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影艺术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36

序论:在您撰写电影艺术的特征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电影艺术的特征

第1篇

关键词:电影艺术 审美特征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艺术。它是近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是动态的再现型艺术,它的美就在于塑造鲜活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反映和再现生活的本质。然而,电影与电影美学又不是同一个概念。电影是指以纪录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片段为基础传递信息、制造效果的一种异质综合性的媒介手段,是可以配有声音效果并具有画面性质的动态影像。而电影美学要求电影首先要以电影的特殊艺术手段来认识现实和反映现实,也就是要具备电影的思维特点和艺术特点。电影艺术几乎拥有着其它艺术的所有表现手段。因而相对于一般美学来说,电影美学无论在色彩、空间、线条、影像上都表现的更复杂更全面一些。本文旨在从电影艺术的高度综合性、反映现实的逼真性、视听的高度融合性和时间空间的高度自由性四个方面浅要地探究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电影艺术的高度综合性

我们说电影艺术是各种艺术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艺术,这是因为电影几乎拥有着其它艺术的所有表现手段。在它的肌体中有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各种因素。而这种综合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种艺术的综合,并且,集各种艺术元素于一体。它汲取了各种艺术的表现特色。如:汲取了绘画对光、影、色、线条、体积的独特处理,以及如何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本领;汲取了音乐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独特的听觉艺术元素;又如:将文学溶入电影艺术,主要在于汲取文学塑造人物形象与典型的方法,以及故事情节的结构安排,细节的描写方面等。二是,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电影艺术是各种艺术中科技含量最高的一门艺术,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电影从无声片、有声片到现今的彩色片和立体电影,都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二、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我们知道电影最早被称为“活动的照相”。至于照相我们是清楚的,所谓的照相就是真实地记录生活中的原貌,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是静态的。而活动的照相也是真实地记录生活中的原貌,只不过是把可见的事物在运动中纪录下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是动态的。因此,二者具有一个共同特性――逼真性。谈到逼真性,照片的逼真在于人物、景物的真实;而电影的逼真性除此之外还在于,电影还能发出物体的声音和人的语言,它和活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使电影具有了更强的逼真性。另外,电影还能够把生活中的颜色和色调逼真地反映在银幕上,使人们直接观赏到色彩艳丽的世界。这样,银幕上的生活由于运动的画面、声音和色彩三者的结合,就更加接近于现实生活了。这一点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都看过电影。有些电影看过数边,甚至过了许多年我们依然喜爱,比如:《地道战》。究其原因,就在于影片的内容就是生活本身,它真实的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用镜头真实的纪录了生活。

电影艺术的逼真感还有另一个表现――蒙太奇――电影的独特表现手段。蒙太奇虽然来源于建筑学,但它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经验却有着相似性。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不断地改变空间范围和视角。比如:有时远观、有时近取;有时从这个角度观察,有时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有时平视,有时斜视,有时仰视,有时俯视;有时固定地看一个事物的变化,有时则随着事物移动看一个事物的变化。人们正是通过观察点的变化以及从不同的观察点上所得的综合印象去了解事物的外貌。而电影正是根据这个特点产生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平拍、斜拍、仰拍、俯拍等景别以及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在内的各种移动镜头,并将各种景别、镜头连接在一起,使观众如同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去观察反映在银幕上的生活,产生一种接近于现实生活的逼真感受。

三、电影艺术的视、听融合性

电影艺术是视觉与听觉为主的影像艺术。视觉、听觉以及视听融合性都是电影艺术的基本特性。要探讨电影艺术视、听的融合性,首先,来看看传统艺术。绘画艺术是用画面来塑造形象,但是缺少了音响效果;音乐艺术是用声音来塑造形象,但又缺少了画面,也就缺少了形象感。而电影艺术的出现,尤其是有声电影的出现,使艺术具有了音响与画面的高度融合。电影和戏剧又有所不同,电影和戏剧虽然都重视动作性,但电影更重视的是视觉动作而戏剧更重视的是言语动作。电影艺术不仅善于汲取绘画的特点,还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音响和画面的高度融合性,使得形象更为真实,更为丰满,更具立体感。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台的画面外传来令人荡气回肠的《台》的音乐,构成音响与画面渗透、情景交融的意境。

四、电影艺术时间空间的高度自由性

电影艺术是一种典型的时空综合的艺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艺术,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同时展开的。电影艺术的时间是指空间化了的时间,成为具体可闻可见的空间运动;电影艺术的空间是指时间化了的空间,它有一个时间的流动过程。电影既是在空间中展开的时间艺术,也是在时间上延续的空间艺术,它把时间艺术的表现性与空间艺术的造型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而成为拥有时空自由的一门崭新的艺术。由于电影艺术的这种特性,它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了极大的自由性。比如受众对一个时空统一的镜头的感受并不是纯粹用钟表来计算的,它还受到镜头中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多少以及它的节奏的影响。信息量大,时间感就短,信息量少,时间感就长;节奏变化强烈,时间感就短,节奏变化缓慢,时间感就长。这里还涉及一个电影艺术时空的交错的问题。所谓时空交错指的是打破现实时间的自然顺序,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场面进行交叉衔接,将联想、回忆、幻觉、梦境同现实融为一体,使时空呈现出跳跃性并获得多层次的展示。电影艺术似乎有一种不受物理空间和自然时间束缚的力量,与其他艺术相比,电影艺术更能摆脱时空的客观规定性,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简单论述,我们对电影这门新兴的艺术的审美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不仅有利于电影艺术的创作,同时也有利于电影艺术的欣赏与评论。当然,要进一步的、深入的探究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不仅要对电影艺术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还要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电视、现代科学技术、受众以及审美心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研究与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 辛、甘 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

[2]莫•卡冈:《艺术形态学》,凌继尧译,三联书店,1986.12。

[3]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4]E•吉甘:《论电影艺术的特点》,见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1984。

[5]王世德:《影视审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4。

第2篇

摘要:动画电影艺术是现代艺术形态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它又伴随着人类社会文化与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并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得不说,动画电影艺术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具备的独立精神与审美特征。

关键词:动画电影;现代艺术;试听

动画电影艺术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因素,动画电影艺术作品的技术创造包含影像、声音和表演造型及剪辑等极其复杂的数字科技的环节,动画电影艺术创作流程从剧本到制作,再到出品,国家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影视文化产业链机制,它不仅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需要,而且还带动了几乎整个社会的视觉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动画电影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艺术。她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她是近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她的美就在于塑造鲜活的典型的人民喜爱的艺术形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反映和再现生活的本质。然而,动画电影与动画电影美学又不是同一个概念。动画电影是指以绘画为手段,以纪录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片段为基础传递信息、制造效果的一种异质综合性的媒介手段,是可以配有声音效果并具有画面性质的动态影像。而动画电影美学要求动画电影首先要以动画电影的特殊艺术手段来认识现实和反映现实,动画电影艺术几乎拥有着其它艺术的所有表现手段。因而相对于一般美学来说,动画电影美学无论在色彩、空间、线条、影像上都表现的更复杂更全面。

一、动画电影艺术的高度综合性

动画电影艺术是各种艺术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动画电影几乎拥有着其它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段。它包含着有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各种因素。而这种综合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多种艺术的综合,并且,集各种艺术元素于一体。它汲取了各种艺术的表现特色。如:绘画对光、影、色、线条、体积的独特处理,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本领;以及音乐的韵律美、节奏美等;还有汲取文学营养、故事情节,塑造故事形象。其次,动画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动画电影艺术还是各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门艺术,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产物。

二、动画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社会

动画电影从产生开始,利用绘画的手法,结合照相术,真实而夸张地再现社会生活,所呈现出来的是全新的艺术审美享受,而动画电影所释放的艺术感染力越来越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动画电影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

另外,动画电影不仅能够把现实生活中反映在银幕上,使人们直接观赏到自己的生活世界。而且还能把理想的生活反映在色彩艳丽的画面中,采用运动的画面、优美的声音和绚丽的色彩三者的结合,让人们可以欣赏到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这一点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甚至过了许多年我们依然喜爱一部好作品,比如:宫崎骏的《龙猫》,在于动画影片的内容就是生活本身,它真实的反映生活的本质,再现了生命的理想,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动画电影艺术的表现性,它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经验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还有一种抽象的表现性。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是不断地改变视觉范围和视角。从远观、近看;平视,斜视,仰视,俯视;相对固定地看一个事物的变化,有时则移动看一个事物的变化。人们通过观察所得的综合印象去了解事物的外貌。而动画电影还产生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平拍、斜拍、仰拍、俯拍等景别以及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在内的各种移动镜头语言,并将各种景别、镜头连接在一起,使观众如同在现实生活中那样去观察反映在银幕上的生活,产生一种接近于现实生活的逼真感受。所以这也是动画电影现实性的表现之一 。

三、动画电影艺术的视、听融合性

动画电影艺术是一个视听的艺术,她是视觉与听觉为主的影像艺术。视觉、听觉和视听融合性都是电影艺术的基本特性。要探讨动画电影艺术视、听的融合性。

首先,用传统造型手法来塑造动画形象,其次必须加上音响效果;用音乐和声音来塑造形象,使动画电影艺术具有了音响与画面的高度融合。但动画电影更重视的是视觉动作塑造。

动画电影艺术不仅善于融合绘画的特点,还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音响和画面的高度融合性,使得形象更为真实,更为丰满,更具立体感。比如:《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中最后哪一个画面,飞扬的旗子在缓缓升起,仿似在跟外出和归来的船儿问好。画面外传来令人荡气回肠的的音乐,构成音响与画面渗透、情景交融的意境。 悠扬而美好。

四、动画电影艺术时间空间的自由性

动画电影艺术是一种典型的时空综合的艺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艺术,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同时展开的。动画电影艺术的时间是指空间化了的时间,成为具体可闻可见的空间运动;而动画电影艺术的空间又是指时间化了的空间,它有一个时间的流动过程。动画电影既是在空间中展开的时间艺术,也是在时间上延续的空间艺术,它把时间艺术的表现性与空间艺术的造型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而成为了一种时间空间自由的一门崭新的艺术。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简单论述,我对动画电影这门新兴的艺术的审美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不仅有利于在动画电影艺术的创作,也有利于动画电影艺术的欣赏与评论。当然,要进一步的、深入的探究动画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不仅要对动画电影艺术本身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还要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影视、现代科学技术、受众以及审美心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研究与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动画电影艺术的发展。

总之,动画电影艺术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具备的独立精神与审美特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努力丰富动画电影艺术的内容和形式,还要为人们不断提高的艺术欣赏水平注入新的生命能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动画电影时代!

参考文献:

[1] 彭湘. 动画专业学生学好《视听语言》的必要性[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8(05)

第3篇

目前,社会大众对于网络电影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位。简单来讲,人们将在网络上进行播放的视频称之为网络电影。也有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只有专门用于网络传播而制作的电影才能被称之为网络电影。本文主要分析网络电影艺术的特征与传播价值。

关键词:网络电影艺术;特征;传播价值

电影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用来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可以说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以及形成了非常具体的概念。而近两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网络不断的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甚至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信息传递技术的高度发展,传统的电影领域内又延伸出一种全新的电影形式,即网络电影。网络电影之所以被称为电影,那么其所属的领域必然在电影领域的下辖内,那么网络电影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要有电影的一切特征,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网络电影。像目前网络上正在热播的《暗黑者》这种网络连续剧目只能称之为是网剧,而不能称之为是网络电影。其二,网络电影作为网络基础上的一种艺术门类,那么它就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网络传播特征。所以综其来看,网络电影的定义应该是在传统的电影基础上结合网络传播特征并能够展现时代需求而制作的一种电影艺术形式,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电影是具有数字化、个性化、互动性等基础特征的。

一、网络电影的特征

提及网络电影的特征,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网络电影的个性化。从艺术的角度上来说,艺术应该是为每一个人而存在的。但是其实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电影这门艺术走的还是大众路线,换句话说传统的电影是为了迎合社会风尚而产生的一种大众文化,但是网络电影的存在这从这种大众的高端层次走下来,抛开传统的“公共性”,表现的是个人生活情绪的宣泄,同时也是小众自我情怀的表达。而且从网络调查中来看,有很大一部分表示单身一人的时候会看网络电影,而谈恋爱的时候则会去电影院去看传统电影。其实这就是目前网络电影的现实,它不同于传统电影中为了迎合大众而对情绪化的表达模糊化,相反,它就硬生生的为了一小部分人的情绪负责,它所服务的对象就是那一部分有着与电影相同“情绪点”的人。

网络电影第二个不得不提及的特征就是其交互性。而这种交互性的基础就是互联网的高度发展。而且网络电影实现了信息的传播受众的主动性,也就是说受众不再被动的接受信息,相反的是他们会主动的去接受这些信息并且主动的将其传播出去,这就是网络电影作为网络平台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强大优势。因为在网络的支持下,观影者可以对观影内容进行选择,而且具有相当大的选择空间,甚至于网络电影将传统电影的门槛降低,让平民大众也有机会亲自加入到电影的摆设过程中,DV、手机的高度普及,电脑编辑软件的简易操作使得拍摄电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且网络电影的另外一个互动性就在于它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与帮助。因为对于传统的电影来说,一旦拍摄成功并上映之后就意味着无论出现怎样的声音都是无法进行调试和更改的,但是网络电影不同,网络电影是存在很大程度的自由的,你可以边拍边播,而且在拍摄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收获的意见进行修改。可以说网络电影的拍摄将不仅仅是一个拍摄团队的事儿,可能会是很庞大的一个网络使用群体共同完成的一个艺术品。这就是网络电影与传统电影之间最大的不同。

二、网络电影的传播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很可能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里网络将成为社会结构的最重要的支柱之一,那么网络用户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网络电影的发展来说将会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所以网络电影的影响力也将随着网络视频观看者的基数越来越大而渐渐凝聚起更大的价值。首先从文化艺术的价值上来看,网络电影的存在将会让电影这门艺术更贴近与现实生活。尽管我们常说艺术起源于生活,但是实际上目前的很多电影更多的是为了票房而存在的商业电影,而这些电影已经渐渐失去了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发现与思考了。但是网络电影不同,首先其不具有广泛的盈利空间,其次其实质上是一种小众艺术,最后网络电影通常都是展现实际生活的直观现象,那么这就意味着网络电影将会很大程度上的弥补传统电影在生活性上的不足,并最终实现生活化的传播。

而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讲,虽然网络电影的盈利空间不及传统电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电影就失去了它的经济价值,首先我们从成本上看,传统电影在电影城成品的基础上要进行加工、宣传、发行,所以成本之高是普通百姓所不能轻易触碰的。但是网络电影不同,它集发行与宣传于一体,而且就电影的制作来讲并不讲求高超的技巧,只在于其是否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看其实就成本而言,网络电影可能只是传统电影的零头,而这也就意味着网络电影一旦盈利,那么这个利润空间僵尸非常巨大的。其次,我们看,网络电影现在已经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了。譬如说许多网络终端商、运营商纷纷加入到网络电影的制作行列中来以电影作为宣传的支点,进行渠道整合和进一步的企业宣传,而这种商业营销模式的形成就意味着网络电影产业链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为许多具有电影制作梦想的年轻人创造了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所以网络电影是具有非常高的传播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孙宇,戴盈盈. 网络电影:分众传播、产业融合与联合治理[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2).

[2]茹秀华. 论网络电影的传播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选择[J]. 电影文学. 2010(02).

第4篇

[关键词]电影艺术;本体特征,美学

从2004年10月24日《孔雀》在北京电影学院的首映开始,《孔雀》在观众面前已经充分展示了它那迷人的羽翼,并在国际级水准的第55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评委会大奖,即“银熊奖”,在中国商业性电影日益繁盛的当下,凸显了中国艺术电影的独特品格。

由于电影具有照相性和纪实性这种最显著的美学特征,它可以最完整、全面、真实地把历史的画面复现在人们面前。因此,电影便具有了其它艺术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势。在电影中,时间的运动借助空间环境显示了它的形象美丽;而空间造型则透过时间的运动、故事情节的展开,赋予它更为丰富的表现力。鉴于电影艺术的这些本体特征,在商业电影、娱乐电影盛行的今天,电影导演往往忽视对电影艺术本体特征的探究,而仅以票房收入作为衡量影片是否成功的标准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众所周知,柏林电影节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电影节之一,以艺术和严肃著称。《孔雀》并没有很强的商业性,它是一部艺术电影,相对于故事情节而言。《孔雀》更注重的是人物的生存状态和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表达,它的成功充分体现了电影艺术本体特征的回归。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孔雀》对电影艺术本体特征回归所起的推动作用。

一、音画为内容服务

1.画面传达思想。

画面是电影最重要的基本表现元素之一,电影与电视剧、戏剧的不同就在于电影是一门借助电影画面来向观众传达思想或内容的艺术,没有电影画面就没有电影,人们是不会把一部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的东西当成电影的。然而,导演也不能只借助优美的电影画面而随意地编造一个故事来附和画面,这样做也许能让观众因陶醉于优美的画面和摄影技巧而获得较高的票房收入,但其最终结果只能导致电影的空洞乏味,这样的电影充其量只能称作商业影片,是不会给观众留下多少美好记忆的。比如说,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度获得不菲的票房,但比起《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千里走单骑》等影片来说,笔者认为,还是后面几部影片更能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回味的余地,而《孔雀》正是这样的影片,它将故事与摄影画面完美地融为一体。

就故事本身而言,《孔雀》以一种少见的从容讲述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影片由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物的一段经历,三个故事彼此交错,但内容迥异,显示出创作者对故事结构的熟练把握。影片每一段的开头都以全家人围坐在公共走廊下吃饭的场景开始,伴随弟弟的画外音,人物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带给大家一份深深的感动。姐姐、傻哥哥、弟弟,三个充满个性的人物和他们那无比鲜活、真切的生活赋予了影片情绪的巨大感染力。《孔雀》中一个普通家庭在一个时代的生活和遭遇代表了许多普通家庭的经历,从而具有历史的意味。在这段历史中,三个人物的成长历程就是三段心灵史。丰富的内容和强烈的情感使影片成为一部代表中国电影艺术最高水准的作品,影片所表现的成长主题更是以浓浓的情感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就画面而言,出身于摄影师的顾长卫是上世纪末最后20年里活跃在中国影坛的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其摄影作品包括《红高粱》、《菊豆》、《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等杰出影片。其中《霸王别姬》还曾获得1992年第66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由这么一位熟悉画面造型的导演执导的电影,处处充满了画面的造型美。

但是,这么美的画面构图仍然是处处在为影片的故事内容和主体思想服务。由于故事的整个基调是低沉的,因此影片‘在光线使用上特别注意与内容的匹配,有效地控制画面与色调,使该片默默呈现出平易近人的伤痕美感。国内很多影片的美术设计都突出花哨华丽的服装造型或匠气怪异的灯光画面,而《孔雀》却与众不同,那种清淡而略带象征意味的气质竟有和1976年至1984年间艺术界所倡导的“伤痕美术”与“自然主义”如出一辙。这一点在第一部分姐姐的故事中最为明显,如当姐姐躺在挂满白色床单的天台上看漫天落下的降落伞,以及征兵失败后独自躲在房间窗台上绝食的画面等等。其平淡的构图与色彩构成可谓精确合理;而且用影片中难得的白色与蓝色在这个充满梦想的女孩身上倾注了诗意而当她走入家中便陷入昏黄的灯光,干净纯洁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无情的打破了。如此“伤花静放”的设计传达出隐隐的疼痛与悲凉,也更能与该片含蓄沉重的人文关怀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讲究的灯光、美工与构图配以老百姓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故事,《孔雀》得到电影界的广泛认同是毋庸置疑的,真正实现了电影画面传达主题思想的目的。

2.声音弥补画面的缺陷。

众所周知,电影艺术是画面和声音的复合艺术。但是,电影中的声音一定要和画面相匹配,用以弥补画面的不足,而不能喧宾夺主。《孔雀》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其声音的使用含蓄内敛,恰到好处。这里以影片的配乐为例,证明这一点。

随着冬天的园中孔雀徐徐转身,舒展开自己绚丽的羽毛,之前若隐若现的舒缓弦乐主题被色彩更加明亮的提琴演奏代替,全片结束。与整部电影表现出来的安静气质一致,《孔雀》的配乐含蓄内敛,充满形式感,几乎很少有段落,每每在情绪到达顶点之前戛然而止。时而忧郁时而欢快的手风琴和舒缓的弦乐串起了整个影片。

影片多次运用了同一主题的弦乐,但它似乎总是伴随着梦想破灭之后的现实庸常生活,并且还多次担负起了过渡三人故事的任务。例如姐姐决定了要和领导的司机结婚后,妈妈和姐姐一起在地上缝制新被子,这时舒缓的弦乐渐起,姐姐坐着自行车嫁了出去,音乐没有间断,电影直接过渡到了哥哥的故事。而哥哥和自己的农村媳妇一起在雪地里推车收摊时,同样的弦乐主题再次响起,电影又自然过渡到了弟弟的故事。

手风琴是影片中唯一出现过的真实乐器。片子伊始,第一个镜头便是姐姐坐在呜呜作响的开水壶旁缓慢的拉着手风琴。当姐姐第一次看到跳伞并幻想自己成为一名伞兵的时候,略带欢快的手风琴主题配乐渐达,直到帅气的北京伞兵从天而降,琴声戛然而止。当手风琴再次响起的时候,姐姐的伞兵梦已经破灭。

除了姐弟二人给哥哥下药的段落,《孔雀》的音乐并未让人感觉压抑。正如所有普通人的生活,一点小小希望总是迅速被残酷现实融化,没有呼天抢地的大悲大喜,没有惊天动地的曲折离奇,《孔雀》的音乐总是配合着剧中情节适时收尾,展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 含蓄。

二、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影视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而影视技术的每一次革命和进步,又给影视艺术的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也带来了新的美学观念,使影视本体特征得到了完善和成熟,从而把影视作品提到技术和艺术合流的层面上来。

电影艺术包括画面构图艺术、美工艺术、剪辑艺术、化妆艺术、配音艺术以及布光艺术等,而电影技术包括了摄影技术、后期剪辑技术、音画结合技术、特效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电影艺术和技术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艺术推动着技术的发展,而技术又体现着艺术的价值。

随着影视技术的第四次革命,影视中大量运用了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大量的电影作品广泛地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出数字模拟场景,甚至制作出三维数字明星。其中,好莱坞电影中就大量的渗透着高科技因素,如《龙卷风》、《泰坦尼克号》、《怪物史密特》、《阿甘正传》等。因此,现在的电影导演一提到电影的技术含量,很自然地就把电影的数字技术含量作为评价标准。

而《孔雀》既没有多少高科技的介入,也没有引入精彩绝伦的数字特效,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对影片技术水平的正确评价。如上所述,电影技术种类繁多,而《孔雀》所采用的摄影技术、后期剪辑技术、音画结合技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电影不能只关注技术,要力求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技术只是手段,它终将要为电影艺术服务,实现电影的艺术价值。《孔雀》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将电影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共同体现了电影艺术的本体特征。

三、表现美学与再现美学的完美结合

电影自1895年开始,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00年来,电影在摸索中前进,从最初的杂耍样式发展到现在的成熟形式,其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了各种电影美学倾向。综观电影100年来的发展,主要有两种明显的电影美学倾向:表现美学和再现美学。世界电影美学的发展可以把二战作为分水岭,战前50年,表现美学主导了世界电影界的美学思想,战后,再现美学崛起,而最近20年来,电影美学向综合美学方向发展,也标志了电影业的逐渐成熟。

笔者认为,《孔雀》正体现了电影美学向综合美学发展的趋势。导演顾长卫花重金请美工师精心打造了一条20世纪70、80年代的街道,使那个时代的景象得到了真实的再现。《孔雀》中的每个镜头都流露着现实中真实的人性与冷静的情感。影片并没有主旋律般健康向上的主题,将镜头完全对准底层的人们,表现他们自然的生存状态,没有刻意的丑化,也没有冷嘲热讽,只是让观众内心体会着或喜或悲的震动。

电影中大量运用了长镜头。长镜头是电影再现美学的主要表现手段,而《孔雀》正是利用这样的再现手段将事情的发展过程如实地呈现给观众,并且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镜头的表现力。例如,《孔雀》的最后一个段落使用了一个长镜头:很多年过去了,三个孩子都步入了中年,结婚、生子有了各自的生活。春节的时候,他们分别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去动物园看孔雀。姐姐抱着孩子和丈夫走过,孩子引逗着孔雀开屏,孔雀并不为所动,姐姐于是告诉孩子:“你爸爸家的山上都是孔雀”,此时的姐姐已经绝对没有了当年为了拿回一个自制的降落伞可以很干脆地脱掉裤子的冲动,她完全屈服于命运的婚姻,接受了孔雀不开屏的事实,却又留下了一丝希望给孩子;哥哥和妻子走过,孩子在妻子的肚子中,哥哥代替孩子来引逗孔雀,却被瘸腿的妻子制止,哥哥说出了大不了养几只孔雀的话。简单的台词,却让人感觉到在他的眼睛中并没有什么美好,因为任何美好都可以物化,不过,这看似天生愚钝的哥哥,却是三兄妹中得到最多的一个。那么,究竟谁才是生活中真正的悲剧呢?弟弟背着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妻子走过,面对不开屏的孔雀,他说出了最科学合理的解释:“冬天的孔雀是不开屏的”,在生活重重压力下放弃了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弟弟甘心被女人养起,沉沦为一个靠出卖某些男人的能力而存活的工具,他并不感到羞愧,而是很正常地生活着。但是,兄妹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各自走过之后,孔雀豁然开屏。这个长镜头既如实地向观众展示了兄妹三人观看孔雀的全过程,又起到了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作用,即“我们所有的人都像孔雀,身上长满故事,一生中经历过的爱恨情仇,如同色彩各异的羽毛长满人生。人生是个笼子,我们每个人都被关在里面,别人观赏我们,我们也观赏别人,同时我们也观赏自己”。

然而,艺术毕竟不是现实生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就是放大。假如导演只是简单地再现生活,那么他就已经沦为一个复制的匠人,而电影也就成为了枯燥的纪录片。而《孔雀》没有流于对生活的复制,它将生活和生命里纤毫如发的微妙情感与念想勇敢地放大,放大到我们可以直视它,可以面对它,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话题公开地谈论或者唾弃。这便是优秀的电影带给人们的思考,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并非都一味地接受创作者的思想。如果观众完全接受了导演的思想,那么,电影就失去了艺术的特性,而成为说教的工具,就不能称其为电影了。

第5篇

[关键词] 电影音乐;审美特征;艺术性表现

艺术的本质是情感,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通过外在的表现来传达其内在的灵魂,现代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地重视其艺术表现,让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来感受生活,在艺术作品中体验内心情感。当然,现代艺术形式也越来越丰富,通俗易懂的、晦涩委婉的、抽象的,等等。同时,丰富多样的艺术种类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音乐、绘画、电影等。这些艺术表现满足了我们的精神层次的追求。电影音乐就是将音乐融入电影中,包括一切有唱声的和无唱声的音乐,其必须与电影的内容和所展现的主题相融合,用于体现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感。因此,电影音乐是电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没有音乐的电影就失去了其艺术魅力。在电影作品中,越来越多的音乐丰富着电影的内容,使电影作品更具美感,更富有艺术性表现,也使电影的思想情感能更好地传达给观众,加深了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所以,电影音乐对于提升电影的感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能使电影作品能够更丰富更完美地展现给大众。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一)电影音乐具有画面描绘性

电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其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展现其艺术魅力。在电影作品中,画面展现是一种直观的表现方式,其关系着电影作品能否将故事情节更好传达给观众。通常来说,电影音乐都是和电影画面融合在一起的,不同的画面需要不同的音乐来诠释和表达。声音和画面的有机结合是电影音乐最显著的特点。电影画面给予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而电影音乐则是最直接的听觉冲击,通过电影音乐在画面中的融合,使电影画面更富立体性、真切性,也使画面表现直达观众内心,增强了对电影画面的艺术描绘。比如,欢快的画面融入欢快的音乐,悲感的画面融入悲伤的音乐等等,使电影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深刻地诠释了电影中的各种场景和情感画面。所以,电影音乐具有画面描绘性,是电影音乐典型的审美特征。

(二)电影音乐具有情节表现力

电影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的,电影情节是电影情感表达的关键,也是电影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在电影作品中,音乐都是贯穿于整个情节发展中的,随着电影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变换着。比如,在情节的展开阶段需要一种表现期待心情的音乐加以陈述,增加观众对电影内容的期待感,在情节进行过程中需要根据情节的变化而融入恰当的音乐,而在情节时又需要配以烘托气氛、抒感的音乐,如高亢激昂的、绝望悲伤的、欢欣鼓舞的,等等,电影音乐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音色等特征来增强电影情节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特征,使观众在音乐中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所以,电影音乐具有很强的情节表现力,能够更好地诠释电影的情节发展。

(三)电影音乐具有剧情从属性

电影音乐和电影的剧情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作用,共同表现电影作品。电影音乐依附在电影剧情中,使电影剧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而电影剧情的表现又离不开电影音乐,使电影音乐的艺术作用更突出。单方面来说,电影音乐具有剧情从属性。电影音乐在创作时都需要把握电影的内容,体会电影的情感,也要了解导演的音乐风格,只有全面掌握这些信息后,才能进行音乐创作,才能够使音乐与故事完美融合,加深电影的故事表现。所以,电影音乐不同于单纯的音乐创作,是受电影内容限制的,是依附于电影剧情的,通过音乐的有效融合,使电影剧情更真实,更富表现力,更淋漓尽致地展现电影作品。

(四)电影音乐具有气氛渲染性

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观众,最主要的原因除了电影本身的剧情和内容外,还有音乐。音乐是渲染电影气氛的一个有效手段,其常常通过节奏旋律的变化来烘托电影气氛,营造一种特定的电影效果,加强观众的视觉体验。电影音乐在渲染气氛时,并不是刻意地刻画主题,也不是单纯地解释画面,而是通过音乐这种手段为影片营造出某种效果和气氛,这种抽象的电影元素使观众能身临其境,捕捉更多的电影色彩。一般来说,电影音乐有整体渲染和局部渲染两种形式,整体渲染是以主题音乐的形式出现,表现整部影片的主题旋律。而局部渲染是将音乐穿插在情节中,表达特定的场景效果。总的来说,电影音乐通过抽象的手段来烘托电影气氛,渲染电影艺术效果。

(五)电影音乐具有情感升华性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电影作品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情感,使观众获得特殊的情感体验。在电影作品中,观众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画面、音乐等方面体会作品情感,加深对电影感情的体会。电影内容是情感表达的基石,而电影音乐就是情感表达的调味剂,没有音乐的电影是无法抒发感情的。音乐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可以将电影情感升华,使观众获得更强的情感冲击和体验。比如,很多电影到故事时都会融入特定的音乐,借助音乐手段将整部电影的感情升华到最高点,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使观众的内心情感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如果没有音乐,这种艺术效果将大大减弱,降低了电影的情感艺术表现。所以,电影音乐具有情感升华性,是电影作品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

(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效果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乐器,也可以通过人声,不同的形式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现代社会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就音乐来说,多样的音乐形式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具体到电影作品中,融入音乐使电影更有艺术魅力,音乐的缓、重、轻、急,音色的不同,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都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特征,这些音乐特征相互交织,互相融合,能打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电影效果。而且在不同的电影场景中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比如人声和乐器对电影作品诠释就有差别,其不同的艺术特点能够满足电影内容的需求,人声通常表达得更直接,乐器的表现则更隐晦,根据不同音乐形式的运用使电影的艺术效果更丰满。

(二)表现内容的丰富性,丰富电影作品的艺术内容

音乐是一种具体和抽象相融合的艺术,音乐的内容是具体的,但透过内容所表现出的艺术又是抽象的。音乐通过歌词、旋律、节奏来表达其内容。电影音乐不同于单纯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内容更丰富,需要根据电影作品的内容来选择音乐内容,而反过来,音乐的内容又必须能够表现电影作品。所以,电影音乐的内容大多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轻快舒缓的音乐可以包含舒适的生活、美丽的自然环境、愉悦的心情、幸福的爱情,等等,一种音乐风格或者音乐旋律可以蕴涵很多内容,增加了观众想象的空间,使电影作品的艺术内容更丰富更饱满,让观众对电影作品有更多的畅想和体验。

(三)表现色彩的变幻性,增加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电影音乐除了有丰富的内容外,还具有变幻的色彩,虽然音乐所表达的艺术是抽象的,但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却能让电影作品多姿多彩。如果说电影作品是画板,音乐就是调色笔,让电影作品充满艺术色彩。比如,在电影作品中,当电影画面温馨祥和时,可以运用舒缓轻快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如粉红色般的恬淡。当电影画面是黄昏或深夜时,就可以运用柔和的曲调,表现出一种蓝色调的音乐色彩。而当电影画面清新愉悦时,可以运用愉快的音乐,表现出一种绿色调的音乐色彩。所以,不同的音乐曲调或旋律都有不同的色彩,能表现不同的电影场景,使观众体验色彩斑斓的电影世界,增加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表现画面的美学性,加强电影作品的艺术功能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创作艺术,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艺术形式,随着观众对电影热爱,其对电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画面精美、音乐动听、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电影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在这些因素中,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已成为电影美学艺术必不可缺的元素。正因为音乐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才使得电影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能充分发挥电影作品的艺术功能。而电影音乐的美学性主要体现在其变幻的曲调、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并将这种艺术形式恰当地融入电影作品中,能很好地洞悉电影人物的心理和内心情感,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使观众在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达到了完美的享受。因此,电影音乐的美学性也增加了电影作品的美学价值。

(五)表现情感的真实性,渲染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情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经历一段时间。就目前来说,电影作品需要声音、音乐去增强效果,没有音乐的电影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艺术感,不能很好地感染观众,并使观众获得情感体验。电影音乐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情感表现,不管是其形式的运用还是内容的表现,都是为了更好地抒感,让观众在电影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在电影作品中融入音乐可以让情感表达得更真切、更能打动人心。比如在悲伤的情景中融入一段悲伤的音乐,将使这种情感升华,增加了人们的悲痛之情,让观众的感情得到释放,电影艺术也因此而发挥了作用。所以,电影音乐能增加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渲染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情。

三、结 语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大众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而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作品的一部分,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具体来说,电影音乐在表达电影主题,抒发电影思想情感,表现电影艺术美感,提高电影艺术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很好地将电影音乐运用到电影中,才能使电影更丰富,更具吸引力,也才能使观众在电影中尽情享受,释放感情,获得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向阳.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J].电影文学,2008(07).

[2] 熬坤.美学视域下电影音乐的功能――兼评《钢琴师》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09(02).

[3] 王艳.论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及价值功能[J].电影文学,2010(22).

[4] 沈佩伟.论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J].电影文学,2010(08).

第6篇

[关键词] 电影音乐;审美特征;艺术表现

电影导演为了使影片故事情节的渲染性达到最大化,一般会借助音乐来实现这一目的,利用音乐诠释影片的内容。作曲家会根据电影导演的整体思路,深入了解影片故事中所要展示的主题思想才会进行音乐的创作构想。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结合,需要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的原则。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电影音乐具有“画面音乐”之称。电影音乐,顾名不难思义,是进入电影中的音乐,音乐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使命,体现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这就决定了它带有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审美属性:一方面,它具有音乐艺术的审美属性,例如抒情性、形象性、表现性、表演性、节奏性、韵律性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电影艺术的审美属性,诸如互动性、综合性、蒙太奇性、画面性、银幕性、造型性等。这种特殊的审美属性,决定了电影音乐特殊的审美品格――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关联性

电影音乐不像普通的音乐只为展示自己的美,而是要完成电影整体的艺术意图的传达。不论是引起听者的联想和想象也好,还是直接唤起人们的情感认知也好,还是纯粹展示音乐本身的美也好,纯音乐都不存在同另一个外在的艺术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当音乐进入电影艺术以后,音乐与画面的形象一同出现,画面中表现的剧情和展示的人物性格、场景的气氛都变得具体而真切,画面中的一切对于音乐是在进行客观说明的。由于音乐与电影画面中展现的事物、人物与电影情节的密切关系,人们往往根据画面的形象内容和电影的剧情来感受音乐。而作曲家进行电影音乐创作时不能像创作纯音乐时那样自由发挥,因为音乐被置于故事氛围和情节之中。当音乐被附上直接可观、生动的画面时,人们对音乐的感受自然会与故事内容联系到一起,产生比较明显的感受和理解。电影音乐要从属于影片的总体构思,它必须要受到影片作为母体的制约,不能离开电影本体范畴。电影《美丽人生》的音乐之所以一次次打动观众的心,是因为它的出现让观众看到一颗父亲对孩子的无私之爱。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具有多样性

电影音乐的审美形式丰富多彩,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外国音乐,只要符合人物和场景,就被赋予了灵魂,就能深入观众的心里。如《恋爱通告》中的古筝曲、美国影片《星球大战》中的交响音乐,《我的野蛮女友》中的《D大调卡农》等。在电影《英雄》的配乐《风》中,将日本鼓用中国的传统打法演绎并且加入中国叉和人声,听起来杀气腾腾,震人心神。在电影《夺命感应》的电影配乐中加入了澳大利亚土著人的乐器作为音乐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电影《英雄》中,西洋交响乐团发挥了巨大的表现力,北方粗犷、豪迈、果敢的人物性格和帝王霸气、大漠孤烟、黄沙漫天的意向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三)电影音乐的审美指向性

电影音乐是以电影为载体的特殊艺术形式,其内容必然是为电影服务的,电影中的音乐是有目的存在的,或反映主人公心情,或烘托影片气氛,或控制影片节奏等。总之,它必须受到电影情节和画面的制约。如在反映主人公内心情感时,观众从视觉上得到的审美特征是人物最直接的喜怒哀乐,音乐的作用就在于对这种内心进行一定程度的渲染。电影逐渐走向时,观众的审美更多关注在多角度变化的画面、局促的电影节奏上,衬托的音乐也必须具有紧张、刺激的审美特征,因为只有这种明确的指向性,才能保证音画一致。《与狼共舞》中,影片的最后,狼叫声的原生态音乐,哀伤、壮丽,宣告了印第安马背文明的结束,引起观众对于现代文明发展造成的破坏的深切思考。

(四)电影音乐的乐段组合性

从宏观上讲,电影主要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综合,亦即画面艺术与声音艺术的综合。而在电影的声音艺术中,音乐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电影音乐不同于一般的音乐的一个重要价值特征是它不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而是以间断的形式呈现。电影情节的变化推进和画面的跳跃性以及音乐和画面的从属关系造成了电影音乐的这种价值特征。电影音乐受到蒙太奇结构的直接制约。描写情感情绪完整的纯音乐很难配合电影急速跳跃的画面。电影音乐有相对完整的片段,但大多数情况下,电影音乐是数以秒计的短促片段,把这些片段组合才构成一部电影的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必须与电影画面紧密结合,并遵循电影叙事的时空系,其内容、结构、长度,都必须由电影的要求来决定。

(五)电影音乐的审美效应产生的吸引力巨大

许多电影音乐到处演唱、演奏,甚至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电影音乐成为音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许多电影音乐作品,也成为名歌、名曲。影片《霸王别姬》的音乐《当爱已成往事》,《人鬼情未了》的音乐《奔放的旋律》,《海外赤子》插曲《我爱你,中国》,影片《魂断蓝桥》的插曲《友谊地久天长》,《泰坦尼克号》的插曲《我心依旧》等,都为影片的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而那些以演唱电影歌曲而闻名的歌星数不胜数,如席┝•迪翁、惠特妮•休斯顿、成龙等。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聂耳、雷振邦、谭盾,著名电影音乐指挥家尹升山,著名电影音乐歌唱家郭兰英等,更为广大观众所熟知。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录音器材的不断更新,电影音乐越来越为大众所喜爱认可,欣赏电影音乐也成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性表现

作为电影艺术的基本结构元素之一,电影音乐的艺术性表现是多方面的。

(一)电影音乐营造画面的具体氛围,渲染声画合一的艺术效果

音乐都在抒发着情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有感而发,揭示了人们的内心活动。在电影《雏菊》中,贯穿电影的配乐是由钢琴和小提琴打头阵,多了大提琴的浓墨,整首乐曲就具有神奇的力量。音乐由小提琴开篇,紧接着钢琴响起,这种基调让人的眼前闪过的是一种充满阳光、宁静和谐的生活。当过渡到女声和声和大提琴混合时,女声空灵的唱腔衬托着大提琴的厚实,让人的心也不由得跟着震颤,这好像置身于梦境一般。画面中的雏在微风的吹拂下,有节奏地颤动着,而大提琴的琴弓正是随着雏菊的颤动而有节奏地触碰着琴弦,神奇的画面,让受众感到每一次触弦,雏菊的颤动是那么有力。隐喻了女主人公其实拥有不为人知的力量,埋藏在她看似柔弱温柔的外表下的是一颗寻找真爱并且为爱人牺牲的坚强的心。

(二)电影音乐能最大限度地丰富作品的表现手法,有效地提升作品的质量品位

以强烈的感染力、震撼力强化艺术效果。《美丽的大脚》是一部立意清新的唯美电影,电影中多用意象的艺术手法来展现自然背景、文化思考、生存状态、民俗风情等。静态的画面中插入非常和谐的音乐和静止的画面相互交织、相互融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了乡村教师的善良和质朴,引领观众进入一片纯净美好的艺术天地。通过音乐和流动画面有机融合,在观众心目中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恋爱通告》虽然是一部爱情文艺片,但是其中的主题音乐《你不知道的事》贯穿剧中,让每个怀春的少女憧憬爱情的美好。

(三)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还能激发联想,引发时空的转变,帮助画面转接

欣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联想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将电影音乐视作一串简单的音符在连续进行。电影音乐往往采用一些特别的音乐来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联想,有时通过音乐交代时间背景。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以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革命歌曲乃至《国际歌》的片断,表现了“”时期的时代背景。让受众联想到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通过视听,观众内心会自然产生一种心理联想,这种联想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及音乐的渲染,在观众的心目中会出现一种不自主的情感释放。

(四)电影中的音乐可以帮助剧情加大情绪的渲染

我们都知道电影如果没有了音乐就显得毫无生气,音乐给大家带来的不光是听觉上的享受和剧情上的渲染,更重要的是加大了艺术感染力的效果。电影情节从一开始直到发展过程到顶端都需要音乐起着调节作用。轻重缓急之间使观众产生了联想的享受。这就是优秀的电影给观众美的感觉和评价。例如在日本很有名的电影《东京审判》中,就是按照音乐节奏和电影情节发展合拍共进的。开始时音乐低缓,到了阶段音乐开始激荡热烈,让人感觉心跳加快。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音乐的节奏也是伴随剧情的发展不断变化节奏,来烘托电影达到艺术的顶峰。

(五)电影音乐抒发着情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有感而发,是人们内心活动的揭示

电影是艺术,而艺术是对生活的升华,因此其也承担了弘扬善良、美丽,鞭笞凶恶、丑陋等责任,即电影的抒情功能,而抒情功能最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描写以及一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和心境,而这也正是音乐的表现力所在。观众通过音乐的抒情,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物,并形成对人物的喜爱或憎恨。影片《人工智能》中的略带金属质感的间奏,《红颜祸水》的悠扬华美之曲,《侏罗纪公园》中时而壮美时而婉转但都不缺乏气魄的和声,《冲出亚马逊》中时而低沉、时而高亢但总给人以振奋的乐音,都让受众完全沉浸于影片中,被影片的情绪所感染。

三、结 语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性在于它形成了对电影主题思想的融合与烘托,显示出电影音乐语言审美特征上的升华,展现音乐与特定画面结合上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这些审美属性是征服观众的深层原因所在。电影音乐在伴随电影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具有自身一套完善的创作体系,电影音乐这种画面与音乐“化合生成”的特殊艺术作品,必将如其他优化变异的事物一样,以独有的杂交优势,呈现出巨大的创造性、丰富的表现力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王维,卢冰.浅谈电影音乐美学[J].电影文学,2008(09).

[2] 张爱民.论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作品中的功能[J].电影文学,2008(13).

第7篇

微电影的定义

“微”,即“小”,微电影通俗的解释就是小电影,在播放时间上较短的电影。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些年轻人经常利用自己手里的数码设备,将拍摄的画面上传到网络上,以各大网站作为播放阵地,而且每个影片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不超过30分钟。进入新世纪之后,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微文化在年轻人中迅速风靡。而且手机技术的普及之快,足以让每一个年轻人人手一机,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影像拍摄。加之之前所形成的网络电影基础,微电影的概念被初步确立,即以微文化作为文化背景,以网络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以多元化的群体为创作者,拍摄出的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的短小影片。做电影是一种新形式的影视艺术,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代中国微电影的艺术特征分析

1.个性化的影像表达

首先,从微电影的接受来看,前文中提到,微电影是以微文化作为基础的,伴随着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断丰富,整个社会形态,无论是理想和现实,都处于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尤其是对空闲时间的分割,使人们难以再有集中的大时间段,而是一些不同的碎片化时间。这种碎片时间自然需要碎片化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来填补。微电影本身的特点就满足了这种需求,同时伴随着微电影类型的逐渐多样化,人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如爱情题材、励志题材、怀旧题材等,满足了人们时间和审美的双重需求,无疑是一种个性化的需求满足。比如在午休时间,利用十分钟观看一部微电影,虽然十分钟的时间不长,但是如果每天坚持观看,那么一周下来,所观看的时间量也能够达到一部传统影片的时间。况且不同于传统影片的是,每一个微电影都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全新的审美体验。

其次,从微电影的创作来看,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上,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色彩、从平面到3D,每一次巨大的变革,都是少数专业的电影人所主导的,似乎和普通民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在物质条件上的限制,只能是以观众的身份来欣赏电影。同时,电视艺术的普及,也给电影的发展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很多电影人认识到,电影创作不能再延续之前的精英化路线,而是要放下身段,主动走亲民路线。而微电影的出现,恰好是对这两个问题的完美解决。一方面,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普通人拥有一套摄像设备不再是梦想,可以随时随地录制视频的手机自不必说,就连非专业的高清摄像机,也不会超过万元,能为大多数的电影爱好者所接受,使他们的电影梦想得到了最初的实现。加之网络的开放性,又使得这些作品能够及时、广泛地传播,让自己的个性和自由有了释放的平台。所以充分满足了个性的情感表达需要,这种情感既包含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也包含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所以说,无论是创作角度还是接受角度,微电影的出现,从根本上满足了人们对电影、对艺术的个性化需要,对这种个性化需要的满足,也是微电影赖以生存的基础所在。

2.多元化的叙事表现

叙事是电影创作的根本目的,正所谓“船小好掉头”,微电影因其在时间和容量上的特点,所以在叙事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样,因为要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表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既不能像传统电影的铺陈叙事,也不能像广告一样一语中的,而是要探索一种特殊时间段的特殊表达方式。两种原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微电影叙事的多元化。

如情感叙事。情感是电影的灵魂,叙事的构建、发展和结束,无一不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微电影对这种以情入戏,以情贯穿的传统有着很好的继承。如风靡一时的《老男孩》,之所以能够得到70后一代人的充分认可,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是以青春和梦想这两个所有年轻人所共有的情感为基础。《父亲》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都与父亲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这种普遍的情感性,能够让影片在叙事上获得最大限度的认可。所以情感叙事也是为电影普遍采用的一种叙事方式。

如结构叙事。传统电影一般都采用开端―发展――结局的叙事结构,但是微电影受到时间的限制,往往都对这四个环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省略。正是这种不完整性,反而激发了观众更多的联想。如《老男孩》中,开篇只用一个播放着广播体操的大喇叭和一套蓝色的校服,就交代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这种简洁性也获得了最普遍的适应性。《一触即发》中,部分的激烈打斗戏和追逐戏几乎占据了影片的全部,最后在凯迪拉克坐驾的帮助下杀出重围,完成任务。开端和发展部分则没有体现,从而激发了观众的联想。

又如字幕叙事。创作者们在影片的开端或结尾,加上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从而对影片的叙事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如“11度青春系列电影”中,每一部的最后都有一段字幕,这些字幕既是对全篇叙事的总结,更是一种发人深省的思考,如《东奔西游》中,结尾字幕写道:“神仙也在奋斗,你呢?”是啊,你呢?亲爱的观众。观众在不自觉中就联想到了自己,表现出一种不舍,一种意犹未尽……

3.互动的表现形式

微电影以网络为主要的存在平台和传播方式,加之自身所有的特点,构成了微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的互动性特征,这种互动性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创作方面。因为微电影在拍摄技术门槛的限制较低,只要喜欢电影的人,都可以拿起手中的拍摄设备,进行微电影的创作,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保存和展示。很多创作者在拍摄之初,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只是用一种影像手段记录下某一个事件、某一种情绪或者某一种状态。可以说人人都是大导演。从影片的内容来看,大部分微电影中,故事的主角都是一些小人物,多为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没有宏大的叙事背景,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平凡和简单是其最大的特点。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事电影创作,这无疑是电影艺术和人类互动性的最大体现,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拉近了电影和人们的距离。

其次,从欣赏角度来看。传统电影不管是在影院还是电视中播放,都是典型的一对多的传播方式,观众们要被动地接受这个单一信息源的信息传递,所以观众是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的。特别是进入影院观看影片,要购买电影票,即便是影片不合自己的口味,电影票也是不能退换的。但是微电影却表现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特点。作为微电影的存在平台,网络是面向每一个人开放的,观众可以在众多的微电影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而不用多支付任何费用。作为对影片的评价来说,一些网站频频推出新的技术,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对影片进行评价,评价者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比如优酷、土豆等国内著名的视频网站。在播放窗口的下方,都会设置简单的评论选项和专门的留言空间,通过这种评价,推动这部作品的传播。同时也能够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创作者。这种一对多的传播方式,无疑是对传统传播方式的颠覆,从本质上拉近了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4.商业化的价值取向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商业化时代,各种艺术创作很难避免商业化的影响,传统影片的从拍摄到上映,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商业化的历程。作为微电影来说,有的作品可以称之为加长版的广告,有的作品则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广告的影子,当观众用一种商业化的眼光审视微电影的时候,这种商业化的价值取向就得到了凸显。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首先是微电影作为广告植入的载体。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信息融入影片所表现的场景中,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产生对品牌的印象,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其优势在于避免了直白宣传给观众带来的反感,而是让观众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于是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场景、服装和道具等,都成为植入式广告的载体。如《老男孩》中,曾经出现了“科鲁兹欢乐男生全国赛区火热报名中”的宣传字样。《父亲》中,主人公使用了苹果、三星等不同品牌的手机。《一触即发》中,主人公是借助于凯迪拉克汽车才得以杀出重围。这些产品信息都被创作者以有意或无意的方式体现出来,很多时候产品商几乎不用做任何投入,观众的抵触情绪也明显减轻,达到了产品商、创作者和传播平台的多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