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46

序论:在您撰写境外税收风险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境外税收风险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税收风险;境外审计;跨国合作

0引言

近年来,中央企业加快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境外资本运作等方式,对外投资规模及形成的资产日益庞大。到2014年年底,我国境外投资设立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世界150余个国家或地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约占中央企业总体的12.1%、17.9%和9%。但我国国企境外投资的审计相当匮乏,按照国家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及综合性原则,国企境外投资审计应成为国家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国家审计通过国有企业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客观性、合法性和收益性,最终达到维护我国经济秩序,促进政府廉政建设,保证经济安全、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国家治理理论的导向下,国家审计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障碍、矛盾和风险功能的“免疫系统”。近年来,税收风险的审计已经引起各方的重视,但我国的税收风险审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税收风险的审计包括税收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并审计已经存在的税收风险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通过现代化的审计计划、审计方法、审计流程等得出审计结果,最后出具审计报告。

1文献综述

1.1境外投资税收风险

国外文献关于税收风险的文献主要是对税收风险的定义和分类以及产生税收风险产生的因素和如何控制。税收风险主要包含交易转让、操作运行、财务会计、税收申报和企业声誉风险。企业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引起的,企业的外部因素不可控。因此,企业对税收风险的管理即是对内部因素的控制。

1.2税收风险审计

国外文献主要是关于税务研究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一直致力于税务研究,总结了加强税务审计能力的普遍原理和方法。国内文献也没有直接关于税收风险审计研究的,但有学者研究了境外投资法律风险管理审计,对其法律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审计,是现代政府审计目标综合性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国内外文献目前的研究主要是税收风险和税务审计方面的,很少有探讨境外投资税收风险审计的,本文将试图研究国企境外投资的重要性,内容以及跨国审计合作这三个方面。

2国企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2.1双重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管辖权分为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管辖权。当我国和国企境外投资所在国家采用不同的税收管辖权时,我国和国企境外投资所在国就会对国企境外投资重复征收企业所得税,从而使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较重。境外国企投资是否存在重复征税成为审计的重点指引,审计机关应核查国企的境外投资是否存在我国对企业行使居民管辖权,国企境外所在国对企业行使地域管辖权的情况,因而国企境外投资的分支机构要被征收双重企业所得税。单一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只有极少数拉丁美洲国家采用,我国采用的是居民管辖权和来源地管辖权相结合的形式。所有审计机关一方面要关注国企境外投资的收入是否已经双重交税,有没有少交、漏交税,从而违反了我国和东道国的税法,因此导致税务机关的惩罚和缴纳高额的罚款。另一方面,要关注双重税收是否造成企业负担过重,国企境外投资的收入在扣除双重税收后是否存在偿债风险、盈利风险,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等,从而考虑其对境外投资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影响,并据此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2.2境外企业组织结构风险管理

国企境外投资组织机构的差异会使得企业承受不同的税收负担,国企境外投资选择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是直接控股还是间接控股,都会造成企业所得税的差异影响。审计机关应首先核查国企在境外设置企业的性质,再根据境外投资的企业的性质,核查以下方面:①境外子公司利润在交完预提税后才能作为股息汇回母公司。②子公司汇回国内的利润因交预提税可以抵免在我国的纳税额,而分公司则无法享受这项政策,但分公司或子公司汇回的利润均需在我国纳税。③审计机关应该关注与子公司相比,并非独立法人的分公司不能享受东道国的税收优惠待遇,分公司是否足额纳税。

2.3转移定价风险管理

境外投资企业经常采用转移定价的方法来避税,然而税法规定:如果境外投资企业滥用转移定价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那么不仅要补交税款,而且要加收利息且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因此审计机关应该重点关注国企境外投资企业是否存在转移定价逃税的行为,如果存在应及时补交税金。并重点衡量补交税金对企业净利润和现金流的影响,企业是否会因为补交税金变亏损,现金流不足以维持日常运营等其他财务风险,从而考虑其对境外投资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影响,并据此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

2.4资本结构风险管理

企业的融资方式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而股息是在税后利润分配,因此债权融资的税收负担轻于股权融资。但很多国家开始限制企业的资本结构,若是债权融资比例过高,将会面临反避税调查。境外投资融资方式风险管理的审计,首先应重点关注境外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是否过高,有利于国企国际避税。其次,境内企业是否以债务的方式向境外的企业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最后,境外企业的资本结构如何,债务比例是否远超于股权融资,是否超过税法规定的固定比例。超出部分债务所支付的利息不准在税前扣除,企业是否在计算所得税时按税法的规定未扣除不能扣除部分的利息,足额缴纳税金。此外,还需考虑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是否存在资不抵债的情况,存在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5税收协定风险管理

税收饶让的含义是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非居住国享受的税收优惠视同已纳税而给予抵免,不再补征。如果我国与境外投资所在国的税收协定中没有规定税收饶让,那么国企境外投资的分支机构将无法享受所在国的税收优惠,回国后应需要补交。目前,我国与很多国家已有税收饶让抵免规定,我国与韩国、印度、越南、意大利、泰国、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巴布亚、新几内亚、马其顿等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双方都承诺给予税收饶让。因此审计机关应该关注国企境外投资企业是否享受税收饶让规定的税收优惠,如果国企投资的境外企业地区没有与我国承诺税收饶让,审计机关应该关注该企业的税负是否过重,有没有按规定补缴税款,并重点衡量税负过重的风险是否会导致管理层存在舞弊风险,进而影响多项认定。除了上述税收风险因素外,对于来自税收其他方面的风险,都需要境外国有企业建立一套有效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风险的机制。审计机关应该充分的关注当地国家的税法和税收政策等因素,发挥国家审计在维护信息真实、安全方面的优势,保障境外国有企业的科学决策和持续经营能力。

3大力推进国企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管理

审计的跨国合作受因素和属地管辖的原则的影响,境外审计经常限制于国家管辖,尤其是国有企业投资往往限制于经营地国家的属地管辖。但对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审计,客观上需要加强各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开展多方面、多渠道的沟通交流,研究怎样推进国有企业境外投资审计协同的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重视现有的亚洲审计组织、最高审计机关组织等双边机制作用,加强各国政府审计协同效应。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平台的建设性效应也能为各国政府协同审计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协调各国审计标准,指导各国或协同审计实务,倡议国际审计交流会,提供各国相关审计人员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在国际的合作监管领域,既有的其他政府机关或部门已建立的合作途径或渠道为国企境外投资审计提供了铺垫.受制于属地管辖,我国审计机关在境外进行审计需要获得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外部资料时,当地相关机构或部门没有配合审计的义务,有时也无法取得当地政府或司法机关的允许或协助。因此,国企境外投资的税收风险管理审计可以依法由政府委托给合格的受托方从事委托审计,借助社会力量或者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由第三方从事境外审计,将第三方审计报告或会计信息视作外部证据,由审计机关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再行审计。跨国协同审计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提高国家审计效率,应大力加强各国国家审计实施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总之,在一个规则和风险同步增长的现实社会中,识别及管理税收风险,目前是境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韩师光.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郝玉贵,赵晨,郝铮.国家审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02):23-32.

[3]华维真.试述企业境外投资税收风险控制[J].涉外税务,2010(03):31-33.

第2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 境外税务 问题

一、引言

在2013年,提出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并明确了以对外开放与周边外交助力中国及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该战略被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了更坚实有力的支持,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潜能。

当然,“一带一路”战略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并存的,企业在得到极大的发展机遇时,也面临着政治安全、国际税制以及法律保障等问题。其中税收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更需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较好的保障,以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税务问题,将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提升其盈利能力(本文所提到的企业均为“走出去”企业)。

二、当前企业境外税务问题

(一)企业对境外税收风险认识不清

当前由于部分企业急于做大做强,对国际税务制度及规则执行方面的理解存在偏差,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并不清晰,也没有重视国内的税收优惠和国际的税务风险规避,不能重视税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二)税务风险把控应对能力不足

面对海外业务中存在税务风险,企业“走出去”后获取信息较为有限且针对性不强、信息的内容比较狭窄,对项目所在国的涉税风险认识不清。整体来说,大部分企业对项目所在国的安全审查、税务制度以及外汇制度等认识不深,没有制定系统、全面、有效的税务风险防范应对措施,导致企业对境外税务风险不能准确把控、不能较好应对。

(三)国家对企业税务支持效果不明显

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国家税务机关在税法宣传以及税务服务上不断的提升质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国家现行税制对于企业的支持力度仍较为薄弱,税收优惠政策也较为有限。另外,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限,不能较好的应对税务风险。

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境外税务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企业要充分了解重视境外税务风险

在当前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下,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不仅要思考怎样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以及税收风险问题,还要突出自身发展的优势。

首先,企业要明确了解所在国的税收制度、劳工制度、外汇问题以及审批程序等相关信息,尤其要重视境外税务风险问题。企业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与风险把控理念,提高税收遵从意识、法治意识以及诚信意识,为企业“走出去”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企业也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国际市场的特点、规律,制定相的税收风险防控机制。面对各国越来越严格的税收监管制度,企业要做好全方位的分析与判断,全面掌控税务风险。企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海外业务的经营架构,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有计划的加强,以免出现盲目扩大经营或在境外开展恶性竞争的状况。

(二)企业要健全涉税风险防控能力

一方面,企业在遇到享受境外税收待遇受阻、遭遇税收歧视、重复征税、关联交易转让定价调查等涉税风险问题时,要及时的咨询专业税务顾问或中介机构,也可以直接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启动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另外,企业应设置专门的涉税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涉税风险做好全面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便于及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走出去”企业的国家化经营管理,需要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法律、金融、财务、营销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还要熟悉涉税风险、具备税收战略思想与风险应对能力。企业可在高层管理岗位积极引进熟悉国际规则和海外市场的综合型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国家要完善企业境外税务支持系统

一方面,国家要加快国际税收协定的签订进程,完善对税收协定体系等法律法规。对于“走出去”企业境内外所得的计征办法、亏损的弥补办法和税收抵免的管理办法,细化纳税人境外所得的种类、成本费用扣除标准等政策规定。企业也要时刻关注国家对“走出去”企业的鼓励优惠政策,全面了解并利用国内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思考合同如何报价,解决合同的税务条款如何签订,以及由什么样的主体来签订合同等问题。

另一方面,国家税务机关要完善当前的涉税风险预警信息体系,启动分国别、分地区、分行业涉税风险预警机制,依托各级税务门户网站、微信平台、微信群等现代化信息传播平台上的“一带一路”专栏,及时有关企业“走出去”的涉税政策和风险资讯,及时为企业解读和预警境外税收风险,帮助纳税人及时了解国际贸易往来、跨国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中的涉税风险,指导纳税人做好海外贸易经营中的涉税风险控制。

四、结束语

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下,企业要时刻关注国际经济市场规则变化,明确海外贸易目的国的税收政策与税收协定,全面了解当前的涉税风险问题,有效的把控和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税务问题,促进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丹阳,李倩,张剀.服务“走出去”企业,这些数据值得关注[N].中国税务报. 2014 (B02)

第3篇

一、CFO(总会计师)面临的主要税收风险

2015年德勤对54家参与“一带一路”的国企中高层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问及参与“一带一路”项目过程中最大的税务方面的挑战(选三项)时,90%表示“对投资目的地的税收制度和征管实践较为陌生、海外项目税务风险较高”;78%认为“海外项目所在国对中国企业普遍监管严格”;67%“遇到项目当地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或税务纠纷缺乏应对经验”;55%感觉“海外项目国税法变化频繁,中国企业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43%“没有具有丰富经验的海外项目税务管理人员”。

69%的企业没有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说明相比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先进而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和体系,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状况仍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海外投资经营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对海外项目的税务风险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否则将会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造真正的现代化跨国企业形成较大的制约和潜在风险。

67%的受访企业从来没有在进行海外投资过程中,聘请税务顾问对海外项目所在国的税收环境、征管体系、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海外项目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税务优化安排。这说明中国企业对于借助专业机构的全球网络以及其专业团队的丰富经验,减小海外项目运营的税务风险,优化整体税负还不够重视。

二、CFO(总会计师)如何控制企业投资的税收风险

(一)投资前期的税收风险管理

从投资前期来看,如果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海外公司股权的方式进行海外投资,那么在收购前,需要对拟收购公司的历史税务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

详尽、审慎的尽职调查是管理交易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企业在对拟并购目标进行税务和法律尽职调查时,仔细梳理目标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如是否存在控股架构不合理导致的税负偏高问题,或税收优惠存疑、无法提供税务机关出具的有效证明文件。此外,目标公司资产(包括不动产、知识产权、设备等)、重要商业及融资合同、第三方债权债务、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劳动法等方面亦不可忽视。

如果中国企业在收购前对拟收购公司进行了税务尽职调查,从而对其历史税务风险提前有所了解,那么就可以通过调整收购对价或在收购协议中约定赔偿条款而保护自身利益。另外,也有助于企业在收购完成后及时进行相应方面(如税务管控方式、定价政策等)的调整,以有效降低相关风险。

以矿业行业为例,由于矿产资源所具备的战略意义,以及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世界上大多数矿产大国的税制都相对复杂,或对于矿业行业制定特殊的税收制度,包括要求当地的矿产资源上、中、下游企业缴纳多种不同类型的税项(如哈萨克斯坦),如企业所得税(Corporate income tax),超额利润税(Excess profit tax)、矿产资源开采税(Mineral extraction tax)、增值税(Value added tax)等,且不同税项的税基和税款计算方式均有所不同;或规定矿业行业企业适用比普通行业企业更高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如加纳)等。

部分投资者对于目标资源国当地的税制不甚了解,在搭建财务模型进行盈利预测时未能充分考虑全部重要的涉税成本,导致在实际投资后运营阶段实际税款支出超出预测,无法实现预期投资收益率等目标,或出现资金流紧张等情况。

(二)投资中期的税收风险管理

合同谈判与签订。影响合同风险的因素包括征税方式和时点、工期、合同价格、工程质量验收及缺陷责任等。以征税方式为例,企业务必在专业机构的协助下事先精准了解当地的税法规定与实务操作,并设计和调整合同中相应的条款,预先管理项目税务风险。从合同价格条款而言,合同中亦需对业主变更权及承包商付款请求权进行明确界定。企业聘请全球化的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合同条款的设计和谈判,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解释,如讲解当地交易惯例、法律环境,梳理合同中的法律要点等,在企业商业考量基础上,通过对合同条款的审慎拟定和修改,最大限度降低承包商的商业、税务和法律风险。

到了投资中期,取得投资回报的税务成本是投资期间中国企业需要关注的又一税务事项,股息红利是企业取得海外投资回报的常见方式之一。

当企业未来从投资国项目公司取得股息红利时,需要考虑的税务成本包括:项目公司从事运营在投资国当地缴纳了哪些税负;项目公司分配股息红利时是否需要在当地扣缴预提所得税,适用的税率是多少;中国企业或境外中间控股公司取得股息红利收入时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是多少,是否可以适用境外已纳税款抵免。

(三)投资后期的税收风险管理

投资后期的主要问题是投资退出和资本运作事宜。企业可能采取的投资退出方式包括:基于海外战略规划、出于企业上市目的或其他商业财务规划等目的进行内部重组;因后续资金需求,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开发项目;希望通过转让项目所有权,而取得投资收益。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以及采取何种投资退出和资本运作的方式,在其操作过程中涉及的税务成本都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本栏目参考文献:

[1]剧锦文.“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机遇与挑战[N].经济日报,2015-4.

[2]贾学颖.从税收角度看“一带一路”中的大国担当[N].中国财经报,2107-5.

[3]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多措并举筑格局 中国税务显担当――税收助力“一带一路”发展综述[OL].国家税务总局官网,2017-5.

第4篇

据统计可知,我国较多的施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曾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较多的企业在境外市场不断拼搏,很多建筑企业的业务已经扩大到上百个发展中或者是欠发达的国家中,不断参与国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对企业实施支持“走出去”的战略,并在此过程中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走出去战略中给予企业有效的引导,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境外市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的发展实力在竞争中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施工企业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但是,由于国内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我国施工企业境外承包业务的利润率大幅度下降。曾经的低成本劳务输出方式已经不能再为企业创造足够的收益和利润,再加上金融危机的爆发,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世界各国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和伤害。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经济低迷,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境外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再者,由于国内国外的经济发展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是不同的,财政法规和社会环境等差异因素对境外施工企业的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境外施工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的利润增长,就要加强对境外工程所在国家进行税收政策研究,分析当地国家的税收筹划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税收筹划管理体制,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要积极研究外汇资金的流动方式,降低外汇变动给境外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和风险。

二、税收筹划的定义和内容

企业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要提高自身的利润率并降低税收风险,就要做好相应的税收筹划工作。而做好税收筹划工作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的规定,在不违反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纳税方案来筹划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以便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税收筹划工作首先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要遵守国家税收政策的导向指导,不能一味的按照自身的主观意识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同时,税收筹划工作要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施工企业要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开展前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税后利润,以便施工企业能够真正实现税收利润最大化。

(二)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

税收筹划的内容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和实现涉税零风险。税收筹划工作主要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目标。避税筹划是指企业可以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避税手段,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条文中的漏洞或者是空白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实现合理合法避税。避税筹划工作不是违法行为,避税筹划行为与偷税漏税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国家只能采取相应的反避税措施,例如国家只能不断完善税收法律法规来限制避税行为,而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制止或惩罚避税行为。节税筹划是指纳税企业在不违法国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法规定的条例或者是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税负。企业在进行节税筹划工作时,可以利用税法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同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和筹资投资活动,巧妙安排,合理节税,这样就可以在符合国家税收法律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节税。转嫁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不违法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相应有效的措施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转嫁企业的税收负担。境外施工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或者是降低价格等手段将利润或者收益转移到税负较低的国家,或者是通过价格调整将税负转嫁给上游的企业以及下游的消费者,这样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施工企业税负的转移。实现涉税零风险是指施工企业要全面了解自身的账务,及时核算并交纳税款,及时向税务部门进行纳税申报,这样就可以减少施工企业遭受税收处罚的可能性,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这种税收筹划方式不是直接降低企业的税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使得施工企业可以间接获得税收收益,也可以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进而可以为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基础。

三、境外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面临的风险类型和内容

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财务风险、税收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社会环境差异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存在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平稳健康的外部发展环境。

(一)汇率风险

近年来,我国人民币币值被迫升值,且升值一直有着上升趋势,这对我国境外施工企业的境外收益、资产和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人民币增值,因施工企业的外币债权总是大于债务,使得产生汇兑损失,直接增加财务费用金额降低企业利润,增加了企业的外汇风险。

1、使得企业的营业收入降低。我国境外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合同大多数是以美元为计价货币,由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所有项目都应当按照会计期间的平均汇率折算成作为记账本位币,即要将利润表中的项目收益换算成人民币。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使得同量的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数量减少,导致境外企业的营业收入降低。

2、企业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外汇缩水。众所周知,通货膨胀会使得债务人受益,债权人亏损,而汇率下降也具有类似的效应。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使得以美元表示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价值下降,境外施工企业的债权权益受到损害,不利于境外施工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使得企业以美元表示的资产价值降低。同时,由于境外项目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外汇管理程序,境外项目所在国通常会限制项目建设资金大量回流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导致境外施工企业未结余资金数量较多,这一方面使得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同时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使得外汇价值下降,直接影响项目的收益和价值。

3、生产和营业成本增加。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项目时要外派本国工作人员到项目所在国家进行项目指导和监督,而外派人员的薪酬是按照美元计价,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企业要留住人才,就要相应调整外派人员薪酬,保证外派人员工资换成人民币后不缩水,这样就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其次,由于境外项目建设资金大多数是从本国的银行中借贷获取,企业要获取美元计价的收益时要将其转换成人民币归还给银行,这样就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税收风险

由于国内外的税收法规和税收政策的不一致,企业进行纳税申报时面临的程序和税收负担也不一致,使得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施工项目时获取经济效益面临的税收风险增大。税收政策和国内差别主要有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和利润税等税率的不同,而且这些税收种类的征收范围也与国内税种征收范围不一致,加大了境外施工企业计算应缴税收的工作量,提高了税收计算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间接的加大了企业的纳税成本,增加纳税风险。同时,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设置了相对较高的关税以限制境外施工企业进入,这样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加大了境外施工企业的税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境外企业的税收风险。

(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境外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风险、审计风险和核算风险等内容。资金风险是指境外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和资金拨付手段复杂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资金拨付会有一定的时滞性,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的拨付和资金预付款资金到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会给境外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周转压力,不利于保障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审计风险是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境外施工项目时,由于地域差别和审计制度的差别的存在使得未来项目的决算财务审计工作要受到不同国家和组织的多方审计,只要未来项目没有通过其中一方的审计,项目工程就难以通过,境外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压力巨大。核算风险是由于中外财务核算工作难以同步进行而带来的风险。境外施工项目在国内或者国外发生的费用,在国外或者国内不被认可,因此不能被纳入财务核算范围之内,使得中外财务核算的结果不同,从而影响境外施工企业的纳税额不同,这样就使得境外施工企业的财务信息不一致,项目效益难以准确计算,财务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加大,不利于境外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境外施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工作的措施

境外施工企业要想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要从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入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一)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措施

1、要熟悉了解境外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企业要开展相关的税收筹划工作,首先就要了解境外工作所在地的税收法律法规。施工企业开展境外工程建设的前期,其财务人员就应该对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了解,要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信息,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操作方法。境外企业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翻译机构或者团队,对工程项目所在地或者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准确无误的翻译和解析,以便帮助施工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制定有效的对策,为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成立税收筹划领导小组。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协作性,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境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相互配合。因此境外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时,可以成立税收筹划领导小组,以便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而统筹税收筹划工作,为税收筹划工作提供人员支持和组织保障。成立税收筹划小组,应该要注意税收筹划小组的组织构成,要注重提高税收筹划小组的工作效率,避免设置重复的岗位造成小组机构臃肿。再者,要注意防止税收筹划小组的权利过分扩大化,境外施工企业在机构设置中要注意权责分配,明确权利和责任,领导小组在税收筹划工作中应付首要责任。

3、确定境外项目实施的法律形式。境外工程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应该要理解工程所在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确定适合施工企业的项目法律形式。比如,境外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税收法律特点,可以将项目设置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这样就可以将项目所需的生产性材料或者物资进行转移定价,从而将利润和收益转移或者留在税率较低的国家,以便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再者,施工企业可以预测工程的利润率,从而为制定项目的税收筹划目标提供理论基础。4、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领导小组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熟悉项目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将项目的利润率水平和税收筹划目标结合起来,充分分析项目实施环境的利弊,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方案可以指导税收筹划工作的具体实施,可以给税收筹划工作指明方向,从而提高税收筹划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施工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

1、从企业所得税入手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境外施工企业可以结合项目施工的成本构成来降低企业应缴纳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所得税筹划。境外施工企业可以将境外发放的工资计入项目外帐成本,同时,在项目所在国购买生产性物资或者是生活性物资时,应该索要当地税务机关认可的发票并妥善保管。再者,对进口的施工物资和生活物资,境外施工企业要向当地的国税机关提供相关的清单和价目表,以便这些类似的开支和费用可以归为税前法定扣除项目,从而获得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可。对于为开展境外施工项目而采购的施工设备,采购人员要妥善保管设备采购发票,要注意发票的合法性和可被认可性,要确保发票的抬头和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名称的一致性,无论是境内购买的设备还是境外购买的设备,都要保证发票可以被税务机关认可,以便为后期的设备折旧抵扣相关费用成本提供依据,进一步为降低企业的所得税风险提供保证。

第5篇

国际化经营中税务风险的成因可以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基本方面。

1.1主观原因

(1)人力资源配备。

包括从事税务风险管理的人员数量及其专业胜任能力两个方面。充足的、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专职税务人员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顺利开展的关键保障。目前我国大企业普遍存在税务管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需要引起企业管理层的足够重视。

(2)管理风险。

第一,石油企业通常采用设立税务部(处)的方式,但由于部门层级较低、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且受专业背景的限制,缺乏对全集团国际经营活动进行税务管理的能力。第二,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缺乏统筹性,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需要更加有效的协调与配合。

1.2客观原因

(1)有关国家税法规定和征收管理办法的差异。

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业务活动发生在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又有各自的税法体系,不同的体系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多重司法管辖导致石油企业的税务风险成倍增长。在跨国经营的不同国家,计税方法和征收管理办法各有差别,为集团的税务风险管理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因各国税收管辖权限和对经济行为性质认定的差异,企业同样也常面对重复纳税问题。

(2)国内税法体系调整与缺陷。

近年来,税收政策作为一项有力的宏观调控工具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关政策、法规出现了密集的调整,这无疑是政府对于其面临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的积极适应,也是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过程提出的更高要求。依据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所得税税法,企业取得的源于境外的所得征税适用的是“分国不分项”原则对其境外负担的企业所得税进行抵扣,造成企业在部分国家的亏损不能得到及时、足额弥补。

2.应对国际化税务风险的建议

(1)强化健全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化。

对于集团涉税经营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和指导,明确集团总部与国外子(分)公司或事业部之间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内容范围和职责划分。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使涉税信息数据的记录、分类和归集等更加及时和准确,将涉税人员的工作重点转向容易出现税务风险的事项。从源头上把风险点找出来,生成风险清单,从而便于企业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可能的税务风险点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风险信息能够在企业不同层级之间迅速、有效交流,保障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的有效使用。

(2)重视企业税务人员配备,应对税务管理工作。

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我国石油企业急需高质量的税务专业人才分别在集团整体层面和境外子(分)公司层面对日常和特种业务相关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这就需要企业根据集团和境外业务规模设置与之匹配的税务管理人员岗位,并筛选具有胜任能力的人员承担相关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员的培训制度,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奠定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人力资源基础。

(3)增强重视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营造合规守法经营氛围。

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企业需要在整个企业集团的层面明确进行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提高企业集团高管人员的在境内外市场开发、招投标、投资、资本运作和内部控制等全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传递给企业员工,使得“依法经营、合规经营”的理念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的各个节点,树立“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风险管理思维和行动方式。

(4)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网络,与税务、法律中介的高效合作。

税收问题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复杂型和实效性。通过寻求专业化的外部中介机构合作,使企业对于自身税务风险特别是特种业务税务风险等有更加客观的认识。权威性的税务、法律机构的外部监控能够更为专业、公正地发现和监督企业的税收风险,并为企业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考虑同这些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企业自身经营业务发展和扩展提供动态、连贯的智力支持,并在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涉税业务处理能力。

(5)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税企关系。

与国内和境外的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关系,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境外,充分尊重东道国的税收法律,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其主管税务机关达成一致,特别是在对特种业务或政策模糊地带的处理方面,要首先获得其认可,还可以与其达成“预约定价协议”,就其转让定价问题的处理获取首肯。在国内,获取税收政策、法规方面的最新资讯和消息,加强与税务机关指定税收联络员的沟通与联系,特别是与税务机关指派的联络员及时沟通企业所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协调税务机关,积极解决争议与问题。

(6)树立正确的税务筹划意识,维护企业正当利益。

第6篇

关键词:境外工程企业;税收筹划;管理

一、境外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一般中资工程承包企业在境外开展业务都有几个特点,一是项目开发投标阶段,人数很少,公司出于成本考虑,通常不配备财务税务的专业人员。二是业务分布区域广,很多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同时在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国家开发和执行业务。对于业务所在国家的法律和税务环境并不熟悉。三是税务风险高,目前广大不发达国家也日益重视对外资公司的税务检查,特别是对于这些工程企业的业务,项目金额大,工期长,很容易成为所在国税务检查的目标。四是税务风险影响大,由于工程金额大,无论是在投标报价期间出现没有充分考虑税收风险,还是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为不合规的文件票据出现的税务问题,都可能导致巨额纳税义务和罚款,从而对整个项目的成败产生决定性影响。随着走出去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过去中资公司那种常见的粗放式的管理已经不合时宜,项目开始后才安排财务人员处理税务事项的方式由于管理时间上的滞后,常常导致当企业开始关注税务问题时,很多税务风险已经形成,事后能采取的补救效果也通常是事倍功半。如何科学地进行税收筹划,在项目的开发阶段就做好整个项目的税务安排,成了目前的涉外工程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税收筹划的启动

税收风险存在于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境外EPC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风险涉及两个国家的税务,以及所得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等诸多税种,在实务中,境外工程企业比较常见的风险点主要如下。

(一)企业对项目所在国税收制度缺乏了解

对项目税务风险主体由于各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策略等不同,各国税制及征管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对项目所在国税收制度及征管方式不了解,对征管的严格程度缺乏估计。

(二)企业对其涉外项目缺乏科学统筹与管理

企业本部和项目现场缺乏沟通,缺乏前期策划,未选定合适的合同主体、组织形式。

(三)项目执行期间未严格按方案依法办理涉税事务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人员,特别是负责税务的财务人员,或者驻外的财务经理是组织实施税收筹划的主体。税收筹划的启动时机,主要是综合衡量项目的税收风险和税收筹划的成本。在项目开发阶段,综合评估风险和成本时,财务人员就应该及时介入项目,和业务人员紧密合作,一起了解项目进展,由于项目所在国的环境对于财务人员是完全陌生的,通常税收筹划的起点通常都是业务部门的计划,拟签订的业务合同的主要责任义务条款。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进行充分沟通,吃透业务的流程是一个成功的税收筹划的第一步。一般在决定进入这个市场开展业务之初,在有了一些跟踪的项目的基础上,业务开发有了一个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就要考虑启动税务筹划。特别是在有一些项目双方已经达成意向,在进行工程承包合同的条款的谈判期间是进行税收筹划正式启动的比较好的时机。

三、合理利用中介机构的工作

不同国家有各自的法律体系和税务系统,而且由于语言障碍,财务人员短时间不太可能全面掌握公司业务涉及的主要法律和税务规定,聘请一个合格的中介机构帮助我们进行税务咨询和税务规划就是在实务中最常用的做法。有的项目本身规模较大,有的业务涉税风险比较高,或者有的市场是公司的重点开发的市场,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优先选择一般“四大”事务所或者当地知名的税务事务所以及著名国际律师事务所。这些中介的国际化和专业水准比较高,沟通相对容易,但缺点是成本偏高。如果该市场项目本身规模不大,业务相对简单,税务风险可控,也可以仅仅聘请当地的税务师事务所,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直接报税和记账,从而不进行专门的税务咨询来节约成本。尽管中介机构能给税务筹划工作带来巨大帮助,税务筹划的主体仍是财务人员,中介机构的工作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替代财务人员完成税务筹划的全部功能。一般情况下,中介机构的工作方式是在和公司充分交流业务模式、交易细节、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纳税主体这些重要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要求出具标准化的报告,报告一般只涉及原则性问题,要缴纳的税种,税务筹划的原则和整体思路。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操作中的具体问题光凭这一份报告是无法真正解决的。以笔者经验,通常需要就税收筹划报告和中介进行大量的细节沟通,比如:分包合同的发票如何取得;当地雇员的工资如何登记注册,如何可以抵扣成本;和总公司的资金往来是否涉及滞留税;分包合同如何签订;采购合同和建设合同如何分开签订,从中国出口的货物的收货人是业主还是我们的公司等等。实践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思考,这些细节,中介机构有的可能认为太简单而不会写在报告上,同时他们关心的重点也不是这些操作层面的细节,出于报告的内容限制,都不会主动告诉企业。只有具体操作的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认真考虑每个细节,并充分利用中介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一个个问题的落实和澄清,才能形成真正有操作性的税务筹划方案,所聘请当地中介的真正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四、税收筹划的框架搭建

在中介的帮助下,需要对项目所在国的纳税方案进行整体策划,纳税筹划方案应包括项目全周期、全流程的涉税事项,涉及项目商业谈判阶段的税务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税务成本核算、合同的分拆、合同方和负税方的确定;项目启动阶段的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纳税主体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转让定价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项目运营阶段的税务管理,主要包括运营阶段的税务申报和出口退税管理,税收优惠申请,抵免处理,分包商扣缴税款,项目所在国和母公司所在国的全球税务风险管理。受篇幅所限,只讨论税收筹划框架的几个作为境外工程公司境外税务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

(一)纳税主体的选择

纳税主体一般是也是合同签约主体,需要在项目前期尽快确定。而且考虑如果需要在当地成立分支机构,通常注册、开户、注资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项目进度,一般需要优先落实这个问题。通常有以下几个选择:离岸的中资公司、中资公司在当地成立的分公司、中资公司在当地成立的子公司。执行海外工程承包业务,通常都要在当地进行设计、土建等服务,而且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有的要几年才能完成。通常情况执行这些项目的主体会被看成是业务所在国的居民纳税人进行征税,所以如果决定用分子公司执行项目时,一般要避免母公司被认定成居民纳税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母公司派驻人员去执行业务也要考虑当地的相关规定,控制出境时间和频次,尤其签署文件时需要注意。避免留下过多证据让当地税务机关可以根据这些认定母公司为居民纳税人。

(二)工程合同的分拆

对于工程承包交钥匙合同,通常包括大量的土建设计等劳务性质工作,还包括施工材料、机器设备、工具用具的销售。而实物贸易这部分业务如果是出口贸易销售到当地的话,通常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但是在签订合同时,因为对外承包工程多为交钥匙工程,业主只关注最终整个工程的功能性和质量的实现。在对外合同签订时,如果作为工程承建方不提出来的话,一般是会签订一个总的合同,把所有土建设计和施工都混在一起不进行区分,业主按照总体进度把土建和设备确认工程量量单,并按照工程量单支付进度款。从而会导致整个工程承包合同总额都变成所在国应纳税的业务。实际上,工程总承包项目价款的大部分是设备的进口贸易和机料物消耗,这部分可以归做出口贸易,通常不需要在项目所在国考虑所得税和一些销售税,也就是说这部分收入可以免除部分税种的纳税义务,所以在签约时最好要区分土建和出口贸易部分,签订工程量单时最好也要区分土建部分和贸易部分。避免这部分不必要的税收风险。

(三)税收风险的对策

对于筹划过程发现的税务风险通常有三种方式应对:一是税务风险的规避;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规避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的规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税务风险的规避,比如一些政府项目,特别是利用中国优惠贷款的政府项目,很多时候业主有能力争取一些免税政策,努力争取让业主取得免税的政策,从而避免税务方面的支出是解决税务风险的最有力措施。另一类是部分规避,方式是通过工程总承包的合同分拆,把其中机物料消耗的部分分拆成出口贸易形式,从而可以部分减轻税务方面的风险。第二种税务风险的应对策略是税务风险的转嫁,主要是在工程总承包的过程中,要分包商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分包商的税务能力,比如很多时候我们愿意选择价格合理,工作效率高的中资企业作为分包商,但是很多时候,有些中资的建设单位不具备在当地取得合法的成本费用票据的能力,这时候就要综合考虑税务风险和工程成本,审慎选择这种企业,也要考虑一些性价比不如中资公司,但是可以取得合法抵扣成本票据的当地企业。第三种应对方式是税务风险的承担。在充分考虑税务风险的规避和转嫁后,剩下的税务风险就是企业要承担的税务成本了。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事前充分预计这部分税务风险,准确计算其对项目成本预算中的影响。列入项目的预算,在报价阶段前要完成这部分工作,以避免出现重大税务成本的漏算,如果处理不当的话,甚至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五、税收筹划的落地中的注意事项

税收筹划报告完成,整个税收风险管理才完成第一步,如果要实现税收筹划的落地,在整个项目执行中指导项目的财务税务工作,主要注意两点。第一是业务人员的全程参与和充分理解。财务人员在税务筹划中要有意识的引导业务人员参与税收筹划过程。在税收筹划前期,向业务人员充分了解业务的流程,在税收筹划过程,要和业务人员一起探讨项目执行中可能碰到的税务问题,向中介进行咨询。在税收报告完成后,要组织业务相关人员学习,确保业务人员了解税务筹划的思路。只要业务人员也理解和执行了税务筹划的思路,才能保证筹划的真正落地。第二是财务人员对关键节点的把控,业务人员的充分参与不能取代财务人员在税务筹划过程中的主导和控制功能,财务人员需要在控制业务的执行按照税务筹划的思路执行。具体来说,合同签订的审批节点、业务付款的审核节点、发票的取得节点等等都是财务人员需要重点审核的节点,需要在执行中重要关注税务风险,是否符合既定的税收筹划的思路,对于那些比较复杂,财务人员也不好把握的重点税务风险问题,还需要再次就这些专项问题专门咨询中介,实时对税务风险进行把控。

参考文献:

[1]黄建洲.2013境外工程承包项目的税务风险及应对策略[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6).

[2]李侠.2011会计评估与税务策划在境外EPC项目中的应用[J].国际石油经济,2011(5).

[3]杨浩.2015境外EPC工程项目财务筹划实践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

第7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税收服务

从当前和今后发展趋势看,一方面,大规模“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之一,另一方面,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跨国投资的反避税力度,国际税收合作的重点由过去的“避免双重征税”转向“避免双重不征税”。因此,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定位并扮演好“服务”的角色,搭建起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强化税收对参与“一带一路”企业的服务,加强税源监控,及时提醒涉税异常,帮助“走出去”企业规避涉税风险,是基层税务部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应有义务和必然的担当。

一、全面落实税收协定优惠

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税收政策融合,在当地实现业务属地化,是“走出去”企业能够生存并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充分掌握我国与对方国家签署的税收协定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企业“走出去”之前必须做好的功课。基层税务部门应当在认真执行我国对外签署的税收协定及相关解释性文件,保证不同地区执法的一致性,减少涉税争议的发生的同时,落实好税务总局的顶层设计,做好非居民享受协定待遇审批改备案相关工作,为跨境纳税人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不仅如此,税务部门还应充分利用税务纠纷受理专门通道,及时提供防止双重征税、发生税务纠纷等双边磋商服,在第一时间受理“走出去”企业(个人)遇到的涉税诉求并限期反馈。对税收争端和纠纷,及时告知企业申请启动《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二、多渠道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

基层税务部门应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建立“一带一路”政策及信息专栏,及时更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指南,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政策,提示对外投资税收风险。同时我国有关税收政策解读、办税服务指南等,为跨境纳税人提供税收服务。编印以“服务‘走出去’企业、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为主题的税收协定宣传册,分发至企业手中。同时,在门户网站上提供走出去企业对外投资经营的所需税收业务知识和境外税制情况,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信息化服务。依托税务咨询平台,设置专门岗位,加强对专岗人员培训,及时解答“走出去”企业的政策咨询,回应服务诉求,解决走出去企业遇到的各类税收问题。

三、了解企业需求,辅导投资税收知识

江苏省日前公布的《“一带一路”产业投资计划项目汇总表(第一批)》中,就有102个项目入选,产业合作涵盖了省内13个大市的相关特色产业,包含了光伏、LED照明、纺织、物流、服装、印染、化工。基层税务部门必须紧密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搭建好税企沟通桥梁,对产业投资项目涉及到的本地拟“走出去”企业进行深度大走访,采取召开座谈会、高层对话、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宣传政策、收集意见,深入了解企业境外生产经营状况、税收待遇情况和跨境涉税需求,全面查找并及时解决“走出去”税收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纳税人了解税收协定内容,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积极与“走出去”企业联系,通过纳税人学堂等平台,对企业出境办税人员进行涉税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做好我国税法、投资所在地国家税制以及对两国已签订的税收协定或税收安排的讲授和辅导工作,做好境外企业办税人员与国内地税管征机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走出去”后企业在境外能够适时更新和补充涉税业务知识。

四、助力企业开展税收维权,规范跨境税收风险管理

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税收抵免的政策规定,协助辖区内居民企业和个人在境外享受应有的优惠待遇,及时维护“走出去”企业的合法利益的同时,税务部门还应当依托现有征管数据,进一步拓展第三方数据,及时跟进本地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情况,了解投资分布特点、经营和纳税情况。汇编“走出去”企业税收分析年度报告,强化对外投资税收分析,提示“走出去”企业规避税收风险,助力企业行疾步稳。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大力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沿线国家的投资建设和贸易往来。当前要积极推进税收协定谈签,推动国际税收合作,优化国内税制,强化纳税服务,充分发挥税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