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医基础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49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基础的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医基础的重点

第1篇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4-0835-02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ONG LIN, XIE Ning, LIU Hua-sheng,ZHEN YANG,ZHOU Yan-yan, Guan Hui-b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Basic theory of TCM is the introduction to Basic Course in system of TCM. Freshmen generally agree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study Basic Theory of TCM. Ap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s imminent to make students more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We tried to use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PB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had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We investigated that the experience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Theory of TCM Teaching, 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the ratio of PBL teaching, discussing problems, discussing form, and controlling the role of teacher.

Key words:Basic theory of TCMthe teaching method PBLteaching reform

PBL教学法简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PBL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而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都在应用这一教学方法。PBL也逐渐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sup】[1]【/sup】,最初是在一些西医院校试行,现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近年来PBL教学方法在中医教学课程中进行了初步尝试【sup】[2-6]【/sup】,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临床课程,甚至一些基础课程如《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温病学》等。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新生普遍认为接受本课程比较困难。如何使学生更有兴致、更有效地学习,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试行了结合PBL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与同仁共勉。

1 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比例的确定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目的是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以及防治原则等问题,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基础课程。我们知道,在医学基础理论学习阶段PBL教学法提倡以问题为引导的自主性、讨论式学习,知识传授和理解往往没有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高;且容易影响到基础理论知识接受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遗漏一些内容或知识点。所以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PBL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即70%为课堂讲授时间,30%采用PBL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既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四基”内容讲清概念、详解重点、讲透难点,对刚步入大学的学生精讲基础理论部分而保证了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又能发挥PBL教学方法的优势,使学生在系统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和深入领会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思维方法。

2 讨论问题的提出

运用PBL的核心是精心设计针对课程的问题,问题设计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医学是临床实践的汇总,理论也是根源于临床,所以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这样基础类的课程中是可以运用PBL教学方法,如本课程核心内容如中医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机等学说均与临床密切关联。讨论问题的设计,根据阶段教学内容及目标,选择分述于不同章节的内容而形成的问题,设计时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横向性引导及知识点、面的衔接,论述内容则涉及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临床案例等。如在PBL的课堂讨论中,我们从临床案例中反证中医理论,并且从中医临床疗效中增强对中医的信心,进一步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兴趣【sup】[7]【/sup】。

3 同学讨论形式的确定

随机将学生分组,每组人数不易过多,每组8-10 人甚至更少,提前安排问题,使同学们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教科书或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预讨论。课堂讨论中轮流选择小组主持人,各组小组主持人代表阐述各组的观点和看法,本组和它组同学随时补充,其他学生可自由提问、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进而展开交流辩论,畅所欲言。最后让学生对各讨论组进行评定,分出优、良、中、差四种成绩。这种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所有学生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符合PBL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实践者。

4 教师角色的掌握

PBL教学法中教师仅起组织和引导作用。首先是讨论问题的确定:在讨论前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核心,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选择相应的病案要求学生分析。其次是在课堂启发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有关问题的背景资料、思维方法、知识要点和研究进展等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讨论,但不做结论性发言,即抛砖引玉。第三点是在问题讨论过程中的作用:教师从中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的关系。最后是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的观点从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点评,详细分析有讨论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也会针对这些问题查阅大量资料,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此外,建立科学评价考核系统是有效运用PBL教学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如教师应避免只用试卷测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应结合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制定一套完善灵活的评估方法以适应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在评价中合理使用更专业、系统的统计方法等来逐步完善评价体系。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研究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而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摸索过程,这就需要中医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勇于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陈萍,臧伟进.西方现代教学理念与策略之剖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22-24.

[2] 周,王庆其,邹纯朴,等.研究生《内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0(2):4-5.

[3] 王乐平,李波,徐永和,等.PBL教学法在中医温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教育,2003,22(7):42-43.

[4] 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4,23(5):43-45.

[5] 王岩,梁学林,陈莹.PBL教学法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163.

第2篇

关键词:非文学翻译;文化因素;中医典籍;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41-01

一、非文学翻译及其特点

非文学翻译,又称文件翻译,实用型翻译或应用型翻译。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非文学翻译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绝大部分学者和译者认为出于非文学翻译的实用性考虑,其文本往往包含了很弱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因此非文学翻译不过是简单的直译,硬翻。但事实是,语言本身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可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甚至文化因素的翻译效果对译文的质量,乃至国际交流活动本身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没能处理得当,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比如说商务活动中经常涉及的合同的翻译,会引起法律和经济层面的问题;医用文本的翻译如若不当,则直接关系人命。因此译者应对非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这一重要因素的处理予以重视。

二、中医翻译与文化差异

在非文学翻译中,中医翻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领域,原因在于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领域相比其翻译显然涉及更为广泛的文化因素,所以其翻译难度也相对较高。

中医典籍涉及中国传统哲学、心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中医典籍的翻译可以在广义上理解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源语在译入语当中,从理论体系到语言表达的完全缺失。比如中医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体现了中国古代独有的辩证思想,那么作为译者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对应语,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将信息和文化内涵展示在译入语读者面前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此外,中医典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文本用语具有很强的哲学色彩,这是不同于非文学翻译中其他文本用语所具有的简洁性特点的,那么在翻译时,应该或者能多大程度上保留文本用语哲学性的这一特点,也是译者应该认真考量的。另一方面,中医体现着道教和儒家的思想,也正是因为中医文化的独特性和中医典籍的哲学性,才造成了中医翻译的困难同时又很难被其他语言文化背景的人接受。鉴于中医文化的独特性,故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便尤为突出,这对译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三、中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假设译者在中医领域的专业知识是充足的,鉴于文化因素对中医翻译的重要作用,那么译者应该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才能既准确传达中医医药学的语言信息,又不流失其独特的文化信息。笔者认为在中医典籍的翻译过程中,应该以归化法为主,辅以异化法;直译为主,意译佐之。

从中医典籍的翻译目的来看,它是用于推广中医治病防病的方法,弘扬中医独特的医疗理念及文化,一旦被采用可涉及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若以异化法为主,翻译上就会迁就源语文化即中文的文化特征,虽然相对归化法它能够更大程度上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风格特色,但出于非文学翻译最大的特征―实用性,即中医典籍的翻译应该本着使译入语读者能够准确了解中医关于治病防病的知识和医疗理论的宗旨,笔者认为中医翻译应该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但这并不代表译者可以完全忽略掉文化在两种语言之间的传译,因为中医古籍之所以如此有味道,恰恰是在于它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宗教、哲学方面的思想和术语,一旦失去就会大大降低读者对其的兴趣。此外,笔者认为中医典籍的翻译也应采取以直译为主,意译佐之的方法,一方面直译能够使译文形神兼备,但出于中医典籍术语的宗教性和哲学性特征,直译的困难很大,所以要以意译法辅佐。除此之外,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译入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了解和贮备量会不断增加,因此在中医典籍以致非文学翻译中,译者应该对译入语读者的接受能力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准确定位翻译策略和方法。

但是笔者也注意到,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虽然能更为快速和有效的传达信息,使译入语读者顺利准确的理解文本内容,但这却削弱了源语文化的功能,有碍于文化的交流。长此以往,会削弱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结语

目前,中医翻译研究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医典籍术语的宗教性和哲学性使得其翻译难度较大,制约了它在对外交流中的发展。笔者认为中医典籍翻译,必须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因此为传达源语文本的语言信息,在采用归化法为主的翻译策略时,也要兼顾异化法以保留中医的文化特色,以便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医学。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研究[M].上海三联出版社,2013.

第3篇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level, the resident household appliances gradually increased, residential design from the original pure ligh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functional direction, electrical wiring,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equipment are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author proceed from actual work experience briefly explored on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issues.Key words: electrical Building; design; distribution circui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合理设计建筑电气的各个系统和运用先进的电气设备对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及节约基建投资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设计中,往往由于设计的周期短,时间紧,任务重,而对设计的经济性忽视,致使在建筑初期电气设备投资的浪费。下面我就建筑电气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作如下论述!

1 建筑电气设计概述

1.1 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1.1.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①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②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③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

1.1.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

1.1.3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节能的着眼点,应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

1.2设计要达到的目标。①住宅电气设计的设备选型应能满足居民在住宅居住期内(一般按30 50年考虑)用电的增长,以居民远期负荷发展为依据,以居民生活用电达到中等电气化水平为目标。②根据居民生活情况,使每户住宅的供电达到4 10kW的水平,并保证在住宅居住期内不再改造。③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家用电器能正常工作。④为新建居民住宅电气设计提供参考,使电气安装一次达到要求,不搞重复建设。

2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2.1配电回路问题

每户住宅室内配电回路不能过少,由于配电回路少,每回路所带的负荷就增大,实际等于减少了导线截面。从配电箱出来的分支回路主要有空调电源插座、电源插座、照明、厨房电源插座、卫生间电源插座等。而目前在住宅中,起居室、卧室都会有空调,根据空调器负荷大小,空调回路应有2 个,回路数量一般不少于5 个,分支回路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m㎡ 铜芯绝缘导线,导线基本上都采用铜芯绝缘线穿管或电缆暗敷设方式,穿线管采用符合阻燃性能要求的PVC 管,严禁导线直埋墙敷设。

除了从配电箱出来的回路外,还有有线电视、电话线路,至少有七路管线进入居室,其中这七路管线中除照明是在顶板辐射外,其余管线均敷设在地面垫层内,彼此交叉是不可避免的。暗敷线路按最近线路辐射时,由于住宅的垫层比较薄,线路管线交叉不易处理;另外照明线路通常利用顶棚灯的接线盒进行分线,在住户铺设地板时,往往将敷设在地坪内的管线打断,造成电气不安全和使用的不方便。暗敷线路沿板孔、墙缝垂直或平行地面敷设,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因为管线交叉可以在墙缝中解决,而照明线路则在墙的拐弯处利用接线盒进行分线,而非顶棚灯的接线盒,住户可根据配电平面图,了解进入分支回路的具体方向和位置,从而避免在铺设地板时将管线打断。

2.2 电气线路导线问题

2.2.1 住宅室内配线要用铜芯塑料线。而在日常工作中,有的为了节省投资,导线选用铝芯塑料线, 这样一来就为日后用电安全埋下隐患。我们知道铜导线比铝导线机械强度高, 导电性能强,同样截面的铜导线使用寿命比铝线长。由于铝线熔点低, 表面极易氧化,一旦线路过负荷, 铝导线较铜导线易于起火,发生火灾事故。

2.2.2 住宅室内导线截面应选择大一些,如进户线至少应选用10 mm²铜芯塑料线,最好选用16 mm²铜芯塑料线,空调回路应不小于4mm²铜芯塑料线, 普通插座及照明回路导线选用2.5 mm铜芯塑料线。因为家用电器( 如微波炉、气体放电灯和镇流器等) 产生的非线性负荷日益增多,使线路产生谐波,而住宅导线的选择通常是按机械强度、发热条件、经济电流密度和电压损失等因素考虑, 往往忽略电压质量和这些谐波的影响, 另外我国迄今没有载流量标准,设计手册等资料所提供的载流量都是制造商(生产厂家)提供的,较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的载流量约大20% ,而设计中又多未考虑多回路并列暗敷设时相互发热而导致载流量的下降。导线截面过小,将引起回路阻抗增大,电压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一点在高层建筑中尤为突出。另外导线截面过小还会使导线发热加剧,绝缘老化加速,易使导线发生线间短路和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和人身电击事故。

2.3 电缆线路的合理设计

在一个工程中,线路左右上下纵横交错,小工程线路全长不下万米,大工程更是不计其数,所以线路上的总有功损耗是相当可观的,减少线路上的能耗必须引起设计重视。在建筑中,低压配电室应靠近竖井,而且由低压配电室提供给每个竖井的干线,不至于产生支线沿着于线倒送的现象,亦即低压配电室与竖井位置的布局上应使线路都分向前送,尽可能减少回头输送电能的支线。另外,还可利用某些季节性负荷的线路,这些用户不用时,可提供给常期用户作供电线路使用,以减少线路和电阻。

2.4 低压配电系统中导线{电缆)载流量与断路器整定电流不匹配问题

电线(电缆)的载流量需与低压短路器的整定电流配合选择,供线路受到短路器的保护,是每个工程都要遇到的问题,是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的施工图中问题很多,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导线允许持续载流量小于保护该导线的断路器脱扣器的整定电流。正确的做法应是先按负荷的计算电流确定保护短路器的整定电流,再按其选择导线,使导线受到短路器的有效保护。总之,应严格按照《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2.5关于高层住宅建筑内电缆转接箱设置的问题

一般来讲,所谓住宅建筑内的电缆转接箱,实质为电源总配电箱。在高层住宅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将该箱设在远离进线点的某些楼层的配电小间内,而忽视了由建筑物外引入的配电线路,应在室内靠近进线点便于操作维护的地方装设隔离电器的要求(可见《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6.0.10)。另外一旦高层住宅某一层发生火灾事故,不便消防人员迅速切除相关电源,所以当供电电源从高层住宅外引入时,应在高层住宅的地下室或架空层靠近电源进线处设置电缆转接箱(总配电箱),然后,才能将出线引至相关层配电小间内的分层集中电表箱。 2.6 关于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连结的问题

洗浴时身体皮肤表面潮湿,人体阻抗大大下降,沿金属管道导入过来的120 伏电压即足以使人发生电击伤亡事故, 因此卫生间应作等电位联结。由于卫生间范围小, 实施等电位联结后,可使卫生间处于同一电位,防止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 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人身安全。

第4篇

关键词:电子白板技术;初中教学;科技产品

一、让电子白板技术真正地进入课堂

只有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地进入课堂,但要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就必须让电子白板技术被广大师生共同接受和认同。在推广电子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吃了不少闭门羹。很多教师不认可电子信息技术,更有很多教师拒绝电子白板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这种现象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一)由于近几年来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被闲置,使得学校、教师、学生都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大大地降低。(二)由于很多教师在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时,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些情况都使得教师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态度从好奇渐渐转为怀疑,进而不愿意接受,有甚者甚至是排斥。由此可见,要促进电子白板等高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例如:通过开展讲座、组织辩论等方式使教师改变观念,转而尝试电子白板等高新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体验,进而完全接受并习惯于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

二、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用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将教学环境转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将知识点变成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兴趣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心怡其中,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电子白板技术具有聚光灯、拉幕、放人镜、涂色、照相、隐藏等特效功能,同时具有批注、屏幕捕捉、层技术、图形编辑、无限页书写的功能。教师通过对电子白板技术这些功能的科学、合理的运用,能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变得轻松有趣,进而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和理解力,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通过电子白板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缺乏足够的自主性。为此,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电子白板技术的科学、合理的运用,也可以促进学生继续探究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促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在之后类似的学习内容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地总结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开展小组辩论等方式与电子白板技术巧妙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技术教会学生系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进而可以利用这种学习能力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

四、通过电子白板技术,促成教师的终身学习

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也日益明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信息空前丰富的时代,时代给每个现代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因为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人才的艰巨使命,尤其需要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无疑可以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通过对电子白板技术的熟悉和运用,可以加强终身学习观念的意识,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掌握不断更新的软、硬件系统,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式。

五、通过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师生逐渐形成了单一的教与学的定式思维,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急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明确教师只是知识上的引导者,而科学的内化过程要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完全可以转变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和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师观,重新确立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在电子白板技术的辅助之下,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设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另外,在使用电子白板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果教师本身拥有饱满的激情,无疑可以更容易地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欲望。

总之,在课堂上引进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习压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创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积极地融入学习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电子白板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教育界中的一场重大变革。它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还为教师树立了终身的学习观念,更新了教学观念,推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电子白板技术是诸多教育教学技术革命中的一个,教师还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这场教育领域里的科技变革,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立志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卫平.技能・应用・反思: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教学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

[2]曾全.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1(01).

[3]林俐.野百合也有春天:浅谈如何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指导随读生识字[J].四川教育,2011(05).

[4]王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平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05).

第5篇

关键词:中医学 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52-02

中医学作为我们祖国的传统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总结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智慧,逐步形成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治法,至今,中医以其简便、应验、低价的特点在我国卫生保健事业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医学生,理应掌握祖国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事业对卫生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

目前,在西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以西医学为主的现代医学,中医课时的安排是相当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为学生开启一扇探索祖国医学宝库的大门,是中医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在此提出,与同道共探讨。

1 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中医学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有关中医“落后论、淘汰论”和“不科学论”等思想,这必然会使学生对中医药学产生怀疑的态度,因此在中医教学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首要任务。中医药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临床经验日积月累,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向学生展示中医药理论的博大精深,体现其历史与医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指出中医药学的薄弱环节以及面临的困惑,如在客观化指标、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1],从而引导学生客观、辩证的认识中医药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 分析教材与学情,准确把握定位

岳美中认为“中医是一门艰深的科学,易学而难精。医生也绝不是泛泛地认得几味药,记得几个方就是中医。”对于非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习现代医学的同时,了解祖国医学的渊源、历史传统,熟悉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基本理论、发展状况以及目前中西医结合成就,为今后从事医学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因此重在了解,对学生不能要求过高过深,只要求他们熟悉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病治疗方法,了解中药的作用及组方原则和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中医理论的精髓,围绕以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六气、七情为主的病因与预防;以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则;以及基本的中药、方剂理论等,引导学生步入中医药学的殿堂[2]。

3 讲好开篇,激发学习兴趣

通常绪论在很多课程中都是以概述、简介的形式出现,一般都不作为学习的重点,但在中医学的教学中绪论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它会形成学生对中医药学的第一印象,讲得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讲解时可以医学发展的历史轴线为纲,详略得当地向学生讲述中国医学史:如汉末之前的四大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神农氏尝百草著成《神农本草经》,扁鹊切脉断生死被誉为神医,华佗自制麻沸散行剖腹手术堪为外科鼻祖,张仲景勤求古训、拯救生灵而为医圣;金元四大家开创了中医学术争鸣的新局面;李时珍赴深山、访千家、三易其稿而著成《本草纲目》;明清温病学派开拓创新、使温病学自成体系。这一幅幅生动的医史画卷向学生展示出中医学的科学性及历史价值,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医学的探索欲望,为今后学习中医学做好心理准备[3]。

4 借助现代医学,阐述中医理论

中医学的形成发展特点决定了其理论的抽象性,加之其文字专业性强、术语多,对于初学中医的学生来说,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中医教学应尽可能通俗易懂,教学过程中以中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用以解释中医基础理论,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经过研究初步阐明了肾阴虚和肾阳虚本质上与机体皮质醇量的高低相关;热证时在病人和动物模型中发现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儿茶酚胺类的排出量亦有明显增多,而寒证则相反[2];中医血瘀与现代医学循环和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4]等,这样生动具体的成绩和实例,会使学生感受到中医学的奥妙和神奇,从而提高他们探索中医理论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并且开阔了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5 突破传统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理论授课方法,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显得枯燥乏味,如果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1)注重启发引导,加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中医学知识的联系性很强,在授课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提示,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新知识。如在详细讲解了生理功能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相应的病理变化,从而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开展自学讨论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能力。对于相对较易理解的内容如病因中的六和中药的煎服方法等,由学生分组自学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在课堂讲解,互相提问,取长补短,最后由教师对重点、难点予以总结,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中医术语的运用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的直观性。中医理论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又加上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得师生都感到乏味至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适当配以形象的插图、临床的实例图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医理论的直观性;而对于中医四诊和针灸学的有关内容还可利用教学录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中,尤其是面临严峻生存挑战的形势下,中医教学必须要顺应时代要求,摆脱单调而乏味的传统模式,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符合时代特征,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尚华,童瑶,徐竹林.论中医现代化思想在中医教学全过程中的贯穿[J].中医教育,2003,22(5):36-37.

[2] 吴水盛.中医教学要具有时代特色[J].中医教育,1999,18(4):32-34.

第6篇

【关键词】问题意识;中学数学;初中生;刍议

培养初中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有解决此问题的欲望,就会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探究能力,初中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去搜集各种资料,开发大脑,互相询问,做出各种推测和实践,从而探究问题的最终解释,最终得出合理结论和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初中生具有了问题意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会做出各种假设,会时时观察、时时思考,这样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进而不断地质疑、分析,积极思维,提出新问题,积极思维、探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果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使中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初中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努力地去探求,去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数学教学方法,要善于打破教材条条框框的束缚,引入初中生感兴趣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特别是联系一些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以及发生在初中生周围和身边的问题,使每堂课都有新异的信息,并通过图画、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数学教学手段来让初中生掌握,避免内容的枯燥和方式的呆板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初中生无疑可问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发现问题,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初中生发现问题,提出想问的问题。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中学生敢问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初中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素养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初中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初中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就拉大了。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初中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初中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初中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数学问题素养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营造良好的激励平台,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被束缚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乏味而又单调的学习,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初中生提出问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的依赖心理,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索者,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初中生提问的重要性,原因就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认为上课不讲话、不“捣乱”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样一来,为了争做好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沉默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数学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培养初中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正在努力通过一些途径来调动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激励平台,例如把学生的提问纳入平时成绩中,奖励积极提问的学生等。

四、为鼓励学生发问,适时对“乐问”作出评价

初中生由于基础不同,性格存在个别差异。更重要的是初中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存在发育到青春期的问题,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乐于提问,喜欢对新事物不断地追问。如,对于那些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没信心。笔者对这样的学生的提问,会说:“太好了,你有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你太聪明了。”对于平时很犹豫的学生,当他们能提出有新意的问题,学生有反对的,但依然能提出的,笔者会要用赏识的眼光鼓励,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优秀生的发问,笔者会顺着他们的思路加以更深层次的引导,并提示他们方法自己探究模式解题思路。这样的评价能给不同学生以成就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问题意识。

五、营造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不受拘束地进行学习。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却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倍感压抑,从而严重地影响学生能力的发挥。今天,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想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必须改变 “一言堂”的课堂状态,以一种愉悦的氛围充分调动初中生提问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飞.龙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素养初探[J].新课程,2010(7).

第7篇

【关键词】授课;培养;建议;心得

长期以来,如何改进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成绩,不仅是广大学生们,也是教师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成绩的好坏,我想既有人先天性智商遗传因素,又涉及到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改变遗传基因,那就努力在后天的学习态度上下手。在此,我仅把我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一、不同授课类型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数学课的授课类型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三类课型各有特点,故听课时须注意各自要要点。

(1)“新授课”,是积极体验知识生成、发展、深化、沉淀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最关键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力争当场理解新授内容,与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横纵联系,能意识到这部分知识是哪一块知识的延续或能与哪块知识进行联系类比,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习题课”,是巩固知识,升华知识,培养应用能力的过程。除了看老师做题以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否独立地推导一遍,并能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敢于和同学、老师请教,探讨。在听老师分析时应注意解题的思维过程,培养自己多思考、多探索并发现创造性证法及解法,体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

(3)“复习课”,是对知识的一个反思的过程。同学们在深入领会老师在复习课中给出的知识框架和经典综合例的同时,还要反思这些知识能否在你的脑海中结合先前的知识开成一个知识网络;要反思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在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二、注重数学学习方式中的“一”、“二”、“三”、“四”

(1)突出“一”思。数学学习根本上是一种思维训练,这与文科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文科学习要求的是思维广度,要博览群书;而数学学习要求的是思维的深度,要求探究思考。

(2)必须“二”动。一要动手,二要动脑。数学需要多实践、多做题,即为动手;但亦不能拿题就做,要有所思考,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要有所收获,此为动脑。

(3)掌握“三”遍。即上课认真听一遍,下课动手推一遍,考前认真想一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上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段时间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只能记住33%,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复习巩固,加深知识的理解及应用。

(4)“四”个依据——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和错题本。读好课本——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记好笔记——它是教师经验的结晶;做好作业——它能使知识得到拓展;准备错题本——它是自己内化的知识。

三、初三数学教学的心得和反思

(1)平常考试中是否需要次次闭卷。在初三阶段,每个同学。的心情其实都是很紧张的,如果考的太频太严,有时反而不利于他们有效学习,所以我在初三下学期的复习课上,会准备一套只有选择填空及几道运算题的试卷,可以开卷,或者进行讨论,但不能作弊,一节课时间,不强行要求交卷,在学生的相互探讨中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力地缓解了初三学生们的考试压力。

(2)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老师都低估了学生。的总结运用能力,在复习阶段我平均每个星期会拿出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来上课,当然上课之前都会和他们交流,对他们准备上课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一些意见,有些问题只有他们自己去亲身经历才会真正记住,有时我还会在孩子的课堂上发现曾经自己不曾注意的细节,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老师学生来说,可能是种冒险,但也许收获更多。

(3)怎么提高作业的反馈作用。平时我们的作业总是布置完让学生回家自己去做,但现在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参考答案比比皆是,我们经常发现作业本中不乏抄袭的成分,这样根本起不到布置作业的真正用意,我们并不能从这些练习中得到反馈.所以在初三课堂中,我并不会上完整的一节课,而是会留出二十分钟让孩子们现场完成作业并上交,这样既有效的排除了抄袭,又能及时看到孩子的知识接收情况,便于自己有效调整下节复习课的侧重点。

四、结语

当然,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要学好它,也不仅仅是三言两语就能实现的,它还需要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完善对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好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化被动为主动,而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能让学生们真正找到开启数学高分大门的钥匙,走进神奇的数学世界,这便是我们最大、最快乐的成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