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43

序论:在您撰写金融财务管理专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

第1篇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时代性都比较强,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进行金融理财方向教学开设的必要性,并从实际需要出发找到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更好的进行课程开设,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关键词】

财务管理;金融理财;必要性;策略

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时代性以及综合性都非常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也应该全面考虑到社会时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避免学生将来就业时收到能力和知识结构方面的限制,给学生更好就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水平提高奠定良好基础。而在专业课程开设时,将金融理财添加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课程开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学科交融性给金融理财方向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就学科定位方面而言,很多国内学者都认为财务管理本身便是金融学的分支。还有些学者认为,金融学以及财务管理学二者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也存在很多共同的研究对象,比如投资组合、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资本结构、风险管理以及投资项目管理。就这方面而言,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性非常强。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要求学校进行金融理财方向的开设

现在我国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特点包含了下面两点。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时已经逐步的从以往的资金运营以及结算管理转变成为资金筹集、资金结算、资金运营、投资、风险等一些方面。其次,我国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有些方面还比较薄弱,比如收益分配、投资、筹资等。现在很多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还是进行资金管理,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措施转变。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包含企业自身因素,还和我国教育有着直接关系,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还和市场经济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而言,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三)金融活动愈加活跃,金融理财方向开设能够满足对人才的需求

现在,我国金融行业已经逐步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给我们日常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我国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想要培养更多的金融人才,首先企业应该进行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完善,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并采取措施帮助其更好的发展,切实提高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其次,应该重视金融人才管理和资源开发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做好金融后备人才的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最后,进行金融人才服务平台的搭建,进行金融人才服务中心的设立,这样能够给金融人才的聚集以及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能够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更好的进行

现在我国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时,内容大致相同,特色专业欠缺,专业方向定位还存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结构合理性较差、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较差、课程体系性和配套性存在一定缺陷和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能力较差等。这便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的调整规划,确保形成的课程体系真正符合时代需要。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开设的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思路

在财务管理专业中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时,需要在保证基础课程和其它专科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采取科学的手段。首先应该在研究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应该进行课程理论体系的整合,确保其符合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需要;再次,需要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学生本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最后,应该完善教学辅助体系,从而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开设的建议

1、根据市场需求,确保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符合市场需要

我国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往往都是以往的财会专业,学校需要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创新建设力度的加大,而进行金融理财方向的开设本身便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开设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养较强的人才,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研究专业课程建设,确保课程理论体系能够凸显时代特征和实践联系紧密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合理的创新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可以选择金融理财规划、金融市场学等一些课程,并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些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课程,比如金融服务与营销、金融形势与政策、证券以及金融英语等。

3、确保时间教学模块构建合理

对于财务管理金融方向的学生而言,不但需要具备理论素养和品德素质,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就是需要较为数量的掌握金融业务和现代财务的一些操作技能,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教师需要根据需要合理的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含了两种,首先是课程内的实验,其次则是集中实践性教学,也就是进行专业实训。想要做好实践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实践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国际金融、保险理论与实务。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学等;其次,在教学时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增加和实验有关的相关环节,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不断的完善学校的时间教学体系;最后,学校还应该根据当前金融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讲座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校应该进行金融实习基地的建立,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想要培养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便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社会发展,我校金融学科的教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还很难满足金融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师资队伍的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本身的技能不足、实践经验也较差,这也给专业实践课程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这便要求学校必须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将行业背景作为依托,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参与到实践中去,鼓励教师去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商业银行中兼职;其次,可以鼓励教师考取金融从业资格;再次,鼓励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最后,重视校企合作,鼓励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来学校兼职讲课。

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其开设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在课程开设时,不能盲目,必须全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采取措施,切实做好课程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作者:吴语涵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爱民.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金融理财方向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06):44-46.

第2篇

结合市场需求,对财务管理专业中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课程体系的不同层次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34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及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金融学素养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为适应这种需求变化,金融学相关课程在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 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 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 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 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 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 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 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Fina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外,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 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 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总之,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学科交叉性质,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金融知识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实现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目的,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殷俊明,马丽君.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1,(13).

[2]张娜依.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

第3篇

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包含投资、融资、运营和利润分配等几个方面,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活动开始同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比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务和股票筹资;通过购买债券和股票进行投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和汇率风险也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既给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些现实要求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金融知识和技能,学会利用金融市场的规则和金融工具趋利避害,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服务。

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反映到高等教育中来,就要求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设金融学课程。本文作者就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财务管理系,该系自成立后的第二年,即开始了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学时为36个学时。此后,每届的财务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金融学课程。这对于丰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作者从事金融学教学的实践中,感到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为关键的是,目前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金融学教材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学习。现有的教材大多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编写,有的侧重于货币供给和需求、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等宏观金融的内容,有的虽然侧重微观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定价,但对金融产品定价过分强调理论,对金融产品的应用性方面介绍不足。有的教材尽管内容全面,兼顾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的知识,但相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方面的介绍过于简略,针对性不强。而国内流行的金融学教材如黄达《金融学》、曹龙琪的《金融学》等,都是面向金融专业学生,内容繁复,很难在36个学时内完成这些教材规定的授课内容。教材选择的困境,反映了我们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需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如何切实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学知识需求,在精炼基本的金融知识讲解的同时,根据财务人员工作的特点,有重点地针对性地进行金融知识的讲授,从而改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我们认为:要科学确定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仅仅了解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地是要面向学生毕业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金融学知识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利用2014年暑假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地区我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实地了解他们参加工作后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为了提高走访活动的实际效果,我们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考虑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70%的生源来自北京,此次调研走访对象确定为北京生源。我们共走访了30个毕业生,剔除毕业后不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外,实际有效走访的毕业生为25位。

三、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

3.1从事财务工作毕业生的工作时间情况。由于我系成立时间较短,因此毕业生工作时间在1-5年之间。通过图1可以看出,访到学生的人数在不同年级之间分布比较均匀。其中,工作一年的约占16%,工作2年的约占28%,工作三年和四年毕业生各占20%,工作五年的占4%。总体上看,工作两年及以上的学生占到总样本的84%。这意味着,即使考虑到刚刚工作的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需求体会不深的因素,本调查的结果也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3.2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图2统计分析了毕业生在财务管里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我们将学生可能用到的金融知识划分成几个模块,然后让接受访谈的学生选择其在工作中最常用的金融知识模块(可以多选)。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受访学生中选择该模块金融知识的人数。从统计结果看,微观层面的金融知识最为常用,如利息、利率结构与决定理论、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等,而宏观方面的金融知识如现代货币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等则运用得较少。这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微观层面的投融资等业务有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多数是北京生源,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毕业生受雇于国际大公司或者国内从事跨国经营的大公司的机会较多,学生对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需求也逐渐增多,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3最重要的金融知识如同我们在教学内容中经常强调的重点和难点一样,在考察财务管理系学生的金融知识运用方面,我们既强调这些知识的使用频率,同时也强调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所谓频率是考察是否经常用到这些知识。所谓重要性,是说这些知识可能用的频次不多,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图3给出了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利息和利率结构与决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而言重要度更高些。众所周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投融资占很重要的地位,利息和利率结构理论事关筹资的成本以及投资收益的测算(在企业投资分析中,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时,资金成本常用来当作折现率。),金融工具则直接关系投融资的渠道和途径,金融机构则是企业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中介。这些访谈结果所反映的毕业生对不同金融知识重要度的认知,将对确定未来金融学课程重点内容提供借鉴。

3.4使用频率最高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企业与金融市场打交道,完成企业投融资等财务活动的重要的载体。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将全部的金融工具分成如下几大类:外汇产品、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股票、债券、贷款和商业票据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运用最多的金融工具是贷款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的企业融资主要是面向银行。不过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产品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多。当然,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商业票据的使用频率也使很高的,这点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的频率逐渐升高。通常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金融衍生品主要用来风险管理,这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不过,金融衍生品的内容在现有的金融学教学安排中非常少。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四、对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思考

第4篇

从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大纲来看,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外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及均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等。教学中一般把重点放在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机构、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货币政策等章节上。从教学实践中看,并没有区分金融专业学生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差异。对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金融学按上述内容体系安排教学存在很大的缺陷。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局限于货币与银行的传统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落后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改革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是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内容未体现出金融与非金融专业的差异

从实际情况看,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学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对于金融专业学生而言,金融学只是其专业基础课,后续还将进一步学习金融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学等,会对在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缺乏后续课程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所以金融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为使学生对金融运行规律和机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金融现象可以做出正确的解读,并且对其本专业的学习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即可。但是,从目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来看,显然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另外,给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讲金融学的教师,一般是金融专业出身的。所以授课时基本都会按照习惯,用专业的大纲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二)交叉重复内容多

一般经管类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课时都在40学时以内,所以时间紧、内容多的矛盾较突出。而专业的大纲中,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许多问题,尤其与先学的课程,内容上的重复较严重。这样,既不能为学生搭建清晰的金融学框架,又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从泰山学院金融学教学大纲与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比较中可以看出,40学时的金融学中,有12学时是在重复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比重高达30%。

(三)微观金融运行机制的内容欠缺

从金融学30%的内容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重复就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学教学中,更侧重于宏观金融运行机制,重视银行体系、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内容。而与我们日常理财息息相关的微观金融运行机制,金融学教学中涉及较少。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不会再学习金融专业的其他课程,所以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运用金融知识的现象。

(四)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环节。高校教学改革是往往谈得较多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改革却较少涉及。特别对于金融学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改革落后于我国金融实践的发展。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学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与模式建议

(一)制定适合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与教学形式的错位,适宜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按专业和非专业划分,降低标准,教学时保持一定的自由度,根据不同专业选择适合内容和调整目标。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师加强团队合作,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专业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布局,构建适应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系。

(二)适当增加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

20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学开始向现代金融学转型,其特点就是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技术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其理论核心部分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进行研究,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宏观部分内容重复过多,可以适当增加现代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金融机构部分,可以增加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介绍,特别是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及功能定位,使学生对我国日益发展的多样化的非金融机构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金融价格部分,要增加与利率相关的计算、收益率的计算、利率的期限结构、资产定价、资产选择行为等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手段改革

随着金融功能的变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金融电子化、金融自由、金融工程化的进展,现代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内过激金融热点问题频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理论讲授无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实际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运用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思想,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金融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金融想法。另一方面,课程之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教学的工作,如:聘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讲授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推荐学生到金融行业实习,可以与某个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院的一个实习基地,在实习中更有兴趣学习专业知识。

(四)适宜在教与学方面要树立一种充新教学模式

针对非金融专业的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可以在教与学方面要采用一种充新教学模式。即:“教”可利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讨论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可通过增强课程教学的开放性与金融熏陶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金融方面的课外书籍,如《货币战争》、《资本战争》、《伟大的博弈》、《财富千年》等课外书籍,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金融学习的兴趣。

(五)构建更加科学的综合考评方式

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金融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40-02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包含投资、融资、运营和利润分配等几个方面,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活动开始同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比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务和股票筹资;通过购买债券和股票进行投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和汇率风险也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既给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些现实要求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金融知识和技能,学会利用金融市场的规则和金融工具趋利避害,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服务。

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反映到高等教育中来,就要求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设金融学课程。本文作者就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财务管理系,该系自成立后的第二年,即开始了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学时为36个学时。此后,每届的财务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金融学课程。这对于丰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但在作者从事金融学教学的实践中,感到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为关键的是,目前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金融学教材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学习。现有的教材大多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编写,有的侧重于货币供给和需求、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等宏观金融的内容,有的虽然侧重微观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定价,但对金融产品定价过分强调理论,对金融产品的应用性方面介绍不足。有的教材尽管内容全面,兼顾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的知识,但相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方面的介绍过于简略,针对性不强。而国内流行的金融学教材如黄达《金融学》、曹龙琪的《金融学》等,都是面向金融专业学生,内容繁复,很难在36个学时内完成这些教材规定的授课内容。

教材选择的困境,反映了我们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需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如何切实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学知识需求,在精炼基本的金融知识讲解的同时,根据财务人员工作的特点,有重点地针对性地进行金融知识的讲授,从而改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我们认为:要科学确定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仅仅了解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地是要面向学生毕业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金融学知识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利用2014年暑假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地区我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实地了解他们参加工作后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为了提高走访活动的实际效果,我们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考虑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70%的生源来自北京,此次调研走访对象确定为北京生源。我们共走访了30个毕业生,剔除毕业后不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外,实际有效走访的毕业生为25位。

三、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

3.1 从事财务工作毕业生的工作时间情况。

由于我系成立时间较短,因此毕业生工作时间在1-5年之间。通过图1可以看出,访到学生的人数在不同年级之间分布比较均匀。其中,工作一年的约占16%,工作2年的约占28%,工作三年和四年毕业生各占20%,工作五年的占4%。总体上看,工作两年及以上的学生占到总样本的84%。这意味着,即使考虑到刚刚工作的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需求体会不深的因素,本调查的结果也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图1:毕业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

3.2 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

图2:毕业生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最常用的金融知识

图2统计分析了毕业生在财务管里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我们将学生可能用到的金融知识划分成几个模块,然后让接受访谈的学生选择其在工作中最常用的金融知识模块(可以多选)。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受访学生中选择该模块金融知识的人数。从统计结果看,微观层面的金融知识最为常用,如利息、利率结构与决定理论、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等,而宏观方面的金融知识如现代货币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等则运用得较少。这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微观层面的投融资等业务有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多数是北京生源,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毕业生受雇于国际大公司或者国内从事跨国经营的大公司的机会较多,学生对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需求也逐渐增多,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3 最重要的金融知识

如同我们在教学内容中经常强调的重点和难点一样,在考察财务管理系学生的金融知识运用方面,我们既强调这些知识的使用频率,同时也强调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所谓频率是考察是否经常用到这些知识。所谓重要性,是说这些知识可能用的频次不多,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图3给出了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利息和利率结构与决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而言重要度更高些。众所周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投融资占很重要的地位,利息和利率结构理论事关筹资的成本以及投资收益的测算(在企业投资分析中,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时,资金成本常用来当作折现率。),金融工具则直接关系投融资的渠道和途径,金融机构则是企业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中介。这些访谈结果所反映的毕业生对不同金融知识重要度的认知,将对确定未来金融学课程重点内容提供借鉴。

图3:哪些金融知识比较重要

3.4 使用频率最高的金融工具

图4:使用频率高的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企业与金融市场打交道,完成企业投融资等财务活动的重要的载体。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将全部的金融工具分成如下几大类:外汇产品、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股票、债券、贷款和商业票据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运用最多的金融工具是贷款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的企业融资主要是面向银行。不过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产品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多。当然,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商业票据的使用频率也使很高的,这点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的频率逐渐升高。通常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金融衍生品主要用来风险管理,这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不过,金融衍生品的内容在现有的金融学教学安排中非常少。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四、对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第一,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应重点安排微观金融的教学内容,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随着国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企业的投融资活动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多元,若要在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中,找到最佳的投资项目和融资方式,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就必须具备这些金融知识。这将成为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变化的一个趋势;第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同金融市场打交道,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环境的不确定,都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知识,学会利用市场来规避或管理风险;第三,适应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学生应注重汇率等国际金融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在以往的金融学教学安排中涉及较少;第四,受课时所限,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微观金融知识的学习,适当简化宏观金融知识的讲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宏观金融知识不重要)。考虑到该专业学生在宏观经济学课程学习中,也学习部分宏观金融的知识,可将适当将删减部分宏观经济学中已经讲过的知识,从中可以节省部分课时,重点安排微观金融学的知识。当然,这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做好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曹龙琪.金融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杨长江,张波,王一富.金融学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別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Hm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一>或彳.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之,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

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第7篇

(东北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由于是不同教学单位开设的,容易产生授课内容重复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阐述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并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财务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东北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改革提出政策性规定,比如,学分不断降低,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授课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弊端是对于没有学习规划的学生来说可能造成知识摄取不足,限制了知识面的扩展.为了弥补这样的弊端,高等院校应该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尽量在有限学分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补给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财经院校设置专业基础课时常常会有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果重复的课程不是来源于同一个教学单位,那么授课老师之间就可能缺乏对于授课内容的沟通,可能会导致重复或衔接问题.本文以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专业基础课《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两门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问题.

1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是分别隶属于管理类和经济类的两门课程,但其授课内容却有很大的重复性,以我校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刘淑莲主编)和金融学系列教材《金融学教程》(苏平贵主编)为例,《财务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学教程》教材也共14章,从其目录标题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复,其余的章节有部分重复,也就是说,两门课程至少有70%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目前,我校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了这两门专业基础课,根据2010级的教学计划,我校共有17个管理类专业同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其中,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方案内学科基础选修课,金融学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是选修课,财务管理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余的12个专业(电子商务、旅游、资产评估、日会、注会、会计学、加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都是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意味着我校有12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教学计划安排而导致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只有5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来避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然而这些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课程的内容而同时对两门课进行了选修.由此可见,我校目前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势必造成授课内容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造成重复授课不光是我校的问题,外校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等管理类专业都同时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

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了解金融市场环境知识,以培养适应经济型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以讲授公司理财知识为主,简单介绍了金融市场环境知识.《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环境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大量介绍了理财知识.这就使得两门课程产生了大量的授课内容重复.根据学分制的教学制度,在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这两门课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这两门课程,思考这两个问题,有利于重新修订或调整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2 设计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2.1 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

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2 扩展知识面

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资源分配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3 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凸显财经特征,因此,关于《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的设置有三种可能:一是保留《财务管理》课程,舍掉《金融学》;二是保留《金融学》,舍掉《财务管理》;三是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协调两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凸显两门课程各自的特点.

3.1 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

表1列示了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

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2)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3)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3.2 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

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

3.3 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

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 结束语

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设置.目前,管理类专业主要是设置《财务管理》讲授理财知识,设置《金融学》讲授金融市场知识,但由于这两门课分别开设在财务系和金融系,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存在授课内容沟通障碍,导致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存在很大重复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保留《财务管理》,舍去《金融学》;保留《金融学》,舍去《财务管理》;同时保留这两门课程.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琴军,陈龙清,季华.浅谈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6(3):14-17.

(2)赵冬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