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4:07
序论:在您撰写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教育;德育;劳动;培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笔者决定分四个步骤了解小学生的劳动心态:①小学生在校劳动的性质分析;②小学生在校劳动的类型分析;③小学生劳动的不同心态;④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引导。
为了细致地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劳动情况,笔者做了如下工作:①平时观察学生做值日的表现,特别是那些不爱做值日的学生,要认真地了解他们不乐意劳动的动机。②定期通过开家长会或家访是,了解学生在家庭劳动的情况。③让中队干部认真做好“雏鹰假日小队”社区服务记录,了解哪些学生不愿意为他人献爱心,并询问其动机是什么。④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了解这一天中学生在家里劳动情况,并让家长配合写一份评价书,开班队活动时,大家相互比一比,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通过观察,笔者认为,关于小学生劳动、特别是在校劳动的表现及心态,首先要界定小学生劳动的性质和分类。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思想的一项基本内容。小学生参加的由学校组织劳动不以物质财富为目的,主要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劳动的观念、劳动的习惯、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通过劳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劳动道德情操,提高对劳动的认识,形成尊重他人劳动的美德的意识,因此,小学的劳动大多是从德育的角度讲的。
小学生在学校的劳动,除了主要靠脑力支配的学习活动外,大致有四种类型:
一、礼仪类劳动。比如每周由各中队轮流选出的礼仪员,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督查;升国旗的升旗手、护旗手;鼓号队的学生,每逢重大节日出勤,但平时训练很苦;大队、中队活动的司仪或主持人所从事的劳动。
二、技能类劳动。是指在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在特定场合,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但他们平时的训练非常苦。
三、体能类劳动。每日的班级值日、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和室外卫生区定期清扫等。
四、服务类劳动。如当班(队)干部,收发作业等琐碎的事情,为同学们服务。还有少先队组织的雏鹰假日小队献爱心活动和社区服务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性别、性格和成长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在各类劳动中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这从他们在劳动中的表现可以观察出来。
有一类小学生,特别重视脑力劳动,学习上特别投入;但是,他们不乐意干体力劳动,即使老师委婉地暗示他们,也顶多是勉强按要求去做,但积极性不高。这种行为背后也许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功利目的在作怪,中国不是有句古话:“万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可以做大官,可以出人头地。加上家长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不让或尽量少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这些孩子当然会对劳动教育持冷漠的态度了。
这说明,这类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是比较幼稚的,如何转变这些孩子对体力劳动的不切实际的观念呢?最好采取私下谈心的方式,逐渐地让其认识到,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及心理都全面发展的个体。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各类劳动实践中;然后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尝试参与体力劳动外的其它劳动,让其在实践中获得充实,得到朋友尊重,唤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再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必要时教师可以以身作责,带动他们积极参与,使其在实践中自省自悟,改变对体力劳动是下贱的错误观念。
还有一类小学生,在家里从不做家务劳动,但在学校干体力劳动时特别主动,其它的类的劳动就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在有教师在场时。为什么会这样呢?专家认为,这是一种“虚荣心”再作怪。他们这样做的动机很简单——我要让教师和同学看到,我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学生,我要获得教师对我的好感,我要让朋友们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这类小学生实际上,在学校中很大的比重。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在家劳动呢?道理也很好理解——家庭包办一切,孩子没有机会;或孩子在家里获得了充分的满足,他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逐渐地就养成了在家不干活的坏毛病。
当然,这些小学生确实是可爱的,特别是,在某种程度讲,他们这种“虚荣心”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表明,他们想追求进步,希望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所以,教师要保护这种“虚荣”,不要吝啬你的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真诚的表扬……通过多渠道地拓宽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劳动的习惯,在劳动中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美德,进而促使其在家在校一个样,相信这些聪明的孩子会心领神会,让你高兴的。
还有一类小学生,为数极少,他们无论在家还是在校都不愿意参与劳动,这说明他们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而且,这样学生往往其他方面也表现的肯定不尽人意。对这类学生,我们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便。更不能采取恶意地指责或不理智地惩罚。因为这样只能使问题变得更难于控制。因此,教师应该讲究一点转化他们的艺术,可以动员或介绍他们参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能发挥其特长的各类劳动,让其在获得荣誉感的幸福中,进一步产生追求进步的上进心,促使其争着干工作,去让教师表扬他,这样长时期的努力,他们会逐渐地改掉坏习气,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的。
因此,在学校应该重视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引导,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巧妙地利用各种类型的劳动方式,比如,各个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的体验教育活动和各类社区文体活动,激发小学生劳动的热情,使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劳动的锻炼,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
总之,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使学生手脑并用,智体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又使其体会到乐趣。劳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量力而行,选择力所能及的劳动,严格控制劳动时间、强度,注意小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差异,要因人而宜,不可一刀切。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劳动的自觉性,使劳动成为小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参加有报酬性的劳动,因为这可能养成自私、贪婪的恶习。”而且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在小学增设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有一点应注意,班级劳动还是一种集体性、协作性的活动。有竞争,更多的是合作,教师应有意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都能感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关于小学生劳动表现及不同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其在劳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了解,如果教师能进一步了解其劳动的心态,针对个别学生的劳动偏差行为,适时适度地进行善意地规劝,用耐心和宽容来感化他们,一定会有助于全体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素质,有助于他们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劳动技术课 重要性 综合素质
1.引言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升学率,学生只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大多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应当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加强劳动技术教育。
2.劳动技术课的内涵及现状
劳动技术并不是指单纯的体力劳动,劳动技术课是指将生产劳动与知识教育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劳动技术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它渗透着德育、美育和智育的功能,在向学生传授劳动技能的同时,在无形中也向学生输入热爱劳动、热爱家乡和人民的思想,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教育工作者应当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应当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劳动技术课是实现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国的劳动技术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受到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们普遍比较重视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对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相对轻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劳动技术课的重要性;选用的教材与实践联系不太密切,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设备也不完善,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相对较少。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应当转变观念,提高对劳动技术课的重视,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
3.劳动技术课的重要性
3.1劳动技术课能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
在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材为载体,有意识地将德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创设情境,自然地将德育观念传授给同学,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和爱国意识。劳动技术课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手段和主要途径,劳动技术教育是把技术理性与社会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劳动技术课将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在多元的实践活动中加以深化,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品质。
劳动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因此,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实践,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光荣和艰辛,克服懒惰、散漫的毛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念,培养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技术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德育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学习品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劳动能力。
3.2劳动技术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立能力
当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不重注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造成许多学生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劳动观念不强和动手能力较差。劳动技术课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和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课堂中讲解一下各种衣物面料的特性及不同洗涤剂的功能,同时利用不同的洗涤剂来洗不同面料物品上的污渍,再将实验结果进行比对。让同学们做记录,回家之后自己动手进行洗涤。这样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技术课的形式应当多样化,这样就可以避免枯燥乏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授菜肴烹饪、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宾客礼仪等内容。由于男女学生感兴趣的劳动技能不相同,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适时调整教学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比如,女生重点学习洗涤、烹饪等劳动技能,男生重点学习家电维修等劳动技能。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
3.4劳动技术课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园艺、工艺美术、家电维修、烹饪、裁剪缝纫等,其中含有化学、物理、生物、几何等多种知识。劳动技术课能够使学生在其他学科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通过实践,理论知识得以深化和升华,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各种问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水平
加强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基础首先是教材建设,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注重选用教材的思想性、先进性、基础性和实践性。教材内容应当包含服务性劳动能力和工农业劳动技能两方面。其次,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前提条件是教育基地建设,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劳动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最后,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各个学校应当挑选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较高,动手能力较强且热爱劳动技术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一支从事劳动技术课教学的专任教师队伍,以保证劳动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5.结语
劳动技术课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具有趣味性和技术性,能够引导学生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注重劳动技能的培养。同时,劳动技术课在学生德育、美育和智育的培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劳动技术教育适应了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创新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观点 劳动习惯
《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中指出在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通过接受养成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文明风采”竞赛等特色活动的激励,中职学生在学习掌握技能的同时,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提高。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上学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好像变了一个人――有礼貌了,懂得感恩了,做事情有章法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展及我国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职业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劳动品质,提高学生就业的本领。
劳动技术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因此,我们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劳动技术教育,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一、让学生加深对劳动的认识。
劳动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的最基本内容。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在信息的形成、传播、处理和运行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可以说劳动创造了所有价值,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使我们人类从类人猿进化成现在的人类。所以我们要热爱劳动,把劳动作为生活的乐趣,始终记住“劳动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劳动是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需要,更是人类发展、成长和存在的需要。我们通过劳动改变自己,改善生活,改造世界。因此,不同的劳动有着不同的收益,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追求有着不同的劳动,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奉献。无论是有价劳动还是无价劳动,都是可贵的和值得珍惜的。苦也好,累也罢,劳动不仅有关人的健康和智慧,也有关人的快乐和美好。劳动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劳动锻炼和造就了我们人类。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没有劳动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能体现劳动的生活是充满幸福的。劳动证明我们不懒惰,劳动说明我们不贫穷,劳动表明我们不落后,只要我们想进步、想拥有、想改变,劳动一定能够为我们实现。
革命先烈同志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因此,我们中职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劳动实习,要热爱劳动,把劳动作为人生的乐趣,始终记住“劳动最光荣”。
二、让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品质。
我国宪法规定遵守劳动纪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其意义是重大的。劳动纪律是劳动者在共同劳动中所必须遵守的劳动规则和秩序,它要求每个劳动者按照规定的时间、质量、程序和方法完成自己应承担的工作。劳动者应当履行规定的义务,不断增强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劳动,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劳动生产任务,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维护工作制度和生产秩序。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职业道德是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调节职业活动中的特殊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基本要求是忠于职守,并对社会负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客观上要求每个劳动者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以保证集体劳动的协调一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劳动者在维护企业和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就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向社会负责,这是现代社会法律要求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既是劳动者的义务,也是劳动者完成劳动任务的保证。劳动者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提高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劳动者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熟练劳动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因此,我校在教学中不断增加劳动实习课,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通过劳动技能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
三、劳动技术教育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劳动品质,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人的成长必然要经历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劳动技术教育课就给了学生一个实践操作的平台。劳动技术教育课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模仿、思维想象、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发明创造等能力,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健壮学生的身体,即劳动技术教育课能益智健体、养德强能。
1.劳动技术教育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劳动品质,强健学生的身体,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学生到实训基地亲身参加劳动,体会劳动的不易――既需要娴熟知识技术,又要有强健的体魄,尤其机电专业的学生进入工厂实习更需要有健壮的身体。从而让许多学生想到自己父母打工赚钱的不易,培养加深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品质。在劳动实习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计算机、车床等劳动工具都需要保养维修,没有劳动生产工具就无法进行劳动、生产产品,让学生产生保护劳动工具的思想意识,热爱劳动工具。通过与工厂工人、果园工人等一起进行劳动生产,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积极肯干、按规程办事等优良的劳动品质。学生看到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欣喜若狂,内心就会产生成就感――文化知识虽然没学好,但能进行劳动生产了,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在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使学生在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劳动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学生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随时随地都能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行、弃恶从正,积存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合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的道德行为。
2.劳动技术教育能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学生自己能对事物有美丑的辨别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突出地落实到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和日常生活中去。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单纯地模仿,而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劳动技术教育课就是一门集自然生活美、形象艺术美、品德心灵美和精湛高超的技术为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课。劳动技术教育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修养,引导他们在良好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上健康成长,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在今年我校举办的艺术节中,机电部钳工教师把美学知识与钳工做件相结合,学生做出了航母、飞机、自行车、梳子等工艺品;现代服务专业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舞蹈“职教小苹果”;计算机专业学生制作出了优美的平面设计图形,等等。这些都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增强,并使学生在自己创造美的过程中,享受美的欢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劳动技术教育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进入实习室、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需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劳动生产知识、劳动技术知识以及基本的劳动技能等,如果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劳动实习、实践,所以就督促自己去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在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劳动产品,这就使得他们总是不间断地积极地去学习书本知识,利用书本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零散知识到完备知识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体脑结合,能培养提高中职学生的观察力、思维想象力、操作能力等。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生产知识教育和劳动技术训练,使其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的一般原理和劳动技术,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学会使用劳动生产工具,并形成相应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深造的能力。
4.劳动技术教育能培养中职学生发明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劳动技术课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手工小制作、农林果树修剪栽培、机械零件加工制造、图纸设计、会计实际做账、网页制作等,这些方面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思维想象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在劳动技术教育课中引导学生仔细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观察方法,培养积极的观察习惯,让学生体会到想象和创造的快乐,努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发明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标志,劳动技术课在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学习知识技术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发明创作意识的萌芽,在学校就培养工程技术发明创造、手工艺术制作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发明创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人生体验,使学生热爱劳动。
总之,劳动技术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方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提高中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校必须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实现中职教育“由大部分学生面向高考到直接就业教育”的转型。
参考文献:
第一,科学地安排大小训练周期、负荷的变化,广泛地运用各种训练手段、训练条件、器材和场地。建立运动员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合理安排完整的生活制度,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养成每天正确的节奏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运动定型”,使得机体的活动“自动化”和“节省化”,减轻机体生理负担,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同时有利于疲劳的消除。生活中要养成好习惯,保持良好的生理机能,促进运动训练,防止运动疲劳的产生。
第二,每次训练课达到最佳效果,运动后并进行合理的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的手段。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之后,立即静坐、静卧效果并不好。实践证明:采用慢跑作整理活动,血乳酸消除的速度要比静止休息时快一倍,因此慢跑或有一定速度的步行,是整理活动的共同内容且不可缺少。特别是在整理活动中做些肌肉伸展性练习,有助于缓解肌肉纤维痉挛,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减轻肌肉酸痛和僵硬程度,加速乳酸的消除,达到疲劳的迅速消除。
第三,合理营养是消除疲劳或提高抗疲劳能力的重要手段。运动中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量供应不足。疲劳时,注意补充能量和维生素,尤其是糖、维生素及B1,夏季或出汗较多时,应补充盐分与水。食品应富有营养和易于消化,并尽量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但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营养。速度性的项目应含较多易吸收的糖、维生素B1和维生素C较多的蛋白质和磷;耐力性的项目要多供给糖以增加糖元储备,同时还要增加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磷;力量性的项目需要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B2,因此在运动中适时地补充有关营养物质,既能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又能帮助运动疲劳的消除。
第四,心理学恢复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心理恢复主要是意念活动,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进行导引,使肌肉放松,心理平静。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然后再运用带有一定愿望的套语进行自我动员。如暗示性的睡眠休息、肌肉松弛、心理调节训练。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方法能促进身体疲劳的尽快消除,加快身体的恢复过程。另外,舒适幽雅的环境听音乐等可以减弱田径训练的枯燥单调刺激消除疲劳。
第五,睡眠是人体最好的休息,是消除疲劳最有效的途径。睡眠是人在二十四小时内发生的周期性需求,一定时间的睡眠对消除疲劳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须考虑足够的睡眠时间和深度。运动员平时训练期间如每天达到八小时半的睡眠,在大运动量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适当延长到10小时,如果全天都安排训练,中午适当午睡约1~2小时,自我感觉最好。①就寝前尽量使精神状态趋于平静;②避免外界刺激;③室内空气保持新鲜;④就寝前应洗脚,使大脑得以休息,有助于尽快入睡。能使疲劳快速消除。
第六,物理疗法,特别是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疲劳消除及机能的恢复。按摩是有效的恢复手段。负担量最大的部位,应是按摩的重点,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扣打等手法,在肌肉发达的部位可用肘顶、脚踩。关节部位不仅是运动的着力点,也是运动的枢纽。应全面进行,以擦摩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远拉。按摩应先全身后局部,全身性按摩一般取俯卧位。根据专项不同,如某部运动负担过重,需重点按摩,应在全身按摩之后再进行。在按摩肢体时,先按摩大肌肉群后按摩小肌肉群。如按摩下肢,先按摩大腿肌肉后按摩小腿肌肉,以提高肌肉韧带的工作能力,加速疲劳时的肌僵硬紧缩和酸胀痛的代谢产物的排除,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脏收缩功能。温水浴也是理疗的一种方法,是最方便最快的消除疲劳的方法之一。有温度、水压的要求,水温以42℃加减40℃最适宜,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每天不超过两次,入浴时间长次数过频,将会因消耗能量而更加疲劳。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举措。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既然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那么,素质的内容又有哪些?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的是广义的素质:“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作为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又将怎样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养呢?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现在讲出来请各位老师指教。我的指导思想是:作为语文教师,应经常结合课文内容赞美劳动者和劳动技能,不但讴歌他们而且进行扩展和延伸。比如在《荔枝蜜》的教学中,问学生生活中像蜜蜂一样的人还有哪些?他们对社会、国家、人民做出了什么贡献?写作文来赞美他们……开主题班会,举行语文演讲活动:“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等等。
作为班主任,我结合班级实际进行劳动培训。第一,常规学校,没有大量的时间专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每天的教室卫生保洁和值日可以好好的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一点关于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第二,每天的教室卫生保洁和值日。不但可以在道德上培养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而且可以在行动上培养对劳动技能的掌握。每一所中小学学校,每一个学生都会面对教室卫生保洁和值日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完成一些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以下是我具体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第一步做给学生看。开学了,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学生进行大扫除,大扫除结束了,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位子上听学校领导讲话等。我拿着劳动工具开始打扫教室卫生。首先是收课桌抽屉里的垃圾,左手拿垃圾桶,右手拿垃圾钳子,我一排一排的收,一组一组的收,收干净。接着是扫地。我一排一排的扫,一组一组的扫,扫干净。然后,倒垃圾。把垃圾袋捆好,丢到垃圾站里面去。继续,冲拖把,提拖把回来,拖地,依然是一排一排的拖,一组一组的拖,拖干净。最后,擦桌子。我将盆和抹布拿到水池边,将盆和抹布洗干净,抬着干干净净的水和抹布回来,将讲桌擦干净,我一面一面的擦,一遍一遍的擦,擦干净。然后我再一次将盆和抹布拿到水池边,将盆和抹布洗干净,抬着干干净净的水和抹布回来,好好的放在劳动工具柜旁。我做得很认真,就和我上公开课一样认真,就和我上语文课一样认真。孩子们都在看着呢,都在睁大眼睛看着我的一举一动呢。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做比说的效果好!这个时候身教胜过言传!我要用我行动告诉我的学生:怎样做好卫生?做好卫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第二步陪着学生走一程。开学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课间都和学生们一起保洁。放学都和学生一起做卫生,教他们怎样进行科学公正的分工,教他们怎样做好卫生,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一些小问题都在这些相处中一点一点地解决了,他们甚至说起家人的劳动故事,请教起家庭里的劳动问题。第三步让学生们自己走。不久以后,他们做卫生就不需要我指导了。无论是平时还是卫生大扫除,我们的教室都是干干净净的!他们做卫生总是又快又好,我们的班级一直是全校卫生示范班级。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太对了,我这样辛苦的教他们就是为了不需要教。我就是通过这个办法进行一些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的。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训练,我的学生们依托每天的教室卫生保洁和值日,日复一日地在道德上培养了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在行动上培养了对劳动技能的掌握,在思想上培养了劳动也是一种本事一种能力的观念。素质教育的道路是漫长的,我的努力是渺小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好在屈大夫说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创造性思维不是模仿现有的办法,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独创,通过想象、推理、实践从而得到再创造。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开发的。小学《生活与劳动》课题材广泛,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都很强,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场所。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其特点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
一、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很多被大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孩子们的眼里都变成怎么会是这样,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如上《做香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联系书本内容小组讨论做香袋的过程,这时或许有调皮的学生对做香袋的第一步——剪布缝边提出了质疑,书上缝香袋是把一块布剪开再叠在一起,然后把相邻的边缝起来,拉开两片布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他认为这样要缝两条边,太麻烦,不如直接把一块布对折缝一条边,再拉成直角三角形。这对成人来说是既简单又平常的事,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因为他在剪布缝边这个问题上,能摆脱书本的束缚,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去思考不同的制作方法。作为该堂课的教师,应该及时发掘这种创造性思维,以积极的态度予以支持和鼓励,并借此行为为模板启发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绝不能以违反操作要求为借口批评、冷落、指责这类创造性行为。在这样宽松的氛围里,或许又有同学能提出新的做法。
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创设这样的情境:老师尽量减少教学中的太多规定,包括过多、过深、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多表扬,让学生消除怕受批判的紧张情绪,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让他们启发创造性思维,毫无顾忌地去自由创造。 二、重视创造性行为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行为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主要有观察、想象、实践等。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它们进行有效地训练,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重视观察,激发思维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创造发明的基础。教师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表面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相似或因果关系。在《生活与劳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多摸、多拆、多试,对作品以及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整体观察和部分观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缝制捕捉昆虫网》一课时,教师先指导学生通过摸来观察实例,让学生在分析中理解昆虫网的构造,明确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制作。在试捕捉结束后,让学生观察成功的昆虫网作品,通过拆来发现它的奥秘所在。这样有些在制作上并不如意的同学就能从再度观察中发现与自己作品不同的东西,加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便能让学生激发创新的思维。有个学生在对蜘蛛网的观察中,受到启迪:“蜘蛛网有粘性,能把小虫粘住,我把昆虫网内部也变得有粘性,这样昆虫就不易逃脱了。”结果,他所制作的“逃不脱”捕虫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欢迎。通过观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重视想象,发散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火花。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发展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创造想象的内容,激励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变式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新的设计、构思,创造出变式作品来。例如在教学《缝制坐垫》一课时,学生完成了简单坐垫的缝制。这时,教师就启发学生变换角度思考,是否还可以在坐垫上加些什么,或者变一种形状。学生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有的为庆祝北京申奥成功,在坐垫上设计缝制了2008北奥标志;有的为中国足球破线助威,缝制了11角足球坐垫;还有的女同学改变了坐垫的功用,做了向日葵坐垫,悬挂在自己的房间,成了一种装饰品。形形的坐垫作品,让学生在创作想象中发散了思维。
2、拓展联想
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可进行适当的拓展,启发联想,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擦玻璃窗》一课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擦玻璃窗方法后,普遍对玻璃窗外面那些够不着的地方无法用抹布擦干净表示困惑,这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你有什么好主意吗?通过对现今市面上流行的可吸式擦玻璃器结构和功能的研讨,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玻璃和玻璃窗的构成和作用。于是“玻璃革新”“玻璃窗革新”的讨论在师生平等的设计、争辩中进行。“绿色玻璃”(可起到防尘作用)“可旋转玻璃窗”(正反面可随意调整)等应运而生。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发散式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绪万千,在联想中学会创造。
(三)重视实践,深化思维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探究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04-02
一、前言
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对于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在于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动脑思考与探究性能力的培养。而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相应有了提高。小学是国家教育的基础,也是所有学生一生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发现问题的敏感度。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试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到自身探究性能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劳动与技术课程
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腾飞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科学技术领域的突飞猛进更是让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学习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人的必备生存素质。在此背景下,教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潜力的关键领域,应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调整与创新,不断适应与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劳动与技术课程作为一项操作性强、应用能力要求高的科目。对于学生的劳动习惯的培养与劳动品质的熏陶,有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化大环境内,对于学生技术性操作动手能力的关注,不仅对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有着关键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对于小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上来说,不仅要立足于劳动本身,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重要品质,同时还要立足于开发学生智力,通过动手来促进动脑,借由动脑来拓展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展范围。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小型实验项目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程中,增强其求知欲,扩大其好奇心,发展其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动脑,善于动脑,从而提高学生探究与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如何做好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教学
1.教学创新。一切的教学创新都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促进力是无穷的,在学习与实践中,一个有兴趣的学生看到的都是快乐,而一个没有兴趣的学生只会觉得负担繁重。基于此,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创新的最终目的,对小学生天性好奇的本性加以引导,正确地带领学生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把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东西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重趣味性,重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熟悉又新奇,好玩又奥秘无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欲望。为了达到良好的创新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模式的灵活化。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接,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进行“如何制作植物标本”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时,教师拿出各种各样的叶子,展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这么美丽的叶子,很容易腐烂,怎么样才能使它们能够永久得保存呢?对于这类发散性思维,教师应注重以褒扬为主,重视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并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扩宽学生思维广度的同时,让课本内容从学生自己的脑子里想出来、说出来、做出来。课前我们搜集了很多植物,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制作成植物标本。请大家想一想:制作植物标本有什么用呢?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深度,也摆脱了传统教学下以课本为纲的机械式灌输。也只有良好的教学创新,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摆脱思维桎梏,发散思维,进而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2.教学评价。一门课程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评价,就决定了其教学的主体方向与教学重点的划分。基于此,对于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要进行教学评价上的探究化。也就是说,要以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为主,以鼓励和褒扬为主,让学生在表扬中得到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感悟,才是教学真正的目的所在。所以,在教学中不应片面就学生的动手结果进行评价,而应对学生整个过程进行跟踪与观察,再来进行评价。当然,对于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了优秀成果的学生也应进行赞赏。但总的来说,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把学生动手与动脑所得的经验同时进行关注,不能失之于片面。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积极学习的教学氛围,也才能够让不同性格与水平的学生在操作中得到各自积极的评价。
3.教学方法。教学中可能通过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来进行教学方法的丰富。在这一内容上,要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育情况来进行课堂设计。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应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一个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欲望。如在进行《制作风筝》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和大家讲风筝又叫纸鹞,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也是我国古老的民间玩具,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和放飞风筝,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春季户外体育活动,也是一项运用数学、物理、美工等知识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活动。纸片风筝的制作,分两节课来讲,学生较快掌握了纸片风筝的折叠方法,顺利做成了漂亮的风筝,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放飞的快乐。在风筝制作上,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削竹篾,削竹篾能手脑并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繁重的准备工作。为防备学生受伤,我还准备了创可贴备用。
另外,在进行《彩带编制》的教学时,教师也应脱离传统教学的桎梏,让学生进行自行想象。在进行基本材料的操作教授后,教会学生相应的制作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之后,就可以放由学生进行创作。结果学生给的作品原料各式各样: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笔者还进行了一次海选,让学生之间进行投票,评出公认的最佳作品,学生们的审美与关注点也不同,整节课就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在最后,还为孩子们的作品进行拍照,不仅增强了仪式感,也让学生感觉到更深意义上的成就感,也就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与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在此目的下,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科学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两方面作为教学的主体任务来抓。把教学创新与教学方法的丰富作为一项日常教学任务来做,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把书本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把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课堂延伸出去,让学生在实践学会观察、发现、分析、理解、动手、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为培养具有探究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东,倪静川.在“劳动”中播下“美”的种子——试论小学劳技教育中的审美熏陶[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