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6:25:32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计量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价值管理; 泛会计; 会计范式; 会计概念; 会计范围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08-04
一、问题提出
为什么要选择价值管理计量管理作为会计新范式的基础呢?因为社会正处在新变革的初始阶段,这种变革“甚至比工业革命更要有震撼力,因为成千上万看上去毫无关联的变化同时出现,构成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体系,与之伴随的又是一种被叫作‘现代化’的全新的文明或者生活方式”[ 1 ]。这场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及其运作方式:(1)企业不再有清晰的边界,而演化为一个由价值链交织起来的网络组织;(2)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成本(Cost)、质量(Quality)、时间(Time)、服务(Service)和环境(Environment)都是赢得客户的关键因素;(3)企业也是一种产品,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企业重组(Corporate Restructuring)、兼并与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已经发展成为新的产业;(4)价值作为一个综合的竞争力指标取代利润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当代企业追求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而价值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关注的关键问题。所以,从价值管理计量的视角来构建新会计范式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管理大师Peter F.Drucker(1991)指出传统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会计模式未能为最高管理层提供战略所需要的信息;Marsh(1999)认为企业价值管理是一个管理结构,通过评价和管理企业活动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并通过股票价格的增加、股利的增长来给予奖励;Feldman和March(2003)提出一旦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对应时,选择相适应的价值管理模式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趋同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夏冬林(2006)认为基于价值信息系统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企业资产的价值,它可以提供的信息更接近市场估价,更及时地验证市场预期,从而更加有利于价值管理绩效的实现。本文将对照传统会计研究基于价值管理计量管理的新会计概念与范围,并考察其变化之处。在此,笔者把基于价值管理计量的新会计概念称“泛会计”(Pan-Accounting)。
二、泛会计概念的界定与比较
(一)泛会计概念的界定
泛会计范式是什么?它与传统会计范式有何区别?概念是范式的基础,辨析新旧范式的会计概念界定是正确理解泛会计范式内涵的第一步。新范式下的泛会计准_定义为:会计是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通过价值计量过程反映其增值活动和控制环节,以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目标。泛会计概念范围不仅包括传统财务会计范畴,还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范畴纳入其中。
1.泛会计的属性具有两重性
第一,计量是基本属性。价值计量是泛会计存在的最基本理由,泛会计是对价值管理活动的信息映射。通过账户系统和财务会计确认及计量是对企业价值活动描述的一个基本维度;同时,也可以基于业务流程更加同步和实时反映价值活动信息的多个维度表达。这可以采用公众认可的传统会计的公允价值或者历史成本计量,也可以采用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变现净值(NPV),甚至可以采用市场客户值(MVA)、经济增加值(EVA)和股东增加值(SVA)等。泛会计计量就是企业价值管理多维信息计量。第二,管理活动是派生属性。泛会计的管理活动属性需依附于价值计量属性,价值计量与价值管理难以分裂,它需要通过价值管理“提升器”功能来实现。泛会计计量必须体现“价值管理活动”来反映其背后的价值活动。不过,在泛会计计量信息粒度、相关性、频度性、前瞻性和空间性等设计表达方面,泛会计计量程度与范畴要远远丰富于传统会计计量,能够更好“满足”价值活动的需要。
2.泛会计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
泛会计跨范围不仅涵盖传统意义的财务会计,而且包括企业一切价值增值活动计量的其他学科,如管理会计、内部控制、审计、公司财务管理多方领域。它的信息表达规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对企业外部提供的价值信息(如财务会计),它遵循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规则,与企业经济活动并不同步,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形式过滤掉大量价值信息;第二类为对企业内部提供的价值信息(如管理会计),它更强调价值活动增值的内在逻辑(如卡普兰教授的战略价值地图和波特的价值链等),信息计量与企业经济活动要求同步,且强调管理多目标的信息多维度要求;第三类为对企业外部投资者提供的价值信息(如公司财务管理),由于强调前瞻预测性要求,因此,它遵循公司财务管理的价值评价规则,不要求信息的可靠性和追溯性,而要求更好反映并购或重组时资产的未来价值。
3.泛会计逻辑结构更加灵活和多样性
我们知道,传统会计逻辑结构比较单一和固化,采用会计凭证方式将信息输入账户系统,会计凭证将特定方法和特定数据固化起来,而泛会计逻辑比较灵活和多样性,采用基于决策支持(DSS)逻辑思想,让方法库、数据库和专家库并行存在,根据多目标来组合生成不同信息支持决策和管控,它是一个与业务流同步实时系统。可以理解,传统会计账户系统是泛会计系统的组成部分或一种特例存在。
从强调账户系统的传统会计扩展到强调价值计量的泛会计,泛会计“是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的概念界定不仅是对原有范围的简单延伸,而且是内涵与外延的根本性拓展。
(二)与传统会计概念的比较
传统会计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8)对会计的概念定义为:“会计是计量、处理和传送有关经济单位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依据它所提供的信息,报表使用者可据以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该概念还是把会计本质界定为信息系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迁,“会计是信息系统”的概念表达愈来愈显得狭隘。它将除会计账户系统提供的价值信息之外的各类货币计量信息和会计管理行为排除在外,其实,游离在账户系统以外的成本实时信息、管理会计过程信息、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信息、内部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以及公司财务管理控制信息等,这些价值信息不作为会计范畴的信息并剔除在外,传统会计的生命力将会被湮灭。泛会计概念与传统会计相比,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特点:
1.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泛化的“重心”
传统会计的重心不是“资产”,而是“收益”[ 2 ]。传统会计确认计量围绕资产、负债、收入和成本等六个会计基本要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收益”,它最能表达企业契约各方的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关键点。随着时代变迁,“收益”信息反映过于狭隘和单薄,泛会计需要关注“企业价值”。泛会计信息确认与计量,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组织“价值链”价值增值信息,而且还要把关注扩展到企业外部整个价值链,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标准不再是利润,而是“企业价值”。因此,企业价值管理成为现代管理和控制的核心任务,价值增值也成为当代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个目标对外表现为创造顾客满意的价值产品和服务,对内表现为获得价值链增值(剔除成本后)的收益。可见,泛会计的重心“企业价值”取代传统会计的重心“收益”是未来会计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
2.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宽泛的视角
泛会计概念比传统会计概念的眼界更加全面,不再是单一和外部的视角,而是多维和内部与外部交错的多层次视角。传统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受托责任”或“决策有用性”,向报表使用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这种信息强调相关性,更加强调信息可靠性以便于“利益分配”,具有“政治特征”。这也是传统会计采用“账簿系统原理”将规则和数据固化的根源。反观泛会计系统,它不局限于单一会计信息表达形式: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定期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者,实时提供价值增值信息和绘制企业价值增值活动“战略地图”等。
3.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强调过程性的目标
泛会计与传统会计对目标的理解存在差异。传统会计目标只关注目标本身的内容及其层次性,而泛会计目标除此以外还强调反映目标实现的“桥梁”,即目标的实现过程。新旧范式的会计目标都强调使用者需求导向的产物,看似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然而泛会计范式的会计目标实现了不同使用者多维目标需求的统一,无须像传统会计范式对会计目标作无可奈何的取舍和排序。表面“不起眼”的差异意味着背后结构性的变革。这种结构性变革的要点在于大大缩小了实现途径与会计目标的偏离程度。大量文献已经表明,传统会计目标并不能在传统会计范式下得到很好的实现,而泛会计范式的会计目标由于有了逻辑结构的保障,其实现途径与之偏离程度将远小于以往。从中得到的一个启示是,会计目标研究应该更加重视目标的实现途径,而不仅仅是提出一些关于目标的术语,即强调会计科学的设计性。
4.泛会计有着比传统会计更深度结合的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所产生的作用,它是人造系统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固化结合的产物[ 3 ]。如何定位泛会计范式之下的会计职能呢?第一,反映职能。(1)信息获取和储存。与传统会计系统不同,通过会计凭证记录的会计信息只是泛会计信息的一部分,大量泛会计信息直接来源于业务系统,在业务发生之时就存储在数据库中。(2)反映职能的实现模式。泛会计反映职能有狭义会计模式、改良会计模式和广义会计模式三种不同实现模式。三种模式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它们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企业,没有所谓最优的实现模式,正是泛会计系统异构性的体现。第二,控制职能。对泛会计而言,“控制”与“反映”同等重要,是“反映”职能延伸。(1)价值信息原本就承担着监督功能。一方面,价值信息能够减少人的信息优势,从而使委托人可以更好地观测人的行动;另一方面,价值信息为委托人实施激励或惩罚措施提供了信号。(2)泛会计是价值管理的中枢。企业价值管理目标的规划、分解、实施和评价都需要借助泛会计提供的信息。(3)泛会计通过对资金运动的控制实现对r值管理活动的控制。泛会计系统通过调控资金投向和分配方式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4)数据库与方法库固化的传统会计账簿结构十分有利于监控业务流程。
总体而言,泛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比较,有表1中8个方面的差异。
三、泛会计范围的确定与比较
(一)泛会计范围的确定
“会计范围”一词的含义非常丰富,既可以指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也可以指会计科学的学科范围,还可以指会计人员的职责范围。这里的“会计范围”,主要是从会计理论层面讨论会计结构和功能意义上的范围。作为一个人造系统,会计是有界限和限制的,它既不可能提供无限功能,也不可能无限地提供功能。传统会计被定义为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因而传统会计范围是平面的范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两个维度规定了会计信息所在的平面,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程序和方法划定了会计信息在这个平面上的边界。
如何确定泛会计的范围呢?泛会计是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它具有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二元一体”属性特征。所以,泛会计范围不仅要从泛会计信息(价值信息)所在的平面来考察,还要从信息背后对价值管理的控制行为来考察,这就形成了三个维度。因此,泛会计范围是立体的范围(见图1)。
下面首先从泛会计信息所在的平面来考察泛会计的范围,然后引入控制行为扩展到三维空间来确定泛会计的范围。
1.从二维空间考察泛会计的范围,就是要确定泛会计信息的边界
泛会计作为一个价值管理计量系统,计量所产生的泛会计信息是对价值管理活动的映射,是价值管理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泛会计信息包括三类:(1)传统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就是传统会计范式下会计系统生产的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稍后会进一步说明。(2)衍会计信息。所谓衍会计信息,就是由传统会计信息衍生出来的管理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内部控制信息等。会计信息和衍会计信息主要是用货币来定量化描述信息的,特别是狭义会计信息基本上完全属于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经济信息。(3)类会计信息。类会计信息属于衍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交界的中间地带,它指的是价值管理映射的、有助于内外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其他价值信息,它们可能是货币计量信息,也可能是非货币计量信息。
2.控制行为的引入把泛会计的范围拓展到三维空间
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二元一体”是泛会计的显著特征,信息反映与控制行为无法分割,抛开背后的价值管理来讨论价值计量便失去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可以从企业经营管理的三个层面来理解控制行为的范围[ 4 ]:(1)在战略管理领域内,价值管理应完成四项任务:绩效、获利、衡量尺度和报告;(2)管理控制层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是价值管理在管理控制层的静态表现,而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编制外部报表则是它在管理控制层的动态管理内容;(3)财务交易和作业操作层面,这是价值管理的基本操作层面,是进行有效价值管理控制的保障。
从三维空间分析和确定泛会计的范围,有助于加深对泛会计“二元一体”属性的认识,把“二元一体”属性放到三维空间来考察,可以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泛会计的三维逻辑结构。通过价值计量反映价值管理和利用价值计量信息控制价值管理构成了泛会计的完整逻辑结构。它们产生的经济后果造成了企业价值存量水平的变动,正常情况下这种变动是正向的,即按照价值最大化的方向变动。企业价值存量水平变动是客观存在的内在变化,但还必须经过投资者和价值相关公众的主观价值评价后才能成为人意识中的价值。
(二)与传统会计范围的比较
泛会计范式的会计范围与传统会计范式的会计范围相比,不是原有范围的简单延伸,而是会计内涵和外延根本性拓展所导致的结构性变革。归纳起来,泛会计范围与传统会计范围存在三个层面的差异:(1)信息所在的平面范围不同;(2)讨论范围的空间范畴不同;(3)会计范围的实践涵义不同。
第一,从信息所在的平面范围来看,泛会计信息包含传统会计信息,传统会计信息是泛会计信息的一个子集。传统会计系统是以复式簿记为记录工具、以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确认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系统。传统会计信息的狭义概念是指通过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加工而得的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提供给报表使用者,帮助其进行经济决策;传统会计信息的广义概念,不仅包括财务报表信息,还包括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表外信息,这些信息同样会在财务报告上予以披露,以更好地反映财务报表信息。传统会计信息不包括管理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信息、内部控制信息等衍会计信息,更不包括类会计信息。因此,从信息所在的平面范围来看,泛会计比传统会计更加广泛(见图2)。
第二,从讨论范围的空间范畴来看,泛会计范围是三维空间的范围,而传统会计范围只是二维空间的范围。“价值管理计量系统”与“经济信息系统”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且是一个控制系统。价值计量和价值管理“二元一体”,体现了泛会计范式与传统会计范式的显著区别。
第三,从会计范围的实践涵义来看,泛会计具有职能管理和全员管理双重性,而传统会计只是一种职能管理。泛会计范式包含了芍挚创“会计世界”的视角:对于财务部或者会计部这样的职能部门而言,泛会计是一项管理职能;对于企业整体而言,泛会计是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而全员参与的一系列过程,它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 5 ]。
四、结束语
作为价值管理计量系统的泛会计,其基本目标是反映和控制价值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泛会计概念的提出是对传统会计内涵和外延的升华,这直接表现在泛会计范围比传统会计有了极大的拓展。泛会计范围的拓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信息边界,即泛会计信息的广度超出了传统会计信息的范畴;二是新增的行为视角,即泛会计不仅包括价值信息,还包括信息背后的价值管理活动,三维立体视角是泛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最大区别。
【参考文献】
[1]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黄明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 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 艾哈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会计理论[M].钱逢胜,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 李东,王翔.企业价值战略:现代公司的绩效解析与兴衰奥秘[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陈良华,张P.会计理论丛林与走出丛林困境[J].会计之友,2015(9):6-10.
[关键词]公允价值 概念框架 会计准则
一、前言
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的公允价值会计代表财务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来说,公允价值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是一个复合的会计计量属性。实际上,它直接影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到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每一个要素的不同倚重。
公允价值的运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规则的约束。对会计计量基础由历史成本转换为公允价值后,必须对原有的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会计概念框架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二、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
我们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应尽量在做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考虑与国际接轨。此外,逻辑起点联系和贯穿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尽量明确和单一才能更好的指导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和准则的指导与选择。结合以上标准,我国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较为合适。
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目标:强调受托责任,兼顾决策有用。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及国企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很大以及银行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日渐强大的证券市场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必然是财务会计发展的方向。因此将决策有用作为财务报表的间接目标,是现阶段国情下的一种明智选择。
三、以会计假设为基础
在会计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会计理论界基本上公认的有四大基本假设。我国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不仅是整个会计运行的起点和前提也是整个会计体系正常运行的奠基石,离开了会计假设,其他会计理论都无从谈起。虽然这四大假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这四项会计假设构成了我国常规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它们还是应该包括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来。
四、以会计信息为桥梁
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真实与公允并存、合理可靠和相关并重。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和折现率做出主观判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可核性可能不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其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源自两个须予分开的特征,即反映真实性与可靠性。可靠性可用真实性和公允性两个具体质量标准来表示。这样做既可以使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严密,表达更为准确,也使“真实与公允”这一最为重要的会计信念在财务会计框架中有了一个恰当的位置。
五、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是关键
财务报表的确认与计量是将某一项目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正式列入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的过程,也可称为会计的确认与计量。在会计理论中,确认在广义的确认包括计量;在狭义上,财务报表的确认是根据一定的基础和标准来判断某一项目属于哪个会计要素,应何时列入会计报表。对于计量可包括计量单位以及计量属性的选择。各国大体上对于确认的基础和标准没有太大区别。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确认的标准提出了四条基本确认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这四条确认标准争议不大且考虑到我国成本效益原则,我国完全可以借鉴。
六、以财务报告为重心
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财务报告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使完整的公允价值财务报告体系中体现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应是全面收益表。利得和损失要素的引进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保证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的内容要更加丰富且不断创新。所以目前对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的建议是:一是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二是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三是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四是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五是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财务报告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汇总日常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结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数据。所以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和最重要的部分,理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周长鸣.论会计准则导向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商业时代.2008,(20)
[2]李小荣.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综述.会计之友.2009,(1)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相关性 可靠性 如实反映
靠性与相关性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两大基本特征。许多国家诸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都将相关性列于可靠性之前,但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仍将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特征。FASB新的SFAC No.8,将可靠性质量特征修改为“如实表述”,同时放弃审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这两个可靠性质量特征的指导性标准,意图增加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与相关性。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使相关性至上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遭到质疑。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日益趋同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可靠性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中的去留及其与相关性的权衡问题进行更透彻的分析。
一、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内涵
按照FASB的SFAC No.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反映的对象,这种表述应具有可验证性,同时要做到不偏不倚,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FASB认为可靠性的构成要素包括:如实反映、可验证性、中立性。相关性是指要使信息对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进行类似决策的人士相关,会计信息要成为相关的必须能够帮助用户去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相关性的基本内容。
二、代表性意见选取
(一)研究观点。利特尔顿(1953) 认为收益比资产、资本更接近会计的重心,在什么是真实收益问题上,利特尔顿成为历史成本的忠实捍卫者,他的历史成本原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可靠性至上的主张。SEC委员沃尔曼在《关于未来的会计信息披露》中提出彩色报告模式,将财务报告分为五个不同层次,五个层次上都含有相关性,可靠性可以缺省,可以说是表达了一种相关性至上的观点。
(二)概念框架观点。1980年的SFAC NO.2把相关性与可靠性列为基本质量特征,并在顺序上将相关性置于可靠性之前。这一做法也被其他CF效法,CICA(1988)、IASC(1989)、ASB(1999)的CF对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定位与FASB 基本类似,强调相关性优先但又不将可靠性视为缺省条件,没有走向沃尔曼彩色报告的极端。
(三)我国基本准则观点。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两个优先考虑的质量特征。但是与FASB等概念框架不同的是,在顺序上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强调可靠性但又不忽视相关性。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辩证关系
(一)对立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有时会发生矛盾: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如公允价值;有的信息可靠性较好,但相关性较差,如历史成本。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两者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1.历史与未来的矛盾。可靠性是面向历史的,要求如实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相关性更多的是面向未来,带有较多的估计和判断,强调预测价值、反馈价值,注重及时性。历史与未来、主观与客观这些对立的因素决定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完全兼容,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两者的重要程度必须做出选择。
2.及时与精确的矛盾。作为相关性的附属特征,及时性在保证财务信息有用性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信息提供不及时,相关的信息也会变得无关。然而要提高及时性,财会人员必须减少耗时的认证、核算工作,代之以大量的主观估计、判断,迅速产生一些近似的财务指标来满足需要,这一做法从本质上又损害了可靠性。
(二)同一性。主要体现在:
1.二者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如果信息相关性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持,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从而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但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的意义。
2.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则是指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要使会计信息对使用者有用,其最起码的条件是这种会计信息要值得使用者信赖。因此,抛开计量属性的不同,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定义来看,可靠性其实是相关性的前提条件,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过分精确的信息不但会导致交易费用激增,而且也有产生错误的可能。
四、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
(一)两者关系分类。为了分析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问题,董盈厚曾把两者的关系分为四类,如图1-图4所示。
1.相关性对可靠性的完全替代(图1):沃尔曼彩色报告中,相关性在每个层次上都是必备质量,可靠性可以缺省,相关性可以完全替代可靠性。
2.相关性对可靠性的有限替代(图2):FASB 概念框架中,相关性位列可靠性之前,强调相关性但不缺省可靠性,相关性不能完全替代可靠性,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相对性地替代可靠性。
3.可靠性对相关性的完全替代(图3):以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具有可验证性,利特尔顿固守历史成本原则,而对其他能够增加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完全排斥,可靠性可以完全替代相关性。
4.可靠性对相关性的有限替代(图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历史成本同其他计量属性并存,可靠性优先,可靠性没有完全替代相关性,可靠性在有限范围内相对性地替代相关性。
从沃尔曼彩色报告到FASB 概念框架、从利特尔顿历史成本原则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相关性与可靠性经历了相关性对可靠性的完全替代到有限替代、可靠性对相关性的完全替代到有限替代的均衡变迁路径。
不同均衡对相关性与可靠性作出不同价值评价,每类均衡本质上表现为基于价值评价的一种选择。相关性对可靠性的均衡变迁路径,同时也是一个从强调相关性价值到强调可靠性价值的变迁轨迹,均衡变迁也即价值变迁。
(二)不同目标观下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选择。目前国内外有两种会计目标观,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实际上是一种产权责任,作为产权责任必须如实加以反映,不偏不倚,而且可以验证,以维护产权主体的权益,在可靠性与相关性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中更强调可靠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根本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与资源流动的信息,所以决策有用观更突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三)效率与效能。可靠性是要披露正确的非误导性的信息,是一个效能指标;相关性是要披露尽可能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一个效率指标。根据公式“效果=效能×效率”,如果信息越可靠,越相关的信息会产生越好的效果;但如果信息是虚假的(效能为负数),那么会产生负面效果,信息越相关,产生的负面效果越大。同样,如果信息对决策越相关有用(假设可靠性不变),效果越大(不一定越好,要考虑效能符号),但如果信息是完全无关的(效率为0,但考虑信息成本后效率为负数),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在制定相关会计准则时要权衡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能量,不可过分偏向于任何一方,不然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四)成本效益约束。相关性与可靠性同时受到成本与效益的约束。从成本效益考虑,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先选择相关的信息与先考虑是否为真实可靠的数据,再去判别其是否相关相比,前者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
(五)相关性与可靠性实现时间顺序。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并不是严格的此消彼长的反向关系,在一定条件和情况下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相关性、可靠性的关系以交易的确认时间为参照,相关性相对于可靠性而言只是时间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不能很好的融合时,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会计本身的缺陷导致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不相吻合,在足够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内,事项或交易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差异应趋向于减弱。
五、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现实选择
(一)国际的选择。2010年IASB和FASB的联合概念框架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确定以“决策有用性”为主导的目标观,避免使用“受托责任”术语,将“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作为基本质量特征,用“如实反映”取代了“可靠性”,突出强调相关性的质量特征。与原可靠性质量特征相比,“如实表述”的“表述”范围将会更广,取消审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内涵也暗示FASB意图放松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条件,扩大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范围,从而增加透明度。但是从强调客观性、真实性这个层面上看,“如实表述”依然没有偏离可靠性的核心内涵。可以看到,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从强调可靠性到突出相关性,是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的选择。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国家作为委托方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决定了其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号”服务来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当一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人素质尚不足以理解复杂的会计信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这些都要求增强会计信息可靠性。但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正日益完善,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会大大增强,且经济全球化中,各种国际业务迟早会进入我国,会计信息与国际趋同已成为现实,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需求也将显得越来越迫切。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在目标的定位上仍然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并逐渐向“决策有用观”发展。
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与会计目标决定了我国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选择应遵循“可靠性为主不忽视相关性”的原则,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可以将相关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质量标准,将可靠性作为首要的质量标准,以相关性统领可靠性,以可靠性作为相关性的保障,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和谐统一,打破两者矛盾对立的局面。即在信息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提高相关性是我国目前在二者之间权衡中做出的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董盈厚,侯铁建.基于IASB 概念框架的可靠性质量特征之认识理性――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与讨论[J].会计研究,2011,(1).
2.葛家澍,杜兴强.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考(上)[J].财会通讯,2004,(11).
摘 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理论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会计概念框架的构成,会计实务的操作等有重要影响。制定一套系统完备、逻辑严谨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会对会计的发展和完善产生重大意义。2010年美国FASB的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8,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信息 质量 特征 会计概念公告
伴随着FASB第八号概念公告的,新的概念公告也带来了会计报告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的变动。此次概念公告中,会计目标仍旧沿用了决策有用观,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变动较大。相比于原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无论是在层次与重要性划分上还是在科目的表述上,都有了一定改动,并值得注意。
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大致划分为两类,即基础质量特征和强化质量特征。其中,基础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relevance)和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而强化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比性(comparability)、可证性(verifiability)、及时性(Timeliness)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其中,可比性(comparability)还包括有一贯性(consistency)。此外还有普遍的限制条件,即成本限制(the cost constraint)。概念公告中还提及了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信息质量特征和成本限制的应用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其在预期事项和现有经济资源或债权上的应用就将会有明显不同。
一、相关性(Relevance)
具有相关性的信息就是指该信息能够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具备有相关性的信息,即便不为决策者所用或决策者通过其他资源获知他们,也仍就对决策制定产生影响。此次概念公告中关于相关性的定义与concepts statement 2中的定义相同。
相关性包括有预测价值(predictive value)、反馈价值(feedback value)和重要性(materiality).预测价值就是信息在决策者对未来事项进行预测时可以使用。反馈价值则指能够对已发生事项予以反馈和检验。信息只有在具备预测价值、反馈价值或二者兼有的时候,才能为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这也正是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被包含于相关性的重要原因。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内在相关,具备有预测价值的信息通常也会具备有反馈价值。例如,当年收入可以为下年收入预测提供基础,同时又可以与以前年度同期收入比较以提供反馈信息。
重要性(materiality)是一个尤为突出的改变。所谓重要性,即是指对该信息的错记或遗漏将会对决策者决策制定和判断产生影响。在concepts statement 2 和Framework(1989)中,都对重要性下过类似定义。不同的是,concepts statement 2将之视为一个与其它质量特征相关的单独的质量特征,而Framework(1989)则将其视为相关性的一个方面。在之前的质量信息框架中,重要性被视作为一个会计信息的普遍约束条件。在第八号公告前的讨论和征求意见稿中,也都将重要性视为一个与其他质量特征相关的信息确认的门槛,但是,一些反馈信息也表明不应当将重要性视作一个普遍约束条件,因为它并不能限制报告实体报告信息的能力,也并不是有用信息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相比之下,它更像是相关性的一个方面,因为缺乏重要性的信息也不一定对决策者完全无用。因此,FASB同意并采纳了这一观点。认为重要性是相关性的一个方面。
二、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
忠实表达,即忠实的表述报告信息,它包括有完整性(Completeness)、中立性(Neutralltv)和准确性(free from error)。在实务操作中,完美地做到绝对的忠实表达几乎不可能,因此,FASB要求在可能的范围内将其发挥到最大化。
完整性(Completeness)要求披露的信息应当包含所有使用者在理解和判断该经济现象时所需的所有描述和解释,例如,一个关于某团体资产的完整信息应当包括:1.关于该资产本质的描述。2.关于该资产的数值描述。3.这些数值所代表的意义。4.影响这些信息质量和大小的因素以及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
在原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框架中,完整性并没有被作为一个质量特征而单独强调,但是,在满足成本限制条件的前提下保证信息的完整与全面对于使用者的决策制定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八号概念公告中,FASB将其放入了忠实表达中。
中立性(Neutrality)是指在获得、选择、表述会计信息时,不存在任何主观臆断和偏见,这些信息也不会被用于操纵或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接受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中立性并不是说这些信息对于决策者没有影响或者是用途,相反,他可以给决策者在进行决策和选择时提供很大帮助。在概念公告之前的意见征集中,也有一些反馈意见认为中立性的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具备有相关性的信息也就一定存在有主观因素,换言之,因为会计信息是一种旨在影响决策制定的工具,其必然无法实现中立性。
准确性(free from error)准确性不仅对于经济现象的表述上不可以有错误或者遗漏,在表述与计量的方法选择和应用上也不应当出现错误或者遗漏。准确性并不是指各方面的绝对精确,例如,对于不可观测事件的预测便无法被判定为精确或不精确,但如果数量的描述清晰准确,估计时采用的法则、规范和限制解释的清楚详细,并且在估计方法的选择上没有错误,则我们可以判定该信息符合准确性。在原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并没有直接提及准确性,更多的是将其包含在可证性与忠实表述中。实际上,对于所报告的信息而言,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其对于决策者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FASB的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将其归入了忠实表述中的一个方面。
此次会计公告中的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相对于以前的概念框架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FASB采用了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来代替原有的可靠性(Reliability),其次,曾在Framework(1989)中被视作可靠性一部分的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审慎性(Prudence)、以及可证性(verifiability)现在都不被视为是忠实表达的一个方面了。
由于只报告实体的法定结构而不报告其实质将无法形成忠实的报告,且单独将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独立于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又过于多余,所以FASB在新的概念公告中没有将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独立于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之外。
新的概念公告同样也没有把审慎性(Prudence) 独立于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之外,因为这可能会与中立性(Neutrality)不一致。审慎性(Prudence)造成的偏见尽管不能被假设为全无益处,但因此造成的当期资产的高估和低估也会影响下一期信息的记录与计量的中立和审慎。
FASB发现人们普遍缺乏对术语“可靠性(Reliability)”的正确理解,一些人仅仅关注于其中的可证性(verifiability),而往往忽略了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另外一些人则仅仅着眼于忠实表达,也许会加上中立性,更有甚者直接将可靠性视作是指精确。介于屡屡尝试准确阐述什么是可靠性,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FASB开始努力寻找一个更能准确传递相关含义的词汇来代替已有的可靠性。尽管在意见征集中许多反馈意见认为FASB应当对可靠性更好的予以解释而不是将其替换,但是许多反馈信息中所反映出的对于可靠性的理解却与FASB所希望的相差甚远,大部分人仍旧将可靠性倾向于理解为可证性而非可靠性本身,这也坚定了FASB采用忠实表达(Faithful representation)来代替可靠性(Reliability)的决心。
除了两项基本质量特征以外,第八号概念公告还提出了四个强化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Comparability) 可证性(verifiability)及时性 (Timeliness) 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它们不仅能够用于加强已满足相关性和忠实表述的信息的可用性,同时也可用于判断当出现两种具备同等相关性和忠实表述的信息时,采用何种方法予以描述。
三、可比性(Comparability)
可比性(Comparability)是一种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辨别各项目之间相同点与不同点的一种质量特征。不同与其它质量特征,可比性并不与单一的一个项目相关,他至少要求两个项目。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如实表述一个经济事项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允许多种会计方法的存在会降低信息的可比性。此外,可比性中所表现的变化应当是由于经济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性差异而导致报告出现的差异,而不是指由于在会计程序或实务操作中不同的选择而导致的差异。
可比性在concepts statement 2 和Framework(1989)中都有着重要地位,但二者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却各有不同。concepts statement 2中认为可比性次于两个基本质量特征,而在Framework(1989)中则认为他们同等重要。在FASB的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将可比性归入了辅助质量特征中,因为即使不具备有可比性,具有相关性且被忠实表达的信息仍旧有用,反之却不可以甚至导致误导和错误。同时,一定程度上的可比性也可以通过满足两个基本质量特征来实现,一个具备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消息一定程度上也就自然而然的具备了一定的可比性。
可比性中还包括了一致性(consistency),一致性虽然与可比性联系密切,但却与之不同。相对于可比性,一致性更加强调针对同一个会计科目采用持续并且相同的会计方法。一致性不仅影响会计的确认、计量,也同样影响到会计主体的确认变更,如果会计原则、会计方法或者报告主体发生变化,则必须在报告中说明该变化的原因、实质和影响。如果将可比性比作目标,则一致性就是实现该目标的具体方法。
四、可证性(verifiability)
可证性即是指不同知识背景的独立的观察者可以达成共识(可能并不完全同意)。
证实方法包括直接与间接两种。直接的方法即采用直接观察来证实信息,而间接证实则是指采用一系列模型、公式或者一整套方法进行检验,例如存货检验中的先进先出。可证性的缺乏并不一定会导致信息不能使用,但是使用这却必须冒着更大的风险。concepts statement 2 和Framework(1989)中都把可证性作为可靠性(Reliability)的一方面,在第八号会计概念公告前的意见征集中,一些反馈意见认为可证性应当包括在忠实表述中,但是,这样会使得诸如未来预期事项等信息的记录出现困难。因此,FASB在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将可证性单独列为一个强化质量特征。
五、及时性(Timeliness)
及时性是对会计信息的时间要求。通常情况下,信息越旧,可用性就越低,但是,一些信息的有用性可能会持续到一个报告期的结束,例如,一些信息被用于评估或预测未来趋势。在原有的信息质量特征框架中,及时性属于相关性的一个方面,Framework(1989)也认为及时性可能会限制到相关性。但是,在公告前的意见征集过程中,有人指出及时性(Timeliness)不同于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反馈值(feedback value),不能够视作相关性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即使不满足及时性,只要该信息仍旧满足相关性和忠实表述,则该信息仍旧具备可用性,尤其是对于用以验证已发生事项的信息而言更是如此。这个观点最后也得到了FASB的认同,从而将及时性归入了强化质量特征。
六、可理解性 (Understandability)
可理解性要求报告中表述及披露的信息应当是可理解的。通常而言,会计信息能否被理解,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二是信息本身的质量。会计上通常假定信息使用者是具备有一定理解能力、相关财会知识并会认真分析报表的理性的人,这样,实现可理解性的关键就取决于信息本身的可理解程度。对于一些本来就很复杂的信息,将其排除在报表之外可以增加报表的可理解性,但这可能会导致报表具备有误导性,也并不符合相关性和忠实表述的要求,因此不能采用。在原有的质量特征框架中,可理解性是一个普遍的约束条件,而在第八号概念公告中,则将其归入强化质量特征中去。这是因为让可理解性成为一个基本质量特征会将那些虽然复杂但却十分相关的会计信息排除在报表之外。FASB将可理解性归入强化质量特征,目的是为了强调一些本身很复杂且又难以理解的信息应当被更加清楚明了的报告,而不是将其忽略。
七、成本限制(the cost constraint)
决策的制定者们在收集、整理、验证和确认会计信息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成本,如果没有取得所需的信息,信息的使用者们还必须支付额外的成本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如果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告所花费的成本低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和报告所带来的收益,则我们认为该会计信息满足成本限制(the cost constraint)。
在原有的质量特征框架中,成本限制就是一个会计信息的基本约束条件,FASB在此次概念公告中,也仍旧将其作为一个普遍约束条件。即使是十分相关并且可以忠实表述的会计信息,如果报告披露它的成本远远高出所需成本,则应当慎重考虑对其的报告披露。
由于本身固有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于受益与成本的判断和评估也会有所不同,而这个不同却很可能会直接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制定的不同,特别是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的混淆,以及未能对账面收益与实际收益进行有效区分,都会影响成本限制的作用,同时也会使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因此,FASB也在努力寻找一种可以广泛使用而非各自适用的方法来确认收益和成本。但是,广泛适用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实际上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不同规模大小的报告主题,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的使用者需求以及其他因素在应用成本限制时都应当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联合概念框架;信息;特征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9-0157-02
[作者简介]张利平(1986-),女, 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于2004年启动联合概念框架,共分为8个阶段。2010年9月28日的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即为联合概念框架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为“目标与质量特征”,此公告目前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为“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第三章为“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第一章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第三章把财务信息质量分为两个层次,并对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调整。
我国并没有正式的概念框架,很多理论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国外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经过了几个阶段的演变,而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只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进行了规范,在基本准则中提出了8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2010年4月2日财政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趋同”是我国一直以来对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采取的策略,联合概念框架的提出,对于制定我国会计原则具有借鉴意义。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演进
1970年,美国FASB指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包括:1.相关性;2.可理解性;3.可验证性;4.中立性;5.及时性;6.可比性;7.完整性。1980年5月,FASB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详细地介绍了信息质量特征的定义,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图,层次图的高层是“决策有用性”,这是会计信息的核心。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可靠性(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可比性(包括一致性)、重要性。其中,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次要质量特征是可比性。信息如满足重要性,才能进行确认,普遍约束条件是效用大于成本。
1989年7月,IASB了《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提出了4项主要质量特征,即相关性(预测价值和确认价值、重要性)、可靠性(如实反映、中立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和完整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2010年FASB C IASB联合框架即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将质量特征区分为基本的质量特征和增强的质量特征;用“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并移除“可验证性”“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构成要素;将“及时性”从“相关性”中移除,将“可验证性”从“可靠性”中移除;增强的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基本的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如实反映”。基本的质量特征和增强的质量特征同等重要。
二、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变化
为了明确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将质量特征区分为基本的质量特征和增强的质量特征,基本的质量特征就像金字塔的塔底,决定了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如果信息满足基本的质量特征,即相关性和如实反映,那么这项信息就是有用的,有助于决策。如果会计信息不仅具备基本的质量特征,还具有增强的质量特征,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进一步提高。但如果一项财务信息具有增强的质量特征,不论是具备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只要它不满足相关性或如实反映,都不能使该信息有助于决策。可见,基本的质量特征决定了会计信息是否有用,而增强的质量特征则决定了有用的会计信息是否更加有用。
用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原因有两点:第一,可靠性的概念十分模糊,人们普遍缺乏对它的正确理解,一些人仅仅关注于其中的可验证性而忽视了如实反映,有人甚至直接将可靠性理解为精确;第二,可靠性无法量化,如实反映相对于可靠性来说更恰当一些。
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的如实反映中不再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如果一项财务信息值表述了形式而与实质有差异,那么它必定不是如实反映的。谨慎性也没有包括如实反映,谨慎性使我们在确认、计量报告时,可能会低估资产或者高估负债,结果使财务业绩与事实不相符。这样看来,谨慎性与中立性是对立的。可验证性也不能包括在如实反映中,因为没有验证的信息有时是必须进行反映的。排除掉这些信息会使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减少。
联合框架在相关性中也经历了变化,最后得出一致结论:相关性中不应包括及时性,并且将重要性这一特征保留。如果一项财务信息与用户相关,并且能够如实反应,即使这项财务信息没有及时报告,这项财务信息仍然是有用的,仍有助于用户做出决策,所以及时性不应该包括在基本的信息质量特征之中,将及时性包括在增强的质量特征中是恰当的。重要性是针对报告主体层次的,是反映财务信息的基础,它是相关性的一个构成要素。
三、FASB与IASB制定概念框架的环境与我国会计环境比较
第8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第一章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描述时,我们可以看出联合概念框架建立在一种经济环境特征上,即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资源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而在我国,虽然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另外,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较低,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发行上市与监管制度不严格,法律责任和惩罚机制缺位。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个体投资者比重较大,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少。因此我国的财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个体投资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既不熟悉商业与经济活动,也不具备专业知识。而在发达国家,财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总之,我国在会计环境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
四、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为我国建立健全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提供了参考。FASB与IASB的联合框架对信息质量特征做出了修改,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尽管有一些观点仍旧存在争论,但是总体是积极的。FASB与IASB的联合框架统一了会计质量特征,使我国会计制度与世界接轨有了统一的可参考文件。
2.为我国制定会计原则提供了方向。联合框架不具备强制性并且内容详细全面,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具有强制性且不如联合框架详细全面。联合框架的制定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在我国借鉴联合框架质量特征时,应随着环境的变化平稳过渡,建立中国特色的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逐渐与国际接轨。
3.为我国建立会计质量特征体系提供了借鉴。美国参与了联合框架的制定,而且从联合概念框架中也显示出美国的强势,制定的规则仍然是偏向于发达国家。目标指引方向,FASB与IASB的联合框架是以决策有用观为目的,而我国是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并存,目的不同,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必定不同。借鉴联合概念框架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表现的新变化,建立符合目前我国国情的质量特征体系的结构层次,才能有利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Q&A
以下访谈中[幻想艺术]简称为F
孙国梁 简称为 S
F 身为概念设计师,现在你在忙些什么?
S 忙着做公司的新项目,因为设计工作最近都要集中在KEY方面,所以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F 概念设计是一件创意型的工作,但面对游戏、影视、插画等内容产业的不断膨张,在新作品日以万计出现的今天,如何找到自己施展创意的空间呢?
S 风格是最重要的,在不断探索新风格的同时也保留自己鲜明的设计风格是很重要的,尽量保持思想(IDEA)的原创性和新鲜性。把握好多种风格也可以让自己的工作开展更广泛。
F 在设计一些角色概念时,比如非人类种族或怪物,你一般从何处找夏感?有什么又快又好的方法吗?
S 我会找一堆设计参考图,照片什么的这些都可以在GOOGLE或者FLICKR上找到然后可以把这些图放在自己备份的文件夹,用于设计参考,最重要的是在设计之前要多做草稿,初始阶段可以很随意的画很多很草的IDEA,一点点具体化,如果实在是绞尽脑汁也很难找到设计点就放下画笔看看自己平时的资料,翻翻书。不过对我来说很多时候画这些角色的同时脑袋里就会浮现很多设计方案,哈哈……
F 很多概念设计师的概念草图都是由一些看似混乱的笔触构成的,如你的那幅“蝉虫”。这种手法是概念设计领域一种普遍的手法吗?
S 笔触混乱是草稿的痕迹,很多时候,保留草稿的笔迹利于到完成品时的修改辅助。这个嘛,每个人的首发和技巧都不同,最主要的是在乱中找感觉。
F 对概念设计而言,是画技重要还是创意重要?有没有那种很有想法但不会画画的概念设计师?
S 都重要,但是非要提出一个点,那么如果是我,我觉得创意是第一。概念设计嘛,脑袋里的概念想法是最值钱的,不过既然是设计师就不可能不会画画,画的好坏而已,最主要的是把设计点把握好。画技固然主要,而且谁都希望自己越画越好。至于您所说的不会画画的情况,估计不太可能,呵呵,那不能称为概念设计师,最多也只算个策划吧。
F 概念设计阶段工作的要点是什么?
S 最重要的是把握项目的美术重点,了解自己。
F 从哪些方面来确定一幅概念设计作品完成了?
S 设计目的达到了,渲染程度刚好够3D人员理解。当然,很多国内公司做的概念设计还具有很高的装饰性,着力表现华丽的盔甲和场景。
F 您的工作电脑配置如何?它对您的工作是否产生影响?
S 公司给配的都是刚好适合2D操作的,电脑跑起2D软件来是很快的,对我来说,刚合适。
关于行业
身处国内的国际知名游戏公司,我很想通过他了解一下在那里工作的中国概念设计师状况以及相对而言的中国概念设计行业的发展。他说公司的老外设计师对中国概念设计师的了解大多就是通过公司内的国内设计师。虽然双方没有具体讨论过,但是通过工作来看,他们对国内的设计师还是很值得过,大家可以很好的沟通并配合相互的工作。
他也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比如很多国内游戏公司都在做在线游戏导致了一部分设计师只能掌握少数的风格和技巧,在一个类型的公司也许做的很好,但是换一家别的游戏风格的公司,就会有一部分人觉得不大适应了。这可能是国内行业的带动力问题,以后应该会好起来。现在大概也会有更多的国外工作室和游戏公司在国内开办分部和工作室,这样也可以慢慢减弱国内游戏路线单一对设计师造成的影响。
F 谈谈在外资公司工作的感受吧?环境,压力、待遇等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S 工作环境不错,很人性化,但国内很多的公司也都做到了这些,待遇也还不错,工作上的压力对我来说是好事,总是会有没做过的东西,是不错的挑战,我之前呆过的国内公司在项目的管理和操作上可能留给设计师的范围不是特别多,在我们公司,一个新项目刚展开的阶段是很好玩的事大家各自画草图,用自己的风格来诠释心中的新项目的样子美术总监会给予充分的设计范围去做,然后再慢慢缩小范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成长了,以前带过的国内公司是则不大相同,限制也多点。
F 您今后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何计划?
S 我喜欢探索风格,所以更多的会去做不同风格方面的探索吧,画技也要相对跟着提升。
最后的话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斑块 老年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019
运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对120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12个月的治疗和对照,通过监测血脂变化和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与20mg组(B组)。其中,A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70.6±5.4岁,体重指数26.9±3.6,合并高血压病者26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15例,脑梗死12例,高脂血症38例。B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9.8±6.9岁,体重指数27.0±3.8,合并高血压病者28例,冠心病22例,糖尿病14例,脑梗死者13例,高脂血症37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脂及病因构成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②有影响血脂代谢的疾病(肝病、甲状腺疾病、结核等)及服用影响血脂代谢的药物如激素等;③有重度心功能不全存在(NYHA分级Ⅳ级);④脑出血者。
研究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前提下,继续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药物服用,进行2周洗脱期,而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片),每日1次,晚餐后服用。A组每次服用10mg,B组每次20mg服用。疗程12个月。
检测指标:①实验室检测:在治疗前、治疗后2、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禁食12小时)抽静脉血4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肌酸磷酸肌酶等指标。②彩色多普勒检查:采用GE ViVi 7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测定时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由同一名有经验的专业医师操作,分别在双侧颈总动脉远端1cm、分叉处、颈内和颈外动脉近端1cm处8个部位,测量IMT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受试者IMT值。对于多个斑块者,选择其中面积最大的1个斑块进行统计。以颈部动脉血管中层内膜厚度(IMT)≥1.0mm定义为粥样硬化斑块。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