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22:48
序论:在您撰写广告公司认证体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金钱装进自己的口袋。 从这个角度来看,广告这个行业的确让人疯狂,因为他们在做着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
中国加入 WTO 组织已三年有余,“过渡期”已经结束,诸如零售等行业都已经逐渐全面放开,而广告业也位列其中。面对进入中国的国际广告巨头,本土的广告公司应该如何应对——探讨、争执、实践——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总结本土广告公司在困惑中的思索、在迷途中的探索、在现实中的摸索,分成四个篇章分别论述:本土广告的困境、本土广告的理论探索总结、本土广告的经典发展案例和本土广告的未来发展模式。期望能够从中得出某些有益的线索和角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困境
中国的广告经过了青涩和逐步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从广告额度的快速增长和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的火热就可见端倪。
但是,宏观上来讲:来自国际 4A 、媒体、专业化的执行公司等的压力,已经使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腹背受敌;同时,中国的几个广告快速发展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地,广告已经接近饱和,而广告公司、广告人才和资本却都积聚在这几个地方,因此具有很大的投资风险;另外,国家经济大环境的政策影响,也使本土广告的发展变得扑朔迷离。
而且,进一步分析本土广告公司在微观上的现实困境,可以总结为以下七个方面:
1 、广告公司竞争中受到来自广告主和媒体的双重压力 。
本土广告公司日益面临边缘化的处境,受到来自广告主和媒介的双重压力。由于广告主自身广告意识的觉醒,以及自身执行力的增强,对广告公司的要求也就越加苛刻。在从创意到制作、到执行、到发表,再到最后的效果评估,广告主会盯住整个流程,在广告公司制作的专业性、执行的科学性以及评估的收效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另外,由于门槛较低,一些广告公司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扩张阶段,无论在社会地位、人才素质和资源整合利用方面,与部分“越俎代庖”的媒介相比都处于劣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广告公司,由于资金较少、媒体总量较小等原因,在与媒体合作过程常常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没有足够周转资金为客户垫付广告费用,由于媒体购买总量较小而不能够获得较好的价格政策。种种情况导致这些广告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 、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服务内容有待深化。
随着广告主营销广告活动的运作逐渐走向了专业化、理性化和规范化的良性循环,广告主对广告公司的服务效率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广告公司提供专业化的贴身服务。使得广告公司的服务理念、专业素质、资源掌控等多个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这是时代的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广告公司的贴身服务会有效地增加客户对广告公司的信任和亲切感,有助于在感情上消除双方的隔膜,建立超越简单工作联系的长期合作。其次,成功的个性化服务将构成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得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客户也很难再去选择其他的广告公司。
而纵观目前国内的广告公司,能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 ---- 我认为 ---- 即掌握并能把持住主要大客户、提供跟进式服务、时时与客户胡同信息的寥寥无几。广告公司在服务理念上的不足,成了制约本土广告公司壮大的一个主要绊脚石。在提供的服务的深度上,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不是草草制作了某个路牌、发起了某场运动就完事,要时时跟踪客户的走向,使着在整体品牌的规划、前期市调以及后期的消费者反馈等方面下功夫。
3 、跨国广告公司的竞争压力。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广告市场完全向外资开放,跨国广告公司一方面占据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庞大的国际客户,一方面 自20XX年以来,跨国广告公司已经逐渐不满足于只据守在京、沪、穗三地,开始通过与本土广告公司进行区域结盟或者直接并购的方式,积极向二线城市渗透,开发新的客户源。 如此“洪水猛兽”虎视眈眈地盯向大陆这个巨大的广告市场,在社区公关等方面丝毫不逊色于本土广告公司,给本来就在风雨中飘摇的本土广告公司经营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而本土广告公司不能坐以待毙,应主动采取对策。通过区域化经营拓展客户结构,比如一些本来据守北京、上海或者广州一个城市的公司开始逐渐向其他两个城市扩张,在当地建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 而一些二线比较有实力的本土广告公司则根据业务的发展,向离他们最近的京、沪、穗三地扩张,努力抓住位于产业链下线的客户群,丰富自己的羽毛,时刻等待反攻的机会。
4 、客户结构单一,难以跨越地域的局限。
本土广告公司有很多都是靠某一产品起家的,之后就很长时间在这一客户所在的行业转圈。广告公司应该跟据不同行业、规模、地域等方面的客户分布,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减轻其对大客户的依赖度,从而分散经营风险。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的省份和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拓展客户构成、构建健康的盈利模式,广告公司如何打破地域限制,通过设立异地分公司、并购或是联盟的方式,整合客户资源,成了摆在本土广告公司面前的一个槛。
5 、与广告主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年限不能持久。
合作时间较短、合作关系不稳定是目前广告公司与广告主合作的主要问题之一。 20xx年广告公司生态研究调查显示,将近 70% 的被访广告公司与广告主的平均合作时间在两年到五年之间。其中,合作时间在 2 ~ 3 年区间内的广告公司有 35、4% , 3 ~ 5 年的有 32、3% ,而 2 年以下或 5 年以上的比例都比较低。自祤为扛起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广东省广,与客户合作的期限长的,也一般在 5 年左右。
这也反映了一定问题。在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中有 70 : 30 这个定律,即说吸引一个新的消费者的花费是保持一个已有消费者的 4-6 倍。这个事实在广告公司与广告主合作的过程中同样合适。合作关系不能长久,使得广告公司工作效率不高,并且在不断寻求客户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可以带来更大的实际收益。
6 、零费制与来自媒介的直接竞争。
某些跨国广告公司则凭借其在全球范围内品牌的优势以及全球广告集团背景的支持,能够暂时不顾利润摊薄的压力为广告主垫资,以争夺客户资源,或是通过零来累积大买单获取与媒体的谈判优势,造成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有研究表明,媒体直接与广告主接触仍是广告公司与媒体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0xx 年媒体生态调查数据表明,媒体直接与广告主接触投放广告量占到媒体总广告额比例的 56、4% 。媒体越过广告公司直接与广告主接触,大幅侵占广告公司生存空间,给广告公司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媒体在广告经营中倾向于与多家公司合作,分散权的做法也导致单一广告公司难以承揽媒体大部分广告业务,与媒体的合作关系较不稳定,使得部分媒体公司在与媒体的对话中处于劣势。
7 、经营结构单一,专业性欠缺。
很多综合、媒体购买 / 销售公司致力于维护与媒体的战略性合作关系,直接冲击着本土广告公司的经营。他们凭借自身强大的资金、专业实力,依靠良好的信誉、规范化的运作赢得媒体信任,通过大批量购买、公关深度沟通、提供附加增值服务等措施增强与媒体的合作深度,提升与媒体合作中的话语权。
广告公司在这种重压之下,要重视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寻找其差异化、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优势,使自身服务成为广告主营销活动及媒体广告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力量,并立足于此与媒体开展各个层面的合作。
二、理论解决初探
随着广告主营销理念的日渐成熟和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广告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纵观20XX 年国内广告公司的运营情况,由于找不到赖以生存的竞争优势而陷入举步维艰境地的例子在广告业内依然屡见不鲜。
作为广告公司服务的消费方,广告主和媒体的营销、传播等各方面的专业意识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步升级,对广告公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广告服务的同质化现象却愈演愈烈——无论是大型公司还是中小型公司,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准上,走向趋同。由于服务趋同,找不到核心专长,广告公司之间往往相互压价抢单,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造成广告公司的营业额/利润空间狭小,无力投入公司的升级运作,无法积累更多的经验,而这一状况又使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更加困难……使广告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广告公司陷入恶性发展循环。
多年来,许多本土广告公司安于小而全或在媒介上进行大比拼,而在真正的客户服务与品牌深度合作却停滞不前。许多本土公司要么四处寻米下锅,苦苦支撑;要么关门大吉。而跨国广告公司则四处出击,将一个个具有潜力的国内客户从本土广告公司中抢走。做公司生存也好,突破也好,没有灵丹妙药。贫富悬殊,有好有坏很正常。对于以上的实际问题,从理论上讲,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进行解决:
办法一、在宏观政策管理上,中国广告协会已经出台了广告经营资质认证等办法。
给广告经营单位贴上标签,这对净化广告环境、培植优势企业、杜绝恶性竞争、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整个认证体系的科学性、执法的力度、数据的来源、信息的渠道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借助这个认证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对每个相关企业和主要从业人员实行跟踪和监督,并引入黄牌和红牌机制,使中国广告业运作在一个良性的体系中,积极实行广告制,使每个人做该做的事,得该得的钱,真正与国际广告业接轨。
办法二、广告公司自身的品牌化策略日见突出。
作为广告经营的基本单位,广告公司的品牌化趋势不仅有利于吸引广告主,让企业更有效地选择广告服务,而且是一种生存方式的转型。即,品牌化的生存对广告公司的自身经营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持久经营、规范经营与诚信经营上有了明确的指归。品牌化,说得通俗一点,就是 “ 要脸 ” ,要脸的人生肯定会过得累一点,但却一定是赢得尊重合创元收益的前提。
办法三、广告经营的规模化。
广告公司的做大做强与传统企业大不一样。传统企业依靠控制物理资源就可以成功,但广告公司必须调动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使公司变小;另外,社会整体的多元开放系统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品牌,都是一个企业,这给广告公司的自身经营管理带来新课题和机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当尊重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让那些不负责任、缺乏能力的弱小公司自然消亡;那些讲信誉、有能力的强势公司通过兼并、控股等市场手段迅速发展与壮大起来。在形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对外,可以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谋求行业上的联合;对内,可以通过集约经营降低成本。在坚持固有优势不放弃的前提下,走国际化道路,从而形成高质量而收费合理的良好经营形象。
办法四、广告服务的专业化。
本土广告公司由综合化向专业化发展提供核心,是一条有效的趋利避害之路。目前,国内一批广告创意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媒介公司、公关策划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都逐渐具备了与跨国广告公司抗衡的能力。从本公司擅长的领域入手,放弃“小而全”,追求更细化、更专业的操作在品牌化与规模化的基础上,专业化就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专业内容上谋求定位的单一化、纵深化和细分化。现在有一种社会性的误解 -----“ 什么都不会,就去做广告 ”! 一个行业的受尊重程度,与这个行业的专业度一定是成正比的。我们必须提升行业的知识与技能含量,从而有效提升广告行业的专业门槛。
办法五、广告环境的公平化。
品牌化、规模化与专业化一定是行业发展的方向。然而,一种有序、公平的环境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
终结中国广告制的始作俑者就是中国的媒体业者。他们对于制不了解、不尊重,他们一方面炮制专属的媒介销售公司,刮取媒介暴利;另一方面各媒体的广告部有企图跳过一般的广告公司,直接面对客户,给予广告主最低的折扣,夹杀真正的广告公司,以图最后绞杀中国的广告制。行业的混乱往往与guǎn lǐ、制度等环境因素不无关系。要让行业资源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合理配置,严格维护行业环境的公平合理。这也许是行业尊严的最为根本的要素。
还是应该让一切回归广告专业的基本面:确实完善中国的广告制,让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业者、媒体监测业者各自发展自己的专业,并且组织各自的利益团体,相互监督,有效沟通。最后大家都受益,而中国消费者则会是最大、最终的受益者。
由于我国广告市场门槛较低,一些本土广告公司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扩张阶段,无论在社会地位、人才素质和资源整合利用方面,与媒介相比都处于劣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广告公司,由于资金较少、媒体总量较小等原因,在与媒体合作过程常常遇到各种问题,例如,没有足够周转资金为客户垫付广告费用,由于媒体购买总量较小而不能够获得较好的价格政策……种种情况导致这些广告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本土广告公司和外资公司是各有千秋、各有优势,但也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差距是在guǎn lǐ系统上。进军中国的外国广告公司一般都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guǎn lǐ方法,包括观念、操作、财务等都有很规范的guǎn lǐ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生血系统”很健全。比如有的公司,既使人员走了一半,也能很快就复原,新人来了,一个萝卜一个坑,他的人就像螺丝钉一样,缺了一个就换一个新的上去,不会影响整部机器的工作。而本土的一些公司,往往主要人员一走立即就瘫痪,这主要是guǎn lǐ上的不健全引起的。
综上一些理论上的探讨方向,我们还是会有希望:只要我们能够适时思考。将以上理论探索应用于我们的实践当中,那么,“雪域”和“草地”的困难终将被克服,“新之路”的出口依旧灿烂。
三、案例——实践中摸索
通过以上对本土广告公司的现状认识和理论探索,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本土广告公司在理论上的改进方向。然而,事实上,我们今天究竟面对着一个什么样的竞争市场?我们理论上的措施究竟能够成为实践中的真刀真qiāng、抑或仅仅是花拳绣腿?现实中的本土广告公司在困境中,已经做了哪些改进、或者是还意图做出那些改进?——这都要我们进一步的在实践中探索、观察和总结。
本部分中,我将选取今天在各个方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家本土广告公司,希望能够通过他们已经进行、或是正在进行中的改革,对我们上述的理论探讨做以检验、论证和提升。
(一)、本土广告公司多元化发展的代表——广东省广告公司 (以下简称省广)。
在国内大众媒体能够普及到的地方,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广州本田的这句经典的广告语:“起步,就与世界同步”。而这,正是广东省广的作品。
作为 2003 年业绩就超过 12 亿元、年增长率达 23% 的中国本土最大的广告公司,广东省广具有强大优势的规范运作。省广的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服务组,通过品牌业务局对客户总监负责、客户总监对总经理负责的三级负责制,最优化地整合公司资源。公司现下设 15 个业务局,并成功摸索出了:以业务局为中心,建立策划创意局、市场中心、媒介中心三个支持平台,策划创意局为顾客和品牌提供建议和策略,市场中心提供最新的市场动态和分析,媒介中心提供媒介策略和媒介组合投放的综合化运营模式。
历经 26 年的发展,省广几乎是与中国广告在同步探索、成长。在此期间,省广先后自发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战略转型。
发行量――讳莫如深的数字
发行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包括实销量、摊点实销量、印刷量、最大发行量、总发行量、平均期发量等不同的指标。
中国报刊发行量数据的真实性与否,一直如同“皇帝的新衣”,各家报社都心照不宣。报刊界中也仿佛有一种不成文的“礼貌”――别问报纸的发行量。一些老总回答起自己报刊的发行量,要么遮遮掩掩,要么虚虚实实,总之一句话,让你雾里看花,难辨真假。报刊发行量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非常透明的,各大媒体的发行状况,包括报刊印刷数量、实际销售数量以及定向赠阅数量,都能通过公开渠道查到,而且媒体也乐意公布自己的发行数据。但是到了中国,情况就截然不同。全国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将发行量视为最高商业机密,谁敢泄露,家法严惩。记得早些年前《新闻记者》杂志开辟了“晚报大家庭档案”专栏,请全国各家晚报提交各自的发行量、广告营业额、员工人数、创刊时间、定价、版数等相关数据资料,但不少晚报婉言谢绝,即使提供数据的,发行量和广告营业额这两栏也往往空缺。即使报社迫不得已必须透露发行量(如向上级部门汇报、编撰新闻年鉴、自我广告宣传等),也是遮遮盖盖、真真假假。比如,“本报发行量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24%”。然而具体数字是多少?无可奉告。至于“拥兵三千,号称十万”的,更不在少数。
众所周知,在报刊业的经营过程中,受众、广告和发行是报刊竞争的三大核心内容。一份报纸内容办的出色,拥有足够多的受众,客观上才能保持一个比较可观的报纸发行量。而广告主选择媒体投放广告的重要依据,对于报刊来说,其主要参考因素就在于报刊的发行量。报纸发行量的多寡,又客观上影响报刊到达受众的数量。报刊竞争力的三大核心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过程。
然而,伴随着上个世纪以来的报刊市场化动作和“厚报时代”的来临,靠发行赚钱对于绝大部分报纸来说,已经一去不返了。国内靠发行赚钱的报纸除了像《参考消息》、《读者》等有较大影响的报刊之外,几乎所有的报刊发行都在赔钱。报刊盈利来源纯粹地转向了广告收入。广告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报刊社利润来源的支柱。而如何获得购买报刊版面的广告主或是广告公司的青睐,发行量自然成为报刊社非常敏感的问题。处于变革中的中国传媒产业充满不确定性,体制的变迁、利益的重构与信息不对称交相并存,“发行量之争”正是这种现状一个集中反映。
发行量的虚报是当前报刊界无序竞争的一个极端表现,只要愿意,某些报社老总可以随时添加自己的发行量。从短时间看,这种做法可以一时拉来广告,但从长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讲,这是报刊面对社会、面对竞争对手的诚信问题。一个连自己发行量真实性都难保证的报刊,如何教育自己的编辑记者真实地反映社会?如何让读者相信它能够刊载真实的新闻呢?而从报刊自身来说,报刊的发行量是报刊质量的一面镜子,是报刊营销能力的综合标志,玩弄数字游戏终究会有“崩盘”的一天,而一个健康可信的报刊发行稽核系统是可以避免这一危险发生的。
千呼万唤始出来
缺乏权威、公正的报刊发行量认证组织目前已成为制约新闻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从表面上看,需要报刊发行量真实数据最急切的是那些广告主和广告公司,他们想知道到底自己的广告费该投放给哪家报刊,哪家报刊才能最好地表达他们的广告诉求,然而在实际上,真正需要一个统一、公开和公正的发行量稽核系统的,恰恰是报刊界自身。
时间拨回至2003年6月9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召开的世界报业协会第56届年会上公布了2002年“全球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版,中国有《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15种报纸进入这个名单。同时,根据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数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发行量达到8200万份,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其后续事态的发展却出乎意料。从排行榜出台一直到7月份,从《新闻记者》在第7期刊发《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一览表》到各地报纸杂志纷纷对排行结果公开或非公开表态,或欢欣鼓舞,或指责质疑,或相互攻讦,风波骤起,热闹非常,成为年内传媒界的一大话题。而在此前,类似的事件也曾数度发生,如1998年央视调查机构的有关石家庄报业的数据、新生布的有关武汉报业的数据,2000年大洋网的排行榜等,都曾引发过当地报社之间的争执。
各地纷争的一个原因在于数据提供者的身份上。无论是“央视调查机构”还是“新生代”,都是商业性的市场调查机构,提供调查数据当然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用户向它们购买数据用于分析和研究市场,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行为。但是,目前我国市场鱼龙混杂,调查业也良莠不齐,人们有权利对调查数据提出质疑。比如,在广州地区就曾有一家虚构的所谓“新境界市场调研公司”,拿着一份编造的《广州地区各类报刊(印刷量及广告效应)一览表》到处兜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户把购买来的调查数据用于竞争目的,暂且不论这些数据是否准确,单凭数据提供者的身份而言,就足以让那些被调查数据置于不利地位的一方或几方有了说辞。
而目前我国有些报刊已先后不定期地实行了报刊发行量公证,如《电子产品世界》,从1995年开始率先在国内电子行业作BPA发行量国际公证;中国计算机报在1998年邮发量达18.1万份时,也曾通过北京市公证处来公开自己的发行量;北京晚报在其印发了120万份时,也通过北京市公证处进行了公证。由于当时我国没有专门的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因此上述报刊在寻求公证时,或是寻找国外的权威认证机构,或者通过国内的公证部门来认证。但是这些认证要么针对某一期的数量,而不是平均发行数字;要么公证的发行量是印刷数而非实际销售数;要么认证部门不是权威的发行量稽核专业机构,总之,相对于国际上公认的发行量认证制度来说,因此国内目前还处于“真正意义上的发行量认证缺失”阶段,而传媒咨询公司的发行量调查只是起到了发行监测作用。
随着我国媒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和广告公司需要真实了解所购买媒体的情况,尤其是报刊真实的发行量以及读者构成情况等。而长期以来,国内媒体对这些内容一直讳莫如深,在实际报刊经营管理过程中,虚报、谎报发行量的现象时有发生。报刊界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媒体产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媒体管理机构、广告商和一些媒体早就在呼吁建立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报刊发行量核查机构,以提供权威的报刊发行量信息。
《传媒》早在2003年就提出建言:“在中国市场语境中,完全照搬ABC或BPA的做法行不通,也不能完全交由纯商业性调查机构来动作。政府的主导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由政府直接操作是理想的选择。或许,在某些方面,ISO9000等质量认证体系的做法值得传媒业借鉴,那就是政府主导,与国际机构合作,引入国际标准,进行本土化操作。”
事实上,一批有识之士早就开始了建立报刊发行量核查机构的呼吁,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基础。从国内环境来看,目前已经成立了中国报业协会、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协会广告主委员会,中国市场调查协会也正在筹组之中,这些行业性社团的存在无疑为报刊发行量核查机构的建立提供了可以借助的力量。国际报刊发行量核查组织联合会IFABC支持和鼓励各国建立独立的发行量核查机构,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吸取各国类似机构的组织形式和成功经验,从而可以避免挫折,少走弯路。
改革开放的时代步履已经跨入了新的世纪,新闻出版业迫切要求建立一种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市场竞争机制,迫切需要有一个独立于政府部门、出版商之外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来监督、审核出版单位的发行量及相关数据,向社会公正、权威的出版物发行量数据信息,来确定他们各自的量级与地位,来确定他们中到底谁是真正的中国传媒航母;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部分,早日建立一个发行量审核认证机构,定期公布经过严格审核的发行数据,既能激活市场,又使竞争有序;在管理上将行政措施转变为利用市场机制来规范报刊出版单位的市场行为。同时,通过发行量的认证,报刊管理部门将获得大量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就可以建立在对数字分析的基础上。
早在2000年12月18日,石宗源署长在合肥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利用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认定报刊发行量及报刊整体质量,是世界各国报刊扩大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与国际有关机构合作,成立中国报刊认证机构”。依据这个战略意图,新闻出版总署开始了考察和调研,2001年、2002年两年间,先后11次与美国BPA接触,了解情况,并两次赴美专题考察;这期间,还对国内的报刊社开展了大型基础问卷调查。经过系统、广泛的调查研究,大量而周密扎实的工作,对建立我国的报刊发行量审计认证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关于在我国建立出版物发行量审计查认证的报告》和相关文字资料。2003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认为,在我国尽快建立报刊认证机构,“有利于读者对于报刊的认知,有利于商家利用报刊开展广告经营业务,有利于报刊自身的经营发展,也有利于出版行政部门对报刊业的宏观管理,对于报刊业扩大知名度、提高整体质量十分必要。”这一消息传出,业界一时“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呼之欲出”的声音鹊起。
在业界千呼万唤之后成立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看似“姗姗”,实则不迟,它的诞生,凝结着新闻出版总署主要领导和很多有关同志的心血。
报刊的消费者权益
在4月25日正式揭牌之前,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已于3月15日召开了成立大会。选择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开成立大会,是巧合还是刻意?报刊认证制度说到底是对报刊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消费者有两类,其一为读者,其二为广告商。报纸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实际面对的是两个市场,报纸市场与广告市场。由于报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来源于广告市场,因此,对广告客户的争夺也就成了报业竞争的主要内容。但是,报业经营者在广告市场上竞争的资本则来源于在报纸市场所获得的传播效能,确定报纸传播效能高低的量化指标主要就是报纸的发行量。因此,报纸的发行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成了广告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发行量越大,这种商品的价值就越高。于是,报纸间的经济利益之争最终就落脚在报纸发行量的竞争上。在报刊市场,买方是广告主,卖方是报刊社。这里的信息不对称是,作为买方的广告主无从知晓作为卖方报刊社的准确发行量,从而导致错误购买行为。
在成熟的报业市场上,为了保证公平竞争,维护广告主、广告商和报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一般都有一个报刊发行量的核查组织作为市场的中介机构,由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核查公布报纸的发行量,以避免个别报社弄虚作假,确保发行量数据的真实性。对于那些胆敢通过虚报发行量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做法,法律和行规都将予以严惩。1997年9月,香港的英文《虎报》因涉嫌每日虚报一万多份发行量,受到了香港廉政公署的审查,最后3名当事人分别被法庭判处4至6个月的拘役,即为一个例子。
然而,反观此前我国报业市场竞争的现实,报纸的发行量任由各报自说自话,发行量的水分岂止区区一万份的虚报。尽管我国《广告法》也规定:“广告者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提供的媒介覆盖率、收视率、发行量等资料应当真实。”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核查手段及处罚措施与之相配套,这一规定几乎成为一句空语。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一些发行量仅有数千的报纸敢号称数万,仅有数万的报纸敢号称几十万;更有甚者,某些报社还明令规定报社工作人员不得向外透露本报的发行量,违者就要受到处罚。这就使得我国报纸的发行量成了一个“黑洞”,深不可测,局外人根本不知深浅。显然,这种状况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它不仅构成了对广告商的商业欺诈,同时也构成了与报业同行的恶性竞争,损害了诚实守信的报业经营者的利益。近年来,一些国外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在进入我国从事广告经营业务时,常常以我国报纸的发行量没有经过核查,不真实、不可靠为因,作为向报纸杀价的理由。这种状况如任其进一步发展,最终受损害的是报纸的消费者,进而是整个中国报刊业。
消费者是行业和产品存在的基础,只有保护好了消费者权益,才能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按此条规定,读者和广告商作为报刊的消费者,了解报刊真实发行量是他们的权利,向他们公布真实发行量是报刊社的义务。发行量认证制度的推行,是实现这个权利和义务的保障。
犹抱琵琶半遮面
早在几年前得悉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正在着手建立发行量认证制度时,业内人士就提出了几大争议:一,是否要引进ABC和BPA这两种认证制度?是选取其中一种还是二者某种程度上的综合,拟或建立第三种认证制度?二,如果建立新的发行量认证制度,该由哪个机构去具体运营,是中国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还是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机构?三,如果引进ABC或BPA,政府管理部门该如何有效管理?四,在发行量认证体系引进过程中该如何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市场化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
如今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的成立已经相对完满地解答了前两个疑问。其一,调查中心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独立法人,属非盈利机构,实行民政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双重管理,民政部为登记管理机关,新闻出版总署为业务主管机构。这样的双重管理直接保证了调查中心在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执行中独一的权威性。其二,通过对国际上ABC和BPA这两种认证制度的学习和比较,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最终是在借鉴英国发行量稽核制度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的基础上筹建的。总的来说,调查中心的成立一如在理事会召开当日有人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前期的筹备工作,只不过是为一部伟大的历史正剧打开了序幕。而到它挂牌的那天,中国的大地上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机构,它将以公正、诚信的巨膀,托负起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有序竞争的明天。
“新”固然是国新调查中心最为突出的特点,然而面对剩下的两个疑问,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是报刊管理的公正裁判所还是发行量这场数字游戏另一个名利场,显然因为人事制度、资金来源等基础管理上的语焉不详而让业内不少人士表现得并不乐观。
按目前公布的资料,国新中心的主要业务职能是向出版社、报刊社、互联网等出版单位、广告客户、广告商及有关调查研究机构提供图书、报刊、互联网等出版物印刷量和发行量及相关数据的认证和信息服务;对出版社、报刊社、互联网等出版物的受众、客户构成及出版、广告、发行进行数据调查,向社会提供数据咨询服务等业务。职能是这些,但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方法还不明了,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它的认证规则是怎样的?认证方式是申请还是强制?如何保证认证的公平、公正?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非盈利机构,经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国新中心在实践中解答。
阳光下的角逐
一、从区域到国家的“品牌农业”建设
日本的“品牌农业”的发展通过创新和建立调动农民智慧的机制,注重发掘各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进行“品牌农业”建设。以1979年大分县开始的“一村一品运动”为契机,逐步创建了大分香菇、松板牛、高知酱油、富士苹果和越光大米等著名的农产品品牌。所谓“一村一品运动”,指发动各地村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出特色农产品从而发展农村经济的运动。日本“一村一品”品牌建设的经验就是“必须面向市场挑选最能体现当地优势”的产品,因此“一村一品”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最能占领消费市场;
(2)能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3)靠质量打响产品的知名度。我国各地打造农产品品牌时也应该思考是否满足了市场的条件。
随着“一村一品”运动的深入开展,日本各县都开始关注自身的区域特质,绝大多数县都制定了各自的“品牌农业”或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如,山梨县因拥有日本最大的葡萄产地打造水果之乡的“山梨品牌”,拥有首都圈市场的千叶县着力打造蔬菜及特色水产的“千叶品牌”,日本茶叶产量最高的静冈县则重在确立自己的茶叶品牌。经过各县如火如荼的品牌战略实施,逐渐形成了由地方向中央扩展集中的态势。2001年,农林水产省决定致力于为本国乃至其他国家提供优质的“品牌日本”的农产品,加大农产品品牌战略规划的力度,提出了着力打造“品牌日本”的整体日本农产品品牌形象。由此可见,日本“品牌农业”战略的发展经历了由下自上从“一村一品”到各县确立农产品区域品牌,直至日本提出了“品牌日本”的国家农产品品牌战略,各级着力打造其优势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农业”建设之路。
二、日本“品牌农业”的建设特色
(一)强化高品质的品牌定位,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日本农产品品质
虽然日本农业生产仅能满足国内需求40%左右,但“品牌日本”战略规划提出”高品质”要求日本农产品生产不片面追求高产,而是不惜成本地提高产品的营养成分,改善口感等品质,从产品层面达到“品牌日本”的高附加值效应。例如,日本“松阪牛”品牌为追求高品质,其饲养程序极为严格,饲料必须是大麦、豆饼为主的混合饲料。牛长肥后,为了增进其食欲,每天要给牛喝啤酒,为牛按摩,甚至让牛听音乐、接受日光浴。尽管一头优质“松阪牛”的价格在四五千万日元,却仍然深受日本人的欢迎,拥有美国进口牛肉所无法取代的品牌形象。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农林水产省及相关机构开展了促进日本加工食品供给等技术开发等项目,调动日本各地的农产品品牌拥有者农协进行优质品种科技研发的积极性、对品牌农产品进行生产和管理,让农户按要求规范化生产,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品质创建品牌。
(二)推行品牌认证制度
日本“品牌农业”有关品质规范的另一途径是广泛健全的认证体系。日本农协不仅严格管理和控制品牌农产品的高品质,还注重品牌农产品品质可视化的符号标志,成为品牌有力的品质外部识别,为品牌传播和推广打好基础。由农林水产省制定推行在全日本范围内实施“本地本物”认证制度,并支持各县开展各种形式认证制度、健全认证标志使用。
1、日本的《本地本物》制度。农林水产省专设有负责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普及食育推进部,《支持建立地方食品品牌事业》报告书,明确提出《本地本物》认证制度明确、提高及正确标记以地方特色农产物为主要原料、经当地传统工艺生产加工的食品。这是指导及扶助财团法人食品产业中心制定的地方性食品品牌标记的标准制度。“本地本物”认证的一般认证申请的主体是参加者生产团体/制造企业等,由区域食品品牌表示标准审查委员会认定,区域食品品牌表记标准从名称由来、历史传统特色、品质卫生管理标准、加工工艺特征、原材料特质、第三方认证、产地范围、本地本物标志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施行认定和管理。现今《本地本物》标志作为传统制造原料及制法的标记,已成为日本消费者安心品尝本地本物味道的信赖符号。
2、地方以县为单位的各种品牌认证制度。除了全国性的“本地本物”认证,日本各地方以县为单位,也开展了各种品牌认证制度。如,山梨县为了推动农产品品牌化、设立了特选农产品认证制度打造“山梨品牌”。该认证项目制定由认证委员会测定品种、味道、鲜度、原创性和安全放心的要求等准确评价、认定品牌的标准。千叶县为塑造“千叶品牌”,对千叶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有机农产地及农产品进行认证,通过认证的农产品可使用「ちばエコ!!物标志。该认证制度和标志,提高了人们对千叶农产品环保安心的整体形象。在日本各县纷纷设立地方品牌认证制度的同时,认证制度的形式也出现多元化趋向,主要有委托第三方认证的道(北海道)产食品独自认证制度、设置委员会进行认证的长野县原产地呼称管理制度及三重品牌认定、组织任意团体制定品牌认定要领的长崎品牌品认定等。通过以上认证,日本政府和专业检测机构确保了农产品的高品质,通过认证的品牌农产品贴上相应的认证标签积极开展的认证营销,通过统一的认证标签和包装形成的具有品牌效用的认证品牌形象,强化了日本“品牌农业”的整体形象。
(三)充分发挥品牌专业机构的军师作用,进行专业规划
日本的广告及品牌相关公司在“品牌农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品牌日本”品牌建设中的亮点和特色。日本“品牌农业”将农产品通过商标形成品牌实体,并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品牌的实体和相关信息,尤其通过品牌名称的传播提高知名度、认知度和好感度,达到品牌忠诚。日本的农产品品牌传播主要通过农协、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委托广告公司等品牌传播机构完成。日本广告公司等品牌专业机构从“一村一品”运动时期即农产品品牌建立初期就参与其中,为其进行专业的品牌规划。如,作为日本著名的蔬菜品牌的博多万能葱在作为调料的青叶葱中,生!量和销售量都居全国第一,占到上市总量的50%左右。该品牌一开始就在日本著名广告公司博报堂九州分社的策划下,首先成立了“博多万能ねぎ”生产部会,为该品牌主体专门制定了“博多万能葱栽培基准”,指导相关生产部会农家的生产活动。公司还精心打造出“博多万能葱”这一品牌名称。“博多万能葱(博多万能ねぎ)”远非传统名优特产名称的现代翻版,而是专为市场量身定创的产品品牌名。“博多”作为福冈市过去的别称,现今一个区的名称,在全日本,散居着众多对博多深有体验的人。而且博多料理以玄海的生鱼片为地方味道特色,凸显“新鲜”;“万能”:表现了葱直接生吃也可以,煮食也可以,作调料也可以,各式吃法都是一种享受。把“博多”与“万能”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极具个性的品牌名称。日本的广告公司极其关注农产品品牌,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如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广告公司曾在东京、大阪两地针对317名已婚女性,进行生鲜食品的品牌消费志向的网络调查;东日本传播战略室通过网络进行了《购买生鲜食品时品牌影响度调查》;《地区加工食品品牌想起调查——品牌形象排名》等来了解日本农产品品牌化状况及品牌消费情况;通过这些调研明确区分界定了农产品品牌的同时,做了深入分析对日本农产品品牌构建主体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文本,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在此基础上各广告公司也很积极的开展农产品品牌诊断、策划项目。在农业发达的北海道的有主要为农业营销服务的广告公司,如株式会社グリ!ン!プラネット(Greenplante)就主要进行以绿色农业的广告计划和制作及农产品的营销调研。日本电通还展开的地域品牌支援项目abic,不仅从单一特产品牌来思考发展,更力图从休闲、旅游等多角度来思考区域品牌的发展模式,并注重开展相关培训业务,这也将给区域品牌中的农产品品牌发展带来更多建设性的思考和专业人士的培养。可见日本广告公司正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和行动,以品牌专家的角度成为农产品品牌建构中的军师,保证了日本“品牌农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以整合营销传播的思路进行推广
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旺盛,美国、中国等农业大国的农产品纷纷进入,市场竞争激烈。跟进口农产品相比,日本农产品因具有地利人和之势,特别更重视通过精心策划的品牌传播来创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品牌传播注重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现念,有策略的选择最有效的传播内容及方式,将品牌信息传递给本土消费者。因品牌传播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单个农产品企业或农协难以承担巨额的品牌宣传费用,日本的“品牌农业”传播,多以县为单位,借助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专题,结合多种公关活动配以一定量的硬广告来打造区域品牌形象。传播形式多为某某县区域品牌形象搭建平台,突出“一品”的区域特色品牌产品。针对进口农产品的相对廉价,“品牌日本”坚持高品质的品牌定位,以“高品质”、“安全”及“新鲜”等作为品牌传播主诉求信息,主要运用各媒体报道竭力赞扬本国农产品的安全性、美味。通过各县的区域品牌认证标志及品牌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用心培育”等字样,并富有详细介绍该农产品是如何精心生产出来的,从而逐渐树立起了日产农产品“高品质、放心、美味”的日本“品牌农业”形象。注重使用多种媒介多种手法传播品牌信息。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则创办了“品牌日本”刊物,合力打造和传播“品牌日本”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并充分开发电视、户外看板、报纸、宣传册、广报、网络等等多种的品牌传播工具。其中,在东京、大阪等大都市中心地区开展试尝、试用、试食的推销活动,成为“品牌农业”农产品品牌促销活动方式的常规武器,如,每年利用研究开发的新材烹制佳肴开展“品牌日本”试吃会。还特别注重促销活动与与大众传媒公关、广告互动。同时注重周密的策划,促销与大众传媒互动,如博多万能葱在东京银座大街、北之丸公园等地,向行人发放产品。同时,NHK又进行现场采访,制作节目,然后向全国播放。促销与大众传媒互动为品牌的成长和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引子:
近日,方舟子质疑“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两人你来我往的隔空辩论中棒红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较――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西太平洋大学)。据说,这个学校是在夏威夷注册的私立学校,而且已经于2006年由于法律纠纷关闭。
早在上世纪初,钱钟书就塑造了买文凭的方鸿渐这一形象。而今天泱泱留学大军中,“方鸿渐们”不乏其人,且造假手段更为多种多样。
最近,就读于加拿大某知名大学的林达很郁闷。她接到国内父母的电话,说是和她一起出国留学的一位同学已经拿到学历回国了。父母质问她为什么还没毕业,对她的学习状态不免有些微词。
国外大学与国内不同,每年选修多少学分可以由学生自行决定。能力强的学生每年选修的学分多,比同入学的同学早毕业也不是新鲜事。可是让林达郁闷的是,她这位同学绝对不是什么能力强的学生,相反在留学生圈子里是个有名的逃课能手。
在最后两年的大学生涯里,这位“提前毕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在学校出现过,很多人都传言她因为成绩太差已经被学校开除了。
“办证”产业链
其实,像林达的同学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出国是拿着留学签证,但是到了国外却鲜有在校园中出现。他们大多是打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再把赚来的钱连同父母汇来的学费生活费挥霍在名车,名表、名牌衣服上。但奇怪的是,其中一些人最后却可以拿着一张名牌大学的学历回国向父母交差。
于是,各种关于替考,、办假学历的传言在留学生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这种事是公开的秘密了,”从中学起就在加拿大留学的陈杰告诉《世界博览》记者,“我有个哥们在多伦多就是专办各种假证的,学籍卡、成绩单,什么都做。你不要以为是中国专利,我告诉你,贿赂几条万宝路,就能让知名大学的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办一份假成绩单。那些从来不去上课的留学生就可以拿着它申请签证延期。”
另一位“海归”全先生也向《世界博览》记者透露,他在留学期间就曾受语言学校的同学委托,代其寻找托福的替考。“这种事我不能和你细说,国外有的穷学生就靠着这个生活呢,我告诉了你不等于断人家财路吗?”在记者的追问下,全先生还是不肯透露过多细节,并一再嘱咐记者不要透露他的真实姓名。
据全先生说,那些都很专业,每次考试都能考到刚好过线,绝不至于因为分数惹眼而招致怀疑。而且替考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除了专职,还有人帮忙做假证。假身份证、学生证之类都是找国内人订做,ID号码、名字都是原考生的,但是照片就换成替考的,替考的人就可以大大方方进出考场了。
“进考场又不是进移民局,查证件查得本来也不是很细致。再说,中国造假水平多高呀,糊弄老外绰绰有余。你要是有疑问可以去搜搜QQ或者那些留学生网站什么的,都能找到替考的群。”全先生告诉记者。记者查阅了法国、荷兰等国的中国留学生论坛,确实发现了一些明目张胆的“办证”、“替考”之类的广告。
而陈杰认识的一位朋友索性跳过了“替考”、“”等过程,直接花钱买了一份假文凭。花了8000加币(约6万元人民币),一劳永逸地变成了加拿大最好的私立大学之一的毕业生。
随着海外留学生的增多,中国教育部进一步完善了海外学历认证体系。每个留学生都需要凭借毕业证和院校证明到所在国中国使领馆办理一份认证书,回国后再凭借使领馆认证书和学历证明到中国教育部办理中文的海外学历证明。
假学历是怎么逃过重重审查的呢?
“都和你说了,不是中国专利,”陈杰说道,“我那位朋友认识当地教育局一个华裔官员,给了人家8000加币,那个官员就给他弄到了那个学校的学籍号。然后他也不知道从哪要到了一张那个学校的毕业证书,影印下来,再PS上自己的名字和那个学籍号,就大功告成了。我们国家的使馆、教育部都能查到他的学籍。人家把假学历给做成真的了!”
记者追问,这么机密的事情陈杰怎么知道,是否有证据。他说,“信不信由你。那张文凭他拿出来给我们炫耀过。他天天和我们混在一起,文凭造假是肯定的!”
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去年,林达申请了学校的“Co-op”项目(保留学籍休学一年的实习项目),回到家乡深圳准备找个公司工作一年,积累点社会经验。原本以为名校留学的身份可以很容易帮自己找到实习机会,没想到却困难重重。
“有一次,我到深圳一家挺有名气的广告公司面试。走进去就觉得气氛不对,面试的人力资源负责人都一副不屑的样子。我刚一坐下,人家就问我。‘你在加拿大留学这么久,学校里是说英文的吗?’我当时很生气,站起来就走了。我当时还觉得是对方素质差,加拿大的名校没听说过就算了,怀疑我的英文水平,那你直接用英文面试不就得了?”林达愤愤地说,“后来我才知道,也不能怨人家。”
林达从深圳的一些朋友处得知,在深圳,外国名校的假学历都是明码标价在市场上卖的。只要找对了门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哪所名校的学历证弄不到?看着自己辛苦努力换来的学历已经贬值到一文不值了,林达只有苦涩和无奈。
“不怪国内的人现在都看轻留学生。像我那位‘提前毕业’的同学那样的人太多了,在国外混几年语言学校,托雅思老是考不过,最后花上几千块买个文凭回国照样可以装成名校海归。别说专业知识了,他们连英文都未必说得利索。”林达越说越激动,“我有时候想想真是冤枉!我每年学费就要1万多加币,节衣缩食,白天上课打工,晚上整晚整晚写报告。最后反而要被这些人拖累。早知如此还不如也花钱买文凭呢!”
留学生在国外的生活同样受到这些造假之徒的干扰。
在荷兰留学的小菲说起了她在荷兰办理手提电话的遭遇:“我刚到荷兰的时候需要申请一个手机,那边都是在电话公司签一个两三年的电话合同,然后就给你一部手机,手机不收费,只收取固定话费。我去申请的时候,没有一家电话公司愿意给我办理,而且他们直截了当告诉我就因为我是中国留学生。你还没法告人家种族歧视,人家说了,‘好多留学生从我们这拿手机后从来不交话费,人就消失了,原来留下的信用卡、银行卡也刷不出钱’。他们赚了个手机,我们后来人就被打上‘骗子’的烙印了。”
当《世界博览》记者与一些留学生聊起此事,他们却都笑笑说,这不算什么大事。很多留学生都在回国前签下几部不要钱的手机,几台分期付款的电脑,再刷爆几张信用卡。诚然,与假学籍、假文凭相比,骗几台电脑几部手机确实算不上多大罪过。
假冒产品毁了中国的制造业,学术造假毁了中国的知识阶层。当造假之风刮向海外,则毁了莘摹学子那点留学梦想,那点学习的激情。
《现代营销》经营版与该展会合作,利用8个特装展位,举办了“2011年度现代营销经营版创业扶持大会”。
经营版推出了“创业扶持卡”。与37家中小企业签订合同,投资者出示“扶持卡”,这些企业就会提供现金优惠扶持政策,优惠幅度10%-60%。如,北京永兴芽苗菜原价:3200元,优惠10%;河南华裕黑色作物原价:5000元,优惠价:3000元;长春厚德福酱肉加盟原价3800-6800元,优惠价:3300-5800元;湖南涟源市真人塑像原价:600元,优惠价:400元……
经营版精选了19家企业,做成专题片,现场循环播放。
此外,还有17家企业的老总亲临现场,与投资者面对面沟通,现场解答投资者的疑问,具体详尽地介绍项目特点、投资要求、相关风险等等。很多投资者当场签订了合同。具体企业有:青岛工艺制品厂、青岛爱迪医学研究院、河南华裕黑色作物、合肥人杰竹纤维毛巾、郑州天艺围栏模具、山东潍坊和兴生物、北京迷你影像馆、北京永兴芽苗菜等。
这次展会上,国内439家企业参展,涉及50多个领域2000多个项目,如餐饮食品、教育培训、商品零售、服装服饰、保健美容及发明专利类等。全国2万多位投资者参会。通过这次展会,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特色食品:重养生、地方口味浓郁、低门槛
济南御品仙乡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特色是药膳滋补,拥有6大自主品牌;御品仙家乡鸭、福禄寿喜养生鹅、九顺斋老汤卤味、周鼎记香辣牛锅、世世兴驴肉世家、御品仙老汤面;七大服务:选址、装修、培训、带点、咨询、配送、宣传。加盟费1-3.8万元,利润率85%-90%。
缺一味烤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集研发、屠宰、生产、连锁于一体。占地面积30.58亩,产品通过ISO2200认证,拥有200多家加盟店,加盟费3000元,赠设备,鸭子售价20元/只,利润5元/只。展会现场,记者品尝了其产品,外焦里嫩,大小均匀,口味咸香,经过煨制的鸭肉没有鸭肉特有的土腥味道。投资者将展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企业还在展会大门口设立了大型烤炉,现场烤制,让投资者看得明白,更放心地投资。
济南玉蕈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以菌类养生火锅为主,配以特色凉菜及面点。菌类品种丰富,如松茸、白虫草、美味牛肝菌、白灵菇、青头菌、杏鲍菇、猴头菇等。加盟费:3年6万元,利润率60%-70%。国内菌类火锅比较多,该项目主要针对的是高端人群。与同行相比,玉蕈园更注重高档次,低价位,让高价的鲜菌类火锅进入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寒香记特色餐饮连锁,成立于2005年,以中式传统小吃――腊汁肉白吉馍为主,祖传秘制药膳老方,口味统一。标准化连锁运营,加盟费6800元,利润率150%。腊汁肉白吉馍在陕西、山西、河南等面食地区比较常见,大多1元/个,夹肉的3-5元/个。寒香记将街边巷尾常见的快餐食品规范化、品牌化。
青岛摸错门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现有“摸错门牛肚王”、“摸错门涮涮吧”两种业态,分别以火锅和烧烤为主。公司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标准,规范经营。加盟费8-12万元,利润率55%-60%。目前,因为摸错门比较有影响力,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类似品牌,如摸差门等。
牛百万特色牛排火锅餐饮连锁,是著名的山东曹州名吃,有8家直营店,20多家连锁店。牛排肉选的是2-4岁龄、体格健壮的鲁西南大黄牛,添加30多味调料,使用纯净水、大锅酱汤熬制,鲜汤纯美清香,补脾益气,滋阴驱寒,牛排红润细嫩,配上牛副产品及时令蔬菜,多食不腻。牛百万荣获“山东省著名品牌”、“山东名小吃”、“中国快餐十佳品牌企业”、“中国餐饮连锁加盟著名品牌”、“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等荣誉。加盟费2.8-5万元,利润率35%。
王老实餐饮有限公司,建于2008年,是一家绿色安全、食补结合的养生火锅餐饮连锁企业。筋头巴脑的东北风味、独立知识产权的火锅技术、食疗食补的养生理念、一次加盟,终身服务的措施。加盟费用1-8.8万元,利润率50%-60%。
寇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以灌汤包和元宵为特色。同时还有春卷、麻球、蛋黄包、刀切馒头、特色面条、中式汉堡、水晶烧麦、煎饺等多种中式快餐。倡导绿色保健、结合南北风味、皮薄馅大、汤汁充盈。加盟费6000元,利润率40%-50%。
杭州奇异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旗下蜜果、茶桔梗、奶茶博士等众多茶饮品牌,覆盖31个省市,600多家门店,所有饮品现场调制、口味新鲜,健康、时尚。加盟费2万元,利润率60%-65%。
山东淄博张店靓媳食品机械厂,该厂生产的功能冰淇淋机,可以制作双色、三色、五色、六色等多彩冰淇淋,彩色沙冰,自主配方,没有任何添加剂和香精,全部是纯天然原料。加盟费5800元,利润率300%-1100%。
济南旺年餐饮技术推广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旗下的好西西披萨屋,中国西式美食外卖连锁品牌,品种有披萨、蛋挞,主要人群是80后、90后,十几平方米、一两个人即可、总部培训、现场制作。加盟费0.98万元,利润率10%。
威海达旺海藻开发有限公司,2001成立,推出“Q果冻屋”,以天然海藻为原料,现做现卖,操作简单,不加防腐剂。产品包括果冻系列、果冻粥系列、果冻蛋糕系列、果冻三明治等。全国连锁,30平方米左右,2人操作。加盟费8800元,利润率212.5%。
二、儿童教育:硬件要硬,软件更要硬
格莱德(天津)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心理学应用的机构,幼师由心理学硕士培训,独特的训练方案,采取多学科手段提升儿童注意力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咨询、毅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帮助孩子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标。加盟费10万元,利润率30%。
朗讯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集教育培训、教育研发、教育出版、教育软件开发、在线教育系统等业务于一体的集团公司,集团以1-14岁儿童教育培训为核心项目,并涉及国际化教育出版、幼少儿英语培训、幼少儿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研发、教育电子产品、文化产业等多个平台型业务,在国内拥有十余所直营少儿英语培训学校,近千家合作学校,广泛分布于国内30多个省、直辖市,就读学员50多万名。投资金额30-200万元。
北京金点点卓越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知名少儿特色教育机构,多次荣获“最具中国特设优秀教育机构”、“北京最具影响力的教育辅导机构”等称号。金点教育以发现、理解、关爱儿童为己任,培养4-12岁儿童多种技能与课程,并打造4-6岁尖端学前教育中心。课程多元化、并推广特色教学,开发了速算、思维数学、识字、拼音、少儿口才、作文等系列教材和儿童读物。投资金额2-3万元。
北京市房山区百特英语培训学校,是经过北京市教委正规注册的民办教育培训学教,主要学生群体为5-15岁青少儿。目前在校学生近4000名,携手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研发了《百科英语》课程体系、独有的五Q教学理念、外教+中教结合的授课模式,拥有北京市外专局颁布的聘请外国专家许可。投资金额20-50万元。
三、时尚小店:新颖、科技含量高、价位低
漂亮宝贝,国内第一家时尚毛绒连锁专卖店品牌,源自中国郑州,创立于1997年,全国50多家连锁店,目前已有200多家连锁店,主要经营,温馨、时尚、正品毛绒玩具。加盟费2万元,利润率55%,1个月之内无条件调货。
奇思妙想爱情娃娃,济南商科工艺艺术设计开发公司出品,是个性化的DIY礼品项目,玩具会说话唱歌,形态前卫新颖,可以把消费者的照片变成卡通搞笑的立体脸型克隆公仔,此外还拥有12大系列300多个品种。投资金额:4800元(含设备),利润率300%。
芘恩家纺有限公司,中国首家专业从事植物纤维功能袜研发、生产的企业。产品拥有袜子、毛巾、、内衣等5大系列300个产品,具有导湿、排汗、易洁易洗功能,袜子有6项专利,价位从5-30元不等。首批进货2.98万元,4折进货,利润率60%。
数字油画是最近一两年刚刚兴起的项目,国内最早做这个项目的是湖北视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随后一批相关项目问世,比如湖北视软科技公司、柒尚美数字油画等。此次展会,共有4家数字油画企业参展,柒尚美主推DIY数字产品,拥有数字油画、数字重彩画、及十字绣个性定制等系列产品,首批进货17800元,利润率200%。山东聊城的良品公司,引进了无框装饰画、纯棉立体油画布等新形式。投资者要想从事此类项目,要注意所在区域一定是大中城市,选择位置最好是商业街、建材装饰集中区域等地。一般单幅油画零售价80元左右,进价20多元。
四、日化:纯中药及环保产品走俏
北京铂洛德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万千诱惑”,公司自主研发了有机功效型洗护产品,共73个品种,高中低档,远销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投资金额:4.08-7.98万元,利润率:50%-60%。
三猫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唯一以天然中草药植物提取液生产“除味王”系列产品,包括“天然空气清新剂”、“净栓灵”、“装修异味清除剂”等,清除异味、烟味、卫生间、娱乐场所、医院、学校公共厕所等臭味。专利发明人四代中医。一瓶3-9元,卖价20-50元不等,首批进货2-3万元,利润空间92%-250%。
济南生发堂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生发养护发止脱发产品,纯中草药配方。拥有防脱生发、乌发养发、健脑益智等五大系列十多个品种,获国家专利。投资金额:3-5万元。利润率:60%。
西安润和实业有限公司,品牌:祛痘空间,研发绿色祛痘产品,不含抗生素、纯天然美容产品。产品+仪器:1.98万元,利润率:75%-101%。
东莞市正负二度贸易有限公司, 100%纯天然环保生活实用产品,以椰子、柠檬、芦荟、海洋矿物萃取元素、及天然矿物质,不伤害肌肤,获美国FDA的食品级认证,误食无害。商3.5折进货,利润率70%。
五、日用品:科技含量高,紧盯高端人群
飞跃多功能家用缝纫机:中国飞跃集团制造,拥有20款多功能缝纫机、3款电脑绣花机、1款缝纫和电脑刺绣一体机,企业提供电脑刺绣图样,图样每月有更新,投资金额3-8万元,利润率30%-100%。目前,国内出现了一些专业的缝补绣花小店,如“缝吧”、“绣吧”等。投资者加盟此类项目,要注意两点:一是缝纫机的使用技巧,二是机器的价位,以避免高价进机器。
太子龙鞋业:男款商务休闲软鞋专家。产品主攻国内一线二线城市,配以专业的太子龙包业,以便经销商增加利润增长点。产品价位一般在200-800元之间。加盟政策:进货价3.3折,当季100%调货,首批进货3万元,加盟提供40%的装修费用。太子龙还推出了国内鞋业得一个新招法:帮经销商处理库存鞋。
六、其他特色连锁项目:技术成熟、实力雄厚,具有持久稳健的盈利特点
郑州天艺围栏模具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新型建筑装饰设备、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公司已入选中国信用企业认证体系(CCECS),产品已通过技术监督部门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国家多项专利。九大系列产品包括:草坪护栏系列、河堤护栏系列、长廊凉亭系列、铁路护栏系列、廊柱花瓶柱系列等。围栏有仿木系列、欧式构件系列等,既能防护保安全,又能美化环境,适用于公园、小区、政府、景区、娱乐场所等地。模具一套四五十元钱,所生产的围栏零售价148元/米,利润率50%-60%。合作商2600-9800元购买机器,公司可免加盟费、免技术学习费。
北京永兴科技芽苗菜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芽苗菜、种子供应及教学培训,苗菜产品销往各大宾馆、酒店、饭店、超市及批发市场,家庭作坊生产、规模生产均可,是北京市妇联女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函授580元,面授2900元,成本每盘1-3元,参考卖价3-20元,利润率566%-700%。目前,芽苗菜市场比较混乱,主要问题是一些企业高价炒种,没有生产基地。投资者选择此类项目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终端市场的接受能力;二是比较同类企业的种子价格及质量;三是企业要有规模,自己有销售的经验和渠道,如果只是一个小屋几十盘几百盘芽菜,就要注意是否是炒种了。目前信誉较好的企业还有江西进贤芽苗菜公司,宣传多年一直没有投诉。
春丫牌芽苗菜:江西进贤县绿色芽苗菜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推广芽苗菜生产新技术和种子供应。品种有:绿瓣豆芽、黑豆苗、无根黄、绿豆芽、豌豆苗、龙须苗、松柳苗、香椿芽等,函授技术600元,面授技术880元。
朵拉国际洗衣连锁:法国的干洗品牌,300多家店面,总店帮您选址,打电话取货、送货,全程保姆的理念,加盟费用1-50万,利润率80%。
液晶超薄滚动广告机:蓝海传媒广告公司策划有限公司的新型媒体,直接投放到居民家门口的新型滚动广告机(厚度5.6毫米),一共6幅广告画面,滚动播放。加盟费3-5万元,一次性购500台免加盟费,免费培训技术人员。一台机器398元,2元/幅/天,一年能容纳4000元/台的广告费用,其收益是投资的10倍。
七、展会上的热门项目谨慎分辨
台湾佳华伞业有限公司:主推隔热降温、防紫外线、重量120克,厂家号称是全国最轻的伞,每把的进货价格40-500元,利润率30%。现国内一线品牌天堂伞和宝丽姿伞进货价位在12-148元之间,产品终身保修,重量和防紫外线等功能相差无几。相比之下,佳华的价格偏高,缺少与国内一线品牌的竞争优势。
百变丝巾:材质是低廉的化纤面料,批发价每条9.5元,同类产品合理价位在4元左右。丝巾历来以款式丰富、面料多以真丝、乔其纱为主,进货价位在3-200元之间,百变丝巾的款式单一,与常规的丝巾相比,缺少竞争力。
餐饮:近年来,参展的餐饮企业种类、形式繁多。考察重点:设备的价位是否贵,如果贵,就是以加盟为由,高价卖设备图利;再一个就是口味如何。
泗水砭石:泗水砭石只产于山东,本色淡黄,因为特殊的保健疗效和稀缺的资源,被市场广泛关注和认可。很多商家用安徽灵璧的砭石,或者木纹石冒充,颜色深黄或是黑色,成本只有几元钱。最近,“砭石热”突然袭来。一年前,满山皆是,搬着费劲盖房都不用的泗水砭石,涨到毛料1.6万元/吨的天价,就在买涨之时,它又惨跌近一半。泗滨砭石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朝晖说,有人炒石头买了车,有人几个月内亏了200万元,欲哭无泪。投资者一定要懂行,而且忌跟风。
【关键词】中国会展;可持续发展;绿色会展;会展品牌化
面对蓬勃兴起的会展业,我们在充分利用它的优势为国家经济服务的同时,也要为这样一个朝阳产业迅速营造起适合它生长和发展的和谐空间;为它建立必要的、有益的政策依据;对于它的盲目发展和一些不好的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或制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的、有序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一、我国会展业现状分析
会展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包括大型国际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经济研讨会等,吸引大量商务客和游客,促进产品市场的开拓、技术和信息交流、对外贸易和旅游观光,并以此带动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并被称为“无烟工业”。会展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业已表现为一种经济形式,成为各国经济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目前每年中国举办的各类会展超过1200个。从类型上看,会展已由综合性发展成为专业性,并有一些专业会展得到了业界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国内展览场馆有147个,部分展馆已具备举办国际展会的相应配套设施。会展主办单位除专业会展公司外,各专业协会、中介机构、广告公司、媒体、群众机构、院校等也纷纷加盟。与此同时会展业为主办者带来了巨额利润,中国的会展业正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发展。
会展业是高收入、高赢利的产业,其利润大约是20%至25%。会展活动的开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着巨大的作用。首先它能传播信息、知识、观念、促进经济贸易、沟通交流的作用。其次,提高主办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再次,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最后,会展能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的作用。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展开,带来直接经济利益20亿美元,并至少能够带来60亿美元的“赛后收益”;创造了200万个就业机会;大大提高了北京在全世界的知名度,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但是,中国的会展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起步阶段,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由于我国的会展业还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许多相关的体制还没有进行必要的变革,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会展业的发展还存在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在发展会展的热浪中冷静下来,去思考一些所面对的问题,来保证会展业的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我国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面对中国会展行业内部较乱和存在的恶性竞争,政府应当给与正确的必要的监管。
目前中国会展业重复办展的现象非常严重。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览部副总监赵鹏女士说,现在同题目的展览很多,恶性竞争是一个比较直观的结果。它一方面导致了展会的不成规模,水平质量偏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国家对会展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没有明确的说法,各展览会互相模仿、拆台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害了会展的形象和信誉。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审批程序的混乱。目前我国对展览业实行的是分类管理和分级管理。外经贸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有权审批各自负责范围内的展览,各省市也有了当地展览会的审批权,这样,现有的多头管理审批程序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来管理微观的经济活动,它违背了会展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分割了展览业的综合行业特性、规模经济效益及统一的中国展览市场。在国外,一般都是由权威的而且是唯一的展览管理机构来进行管理,我们缺乏的正是这样一个权威的管理机构。
所以,以政府转变职能为中心,以改革多头管理审批程序为重点,建立强有力的全国统一的展览管理体制,是我国会展业健康发展、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 要尽快推动行业协会的建立,将分属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逐步集中到协会手中。由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制定相应规则,强化对展览立项的管理,建立场馆建设专家评审制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展览经济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将展览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上来。要建立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体系,依法保护展览会的知识产权。 政府要停止直接参与展览的错位、越位行为,转而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监督展览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和创造良好的配套环境。
2、面对中国会展的资源浪费、场馆闲置等问题,要高举节约旗帜、大力发展“绿色会展”
随着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参会厂商在宣传材料的印制上煞费苦心,印数越来越高,使用纸张的质量也呈一路走高之势。值得注意的是,参展厂商拼命对外散发宣传材料,本意是想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却不免让人产生了“审美疲劳”。硬塞到参观者手中的宣传材料多了,晃一眼随手一丢,也就成了许多人下意识的举动。往往一个会展举行完毕,看到的是横七竖八的建筑材料;满地的餐盒、宣传材料,场面惨不忍睹。我们应该呼唤一个节约型的会展业,营造一个和谐的绿色的会展空间。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会展经济的助推,会展经济也应当趋利避害,进一步顺应社会发展的现实。在当前国家致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大背景下,会展宣传应尽快向“节纸化”方向迈进。各参展厂商不妨倚重于多媒体宣传工具,不妨多搞些产品咨询、技术培训,借以搞好促销。即便有些纸质资料必须印制,也未必非得“贪大求美”不可。参展厂商没必要以宣传资料入手死打硬拼,把功夫花在平时,将注意力紧盯在自己的产品质量是否过硬、服务质量是否优秀、宣传内容是否实用上,不失为适宜之举。
并且,在展区的营造方面,也要注意材料的易拆卸和重复利用的特性。避免建造一些华而不实的大型建筑,展览一完就处于尴尬的境地。而且,要尽量用一些绿色的环保展材,利于重复利用,为会展带来一片纯净的空间。此外,要避免重复建立展馆,每一个展馆的建立都应当有科学的、准确的预计,闲置展馆也是一种浪费。
3、会展业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这样才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会展体系”
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展览业服务配套的服务业、旅游业、广告业、餐饮业、通信业等行业将因此受益。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浙江省内举办的展览项目651个, 50人以上规模的专业会议2万余个,万人以上规模的节庆活动200多个,均列全国第一。全省会展业直接产值172亿元人民币,以1:9效应间接社会效应1548亿元人民币,直接就业人员103万人,间接就业人员927万人。
反过来思考,在展会集中的地方,我们也需要有意识的去发展和会展相关的行业,并使之规范化。这样,相关行业才能成为会展经济的助推器,并且形成共赢的局面。现在的现状是,哪个地方举行展会,往往是行业或者个人自发的在展会周围,提供餐饮、住宿等各方面的服务。但是这种自发性的行为往往很乱,并且不规范,现在是时候行动起来,主动去健全发展和会展相关的产业。这将是会展业良性发展的又一契机。
4、注重会展的品牌化
品牌展会是指具有一定的规模,能代表和反映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对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影响力的展会。品牌代表了规模、信誉和企业形象。一个展会如果只办一次,通常来说是很难盈利的,只有创出品牌,一届一届地办下去,才可能盈利。
国际博览会联盟(UFI)是展览业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之一,它是国际展会的资格认可机构。该组织负责对申请加入其协会的展览项目和其主办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由于有了这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资质评估制度,UFI资格认可和UFI使用标记就成了名牌展览会的重要标志。截止2004年8月,全球获得UFI认证的国际性展览会或贸易博览会共有629个,其中中国占有37席(内地19个,香港15个,台北3个),仅次于德国、西班牙和俄罗斯,居世界第四位。
据了解,与一般展会相比较,品牌展会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品牌展会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普遍能得到业界的肯定和认可。二是具有较好的规模成效。品牌展会具有明显的成效,能吸引许多参展商、专业观众的参与,同时,也要具备相当的展位规模。三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品牌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明确的市场和专业观众,而且能提供几乎涵盖这个专业市场的所有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讲,它能代表该行业的发展方向,拥有较强的声誉和可信度。四是具有规范的服务和完善的功能,同时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配套活动。
从品牌展会的内容上讲,品牌展会则更注重专业化。这不仅是品牌展会的内容,更是品牌展会的要求。专业化在宏观上是指以专业贸易展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在微观上是指展会的策划和组织运作的具体过程的专业化。文网国际会展集团总裁梅德文将其归结为三句话,那就是“内容差异化、管理流程化、形式艺术化”。
在国内,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单年会展规模稳居世界第三,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第一展”。2005年5月30日,第97届广交会闭幕,据大会新闻发言人徐兵说,本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10个国家和地区的195464位采购商到会,世界零售商250强中有71家公司参加了本届广交会,其中排名前50强的零售商中有25家到会采购。从四十九年前的第一届到今天的第九十七届,在广交会的带动下,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盛,并已渐成规模。毫无疑问,广交会的存在不仅奠定了广州作为重要会展城市的地位,而且也大大拉动了广州乃至全国整体会展业的发展。这些,都足以见证品牌展会的魅力。
有资料显示,无论是软件人才还是一般单位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比例都严重失调。当前我国软件开发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IT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然而,IT人才存量的总体结构却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高端人才(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和低端人才(软件编码程序员等)都严重短缺,而中端人才趋于饱和。这导致大量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冲杀在编程的第一线,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社会不仅需要大量的软件蓝领,而且同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蓝领。我曾经到过的一个单位,只有一台打印机,由于不懂共享,人人都得跑到装有打印机的电脑上去打印文件;有的单位没有人会安装操作系统,一旦系统崩溃,就得找人安装。这就是很多单位的现状。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印度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印度10亿人口中尽管有5亿文盲,但是软件业的成就却举世瞩目。仅10年时间,该国就将日本和欧洲远远抛在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雄居世界第二的软件大国。印度人把软件业做成了一个大品牌,而支撑起这个软件大国的是职高培养出来的计算机软件蓝领。印度每年新产生的约%$万软件人才中,大学毕业的只有7万多。这大大降低了培养成本,缩短了培养周期。只要我们的职业高中教育也能针对社会需求、与实际衔接、注重学以致用,问题必能迎刃而解。
二、我国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教材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现在的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育课程落后、脱离实际、学而难用,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材陈旧———在微电子18个月、软件9个月就要更新换代的今天,还用着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老教材;即使是新编的教材,由于受出版周期的制约,发到学校也已经过时了。因此,必须更新课程内容,使之符合社会对计算机蓝领级人才需求的实际,并把最新的技术编入教材。此外,我们还可以像印度那样走产学结合的道路。印度最大的计算机公司TATA以其全面的教育、考试认证体系和强大的实力,全面参与了印度几个省的大、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我们同样可以联合实力强大的计算机公司搞教学,或让这些公司参与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建设。
三、目前社会需要的计算机蓝领人才及其培养策略
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蓝领级人才呢?根据我对社会的了解,大致有以下四类。
1.软件人才
这里所指的是从事软件程序编写的蓝领。软件编写人才是当前和未来几年最紧缺的人才之一。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各种层次的软件公司,国家也正在大力扶持软件产业,很多城市都建有软件园,为这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因而,软件蓝领有广阔的就业机会。我国的软件人才主要是通过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数少。而软件市场的开发,需要大量具有实际开发能力的各类软件人才,其中大多数人的主要工作是“做”,而不是科学研究。即他们应掌握国际上最新软件的使用方法,具有负责大型软件某个具体环节的工作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承担起造就此类人才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合格的初级软件程序员为目标,以应用性、标准性、针对性为特色进行教学。首先要使学生养成基本的、良好的编程习惯,懂得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编程方法,能够理解编程所使用的各种语句,然后让他们投入具体的编程工作。我认为只要懂得编程的原理,学习相关的编程语言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实践。现在很多大学生并非一出来就能编写什么程序,而得从头学起。职高学生不学深奥理论,编程方面反而可以学得更早一些、更多一些,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与做相辅相成。
2.应用型计算机操作人才
这里所指的是熟悉办公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的操作人才。他们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应付不同单位、企业对办公自动化软件使用的需要。虽然计算机在大多数单位已经基本普及,大部分人也能使用计算机、应用一些常见的软件,但能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的的人并不多。我们可以试着培养一般单位需要的“软件操作能手”。这些人对于办公类软件应该非常精通,能熟练进行各类办公操作,对其它应用软件则并不要求非常精,但了解的面要很广———出现问题时知道怎么解决,即使暂时不知道,也能想出办法尝试解决。
3.计算机维护人才
这些人应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能对计算机硬件的简单故障进行维护。他们熟悉如何提高小型单位资源的利用率,对个人电脑硬件有较全面的了解,能独立完成硬件的组装、单个硬件的更换,通晓各种硬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计算机硬件不能正常工作是每个使用计算机的人都会碰到的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解决的。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能解决计算机的一些常见毛病,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设操作性强的实践课。这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设备或采取更为完善的措施———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解决。
4.图形图像处理人才
这里所指的是掌握常见图形图像软件使用方法的人才,如会使用平面处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软件,胜任本行业的相关工作。图像处理是需求量较大的一个领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公司、网络公司、装饰公司和外贸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人才。这种人才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要求相对较低,但要求熟练掌握有关图形图象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类软件的版本升级非常快,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随时更新教材,并要给专业课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图形图像处理需要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我们可开设相关的课程进行培养。总之,我们开设的课程要新,所学的知识技能应是最新的、使用率最高的、能马上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这样的学习对学生今后就业才是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