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校德育主要途径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56

序论:在您撰写学校德育主要途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校德育主要途径

第1篇

一、以人为本,树立德育优先思想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以人为本”即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完美学生的生活为终极目标。“德育优先”即德育是一切课程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为了做好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校领导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工作中,使德育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切实实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不仅把“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口号和要求,更要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当中、各项教学活动中。

二、优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整洁、优美富于教育性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而且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优化校园环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保证环境卫生的整洁。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阻绝疾病传染源,也是一个学校良好风貌的展现,因此要做到卫生清扫常规化、责任化,卫生监督经常化。在环境卫生工作不留死角,定期进行卫生大清扫;学校卫生分担区责任到班,班级卫生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坚持卫生检查评比工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加强校园的绿化,营造绿色育人环境。校园绿化不仅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更能净化人的心灵。校园绿化不是单纯的栽花种草,更应该的使校园绿化规划化、景观化,做到一步一景,移步易景。同时走廊和教室内也进行个性化绿化,使不同时令都有花在开放,让学生时时感受生命的美。

(3)突显个性的美化,营造德育氛围。德育走廊张贴名人名言、温馨提示语;教室内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布置;宣传栏、板报要进行艺术化设计并及时更换。

三、课堂教学,德育教育主要阵营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主体活动,把德育融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使之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德育的形成。在各科的教学中都有优质的德育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如在音乐课程中有歌唱革命的歌曲,有歌唱祖国的歌曲,可以据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语文课程中一些英雄人物、先进事迹以及作者爱国、爱家乡的思想都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在数学课程中,可结合数学情境和应用题进行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教育;美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判断的培养;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勇敢、自信教育……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程媒介的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

四、重大节日,德育教育的突破口

重大节日,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与重大节日相结合。如: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世界水日、世界森林是、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利用全国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消防宣传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充分发挥节日民族性、周期性、群众性的特点,让节日教育深深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滋养学生健康向上思想的形成,推动学生德育发展。

五、德育基地,德育培养的沃土

德育基地是学生进行德育实践的场所,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还可以在活动中得到深刻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对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德育基地可以就近设立,建立在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社区乡村、孤老院等的基础上,开展参观、访问、劳动实践、慰问、义务劳动等活动,在活动中走进自然、接触社会,受到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感恩等教育。

六、德育活动,德育潜移默化的媒介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各种安全演练,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跳绳、踢毽、拔河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讲故事、演讲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手抄报、绘画比赛展示学生的个性;各种班队会、六一汇演,培养学生地艺术天赋和合作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成长,思想品德逐渐成熟。

七、夯实行为,德育形成的重要手段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将学生思想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最终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学生行为训练,把德育行为的养成教育与德育常规教育相结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按照《小学生一日常规》来进行每日活动;用校园广播、校园板报来树立德育榜样,抑恶扬善;发挥值周检查对学生德育行为的监督作用。

八、立体网络,德育提升的阶梯

第2篇

通过几年的探讨与实践,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都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开展心理辅导,不仅仅是要解决在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它更主要的内容应当是面向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并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具体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促进学生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情绪和情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的不断提高。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能力:既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又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的自我认识。客观地了解、评价自己,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有适当的独立性、自信心和好胜心;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认识执著追求成功的重要性,自觉克服虚荣心、自大、自卑、悲观、依赖、自我中心、拒绝自我等问题。

(2)坚强的意志。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心);果断沉着,当机立断;坚毅、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自觉地避免冲动性、易受暗示性、优柔寡断、顽固、惰性和随意性的不良心理特征。

(3)稳定的情绪。能自我调节情绪,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中的情绪波动,基本做到稳定而乐观;自觉地克服抑郁、厌烦、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

(4)良好的品格。有健全的人格,有积极正确的社会认知,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有利他人精神和集体观念,自觉避免自私、狭隘的心理倾向。

(5)积极的心态。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能确立适宜的目标,不断追求,争强好胜,立志成才;自觉避免消沉、失望、自卑的心理倾向。

3.训练人际交往能力:认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乐于交往;掌握正常的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积极求得进步,让对方了解或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能自觉地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故意报复、猜疑、嫉妒等心理倾向。

4.强化学习效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恰当的动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能合理与人竞争,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能合理应试,自觉减轻焦虑程度等。

5.培养良好的性文化:认识自身性生理的变化及其对自我发展的价值,形成科学的性意识和健康的性心理,掌握准确的性知识,学会适宜的异往方法:能用有益的方式宣泄自我望,调节控制自我的性冲动;能自觉地抵御不良的性诱惑。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辅导,其辅导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习能力辅导;②应试能力辅导;③自我发展辅导;④人际关系辅导;⑤应对挫折辅导;⑥青春期辅导;⑦意志品质辅导;⑧情绪情感辅导;⑨休闲与消费辅导;⑩升学与就业辅导等等。

从辅导的功能来说,又可以分成发展性辅导和问题性辅导。从辅导的形式来说,又可分成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和家庭辅导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各种教育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所有活动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许多现象和效果更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学校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应注重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对全体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能充分运用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机地与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从而积极有效地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心理刺激和影响,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有些地区也叫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人认为,无论名称如何称呼,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应该以传授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必须始终以心理能力训练为目的。通过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的状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是专门开设的一堂课,也可以是在班主任安排和指导下的主题队会课。课程的内容可以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逐段、逐课进行;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的活动。

3.开展团体与个人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是指在心理测查或调查的基础上将有基本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和其它形式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帮助这些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基础上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能力,个人心理辅导则是心理辅导教师与来访学生一对一的、面对面的帮助、分析、训练、宣泄、矫治的过程。

团体辅导和个人辅导一般应在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内进行。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可以根据各学校的自身房屋建设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但是,从方便学生来访的角度出发,有几点本人认为应当认真加以考虑:①地点要有安全可靠感,即有利于学生保护个人的隐私。②室内要有亲切舒适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放松自己的紧张和不安。③要有文化层次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从各种摆设中得到心理诱导和启发。④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感,即有利于来访学生对心理辅导建立信任感。

第3篇

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是农村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掌握英语,能否切实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在这里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感受,与同行探讨。

一、农村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1、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较落后,英语在学生的生活中显现不出作用,学生周围也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因此大部分学生不明白英语对于现代社会交流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英语对学生生活的“无用论”在部分学生和家长中流行。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并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学习过程中不能发挥学生的内在主动性,他们只是在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

2、很多学生不掌握读音规则,对英语单词读不出来、拼不出来。对他们而言,英语单词就是一连串毫无联系的符号,背了就忘,每天疲于应付,效率很低。久而久之,学生对单词渐渐失去了兴趣,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3、老师完全按照课本教单词。在课堂教学中只教课本上出现的单词,没有联系学生生活,适度地扩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词汇.适当扩大一点课外的相关内容、适当的引申,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精神,让学得好的同学多学一点。

4、词汇教学方法单一。许多教师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认为词汇教学没必要在课堂上占太多的时间,只要教会学生读单词,课后让学生自己去背就行了。

二、 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几点做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那么,如何按照课标的要求做好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工作呢?

1、借助实物与图片,使用动作,使词汇教学更具有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用实物或图片教学单词是学生最容易接受,记忆最深,保持最久的方法。它把单词的发音、拼写与实物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记忆。采用简笔画教学生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不枯燥,有兴趣。 另外,借助动作教学动词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go, run, jump, close, swim, ride a bike, fly a kite 等动词,通过演示,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动词。同学们在课堂上演示动作的热情很高,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不但使学生更有兴趣,而且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2、 重视音标教学,使学生迈过“读”这一关,同时减轻学生记单词的难度

教者在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词汇主要是因为不会读单词,继而也读不出句子和课文,时间久了,英语单词或句子对学生而言只是一串无意义的符号。鉴于此,教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使用音、形、义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词汇教学,音、形、义是词汇教学的三要素。

重视语音,过好语音关。语言是有声的.语言教学首先是以语音形式体现的,掌握语音是学好语言的前提。读音的正确与否往往与词的掌握程度成正比。在入门阶段一定要强化字母、因素与音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授英语词汇,首先要教会学生发音,使学生学会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掌握同一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以及不同字母(组合)的相同发音。教授单词的读音,可以采用单词部分注音法,即只注出单词核心部分或容易出错部分的读音,以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内某些单词所具有的共同的发音规则,联系之前学过的单词一起记忆。例如:book,cook,good,look等单词中‘oo’组合发/u/,而另一些‘oo’组合却发/u:/音,如:school,fool,tool,room等单词。英语单词中像这样有明显发音规则的元音和辅音有很多,教学时教者利用发音规则教学,引导学生归纳,同时指导学生自我学习单词。

3、利用英语构词法教学词汇,减轻学生学习和记忆词汇的难度,并让学生从词义、词性及用法上掌握词汇

中小学英语词汇除了一部分基本词汇外,另一部分词汇则属于派生词和合成词,派生词即在某一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上词缀后形成一个新的单词,而合成词则是由两个或以上的词合起来构成新词。教师对于这种派生或合成构词法很熟悉,但初学的学生却会认为这种方法很新奇,并能投入极大的兴趣进去,因此,教师教学时要能根据教学要求对词汇进行延伸,并鼓励学生在总结构词规则的同时例举更多的实例,提高词汇学习效果。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词汇不是孤立地存储在人的记忆中,而是分门别类地存储起来的。有些词汇由于语义上的联系,形成了记忆中的词汇套,只要记起其中的一个词,就会联想到其他词。教者在利用派生构词法教学词汇时,不仅使学生在掌握某个词根的基础上认识了更多的派生词汇,而且能让学生从词性、语法要求方面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

4、 运用词不离句的原则教学,并努力通过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词汇

第4篇

一、多交流,激发学习识字的兴趣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可凭借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得到正确的树立。小学生智力发育尚不成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较困难,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识字,也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与合作,凭此提高学习成效,也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规律引导学生识字

(一)学习汉语的拼音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加强合作学习。例如,识字教学中,首先是组内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并具体提出比赛要求,看哪些小组可以将所有的任务完成。小组长带领组内学生,仔细严格地执行各项步骤。学生先采用不同的形式,完成简单的“勾生字读准音”任务,例如边读边勾生字,然后齐拼几遍,之后由小组长进行考察,确保组员过关,对不能过关的学生应给予帮助。组员完成字音的掌握后,就开始学习字形,组长将生字分别分给各个组员,组员就该字的字形在小组间进行分析和交流,组间成员可提出各自的意见。如此一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字,提高效率,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在上述基础上展开组间合作学习,教师对组内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查,例如可分别采用分组读、比赛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字音的掌握,由小组代表给出小组内最佳方法在班上进行交流,凭此检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

(二)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与认字

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较多生动有趣的插图,并且多数图片都和课文故事情节有关,因此,教师可对教材图片进行利用,设计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学习问题,可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积极参与到问题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逐渐得到形成和培养。例如,在学习有关动物的汉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之前课文提及的动物画出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由其他学生说出动物的汉字名称。当学生将自己画的各种小动物图片展示给其他同学时,学生将看到蝌蚪、小狗、小鸟等各种动物,其学习方面的兴趣也将明显提高。并且,教师可设计一些竞赛型小活动,促使学生对汉字的记忆更加深刻,在汉字学习中也将更加积极主动。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教师带领学生展开各种有趣的游戏,学生必将在识字教学中更加投入。

(三)搭建特殊的情境来识字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现代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多媒体设备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记忆力的强化。多媒体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具有各种各样的呈现形式,例如图片以及视频等,也使知识的呈现更加形象生动,能使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激发,使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对生字的记忆更加深刻。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形形的图片以及简单的动漫,凭此帮助学生进行识字。例如,把“女”和“也、子、口、古、未”等通过动态形式分别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识字练习,并且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四)利用生活来识字

第5篇

一、红旗班队评比,变“外压”为“内化”

德育重在“教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叶圣陶说:“改掉学生身上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因此,量化管理就要充分利用“外压”,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最终变“外压”为“内化”,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从《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地处比较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学生个人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蓝天下我们一起长大”绿色文明主题活动评比,每周都有轮值教师和学生对全校的班级纪律、班级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对纪律卫生,文明礼仪做的不够好的班级和学生个人,给予扣分处理,对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给予加分奖励,并对红旗班队给予不同层次的物质和荣誉奖励,每周一次,在大会上公布。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养成,时间久了,从不懂事的小学生都发展成了讲文明礼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合格的小学生了,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 爱国主义教育。

(1)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爱党精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如今,小学生正处在学文化、长身体、立志向的关键时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的同时,还要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开展好“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利用早自习和午休一定的时间,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

2. 安全法制教育。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3. 环保教育。提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质,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比如,我们让学生自编以“保护环境”为主体的手抄报。学生可以自己从身边或网络搜集并整理一些人类保护环境、破坏环境的做法、故事等,可以自己创作抨击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展望环境治理光明前景的文章、漫画等。学生在搜集资料、写文画图的过程中,心灵会受到震撼。另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河水的现状进行调查,鼓励学生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对河水进行分解、过滤、净化等,发动学生开展保护身边水源的活动。

4. 文明礼貌教育。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3岁定80的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孩提时代开始培养。因为儿童期正处在个性及品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发展幼儿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意义深远。

第6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的态度,慎重而科学地开展对学生的心理测试以及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可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效果,为促进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指导包括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集体辅导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是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辅导,使之对自己成长发育中必定或可能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有所准备,能以积极自觉的心态有效地面对。

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社会环境有不容忽视的关系,所以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积极配合起来,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学校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指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在家庭生活当中创建健康的家庭气氛,使学生在民主

第7篇

通过学希贵“语文主题学习”、刘宪华“主题阅读”和窦桂梅“主题教学研究”等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坚持主题阅读就可以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目标。通过主题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实现课内指导、课外补充,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大语文学习,量变达到质变,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

一、以主题为主线,拓展学习资源,变教教材为大量的主题

阅读

语文教学也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要想学好语文,只精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阅读。”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有利于我们进行大量阅读,有利于开展以主题为主的阅读教学。我们定西市安定区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此教材就是按单元主题编写的,如果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线,围绕单元主题选几十篇相关、相近、相似、连续甚至相反的文章,在课内、课外拓展阅读,并且长期坚持,就会实现“量变到质变”,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

目前有好几套读本适合北师大教材开展主题阅读。农村学校条件比不上城里,教师又忙于各类课程,不能只专心于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直接应用这些成果。例如,刘宪华主编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钱理群主编的《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和《新语文读本》。这些读本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并且都以单元为主,每个单元选编了感动、感恩、博爱、敬畏、品位、睿智、和谐、宽容、生命、自然等文章。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主,以这些读本为辅,课内形成主线,课外有益补充,开展大单元教学,那么,老师不光在“教教材”,更是在“整合课程资源”;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学文化”。如教学《师恩难忘》(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时,可以把《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中的《怀念佩弦老师》《温和的刘先生》《怀李叔同先生》整合到课内,在精读《师恩难忘》后,让学生自由或者大声朗读这三篇文章,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对比,但不求甚解。再如,指导学生阅读《名家文学读本》。《名家文学读本》共10册,选编了鲁迅、老舍、叶圣陶、冰心等10位名家的经典作品。农村学校各年级学生10名左右,每个班可以配备1套,做到人手1册。可以从四年级开始阅读,一月或者两月一个读本,三年读完。通过这样不带任何条件的阅读,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能力,喜欢上阅读。在阅读中“让学生走近大师,与思想和文化的巨人进行对话和交流,使学生在生命发展的起点上,占据一个精神的高地”。(钱理群)

二、以读代讲,形成以阅读实践为主的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于永正在《主题阅读?三人行》中谈到:“语文能力不是学生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书读出来的。老师讲得再好,也不如课文好,也不如作家写得好。”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动的、全身心投入的,而学生是被动的,听的时候学生很容易疲乏。一节课教师的讲占据大多数时间,学生通过听接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形成的能力更是有限,往往适得其反,因教师的讲而厌烦语文学科。学生读的时候,有多种感官在参与,大脑在不停地运转,学生是主人。从心理和生理角度来说,读的效果比听的效果好得多。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与其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的讲解,不如让学生好好地阅读文本。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应体现在学生自己的阅读过程中,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学生只有在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倡导读,不反对教师讲,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讲呢?在学生不明时、体验不深时、解读有误时、探究卡壳时讲,讲时语言要精练、准备、准确,一节课最多10分钟。

以读代讲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当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生活中占据主要位置时,学生会形成阅读习惯,形成语文能力,形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诵读经典,用人类和民族最好的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诗是可以直抵心灵的,儿童感受诗如同听音乐。”培养儿童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应该从读诗开始。“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了几千年,积淀了中国人的优秀精神、美好品德和审美情趣。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160篇(段),还推荐了1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