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在线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38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在线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在线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教育;高等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8日

一、美国高校在线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现状。根据清华大学朱永海的研究,美国在线教育呈稳定发展态势,注册学生数持续增长,从2002~2003学年的160万人增加到2012~2013学年的710万人,已占全美高等教育注册人数的33.5%。在线教育的质量也逐渐得到认同。大多数院校已将在线教育纳入了长期发展战略。十年间,美国提供网络学位和网络课程的院校越来越多,近九成院校提供在线课程,近六成院校提供在线学位。没有提供任何形式在线教育的院校,大多数是学生数很少的小型院校。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在线教育同时面对在职学生和全日制学生,选择的课程和最后获得的学位认证完全相同。

(二)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显示,教师群体对待网络教学的态度及认可度不容乐观,原因是制作视频课件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大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而院校并没有因此给予教师更多的补偿和激励。学生的自律能力受到质疑,在线课程的保持率低,学生随时可以自己终止一门课程的学习。

二、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现状。我国目前的在线教育有两种体制:一是普通高校所下属的在线教育学院,其招生、教学、考核甚至发放学位证书都独立于所属高校;二是普通高校开展的网络教学,是对传统面授教学的一种辅助和延伸。近些年,在线教育学院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和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相比之下,普通高校的网络教学仍然处于边缘状态,其作用和价值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网络教学并没有真正的进入高校课堂。虽然说一些院校已经走在了前列,比如华中科技大学使用“弹幕”技术,还有清华大学已经创建了“学堂在线”。2014年5月,由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中国大学MOOC”在线教育平台。但是,大多数高校仍旧裹足不前。

(二)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基本上与美国类似。主要问题有:一是教师对开展网络教学积极性不高,开展网络教学的多是靠个人的兴趣或者是领导的强制要求;二是院校本身也没有重视网络教学的开展;三是网络教学平台有许多问题,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和研究如何使用,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只能在学校使用,家里和宿舍不能使用;四是学生能否适应面对电脑而不是老师学习,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能否自觉去学习;五是目前高校的职称晋升主要看科研成果,而非讲课质量,这也限制了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积极性。

三、对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的建议

鉴于我国高校在线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都对在线教育的深远意义缺乏认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有关政策方面的支持。政策的支持包括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教育被明确提出来。那么下一步就要看高校的脚步了,高校是否愿意去开展在线教育,是否认识到在线教育的重要性,这是个问题,如果高校领导层不愿意开展,那么光靠教师是没有用的,因为没有平台,这个平台是要靠学校建设的。建设平台需要资金,这笔资金还要纳入到高校的预算当中去。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中还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教师的付出也要进行适度的经济补偿。职称评审也要与在线教学相挂钩,在线模式下,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变得相对容易,因为教学视频的点击率、好评差评可以一目了然的被看到。

(二)有关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在线教育最重要的在于平台的建设,教师的教学视频要上传到这个平台,学生要在这个平台学习,所以这个平台是核心。那么平台如何建设,目前有这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教师自己录制视频,然后上传;第二种是将平台的建设外包,请专业公司制作。第一种模式显然比较粗浅,而且问题较多,不仅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录制的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录制的形式也会因不同的教师而千变万化。第二种模式避免了这个问题,外包公司会帮助高校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平台,然后像录制电影一样为教师拍摄教学视频,专业的设备、统一划一的界面,让学生看起来更加的舒适。但是这种模式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能为高校提供持续的服务。要知道在线教育是个持续的过程,不仅有平台的维护,还有视频课程的更新,那么后期外包公司会不会为高校提供更好的服务呢?通过目前的一些迹象表明,不太可能。这些公司一开始为高校安装软件的时候服务都比较好,但是一旦安装完毕,若要再请教问题,他们便有很多理由推辞。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第三种模式:由高校招聘专业人士自行建设平台。如果有的高校有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也可以聘请这方面的教师,还会省去不少费用。如果没有,则自行招聘,纳入编制。这些人员常驻学校,对教学也会越来越熟悉,与教师的关系也会更融洽,对网络教学也会提出更好的建议,而外包公司的人员显然缺乏这方面经验。

(三)有关视频课件的制作

1、画面清晰。目前各大平台的视频课件有几种模式,有教师出镜的、有不出镜的,本文认为极客学院的模式最好。极客学院号称是国内IT职业教育第一品牌,课件中看不到教师,只能看到教学内容,画面颜色搭配协调,使教学内容非常的清晰明了。为什么要推崇这种模式?因为教学无非听、看、做。对于“听”来说,只要听到老师的声音即可,无需看到老师本人。对于“看”,没有教师露面的视频,学习内容显示得更加清晰,文字更大,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如果有的教师长相比较美观,露一下脸也是可以的,毕竟“美女教师”、“帅哥教师”会更有吸引力。如果这样的教师不给露脸的机会,估计也会招来不少的吐槽。

2、必要的“强迫”功能。因为无人监督,无法确认学生是否已经学完了整个课程。所以应该有学习记录功能,学完前面一章才能进行下一章,学习中不能快进,避免学生根本不看,直接从头拖到尾。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听完所有的课程。但是这也并非完全可靠,因为只要学生打开电脑,任凭课件自己播放,自己去干别的,也不能保证学生观看了课件。所以,还需要设置“暂停”功能,视频播放一定时间后自动暂停,如果学生不点继续,则视频就会停止播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逃课”。

3、答题部分。每一节听完都有课后题,不做题也不能听下一节,这样可以起到巩固学习内容的效果。大连会计网有这种功能,但还是太“仁慈”,当提交后,页面会出现正确答案。这样的话,有些学生可能根本不认真答题,随便选几个选项,直接看正确答案,然后再重新答一遍提交,很容易就会通过,这也是一个漏洞。所以,本文建议不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直到全部答对为止。而且,大连会计网要求60分以上就可以通过,本文建议要全部答对才可通过,以保证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四)有关在哪儿听课的问题。在线教育模式下,学生在哪儿听课?反正都是自己看视频,还有必要去教室吗?那么,干脆在家看好了,学校也没有必要来,还可以省去住宿费、生活费等许多费用,何乐而不为。如果这样,大学这个“实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本文认为,在学生自律性、主动性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前,大学都有存在的必要,教室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仍需要学校的监督来完成学业,但方式会有所不同。一种方式就是目前流行的“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外通过自行观看视频课件学习,到了课堂,再与老师、学生互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了解。这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的氛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但是,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所有学生事先都观看了课程,如果一个班级人数太多,有效的讨论也难以展开。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学生依然到教室学习,只不过携带的不再是书本,而是笔记本电脑,在教室内各自观看视频课件。学校依然监督学生是否出席,只不过不一定是任课老师。以上两种方式到底哪种好,就需要实践来检验了。

集中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向上。除了学习之外,学生还有恋爱、交友的需求,大学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在大学,学生还能形成团队意识,进行团队合作,而这是学生步入社会所必要的一项技能。因此,大学远非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那么简单,大学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林梅,罗智慧,赵建民.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高校为对象[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朱永海,韩锡斌,杨娟,程建钢.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美国在线教育11年系列报告的综合分析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

[3]梁林梅,李逢庆.如何激励和支持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国际经验与对策[J].开放教育研究,2014.6.

第2篇

“慕课”来了

所谓“慕课”(M0OCs),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据统计,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早在5月21日,被视为MOOCs“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国大学与“慕课”的频繁互动,不难窥见这一全新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

张杰的提醒并非危言耸听。“慕课”的席卷,让各国的大学管理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Coursera与edX、udacity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单看Coursera,短短一年多,全球共有81所成员高校或机构加入这一联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

“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

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不少“上瘾”的学生因此津津乐道,“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而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

“‘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未来大学将变得没有国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说,在线课程模式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在他看来,“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将是,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这时,如果老师还以传统的讲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将用“眼睛和耳朵”投票。

在线教育前景广阔

7月8日北京的一次在线教育沙龙上,淘宝有关负责人透露,淘宝将加强教育培训电商发展,并有可能于近期推出“淘宝同学”教育频道。

据了解,2012年淘宝教育销售额3.3亿元,其中三分之一是教材教辅,另外2亿是课程销售。淘宝内部估算,目前在线教育在淘宝的交易额为300万元左右,今年能做到10亿元的规模。在“淘宝同学”启用之前,淘宝教育产品类交易主要归在淘宝本地生活-教育培训类目下。淘宝内部,教育培训去年在还是二级类目,今年被提升为一级。内部人士透露,“淘宝同学”主要是搭建平台,把优质的平台商、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都拢进来,走2B(to Business商家)+2C(to Customer顾客)的混合型平台模式:一方面,机构可在上面提供直播教学;另一方面任何用户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在“淘宝同学”课程,或者申请在线直播权限。

在线教育正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断言,在线教育行业将迎来颠覆式的变革,“线上占40%,线下占6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3年至5年的事情”。

其实,在英语教育特别是口语教育方面,在线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在线教育便捷、实用、跨越时空界限、更接地气,更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它一诞生便具有网络的天然优势,直接面向大众,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地域的限制,网罗所有网络优质资源。”巴贝塔口语创始人刘洋正是看中了这样的机遇。

“学英语不代表就会说英语,很多人在学校时英语成绩很好,但你让他直接跟外国人面对面交流,便可能会遇到问题了,当时创办巴贝塔口语的最初动机就是想打破中国人学英语但不会说英语的僵局。从小学到大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英语,到头来却不会说英语,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刘洋说。无法张口说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最大问题,在传统的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不擅长于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而外教具有这种天然优势。“在线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外教与学员通过网络实时在线面对面交流,引导学员开口说英语,为学员创造纯正的英语氛围。外教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在加拿大、北京等地都设有教研中心,通过严苛的选拔条件选择外教。”

国内外高校尤其重视

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NG说:“斯坦福大学致力于建立网上课程的社群(association),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那么无论你在什么时候思考问题,都会有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想到了同样的问题,大家就可以在社区中实现交流讨论。有人说,如果斯坦福课程都放到了网上,进行免费学习,是不是就不会有人来斯坦福这样顶尖的大学了。但是我觉得你上斯坦福这样的顶尖大学,关键的不是你学习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是越来越免费的,关键是在于你上了一个知名的大学,在于你可以和老师以及其他的聪明学生一道进行学习。”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开放了很多计算机系的云计算课程。通过网上课程的提前学习,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来到课堂上时,同学们发言都很积极,比以往参与度更高。”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Candace·Thille说,更重要的一点是反馈。通过网络教育中学生的反馈以及系统自动收集的信息,老师更清楚地知道了如何对教学进行改进。

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说:“今年有100多万学生注册了网络学院,69所网络学院提供了在线教学。华中师范大学要求每一学生必须有两门课通过在线学习完成。”华中师范大学正在着手制作自己的开放课程,惠及更多的学生。今年中国也有三所大学在以开放大学的形式进行教学,注册的学生约有359万人。教育部同时也批准了三家公共服务平台,把大会与社会连接起来,更好地进行对接。对于中国来讲,网络给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是革命性的。

在华中师范大学,利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就节省了课堂的时间,这个是对教学成本的降低。比如说40个学时的课程可能会降低到30个学时,甚至20个学时。这样的话,把学的问题都放在网上了,课堂内的时间大大减少了,这是一个可以降低成本的策略。现在师范大学共享课程,很多比较弱的课程不需要请老师,让学生去上北京师范大学的课程就可以。所以这样的课程共享和资源共享,对整个成本的节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斯坦福大学也非常开放地接受大学的合作。不久前,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就是做人机互动的课程。当时,Andrew· NG当时是在办公室里面研究怎么样来做更好的同行的评分。之后的5天时间,他把这样的评分标准应用到社会学的课程中,发现同行评分的机制是可以在不同的课程、不同的院系之间共享的。所以,Andrew· NG觉得,其实快速的、最佳实践的分享,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国大学如何应对

“慕课”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围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中国大学如何立身?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资源共享,第二学习模式。利用“慕课”的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而大学如何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几所国内名校不约而同的探索方向。“慕课”不同于网络公开课,互动性更强,“慕课”的出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教师可以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这一模式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黄震介绍,从2001年开始,上海交大一直致力于在线课程建设。2006年建设国内首个课程中心,今年4月开通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打造移动课堂。

陆昉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以“慕课”为契机,中国大学要冷静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的赶热闹。“仅仅是在线教育,并不能解决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现在的小班化教育,大规模推动也遇到瓶颈。想办法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留给中国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时间,已经不多。”

黄震认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与此同时,在这场汹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国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方能化危为机。

第3篇

关键词:MOOC;SPOC;在线教育;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01-04

一、MOOC与SPOC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国内翻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根据发音也将其称作“慕课”。2012年MOOC流行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风靡全球。国内高校有些自建MOOC平台,有些加入MOOC联盟,有些持谨慎的观望态度。当初MOOC以其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数量,加之各国著名高校以及教育企业争相开发MOOC平台企图抢占教育市场先机,这种“MOOC风暴[1]”的到来对传统高校造成了强力冲击,甚至带来了被取而代之的恐慌。但是,随着Udacity、Coursera、Edx等领军MOOC平台上暴露出来的教学难题,人们开始更加理性的认识并反思高校究竟如何开展MOOC教学。2013年,随着哈佛等国际著名大学的尝试与实验,SPOC模式开始进入各国高校视野。

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可译为“小规模校内在线课程”,主要指以本校学生为教学对象,采用 MOOC 的理念、技术和手段开设的在线课程。因为SPOC课程建立在协作学习和混合学习的理念之上,也有学者将其称作CH-SPOC,其中C(Collaboration)代表协作学习、H(Hybrid)代表混合学习[2]。MOOC与SPOC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线课程”,都要求在网络上实现所有教学过程,可以说SPOC是为满足学校教学而产生的一个MOOC“变种”。二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规模以及开放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数据量、学习方式、互动答疑、评价认定、作业辅导等方面的不同。两者的主要差别可以用表1概括出来。

MOOC以其完全免费和开放的理念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推动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民主化以及终身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MOOC没有先修条件、缺少互动答疑、完全依赖于学习者的自控力和学习力等缺点使得MOOC课程并不适合于普通高校教学;而SPOC则具有更多的选修要求和控制措施,课程的学习者也具有相同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更加贴近高校教学过程,更加符合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同时,“SPO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MOOC 的教学法缺失这一症结,带来完全不同的在线教育体验”[3]。下面将以SPOC为例,介绍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过程,探究在线课程给高校教学及其师生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希望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转型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SPOC课程建设与实施

SPOC教学可以分为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两大部分,SPOC课程建设过程可以用图1概括,SPOC课程实施过程可以用图2概括表示。单从模式图来看,SPOC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比较清晰,这也正是SPOC更加适合高校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SPOC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具有特定的要求,正是这些特定的要求“倒逼”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甚至于体制改革。

SPOC课程建设之前需要了解课程需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某门课程适不适合采用SPOC模式教学,二是某门课程学生是不是期望用SPOC的方式来学习。SPOC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五个部分,首先根据课程目标对该课程做出整体的教学设计;其次是“分离打散”传统课本上的知识组织结构,站在学习者的角度重塑知识单元;再次根据事先预定的知识单元拍摄录制微视频;然后设计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包括知识点测验和最终成绩考核;最后是配备课程教学人员,包括课程主管、主讲教师、课堂教师、助教等,有些课程还需要招募课程测试志愿者。课程建设完成后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我们将其称作“SPOC课程委员会”)审核,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SPOC课程上线后,首先需要学生注册选学(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并进行资格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的学生才具有线上讨论、互动答疑、以及参加考核和学分认定的权利,没有通过审核的学生只能学习相关知识内容而不具有其他任何辅导和帮助,也不能参与期终考核和申请学分认定。学生根据提供的学时与进度建议,自主观看微视频、线上互动讨论、完成单元测试,只有完成上一单元的学习和测试后才能进入下一知识单元的学习,在此期间老师要及时组织讨论、回答疑难问题、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期终考核主要包括线下考试成绩、学习行为分析评价(包括对作业完成情况、线上讨论、互动的评价等)和课堂上的表现三个方面。期终考核的总评成绩合格后将给予相应课程的学分认定。

三、在线教育对高校的影响

1.教学模式的改变

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这种方式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用“广播”的方式传递知识,这种方式在教师是唯一知识来源的年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知识来源多样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模式深受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才能真切的提高教学质量。SPOC模式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与翻转课堂的方法,先让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知识单元的内容,而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上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线上没有“消化”的问题。这种模式不但把学习主体地位归还于学生,使学生掌握课程的选择权、学习的主动权和灵活性;也给教师腾出了时间和精力做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无法企及的事情,如疑难解答、人文关怀、思维训练、问题解决、学习方法指导等。

2.考评机制的改变

在线课程对高校教学考评机制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是对“课程资源”的考核。这里所说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师资”和“课程材料”两部分内容。“师资”是指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的人员构成以及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课程材料”是指在在线教学平台上组织安排的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视频、测验、文本、多媒体素材等内容。对课程资源的考核也主要是对上述两方面内容的考核,一是看师资力量,包括课程主管的组织协调、宣传推广能力;主讲教师“教”的水平,是不是遴选出讲课讲得最好的老师,而不是职称、资历等其他方面的“最优”;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助教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和互动评价的能力和水平等。二是看课程材料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认知能力,微视频的设计和录制、文本和多媒体材料的设计与安排等是否满足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要求,能否激发学习兴趣等等。

其次是对“教师”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带来的冲击,最明显的是教师工作量的核定,SPOC模式下教师不但要完成传统模式下几乎所有的教学工作量,如备课、讲课、辅导、布置作业、设计试卷、阅卷等,并且增加了如重塑知识结构、录制微视频、设计评价方法、制作SPOC课程、课堂答疑、组织讨论等内容。SPOC课程的学习者数量一般定位在500人左右,甚至更多,所以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开展,团队中不同角色教师的工作量、绩效待遇、评优、晋升、职称评聘等办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需要作出调整或重新设计,如果以命令式的任务下达而没有充分调动各类角色教师的积极性,SPOC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再次是对“教学过程”的考核。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目前多以行政部门抽查听课、教学材料检查、课程结束后学生网上打分等方式进行,“但现实中网评往往变成了走过场、走形式,无法反映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4]”。SPOC课程要求由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向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转变,“加强对平时作业练习、课中和课后测验、学习日志、论坛参与、演示操作等等的评价,弱化传统的期中测评和期末考试[5]”。以过程性评价促进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而不是在所有课程过程结束后给学生一个合格与否的评判。

第四是对“学生”的考核。传统模式下学生成绩以期中、期末考试等结果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更适合应用于选拔性、分等级、下结论之类的考核;SPOC模式以教学平台为基础,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绩效,把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时向师生提供反馈信息,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解决某学生具体问题提供依据,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成就感与学习绩效。

3.机构职能的改变

无论是MOOC还是SPOC,为适应在线教育的要求,专职教师的数量将会减少,而助教、技术支持、课程开发与管理等教辅人员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这将导致高校现有机构职能的调整和改变。尤其是诸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管理中心”、“未来教育中心”等之类的“以IT技术”冠名的教辅部门的常规业务将大幅拓展,并向服务于“教学”集中。“校园已经发生巨变,现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的过程都依赖于IT 技术,大学的所有因素都将被技术所驱动,MOOC 推倒了大学的围墙,但也意味着IT 在大学的领导者地位变得至关重要[6]”。高校不能再把教辅人员当做“IT技术工人”来对待,应当把这些所谓的教辅部门的职能调整与发展列入学校发展战略来考虑,由他们推动甚至于引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给他们机会和权力协同广大一线教师探索教育技术如何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教学实践。

4.管理模式的改变

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在改变着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SPOC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冲击。普遍认为,高校的行政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办学活力、侵蚀了教书育人的学术权威。随着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的深度融合,管理层必须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改变陈腐的官本位思想,“从制度上加快中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调整高校内部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的关系[7]”,本着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为广大教师发挥“教书育人”之才能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从长期来看SPOC课程的成本可能较低,但是在课程建设并取得良好效益之前SPOC课程的成本不会低于传统课程的成本,并且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大幅增长,这也是管理层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四、在线教育对高校教师的挑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也不能再是“滔滔不绝”的知识灌输者,而应当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从“权威的教学者”的枷锁里解放出来向“平等的助学者”的角色转变。随着在线教育的不断成熟、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变,以往从事教师职业便自动加载的“师道尊严”的光环将会逐渐消退,教师尊严将主要依赖于学生对教师给予自身学习的帮助程度的认知和认可,教师只有切实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获得真正的“师道尊严”。

2.教学技能的新要求

与传统教学相比,SPOC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SPOC教学要求教师完成重塑知识结构、录制微视频、设计评价方法、制作SPOC课程、课堂答疑、组织讨论等内容。这部分内容时时刻刻都在考量着教师对课程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多媒体教学材料开发能力、与学生交流互动以及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SPOC课程弱化了纯粹知识的讲授过程,加强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和责任,教师不仅要“教书”更是强调“育人”,这是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

3.教师专业化发展

这里所陈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并不是笼统意义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而是用以描述学校内部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岗位的专业化趋势。这种专业化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更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和灵活多样且在特定情境下具有真实效用的教学技能。在信息时代,教学技能专业化突出的表现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正如:“成功的慕课要求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课程设计师和出色的演讲家[8]”;教学技能的专业化要求必然导致教师岗位的专业化发展,未来高校中教学岗位、教辅岗位和科研岗位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清晰,并且对各岗位人员的要求会越来越专业化,各岗位人员都将难以胜任其他岗位的工作。

五、在线课程对大学生的要求

“MOOC促使学生向参与式、探究式、体验式学习转变[9]”。要想在诸如SPOC之类的在线课程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学习者至少需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能够熟练的运用相关技术的能力,如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学习平台使用技术等;二是掌握信息化学习的方式方法,在信息化环境下获取、处理、探究、吸收知识的能力;三是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一系列个人特质,如“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调节、高效的自我时间管理、在线独立工作、在线协作与合作的能力、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甚至快速打字能力等等[10]”。而这些能力在大学教育中并没有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学生因其学习不力而显得浮躁无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若想在线课程取得成功,就必须重视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内驱力的培养。

六、结束语

每一次新兴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的融合都会产生一种特定的信息化教学新形态,高校也为适应这个新事物的发展诉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遗憾的是,从OCW(开放课件计划)到ORE(开放教育资源),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再到现在的MOOC与SPOC,每一个在线教学新形态的产生都使得高校在寻找相应的应对举措里疲于奔命,并且每一次都没有取得预期的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高校不能仅仅为了适应每一次出现的新事物而采取短视的措施来加以应对,而应当把教育技术发展对高校教学的影响纳入一个整体的框架来把握。桑新民教授敏锐的指出“网络课程能否成功,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习者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营造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网络环境和各种相应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11]”。高校应当从信息化教学制度的顶层设计入手,健全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培育高校良好的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氛围,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改革,使信息化教学成为高校教学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吴剑平,赵可等著.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

[2]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6:58-67.

[3]罗九同,孙梦,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7:18-25.

[4]郭芸,白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6:61-69.

[5]翟国. MOOC对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和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 (1):235-236.

[6][美]David Lambert.MOOC挑战下,大学如何应对?[ EB/OL].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7]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1):78-84.

[8]杜杨.谈话・关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对高校体制五挑战[N].光明日报,2013-8-21.

[9]谭佐军,肖湘平. MOOC时代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J].江苏高教,2015,1:74-78.

第4篇

1引言

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是一种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它创造了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让知识获取渠道灵活且多样化。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的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个性化的结合,基于互联网解构教育,弱化校园,强化教育的本质。在知识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模式上,对传统高校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按需索取、互动学习成为主流;教育管理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使决策更精准、科学。同时在线教育是一个整体协同的模式,要求教育信息化融合、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做到资源的共享、系统的集成,另一方面要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师生、物、组织、管理等的协同。[1]

在线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需要我们不断独立思考、客观分析现有在线教育模式,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在线教育的发展规律,透过现象捕捉趋势,展望未来。本文分析了在线教育的优缺点,由教学本身出发融入现有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在线教育模式可行发展路径。通过本研究深化了当代大学生群体对在线教育浪潮的理解认识,促进教育的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2在线教育优缺点浅谈

现有的网易、腾讯、百度、慕课、新东方等在线教育平台网站各具特色。分析归纳发现在线教育的趋同化现象普遍,平台往往综合性很强,覆盖面很广,整体得出优劣两方面。一方面,在线教育的优点集中,尤其是MOOC的不断发展使得平台社交化和交互性提高,而且大规模个性化让教育有了新发展。另一方面,在线教育自身有着一定缺陷,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学习者自身努力进行双向的挖掘;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实践。

2.1优点

“互联网+”时代的在线教育,有着教育本身的使命。具有以下三个优点:公平、灵活的革命性教育方式;充分挖掘社交化与交互系统应用;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2.1.1公平、灵活的革命性教育方式

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而大学生在线教育主要目标就是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努力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并且学习者能够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缓解了时间、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通过互联网进行一种更为有效的、快速的、实用的、互动的学习方式。目前热门的MOOC技术是通过短小精悍和趣味性的创新设计,将系统知识碎片化,有利于繁忙的大学生利用零散时间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识点。[2]

这对高校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革新。在社会化媒介、移动设备和新的教育技术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情况下,紧跟时代探索结合实际的全新教学模式不可或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效率,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2.1.2社交化与交互系统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输出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教与学的模式面临着改变。所以,真实有效的互动产生的学习氛围和状态,是在线教育中重点组成部分。未来,线上与线下可能只是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

针对大学课程中教师单调的模式,在线的课程设计可以更生动和人性化。应用智能化交互技术,能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教师和智能型的在线参与并调控讨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智能化帮助。[3]

2.1.3因材施教的可能

在线教育完全可以基于标准算法、系统模型、数据挖掘、知识资源库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服务。全方位、个性化、持续的学习服务,让大规模个性化――“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不断优化的智能答疑系统和评价系统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教学监控能够采集各项学习信息,并生成模型、提出建议。学生可以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模型及学习记录,全面跟踪掌握学习状态,为修正教师的授课方式及教学内容提供了指示,使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动态调整更具科学性。[4]

2.2缺点

尽管优点众多,但是目前在线教育的发展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具体有着诸如学习动机单一、产品不标准、学习效果差、盈利模式模糊等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来源对于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

2.2.1学习动机单一

大学生是在线教育研究的对象。分析学习者特征、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以及学生背景因素与在线学习体验的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在线学习体验。偏向工具类的有道词典、扇贝、超级课程表等App的普及率相当高,相反,在线教育的主体视频课在大学生当中反响不大。谈及付费课程更多的也是偏向职业发展。其根源是大学生群体没有过高的应试压力和职业发展需求,而且认知兴趣普遍不高。

在线教育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需求和目标受众。针对功利导向,能加强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社会认证。具体可以设计多种混合的教育模式,提供给不同类型学生更加开放、灵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5]

2.2.2产品极度不标准

互联网让所有的信息开放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各个学科的顶尖课程资源。但实际上网络在削弱大热门的能力上作用并不大,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类软件控制了学习者的多数选择。所以,我们的选择常常不知不觉地被主流平台媒体所左右。大多数人既没有时间体验,也无法密集卷入消费,导致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市场选择区分产品。

平台间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筛选机制失效促使优质课程进一步分散、多数课程质量不高。并且大量线上平台都提供不了完善的视频管理系统来帮助在线教育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产品不标准现状会使今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2.3学习效果不佳

在线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客户端几乎无任何强制性,学习者可以随时地启动学习端口或者因为任何事务而离开网络端终止服务。这对于教育这种需要强制性安排的结果导向性产业非常不利。另外,学习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的学习效果分化明显让多数教学评估很难有满意结果。

国外著名的在线教育网站Udacity联合大学有相关实验表明,在线课程的通过率明显低于学校教学。而目前有些试图证明在线教育效果和线下实体教学不相上下的报告中数据统计错误的将有过相关基础的人纳入统计范围。这其中,在线教育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者的自身素质有较高要求,需要学习者自身积极态度和技术双向结合。在线教育可以重塑学习模式,使学习科学高效,但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要能符合学习者情况。

2.2.4盈利模式模糊

教育类产品特殊性、公益性,与商业利润最大化在某些程度上出现了背离。用互联网解构传统学习模式与教育体制,加强教与学互动,将改变人类几千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

针对现有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定论,这里也很难给出确切方案,但有些意见可以参考。教育的利益巨大,以致很多企业不惜跨行业介入。可是在没有彻底了解教育行业的内在规律甚至将传统电商手段应用的情况下,后果是让人失望的。没有实质内容和丰富内容的清晰盈利模式,只是一窝蜂涌来,各自为政,只会将在线教育的商业化泡沫越吹越大。对未来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在线学习项目,获得足够的经济规模是其商业盈利的关键。这一点,高校和企业都要给予足够关注。[6]

3未来大学在线教育发展路径

毋庸置疑,在线教育对传统的大学来说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面对高等教育,这是一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的模式。针对现状,未来大学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整合资源,构建综合资源库,打造系统化教学;提升学习者素质,满足需求到开拓需求;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交互等前沿技术;回归大学之本,重构“网校”生态系统。

3.1综合资源库的构建

完备的资源库需要技术支持,必须保证高效的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行业需要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联结网上优质资源又相对独立的、立体的、开放的信息资源中心。内容上采用强大的检索功能,多层次、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实行信息的双向流动,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资源库中还需拥有智能个性化评价系统。它基于传统的试题库评价形式基础上。加入大数据监控等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评价,及时双向反馈,让教师更好地针对性教学。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高效学习、社交交互等需求,完善自身的技术实现教育系统化。致力于打造一个用户体验更加友好、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的学习环境。

3.2学习者素质的提升

大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修炼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互联网的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过程当中。学习者是一个有自治能力的机体,提高自身获取有效信息、高效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社交化的在线教育学习得游刃有余。

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代,在线教育不再局限在满足需求上,它有能力去影响大学生,激发他们更多的需求。通过刺激学习者动机,促成学习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实现更富有强自制力和自我驱动的学习过程。未来在线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供可选择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3.3大数据交互的发展

在线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优势,在网页设计、功能设置、用户使用体验等方面应用社交化。团队的规模和其内部的沟通对学习者长期、稳定的贡献非常有意义,成功的在线教育平台不应单单只有庞大的用户群,一定程度的互动、沟通很有必要。综合分析、评估在线教育平台的社交化功能并研究该功能对学习者使用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对于提高学习者之间交互质量、集中学习精力等有积极影响。[7]

借助现在互联网的技术,使教育变得更加智能化,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让沟通变得更加无边界。这将颠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与规律。

3.4重构“网校”生态系统

从高等教育角度上看,大学不仅是提供知识、培养人才,还是提高道德水平和批判思维的地方。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的使命从未改变。单纯依靠网上虚拟的教学,即便是技术弥补了多数弊端,仍然无法媲美真实的大学对于德育的局限。[8]所以现有的在线教育在大学生这块需要回归大学教学本源――育人、明德。

在多元化社会中,公民素质教育是未来发展之魂。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变得越来越物质化的趋势下,高校应该介入和在线教育形成优良互助的生态系统。重视认同在线教育地位,积极推动两者发展,让在线教育的未来走向“高校重视―加速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发展更加迅速”的良性循环中。[9]

第5篇

关键词:林业高校;在线教育;慕课;教育信息化

随着林业建设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林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已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门类的林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国拥有独立的高等林业院校6所,森林警察学院1所,一大批高等农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设有林学院或涉林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校林科专业本专科(含高职)学生约13万人,全国开展涉林研究生教育的单位75个,在校林业学科研究生总数约1.3万人。

一、林业高等院校推进在线教育的实践

面对不断扩大的教学规模和不断提升的办学目标,在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当今时代,伴随着日益先进的计算机互联技术,以在线教育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教育模式陆续提出,凭借其跨时空、易传播、可再现等特点,强有力地促进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全国重点林业院校之一,积极推进在线教育,在优质共享资源开发、学习平台建设、管理与制度等方面开展了较多探索性工作。

1.合作机制与平台

(1)发起创建亚太林业教育协调机制

北京林业大学提出倡议,在国际组织――亚太森林网络的支持下,在2010年创建了亚太地区林业教育协调机制,该机制的协调办公室挂靠北京林业大学。通过该机制的沟通与协调,发挥亚太地区各国主要林业院校的共同优势,就林业教育热点议题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交流。

(2)成立林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

为了给研究林业教育信息化提供更好的平台,北京林业大学于2014年12月倡议并发起成立中国林业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2016年5月,中国林业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林业高等院校代表交流了各自在林业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的成绩与宝贵经验。

2.共享资源开发与应用

(1)开发亚太林业慕课

在以“在线教育”为名的各类教育模式与技术中,慕课是当前最为热门与流行的教学形式。慕课可通过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与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视频)形成丰富的课程内容,利用互联网传播,使全球各地的学生能够突破传统课堂在时间、空间和人数方面的限制,便捷地享受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质课程。[1]

在亚太森林网络组织的资助下,由北京林业大学和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共同主持,联合墨尔本大学、菲律宾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已开发完成6门全英文的林业慕课,该慕课项目已获得加拿大国家级优秀创新教育技术大奖。

(2)建立网络课程资源联盟

2014年5月8日,北京林业大学发起创建了“全国林业高等院校特色网络课程资源联盟”,首批联盟单位成员包括10所林业高校。2016年5月16日,全国林业院校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联盟也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网络课程资源联盟的成立,显示了林业高校对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高度重视,通过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互换,也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各高校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从而促进网络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3)创办北京林业大学在线教育平台

北京林业大学在线教育平台目前是由三个子平台构成,分别为:亚太可持续林业管理创新教育项目平台、全国林业特色资源课程联盟平台和北京林业大学在线学习资源与课程平台。目前一大批亚太地区林业慕课、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已上线,同时借助网络课程资源联盟内的资源交换与共享,实现了与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林业高校的课程资源交流。

(4)慕课情境下的翻转课堂探索

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通常译为翻转课堂,其核心思想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学习的时间与内容。通过在课堂外布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检索或由教师主动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主动专注地研究相关问题。回到课堂上师生之间再进行有针对的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

北京林业大学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的实践,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为例:首先给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包含知识要点的课件、思考题、视频、图片、文献等课程参考资料;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修改完善课件;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并由任课老师进行点评并主持讨论,同时布置户外观察作业,补充课堂教学现场感不足的问题;最后,建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型考试考核方式。应该说,教学效果很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受学生欢迎。

3.管理与制度创新

(1)创立北京林业大学网络课程制作中心

完成在线教育课程的开发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做支撑。北京林业大学网络课程制作中心目前已拥有一套智能高清广播级数字录播系统,其中包括三机位的高清摄像机、多通道录制系统、多功能控制系统、手动及自动导播切换系统、大洋非编工作站和多套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套设备。同时,为指导各位老师更好地完成在线教育课程的开发录制,北京林业大学制定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慕课开发基本规范和流程。

(2)提出在线教育管理认证制度

为配合推进在线教育的实施,北京林业大学推出了面向教师的《北京林业大学视频类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和面向学生的《北京林业大学视频类公共选修课学习指南》。针对不同级别的视频类网络公开课(本校、外校、著名在线教育网站),规定了其选修的门数与学分数,并通过不同形式如提交课程论文、开展主题汇报等进行考核,最后给出两级制(通过与不通过)的成绩认定。

二、对当前在线教育一些问题的思考

在线教育领域内影响力最大、接受与普及程度最多的形式是慕课。当前,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各类慕课类网站百花齐放、层出不穷,足以令人感慨信息时代知识传播的便捷。然而,面对玲琅满目的慕课,如何去粗存精,这就需要进一步对慕课的功能与定位进行思考。

1.慕课的组成要素与功能定位

以教育为目标的慕课,其组成要素必须包括授课视频、习题作业和论坛互动。授课视频是慕课最重要的要素,它是经老师对教学内容精心梳理、提炼,将相关的教学资源碎片化,再进行多层次的问题设计和系统的数字化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整合而成的网络教材。习题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必需环节,学生的每一次学习信息经过网络平台大数据处理,都能够即时地反馈给任课教师,老师才能据此再组织深入的教学与答疑。同时,论坛互动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吸收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之一。具备以上三个要素的慕课,才能真正具备有效的教学作用[2]。

慕课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特点,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慕课首先必须是可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但慕课本身绝不可能完全替代现有实体课程,只能作为改进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的补充。慕课具有自由性、自主性等诸多特性,是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石,也是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的前提,但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塑造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等,单纯的线上教学形式是无法做到的。所以,慕课情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即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的结合形式或线上线下教学结合(O2O,Online To Offline)是新型教学模式[3]。

2.慕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切事物都必须经过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就慕课而言,可认为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于提供的课程教学质量论证不够充分,受限于课程时间与录制成本,尚未实现每门课程知识点的系统化,大部分慕课还属于片段化、以知识科普化为主,难以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的需求,而不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封闭性与现有慕课资源的开放性尚未有效衔接。(2)慕课的学分论证和互认机制尚处在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机制或范例,对于慕课的自主性而言,学生完成考核的诚信考试机制并不完备。(3)对于我国现有的一些慕课而言,普遍存在国际化较弱的缺陷,课程内容是中文版居多,英文版极少。

3.慕课适合的课程类型

虽然目前各类慕课百花争鸣,但我们须认识到,慕课不是万能万通的,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其适应性不一样:慕课的教学形式最适合于开展公共基础课教育(如数理化、人文社科、素质养成、思政等通用型、广谱性课程),其次是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对于具有很强的自然生态地理区域特点或属性,并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如林学,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相同内容的一门课程是不可能的,有时在像中国这样疆域大、自然生态地理类型很多的国家,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共享相同内容的一门课程也不现实。以《树木学》课程为例,仅在中国就分南方本和北方本两种教材。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慕课的形式一般更加适合理论课,而开发实践类课程则比较困难。此外,慕课在继续教育领域会更加容易进行推广。

4.慕课引发高校重构教育分工

慕课是具有规模开放效应的公共社会产品,从制作到运行维护都需要专业化的分工团队,因此,随着慕课的不断普及,它可能引发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重构教育分工。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慕课,学校需要组织高水平的主讲教授和辅导教师;为了更好地把握慕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校需要组建专业的课程运行团队,包括教学设计专家和课程管理人员;最后,为了实现最佳的慕课教学体验,学校也需要聘请专业的课件设计与制作人员。

5.慕课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教学管理变革

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当前国家政策层面正在积极引导,但出台的配套政策少,在“教”与“学”两者之间未形成一种良性机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制定,例如:缺少慕课质量评价标准,品质必定良莠不齐,但标准由谁制定?质量由谁评价?慕课成果如何纳入各级教学成果评奖体系?学生学习效果和学分认证如何评价?可见想要推动慕课并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先理顺教学管理的相关环节,做到“学生受益、教师乐意、学校满意”,并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高校彰显优势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体现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尤其对于在线教育的命题而言,是发展的机遇,但更是挑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时代的潮流,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模式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但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盲从或随波逐流,网络教学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之一,但不可能完全替代经典教学方式。

对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工作而言,其任务可总结为四个“共”:引导社会与学校达成共识是基础,推动学校共建课程是手段,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目的,完成教育质量管理的共认是关键。在这共识共建共享公认的链条中,“共认”是关键环节,是推进在线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共同跨越。

参考文献:

[1]韩艳辉.MOOC起源及其概念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第6篇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在线教育;发展;慕课

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结合,实现高校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全方位革新。网络在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一、慕课

所谓“慕课”(M0OCs),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据统计,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

“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2013年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不少“上瘾”的学生因此津津乐道,“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而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

“‘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未来大学将变得没有国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说,在线课程模式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在他看来,“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将是,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认识到在线教育的优缺点以及在线教育对学校、教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后,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积极抓住机遇,做好角色转变,在享受在线教育带来红利的同时,积极应对它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二、我国高校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途径

1.综合资源库的构建

完备的资源库需要技术支持,必须保证高效的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行业需要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联结网上优质资源又相对独立的、立体的、开放的信息资源中心。内容上采用强大的检索功能,多层次、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实行信息的p向流动,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它基于传统的试题库评价形式基础上,加入大数据监控等对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评价,及时双向反馈,让教师更好地针对性教学。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高效学习、社交、交互等需求,完善自身的技术实现教育系统化。致力于打造一个用户体验更加友好、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的学习环境。

2.大数据交互的发展

在线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的优势,在网页设计、功能设置、用户使用体验等方面应用社交化。团队的规模和其内部的沟通对学习者长期、稳定的贡献非常有意义,成功的在线教育平台不应单单只有庞大的用户群,一定程度的互动、沟通很有必要。综合分析、评估在线教育平台的社交化功能并研究该功能对学习者使用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对于提高学习者之间交互质量、集中学习精力等有积极影响。借助现在互联网的技术,使教育变得更加智能化,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让沟通变得更加无边界。这将颠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与规律。

3.开放学分互认,师资队伍重组

源于在线教育资源的共享特性,部分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可以委托兄弟学校负责某些学科的教学任务,并且逐步开放学分互认。可以预见的是,在线教育获得教育部常规认可并大范围流行后,将重塑当前教育分布格局,以及进行区域性教学资源重组是必然过程。中国名校通过平台中的明星课程,更容易吸引到优质学生的青睐,普通高等院校以及民办院校,可以依托慕课特色学科为突破口,向周围大学开放在线课程,并且进行学分互认,实现抱团取暖,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最终保证稳定生源。

三、结论

总之,在线教育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随着学校无线网络的覆盖率提升,校园内使用无线接入,使现代教育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随着在线教育的科目越来越多,以及在线教育接受程度的提升,高校将直接与传统高校展开线上虚拟竞争。各高校应积极地去应对这种变化,采取创新策略,推动未来整个教育产业的优化升级,从而在现代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

李娟(1981―),女,汉族,河北省新乐市人,硕士,河北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第7篇

[关键词]在线教育;大学生创业;音乐教育

1艺术类高校在线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艺术类高校音乐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要求,一对一的面授小课是专业学习的基本条件[1]。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我们要从人才输出的角度着眼,在传统的一对一技术型小课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教育实习实践机会。通过在线教育的高清教学影音视频的实时传输,可以实现教学立体化,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1.1传统模式的“教”和“学”

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例如钢琴教育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主导的授课模式,授课过程中主要以乐曲演奏要领的讲解和演奏教学示范为主,对教育输出,就业导向并不明确,存在轻素质、重技艺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下降,依赖性强,缺乏个性化见解,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明确。传统模式的“教”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教学,学生们不能选择上哪个老师的专业课,导致学生不能博览众长,教学形式固定单一。艺术类高校传统模式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模式的“学”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由固定的老师上课,必须按照课程设置的固定教学周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才能拿到学分或者成绩。

1.2在线教育的“教”和“学”

在线教育的“教”和“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5],在传统教育相比,在线教育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更胜一筹,只要在每学期前学生将相应的课程根据学分需要进行合理安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学习,修完规定学时,随时考试获得成绩,如果成绩不理想,重新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重修。学生能够主动规划自己的时间,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共享的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可反复观看学习,相同教学内容的比较性、可选择性的学习方式,其巩固性学习效果更胜一筹。特别是“名师”效应的在线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专业性的学习机会。共享的在线教育资源降低了教育成本,但缺少讨论环节,不能及时反馈线上的专业信息。在线教育平台后台维护的客服人员并不是教课的教师,不能代表教师反馈学员的提问。

2核心素养下的在线音乐教育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调民族性,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而在线音乐教育正是在常规性教育的基础上,面对问题,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行为表现。核心素养下的在线音乐教育是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要增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在培养方面要运用现代技术及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具有教育实践和教育创新能力以及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高校的钢琴教学不能局限于给学生传授相关的钢琴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理论知识的方向着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老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驾驭教学的能力。在教材的选择方面,要在传统优秀基础教材的基础上,研发适应时展的教材,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分享,从而优化教学内容[6-8]。

3在线教育创新发展建议

3.1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在线教育的师资质量经过审查报备后方可经营,不能任凭其自主发展。要明确在线教育行业的职责,加大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准入门槛。政府相关部门对其定期进行监督管理和行业考核,完善线上教育制度评价机制,提高线上教育的质量和管理。

3.2与高校合作

明确在线教育行业的定位,促进在线音乐教育行业的发展。首先,在线教育行业要优化行业内的教师资源,提高对师资质量审核的门槛,明确在线教育师资职称等级制度或制定在线教师满意度量化标准,开放在线信息反馈机制以及在线评论。其次,加强相关教育部门的监管力度,让各行业的教育专家加入到监管体系中。最后,在线教育行业要与高校合作,高校要为在线教育行业平台提供稳定的师资力量。

3.3与媒体合作

要扩大音乐教育的受众群体,将线下音乐教育向多屏互动受众端发展,例如可以与新媒体、网络、电视等教育平台合作,将艺术展演、艺术作品、音乐教育课程等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线上传播,展开全方位的长期合作,实现合作双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开发、推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线上融合业务及产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支撑体系,确保在线业务的售后维护、服务保障。

3.4增加国际化语言功能

纵观目前在线教育行业的教育内容,从语言的国际化应用方面并未体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每个在线教育平台只是将教育眼光放在国内的基础教育环节,虽然线上的基础教育内容足以让在线教育短时间内增加访问量和经济效益,但对未来在线教育的发展的多元化方向来说,在校大学生、政府企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同样需要在线教育,有的需要出国深造、有的需要语言培训,有的为了出国旅游更方便沟通。由此可见,线上教育的多语言使用功能比线下教育有更多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在线平台进行深造,既节约时间,又节约成本。增加国际化语言功能,能够将本民族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国际化、多元化、立体化。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