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25:37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备课;创设情境;突出主体;有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02-02
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统一,两者关系是相互联系,不能分割的,有教者就会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育的主体,因此,了解并且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育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新课标英语》所提倡的教学是以任务为基础,学生们学习语言的方式是通过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学生们为了某种特定的学习目的来进行语言行动,通过完成某一任务,来得到相应的学习经验。设计任务的目的是把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提供给学生们,使他们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掌握语言的内涵。
多年来,我在英语教学上一直成绩斐然,实则得益于自己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的一套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现把自己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做法陈述如下,希望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充分备课,调动学生积极性
无论在什么学科教学,备课永远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每次备课我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多次研读教材,仔细推敲教材中包含的深层信息,同时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一定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同样是一节课,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课堂气氛都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全面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我更是深入设计,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化枯燥为生动,化困难为容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深入考虑,比如导入环节,有时用故事引入,有时从历史事实说起,还有时唱一首歌,有时引用诗歌或格言,这样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教材内容时,某个环节不容易理解,就从生活中相同或相似的事情进行比对,或者用实物实验展示等等方法帮助他们理解。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难点都要事先考虑,力求带给孩子们一堂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课堂。如果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课前准备不足时,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经常会出现教师讲课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或目光游离,或昏昏欲睡,或一脸茫然,无所适从,这样的课堂的效率可想而知。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和教师自己,教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进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的气氛,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得教学,因此教师上课时,一定要设法让学生投入,不让他们分心。上课内容要丰富、现实,教态要自然,讲课要生动、难易适中,做到照顾全部,这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授课才会事半功倍。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得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上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会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去学,也无法学习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那就是帮班上的同学们都改了英文名,尽可能多地讲一些有关英美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故事,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英语,更加喜欢学习英语。另外,学生自己的体验与真实的情境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话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提高他们提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方式非常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会使他们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中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而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
三、突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教学往往存在着教学和实践两张皮的现状,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不能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在课堂上能说的,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表达。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每节课让学生创编情景对话,课下通过英语对话角,英语口语训练小组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这样由课上到课下的英语实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教师自身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教师高高在上的训话式教学,注意平时和学生处好关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英语教师,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英语方面的知识,多讲讲西方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学英语就是一个反复练习从而达到记忆深刻的目的,如果在其中加入趣味的东西,学起来就变得简单了。最受学生欢迎的游戏就是表演童话剧了,原创或者改编都行,童话剧的表演形式多样,比如扮演小白兔和乌龟来个“龟兔赛跑新编”,或者小白兔拔萝卜之类的都能带来很好的课堂气氛。只要我们教师树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时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们去主动学习,就能真正地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关键词】新理念初中语文优化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方向,大量的作业、枯燥的记忆和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没有生命力、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学生情感价值的缺损,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策略,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教师的努力方向。为落实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用趣味性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步骤。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新课教学的导入环节,一贯采用“开门见山、直接讲解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给人一种课堂氛围严谨、枯燥的的感觉学生下意识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对教学内容没有缺少探究的热情,没有学习的兴趣点和探究的动力,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导入法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采用漫画导入法。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两幅图画:一副是一个白须老翁带领一群乡下人在凿石运土,汗流浃背。另外一幅图则是一个开着小轿车的年轻人直接从山中的隧道疾驶而过。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想:“愚公到底该不该去移山?”这时,学生会对图中老翁和年轻人的两种行为展开热烈讨论,积极思考和讨论两者行为的心态,探究他们不同行为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导入,既可以缓解学生课堂上的紧张情绪,又可以以趣味漫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课前的讨论和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启发式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古代启发式教育的精髓,也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一贯主张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是一种形式,与其花费精力去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还不如直接让学生记住答案更方便有效。学生只会一味地去背去写,不会思考答案的原因和过程,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目的、也不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落实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海燕》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海燕吗?海燕的生活习性是什么”、 “作者在描写海燕的同时,还描写了海鸥、海鸭等海边生物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等。这时,学生根据老师问题的引导,则会改变直接从老师嘴里得到的答案,调动起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层层推进地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从而在一环扣一环的思考和讨论中,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既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用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摆脱传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罗布泊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们的乱砍滥伐和肆意索取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千疮百孔。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村庄周围的一些环境破坏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一些保护自然,阻止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危害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等。这样,学生可以从学习中了解到人类自私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接着让写学生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保护自然环境,这样又训练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转变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升学和考试”的错误观念,拉近了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提高自身的社会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用新颖型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情境;问题启发;自主探索
新课改实施与推广以来,广大一线思品教师探索出诸多高效课堂方案,一时百家聚集,或相互肯定或相互诘难,在质疑和启发中大浪淘沙,逐渐优胜劣汰,诠选出符合初中生认知和发展的一些教学方案和流程,这就为我们彻底破除传统的灌输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课堂时间毕竟只有短短的45分钟,我们必然不能每一节课都死搬硬套名师的经验之谈,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班级的教学实情,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找到其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节点,这样才能优选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流程,才能对症下药,真正丰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鉴于此,笔者特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立足实际学情,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联系生活情境,启发理解认知
知识来源于生活。如果我们将学生普遍感到枯燥的偏重理论说教的思想品德课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那肯定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理解和认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基于大量的实践给出的指导经验,它直接告诫我们要将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展现出来,以切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活跃课堂,激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思想品德“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内容时,照本宣科不行,严肃的理论说教更不行,所以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来让学生感受自己因身份角色不同责任的变化情况:在家作为子女,孝敬长辈是我们的责任;在校作为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责任;朋友之间忠成友爱是我们的责任。那么,谁对我们负责呢?在家父母是我们的监护人,要为我们的行为、安全及衣食住行负责;在校作为学生,各位师长为我们的学习和纪律负责;朋友之间,朋友为我们的友爱关怀负责……我们还可以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对比生活中责任的重要性:甲同学横穿学校绿化带,在草坪上踩出两行脚印,乙同学给校园内的小树浇水;A老师悉心开导和启发学生,B老师高高坐在讲台上任下面学生打闹……大家通过这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情况或者体会,或者对比,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谁负责,怎样负责,认识到我们要在各自的角色中负好自己的责任,才能创建美好生活。
二、设置启发问题,引导知识迁移
问题是对学习和探索的启发和驱动。学生普遍反映思想品德课好像是泛泛而谈,自己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而问题给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准绳,打破了课堂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定对应的、有梯度的、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完成整个知识内化迁移。
比如“在教学“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为了激活学习兴趣,驱动大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探究,笔者就通过如此问题设计来启发和引导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1)先出示“人口与森林变化示意图”提问:该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大家对我国环境问题严峻性的认识)(2)有人认为人是劳动者,人越多创造的财富越多,对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人口、环境与经济问题的发展关系)(3)我国存在怎样严峻的环境及人口问题现状?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让大家在讨论分析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此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拾级而上,攀登课堂知识的高峰,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问题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搭配合作小组,实现自主探索
新课标要求我们还原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而思想品德知识多是开放式的思想,如果以死板说教的方式多会让学生逆反,所以,我们就可以设置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大家以组为单位,参研学习目标,同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与提升。实际操作中我们要认真分析每位同学的优势和特长,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筹备学习小组,这样既保障了组间的竞争公平性,又实现了组内的相互提携梯度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我就设置了开放式小组互助学习模式,以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建5个人的“异质小组”,然后确定本节课共同学习和讨论的知识目标:懂得“人必有责”“人各有责”,做到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之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在二十分钟左右的自学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
如此设置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这样既有前置任务,又有后置练习,为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课堂做好了铺垫,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思品课的价值,让学生学有所获。
四、完善开放教学,提升分析能力
教学活动不能是死板单一的,每天都以一个模式重复,学生没有新鲜感。针对思想品德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比如,针对大家有意见分歧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通过辩论式教学来让学生自主实践和辩驳,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方式来认知和学习。例如,在教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时,我让学生以“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我们吃不愁、穿不愁,是不是还需要坚持‘艰苦奋斗’精神?”为辩论主题,正方: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生活作风和道德品质,也是一种不畏艰难、坚韧不拔、奋发图强、拼搏创业的精神状态和高尚情操。反方: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过苦行僧式的生活。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必要把艰苦奋斗挂在嘴边。让两方开展辩论,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上面是笔者集合众多优秀教学案例遴选出的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认知发展的教学流程。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教学先进方法,但是,我们不要将45分钟的课堂当成实验基地,我们要以自己班级的实际学情为基准,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最优化的方案和流程,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1]薛家平.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J].教育探索,2010(6).
[2]刘晓阳.初中思想品德课“多边互动式”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1(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一直处于无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有几点看法:
1.抓好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做好研究准备工作。
3.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4.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5.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
我们根据学生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M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6.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高效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在消耗相同的时间与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数学是小学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学科。不管是在中考中还是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数学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正是笔者在研究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背景下,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做了简要总结与分析。
一、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近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近年来,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也有不少。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思维与逻辑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以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差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依赖或被动状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不假思索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也比较少,思维长期僵化不活跃,学生还没有形成与同伴合作探究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二)教师教学思想陈旧
许多数学教师对于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动机并不清楚,单纯的认为自己长期以来都是优秀的数学教师, 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斐然, 也深受学校、家长与学生的欢迎,就可以保持现状,不必进行改革。尤其是一些示范性小学的许多数学教师, 更是如此。在这些教师眼里,这是不合理也是不可理喻的要求,这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好不透彻,教学思想也有待改进。
(三)对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认识欠缺
传统“灌输式”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教师已经习惯了“讲授法”教学,一时之间难以改变。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对小学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放开双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探索。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很难打破,要想实现传统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四)学生思考能力欠缺
想要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独立思考总结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方程求解这一模块中,学生会接触到求解方程的多种方法,每一种证明方法都有自己的限定条件和公式,不同的方法既有类似又有不同,如果学生不主动总结,进行对比记忆,很容易混淆。
面对这种状况,数学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积极引导独立思考与总结,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正确思路与方法,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适当给予帮助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总结学习技巧的习惯。
三、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一)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在教师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学生能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也能在课堂学习中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首先,要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其次,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预习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把预习当成一种习惯。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还较为欠缺,在预习过程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例如教师第二天要讲鸡兔同笼的典型习题,教师就可以在前一天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根据例题理顺思路,并额外做十道相同类型的题目。第二天上课前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见解,为教师课堂讲授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与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小学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高效的课堂不仅可以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几何体时,只能在黑板上给大家呈现出立体几何的某一个侧面,这样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黑板上的平面图形不够形象直观,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实现小学数学的阶段性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兼顾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必要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内部互帮互助,在课堂上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问。除此之外,学案设计和作业布置也可以有所差异,基础较差的同学只需完成学案上的基础题目,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继续完成拓展题目。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营造趣味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好奇心和反叛心里较强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枯燥的数学题目变得生动起来;还要不断加强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抽象的数学题目变得更加具体化,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有效策略
高中物理属于一门自然科学,其在整个学校教学中难度较大,同时它也是高考理科中一个重要考试部分,由此可见,只有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高效课堂重点强调“高效”,它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够反映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最优。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根据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合理的安排和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案,以此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具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分清主次,同时还需要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高中物理高校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扮演教育者的身份,因此其必需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作用,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被教育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1]。
二、实施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
(一)课堂提问、情景再现实现物理高效教学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将物理教学和生活实际二者有机结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导入课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信心。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出力的单位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利用二力平衡,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在教师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按照老师的提问,重点记忆这些知识,从而得出力的单位是牛顿、力的作用效果就是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等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二)合理安排、制定方案实现物理高效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高中物理教学涉及的知识点众多,不可能一次都在课堂上讲完,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学习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因此只有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制定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减少一些无效学习的行为。例如:在学习《功和功率》这一课程的时候,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就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物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功的计算问题、以及功率公式、区分功和功率的方法等内容,而其他的定义和举例可以简单了解即可,对于一些例题,选择经典题目、有代表性的题目来讲就可以,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超出考试大纲的题目,由此可见,只有分清教学的主次,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和内容,从而提高高中物理科学教学效率。
(三)互动交流、提高素质实现物理高效教学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一直强调减轻学生负担,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做法显然不再适合现代的课程。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老师应积极探索和思考,不断追求高效课堂。
一、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标准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最高教学效率的活动,它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标准。第一,初中生学习必须有意义。在一节化学课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他们的能力,不仅是针对少数学生,而且是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让他们大多数人都要有所提高。第二,组织有效的课堂合作。合作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而且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调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每个人之间的互补,促使他们进步与发展。[1]
二、构建初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方法
1.基于高效课堂背景下,采用趣味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而能够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游戏有极高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老师要针对不同的上课内容开展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同时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意义,这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同的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一个是关于氧气如何制作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将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有4个人,老师分配出若干仪器,让他们组装实验室制作二氧化碳的装置,而且等待他们组装结束以后,再接着组装氧气的实验装置。通过这样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组装所需的实践最少,并且仪器链接得最精确。最后老师给予点评,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2]
2.强化实验环节可以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初中化学是一门源自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从人们吃的食品到穿的衣服到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材料,等等,可以说化学已经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些都离不开反反复复的化学实验,因此实验对于化学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化学实验的水平直接影响化学发展。只有从基础教育开始强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才能使学生更能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当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后,开始慢慢接触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这时,他们会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能使原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一些典型的实验,一定要先进行演示,然后纠正,最后提高,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
例如:在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作氯气时,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然而水的沸点又不是很高,所以氯气很有可能带有水蒸气,因此,不能用水,代替用饱和的氯化钠进行洗涤。老师可以接着这个实例向学生讲解有关氯气与水、氯化钠与氯化氢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如何避免化学反应产品被污染的防备工作,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严格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再次进行演练时,可以避免再犯错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3.老师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这是教师授课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保证一节课顺利地进行。老师要精心备课,让一节课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产生兴趣,当学到一些化学用语,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有可能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更多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如果老师上课的语言无味,思维不活跃,内容简单,没有深度就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想要上好一堂课,老师就必须精心备课,同时要研究学生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计正确的教学过程,从而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例如:结合化学的历史过程,讲解书本中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如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说,居里夫人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从而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这样使他们感受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主动地学习。又如:对于教材中元素符号的记忆,老师可以将这些符合分批次地布置给学生,对于元素的化合价,老师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将重点知识化为简单的,易于学生记忆,这样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而不减。[4]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慧.高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标准与实现[J].基础教育,2013(4):56-57.
[2]高莉霞.浅谈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化学趣味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2(19):35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