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17 16:22:51

序论:在您撰写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房屋建筑学建筑平面设计

第1篇

针对目前国内《房屋建筑学》的传统教学现状,作者结合自身教授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以下几点有关房屋建筑学改革的内容。

1.1结合应用型人才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作者所在学校为独立院校,旨在培养和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即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于所从事的职业。针对这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等基本工作环节上,要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也就是要以工程实践需要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

所以,在《房屋建筑学》教学中,应合理优化课程内容,结合相应的建筑施工图纸和实际施工视频等内容来讲述相关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同时更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总之,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在社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更需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教学上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来进一步提高《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2实行创新性课堂教学

《房屋建筑学》着重于民用和工业建筑设计与构造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工程的应用。内容包括建筑平面、剖面、体型和立面设计,以及墙体、基础、楼板层与地层、楼梯、屋顶、门窗等建筑构造设计。其中建筑平面、剖面及立面设计需要建筑美学上的基础和技能;而建筑构造设计更注重结构、材料、施工方法等理论方面的知识积累。针对《房屋建筑学》不同的侧重学习点,作者在课堂上大胆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效果良好。

1)利用建筑模型教学。利用建筑模型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对照建筑模型加以讲解,能够非常直观地将建筑的结构构造、做法等按施工工序分层展示,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各节点的细部构造及做法。讲解完毕后,可将模型拆卸,分组请学生重新组装模型并解释过程,强化学生对构造做法的理解,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进行教学,搜集世界各国风格迥异的著名建筑图片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增强建筑设计的美感和设计感,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每完成一章或几章课程后,搜集相应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对建筑的设计、构造、施工等一系列过程增强感性认识。比如上完《房屋建筑学》的前四章———民用建筑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和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后,播放一些典型建筑的记录片,如迪拜的双子塔、北京的鸟巢、水立方等,激发学生对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及一般民用建筑的平面、剖面、体型设计的兴趣,效果很好。

3)坚持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突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尤其《房屋建筑学》大多涉及到概念性知识点,如一味地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会非常枯燥。基于此,作者非常注重教学互动,对于比较简单易懂的章节,通常鼓励同学自己讲课,比如墙体与基础一章中的墙面装修,安排6个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学生各自搜集现有工程中各种装修的风格、功能构造和做法等,并自制幻灯片进行讲解,最后由老师打分并进行知识补充。事实证明,学生都乐于这种教学模式,纷纷踊跃参与,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公众表达能力。

1.3加强现场实践教学

加强现场实践教学旨在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结合我校正在建设的办公楼进行案例式教学,如以建筑平面设计为例,让学生先查资料并分组设计办公楼,CAD绘图或手绘图之后,再组织学生入现场观察,让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办公楼的工程设计,如主要房间的功能、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设置;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走道、楼梯等细节设计;房屋的功能设置包括防火、防潮、隔热隔声、保温、电工等;以及房屋的采光、通风设置等。再如在教授房屋构造课程中,随着工程的进展,逐步组织学生观看办公楼的基础、受力结构形式、墙体、楼板、屋面、楼梯等的设计及做法,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进行多次反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1.4改革考核形式

传统的考核形式主要采用闭卷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考察内容基本为比较死板的概念性理论知识点。笔者针对这一现状,采取了多种考核形式,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考勤、课程设计、实习报告和期末考试,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观察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高职 房屋建筑学 实践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28-01

1 概述

《房屋建筑学》课程为建筑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制图》、《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建筑构造部分,研究房屋的构造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构造原理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连接的方法。建筑设计原理部分,研究房屋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包括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室内外装修及总平面布置等方面的问题。

2 《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庞杂与课时不相匹配

一般《房屋建筑学》教材分为建筑设计原理基础、民用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三部分,根据教学内容主要讲授前两部分。建筑设计部分有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剖面设计、建筑体型与立面设计三部分内容。建筑构造部分内容繁多,需要学生掌握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层、阳台及雨篷、楼梯与电梯、屋顶、门窗、变形缝等民用建筑构造原理与组成方法。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与目前高职院校紧凑的课时安排不相匹配。

2.2大量课堂理论授课,学生缺乏兴趣

由于教学内容与课时量的严重不协调,使得教师不得不加大课堂的授课内容,教师一味想多传授知识,但忽略了高职生的生源特点,教师只顾讲,学生被动地听。缺乏师生间知识桥梁的良好搭接,必然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3实践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房屋建筑学》中民用建筑构造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紧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通过语言表述让学生直观的联想实际工程施工中的各节点构造。如地下室、墙身、屋顶都会讲到防水构造,大部分学生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建筑工地,仅凭学生的生活见闻很难掌握卷材防水、水泥砂浆防水等一系列的内容。从学校所能提供的硬件条件来说,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条件满足不了教学的客观事实。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少,使得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理论环节,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3 《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3.1转变教学观念

《房屋建筑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课程,长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的观念显然不适合,应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观念。安排课程时从固定的教室授课跳出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条件,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外学习机会,带领学生经常到建筑施工工地参观并现场教学。这样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2优化课程内容

年复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体系及教学目的,适时的修改教学大纲的内容,使课堂教学紧跟工程实际变化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教材上的内容远远跟不上社会实际工程变化发展的脚步,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适当删减教学内容,一些老式的甚至已经淘汰了的构造做法少讲或者不讲,反而增添新材料、新技术、新的构造做法及设计理念。同时适当的复习建筑识图与制图、建筑材料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实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交叉运用。

3.3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板书有其独到的授课魅力,但《房屋建筑学》知识点多,所需图片资料庞杂,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难以现场作画的图形直观的表现出来,添加施工照片、录像等视频影像资料,让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再现与课堂,并注重课堂上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启发式教学、现场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项目驱动教学法、实地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加强实践教学

《房屋建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入力度。组织学生参观在建工地,现场实践教学,理论讲解,同时请工程技术人员边工作边讲解某一节点的具体构造做法,讲解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情况。学生实地参观的学习效果往往比教师在课堂将很多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将来可能从事专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能扫除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进工地是也可以通过参观模型,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建筑构造的各组成部分及细部节点做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5调整考核方式

虽然课上教师一直强调《房屋建筑学》课程在整个高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贯穿性作用,但作为高职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以往闭卷考试为主一卷定乾坤的考试模式,学生很难考取较好地成绩,更有甚者连考试成绩也无所谓。为督促学生的学习,宜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以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按5:5或6:4的分值标准,并将平时成绩细化为大作业、小作业、上课表现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在构造理论知识、工程图识读、建筑设计及学生对任务分析、解决、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陈燕菲.房屋建筑学课程教材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

第3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教学

《房屋建筑学》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为了提高《房屋建筑学》教学的质量,需要以房屋建筑课堂本身特点为基础进行改革,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现代化人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代的教育要求教师从权威的知识拥有者向学生的指导者转变。课程安排上尽量深入浅出,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留意学生接受知识的表情,随之调整自己的讲课节奏,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提问,让学生也积极参与教学当中,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将二者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墙体构造时,不仅仅只对墙体的构造进行介绍,而且还应该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如为什么框架结构的墙体的选材比砖混结构要丰富的多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学内容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不断推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且建筑设计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建筑装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技术所涉及的内容日趋扩大,但是学校课本上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跟不上现代房屋建筑技术的要求,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得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市场发展脱节。例如,现代实际工程的门窗已经采用铝合金、塑钢门窗等材质,但是教学中仍然还是以传统的木门窗为例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修研究当代建筑技术以及建筑装饰技术,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所学的知识范围不仅仅只是在课本上,将其拓展到实际应用的知识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还可以以欣赏课的形式来对建筑业最新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是注重理论知识,而现代的市场已经不仅仅要求理论知识牢固,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和社会的需要。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正是社会发展所需的。《房屋建筑学》中的建筑构造有大量的节点详图,建筑平面设计有大量平面布置工程案例,这些用语言是很难讲述清楚的,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可以将这些案例用最清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它在课堂上可以使用,而且用于自己的电脑上,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运用大量的构造实图、动画以及工程实例录像,将构造教学和建筑设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四、加强工程现场与案例教学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仅仅靠文字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就需要安排实习,深入施工现场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为了巩固学生对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的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加入到建筑物、分析实际施工图纸这些环节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房屋建筑学》教学的实际进度,选择有针对性的工地,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为了缩小学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差距,《房屋建筑学》教学的改革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工程现场与案例教学这几个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CDIO;课程整合;教学研究;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南京工程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是国家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之一。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我们也致力于探索适合学校特色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着手点是将联系密切的相关课程有机整合,交叉化、系列化教学。

《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和《房屋建筑学》作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建筑工程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几乎贯穿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其中《建筑制图》是以画法几何为理论基础,研究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绘制、阅读建筑工程图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画图、读图的基本能力,掌握手工绘图的基本技能。《计算机辅助制图》主要教授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在建筑图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房屋建筑学》主要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房屋的构造原理,能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建筑设计,并绘制相应的施工图。三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关联性强,且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三门课程放在不同学期依次进行,自成体系。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发现,这种情况下学习者的学习连贯性差,学习效果和综合使用能力不足,往往是学习后面课程时还要重新加强前面课程所学,效率低进度慢,也失去了其专业基础课的功能。近年来很多教师将《建筑制图》和《AutoCAD》两门课程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如何将上述三门相关课程进行合理又有效的教学安排,使三者内容相互渗透,紧密结合,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一项仍需探究的课题。

一、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研究

对《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和《房屋建筑学》三门课程进行系列化、交叉性的教学,开发设置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应以学生能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并能熟练绘制和阅读建筑施工图为培养目标,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

(一)课程内容优化与调整

教学内容改革是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部分,所以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知识体系,避免知识重复脱节,着重体现易学实用性。试点教学过程中根据新的教学目标,以设计为主体,制图为辅助手段来实现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从建筑设计开始,以建筑设计结束,中间讲述各种设计方法,并实时穿插相关的制图知识和计算机绘图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

较大的取舍和调整,具体如下:

1.从《房屋建筑学》开始,介绍建筑概述: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的分类与等级;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要求和依据等。基于此引出建筑设计成果的表达方法—图样。

2.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主要介绍建筑制图标准(如图纸图幅、线型、字体等)、制图方法和步骤,同时介绍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图框、标题栏等基本命令。弱化手工尺规绘图内容(涉及尺规仪器、几何作图)。

3.空间建筑形体的二维表示理论与方法(即画法几何部分):主要介绍投影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平面体的投影、曲面体的投影、组合体的投影、图样画法等,并实时穿插介绍各种几何元素及平面图形的AutoCAD绘制方法。削减立体表面交线和轴测图内容,去除那些不适合计算机绘图的简化画法,如对称图形、相同结构要素的简化画法等。

4.建筑施工图概述:介绍建筑施工图的形成,表达的内容,专业制图规定,同时介绍使用AutoCAD绘制建筑单体符号的方法(如轴线编号、标高符号等)。

5.建筑平面设计:介绍平面设计内容及方法,并结合建筑制图标准介绍TArch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方法。

6.建筑立面设计:介绍立面设计内容及方法,并结合制图标准介绍利用TArch和AutoCAD软件,生成并细化立面图。

7.建筑剖面设计:介绍剖面设计内容及方法,并结合制图标准介绍利用TArch和AutoCAD软件,生成并细化剖面图。

8.建筑构造设计:介绍细部构造设计内容及方法,并结合制图标准介绍利用TArch和AutoCAD软件,完善平、立、剖及详图。

9.课程综合练习:中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及出图,系列施工图识读。

(二)立体化教材建设

基于课程内容的调整,考虑到仍然使用原有的独立教材已经不合时宜,必须进行新的综合性教材开发。又由于教学研究和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继承精华同时调整舍弃不足的过程,教材建设应顺应这个规律,在兼顾到市场效应的同时,分几个阶段逐步进行和完善。

第5篇

关键词: 《建筑构造分析》 实践教学 开展方法

1.《建筑构造分析》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改革中,贯彻以建筑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教学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民用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概论、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层和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构造、单层工业厂房、建筑工业化简介。总计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6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教学重点是建筑构造原理、建筑构造要求及做法。

2.实践教学的内容组成

伴随着理论教学的开展应完成的实践教学有:建筑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构造设计(墙身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屋顶平面图设计),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联系、学会应用,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及毕业后完成在其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3.实践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的整个过程

3.1建筑整体方案草图设计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熟练地识读建筑施工图,有的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了工程实践活动,同时在大一时学生都参加过工程认识实习,学习了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等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一定的识图绘图能力,在教学初期学习绪论、民用建筑设计教学内容后进行建筑设计就有一定的基础。进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尽快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针对建筑设计提出的问题引出后面的建筑构造的学习,因此设计一个任务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巧妙地提出任务――完成某住宅建筑方案草图设计(绘建筑底层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正立面图),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明确完成任务后达到的学习目标。

为避免学生产生信心不足的心理,在发放教材的同时为学生每人提供一本建筑施工图图集消除学生见识少的畏惧心理,并指导学生查阅《建筑制图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的相关规定。面对这一极富“成就性”的任务,学生会在兴奋之余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例如:在轴线定位的时候具体定在墙中哪个位置?楼梯间的尺度应留多少?应该在底层平面图中表示散水还是明沟?立面设计中墙身装修材料选哪种?剖面设计中楼梯坡度多大?门窗尺度如何确定?应告诉学生这些细部问题在后面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会逐一讲解,目前的建筑方案设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学习、修改的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一些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路径。因此住宅建筑方案草图设计的缺陷引出了后面的主要内容――建筑构造的学习。

3.2建筑构造设计

在前面建筑方案草图设计中遇到的一些细部构造设计问题,随着建筑构造内容的开展(民用建筑构造概论、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层和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构造)学生可应用教师所讲的教学知识解决相关细部设计的问题。

如:通过民用建筑构造概论的理论教学,学生掌握了建筑尺寸的要求、平面定位轴线的定位原则,对自己的建筑底层平面图设计方案中尺寸、墙体定位重新审视,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墙体内容的理论教学中,学生认知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中墙体的组成是不一样的,墙身详图设计反映的空间内容远不止墙体本身,促进了学生对相关构件如基础、楼层和地层、门和窗、过梁、圈梁、雨篷、阳台的认知,随后又可修改建筑剖面图中构件的组成、位置、做法。

楼梯内容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整体设计中楼梯的尺度的确定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楼梯详图设计使前面建筑平面设计中提出的“楼梯间的尺度应留多少”的问题得以解决,在建筑剖面图中可以正确确定楼梯的坡度、级数、平台宽度。

屋顶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使学生清楚了屋顶构造设计的要点和难点,屋顶平面图设计的完成也进一步促进完善建筑平面图中的一些做法。

在与实践相关的理论教学中,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索问题完成任务,并随堂展示任务完成的成果。教师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任务。教师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做出反馈和评定,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通过一边理论教学一边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建立起了对建筑整体与建筑细部构造关系的认识,通过整体设计认识到了细部构造设计的意义,通过细部的构造设计进一步修正了认识整体的构造。这样前后联系反复修改锻炼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增强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其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增强。这使学生获得了相对完整的、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各地区通用民用建筑配件图集.

第6篇

比较灵活。特别是公共建筑,其本质上是为他人创造一种学习、生活、工作的模式或环境,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本文主要对教学楼实验楼的建筑设计全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设计

Abstract: beautiful campus space should be a complete and unified physical space, respect for the campus party rules. Art design can be popular, can also for a few, it in the service target is more agile. Especially the public building, its essence is for others to create a kind of study, the life, the work mode or the environment, is for most people the service.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classroom building building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hole process analysi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Graph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1熟悉设计任务书

具体着手设计前,首先熟悉设计任务书,明确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设计项目性质,功能,地理位置,水文情况,可实施的总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场地土类别等,并了解当地气候分区及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1.2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数据

通常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主要是从使用要求、建设规模、造价和建设进度考虑的,房屋的设计和建造,还需要收集下列有关原始数据和设计资料:

1)气象资料:所在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和风速以及冻土深度等;

2)基地地形及地质水文资料:基地地形标高,土壤种类及承载力,地下水位以及地震烈度等;

3)水电等设备管线资料:市政管线接口,基地地下的给水、排水、电缆等管线布置,以及基地上的架空线等供电线路情况;

4)设计项目的有关定额指标:国家或所在省市地区有关设计项目的定额指标,例如学校办公室每人面积定额,教室的面积定额以及建筑用地、用材等指标;

5)周边环境情况;

6)交通环境报告等。

1.3设计前的讨论分析

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深入访问使用单位中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认真调查同类已建房屋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和总结,对所设计房屋的使用要求做到胸中有数。首先需要了解教学实验楼的主要功能以及建筑内的各种器材用具的大小尺寸,为具体着手设计做好准备。

2)建筑材料供应和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建筑材料供应的品种、规格、价格等情况,新型建筑材料(特别是节能环保材料)的性能、价格以及采用的可能性。结合房屋使用要求和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了解并分析不同结构方案的选型,当地施工技术和起重、运输等设备条件,因地制宜,通过最合理的选材表现出建筑的地域性。

3)学习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同类型设计的文字、图纸资料,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各个地区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教学楼的抗震设防要求,尽量避免出现异形结构,出现高差过大的变化。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提出设计方案,即在已定的基地范围内,按照设计任务书所拟的房屋使用要求,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和建筑艺术方面的要求,提出设计方案。在满足建筑日照要求,消防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建筑物的组合方式,选定建筑材料和结构方案,确定建筑物基地的位置,阐述设计理念,分析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提出估算书。

2.1建筑平面设计

2.1.1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1)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家具、设备合理布置的要求。

2)门窗的大小和位置,应考虑房间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采光通风良好。

3)房间的构成应使结构构造布置合理,施工方便,也要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所用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

4)室内空间及顶棚、地面、各个墙面和构建细部,要考虑人们的使用和审美要求。

2.1.2使用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

根据建筑规范,结合所设计的教学实验楼布局形式,如为内廊式组合方式平面紧凑、走廊所占面积较小、房间进深大、节省用地,但是有一侧的房间朝向差,走廊较长时,采光、通风条件较差。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尺寸控制在8000mm左右为宜,在东西两侧各设一间厕所和洗漱间。

2.1.3门窗在房间平面中的布置

1)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房间平面中门的宽度及数量,是由通过人流多少和搬进房间家具、设备的大小决定的。一般是在房间的两头各开一个门,可根据每间实验室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开门方式及宽度。

2)窗的大小和位置。房间中窗的大小和位置,主要根据室内采光、通风要求来考虑。采光方面,窗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室内照度是否足够,窗的位置关系到室内照度是否均匀。各类房间照度要求,是由室内使用上精确细密的程度来确定的。由于影响室内照度强弱的因素主要是窗户面积的大小,因此,通常以窗口透光部分的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的比(即窗地比,教学楼的窗地比不应小于1:6),来初步确定或校验窗面积的大小。窗的平面位置,主要影响房间沿外墙(开间)方向来的照度是否均匀、有无暗角和炫光。如果房间的进深较大,同样面积的矩形窗户竖向设置,可使房间进深方向的照度比较均匀。建筑物室内的自然通风,除了和建筑朝向、间距、平面布局的因素有关外,房间中窗的位置,对室内通风效果的影响也很关键。在瞒足采光、通风的基础上,结合建筑造型、结构柱网布置窗户的位置及宽度。

2.1.4辅助空间的平面设计

根据教学实验楼的使用特点和使用人数的多少,在设计中考虑到了器材室、教员休息室以及学生的交流共享空间。

2.1.5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有:交通路线简捷明确,联系通行方便;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满足一定的采光通风要求;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考虑空间处理等造型问题。

1)过道宽度一般为2400mm。

2)楼梯是房屋各层间的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是楼层人流疏散必经的通路。楼梯设计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和休息平台的宽度,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考虑整个建筑的楼梯数量以及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

3)门厅和出入口。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处的内外过渡、人流集散的交通枢纽。门厅面积的大小,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确定。采用的门厅宽度一般为8000mm。

2.2建筑剖面设计

建筑剖面图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等。

楼梯在剖面中的位置,是和楼梯在建筑平面中的位置以及建筑平面的组合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采光通风的要求,通常楼梯沿外墙设置,当楼梯在房屋剖面的中部时,需用一定措施解决楼梯的采光通风问题。

2.3建筑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是表示房屋四周的外部形象,可以看成是由许多构部件所组成。建筑立面设计应根据初步确定的房屋内部空间组合的平剖面关系,设计时首先应该推敲总的比例关系,考虑建筑整体的几个立面之间的统一,相邻立面间的连接和协调,然后着重分析各个立面上墙面的处理,门窗的调整安排,最后对入口门廊、建筑装饰等进一步做重点及细部处理。立面色彩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色彩,避免出现单一、沉闷的色彩搭配。建筑立面应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

2.4 建筑模拟技术的运用

建筑环境模拟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受力模拟、建筑能耗模拟、人员疏散模拟、采光模拟、建筑通风模拟、环境噪音模拟等。根据模拟结果对前述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完成方案定案。

2.5 满足实验技术功能要求, 合理布局

实验室建筑与一般教学建筑相比,在功能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使用要求。我们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充分满足实验室的使用功能要求;结构选型、材料以及构造技术符合中国国情,并适用于华南沿海地区。符合规划、消防、安全、环保等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工程造价估算经济恰当,适应未来维护管理的需求。

2.6 以人为本, 突出现代教育理念

充分理解现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强调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设计中非常注重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层次丰富的交往空间,满足学术交流和素质培养的需要。以人为本是当代建筑发展的潮流,从总体流线布局到细部节点设计,我们都充分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与重视,力图营造富于人文气息的高品质的校园环境。

3 技术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即初步设计)是建筑设计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并为方案的实现提供技术依据。技术设计的内容包括整个建筑物和各个局部的具体做法分析研究,各部分确切的尺寸关系,内外装修方案,结构方案选型和计算,各种构造和用料的确定,各种设备系统方案和计算,消防的安全性,设计预算的编制等。这些工作都是在各专业共同商议之下进行的,并应相互认可。技术设计的着眼点,除体现设计方案的整体意图外,还要考虑施工的方便易行,以比较省钱、省时、省事的办法实现效果。最后应对建筑进行节能计算(根据国家及地方标准,可采用天正节能软件或PKPM节能软件等),考虑建筑的整体年耗,选择合适的节能环保材料。对于不太复杂的工程,技术设计阶段可以省略。

4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满足施工要求,即在方案设计或技术设计的基础上,综合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智能、燃气等各工种相互协调、核实核对,并深入了解材料供应、施工技术、设备等条件,把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反映在图纸中,根据国际及地方规范标准,做到整套图纸齐全统一,明确无误。

5结语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建筑与外部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建筑内部各要素包括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和建筑施工等,一个建筑设计只有符合满足上述要素的要求,才能满足一般的使用功能。但今天的建筑设计已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美观和经济的问题,它还要涉及到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环境学等多门学科。即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为人使用的基本功能,还要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

参考文献:

[1]董军,张伟郁,顾建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3.

第7篇

1.1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过时,亟待更新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开设在大二阶段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是培养和塑造学生专业态度与专业认识的一个起点。在这个阶段,学生初识房屋建筑,学习房屋建筑的各组成部位与其组成构造,其中不乏各种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当下建筑工程的一致性,对学生树立专业第一印象与培养“应用型”人才显得意义重大。但是查阅市面主流版本教材内容,特别是在引入先进工艺与新材料等方面,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例如:防水材料中讲到的沥青油毡早已被防水卷材与防水涂料给取代;新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强度最低为C15,而书中仍将C10混凝土作为基础垫层来使用等。作为培养民办高校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应用型”复合人才主要是以懂原理,能动手为主要出发点。但是目前“房屋建筑学”的教材内容显然与实际工程有很大的脱节,教材内容更新势在必行。

1.2课程教授内容繁杂,学生顾此失彼

“房屋建筑学”在土建专业整个教学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学生运用所学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制图”与“土木工程材料”等先修课程知识作铺垫。这些课程与“房屋建筑学”课程之间环环相扣,知识点相互重叠与渗透,可以说“房屋建筑学”是一个综合以上课程的一次综合运用。正是由于该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与专业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知识衔接能力不够,综合运用能力有限,教授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1.3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计不尽如人意

“房屋建筑学”的内容包含两个部分:建筑设计与建筑构造。前者主要侧重与建筑功能与形象的设计,后者重点集中于构件的功能与施工做法。该课程的常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周的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1,满足教学大纲的任务与要求。而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课程设计集中于期末考试前一周,学生无心投入设计实践之中,疲于应付各科考试。

1.4涉及设计数据较多,学生缺乏感知能力

“房屋建筑学”里含有较多的设计数据与尺寸要求,各种尺寸大小不一。有考量建筑长与宽的较大尺寸(以米为计量单位),亦有衡量细部构件较小的尺寸(以毫米为计量单位)。学生对于某个数据缺乏直观的体验,无法准确判断及合理做出设计。

1.5考核方式落后,学生考后即忘

“房屋建筑学”通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以考查学生理论知识为主,如概念和构件作法等。这就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考前突击,考后即忘。失去了课程教学的基本意义,与“实践性”、“应用型”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2“房屋建筑学”的课程改革

2.1吐故纳新,保持知识的先进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的是与时俱进,塑造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如何能让学生从校园到职场无缝衔接,是本次专业转型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保持知识的先进性,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显得尤其重要。应加大教材更新力度,及时融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规范的更新内容,摒弃废旧、少见的内容,合理删减教材。民办高校也可以根据各自定位与发展方向,开展自编专业教材建设工程,让教师拥有更多自,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调整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向实践课倾斜

“应用型”人才的价值体现在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实践课教学学时,控制实践课教学质量重要性不言而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再用理论知识加以诠释,这是一条比较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法。可以考虑把本课程的课程设计放在学期期中,比较圆满地解决了期末时间紧张的矛盾。

2.3开展户外课堂,加深对建筑的“感知”印象

面对“房屋建筑学”中比较专业的概念和比较具体的施工构造做法,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理论教学方式暴露出了种种弊端,课堂效果收效甚微。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可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环境,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自我“感知”是一种新颖且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法。“房屋建筑学”的课堂完全可以设置在建筑室内外的各个位置。例如:讲授房屋的开间、进深或勒脚、散水、女儿墙等构件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寻找校内各建筑对应的构件,并要求用皮尺测量出各构件的尺寸;讲授屋面的排水形式与防水构造时,可将课堂直接开设在建筑的屋顶,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又在实际测量中加深了对构件的了解,一举多得。

2.4多种考核形式并存,注重学生动手能力

考核方法应突破传统的纸面答题,改变单一的一考定成绩的形式。由于“房屋建筑学”的综合性与工程实用性,可以在考试形式上多样化,考试内容上专业化。例如:在讲授完成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后,通过设置课堂小测验的方式,用一些简单的建筑方案快题,要求学生绘图表示,以达到巩固练习,强化锻炼的目的;在讲授完成楼梯的设计步骤与要求后,设置综合小测验,要求学生设计一套完整的楼梯并用绘图的形式表达。将这种单元测验的成绩计入总分,最终汇总评判。这种方法弱化了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现象,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