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4:26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心理状况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0- 09-02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CHENLijiangHUANGXiaoyunHUANG DanyuZHU ChangWUYufang
Houjie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52394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MethodsUsing SCL-90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325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nd compare the obtained result with the norm of China. Result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re better than the mean value in China. The result also reveals that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does show correlation with gender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of teachers. ConclusionSchools and socia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Middle school teachers;Mental health; SCL-90
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使命,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着教学质量,更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因此,开展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研究工具,进行团体测试,调查厚街镇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中学教师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依据和参考,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东莞市厚街镇中学教师共325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2方法
采用统一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1]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该量表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等。分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45份,回收332份,其中有效问卷325份,回收率96.2%,有效率94.2%。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中学专职教师共325名,其中女教师186人,平均年龄(31.12±9.26)岁,男教师139人,平均年龄(30.35±10.21)岁。普通中学236人,职业中学89人;中专学历21人(6.5%),大专学历143人(44.0%),本科及以上学历161人(49.5%)。
2.2中学教师SCL-90各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本研究之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其中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较常模略高,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其余各因子分均较常模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1、2。
2.3不同性别教师SCL-90各因子比较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性别有关。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男教师差,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3。
2.4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教师SCL-90各因子比较
本研究发现,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其中“焦虑”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4。
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倍受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身心健康及教育的整体发展都十分必要[2]。
3.1厚街镇中学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学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一般人群,特别是人际关系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一致[3,4]。分析原因,可能与我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较发达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受人尊重,独立性强,教师队伍受教育程度较高,个人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教师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及可靠的社会保障,因而我镇中学教师心理健康较常模高。国内外亦有报道,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5-7],可能与教师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随着教龄增长,教师的健康状况不断提升[8]。
3.2不同性别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性别与教师的心理健康相关。有研究表明男性中学教师的生活事件评分显著高于女性。本调查则显示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男教师差,尤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有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心理压力主要源自人际关系压力、环境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等方面。
造成中学女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职业的压力,教育的改革、升学、科研等因素导致教学压力上升。同时作为职业女性,家庭问题往往加重女教师心理负担。女教师付出的代价与得到的回报常低于男性,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与挫折感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导致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发生。因此中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界的重视。
3.3不同教学环境的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环境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要素之一,相对来说,职业中学和普通中学的教学环境不尽相同,前者升学的压力较少,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管理;后者升学、教研的压力更大。本研究通过比较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职业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略差,尤其焦虑因子,可能与职业中学生源有关。
我镇地处沿海发达镇区,职业中学的学生通常素质偏低,如今社会环境复杂,学生极易出现行为偏差,如何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必然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难题,同时构成教师的焦虑压力。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心理健康疏导,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愉悦感, 最大限度地实现心理满足。同时鼓励教师自身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 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在面对来自工作的压力时 能够适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学习、完善自身,与时俱进。而对于从事心理健康的医疗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多方位掌握教师的心理动态,结合教学的实例, 切实关注教师心理健康,为提高中学教师素质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胜,马弘,等.心理卫生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06-310.
[2] 张丽娟.师源性心理伤害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7):28-29.
[3] 麻超,张桂青,翟永丽,等.新疆地区教师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267-268.
[4] 谢爱武.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17-219.
[5] 杨建华,边玉芳,蒋芸.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21-222.
[6] 肖少北,李玉美. 海南省4 市县400 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 2005,9(26): 76-77.
[7] 王亮生,黄岑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7,15(7):661-664.
[8] 王有智. 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0,9: 23-26.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测验量表对117名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分析。 结果 18.8%有轻度心理问题,0.9%有中度心理问题;25.0%青年女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教师(13.8%)(P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心理干预
Analysis on the mental healthy status of youth teacher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of young teacher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ethods 117 young teachers were tested their mental status with mental healthy testing scale,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18.8% youth teachers had mild mental problem, 0.9% ones had moderate mental problem. 25.0% young female teachers had different poor psychological bearing force poor adaptability, emotion disturbance, depression, and somatization. The rate of mental problem in female teacher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in male ones(13.8%). Teachers of arts had higher poor adaptability than teachers of science did(41.1% vs 13.8%), while teachers of science had higher hostility than teachers of science(9.8% vs 1.8%). The total score and every factor scores of mental healthy testing scal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teachers(P>0.05),but the female teachers had poorer adaptability and higher depressive score than the male ones(P
【Keywords】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 young teachers;psychoproblem;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适度压力能引起积极的反应,而压力过度可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1,2]。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及大学生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为此,我们对我省某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2000年~2004年分配到我省某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发放问卷138份,收回有效问卷117份,回收率84.8%,其中男65名,女52名,平均年龄25.5 a。排除有精神疾病史及心理障碍者。
1.2 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状况测验量表[3]对样本进行问卷测试。共80个项目,包括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心理不平衡、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躯体化10个因子,每因子8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1分无精神症状,2分为轻度,3分为中度,4分为重度,5分非常严重。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高校文理科及男女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发生率比较(略)
表1显示,18.8%的大学青年教师有轻度心理问题,其中以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焦虑、抑郁多见。25.0%的青年女教师主要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教师(13.8%)(P
2.2 高校文理科及男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测验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文理科及男女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略)
注:*P
表2显示,心理健康状况测验量表评定理科系与文科系教师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女教师适应性差、抑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教师(P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18.8%的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以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焦虑、抑郁为主;其中,男女教师在适应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教师以躯体化症状为主,男教师以偏执为主,可能与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即产生灰心情绪、感到工作负担重、对环境变化不能适应、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高等有关。
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可采取以下措施[4,5]:(1)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排解其心理冲突与矛盾。(2)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青年教师正确认识压力的作用,适度的压力可以促使改善自己的不足,提高能力,使之更加成熟。(3)对青年教师给予一定的关怀与帮助,尤其对女教师给予更多的帮助。(4)提供一定的娱乐场所。(5)学会自我调节与适应。
此外,青年教师要适应环境,正确理解自己学习、工作的重要意义,正确面对高校的现状,尽快适应教师的角色及人际关系,尊重同事,恰当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保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吴秋凤.谈心理调节与提高青年教师素质[J].教育探索,2000,(1):37
[2] 彭雷生.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调适[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4):110
[3] 张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目前有一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测验的调查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和评价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不一。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我们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当前,教师不仅面临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压力,而且有学历、职称、论文、课题、竞聘上岗等各种压力。另外,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往往使得他们更容易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促进他们自身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需要,而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职校教师的心理状况,使职业学校教师能够身心健康地工作和生活,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选择的是小样本调查,调查人数为30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调查中我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
一、结果和分析
根据对本次抽样调查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当前我校教师的心理状况呈如下特点:
1、教师能够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6%的教师都能够真心地去爱护和关心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往。他们认为现代的教育体制与过去有所不同,长辈式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以及当今学生的需要,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
2、教师能够积极努力储备知识,调整心态。21世纪的今天,学校和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这些挑战,我校教师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在调查中,100%的教师都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研究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并认可自己花钱进行再教育。
3、一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教师工作的特点使得他们成年累月地重复着工作,需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但其成就却无法获得及时地反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调查表明,只有50%的教师认为从不后悔自己对职业的选择,有10%的教师经常后悔对职业的选择。调查还显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有所下降,只有63.3%的教师经常喜欢本职工作;26.7%的教师有时喜欢;10%的教师从不喜欢本职工作,6.67%的教师经常考虑辞职不干,50%的教师偶尔有这种想法。
4、职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调查中当问及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时,76.6%的教师认为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极低,处于滑坡状态。在30名被调查者中,有76.6%的教师认为工作环境非常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5、职校教师在工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压力。通过对随机抽样的30人的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一些人正在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困扰。其中有66.7%的教师感觉工作压力特别大,他们的压力来自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同事的看法以及繁重的备课工作等。其中90%的教师认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远远跟不上当今社会的需求。
二、建议
1、教师要敢于正视工作中责任感与自我实现的冲突,要善于从每一节好课中体验成功,从每个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中体验成功。
2、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既不自高狂妄也不妄自菲薄。有时要站得高一些,方能高瞻远瞩;有时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论文关键词]新办高职院校 教师心理 调查研究
广西正处于多区域合作、多机遇叠加的快速发展时期,急需把职业教育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建立过硬而稳定的师资队伍,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有这样一类高职院校:起点低,前身均为中等师范类专业学校;底子薄,校园面积小、各级政府投入远远不够,资金严重不足;教师学历层次低、职称低;没有现成的办学经验和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等,它们面临的教师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关注这类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状况就有了其特殊意义和价值。
一、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状况调查
文章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态,探讨新办高职院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对象是广西河池、北海和贵港三地同批由普通师范类中专升格的三所高职院校中从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因其工作环境、发展层次、地域经济情况而呈现相似性,所以,文章只探讨由普通中专升格而成的新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心理状况,努力从学校层面探讨解决的对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即通过查阅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从总体上把握现有的研究状况,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系统地阐述教师心理状况。对属于调查对象的教师、人事管理人员、校内各级领导进行走访和访谈,获取相关资料。对广西河池、北海和贵港三所新办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的项目来源于文献综述、访谈及相关问卷中的一些题项,并请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中文三科的副教授对题目进行评定、检验,让总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调查由专人下发问卷表并负责回收寄回,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64份,有效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81%。利用SPSS11.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1.部分教师为师意识欠缺。为师意识包括示范意识、责任意识、育人意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师意识直接影响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而在调查中,高达45%的教师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教师工作相对稳定,教师有寒暑假”,并没有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崇高性,为师意识欠缺。课题组负责人在三所院校走访调查,75%的接受访谈者在肯定大部分教师表现不错的同时,对一小部分教师为师意识差、表现不良表示了不满意。部分教师在心理上忽略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忽视自己行为举止、道德水准、心理状态对青春期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2.一些教师开始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美国学者威尔逊(BR Wilson)认为,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承担多重社会角色的教师,经常陷入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在所调查的新办高职院校中,职业倦怠已公开找上了教师甚至青年教师。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和激情,并成为难以发挥教育水平的重要原因。在调查中,19%的教师坦言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了想逃离校园的情况;30%的教师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更多的教师感觉特别累,压力比较大,不知道工作有何意义。
3.少数教师缺乏集体协作精神。调查中发现,在此类高职院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人际关系冷漠、自我中心、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较差的现象。在接受调查的300名教师中,19%的教师将教学视为分散独立的脑力劳动,团结协作差。7%的教师很少去关心学校集体,去关注所处的教师团队和学生。
4.部分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差。在生活与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笔者及课题组成员设计了教师的工资收入、人际关系、物质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并不高,47%的教师工作满意度一般,11%的教师表示不满意,2%的教师表示非常不满意。所以,在所调查的三所职业院校里,青年教师考研离职辞职的、跳槽的、在外兼职等现象普遍存在,分别占到了10%、15%、28.7%和68%,对在职的教师心理影响较大。
三、新办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状况不佳的原因
1.社会层面。第一,社会风气浮躁,对教师的负面影响大。目前的社会处于转型期,外来文化的冲击、自身制度的缺失、急功近利的心态、贫富差距的扩大等都容易使人产生焦虑心理。为减缓焦虑程度,部分高焦虑者可能产生轻度躁狂行为,以轻率急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看事处世,这就表现为社会性浮躁。如今,社会性浮躁已蔓延到教育领域和学术殿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部分在职教师,他们认识的片面性和行为的急功近利导致了心浮气躁、冲动盲目,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第二,经济待遇低,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心理状态。所调查的院校中,因为管理机制和所处地域的经济局限等问题,教师的经济待遇比较低,无法望衡普通高校和条件较好的职业院校,甚至比不上当地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在住房条件差、工资收入低、福利少等因素的影响下,思想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安心本职工作,严重影响了心理的健康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的发挥。
第三,社会期望值过高,对教师造成的压力客观存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社会对之抱有非常高的期望,6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过高。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能求奉献,不能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必须比一般人做得更好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新办高职院校中,确实存在高教性难以实现、职教性少有人感兴趣的现象。因此,教师所面临的职业压力又多了一层。
2.学校层面。第一,学校各级领导对教师培养和教育的认识不足。调查中的新办高职院校多数注重抓教学、科研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措施尚不健全,对教师在物质利益和业务能力上的关心不够,没有深入地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教师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传统的简单说教上,无法依据时代特点和教师群体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第二,学校评价和激励体系不合理,教师能力提升缺乏保障。公平、公正、积极地评价教师,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有力措施之一。在调查中,此三所职业院校都将收入的绝大多数用于硬件的投入和改善上,对教师进修和能力提升的投入不足。由于各校尚未建立起与教师的薪酬、奖励、发展机会挂钩的系统全面的激励措施,激励政策也缺乏对教师心理需求的分析,整个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的不尽合理导致了教师的能力提升没有切实保障,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缺乏。学校的人文环境指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氛围,包括学校的精神、学校的制度、文化景观、文化活动、校风和师生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在走访调查中,多数教师对所在学校人文环境感到不太满意。教师大部分时间都被各项规章制度限定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工作上,学校对教师的生活也缺乏足够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第四,各类培训流于形式,对教师的成长帮助有限。新办高职院校由于生存的危机和资金的紧张,培训途径受到限制,脱产培训只能局限于极个别优秀的骨干教师。校内的培训目标不明晰、内容脱离实际、形式单一,培训的项目经常忽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培训缺乏实效性。企业的培训由于企业不能积极配合而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各类培训流于形式,效果较差。另外,目前社会对教师的培训集中在基础理论的培训上,专门的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系统培训缺乏,导致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途径受到了专业培训机构发展滞后的限制。
3.个人层面。第一,受到功利主义的诱惑。在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下,教师的传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少数教师在物质利益面前没能处理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表现在面对经济分配上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时,经不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诱惑,心理上呈失衡状态。
第二,尚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的职业行为,职业认同不够。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在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任教的教师中,一些教师主观上缺乏“职业荣誉感”,没有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另一些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并非师范类,他们除了应付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应试培训外,从未正式接受过正规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教育思想滞后,教学技能也相对薄弱,不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教学基本规范。小部分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不太认同,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角色意识和规范的职业行为,职业认同不够。
第三,个人心理素质不强。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差的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善于面对和解决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困扰。在调查中发现,此类职业院校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导致实践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缺乏,一部分教师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耐挫力差。少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遇到问题不容易开解,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teachers in Yunnan Land and Resources Vocational College, the paper found that the mental health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not optimistic, including, prominent emotion, high psychological pressure, lack of suitable outlet channels and other issues. For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vocational teachers by using th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theory.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心理环境;积极心理学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of teachers;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positive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35-02
0 引言
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日益深入。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但是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远不如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广泛且深入。通过对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1 调查情况与结果分析
1.1 调查概况 调查使用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主要调查该校教师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教师中发放了180份纸质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6份;电脑测试31人。同时还进行访谈,访谈目的一是对测试结果作进一步的确认和分析,二是对不同个体调适心理的方式进行研究。
1.2 调查结果分析
1.2.1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结果分析(表1) ①N量表高分,反映被试可能焦虑,担忧,郁郁不欢,遇到刺激易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低分表明情绪反映缓慢且轻微,很容易恢复平静,通常稳重、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②P量表高分,反映被试可能孤独、不关心人,难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且不顾危险。低分者能与人相处,能较好的适应环境,态度温和不粗暴,善从人意。③L量表高分,超过一定分数表明测试不可信,不真实。在限度内的高分,表明被测试者遵守规章制度,属于循规蹈矩的人。低分表明测试可信,且被测试者较纯朴。
1.2.2 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试结果分析(表2、3) ①阴性:心理健康。阳性:心理不健康。②强迫症状:主要指那些明知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等,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感知障碍,如“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不好”等。③偏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这里主要指思维方面,如投射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妄想、被动体验、夸大等。③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指个人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在与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自卑、懊丧,人际关系明显相处不好的人往往该因子得分较高。④躯体化:主要反映主观的躯体不适感,包括身体各部分的酸痛等不适表现。⑤抑郁:感情和心境抑郁苦闷,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的愿望、丧失活动力,还包括失望、悲观等与抑郁相关的其他感知及躯体方面的问题。
1.2.3 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的问题
1.2.3.1 情绪化反应突出,没有明显的年龄区分,但男性情绪化反应强于女性 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析发现,不论哪个年龄段,情绪化比例都比较高,而且男性的情绪化反应明显高于女性。这部分教师表现出的人格特征是容易焦虑、担忧,常常郁郁寡欢,易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同时,在EPQ中表现出明显情绪化的被测试者,其SCL—90量表测试结果中,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四项因子分可能一项呈阳性,甚至四项同时呈阳性。表明这类人格特征已在其心理上产生深刻影响,已使之表现出明显的心理不健康状况。
1.2.3.2 工作压力过大,紧迫感强烈,“忙”已成为“共识” 调查还根据不同的年龄、岗位、职务、性别等选取了部分教师进行访谈。100%的访谈对象认为:工作压力过大,紧迫感强烈,太忙。这种状况已明显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对家庭关系产生一定影响。表现在:一是工作忙,任务重,时间紧,加剧了情绪化反应,遇事容易冲动发火,有时会直接影响同事间关系和工作的协调合作;二是容易烦躁,从而在特定时间里,表现出暂时却很明显的抑郁状态;三是焦虑感强烈,总觉得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自觉“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还是自己能力太差?”而自责、内疚,甚至自我否定;四是对工作的积极性、热情度下降,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表扬的心情明显,害怕来自领导的批评、否定。甚至在少数问题上已表现出不能理智的对待领导的意见;五是部分访谈对象表示,工作的紧张和压力已影响到与家人的关系。
1.2.3.3 缺乏良好的宣泄渠道,缺乏信任的倾诉对象,心里“不痛快”时难以及时排解 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多元化,相当一部分老师遇到事情喜欢闷在心里,想说但不知道该向谁说,想发泄但不知道向谁发泄、怎么发泄,造成或加剧了个人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有的老师在访谈中表现出明显与平时印象不一样的人格特征;二是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知道“倾诉”和“宣泄”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但基于现实条件的限制,难以“倾诉”更难以“宣泄”。或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就是向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倾诉”和“宣泄”了,仍然感到问题没解决;三是有的访谈对象防范心理极强,自我防御机制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在访谈中回避实质性的问题。
1.2.3.4 20-29岁年龄段的年轻老师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对突出 在每个年龄段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有明显心理问题或人格特征容易带来心理问题的教师,但20-29岁年龄段的教师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究其原因,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中少有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耐心,自以为是、自我中心是普遍特征。人际交往中要么喜欢居主导地位,较强势;要么因为某方面的“不如人”而自卑,一些人把自卑写在明处,稍有接触就能发现他(她)的自卑;另一些则善于掩饰,往往用张扬的个性、虚张声势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自卑。他(她)们在生活中很难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愉悦感和宁静。
2 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2.1 改变教师心理环境,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环境是指主体的活动环境中,与主体心理状态有联系的那些事物和人的总和[4]。心理环境对个体的致病和治病作用,很早就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的内容。罗杰斯在1980年著的《一种存在方式》中指出:只要能创造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环境,人们就可以变僵化为灵活,变静态为动态,变依赖为自主,逐步发掘出自己的全部潜能。
心理环境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系统是一个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要素紧密相关的复杂整体,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要素会以各种信息的方式进入人的大脑,这些信息与人原有的心理结构发生作用,可能出现三种结果:一是信息为原有心理结构接纳,成为心理结构中相容的、和谐的组成部分;二是不被原有心理结构接纳,但个体心理结构能变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个体的心理结果依然是和谐、健康的;三是信息既不被原有心理结构接纳,又不能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则可能导致个体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根据心理环境论不难看出,改善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要重视改善其心理环境。其途径包括:
①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②增加教职工数量,教职工结构比例合理化,适当减轻教师工作压力;③充分肯定教职工成绩,增加正激励,减少负激励;倡导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和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④开设针对教职工的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等,为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外环境。
同时,教职工自身要善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学习运用一些基本的、实用的调适方法,逐步改善自己的心理内环境。包括:
①适当宣泄(发泄)。撕几张旧报纸,边撕边在心里骂让你生气或愤怒的人;到KTV唱歌,声嘶力竭的吼唱中,表达的是自己的内心,并不需要别人懂;②学会倾诉。跟朋友、亲人、老同学聚会,不需要防备、不需要自我保护,你可以发牢骚抱怨不停,可以是最真实最自然的自我流露;③转换角度。外出旅游,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豁然开朗;换个思维方式“假如我只有最后一天的生命了,我最想做的事是……你会发现,那些你一度以为很重要的事和人、很让你生气的事和人都不重要了;④寻找恰当的“参照物”。痛苦往往来自不必要、不恰当的比较,善于寻找理性的、恰当的、能让自己内心愉悦的“参照物”至关重要。在合适的比较中愉快的成长;⑤学会心理求助。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成长中遇到麻烦和问题是非常正常的,学会向专业人士求助,是现代社会的大压力、快节奏对每个人提出的新要求。
2.2 倡导积极心理,激发人的积极品质和美德 20世纪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创立了积极心理学思潮。他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心理学本质是“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情绪和体验,认为积极情绪拓延了知与行的个人资源,增强了主观幸福感、快乐和爱,有助于消除消极情绪;关注积极的人格特征,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正性的利己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独立的维度。前者指接受自我,有生活目标和把握环境的能力,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后者指当自己需要时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当别人需要时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人际关系并对已达到的人际关系表示满意;关注积极社会环境,认为温和、民主、宽容、尊重、支持的环境更利于个体的发展,个体最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心理;关注积极心理治疗,认为一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正向力量;二发挥个体积极的潜能、乐观、智慧、创造力、幸福感等。
高职教师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对自身地位和角色的定位缺乏成就感,倡导积极心理,重视激发、挖掘教师的积极品质和美德,使其在工作中不仅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充满了成就感和内心的愉悦感。实现自我肯定的前提是得到领导的肯定、同事的肯定、学生的肯定和社会的肯定。领导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多一些积极品质的导向,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同事在相处过程中,多一些包容理解,多一些欣赏支持;对学生对老师多一些宽厚,多一些责任,多一些指导,以正向的积极的氛围引导教师的发展方向,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然上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8:48,67.
[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民族出版社,2005.8:191-194.
[3]王东莉,马建青.请关注“特殊人群”—“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5.
[4]肖旭,陈正权.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0:53,83-95.
[5]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河北出版社,2004.6.
[6]刘凤辉.浅谈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第8卷第2期,2006年4月:121-122.
[关键词]初中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
1 引言
2006年5月18日,新华网报道,海南侨中初二(4)班的学生因说谎被老师用雨伞铁柄殴打,上身及两臂共有11处伤痕,引起了很大震动。教育界诸如这类恶性事件近些年来在媒体的报道中从未间断过。愤慨之余值得深思: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怎么竟从神圣走向邪恶,从学生身心的呵护者走向“残杀的刽子手”?在诸多的原因中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因此其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1999年董文军做了一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科研课题,调查结果中小学教师心理症状的检出率是34.8%。商洛到目前为止心理健康教育几乎还是空白,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处于被忽视状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商洛地区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他们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了解提供参考,希望能引起重视,加强对他们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商洛市的农村初中选择了9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279份,其中男152人,女127人。
2.2 方法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同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对被试进行测试。症状自评量表采用1~5记分:1=从来没有,2=轻度,3=中度,4=重度,5=严重;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婚姻状况等项目。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农村初中教师SCL―90测查的整体结果与分析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279名被试中,有199名总均分小于2,占总人数的71.3%,心理健康受损检出率为28.7%;从单项因子看,有强迫症状者最多,占总人数的48%;有精神病性症状者最少,占总人数的21.4%;其余因子按所占百分比从多到少依次是偏执、抑郁、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症状。
本调查结果显示:有28.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与张永忠等对江西赣州、吉安两市农村初中教师的调查研究结果28。3%基本一致;各因子分和总均分的程度和李东斌《山区农村中学教师自测健康的调查与分析》、李建芹《新乡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王龙《张掖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董文军《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吴小鸥。潘孝富《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的研究结果相比指数普遍偏高。在其他研究中位于前面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而本研究中位于前面的是强迫、躯体化、抑郁、偏执。这说明可能位于陕南贫困地区的商洛农村初中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条件、生活水平、医疗保险等制度还不够完善,受工作及生活各种事件的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尤其躯体症状严重。
3.2 农村初中教师不同群体SCL―90测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3.2.1 不同性别教师SCL―90测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性别教师在9个项目上的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本研究不存在性别差异影响心理健康状况。3.2.2不同婚姻状况教师SCL―90测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除恐怖、敌对外,已婚教师的总均分和各因子分都高于未婚教师,在躯体化方面已婚教师和未婚教师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其余因子上已婚教师和未婚教师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商洛地区农村初中教师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有关。已婚教师和未婚教师相比,已婚教师面临更多的家庭问题,家庭经济问题、孩子照料问题等使家庭负担较重;家庭社会关系的内容增加了。以夫妻关系为主的一系列家庭社会关系这些也会影响到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已婚教师工作压力或多或少的增加,压力过重、过长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导致以上几项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未婚教师。
3.2.3 不同年龄、不同教龄教师SCL―90测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见表4、表5。
从表4可以看出,41~60岁年龄组的人各项因子分都明显高于20~40岁年龄组,并且在总均分和各因子分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从表5可以看出,1~10年教龄组教师的各项因子分都明显低于11年以上教龄组,并且在总均分和各因子分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从表4、表5可以看出高年龄、长教龄的教师在各因子分上都明显高于低年龄、短教龄的教师,并且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长期以来家庭、社会对高龄组人的角色期望值水平较高,承担的任务偏重有关。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他们身体的不适感增多,心理紧张度较高;高龄组人经历过的挫折较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他们较低龄组人更难改变定势的观念、方法。这一系列原因使高龄组人长期承担各种较大的压力,使他们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产生较重的职业倦怠心理,对工作、生活的满意度逐渐下降,导致高龄组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的下降。
4 讨论
【关键词】 精神卫生;文献计量学;对比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09-03
Meta Analysi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Mental Health Research in China/WANG Ping*, ZHANG Yue-ping, HUO Yong-quan.* Counseling Center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 bases of improving university teachers' mental health, a meta analysis was used to discuss their mental health by empirical research in China. Methods A literature research through Chinese network database, and 26 literatures were obtained. Finally meta-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University teachers' mental health differed with norm of China significantly. Female teach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le teacher 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factor. The elder teachers' mental health was most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younger teacher. University teachers' mental health was better tha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Conclusion University teachers' mental health should be positively regarded by their family, their university and our society.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Bibliometrics;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 health services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公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健康问题,而心理健康则是其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心理健康,1946年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有4点: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1]。
目前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学术期刊,但是仍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研究问题单一,重复研究的问题很多,研究领域没有扩大和深入;第二是目前多数研究都是停留在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的层面,实证研究仍然有限;第三是研究工具比较单一,一般主要使用某几种问卷,常见的是SCL-90,而对其他研究工具的应用研究不足[2]。由于以往的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大多使用SCL-90问卷,因此本研究以此作为心理健康的衡量工具,通过采用Meta分析方法,尝试通过文献的历史回顾,从以往的轨迹中得出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综合结果。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使用网络数据库,包括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库,检索的关键词包括高校教师、SCL-90。
1.2 文献纳入标准 (1)文献的研究类型是实证研究;(2)文献的研究对象是高校教师或包括高校教师的群体;(3)文献的研究量表必须包括SCL-90;(4)文献的数据必须包含SCL-90各因子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1.3 数据提取 经过文献检索后笔者得到26篇符合条件的文献,从符合条件的文献里提取出数据。SCL-90量表共包括9个因子,提取后数据太大,所以只列出数据简表,见表1。
1.4 方法 进行Meta分析,使用Cochrane协作组织的Review Manage 4.2完成。Meta分析是利用统计技术,综合多个独立的同类研究结果,对结果或某特定方法/措施的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3]。
2 结果
2.1 与全国常模组比较 表2表明,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不同性别教师比较 表3表明,不同性别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在个别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来说,高校女教师的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教师。
2.3 不同年龄教师的比较 表4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的多数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不同类型教师比较
2.4.1 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比较 从表5看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学教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来说,高校教师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学教师(P值均
2.4.2 高校教师与小学教师比较 从表6看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来说,高校教师的躯体化因子、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小学教师(P值均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有显著差异,表明除个别因子之外,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来说情况不佳。以往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和全国常模只在偏执因子存在显著差异[4]。分析中发现这篇不一致的文献在纳入文献中所占权重并不高。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教师、医生、农民、律师、家庭主妇等几类人中,教师患神经官能症的可能性相对更高[5];有研究认为,今天的教师正经历着比以往更多和更严重的压力[6];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比工人还大,并认为国家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7]。对于国内高校教师,社会有必要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关注,高校应该开展针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活动。
高校女教师的抑郁和焦虑水平都显著高于男教师,表明女教师可能比男教师具有更多的情绪困扰。这可能与高校女教师的多种社会角色压力有关。相对男教师,她们必须是优秀的教师、称职的母亲、体贴的妻子、孝顺的女儿,如果担任领导的话,还必须是个杰出的领导,这样容易产生角色冲突现象,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感。
高校中老年教师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青年组,表明高校中老年教师可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明显差于青年教师。一般认为,年青教师的压力高于中老年教师,因为他们要结婚、要买房、要建立事业、要搞好人际关系,但是结果可能并非如此,实际生活中中老年教师可能会比人们想象的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在学校里中老年教师多数为学科带头人或重要的管理工作;在家庭里,必须面对老人赡养、子女上学和就业等问题;目前社会对高校中老年教师支持也往往不够。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小学教师,表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可能面临更多压力。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压力是学生升学带来的压力,第二个压力是经济利益和教师水平及其任职班级成绩挂钩带来的压力,第三个压力是教学任务繁重带来的压力。而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教学和科研,不必承担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和升学率的压力。
4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84.
[2] 林小群,殷恒婵,马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综述.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55-65.
[3] 汤旦林,李晓强.Meta-分析:一种量化的信息综合方法(上).数量统计与管理,1997,16(4):59.
[4] 钞雪林,万爱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6):149-151.
[5] 王建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101-128.
[6] EVERS WJG, BROUWERS A,TOMIC W. Burnout and self-efficacy:A study on teachers' beliefs when implementing an innovative educational system in the Netherlands. British J Educat Psychol, 2002,72(2):22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