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防溺水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16 08:24:21

序论:在您撰写防溺水预防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防溺水预防措施

第1篇

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果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溺水措施发言材料资料,希望对你所帮助,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预防溺水措施发言材料一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逐渐炎热,也是学生易发生溺水事故高发时期,为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在校内进行主题为“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下面学校特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一、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不走河边,沟沿,不走偏僻的道路,回家时要结伴而行。

二、不要私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玩耍、游泳。不要在河塘边、围矿坝玩耍;不捡落入水中的物品;不去河塘钓鱼捞鱼。

三、游泳需到有资质的游泳场游泳,而其必须要有组织,并在大人带领下方可去游泳。

四、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身体,如果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五、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

六、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七、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八、从我做起,严守学校纪律,坚决不玩水。同学间要互相关心、爱护,发现有的同学私自去游泳或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要及时劝阻并告诉老师或家长。

九、溺水的急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旦遇到溺水者,我们在营救时应该怎么办呢?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因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将十分危险。在水中与落水者纠缠不但会消耗救助者的大量体力,有时甚至会导致救助者体力耗尽最终丧命,应立即大声呼救,同时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现场抢救溺水儿童的方法: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拉出舌头,以避免堵塞呼吸道;

2、将溺水人员举起,使其俯卧在救护者肩上,腹部紧贴救护者肩部,头脚下垂,以使呼吸道内积水自然流出。但不要因为控水而耽误了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

3、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

4、尽快联系急救中心或送溺水儿童去医院。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防止的。

预防溺水措施发言材料二

同学们:

随着气温的升高,夏季已经到来啦,游泳安全渐渐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热点话题。夏天里,河水、小溪、游池给人带来欢乐享受之余,也潜藏着安全危机,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就可以带给我们欢笑,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后悔与遗憾。

中国少年儿童意外溺水调查报告

在中国,意外伤害是少年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0,000名少年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少年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少年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当人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

夏天因为天热,大家都愿意到水边玩耍、游泳,往往这时,就很容易发生危险的情况。暑假马上到来,学生溺水事件就时有发生,其中一些事故更是因为同学们在互相救助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救助技巧而导致的,学校不提倡学生下水救人,发现有人溺水时,千万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找大人来救助,同时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六个不准“

(1)不准在上(放)学、双休日、节假日等时段在未经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下河(塘)游泳;

(2)不准擅自邀请其他同学下河(塘)游泳;

(3)不准在不会游泳的监护人带领下下河(塘)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保障和不知水域特征的池塘、取土形成的水塘、水沟、小溪游泳或戏水、嬉闹;

(5)不准擅自到钱塘江江堤下玩耍、观潮;

(6)不准在见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擅自下水施救或者避而不见逃走,要采取大声呼救及报警等措施

综上所述,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防止的。最后祝同学们渡过一个愉快、安全的夏季。

预防溺水措施发言材料三

同学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炎热的夏季快到了,许多人喜欢游泳,江河、游泳池给人带来欢乐享受之余,也潜藏着安全危机,因为缺少游泳常识而溺水死亡者时有发生。(近期,在沈阳市就有四起中小学生共10人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游泳前多一分准备和清醒,就可以带给我们永远的欢笑,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后悔与遗憾。因此,我们外出游泳严格遵守”五不“:未经家长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不熟悉的河溪池塘不去。如遇有人溺水,要找会游泳的成年人,千万不要去盲目施救。

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呢?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5。游泳如果遇到的意外有抽筋、陷入漩涡、被水草缠住等情况,应当采取下列自救方法:

(1)遇到意外要沉着镇静,不要惊慌,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

(2)游泳发生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到岸上进行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以采取仰游姿势,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就尽量利用未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3)游泳遇到水草,应以仰游的姿式从原路游回,万一被水草缠住,不要乱蹦乱蹬,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游从原路游回。

(4)游泳时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待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5)游泳时如果出现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的情况,应停止游动,仰浮在水面上恢复体力,待体力恢复后及时返回岸上。

第2篇

关键词:混凝土 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水泥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一种混合材料。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弱点.如均匀性差、离散性大,容易产生裂缝,尤以裂缝为突出病害.也是长期困扰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问题。

2、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由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压应力、拉应力或剪应力,造成在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面上或水泥石本身之间出现肉眼难以看到的细微裂缝,一般称之为微裂缝。在荷载或温度作用下,裂缝扩展,并逐渐互相贯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以看到的裂缝。一般宽度达到0.03~0.05 mm时称为宏观裂缝,即通常所说的裂缝混凝土的裂缝实际上是微裂缝的扩展。微裂缝在混凝土中是不可避免的,对使用影响不大。钢筋混凝土规范明确规定: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3、裂缝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3.1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一般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短的仅20~30cm,长的可达2~3m,宽l~5 mm,类似干燥后的泥浆面。塑性裂缝大都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几小时之后出现。当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而气候又很干燥时,便会出现塑性裂缝

3.1.1塑性裂缝的成因

塑性裂缝多是由于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引起的。因为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能力,从而开裂。另外,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和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以及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也会导致塑性裂缝。

3.1.2塑性裂缝的预防措施

(1)选用干缩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掺合料的用量,选用级配良好的砂子和石子。气温较低时,在混凝土中添加促凝剂.以加速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发展,或加入一定量的纤维.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等

(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3)振捣密实,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4)混凝土浇筑后,在初凝前完成抹平工作,终凝前完成压光工作,抹光后及时用潮湿的草袋或塑料薄膜覆盖,认真养护。

(5)在气温高、风速大、空气干燥的天气施工时,加挡风设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筑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需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必要时加设遮阳挡风及喷雾设施等。

3.2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一般处于结构的表面,尺寸多在0.O5~0.20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构件的干缩裂缝多沿短边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的干缩裂缝多发生在截面变化处;预制构件的干缩裂缝多发生在箍筋位置。干缩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在表层和侧面出现,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3.2.1千缩裂缝的成因

干缩裂缝的产生一般缘于养护不当。在风吹日晒下,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过快,体积迅速收缩,而内部温度变化小。收缩小,表面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 或者构件因水分蒸发而产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3.2.2干缩裂缝的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用量。

(2)混凝土的干缩受用水量影响很大,在同一水泥用量下,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用水量成正比。综合考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控制在170kg以下。

(3)矿渣、火山灰等粉状混合料掺加到混凝土中一般都会增大混凝土的干缩值,但是质量好、含有大量球形颗粒的一级粉煤灰由于内比表面积小、需水量少,故能降低湿混凝土干缩值

(4)掺加减水剂,特别是同时掺加粉煤灰的双掺技术不会增大干缩值,但是对于某些减水剂,尤其是具有引气作用时,有增大混凝土干缩的趋势。因此,要选用干燥收缩小的外加剂。

(5)混凝土浇筑面受到风吹目晒,表面干燥过快,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在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开裂。如果在混凝土终凝之前进行早期保温、保湿养护,对减少干燥收缩有一定的作用。

3.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一般走向无一定规律。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的构件,裂缝常纵横交错;深入的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一般在0.5~10mm之间。热胀引起的温度缝是中间粗、两端细。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其宽度在0.5 mm以下,且从上至下没有太大变化、温度裂缝大多发生在施工的中后期,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3.3.1温度裂缝的成因

温度裂缝多缘于较大温差、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前7天内.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这种现象更严重。因为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所以混凝土中心温度高,形成温度梯度,造成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和温度差成正比,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应力(包括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初期出现时很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继续扩大,甚至出现贯穿的情况。

3.3.2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1)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厚度及水泥品种、用量有关,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形成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在一定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也越大,因而引起裂缝的危险性也越大。因此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

(2)应考虑选择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或复合水泥。对于体积较大的结构,应优先选择中热水泥甚至低热水泥。

(3)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

(4)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引气的外加剂。

(5)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料的入模温度;掌握好浇筑的时间;加强养护,一般在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并进行测温跟踪,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否则应立即采取措施来改善。

3.4荷载裂缝

混凝土构件或结构在使用荷载、施加预应力、台座(施工时)或基础(使用时)变形时可能产生裂缝 荷载裂缝的分布、形状随荷载形式而异 在不改变混凝土等级的情况下,要使混凝土不产生荷载裂缝,关键是控制应力值,通常需通过结构验算和合理的施工方法来解决。

第3篇

关键词:水泥砼路面;路面断板;预防措施

因为水泥砼路面有强度高、维护费用低、高稳定性和强耐久性等特点,水泥砼路面被广泛用于道路施工行业。对于水泥砼路面的断板质量问题,给道路施工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如何解决水泥砼路面断板问题,成为道路施工设计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文章,作者只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仅对水泥砼路面断板产生的部分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此原因谈了一些预防措施,供同行业学者以参考。

1 水泥砼路面断板的原因

1.1 原材料不合格

1.1.1 水泥质量不合格,其强度不能满足水泥国家标准的要求,安全性能较差。水泥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是有要求的,不能超出最高限量,若游离氧化钙含量过高,其凝结过程中水化很慢,水泥凝结硬化后仍起继续进行水化作用,就可能破坏水泥的硬度,使其抗拉强度降低。水泥硬度不足,会影响水泥砼的强度,使水泥砼路面断板的几率增大。

1.1.2 集料(砂、碎石或卵石)含泥量及有机质含量超标。

1.2 设计原因

1.2.1 水泥砼设计施工过程各种原材料的比例设计不合理,造成砼的强度或耐久性变差等。

1.2.2 砼板块平面尺寸不当。

1.2.3 砼路面厚度设计偏薄。

1.3 土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

1.3.1 根据国家标准要求,路基施工用的材料直接影响着水泥砼路面质量,是决定其是否会断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通常情况下,路基填方用材料必须要能压实,使填方路基有足够的密实度,防止其发生沉降或裂缝,同时,填方路基填筑材料还要有很高的稳定性,这样按规定施工方法填方的路面才会满足路面质量要求。但是,由于施工过程控制不严,原材料采购质量把关不严等种种原因,仍有一些施工单位选择了泥沼土、种植土等有机质含量高的材料,或是压实度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之差大于2%的材料等等,这些不适宜材料的使用,会进一步导致路基沉降或塌陷,严重会致水泥砼路面断裂破坏。

1.3.2 造成水泥砼路面断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大多在以下几处位置发生:新路基和老路基的交汇处,土基密度有差异的地方,路基填方和挖方的断面相交处,软弱地基等特殊的位置。还有,路基填方施工,每层要进行压实,或因为材料选择不合格,或因为碾压过程不达标等造成压实度不足,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等情况,也会造成路面断板。

1.4 路面基层失稳

基层施工质量不好,强度不均匀或较低,使用中基层松散或在渗水作用下,材料被吸往一边,当受到弯拉力大于砼板强度时,面层即发生断裂。基层开始施工前应将路槽清理干净,标高应严格控制,集料细长及扁平的颗粒不得超过20%,且不得含有粘土块,腐殖质等有害物质,集料必须有良好的级配,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并居中。基层在铺筑前,应将底基层向上的所有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严格地整形和压实,将基层上的车辙或松软部分和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表面都重新翻松,清除或用同类材料整形,并压实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密实度,集料不得含有粘土块、腐殖质等有害物质。

1.5 水泥砼路面板施工方面的原因

水泥砼路面面层施工,施工的砼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基层的标高控制不严,粗集料不具备良好的级配,针叶片状颗料含量太高,细集料和粗集料含泥量太高,降低了集料的粘结度,水泥质量不稳定或已过期,水泥砼在浇筑过程中未完全振捣密实,蜂窝麻面较严重,切缝不及时,由于大部分在高温季节施工,又是在覆盖升温的情况下,应加强观察提前进行切缝,使砼内部的拉应力释放在切缝处,不至于产生断板现象。

2 水泥砼路面断板的预防措施

从源头控制路面质量,在设计策划上充分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使得设计内容更充分,尽量减少策划遗漏,以满足施工要求,确保路面质量。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运输行业都得到快速发展,这些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型车辆穿梭于不同的城市之间,这就需要路面施工设计人员充分考虑车辆的最大承载,并超出最大承载一定比例的承载负荷进行设计,根据其载荷力确定砼路面的厚度、平面尺寸和砼标号等,且设计过程还要结合路断施工地域的地质环境,选择与其地质条件相适宜的原材料施工,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温差对路基质量的影响来选择施工用材料,例如寒冷的北方,在冬季会上冻,这就需要施工材料有很好的冻融性和耐久性。另外,要注意路面排水的设计,防止夏季长时间的水流滞留给路基路面表面造成侵蚀破坏。

设计过程结束后就是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对砼路面的质量也起着重要作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很难保证终产品的质量,无论在生产制造业,还是在建筑行业,这个原理都适用。原材料质量是保证水泥砼路面质量的必要条件,首先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要选择信誉好、质量好的生产企业进行采购,且在原材料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不同水泥生产厂家的设备、工艺、原料使用等会略有差异,所以其水泥产品可能也会略有差异,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必须认识到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水泥坚决杜绝混用现象;二是对于存在标号强度不足、稳定性差等质量问题的水泥要严禁使用;三是对于泥沼土、种植土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土质不允许使用。

施工设计和原材料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如果脱离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也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道路质量仍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对于填方路基质量控制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路基压实值国家标准是明确要求的,路基建设施工结束,其压实值必须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还有一项指标叫做弯沉值,弯沉值直接决定着路基地面的强度,弯沉值越小,路基强度越高。由于地质环境的差异,对于一些温陷性黄土等稳定性不好的软弱土基,还有一些滑坡路段等,要避免采用水泥砼路面,要经过特殊处理后方可进行水泥砼路面施工。

为了防止水泥砼路面断板质量问题的发生,路面基层质量的控制也十分重要。路面施工规范要求路面基层要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这就需要施工用原料要尽可能采用水泥来使基层更稳定,同时,要严格控制其他细料的使用方法和用量,使基层的水稳定性保持良好,更好的控制基层厚度,保证基层强度,同时,严格遵守设计施工,严格施工用料的准确配料,并均匀搅拌,确保基层的密实度也满足规范要求。

总之,要想保证公路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就必须从源头控制,并严抓过程质量控制,从设计、到原材料选择,再到施工过程都要严格把关,按规范或标准要求执行,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缺陷,要及时采取应急纠正措施,例如发现小裂缝及时填补等,做好水泥砼路面的养护工作。另外,除了设计、施工过程控制,还应该注意公路使用的控制,要严格执法,控制超载、超重、超限的车辆,同时做好公路的正常维护,以保证公路质量。

第4篇

关键词:水泥砼路面;断板原因;预防

1 水泥砼路面断板的原因

断板损坏主要分为早期断板和使用期断板两种类型,早期断板是指水泥砼路面在浇筑完成但未使用的过程之中,因硬化问题而造成的断裂。使用期断裂一般指道路使用过程之中,因为过往车辆超过路面负荷而产生的断裂。

2 早期断板出现的原因

水泥原料的自身不足造成了断板的出现。水泥材料安定性和强度都有不足,水泥含有氧化钙成分,氧化钙在水泥的硬化过程之中会使得水泥的拉伸性下降,影响其初期的强度,强度不足的水泥在工程完成的初期的强度不足,再加上水泥硬化时的放热和收缩,这就造成了水泥在硬化过程之中会产生内应力,从而造成硬化时的断裂发生。

水泥板在施工时有其基层高度的设定,厚薄水泥板的交界处较为薄弱,若是工程中未能将接缝处良好处理,在砼路面收缩时,交界处的收缩应力会使得路面产生断裂。

水泥路面的原料配比同样影响着路面的质量,水泥路面的主要成分是水泥、砂石等材料。原料在施工准备阶段假如搅拌不均匀或是水泥的搅拌过程之中未按顺序进行均匀的搅拌,就会引起路面在硬化阶段的收缩不均匀,内外应力的作用之下,极易造成路面产生断裂,影响水泥砼路面的强度和质量。除此之外,水泥的配比之中假如水分的含量太大,也会影响水泥砼配比的准确性,影响路面的硬化过程。

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会引起前期路面的断板现象。在进行水泥砼拌合时,假如水泥因放热而温度升高,就会造成拌合物的温度的同步升高,硬化时水泥放热,内外的温差会造成路面内外因应力而产生收缩的不均匀,从而使路面产生断裂。在砼拌合时,假如水泥的拌合顺序不正确或是拌合时搅拌不均匀,也会导致早期的路面开裂。

砼浇筑期间,外界的意外比如因为停电或是机械故障造成砼浇筑作业的中断,再次浇筑时,新旧砼假如未进行施工缝隙的处理,那么新旧砼就会由于结合不良而在硬化时出现收缩不均匀的现象,导致裂缝的出现。

在早期的硬化过程之中,道路的养护不良也会使路面产生裂缝,在气温高,湿度小的外界环境之中,日夜的气温和湿度差异会使得砼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时新旧砼之间的裂缝干缩,切缝不及时,会造成砼内部应力增加,使砼路面出现裂缝。

在双幅路面施工中,已浇筑一边的缩缝在另一边未开 始浇筑前已经裂通,气温下降一定幅度时,断裂的缩缝两边砼板收缩,这样后浇筑还未切割的砼板受到较大的拉应力,而这时其砼强度还较低,当拉应力大于砼初期抗拉强度时,就会在先浇筑板缩缝τξ恢梅⑸不规则裂缝。在中央分隔带路缘石的砼路面施工中,路缘石常设有砼平基背座, 由于路缘带先于路面施工,当温度下降时路缘带本身会收缩,路缘带下半部具有粗糙面会带动初期强度很低的砼面板在路缘带裂缝处产生边界裂缝。

3 使用期间产生裂缝的原因

首先,使用期间产生裂缝极有可能是在设计阶段就存在的问题。假如设计时,建设方方对于公路的交通量调查不准确,路基等材料选择未达到应有的标准,会使得路面在早期的使用之中出现裂缝。外界环境会造成砼的外部与内部出现温度差,昼夜气温变化,四季的大气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会让路面处于不间断的收缩与扩大的过程,水泥砼板在温度内外应力的不断作用下,会使路面出现裂缝。这往往也是大多数路面损伤的原因。

其次,路面上超重车辆的经过也会造成路面开裂的发生。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吨位较大车辆的不断增加,超重车辆的不断经过使得路面的承载力超过设计限度,水泥砼路面产生开裂。

第三,由于路基湿度较大产生沉降现象。地表水或是自然降水渗透入路基之中,会造成路基的沉陷。水的流动及涨落会产生压力,使道路土质松动。而地下水的迁移会带来路基结构周围受力的重新分配,使土质粘结力降低,进而造成路基强度的变化。当路基强度降低后,其成分在重力以及车辆的负荷压力下会发生结构性改变,进而产生沉陷。除此之外,路基填土中有含水量过大的泥土,也会导致路基局部翻浆沉陷。当路基填土中泥土含水量远大于最佳含水量时,会在路堤内部形成过度饱水区(泥泞),当用透水性不同的土,乱而无序地堆成路堤,以及冬季填筑路堤采用饱水的冻结土或混有雪的土时,均能产生饱水区,使路基沉陷。路基的沉陷会使得沉降量不同的路面产生错位,进而造成水泥砼面板的断裂。

除此之外,基层施工质量不好,强度不均匀或较低,使用中基层 散或在渗水用下材料被吸往一边,面层脱空,当受到的弯拉应力大于砼 板强度时面板即发生断裂;面层接缝填封料失效,板的弯沉使空隙内的积水弯有压水,侵蚀冲刷基层,并沿接缝缝隙喷出,使唧泥现象不断产生,面板边缘部分将失去支承,在荷载作用下产生断裂。初期裂缝的存在和扩展,使得路面的额小裂缝不断扩大,最终使得水泥砼面板出现断裂。

4 预防措施

预防必须从建设的源头做起,从源头控制路面建设工程的质量。在设计策划阶段,建设部门就应当考虑多方面影响路面断裂的因素,尽量完善设计内容,减少策划上的遗漏,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兼顾路面质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建设的进展使得我国物流行业的运输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大型车辆开始出现。过多的大吨位车辆就要求路面设计的工程师注意公路的最大负载,并在满足最大负载的前提之下,保证路面的质量。设计人员需要根据路面的载荷力确定水泥砼路面的厚度和水泥的使用标号,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客观环境对于公路质量的影响,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会使得路面内的应力变化增加,影响路面的质量和完整程度。寒冷的环境需要施工材料较好的防寒性能,路面排水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天然降水的浸入;路基会使得路基产生沉陷,使得路面下沉,产生断裂,尤其是在我国西部的黄土路基上,路面沉降造成的路面断裂很常见。

要尽早将后浇筑的面板切缝;有中央分隔带、路缘石等结构物施工时,应在与混凝土面板接触处涂沥青,使双方自由伸缩;基层养生结束后,及时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以防止基层因暴露时间长产生干缩裂缝。若出现裂缝,浇筑前应采取封闭裂缝处理,预防因基层裂缝反射到面板上来。

5 结语

要想保证公路质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就必须从源头控制,并严抓过程质量控制,从设计、到原材料选择,再到施工过程都 要严格把关,按规范或标准要求执行,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缺陷,要及时采取应急纠正措施。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水泥砼路面;裂缝;成因;预防

水泥砼路面具有刚度大、承载力强、耐久性能好、可就地取材、建设使用经济等诸多优点。近些年来,随着水泥砼路面滑模摊铺技术的日益成熟,路面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路面平整度等质量指标也大幅度提高。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国道、省道等高等级路面,但随着高速公路水泥砼路面修建数量的逐年增多,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水泥砼路面的裂缝就是其中之一。如何减少施工早期裂缝,防止使用期间路面裂缝,提高水泥砼路面的使用寿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产生裂缝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原材料的影响

(1)水泥:水泥通过水化作用形成强度,在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在通常温度范围内,混凝土温度每上升100C路面板每米膨胀0.01mm 。据有关试验证明,水泥水化过程中的热能释放是变化的,初始较缓慢,25min后增温,大约在水泥终凝后12小时的水化热温度可达800C,使砼内部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外部砼所受拉应力一旦超过砼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板块就会产生横向或纵向裂缝。如果水泥稳定性差,强度不足,会影响水泥砼的初期强度,使开裂断板的机率大大增加。

(2)骨料:砼中的骨料约束水泥的膨胀和收缩,产生拉应力,产生裂缝;其次骨料(砂、碎石)含泥量及有机质含量超标,水泥砼中的水泥与骨料的界面粘结不良,往往是产生初期开裂的薄弱部位。

2、水泥砼配合比

(1) 水泥硬化过程中,水份散失的同时,水泥浆体收缩,当收缩变形与砼本身的抗拉应变和徐变应变不相适应时,就会产生干缩裂缝。产生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砼的单位用水量、骨料粒径、细粒料含量等诸多因素,但主要是单位用水量。单位用水量偏大,必然会导致水泥砼较大的收缩率,如果养护不及时也易产生裂纹。

(2)水泥砼水灰比波动大,影响了水泥砼强度高低不一, 往往低强度处首先收缩开裂。

(二)外部因素

1、行车荷载破坏:根据刚性路面设计规范,我们知道路面应力计算假定最不利作用荷载位置在板中央、板角和板边缘中间位置,因此,因行车荷载反复作用造成的裂缝主要集中在板底面和边线中间、及四角上面450斜线位置 。

2、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超过水泥砼的抗拉强度,水泥砼路面就会产生断裂并发展为断板。这些断裂,有的是由于水泥砼的初始收缩受到阻碍而产生横向裂缝;有的是由于板块尺 寸过大所产生的温度翘曲变形而引起了横向裂缝;有的是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地 基受侵蚀而使板底出现脱空后,致使应力增加而引起的纵向、横向或角隅断裂。

3、切缝不及时:主要表现为施工中切缝时间难以控制,切缝不及时,温度应力大于相应时间路面抗拆强度,导致路面出现横向裂缝。

4、计量不准:现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砼搅拌一般都采用电子计量的大型拌和站,各种材料的称量精度都有保证。但是,如果施工经验不足,不根据施工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在加水量的控制上,死搬设计配合比,没有根据施工现场风力、温度、运输距离等因素及时调整,致使施工水灰比时大时小,形成砼强度的差异,使早期裂缝机率增大。

5、外加剂因素:砼路面施工中一定要掺加外加剂,但如果掺加了不合格的外加剂,砼就会出现早凝、慢凝、离析、有害物等问题,直接影响砼的质量。

6、运输的影响:运输距离、时间过长使砼在运输途中发生“离析”、造成施工和易性差,影响振捣效果,导致砼板块发生早期裂缝的概率大大增加。

7、漏振或振动不够:摊铺机施工过程中振动器损坏还继续施工,使砼漏振。砼中存在的空洞降低了砼的强度,使路面发生裂缝或断板。

8、养生不及时、不充分:砼中硬化过程中失去的水分未能得到及时补充,使砼产生干缩变形发生早期裂缝。

9、基层问题:基层塑性变形量过大,使水分浸入基层,反复作用就会使底板出现脱空现象而促成水泥砼路面裂缝、断板。

10、路基问题:路堤填方高度高、自然沉降大;填挖方分界;桥头沉降;软基处理不彻底等诸因素导致不均匀沉降。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导致砼板裂缝、断板。

11、养护问题:表现在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致路基承载力下降而破坏路面;胀、缩缝长期不清理更换,限制了砼路面的纵向变形功能,致路面板挤压变形破坏。

二、预防措施

针对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结合有关资料及笔者的经验和思考,可以采取下述预防措施。

(一)设计方面

1、提高设计标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设计标准也要相应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选用连续配筋砼路面增强砼的强度。以解决大交通量、重载车多的问题。也可以推广高抗拉强度砼路面、钢纤维砼路面和贫水泥砼路面等新技术、新工艺,解决砼路面的裂缝问题。

2、从设计上要求路基足够长的沉降时间后才能进行路面施工,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断板;增加路面基层强度,可以采用诸如碾压砼等新工艺,减少因路面基层因素造成的路面裂缝。

(二)施工方面

1、高度重视配合比设计,选择合适的配合比。施工过程中除严格计量外,根据施工环境、及时调整含水量,保持施工塌落度基本稳定,防止温度裂缝。

2、使用合格、性能稳定的缓凝引气减水剂,减少用水量、增加施工和易性以保证工作时间。

3、使用滑模式摊铺机进行机械化施工,以保证砼路面平整度、强度和均匀性。

4、砼做完面后尽快喷洒一层养护剂,防止早期收缩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当天气异常时,应采用运输车加盖篷布、施工现场洒水降温、夜间加盖草袋等保温措施;并根据砼强度增加速度,尽量早开始锯缝工作。

(三)养护方面

1、保持排水系统完好,防止路基强度降低。

2、重视砼面养护,及时清理或更换缩胀缝材料。

第6篇

【关键词】水泥地面起砂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一、引言

在建筑房屋中通常采用水泥砂浆面层。由于面层较薄(多数为20mm左右),人们活动频繁,磨擦、撞击较多,加上施工操作、材质等问题,楼地面起砂现象已成为严重的质量通病。如何防止和处理地面起砂,将质量通病彻底消除在萌芽状态,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起砂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中心检测了多起因水泥地面起砂的建筑工程,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水灰比配制不当

(1)水灰比过小,致使水泥用量较多,砂浆比较干硬,施工困难,破坏了面层强度。

(2)水灰比过大。为了增强混合料的和易性,随意加大水灰比,致使水泥用量过少,表面产生泌水现象,砂浆强度降低,面层不耐磨,在其表面行走后出现松散的水泥灰,产生起砂现象。

2、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1)水泥强度等级低,使用安定性不合格、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

水泥存放时间过长,保管不善,出现受潮、结块现象,仍用于水泥地面施工,致使水泥活性受影响,导致砂浆面层强度降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在凝结硬化时变形过大,大大降低了整体强度,表面松动,在外力作用下,面层容易脱落、剥离,形成起砂。

(2)砂的粒径过细,含泥量过大。

砂的粒径过细,拌合时水灰比增大,降低强度;砂的含泥量过大,减小了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在拌制时影响粘结力,降低强度,造成表面耐磨性降低,产生起砂现象。

3、搅拌不均匀

砂浆搅拌不均匀,砂浆收缩时浇水,吃水不一,水分过多处容易出现起砂、脱皮现象。

4、压光时间掌握不当

没有熟悉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安排的工序不当或底层较干或较湿等,导致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

(1)压光时间过早,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才开始进行,游离水分还比较多,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气泡等缺陷,且会使表面扰动,消弱水泥砂浆面层强度。

(2)压光时间过迟,水泥的胶凝体结构已经形成硬化,表面较干,表面层的毛细孔及抹痕没有办法去掉,硬性压光极易损伤表面的强度和抗磨性能。

(3)施工人员为了操作方便,洒水湿润并强行抹压,造成地面内部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导致起砂。

5、没有进行适当的养护和保温措施

(1)未能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充分。砂浆拌和后,经过初凝和终凝到硬化,在潮湿环境的水化作用下,继续向水泥颗粒内部深入进行,砂浆的强度在水化作用下不断增长。如果养护时间过早,表面较“嫩”,水分太多,会导致表面的脱皮、起砂;如果养护时间过长,硬化的深层作用会因为水化热引起的水分迅速蒸发,形成缺水状态,减缓硬化速度,使得强度与耐磨能力明显降低。

(2)在没有保温措施的冬季低温施工时,砂浆容易受冻,表面的强度被破坏,且受冻后,体积膨胀,在解冻后不能恢复,使得空隙率变大,表面形成松散的颗粒,大大降低了表面的强度,经人走动就会起砂。

例如:我市某工程在2010年1月冬季罕见低温下进行厂房地面施工,由于未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致使地面局部受冻,解冻后表面出现松散颗粒,随着上人次数的增多,受冻部位的起砂范围不断扩大,截至检测前,大部分地面已经起砂、起灰、脱落。

6、没有实行有力的成品保护

在水泥地面砂浆强度没有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地面的扰动较大,破坏了强度和抗磨性,从而导致表面出现松散颗粒,引起地面被摩擦起砂。

三、起砂的预防措施

1、严控原材料

(1)水泥的选用

在水泥品种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因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水化热高、抗冻性好且早期强度增长较快、安定性好等优点,有利于冬季施工,能有效地防止地面早期受冻。另外不得混用水泥,禁用火山灰水泥。特别要注意面层所用水泥品种与底层细石混凝土所用水泥强度等级、品种是否一致。严禁使用存放期超过3个月的过期水泥及受潮、结块水泥。对进场使用的水泥必须进行安定性及强度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2)细骨料的选用

应严格控制不得使用细砂,宜采用中粗或粗砂,采用细度模数在3.0~2.3之间的中砂且含泥量不应大于3%。因为使用细砂拌制的砂浆往往干缩性大,地面易开裂,保水性也差,不利于地面砂浆压光。

2、严格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的大小是直接影响砂浆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工程施工中,要适当控制水灰比,使砂浆处在半干硬性状态,用于地面的水泥砂浆稠度不应大于35mm。

3、控制好施工工艺

(1)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前,基层必须清理干净。清理后应提前2~3天洒水,湿润基层。

(2)水泥砂浆地面应尽量安排在墙面、天花板的粉刷等装饰工程完成之后进行。施工必须一次成活,严禁修补,剔凿。

(3)掌握好压光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先用木抹子槎打,抹压平整,达到面层材料均匀、紧密,与基层结合牢固,以表面不出现水层为宜;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砂浆初凝后进行(一般指上人时有脚印但不明显下陷),把凹坑、砂眼、脚印等压平整、不漏压,这样能有效消除的气泡和孔隙等地面面层的缺陷;第三遍压光要在水泥砂浆终凝前完成,是压光的关键工序,压光时用力均匀,消除抹痕,使表面光滑平整。

4、做好养护工作

产品的保护和养护尤为重要,水泥砂浆面层养护时间应根据面层表面物理特征确定,即看见表面开始泛白,用手指甲划表面显示出白色划痕即可养护。养护周期应控制在7~14d为宜,以满足水泥砂浆强度增长要求。

严禁在强度较低时过早使用,如若使用势必中断养护,影响强度增长,面层则遭损伤。严禁在新做好的水泥面层上拌和砂浆,否则会使原有光洁的面层受损变得粗糙而引起起砂现象。在养护期间,严禁上人作业或堆物,减少地表面的磨擦、扰动,以保证强度的抗磨性。

5、切实重视冬季施工

冬季有冰冻现象,切实保障地面的冬季施工。水泥地面一般面积大,面层薄,又是湿作业,故一定要注意冻害问题,特别是防止早期受冻,必须确保施工环境的温度应在5℃以上。

除此之外,冬季使用炉火升温时,要架设烟囱向室外排放烟气,切勿在新做的水泥地面上生炭火升温。因为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它将与水泥水化后生成的尚未结晶硬化的氢氧化钙起化学反应(CO2+Ca(OH)2CaCO3+H2O),生成有害物质碳酸钙,它能阻碍水泥的水化作用,导致面层强度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地面起砂。

以上是防止地面起砂的重要因素。施工中如在某几方面甚至某一方面疏忽大意,就会产生水泥砂浆面层起砂的质量问题。

四、起砂的治理方法

1、地面起砂面积不大且不严重

(1)起砂部分用磨石水磨,直到地面露出坚硬、平整、光亮的表面方可。

(2)清理面层,再用钢丝刷清除松动砂粒并冲洗干净,最后在湿润面层上(但不得积水),用纯水泥浆罩面、压光、适时养护。

2、大面积起砂现象的治理

用107胶水泥浆修补。操作顺序为:首先清除浮砂并冲洗干净,有凹痕处先用水泥拌和少量107胶制成的腻子嵌平107胶加水(约一倍水)搅匀刷地面一遍,以增强与地面的粘结力用107胶水泥浆分层涂刷3~4遍(室温控制在l0℃以上,因为当室内温度低于l0℃时,107胶将变稠甚至会结冻。如若结冻施工时应提高室温,不宜直接用火烤加温或加热水的方法解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07胶的合理掺量应控制在水泥重量的20%左右,多了强度会降低,少了影响粘结力。

107胶水泥浆重量配合比的底层胶浆比为水泥:107胶:水=1:0.25:0.35;面层胶浆比为水泥:107胶:水=1:0.2:0.45。养护2~3d后,再用细砂轮打磨、上蜡。但必须注意的是:首先在施工处理前,应将水泥地面全面检查一遍,对起砂部位不能遗漏,尤其是受冻部位;再者是要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处理不好,达不到治理效果。

3、严重起砂且面积很大

将面层全部剔除、翻修处理。操作顺序为:剔除面层、清理浮砂表面凿毛、湿润用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刷一遍,增加地面粘结力用1:2水泥砂浆铺设面层,严格做到随刷浆随铺设面层压光、适时养护。

第7篇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施工、凝结、硬化、配合比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混凝土冬季施工,尤其是在寒冷地区,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一般都要求混凝土有较高的浇筑温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以后其表面温度虽然较低,内部温度却因水泥水化热而上升。为了减少内外温差和基础温差,浇筑温度越低越有利。同时还要加强浇筑以后的保温措施以减少内外温差。现就辽宁省冬季混凝土施工中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

一、冬季混凝土施工的一般原理

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后逐渐凝结和硬化,最终获得强度,主要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较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因此,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

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体积膨胀会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降低强度。由此可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因此,冬季混凝土施工关键就是保证好混凝土中水的温度。

二、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初冬混凝土施工

白天气温为正温,夜间气温为负温,本阶段的施工重点为骨料的保温及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现工程所用骨料大都为天然河卵石,在进入冬季施工期前将骨料全部备齐,集中堆放并用土工膜覆盖保温,减少温度损失。混凝土浇筑尽量在白天进行以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拌合用热水搅拌并尽量减少倒运次数加快浇筑速度。在室外温度保持在-5℃以上时可外加早强减水剂(不同型号的混凝土早强减水剂,使用方法详见说明书)。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能够正常上升。浇筑后的混凝土部分用土工膜或草帘子覆盖保温以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受冻。

(二)、入冬季混凝土施工

当日平均气温降至零下时,不能满足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条件、工人劳动条件恶化,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工期。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及混凝土的正常浇筑本阶段应采用原材料加热和浇筑后外部环境加热两种方式。

(1)、原材料加热

主要用于气温—10℃左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主要采用对原材料(水、砂、石)进行加热,使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和浇灌以后,原材料本身储备有的热量,使水泥水化放热较快,并加强对混凝土内部的保温,从而保证在温度降到0℃以前使新浇混凝土进行水化热反应。

(2)、外部环境加热

主要用于气温—10℃以上,而构件并不厚大的工程。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温条件下能正常硬化。①火炉加热。一般在较小的工地使用,方法简单,但室内温度不高,比较干燥,且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使新浇混凝土表面碳化,影响质量。②蒸气加热。用蒸气使混凝土在湿热条件下硬化。此法较易控制,加热温度均匀。但因其需专门的锅炉设备,费用较高。且热损失较大,劳动条件亦不理想。③电加热。将钢筋作为电极,或将电热器贴在混凝土表面,便电能变为热能,以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此法简单方便,热损失较少,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电能消耗量大。④红外线加热。以高温电加热器或气体红外线发生器,对混凝土进行密封幅射加热。

(3)、防冻剂的使用

混凝土冬季施工拌合掺加防冻剂,如加气剂、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防水剂、发泡剂等,这些外加剂可以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足够的强度,使混凝土最终达到与常温养护相同的质量水平,这也是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的一种。

三、冬季浇筑和拆模混凝土要求

混凝土浇筑方法与整个工程施工设备条件有关,但尽可能地考虑混凝土冬季施工特殊性,选择混凝土浇筑设备时照顾到冬季施工方便,在混凝土浇筑时少倒运,最好能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浇筑能做到连续性,加快供料,缩短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混凝土温度损失,避免表层受冻。

冷天施工的拆模时间除受强度控制外,还要考虑到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的差别。

四、冬季混凝土施工的养护

水泥混凝土浇筑后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有一定养生期以使其强度逐渐上升,在常温施工条件下用洒水养生即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即可,但在冬季施工条件下很难达到这一点,所以保持环境温度对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养生尤为重要。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水泥的水化反应迟缓,致使混凝土作业需要很长时间。现行混凝土养护常采用暖棚蒸汽法和掺加防冻剂法养护。掺加防冻剂法在我们东北用的较少,现重点谈下暖棚蒸汽法的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

(一)、暖棚蒸汽法的施工工艺

混凝土浇注应选择在一天温度较高的时间,浇注完毕后即将暖棚分节吊装在梁体上,加热锅炉形成蒸汽,通过管道至暖棚内,以保持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拆模后暖棚内继续蒸汽养生或采用棉被、棚布覆盖养生3天。

蒸养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蒸养的升温、降温速度及恒温温度。

(1)、升温阶段:升温速度宜为10℃/h,不得大于15℃/h

(2)、恒温阶段:恒温温度最高不超过60℃,恒温时间以试验确定,一般为8h。

(3)、降温阶段: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即可开始降温,降温速度不得大于20℃/h,降到与外界温度差不超过10℃时,方可拆去养护罩。

(二)、蒸汽养生注意事项:

(1)、应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测量棚内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一般每10米距离设置一个温度计,严格控制升、降温速度,升、降温时每一小时检查记录一次温度,恒温时每二小时检查记录一次温度。定时对锅炉换煤加水,防止温度过高影响混凝土质量。

(2)采用燃煤取暖炉加热,必须将炉的排气管引出棚外,将烟气排到棚外。以防止煤气中毒和防止氧化碳浓度过高加速混凝土的碳化。

(3)暖棚内应有一定的湿度(由实验室测定),当湿度不够时,要向混凝土面及模板洒水或覆盖润湿堤草袋。

(4)、暖棚和棉被必须在混凝土冷却至5℃以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气温相差大于20℃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加以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五、冬季施工混凝土质量检测

(1)、冬季混凝土质量检测除满足一般混凝土要求外还要满足下列要求。

(2)、在混凝土拌制和灌注期间,测定水和粗细骨料装入搅拌机时的温度、混凝土的拌制温度、灌注温度和环境温度。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测4次。用低温早强混凝土或用原材料加热法养护混凝土时,在灌注后3天内随时进行检测。

(3)、冬季施工混凝土除按规定制作标准养护的试件外,还根据构造物养护、拆模和承受荷载的需要,制作施工检查试件,借以查明强度的发展情况。施工检查试件的养护应与构造物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