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22:42
序论:在您撰写工业节能行业前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清洁新能源;公交行业;发展前景
前 言
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在公交行业发展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势在必行。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有很多种.本文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方面对清洁新能源在公交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一、外充电式混合动力的发展
随着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我国清洁能源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保证了外充电式混合动力公交汽车的技术上发展,以下是外充电式混合动力公交汽车发展的优势前景分析。
1.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双重模式
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仅拥有全部的纯电动汽车的优点,而且拥有全部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可以通过汽车的用途和正常使用大幅减少蓄电池数量,减少充电时间,提高车辆的有效载荷。
2.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好
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外充电运行模式可以使汽车对石油的依赖性降低。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噪声和排放都很低,环境性能极好。放眼未来,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有着非常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同样在噪声的降低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的排放量上有出色的表现。
3.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多样化
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非常多样化,其混合动力发动机燃料的来源可以是天然气、甲醇、液化石油气、合成燃料等多种替代能源。可以摆脱汽车依赖石油的特性,对于垒球石油能源的日渐缺乏的今天,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4.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所用蓄电的数量较纯电动汽车要少,质量少,造价低。蓄电池、内燃机及动力控制系统等技术,存在者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届时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会发展为性能更好,经济性更优并且更低的排放的汽车。
5.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优势比较明显
从传统内燃机向着纯电动汽车发展是新一代动力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在国际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成熟,而且大规模的产业化得到了实现,相比于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造价低的混合动力汽车容易被市场接受,不仅可以作为过渡车型大力发展,也适合我国未来城市长期使用公交车的需求。
二、纯电动公交汽车的发展
以下五个方面剖析了在公交行业发展大力发展纯电动公交汽车的原因,揭示其光明的发展前景:
1.纯电动公交汽车能源效率高
以石油作能源与以电力作能源相比,综合能源利用率柴油汽车只有16%,纯电动汽车则能够达到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为24%。由此可见,纯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非常高,因此,纯电动汽车会在公交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2.纯电动公交汽车环境性能好
纯电动公交汽车可降低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排放有利于对垒球气候变暖抑制。纯电动公交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放问题根本不存在,减少了大气污染,净化了空气。与内燃机所产生的噪声相比纯电动公交汽车的驱动电机工作噪声极小,因此,纯电动公交汽车行驶噪声低。可见,环境性能好是发展纯电动公交汽车重要因素。
3.纯电动公交汽车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石油资源将随着垒球发展越来越少,为此,推广纯电动汽车,可以降低汽车依赖石油的性质。一方面,纯电动汽车可以由多方面获得电力的来源,例如;水利、太阳能、风能以及核电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峰谷电价和公交行业对汽车的使用习惯,可以通过夜间充电来解决电力平衡问题。可见,此种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有利于公交行业清洁新能源的发展。
4.纯电动公交汽车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对于公交车来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成本等不会成为太大问题。公交车每天的行驶距离和行驶路段通常是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电池剩余量的变化。通过适当设置充电器在站点和公交车终点站等处,电池容量限制的续驶里程问题就能够顺利解决。所以,纯电动汽车很适合应用在公交行业之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5.纯电动公交汽车可降低使用成本
传统内燃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很低。纯电动汽车在营运费用方面的耗费仅是主流的柴油燃料汽车的15%左右,纯电动公交汽车结构简单,运转部件和传动部件少,使用和维修都较内燃气车要方便,零部件维修费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也相对少很多。可见,纯电动公交车在传统内燃汽车节省很多的使用成本。采用这种清洁新能源纯电动公交汽车有利于公交行业的发展。
三、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的发展
燃料电池公交汽车会在公交行业发展上会得到良好发展前景,因为燃料电池公交汽车有着如下五个方面的优势:
1.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发电效率很高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电方式是燃料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换电能的方式.而火力发电则是将石油、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先转换成为动能,再由动能转换成电能.这样发电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发电效率很高.为此研究、发展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对公交行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燃料电池公交汽车无送电损失
在使用场所,燃料电池可直接转换燃料的化学能为电能,可以再远距离直接发电并直接传送给用电设备,不会有送电损失问题存在,与之相比火力发电则会有高达6%左右的远距离送变电损失。因此,应大力推广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的应用。
3.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环境负荷小
燃料电池以氧和氧为燃料,清洁的水则是其生成物,因此,不会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产生,也不会排出硫和微粒。与之相比,火力发电会有大量二氧化碳和各种有害物质伴随着能源的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由此可见,清洁新能源应用干公交行业的重要性。
4.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燃料类型广泛
氢和氧燃料是电池发电时所用的燃料,其中氧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所以,只有氢是实际工作时所需的燃料。制取氢有着多样化的燃料,例如:天然气、甲醇、酒精,煤炭以及石油等多种燃料。通过电解水制氢、生物制氢、太阳能电解制氢的再生能源制氢可以形成循环利用系统,尤其对于边远地区这种循环系统特别适用,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5.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经济性好
在能耗上,与传统汽油车的能耗相比氢燃料电池车辆的经济性非常好,氢燃料电池车辆的能耗节省是其二到三倍。燃料电池汽车在节约能源的方面明显好于普通内燃机汽车。可见,燃料电池公交汽车节省很多的使用成本。发展这种清洁新能源燃料电池公交汽车有利于公交行业的发展。
结语:发展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是公交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发展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还需要突破技术、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为此,必须秉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万难,抢夺发展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的制高点,以发展壮大我国的清洁新能源公交行业。迎来光明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顾建国,我国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探讨(二):纯电动(BEV)面临的课题与挑战[J].人民公交.2010(02)。
[2]顾建国,我国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探讨(三):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J].人民公交,2010f03)。
[3]顾建国,我国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探讨(一):外充电式混合动力的优势[J].人民公交,2010(02)。
【关键词】工业锅炉运行;能源消耗;原因;节能途径
引言
工业锅炉运行的节能问题是工业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对节能措施的研究必须要在充分了解能耗问题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工业锅炉运行中能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原因及能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拓展节约能源的方法及改善能源消耗问题的措施,是促进能源有效利用,保障工业锅炉使用效率的基础,也是促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保障。
1 工业锅炉运行中能耗较高的原因分析
1.1 锅炉管理人员缺乏节能意识
锅炉管理人员缺乏节能意识是导致锅炉运行中能耗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锅炉管理人员对锅炉运行中的能耗问题不关心,缺乏主动管理意识;其次,锅炉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节能管理能力及管理经验,导致不能够有效的控制管理过程中的能耗问题;再者,锅炉应有的能耗剂量设备及器具缺乏,不能够有效的对锅炉运行中的能耗进行统计,甚至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导致能源消耗严重;另外,对于燃料的管理不到位,导致采购的燃料不符合规定的品质及规格,在使用之前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检验及筛选,导致燃料不完全燃烧,进而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
1.2 锅炉运行中水质管理力度不足
锅炉运行中水质管理力度不足也是导致能源消耗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锅炉所配置的水处理设备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很多工业企业的水处理设备被长期闲置;其次,没有专业的水处理人员配备,且水处理人员的能力及素质较差,在锅炉运行期间不能够合理的进行水质监测化验;再者,锅炉运行中的水质监测结果达标率较低,存在很严重的结垢问题;另外,不能够很好的根据锅炉的水质变化来进行排污率的调整,锅炉的排污率较高导致热量过量的流失。水质管理中的这些问题都会造成锅炉运行中能源的消耗,不利于节能工作的开展。
1.3 锅炉能量回收效率较低
锅炉能量回收效率较低也是锅炉运行中能源消耗的重要原因。首先,由于燃料问题及设备问题,导致锅炉运行中存在严重的机械不完全燃烧现象及排烟温度过高、过量空气系数偏大的问题,导致大量的能量损失;其次,冷凝水不能够有效的回收利用。这主要是因为在锅炉的设计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冷凝水的回收利用问题,因此没有进行冷凝水回收装置的安装,导致冷凝水存在不合格现象而无法有效回收;再者,在进行冷凝水装置的安装时,没有充分考虑工业锅炉冷凝水系统的酸腐蚀问题,进而导致冷凝水含铁杂质比较高,影响其利用。
1.4 锅炉设备自身问题不利于能源节约
锅炉设备自身问题导致能源过度消耗,不利于能源的节约。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锅炉的机械炉排侧密封不严且漏煤量大,不利于煤炭的有效利用;其次,锅炉漏风严重,导致空气过量系数偏大,热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再者,锅炉的管道保温性能较差,导致散热损失偏大;另外,锅炉缺乏相关设备的配备而影响节能。如自动控制装置配备不全,不利于对燃烧状况进行调节及管理。锅炉的鼓风机及引风机和水泵的配套偏大,可靠性差且效率低,不能够根据运行情况而进行变速调节,导致能源浪费严重。
1.5 司炉人员操作不当
司炉人员操作不当是工业锅炉运行中能源过度消耗的又一重要原因。首先,司炉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现象,从而缺乏必要的节能意识,在工作中不能够有效的控制能源的利用;其次,司炉人员对必要的操作技能掌握不全面,且缺乏系统全面的培训,从而导致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能源消耗过度;再者,司炉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且待遇不高,导致其工作积极性较差且流动性大,不利于锅炉运行中节能措施的开展。
1.6 节能监管措施缺乏
工业锅炉运行中能源消耗严重的重要原因还在于节能监管措施的缺乏。首先,由于节能技术及开展节能工作的人员缺乏,导致节能工作的开展需要借助于购买或者仿造相关的节能产品,而在节能产品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节能效果不理想;其次,水处理药剂及锅炉除垢用品市场混乱,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影响锅炉运行中相关处理措施的使用;再者,锅炉除垢产品市场上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且没有良好的监督管理条件来配合除垢的检验工作,从而导致除垢效果难以保证,节能措施起不到应用的效果,能源消耗依然非常严重。
2 工业锅炉运行中节能途径及措施探讨
2.1 完善节能监管体系
完善节能监管体系是做好工业锅炉运行中节能工作的基础。首先,建立工业锅炉节能管理机构及节能监测机构,并形成工业锅炉节能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以促进工业锅炉节能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建立相关的锅炉运行节能标准,对水质合格性及结垢超标等问题进行明确的范围确定,并建立针对不合标准问题的处理方案;再者,对锅炉设计、安装、运行中的相关图纸、文件进行严格的检查及审核,以便及早的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在对锅炉设备进行节能监管的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的设备及时的进行淘汰处理,以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导致的能源过度消耗。
2.2 加强对司炉人员的培训及管理
加强对司炉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是开展节能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加强对司炉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其在司炉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而影响节能工作的开展;其次,加强对司炉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通过节能宣传及组织开展节能相关活动,来使得司炉人员明白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以提高责任心及节能意识,积极配合节能工作的开展;再者,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对司炉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及考核,确保其具备司炉工作能力,并通过增加司炉人员福利待遇等措施,来提高司炉人员的稳定性及工作积极性,促进节能工作的有效落实。
2.3 加大节能产品的引进与研发力度
加大节能产品的引进及研发力度是工业锅炉运行中的重要节能途径之一。首先,要对能耗较高的锅炉进行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锅炉给煤装置及燃烧系统的改造,以促进煤炭的充分燃烧,避免能量的浪费;二、引风机、锅炉鼓风机及油泵等锅炉辅机的改造,促进节能工作的开展;三、对有回水的锅炉进行凝结水回收装置的增设,对燃油锅炉进行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设置,在供热系统中进行锅炉变压蓄热器,安装及改善排污装置等等,来促进锅炉的整体运行效率的有效的提升。其次,加大锅炉运行节能技术的研究,对节能技术研究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激励,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利用节能新产品及新技术等措施来提高锅炉节能技术的研发成效。进一步加大对锅炉燃烧技术、能量回收技术、节能监测技术等的研究力度,为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2.4 加强对锅炉运行中水质的管理
锅炉运行水质管理也是锅炉节能的重要方面。首先,加强对锅炉水处理的监管工作,通过定期检验对不合格的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其次,加强对锅炉水处理相关联单位的监管,促进锅炉水处理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再者,加强锅炉运行中的水质管理,对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药剂等进行检查,同时要配备专门的水处理工作人员,对水质进行定期的化验及检测,对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另外,还要对锅炉的排污状况进行科学的控制,避免回水系统出现酸腐蚀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善武.我国工业锅炉节能潜力分析与建议[J].工业锅炉,2005(10).
【关键词】工业锅炉;节能;经济运行;措施
0 引言
工业锅炉既是特种设备,也是重要的耗能设备。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国内共有各种类型的锅炉六十多万台,其中五分之四以上是工业锅炉且仍以燃煤为主,其煤炭的消耗量远高于钢铁、石化等高耗能的工业行业,在我国每年煤炭总耗量中工业锅炉约占40%以上,工业锅炉的能耗和污染相对较大,热效率也普遍较低,这就提示我们工业锅炉的节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因此,搞好工业锅炉的经济运行尤为重要,不但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而且还有重大的节能意义。
1 影响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的因素
所谓锅炉热效率,就是同一时间内锅炉有效利用热量与输入热量的百分比。锅炉热效率,从热能利用过程的角度讲,主要取决于锅炉运行中排烟热损失、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散热损失和灰渣物理热损失。而锅炉运行效率,从热能转化过程的角度讲,主要取决于锅炉运行中燃料特性及燃料消耗量、补给水质量及补给水温度、送引风量及过剩空气量、排烟温度及排烟量、负荷的变化情况、配套辅机的电耗、炉体表面温度、排污率及余热回收利用情况、锅炉及其系统中的跑冒滴漏情况等因素。
锅炉在运行过程中,这些因素都会发生动态变化,锅炉运行效率也会通过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而且锅炉能否达到经济运行状态,与上述的各项热损失也是密切相关的。
2 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的途径
工业锅炉运行,要求安全性和经济性相统一,既要保证锅炉安全运行,又要做到锅炉及其系统经济运行。锅炉运行中在满足供汽、供热的同时,要不断做好节煤、节电和节水工作,力争提高锅炉热效率,因此,对运行锅炉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锅炉达到最佳的能效指标。
2.1 做好运行锅炉燃烧工况的调节工作
通风调整。(1)鼓、引风机的风量、风压应匹配。引风量过大,使排烟量增大,造成排烟热损失增大,电耗增加;鼓风量过大,使尚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气体排出炉外,造成排烟温度升高,排烟量增大。一般引风机开度为80%左右,鼓风机开度为60%左右。(2)保持平衡通风。炉膛负压过大,破坏燃烧工况,排烟量增大,增大排烟热损失和引风机电耗;炉膛负压过小,易造成喷烟喷灰,恶化工作环境。(3)保持适当的过剩空气量(过剩空气系数)。一般层燃锅炉,实际空气量不超过理论空气量的1.65倍,正压燃油(气)锅炉,不超过1.15倍,负压燃油(气)锅炉不超过1.25倍。
2.2 搞好运行锅炉水质处理和余热利用工作
2.2.1 加强水质管理,防止锅炉结垢。锅炉使用单位应因地、因炉选用水质处理方法,锅炉水质应符合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标准的要求,合格的水质可以提高传热效率。锅炉一旦结生水垢,既影响锅炉传热,降低锅炉出力,又会造成锅炉的排烟温度升高,排烟热损失增加,从而增加煤耗、电耗,降低锅炉热效率。
2.2.2 严格控制排污率,减少排污热能损失。运行锅炉每班应根据水质化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排污,排污量过大,造成的热能损失增大。一般工业锅炉的正常排污率不超过10%。
2.2.3 对排污水进行回收利用。回收后用于加热给水或取暖等,提高了给水温度,节省了燃料费用,强化了锅炉出力,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2.3 合理控制排烟温度及排烟量
2.3.1 降低排烟温度。排烟温度越高,排烟热损失越大。要充分发挥尾部受热面余热利用设备(如省煤器、空预器、热管换热器等)的余热利用功能,使排烟温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排烟热损失。
2.3.2 控制排烟量。在相同排烟温度下,排烟量越大,排烟热损失越大。如前所述,运行锅炉通过调整通风,可以有效控制排烟量。
2.4 保持稳定的锅炉负荷
外界负荷的波动变化也会对锅炉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锅炉运行中频繁启停,负荷频繁增减及波动变化,不仅会对锅炉的燃烧调节增加困难,使燃烧工况反复波动,而且频繁启停也相应增加了辅机的电耗,影响了锅炉热效率。锅炉运行中应当尽量减少启停次数和负荷波动,保持锅炉的运行工况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层燃炉的运行负荷不宜经常低于额定负荷的80%。
3 提高工业锅炉节能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锅炉节能管理制度,落实节能管理岗位责任和节能目标责任,定期对管理人员、锅炉司炉和水处理人员进行节能培训考核,提高责任意识和操作技能,认真做好锅炉及其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为锅炉节能和提高效率奠定重要基础。
3.2 经常清除锅炉的对流管束中间、烟管内、后拱顶部、省煤器、空预器、烟道、除尘器等处的积灰,保持烟气流通通道畅通,减少排烟阻力,保证受热面传热效果,减少鼓、引风机的电耗。
3.3 消除炉墙和炉门等处的漏风,防止炉膛或烟气内漏入大量冷空气,减少锅炉排烟热损失,避免引风机过载,同时减少引风机的电耗。
3.4 改善炉墙保温,采用导热率小的保温材料;及时维修炉墙裂缝,及时修复锅筒、管道等处损坏的保温层,降低炉体和各散热部件的外表温度,以改善锅炉房的温度和减少散热损失。
3.5 对锅炉风机、泵类等辅机进行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改造,变频改造后,可以节省启动电流,锅炉电耗平均可节约40%左右,热效率可提高5%以上。
3.6 采用均匀分层给煤燃烧技术,使煤粒充分燃烧,改善燃烧工况,并且在改善燃烧的同时能明显提高燃烧效率。
3.7 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对排污水、冷凝水、疏水及乏汽等回收利用,如加装排污扩容器、蓄热器、换热器等余热回收利用设备,节煤、节电、节水效果明显,可比利用前节能5%~10%。
3.8 加强能源检测、计量和统计工作,定期对锅炉及其系统的运行能效进行评价或能效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认真整改并进行完善。
4 结束语
工业锅炉的经济运行和节能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真正实现锅炉及其系统的经济运行,必须根据锅炉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结合锅炉运行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节能方法和节能措施,努力提高节能管理水平,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辽宁省质监局特检处.司炉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8.
【关键词】血液净化技术;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93-02
由于连续性血液净化( CRRT)具有良好的清除效应、液体平衡系统及营养补充等支持疗法的功能, 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各种危重症的抢救中。自2007年以来, 我们采用多种血液净化技术治疗17例各类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 re, ARF)患者,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7 例患者中, 男12例, 女5例, 年龄26~ 74岁, 平均43. 23 岁。导致ARF的病因: 内科性10例(败血症1 例, 急性间质性肾炎4例, 药物及生物毒物中毒5例) ; 外科性7例(大手术后3 例, 严重创伤4 例)。其中9 例系多脏器功能衰竭并ARF (脏器衰竭2个以下2 例, 脏器衰竭3 个以上7 例)。净化前血尿素氮23. 26 ) 5. 78mm ol /L, 血肌酐796. 32 ) 263. 17??m ol /L,血二氧化碳结合力< 13mm ol /L2例, 血钾> 615mm ol/L5 例; 合并急性肺水肿2 例。血透时少尿5 ) 2天。共行CRRT治疗65人次, 平均3. 8 次/人。
2 治疗方法
CRRT临时血管通路选用股静脉、颈静脉置双腔导管直接穿剌。透析液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抗凝根据出血倾向选用小剂量肝素、体外肝素( 1: 0. 8 鱼精蛋白中和)、小分子肝素及无肝素透析。根据临床是否存在高分解情况, 选择透析频率和时间。
3 结果
大多数患者经CRRT及综合治疗, 高钾血症、肺水肿、心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能基本得到纠正, 自觉症状缓解。共17 例患者, 11例治愈( 64. 7% ) , 肾功能恢复正常; 6 例死亡( 35. 3% ) , 其中4 例死于多脏器衰竭(MSOF)。其中内科性ARF治愈8例( 80. 0% ) , 死亡2例( 20. 0% ) ;外科性ARF治愈2例( 37. 5% ), 死亡5 例( 62. 5% )。无一例死于ARF的并。
发症, 死者均死于凶险的原发病。
4 讨论
4.1 CRRT是治疗ARF的有力措施。据研究资料表明, 由于凶险的原发病是导致ARF的死亡原因, 但约有30%患者死于ARF 的并发症, 如死于水钠潴留引起的充血性心衰、感染、高血钾、消化道大出血等。CRRT具有如下作用: 1:及时有效纠正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其它电解质紊乱, 稳定机体内环境; :2: 迅速清除体内过多水份, 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和心衰; 3: 改善尿毒症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大为减少; (尿毒症症状于数天内得到改善, 使病人食欲好转, 摄入增加, 提高了对感染的抵抗力;4:毒素及相关物质的清除, 可有效纠正ARF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不仅利于预防某些危险并发症, 而且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及肾功能恢复。由于血液透析具有上述种种作用, 本组患者17 例中, 治愈11 例( 64.7% ) , 死亡7 例( 35. 3% ) ; 死亡者无一例死于ARF并发症, 说明CRRT 是治疗ARF的有效措施。
4.2 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的正确治疗常可使急性肾衰竭治愈或停止进展, 对于那些病因不清, 无法解释肾功能急剧下降的病例, 应尽早进行各种方法检查, 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正确治疗方案, 从而减少病死率。本组有3例急性肾衰竭病因不明, 怀疑为肾脏疾患者。在CRRT 治疗下及时行肾穿剌明确诊断, 经细胞毒类药、激素及对症治疗, 均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肾后梗阻所致肾衰竭, 在透析治疗支持下及时解除梗阻, 保存和恢复肾功能。对于外伤性, 特别是严重创伤患者要去除病灶, 则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4.3 早期预防性透析的意义。对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目的是一种肾脏支持, 我们认为急性肾衰竭患者何时行血液净化治疗不能拘泥于血肌酐的值, 而更要注重临床病情及其他器官的损害情况, 如发生有水负荷、肺水肿、重度酸中毒( pH < 7. 1 )、高血钾( > 6. 5mm ol /L )、利尿剂拮抗的少尿(尿量< 400m l /24h )或无尿(尿量< 100m l /24h )等情况即应透析,这样能尽早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和水份, 改善内环境, 预防和治疗酸碱紊乱和电解质紊乱, 预防并发症, 为原发病的治疗和支持疗法创造条件。目前随着透析新技术的发展, CRRT可以滤过和吸附化学性炎症介质, 稳定内环境, 利于MODS患者渡过危险期。本组17 例内科ARF中死亡率占20. 0%,较文献报道的50%低, 可能与提倡早期充分透析有关。目前, 多数学者赞成对ARF实行早期CRRT, 国内一组病例报告显示, CRRT组ARF死亡率为33. 3%, 而非净化组死亡率为81. 1%。因此, 我们认为,ARF患者一旦有CRRT适应症, 应尽早行血液净化治疗,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 血液净化学[M ] . 第2版.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04 - 408.
[2] 王海燕, 主编. 肾脏病学.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365.
[3] 裘晓蕙, 吴迪英. 血液净化治疗185例急性肾衰竭及预后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 9.
[4] 叶任高, 沈清瑞, 主编. 肾脏病诊断治疗学. 第1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08.
[5] 路建饶, 王姒音, 等. 血液净化技术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体会.临床荟萃, 2010: 16.
关键词:工厂企业;电气;节电;经济运行
中图分类号:TU976+.1
以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当前强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仍然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能源消耗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那么对于工业企业发展来说,是消耗电力的大户,在电气节能方面也具有极大潜力,如何采取有效的电气节能措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值得思考的话题。以下从节电性、经济性两大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 工厂企业的电气节电措施
1.1 照明系统的节电
在工厂企业的日常运行中,照明损耗主要来自不合理的灯具安装、低效率的热光源、不合理的时间与控制方式等。那么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可采取如下节电措施:①提高工业企业的节能意识,将照明光源换成节能灯;②开关采取分组、分段控制形式,提高照明设备使用的灵活性;③在人员活动相对较少的地段,采取声光控制方法,避免长期处于浪费状态;④根据工厂企业的活动时间段,采取程控方法;当夜间需要生产加工时,开启所有的照明设备;当停止生产作业之后,可关闭全部或者部分的照明设备[1]。
1.2 输电线路的节电
在工厂企业的输电线路中,由于存在线路阻抗问题,那么流过负荷电流之后就会形成电能损耗;线路的电压损耗和频率、负载电流、材料电阻率、线路长度等密切相关,一般电流越大、线路就越长,导线的截面积相对较小。同时,在工厂配电线路和变配电系统中,由于电气接头和机械开关的触点比较多,而电气回路中的电阻越大,电压损失也就越大。还有一些电气接头长期暴露在外,经过氧化、积污之后,增大了接触电阻的面积。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尽量控制线路中间的接头,减少使用户外接头的数量;在个别地方需要使用接头,则实行压接或者焊接的方法;在连接铜导线和铝导线时,可采取“铜-铝”过渡端子或者套管,如果不能避免地使用中间接头,应进行特殊性的防水处理[2]。
1.3 电气设备空载的节电
如果变压器处于空载运行状况下,将消耗大量的电量。对于一些工厂企业来说,在检修、停止生产或者节假日期间,一些变压器仍然处于空载或者轻载状态,消耗了大量的消耗电能。针对这一问题,应在停止生产后直接切断电源,确保变压器完全停止工作,以此避免电能消耗,而仅保留1-2台变压器作为值班电源或者照明使用即可。
1.4 其他方面的节电
在工厂企业的配电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负荷不平衡分配的现象,可能增加单相电流,增加线路的损耗。那么在进行供电设计与安装过程中,应尽量保障三相负荷的均衡分配;同时,如果供电线路老化较为严重,降低了绝缘强度,则可能存在漏电损耗问题,尤其在雷雨天气中,户外架空线路的漏电损耗更加严重,再加上邻近效应、趋肤效应等,造成导体的电流路径狭窄。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点:①及时改造或者更换老化线路,尽量采取电缆埋地敷设或者绝缘架空线路敷设方法,避免将架空输电线路在外;②在高频电路中,以空心铜导线为主,可节约铜材料[3];③对于架空输电线路的中心部分,采用抗拉强度良好的钢丝,虽然其电阻率比较大,但是不会对输电性能造成影响。
2、 工厂企业的电气经济运行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系统的无功电源匮乏,那么电网就会处于低电压的运行水平,此时无功功率为平衡状态,也就是通过负荷来吸收无功功率,弥补无功电源运行的不足。而若想保障系统的电压水平,必须提高无功电源的充足性,更好地满足无功功率运行需求,补偿无功功率损耗,进而节约企业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于工厂企业大型用电设备的节电来说,必须强化对现有电网的无功功率补偿;当前,小型电网以并联电容器的补偿设备为主,主要具备如下优势:
(1)电容器的安装简便、利于调试,同时一次性投资与运行的成本相对较低,经济性良好;
(2)通过应用电容器,可有效降低损耗,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
(3)如果使用调试机,只能在中心变电站安装;但是电容器不仅能够在中心变电站安装,还可以采取分散安装的方法,应用范围更广、选择可能性更大。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并联电容器是应用较多的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之一,以我国当前企业的电力系统应用来看,也以并联电容器为主。例如,在我国某个大型炼钢厂中,使用了电弧炉炼钢,对供电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当电弧炉运行过程中,电压大幅度降低,而谐波干扰也对周围居民住户产生影响。经过改造并安装静止补偿装置,有效改善了供电质量,降低电压波动水平,将干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有效降低线损,节约电能[4]-[5]。
实际上,在整个电压调整过程中,系统中的任一节点、电压等均有所不同,运行条件也千差万别,如果系统的无功功率匮乏,那么就需要增加一些无功功率的补偿设备,而不能单独采取调整变压器电压的方法。如果采用大量的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设备发生作用,其投资成本较低,更便于后期的维护与管理;而在具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采取静止补偿器,作为一种性能良好、便于维护的新型补偿装置[5]。
由上可见,从以往工厂企业电气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可知在电气方面的节能潜力巨大,应该在充分了解电气设备原理、性能的基础上,以工程相关技术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措施,使用并联电容器、静止补偿器等先进设备,更好地落实节能性、经济性目标,无论对工厂企业自身发展还是社会整体发展,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光燕.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2)
[2]闫冠宇,李明,冯颍.工厂电气节能措施[A].2010(南昌)中西部第三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2010
[3]张欣,刘伟.浅谈工厂电气设计要点[J].中国科技纵横,2011(19)
[4]张艳华.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
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能耗现状及趋势
1、外商投资企业相对集中在制造业
(1)外资集中在相对耗能高的制造业
从能源消耗情况看,中国三大产业能源消费比重近十多年基本保持不变,第一产业基本保持在11%,第二产业基本保持在64%,第三产业基本保持在25%左右。现实表明,生产性能源消费具有产业集中倾向,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就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工业。1980年以来,工业能源消费一直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68%以上。由上文可知,就外资的产业分布来看,外资流向制造业占63%的比重,基本结论是,针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外商投资投向了相对高耗能的第二产业,主要是制造业。
(2)六大高耗能产业的比例并不高,但是趋势在上升
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和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是耗能和节能的重点行业。虽然外资在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有变化,但是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和化工等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加,2005年六大高耗能外资占我国利用外资比例的11.28%,占制造业外资17.9%的比例。也就是说,外商直接投资于制造业的接近20%的比例是分布于高耗能产业的。有些高耗能行业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例如,投资钢铁行业的外资增速为470.29%,投资有色金属行业的外资增速为608.34%,电力行业的增速为28.47%,其他石化和造纸行业呈现负增长,说明这些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有待于加强,结构有待于调整。
2、投资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外资来源相对集中
六大高耗能行业的投资来源地主要为香港、韩国、美国、欧盟和日本。
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来自香港、韩国、美国。2005年来华投资石油和石化行业的有中国香港(33.23%)、韩国(10.29%)、美国(9.55%)、日本(6.55%)、英属维尔京群岛(5.82%)、中国台湾(4-77%)等国家和地区。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占本行业外资的81.53%。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外资分布地区主要是江苏(35%),山东、广东和辽宁为12%、11%和11%。
电力行业主要来自香港、维尔京群岛、美国。2005年来华投资电力行业的有中国香港(45.17%)、英属维尔京群岛(22.30%)、美国(8.26%)、英国(623%)、加拿大(4.14%)、法国(3.06%)等约27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资金占外资总额的95.36%,2005年电力行业的外资分布较为分散。
造纸行业主要来自香港、美国、台湾。2005年来华投资造纸行业的香港(30%)、美国(9%)、韩国(7%)、中国台湾(8%)、日本(6%)等约2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占外资总额的94.79%。造纸行业外资集中于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市。
钢铁行业主要来自香港、欧盟、韩国。2005年来华投资钢铁行业的有香港(44.5%)、欧盟(26.5%)、韩国(13.1%)、美国(4.2%)等11个国家和地区。钢铁行业外资集中分布于江苏、湖南、广东、山东、湖北等省市。
有色金属行业主要来自中国香港、维尔京群岛、日本。2005年中国香港(43%)、英属维尔京群岛(19%)、日本(9%)、美国(7%)等34个国家和地区,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占该行业外资额的92.42%。此行业外资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北、山东、北京等省市。
3、外资进入高耗能产业的趋势明显
(1)重化工业等资本与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成为外资进入的新热点
一般而言,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企业经济规模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度高,外资通常不会轻易进入。近年来,外国投资者逐渐开始在华投资这些行业。外资进入重化工业,既有新建投资的项目,也有并购项目。之所以外资开始进入我国重化工业,一是因为外资对我国未来长期经济发展前景与投资环境信心进一步增强,这种项目动辄投资额达到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没有长期的信心是不会来投资的。二是我国进入了重化工业化阶段,下游产业对重化工业产生较强的引致需求,重化工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三是我国并购等法律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伴随直接投资而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和企业的高能耗产业转移。统计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于污染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橡胶、塑料、印染、制革、电镀、造纸、制鞋、电池等行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韩国、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2)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吸收外资在增加
自然资源导向型外资,继服务业之后成为全球外资新的增长点。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吸收外资大幅度增加,反映出世界能源和初级产品需求旺盛,价格上升。能源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极为关注的经济安全问题。截至2005年底,中国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797个,合同外资金额为70.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42亿美元。2005年,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合同利用外资8.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7亿美元。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30%)、英国(20%)、美国(10%)、韩国(9%)加拿大(7%)和日本(4%)等。分布较为分散,山西、山东、辽宁、内蒙、广西占有较大比例。
(3)高耗能产业成为新一轮我国产业地区转移的重点
中部地区在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对接、加快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吸引东部地区投资包括东部地区外商再投资方面,呈现良好势头,但是项目主要分布在有比较优势的加工制造业、煤炭、电力、钢铁等行业。可见资源类及高耗能产业成为新一轮我国产业地区转移的重点。
4、外资企业抢占节能行业
中国“十一五”末要实现万元GDP能耗减少20%的目标,引得国外知名节能服务公司争相进入中国节能市场,正演变成新一轮投资热潮。一些外资捷足先登,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华争相分享庞大的节能市场“蛋糕”。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对中国节能降耗、发展绿色GDP有浓厚兴趣,并表示要增资中国。例如,号称“节能先锋”的ABB,其电力和自动化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正加大对中国投资;港资也纷纷涌入,香港能源服务企业也带着资金和技术大举人粤招商。节能降耗减污(P2E2)融资模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当成熟。能源服务公司通过签定节能成效合约,安排项目融资,开始为耗能企业提供全面节能服务。耗能企业在节能产生收益后,按事先约定的比例分成给能源服务公司便可。从P2E2融资模式广受欢迎可见,节能降耗已成为外资投入的一大热点。
二、在节能原则下对外资结构进行调整
1、外资流向仍在可控制范围之内,是可以引导和调节的
根据上文分析,目前有63%的外资投向制造业,有12%的外资投向高耗能产业。但由于我国处于重化工阶段,外资有加大投向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趋势,但节能战略也引导了节能领域成为新的外资热点。可见,政策对外资的导向作用明显,外资流向仍然在我国的可控制范围之内。
2、制定节能原则下的战略目标
根据《气候公约》要求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采取减排措施。我国将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针对服务业比重较低,重工业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依然偏快的现状,外资调整要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近20年内,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会逐步提高,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外资结构调整可以先行一步。因此,要调整外资更多投向第三产业,减少向第二产业投资;要禁止或限制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纸、食品等行业的外资投入;并向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3、禁止外资进入高耗能的重化工产业
(1)关注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耗能行业投资。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重点抓好冶金、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因此,可以把高能耗产业列为限制类或者禁止类外商投资领域。对来自香港、美国、韩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制造业项目要予以特别关注。
(2)针对六大高耗能产业的调整
①调整石油和化工行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可以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列为限制和禁止类。在停止加工贸易、控制出口数量方面继续设限,要严格控制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成品油,继续对汽、煤、柴油的出口数量进行限制。②针对电力行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与电力行业有关的所有条例或规定都应对外商投资予以限制。③针对造纸行业。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过去鼓励类产业改变为限制类产业。④针对钢铁行业。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对今后钢铁工业利用外资政策继续调整。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⑤针对有色金属行业。对有色金属鼓励类要减少,禁止类要增加。
(3)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加强各种监督
引导促进外资投入资源耗费少、环境污染小、要素利用率高的新型工业化产业,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来加强各种监督。内容可以包括:①资源耗费指标,鼓励节约土地的外资项目,建立企业耗水、耗能的技术档案,引导外资企业在技术上领先。②环境污染指标。如设定每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应的GDP指标。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形成强大社会需求,拉动环保产业发展。③工业效率指标。发挥外资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市场需求创新方面的先导作用,通过引导其投入减少污染、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提高各种投入要素的报酬来帮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④要特别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格新建外商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项目审批制度。
4、引导外资进入节能领域
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项目,促进资源节约型产业项目发展,淘汰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加快发展商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带动农业发展。
从环境保护角度制定鼓励、限制、严格限制、禁止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与项目,鼓励外商向环保产业、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开发生态农业、林业、旅游业:处置和利用国内危险废物以及对国内高污染产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等领域投资,要对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无有效治理措施的项目工艺和设备,严格禁止引进,对可能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或治理困难的项目要限制引进,对国内需要而又缺少配套技术治理污染的项目,要严格要求外商的政策服务。
扩大在节能降耗领域的国际合作。继续引进吸收高能效、低排放的设备、技术,借鉴国际节能减排政策机制、管理法规和经验,鼓励和引导外商在高能效产品制造、节能设备与技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煤技术等领域投资。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中国转移。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各国在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多层次、多方式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5、引导外资进入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外资比重低,利用外资有潜力。目前服务业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传统的商业服务业,因此应当完善体制政策环境引导外资投入。具体包括:①完善产业准入政策。通过制定不同行业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批工业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均按新的准人标准予以审批。已批项目也要按新的标准要求提出达标的时间表,并对此承诺负有经济责任。中央政府只指导性的各行业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性指标体系应下放到省市区一级去制定。②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应体现新的政策目标。③打破一些服务行业的行政垄断。除了金融、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业等要继续按原定时间表逐步开放,其他一些服务领域,如教育(包括技术职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则需要打破行政垄断,引进多元投资主体。④新兴产业创造市场需求。一些服务业得不到发展与缺乏市场需求有关。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造市场需求的过程。采用工业环保设施要通过法制手段使之成为生产消费,城市废弃物的处理也要逐步用市场化办法加以解决。有了合理的能源消费政策和限制浪费措施,新能源产业及其服务业就会应运而生。
6、利用外资要注意能源安全
随着中国能源政策的逐渐松动,外资进入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增长迅速。事实上,外资在开采煤炭过程中普遍是一种掠夺性的不计后果的开采。鉴于矿产资源开发已经触及我国的能源安全,让外资进入矿产资源开采要格外慎重,否则将危及能源安全。中海油收购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而被认为触及了美国的能源利益和能源安全,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
IT行业绿色发展隐藏着多重市场失灵问题的隐忧,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在绿色IT技术的供给端存在着双重市场失灵:一是IT行业本身带有技术外溢性特点,大多数绿色IT技术属于能在众多行业间共同应用的共性技术,由于共性技术的纳什均衡供给小于其帕累托最优,因而对绿色IT技术创新的投资往往不足;二是IT产业本身对环境存在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各国经验表明,IT业生产过程需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和有毒物质;IT产品的使用也将耗费不少能源和产生出温室气体。而生产的环境成本的外部化、资源要素价格体系尚未理顺使得IT行业的生产行为缺乏监督和制约,很难实现绿色生产的要求。对于绿色IT技术的需求端而言,生产的环境成本外部化同样影响着各行业应用绿色IT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程度。短期经营行为在中国企业中广泛存在,绿色IT产品的市场前景也令人堪忧。需求反过来也会影响绿色IT技术供给一方的IT行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动力。因此单纯依靠市场力量,信息化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促进节能减排。
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决定了IT产品在加强技术创新和重视节能减排作用方面的步调不一定协同,由于共性技术和产品的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路径依赖效应十分明显,一旦被普遍采用后要进行淘汰,社会经济成本将是极大的。
以政策管制和环保标准保证绿色IT技术的供给和需求。就国内实践看,很突出的一例就是淘汰落后产能行动。小火电等落后生产技术在市场中多年屡禁不止,在政府出台了各行业落后技术和设备标准及公布相关企业名单后,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却开始有了实质成效。
绿色IT技术的推广应用宜从关键行业开始,来自国外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筑、交通和能源部门将是绿色IT技术产生最高节能减排效益的行业。我国绿色IT技术在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应用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六大行业中企业生产技术差距过大是造成行业整体能效低下的主要原因。以钢铁行业为例,大中型钢企2009年的钢可比能耗为697千克标准煤/吨,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610千克标煤/吨。
作为我国先进生产水平代表的千家企业,2006年的吨钢综合煤耗就已经达到618千克标准煤/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从2010年完成的《中国钢铁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看,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利用信息化进行节能还存在很大的改造空间。
数据显示,即使是作为大中型企业的宝钢也有50%的节能贡献来自其能源管理系统。对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而言,短期内建立起自属的成熟能源信息系统尚存一定困难,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对这些盈利有限的小型项目并不热衷,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小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改进的一大瓶颈。
若政府能帮助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加强合作意识,也许是比服务外包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