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24:04
序论:在您撰写跟踪审计的依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主要具有3个方面的功能。①为规范审计客体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规范审计主体行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确立了一套科学的审计行为模式,对审计主体行为进行合理指导,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公正性。②充当工程项目审计控制的手段。工程项目审计标准反映了对被审计单位的要求与期望,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行为的直接依据。对被审计单位而言,跟踪审计标准是一种监督力量,督促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标准不断地调整自身行为,以符合工程项目审计的既定标准,通过相关审查。③降低工程项目审计成本。跟踪审计标准不但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审计指导依据,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效,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了规范化的操作要求,促使被审计单位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从而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
跟踪审计标准的特点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约束性、明晰性以及可靠性等特点。可操作性是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能够用于具体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能够根据审计标准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工程审计跟踪标准在客观上对被审计单位提出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约束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的行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易于理解,没有歧义,在审计工作中能够被准确地运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是审计法律法规的客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
跟踪审计标准的具体运用
1内部控制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内部控制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审计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在跟踪审计中,根据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规定,审阅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全部制度文件,评估其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是否存在需要建立却未建立的控制制度,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完备、严密、健全。其次,在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既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
2概预算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工程项目概预算,是根据相关图纸、设备规格表、各种收费标准、概预算指标以及说明书等资料测算出的工程项目投资额。概预算是确定与控制项目投资、衡量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考核工程建设成本、编制投资计划、签订施工合同以及控制施工图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需要审查概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应当根据概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在对概算的构成是否合法、正确进行审查时,应当根据概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工程量是否按照既定的概算指标与概算定额进行计算,分析工具、材料、设备等的购置费估价是否准确,分析运杂费等费用的计算是否合理。在审查工程费时,应当根据预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预算单价套用定额与工程量计算是否合理;在审查工程间接费时,应当根据预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间接费的费用率和计算基础的确定是否合理。
3会计准则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需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标准,即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使不同单位的财务资料具有了可比性的基础。在审计工程项目成本与收入时,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费用、工程成本、工程收入等的确认是否合理合法。在审计资产交付时,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试运转相关的费用和收入的处理是否合理。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项目的账务处理是否准确。
[关键词]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运用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0031-01
0 引 言
工程项目涉及诸多领域,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工作也较为复杂。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不但要审计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法,还要审计投资安排是否符合相关产业政策;不但要审计工程项目的合理性,还要审计工程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财经法纪情况以及财务收支情况等。所以,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需要在掌握财务、审计、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工程管理、预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跟踪审计标准,以提高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水平。
1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分析
1.1 跟踪审计标准的内涵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指的是对工程审计客体,如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在从事工程相关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规范。跟踪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对工程审计客体行为进行评价的基准。通常而言,工程审计客体的行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工程审计人员的检查与评价。为了确保审计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工程审计人员在评价工程审计客体行为时,需要参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工程审计客体的具体行为和审计标准之间的差别,合理评价工程审计客体的行为。如果没有跟踪审计标准,就难以确保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需要审计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内部控制、招标投标、概预算、材料及设备采购、工程财务、工程竣工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内部控制、招标投标、概预算、材料及设备采购、工程财务、工程竣工等方面的有关规定规范,共同构成了跟踪审计标准。
1.2 跟踪审计标准的功能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主要具有3个方面的功能。①为规范审计客体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规范审计主体行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确立了一套科学的审计行为模式,对审计主体行为进行合理指导,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公正性。②充当工程项目审计控制的手段。工程项目审计标准反映了对被审计单位的要求与期望,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行为的直接依据。对被审计单位而言,跟踪审计标准是一种监督力量,督促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标准不断地调整自身行为,以符合工程项目审计的既定标准,通过相关审查。③降低工程项目审计成本。跟踪审计标准不但为审计人员提供了审计指导依据,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效,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了规范化的操作要求,促使被审计单位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从而降低了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
1.3 跟踪审计标准的特点
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约束性、明晰性以及可靠性等特点。可操作性是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能够用于具体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能够根据审计标准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工程审计跟踪标准在客观上对被审计单位提出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约束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的行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易于理解,没有歧义,在审计工作中能够被准确地运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标准是审计法律法规的客观体现,在实际运用中不因人为因素而改变。
2 跟踪审计标准的具体运用
2.1 内部控制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内部控制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首先,审计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在跟踪审计中,根据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规定,审阅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全部制度文件,评估其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是否存在需要建立却未建立的控制制度,以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完备、严密、健全。其次,在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反既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
2.2 概预算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工程项目概预算,是根据相关图纸、设备规格表、各种收费标准、概预算指标以及说明书等资料测算出的工程项目投资额。概预算是确定与控制项目投资、衡量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考核工程建设成本、编制投资计划、签订施工合同以及控制施工图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中,需要审查概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应当根据概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在对概算的构成是否合法、正确进行审查时,应当根据概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工程量是否按照既定的概算指标与概算定额进行计算,分析工具、材料、设备等的购置费估价是否准确,分析运杂费等费用的计算是否合理。在审查工程费时,应当根据预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预算单价套用定额与工程量计算是否合理;在审查工程间接费时,应当根据预算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间接费的费用率和计算基础的确定是否合理。
2.3 会计准则在跟踪审计中的运用
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需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标准,即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使不同单位的财务资料具有了可比性的基础。在审计工程项目成本与收入时,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费用、工程成本、工程收入等的确认是否合理合法。在审计资产交付时,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试运转相关的费用和收入的处理是否合理。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分析判断工程项目的账务处理是否准确。
关键词:跟踪审计;规范;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政府跟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前介入,对政府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重大资源环境项目、重大民生专项资金、重大政策措施执行等审计对象或审计事项实施的持续、实时、动态的一种审计监督活动,以预防和提前揭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从而达到提高资金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的目的。
跟踪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发展,实现了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开展跟踪审计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跟踪审计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目前跟踪审计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规范化程度不高即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浏览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文件,对跟踪审计的规定并不多,并且大部分是属于工程建设方面的。1999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中提出“审计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国家拨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审计。对重大项目要进行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可以说是国家层面上对跟踪审计的最早要求,2001年审计署颁布的《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明确“对财政性资金投入较大或者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机关可以对其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为多年来审计机关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提供了法规依据。2008年,国务院制定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公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并在审计结束后公布最终的审计结果”,才在国家法规层面上提出了在建设项目之外的领域开展的跟踪审计,可以看出,跟踪审计的制度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首先,在审计依据方面,跟踪审计虽然是对审计方式的创新,但在实施中也部分涉及审计内容和审计样式等的变革,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等,基本上规定了审计的对象是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而跟踪审计的实施,涉及到预算的编制、与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相关的决策、管理过程,这些,严格来说都在审计法规定的审计范围之外的,为了减少跟踪审计的风险,应该补充这方面的规定,在相关审计法律法规中对跟踪审计的地位予以确认。
其次,跟踪审计缺乏统一的审计规范和操作指南。由于没有统一的审计规范和操作指南,各地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仅靠以前工作打下的基础来开展跟踪审计,导致不同项目在审计范围、内容、程序、取证、报告等方面做法不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确保审计质量,也给跟踪审计的开展带来很多阻力和困难。虽然部分地方总结经验和做法,制定了有关的行为规范或操作指南,但仍没有全国性通用的规范和指南,即便在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虽然已对跟踪审计作出一些指引,但也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
另外,相关的配套规定不完善,如对于在审计过程中要求相关单位对问题的整改,通常以“整改通知函”等形式发出,与审计决定书相比其法律效力较弱,有的单位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按要求进行整改,不但影响了跟踪审计的效果,还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如对于联网审计,目前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程序要求在审计实施前三天送达审计通知书,而联网的远程监控是事前监控和实时监控相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实时监督,显然不符合当前的规定,因此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出台法律补救措施迫在眉睫。
依法审计是审计进行评价和监督的基础和主要特征。审计机关作为政府执法部门,需要完善的法律环境与其配套才能排除干扰和阻碍,做到依法审计,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为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应从跟踪审计的依据、原则、组织方式、审计程序、内容及重点等方面加以规范,明确审计机关的职责范围与权限划分,严格区分审计的监督、建议权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权,实现跟踪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对跟踪审计的经验和不足应及时、全面进行总结,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跟踪审计制度,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的业务指导,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还应完善相关的配套规定,跟踪审计的实施过程和时间跨度不同于一般的审计项目,为适应跟踪审计的特点,应该针对其特点,探索新的跟踪审计统计制度和激励机制,对跟踪审计全过程的情况和成果进行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以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当前情况下,审计实务中可以采取将选定的跟踪审计项目纳入年度计划或单独上报政府批复,得到政府的支持,或者出台地方的跟踪审计操作办法,在其中对应实行跟踪审计的项目进行规定,据此进行审计以减少审计阻力,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将建设项目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审计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审计,并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它与建设项目管理及监理工作虽有交叉,但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必须明确原则,科学定位,使建设项目管理、监理、审计形成合力,发挥建设项目投资的最大效益。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审计目标与建设目标协调一致实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既要实现与其他审计项目同样的目标――“真实、合法、效益”,又要促使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目标,跟踪审计与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跟踪审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开展工作,在保持相对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努力寻求项目管理与跟踪审计的和谐进行,跟踪审计与项目管理要有良好的制度街接,真正做到审计到位不越位。
(二)以投资控制为主线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要以投资控制为主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关注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如资金运用情况、成本节约情况、效益目标完成情况,要针对那些对工程造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环节开展工作,包括方案设计、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变更与签证等,做到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及时控制。
(三)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有效手段,跟踪审计要充分利用价值工程理论,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特别是在履行评价职能时,要力求做到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努力实现功能与造价的最佳结合。
(四)重要性与可能性相结合 从理论上讲,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而实际上跟踪审计不可能对其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进行监督和评价,如项目决策及可行性研究虽然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但它一般都是由单位的最高领导层决定,对其进行监督与评价是不太现实的,既不能事先评价,也不能事后“品头论足”。
(五)成本效益原则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必然发生一定的成本,受审计资源与成本的限制,审计不可能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审计,惟有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在最需要审计的环节,才能发挥审计的最大效益。因此,跟踪审计必须科学选择重点,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六)监督、评价、服务、咨询相结合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与评价,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也是最能发挥审计咨询与服务职能的审计项目。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要全面履行监督与评价、服务与咨询职能,通过参与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合理评价工程造价,同时,积极发挥审计人员政策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知识全面的优势,适时为项目管理提供咨询和服务。高水平的咨询与服务还可以提高跟踪审计的地位,使审计环境更佳。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
(一)设计方案审计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有资料显示,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决策与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设计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设计方案审计的重点是设计方案的深度及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图纸设计深度不够,直接影响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的准确性,会误导工程中标价格,还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生大量的设计变更与签证,不能允许发生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对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评价可采用指标对比分析法进行,即选择同类建筑的单方造价、单方钢筋用量、单方砼用量等指标与被审计工程项目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粗梁胖柱”现象及其他浪费问题及时向项目管理者反馈。
(二)招投标审计 招投标工作是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规范的招投标,可以优选施工队伍,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工程质量,防止腐败行为。招投标审计的重点是招标文件及标底。检查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全面、准确地表述了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涉及工程造价的主要条款如招标范围、分包工程及配合费、选购材料及认质认价材料的规格、型号、品牌、暂定价、工程变更的结算办法是否表述清楚;作为招标文件组成部分的工程量清单的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有无漏项;标底计算是否正确。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合法,招标过程是否公正、公开,是否存在规避招标和假招标的行为等也是招投标审计的内容,但若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已对其进行了监督,则跟踪审计可不再列入审计重点。
(三)合同审计 合同审计重点应放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合同执行情况审计可在施工阶段及结算阶段结合其他审计工作一并进行。合同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内容是否完整、意思表达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合同形式是否明确、相关条款是否与招投标文件一致,要特别关注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如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时间及比例,工程量清单项目及新增减工程量项目的结算办法,工程质保金的约定、违约的索赔等。
(四)设计变更与经济签证审计 设计变更与经济签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图纸设计深度不够的项目更会有大量的设计变更与经济签证。设计变更与经济签证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变更与签证理由是否合理、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手续是否完备,特别要关注由施工方首先提出的设计变更与签证。对重大设计变更和签证,跟踪审计人员要及时进行测算,及时提出审计建议。
(五)隐蔽工程审计 隐蔽工程覆盖后难以复核,是最容易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的部位,对隐蔽工程质量与造价的控制是跟踪审计的重中之重,审计人员要及时跟踪隐蔽工程的每一个工序,做好记录,必要时还应进行拍摄记录,为工程竣工结算积累资料。
(六)工程进度款审计 工程进度款是在工程中间结算的基础上支付的,为掌握工程结算第一手资料,审计人员要跟踪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认真审查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是否与工程量清单内容一致,材料规格、型号、品牌是否与合同约定相同等,并及时做好跟踪审计记录。审计中要严格区分工程量清单内外项目,清单内项目按投标报价结算,清单外项目按合同约定结算,中间结算时可采用分摊法、分解法、估价法计算,原则上与分步分项工程费一致。工程进度款审计是效益最高的审计项目之一,它可以有效地调节工程进度,节约资金成本,扼制工程款超付。
(七)工程竣工结算审计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虽然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比定额计价模式竣工结算相对简单,但是,由于建设工程造价组成的复杂性,必须建立科学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把竣工结算审计关。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评价依据
(一)法律与法规跟踪审计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较多,如《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营业税暂行条例》等。
(二)规定跟踪审计依据的规定是指省、市及有关部门制定的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定。包括工程管理方面的规定、工程计价方面的规定等,具体有各省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指南、工程计价表,各省、市关于文明施工费、劳动保险费、质量监督费等规定及教育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的规定,以及建设部、财政部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政部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
(三)相关标准及规范 跟踪审计依据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具体包括工程建设标准、工程质量标准、材料质量标准等;规范包括工程施工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
(四)合同及补充协议 施工合同及补充协议一经签订,在合同期内便是跟踪审计的重要依据,它是约束合同条款的法律文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必须严格按合同办事,并严格监督合同的履行。
【关键词】土建工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探讨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土建工程的造价问题愈发被放大。土建工程造价审计方法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对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土建工程造价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进行积极的探讨。
1 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
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指审计项目部对土建工程的造价,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审计部从土建工程的投资决策到工程的竣工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的审计活动,从而进一步落实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有助于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2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
土建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达标、施工的投资金额在预定的控制范围内,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施工投资决策期、施工项目开展期、施工项目竣工期三阶段,具体表现在:
2.1 施工投资决策期
2.1.1 协助建设单位
审计部门应该协助建设单位开展土建工程的投标。向建设单位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协助建设单位对招标的文件进行严格的编制与审核。在选定中标单位之后,审计部需要将签订合同时的注意事项通知给建设单位,协助建设方对相关的合同进行审定,避免因为合同的漏洞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1.2 编制项目预算
审计部门需要在投资决策期,依据建设单位递送的详细资料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预算前期,应该对审计资料中的图纸进行理解与熟悉,并参与到图纸的会审工作中去,因为施工图纸关系到整个土建工程的顺利开展,对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尽量做到在施工前期解决掉图纸的缺陷与漏洞,防止在施工项目的开展期出现不必要的设计变更问题。
2.1.3 审核预算
审计部门在施工投资决策期,需要对施工方递送的施工预算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核,明确土建施工预算的造价金额。
2.2 施工项目开展期
2.2.1 现场签证
审计部门需要依据土建施工的具体情况,分派专门的审计人员到施工现场开展审计活动。审计人员需要对与施工造价相关联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签证。尤其应注意的是,对于土建工程的各种隐蔽项目以及施工中的变更项目,进行详细的检查、测量,以及做好后续的记录和签证。
2.2.2 业务咨询
审计部门需要协助建设单位,对在土建施工项目中形成的合约外的各种报价实行控制,在市场价格、材料采购、合同签订以及预算定额方面为其提有关的咨询服务。
2.3 施工项目竣工期
2.3.1 材料与工程的结算审计
一方面,审计部门需要在土建项目的竣工期,对材料进行结算审计。及时的对材料价格以及差价进行审定,协助建设单位开展材料转账工作;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应该依据工程前期的预算、工程施工中的变更以及现场的签证资料,进行土建竣工期的工程结算工作。审计部门要重视对施工项目的类别、施工项目的工程量的审核,对定额套用和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工程造价的正确。
2.3.2 资料的处理
审计部门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通过图像采集、文字记录、音效收集等方式,对工程的活动进行资料的记录。在土建工程竣工期,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与收集,同时做好不同资料的分类和保管。审计部门在对土建工程全过程的跟踪审计结束后,需要向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审计资料。
3 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程序
3.1 准备审计
准备审计的工作具体包括:对业务信息进行审计、接受委托与邀请、提供咨询服务等。在对标的资产、审计目的进行掌握的情况下,签订全程跟踪的审计合同。在审计合同里。必须对全程跟踪审计的起止时间、审计活动的取费标准以及签订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进行统一规定;审计单位需要对活动有关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进行土建项目的现场勘探,深入了解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对资料进行收集的前提下,根据审计合同,制定全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审计单位在制定出总的方案后,最好将方案进行细化,让方案更具体可行;审计单位在制定完实施方案后,应该及时的安排审计人员驻到土建施工现场开展工作。
3.2 开展审计
在工程施工阶段,审计部门依据准备阶段制定的审计方案,开展审计活动。具体包括对土建造价的测量,计量,确认、向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对其他审计工作的管理等。这些工作是土建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最主要工作。
3.3 结束审计
在土建工程竣工阶段,审计部门要做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制定应该听取建设方的各种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在做出审计报告之后,需要向建设单位移交审计报告及有关资料。
在审计工作结束后,应该对土建主体的各方进行认真的回访以及工作总结。
4 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注意事项
4.1 遵循法律法规
审计部门在对土建工程进行全程审计的时候,务必做到按事实办事、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对被审计方负责。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依据政策法规,进行正确合理的审计活动。
4.2 做到公正、公平
审计人员在土建工程的全程审计当中,始终要坚持做到公正、公平,不能将个人感情以及情绪带进工作中去,做到客观的对待被审计事项。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有意的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
4.3 加强各方的协作
审计单位在对土建工程进行全程的审计工作过程中,必然会牵扯到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工作时的积极协作与合作。审计人员应当深入施工现场,与土建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进行良好的接触与沟通,掌握审计必备的原始资料。注重与施工各方进行协作互助,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例如,审计人员在对索赔进行审核的时候,根据施工方提供的损失资料,通知施工方提供初始的购买单据,依据单据进行清点,并且需要监理方的协作。
审计人员只有对土建工程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对项目的来龙去脉有详细的掌握,才能保证基本的客观公正。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建工程造价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土建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从工程的投资决策期到竣工期进行全方位的审计活动。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必须做到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以及加强与各方的协作,才能保证土建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林玉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吕莉,贝建益.浅谈工程造价中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2(18).
[3]严福生.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研究[J].江苏建筑,2009(06).
目前针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审计多是事后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脱离了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只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无法满足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审计要求,存在较明显的缺陷和较大的审计风险。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审计覆盖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审计范围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资设备的供应商、设计单位等所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单位,较好的解决了事后审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更加有效的规范建设项目的管理,更加合理的保证建设资金合理合法合规使用,并提高其投资效益。
一、建设项目传统事后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处理存在“盲点”
审计人员不能对合同中已经约定的内容和条款进行审计处理。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条款因受到《合同法》的保护,属审计“空挡”,不在审计范围之内,审计人员不可对中标并经合同“包死”的内容进行审计处理。审计人员不便对甲、乙双方已签字认可的合同以外的变更工程款进行审计处理。
(二)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事后审计看不到建设项目施工以及以及有关物资设备进出、安装等具体过程,只能将有关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等作为审计依据,一旦此类审计依据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审计的基础将不再,审计的结果也将偏离实际,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难以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事后审计难以发现建设管理不到位、监理不到位、施工不到位甚至设计不到位等问题,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往往也因既成事实,难以加以补救,审计作用十分有限。
总的来说,事后审计让审计人员脱离项目的建设实际,远离具体的建设过程,无法满足规范项目建设管理, 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造价,突显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等审计要求,产生了突出且无法控制的风险。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和优势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规定,按照规定程序和现代审计方法,对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及验收移交阶段实施的全过程参与的审计监督活动。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
1、有利于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
跟踪审计通过对项目建设的设计、招投标、建筑施工、监理、物资和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审计,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促使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和改善。
2、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跟踪审计人员经常工作在施工现场,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形象进度等都能做的眼见心明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即可及时建议改进,从而防止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3、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跟踪审计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能够直接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减少估算和审计判断的使用,降低审计检查风险。能及时对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及相关事项包括隐蔽工程等进行直接审计,增加审计依据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带来的检查风险。
4、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与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能更加全面的了解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实地接触到项目的立项、概算、设计、施工、监理、物资等各个环节,有助于审计人员拓展审计视野,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制约因素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十分明确,但目前开展了跟踪审计的建设项目并不多,这一方面是受制于审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跟踪审计的准则和操作指南缺失,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影响了跟踪审计的开展。
(一)审计力量不足制约了跟踪审计的开展
跟踪审计涉及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等各个管理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且由于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通晓有关法律法规、兼有工程与财务知识,而目前不论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各大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都存在审计力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的矛盾,在缺乏足够的审计力量的情况下,开展跟踪审计其质量可想而知。
(二)跟踪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缺失限制了跟踪审计的发展
跟踪审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审计制度相对滞后,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或业务指南,审计人员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判断和评价,各个审计组织也都根据自身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常常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影响了跟踪审计的效力。
审计整改是审计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才能真正发挥监督效力,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最大限度避免、减低项目资金的损失浪费,也是实施跟踪审计、监督关口迁移的作用所在。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项目建设各方拒不整改、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来确保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效力大打折扣。
四、开展跟踪审计的建议
(一)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
以审计实践为途径,培养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坚持将参加项目实践作为锻炼和培养审计人员的“第一跑道”,通过实践,促进审计人员不断学习研究跟踪审计的先进经验,锻炼跟踪审计的技术技巧,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专业判断能力。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和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的施工、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变单一的专业型人才为复合型人才,在更新、补充既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花大气力、更多的投入来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拓展知识为直线的“T型知识结构,更好的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
(二)建立完善的跟踪审计规范体系
自上而下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范体系,制定跟踪审计实施的操作指南,健全跟踪审计程序,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1.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科学内涵
跟踪审计是一种对审计对象实施的持续监督、适当评价与及时反馈的综合审计模式,具有动态全过程审计属性,为有效避免事后一般审计的不良弊端,杜绝发现问题却无法及时有效处理解决的负面影响,展开纠错行为,而非仅仅抱着查错目标进行审计,这样一来便令事后审计核查问题形成既有事实的现象得到了良好控制,令纠正难度大大降低。房地产项目施工建设的设计、决策投资、施工、招标投标、交付验收、竣工结算各个阶段中,科学实施全过程监督审计,可全面强化房地产企业监督与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提升各项资金应用管理效益。并可激发审计机构免疫功能,促进了审计模式及理念的良好更新转变,并真正实现了房地产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科学选择房地产项目工程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的实践模式
目前,我国较多房地产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一般多停留在初级的理论阶段。因此,选择具体的实践审计模式环节便应引起高度重视。可依据具体的审计风险进一步明确,对自身内部控制体现出一定薄弱性、具有较高审计风险的房地产企业,应由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立项、拆迁征地、设计、签订合同、招投标、结算、竣工验收等环节展开跟踪性全过程审计。而对于体现了较好的内部控制、具有较低审计风险的房地产企业,则可依据其薄弱的具体环节展开阶段性审计。同时还可依据房地产企业的具体规模进行实践模式的科学选择,在房地产企业规模较小时,可应用松散审计模式,也就是就某一关键环节实施重点、集中的跟踪审计,而对于较大规模的被审计房地产企业,则可科学应用紧密模式展开审计,即针对房地产项目工程的各项技术经济全过程活动展开系统全面的监督审计,进而显著提升审计监督效率,令审计资源得到有效节约。
3.房地产项目工程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科学策略
3.1?房地产项目前期准备的良好跟踪审计
房地产项目工程全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具体包括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跟踪执行概算预算情况、项目交付竣工审计以及结算监督跟踪审计。项目工程准备阶段实施跟踪审计,主要即是对房地产项目工程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审查具体的招投标实践过程。研究工程项目可行性应对其投资状况、项目工程建设、相关科研课题实践方案等展开综合性分析与论证,主要探析评估改建、新建与扩建项目是否具有先进的技术、是否安全适用,在经济层面是否体现了合理性。对招投标实践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应对其公平、公开与公正性进行审核,判定工程项目投标单位是否具有合格真实的资格。实施跟踪审计的工作人员应参与至全过程的招标环节中,重点核查招标文件范围完整性,文字表达准确性,具体评标方式科学性、实施程序合法性,供材型号、规格与质量是否满足相关工程标准要求、价格合理性等。
3.2?全面跟踪审计房地产项目工程实施阶段执行概预算状况
房地产项目工程实施阶段是开展事中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应科学抓好签订合同、设计、采购与施工等重点环节。在签订合同阶段,应着重对施工合同展开跟踪审计,对其主体合法性、内容合规性、表达文字准确性、合同内容条款完整性、招标、合同、投标文件统一性进行全面审查。尤其对于投标阶段中没有考量,而在决算阶段中需进行调整的各类项目,例如优质工程奖、赶工费用如何科学计取、实践履约进程中签证、变更等问题如何处理、怎样进行违约界定、履行相关法律责任等应进行细化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房地产项目具体施工阶段中则应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基于其审查困难性,较多施工方均在该环节上下功夫,想方设法谋取更多利益,还有一些施工方与建设方、监理方互相串通,借助隐蔽工程进行国家资金套取,由此可见隐蔽工程多为房地产项目最富争议且难于监督的环节。因此,跟踪审计工作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全面了解隐蔽工程施工办法,做好取证记录。房地产所有隐蔽项目工程均应通过监理、建设、审计、施工与设计单位的联合会签方可予以隐蔽处理。对于施工现场应展开全面的工程变更与签证审计。这是由于房地产项目工程一般来讲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包含较多不确定因素,因而势必存在签证与工程变更问题。对于该类问题应重点关注,审核具体变更手续的合规合理性、完整及时性、真实可靠性,是否进行技术经济比选分析等。另外还应做好审核材料价格相关签证工作,基于建筑材料占有的房地产项目较大造价比例,且品牌众多、型号复杂,价格与质量差异较大,在符合结构设计标准基础上,应做足市场调查,依据满足功能情况下最低价格、同样价格情况下最强功能的科学原则,良好选择材料品牌、价格与型号规格。
3.3?交付竣工与结算阶段科学实施跟踪审计
房地产项目事后审计阶段,应确保最大化控制审计风险,有效提升房地产企业综合运行效益与质量,因此首先应审查竣工阶段编制决算依据标准性、资料手续完备齐全性,核查执行预算内容情况,是否包含预算外项目、是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并引发经济损失。另外应对竣工决算签证编制及工程量展开全面审查,判定是否通过批准实施设计变更,工程套用定额预算单价相符性,有无高估冒算、错误套用定额现象。再者应审核计算材料价差合理性、材料用量真实性、价格与市场标准相符性,是否依据规定进行了退料款手续办理,竣工决算相关报表的真实全面性,进而真正确保工程竣工验收的科学有序。
4.结语
总之,针对房地产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的科学内涵、综合优势,我们只有依据被审计企业对象现实特征、发展规模选择合理的审计模式,科学开展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才能全面提升房地产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健康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