游演双簧骗游客”、“黑车黑导占据京郊旅游半边天”;第五章旅游消费行为,典型案例有“世界正在等待中国”、“欧洲公路游与深度游”;第六章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典型案例有“丹霞山、兵马俑景区之生命周期”;第七章旅游产业,典型案例有“美国运通旅行社的扩展之路”;第八章旅游经济影响与衡量,典型案例有“乡村爱情火了一个村”、“乡村旅游给农民带来的变化”。

6.教学效果。自2006年以来,课程组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广泛与旅游行业企业进行接触,重新选定教材,设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之教师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教学效果逐年改善,无论是教材、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学效果,满意度都在96%以上。发展至今,“旅游经济学”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欢迎和认可。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旅游者行为;前景理论;心理账户

中图分类号:F59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209-02

所谓旅游者行为,是在旅游者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是旅游者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而旅游者行为贯穿整个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反映了旅游者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的心理过程和特征[1]。因此,要正确分析和预测旅游者行为,必须对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相应的分析。

旅游者行为是由旅游者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要受到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分析旅游者行为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旅游者心理的各种因素及其各自的影响程度。传统分析方法过度强调旅游者的理性,对于一些旅游者行为的解释不准确。这就需要在研究旅游者心理决策过程中更注重情境因素和体验因素,关注对旅游者心理变量的分析[2]。

一、传统的旅游者行为分析方法的缺陷

(一)传统旅游者行为的分析方法

1.国外的旅游者行为分析方法

国外传统的旅游者行为分析的理论是建立在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上的,一般采用定量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利用研究自然科学和人类行为合理性范式的实证主义的模型。这种方法到目前为止仍然在旅游者行为研究方面占主流,具有代表性的是:克朗普顿模型,莫提荷模型和伍德塞德模型[2]。这些模型是将旅游者的行为过程进行概括,绘制行为流程图,从而将概念框架简化为更具操作性的旅游者行为模型。

2.国内的旅游者行为分析方法

国内旅游地理学学者对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是定性分析了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是如何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4]。在研究分析方法上,运用普雷德的旅游者决策矩阵分析了城市居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5];利用旅行距离决策模式分析了中国城市居民到访率在空间上的分割[6]。

国内旅游经济学学者认为,旅游者行为的基本模式是旅游者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这一模式是描述旅游者行为在各种刺激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旅游者“黑箱”的中介作用过程,产生一定反应行为的全过程,并应用无差异曲线及预算线,建立旅游者效用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旅游者行为[1]。

(二)传统旅游者行为分析方法的缺陷

传统旅游者行为分析模型是进行定性的框架分析,难以论证一些诸如情绪和感觉的作用等重要问题,只能进行影响旅游者行为因素种类和影响方式的分析,不能明确具体因素影响旅游者行为的程度。而且传统分析方法认为影响旅游者作出决策的某些因素是可以替代的。这些问题使得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更注意情景因素和体验因素的观点,不仅要关注对旅游者心理变量的分析,而且还要注意到旅游者是怎样形成认知、情感判断、意图、实践和游后评价。

二、行为经济学及其行为分析方法介绍

(一)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思想

行为经济学是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 借助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它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它有效借助于可控试验、调查等方法以现实为基础来构造理论,在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现实化的基础上提出人的行为的非理性,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传统理论的有效性,同时建立能够正确描述人类行为的研究框架和经验定律[7]。

(二)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认为,在人们的选择过程中存在两个阶段:初始阶段描绘和刻画行动,结果和可能性,随后是评价阶段。在决策的描绘和刻画阶段,人们会运用各种各样的编辑方式来简化问题,合并事件或结果,并去掉那些共同的部分等等[8]。

2.心理账户

按照经济规则,金钱不会被贴上标签,它具有替代性。但在心理账户中,金钱却被归于不同的账户类别,不同类的账户不能互相替代[10]。所谓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理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理运算规则。由于心理账户的存在,使人们在行为决策时常常偏离基本的“经济人”理性原则。

心理账户对人们的决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心理账户的影响,人们在决策时,常常在心理上为各种活动划出一个名义界限,虽然界限是名义上的,但界限相互之间的内容通常是不能代替的。如果目前的决策与沉没成本归于同一账户时,人们就会考虑沉没成本[10]。

心理账户提供了一种事前和事后不同方向的分析[10]。因此,在分析行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情境因素。

三、行为分析方法在旅游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一)应用前景理论分析旅游者行为

旅游者在进行旅游之前,会对这次旅游有一个预期的期望值,在旅游者进行决策的描绘和刻画阶段,这个预期的期望值就构成了前景理论中的参照点。由于旅游者收集的资料及其本身的因素影响,每个旅游者最后形成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因此各自的参照点的选择也是不同的。

旅游者在决策的描绘和刻画阶段中,会分析和比较几个备选的旅游目的地各自的期望效用,然后同旅游者预期的期望值进行比较,得出具有最大效用值的那个目的地作为最后的旅游选择。例如,两个旅游者,小王和小李,小李喜欢自然风景,因此在香港和九寨沟的选择比较中,九寨沟就是对于小李具有最大效用的选择。而小王喜欢城市景点和购物,则香港对于小王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在旅游结束后,即评价阶段,每个旅游者的真实旅游感受是不同的,将其感受与参照点相比较,可以准确地得出其价值函数是获利还是损失,算出其感受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横向比较。比如,小李和小王都去了香港,因为小李更喜欢自然风光,因此就对这次旅游期望不高,而香港的城市风光给他很好的印象,他玩得很愉快,相对于他的参照点,他赢利了,因此他对这次旅游评价很高。小王却乐于城市景色和喜欢购物,对这次旅游期望很高,由于在旅游过程中安排的购物活动不是太贵就是物品没吸引力,她没买到合适的商品,相对于她的参照点,她亏损了,所以她对这次旅游评价不好。这就充分地解释了不同旅游者的同一次旅游对同一旅游地的不同的旅游感受。

(二)应用心理账户分析旅游者行为

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时,旅游者本人的收入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认为,来自不同心理账户的收入,对其作出旅游决策的影响是不相同的。由于不同的账户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同的,这将影响旅游者所作的决策。在实际研究中,应考虑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使研究更贴近实际。

心理账户导致了人们在评估收益和损失时,是依据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假设游客小张准备游览一个景点,他花30元钱买了票,没马上进去,而是去买饮料了,等他回来准备进景区时,发现票掉了,他会再买一张票进去吗?此时,小张有很大可能就不会再买一张票了。而假设小张是在到景点门口的时候,发现自己刚刚掉了30元钱,他还会买票吗?此时小张是有很大可能会买票的。这是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买第二张门票的30元钱与第一张票的30元,被记入同一账户,这导致成本变成60元,多数人认为成本超过预算太多变得不可接受。相反,在第二种情况下,现金的损失没有被记入游览账户,而记入另外一个账户,因此,只是导致多数人认为自己穷了一点,而不会感觉到看风景的成本过高。

四、结论与讨论

在研究旅游者行为这一问题中,利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旅游者在决策过程中和旅游后评价过程中的体验因素和情境因素,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旅游者的理性趋利性和价值感受性统一于正常个体当中,可以定量的分析旅游者的心理感受,使得研究细化,有助于解释旅游者行为中的复杂现象,使结论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由于行为经济学本身的发展还不充分,理论和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研究中还有各方面的问题,利用这一分析方法解释旅游者的行为得出的结论还应该再进行检验。行为经济学方法中的主观的因素过多,进行重复实验也不好掌握,利用这一方法得出的结论的解释力度有欠缺。

总之,借助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分析方法,对旅游者的行为研究是一个促进,为旅游者的行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研究中充分重视旅游者的心理感受。随着行为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用其来对旅游者行为的解释必将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 罗明义.旅游经济学分析:方法・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22.

[2] [美]Abraham Pizam,[以]Yoel Mansfeld.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M].舒伯阳,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9-84.

[3] 董志勇.行为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6.

[4]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0-37.

[5] 王家骏.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址――旅游决策行为研究[J].西京论苑,1997:49-62.

[6] 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等.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2):97-103.

[7] 刘继云.经济学中的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3):70-74.

[8] 刘瑞霞,邬冬华.不确定条件下判断和决策的新领域――前景理论[J].运筹与管理,2005,14,(2):14-18.

[9] Kahneman, D.Experienced Utility and Objective Happiness: A Moment-based Approach[M].New York: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and the Russell Sage Foundation,2000.

[10] 李国平.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6-167.

Analysis of Tourists’ Behaviors Based on Behavioral Economics

LI Bin, YANG Xiao-xia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第7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旅游经济理论与实践》;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D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267-02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教学课件等为媒介,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目标的三者互动的过程。大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学习潜力,培育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

一、互动式教学概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是强调“如何教”的“填鸭式”教育,违背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互动式教学模式则要求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研讨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互动的学习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良好个性。

当前关于互动式教学的含义众说纷纭,张利云(2002)、杨瑞平(2003)、时光(2003)、周毕文(2007)、杨笑红(2010)、曾立荣(2010)等都对互动式教学做了界定。互动式教学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是包括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以及人境的互动的全面互动;是灵活多样的,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是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开放的互动;是各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的综合的互动;也是包括引导、交流和应用三个步骤的阶段性的互动。

二、《旅游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设计

《旅游经济理论与实践》是实践性和互动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针对研究生教育,更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旅游经济理论来思考实践、指导实践的能力,因此,需要根据互动式教学的特征和要求,结合《旅游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特性对《旅游经济理论与实践》教学做精心设计。

在教学方式方面,由于研究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和研究能力,可以更多的赋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激发其自觉学习的潜力。在教学方式的设置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施“方法研究+专题设置+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充分调动学生在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碰撞、实际应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人与情境之间的互动。

1.方法研究。课堂讲授摈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先集中阐释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本课程的展开做方法铺垫。“理论与实践”是本课程的方法论基础。“现象的本质+人的超常识性智慧=理论”,理论是由本质性概念与本质性规律组成。实践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活动,它不等同于案例。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设的;而实践,则一定是实实在在需要实地践行的。《旅游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是用理论对应实践,用其在实践中取得的效果来反观理论。这是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在重新审视旅游经济学时,应确立一个研究方法前提,即“我思考的旅游经济学”。这种思考,包含几层意义:一是要尽量摒弃人云亦云的套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模式,理论与实践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时而会以理论来检验实践,时而又会用实践累积的经验来推导理论,以此得出可能不同于以往的结论。二是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情感的生活,它需要我们主动的“投入”进去,非如此不能感受生活,非如此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我思考的”,要求旅游经济学变成我们自己所理解和思考的那个样子,变成每个人用心去接触实践、亲自去感受现象的属于的那个样子,变成独特的“旅游经济学”感受的那个样子。在这三个“那个样子”的实现当中,每个人的角色首先是消费者、体验者,其次才是观察者、研究者。这也是我和大家要共同完成的角色置换,多看、多想、多收集、多思考、多论证,以此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专题设置。专题围绕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来设置,根据旅游经济学的本身的特点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有三:一是我的旅游经济学。留心身边的经济现象,思考现象本身与旅游的关系;二是快乐经济学。掌握旅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理论与实践,开拓眼界,在未来毕业、就业工作中,举一反三,帮助自己和他人作决策,满足受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更大的快乐;三是创意经济学。创意经济与旅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做到“好玩、玩好”,从玩出发,从创意出发,使创意本身成为生产力。

研究生教学不需要从abc开始讲起,在已有学科基础上,分专题深入解析更具有针对性和深度。目前,各国对旅游经济的前沿关注和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向度:理论和应用旅游经济学研究;宏观和微观旅游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内和区域旅游经济学研究。由此,根据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将对研究生的课程教育分为十五个专题,分别从三个大的方向进行专题研究。并由学生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基础选择专题,按顺序对专题进行研究准备,从研究简述、基础理论、发展趋势、案例解析四个角度准备PPT,于课堂进行演讲,占期末综合成绩的50%进入总评。

3.课堂讲授。采取“引入+演讲+讨论+点评”的方式。首先,按照课程设置的顺序,学生预先了解自己下节课将要研究讲述的问题,在上课之前,将自己制作的PPT发给教师,由教师指出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或研究的不足,为学生指定几种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方式,或者提前下发相关资料,完成自学和自我准备的过程。其次,上课时先由选题学生进行演讲,再由教师提问,演讲学生主答,以此判断其对该问题的研究深度和理解程度。进而其他学生对演讲学生补充提问,或讨论式发言。最后,由教师做总体点评,并补充该专题的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同时提出现有研究空白,供学生做深入研究。这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很适合具有一定学科基础和研究能力的研究生教学,它抛开灌输式的传统方式,更多的是不局限于教材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由听转变为讲,由动手转变为动脑,由输入转变为输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自发自觉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4.案例分析。《旅游经济理论与实践》对实践的侧重甚至高于理论,应更多的采取案例教学法、模拟演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在知识传授时利用简单短小的案例使学生易于理解,产生兴趣。如讲述旅游经济现象无处不在,列举经济现象的普遍性,分析剩女存在的经济原理,两分看待,一种是实际已婚但因社会压力选择隐瞒已婚事实的“隐婚者”,从经济学上就是信息隐瞒行为,由此隐瞒,在性别歧视的社会中能够得到相应的工作机会和升迁机会等。另一种是真实的大龄“剩女”多为女博士、高级白领、事业有成的人,她们选择晚婚,实际是在进行比较优势的选择。30岁以前,容貌是比较优势;30岁以后,则资历和能力就成为比较优势。选择晚婚的女性,正是认为丧失“容貌资本”的机会成本远远小于丧失“素质提高”的机会成本,毕竟人生不是只停留在20岁里,因此他们才会因增加素质而增长年龄,为未完婚付出代价,这是机会成本的选择。同时,大龄带来婚姻机会成本的增大,选择婚姻也许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但若不忍放弃、坚持好强的事业心,在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下可选择的范围就越小,婚姻就越发不易,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用经济学的话说叫“路径依赖”。用这种生动的案例解释看似复杂的经济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讨论,达到互动式教学的目的。

除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外,可采取多元化教学工具。如介绍案例时可采取发放案例材料、PPT演示、视频文件演示等方式;集体讨论除课堂讨论外,课下还可以通过QQ、邮件、面谈、电话等方式,每个小组可分别建QQ群或讨论组,实施资源共享。

三、《旅游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互动式教学考察方式设计

对研究生成绩考察采取“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论文”的方式,把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起来,把自学研究、PPT制作和课堂演讲时的表现作为重点,着重考察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效果。

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50%。其中40分为个人演讲评分,如没人有两次演讲机会评分,每次总分20分;10分为奖励项目,根据演讲人制作PPT的效果、演讲技巧、互动式表现酌情加分。

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的20%。考察两次平时作业成绩,作业可以是知识收集、整理,也可以是案例分析,或者对日常旅游经济现象的分析等。

期末论文考察占总评成绩的30%。由教师出题,要求研究生围绕本课程的十五个专题,任选其一切入,结合旅游经济学理论,谈谈认识和看法。字数不少于8 000字,可以根据撰写情况考虑修改为论文投稿,必须遵守学生规范,在对某一旅游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曾立荣.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理念的价值及方法探讨[J].教育探索,2010,(3):70-71.

[2]谢少安.大学AIDAS互动式教学的心理过程及其策略[J].教育探索,2009,(8):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