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投资的主要方式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29

序论:在您撰写投资的主要方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投资的主要方式

第1篇

实物黄金投资渠道

金店是人们购买黄金产品的一般渠道。但是通过金店渠道买金更偏重的是它的收藏价值而不是投资价值。

银行是人们购买实物黄金,包括标准金条、金币等产品的另一种渠道。比如农行“招金”、中行“奥运金”,再如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熊猫金币,其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通过黄金延迟交收业务平台投资黄金,是时下最流行的一种投资渠道。黄金延迟交收指的是投资者按即时价格买卖标准金条后,延迟至第二个工作日后的任何工作日进行实物交收的一种现货黄金交易模式。以金道投资的“黄金道”业务为例,“黄金道”兼顾了银行里纸黄金和实物黄金两种优势,人民币报价系统与国际黄金市场同步,投资者既可以通过“黄金道”平台购买实物金条,又可以通过延迟交收机制“低买高卖”,利用黄金价格的波动赢利,对于黄金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

不见“真金”如何“炒金”

目前,市场上“纸黄金”投资产品的交易门槛和单笔交易的最低要求都比以往有了大幅降低。

中行“黄金宝”

中行“黄金宝”分为“本币金”和“美元金”,投资者可动用存在“一本通”账户上的人民币或美元投资买卖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黄金。

“黄金宝”的交易时间为24小时不间断交易,因此在不同的时间段,报价所依据的国际市场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白天的交易时间段,报价来自东京的黄金交易市场;晚间时段,报价来自伦敦的黄金交易市场;而夜间则取决于纽约的市场报价。

“黄金宝”业务单边的交易点差(银行所收取的手续费)为0.4元/克。比如国际市场的即时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为160元/克,那么“黄金宝”的即时报价就为投资者买入价160.4元/克,卖出价159.6元/克。单笔投资量只要达到10克就可以进行黄金投资了。

工行“金行家”

工行新近推出的“人民币账户金”业务的报价方式则略复杂些。在金交所的交易时间段,“人民币账户金”的报价是以金交所提供AU99.99的即时交易报价为基准;在此外的时间段里,报价采用即时的国际市场报价折算成人民币报价的方式来确定。而“美元账户金”的报价就比较简单,“由于直接按照美元来计价,因此我们采用的是综合国际市场报价的方式,也就是不同时间段根据不同国际市场的即时行情,经过汇率换算后确定。”在交易时间上,投资者从周一8时到周六凌晨4时可以不间断地进行交易。“人民币账户金”的单边点差为0.4元/克,“美元账户金”的单边点差为3美元/盎司,与中行差不多,属于较低的收费标准。

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对策

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的土地征用以及住房制度的改革逐渐出现了复苏。而由于房地产企业具有风险高、回收周期长、投资数额大的特点,同时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没有对风险管理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设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与管理人员,因而在实际投资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是经营风险与政治风险等,都会对投资者的收益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房地产业的投资风险进行研究,尽量规避投资者的风险,同时也促进我国的经济健康稳定的运行。

1. 房地产投资的经济特征

在我国的房地产投资中,它是现代经济投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包括了各类房地产的资产买卖活动,还包括了与房地产有关的修建和建造活动,因此,房地产投资既具有一般的提品的工能,还具有调节经济、资源配置、以及融通资金的功能。因此,在投资房地产中具有一定的经济特点。

1.1有较大的资金需求,经营的周期也比较长

由于房地产的价值量比较大,也具有一定的持久性,房地产也是一种不动产,所以在投资时需要的资金量就比较大,而同时要对资金进行边线也很困难。所以,在从事和房地产相关的一些经济投资活动时,就需要很大的资金量,同时,资金在房地产的投资运营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房地产还是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厂商或者是居民来提供长久的房屋或者是场地服务。

1.2投资房地产是一项权益收益

由于房地产是一项不动产,所以投资房地产的本质是其发生的权益转移。投资房地产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收益,所以,就需要获得房地产的各项产权,以获得法律上的保护,这样才能实现投资的目的。另外,在现代经济中,房地产的所有权与债权等都构成了投资客体在投资时的实际内容。

2.房地产投资的主要风险分析

2.1宏观的环境风险

(1)国民经济的发展风险

经过实践研究证明,我国的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经济有过快的发展,房地产投资就会过热从而出现风险,如果经济发展过慢,房地产也会由于投资不足而产生一定的风险。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实力还比较差,房地产的投资也处于一个停滞的阶段,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1992年与1993年我国的GDP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4.2%与13.5%,相应的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率已经达到了117.42%与164.98%。但是同时这样房地产投资和国民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局导致了后期国家政策的调整。

(2)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

在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风险对房地产投资者的投资具有全局性的重要影响,一旦出现了政策风险,就会对投资者有致命的打击。而这种风险中主要包括的有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风险。由于对土地的使用制度改革会影响到房地产商品的价值,如果价值降低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者与经营者就会承受一定的损失,例如国家规定的收费、补偿以及使用年限等都会导致房地产增加开发成本。另外,土地的改革制度影响主要体现在我国政府对土地使用的具体的技术等政策因素。例如在出让土地使用权上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招标、协议以及公开拍卖等,而这三种不同的方式也会个投资者带来不同的成本影响。而为了避免地价会与市场实际情况有过分的偏离,政府也会对地价采取一定的调控政策,这样也会给房地产的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影响。

(3)利率变化的风险

利率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的利息额和相应的借贷资金的比率。在我国,利率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利率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来统一制定的,央行在制定利率时主要是根据国家的整治需要、社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以及资金供求关系等因素,同时绿的制定的受到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巨大影响。而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业有着负面的影响。如果利率上升,房地产开发的成本资金就会增加,这就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个时候资金就会从房地产投资市场系那个银行或者是股票证券市场流通。这样在整体上就会造成既增加房地产商的开发成本,又降低了房地产的市场需求,从而给房地产的投资者带来损失。

2.2房地产投资的行业风险

(1)市场的供求风险

这主要指的是在房地产建成之后在市场上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对开发商推出商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就会给投资者或者是开发商造成损失。由于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具有不确定性与动态性特征,而这种不确定性与动态性也决定了在市场中经营者的收入不确定。当实际中的有效需求不够或者是供给过剩的时候,房地产的开发商就不能把物业给顺利的推出去,给经营者带来一定的损失。而在市场的供求风险中,房地产开发商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按照风险的种类可以分为供给风险以及需求风险。如果供给出现过剩时,就会有供给风险,这样房地产的投资者就会由于没有顾客而承受风险。房地产的建设周期通常是2到3年,所以在对房地产的市场进行预测时,还需要考虑到市场上现在的供给量,也就是供给风险,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再建工程在完工之后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也就是潜在的供给风险。而需求风险主要表现在需求不足,着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商品过高的价格而在价格与购买力之间形成的差距。

(2)同业的竞争风险

在房地产中同业的竞争风险一般表现在企业的数量过多,企业的营业利润低从而投资的收益率也低。在1992年房地产企业有12400家,达到了1991年企业数量的3倍,但是1993年又比1992年增加了1.3倍,达到了28600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虽然我国也有一些政策来进行调整,但是企业的数量依然过于庞大。

2.3房地产项目自身的风险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的是房地产的投资者利用一定的财务杠杆,也就是主要来通过贷款等,扩大投资获取的利润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投资者面临着获取的收益还不能够偿还发生的贷款的可能性,因此这种利用借款而发生的投资活动也叫做负债经营。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如果对财务风险没有进行足够的考虑,盲目的承担大型的建筑项目,一旦出现了资金短缺往往就会通过售楼花以及依靠银行来进行抵押贷款,但是这样如果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时,本来就比较脆弱的房地产资金链条就会发生断裂,这样企业就不仅不能够收回成本,而且还会欠给银行一笔巨额的利息。

(2)策划风险

这主要指的是在对投资的类型以及选择地点问题上、对房地产的定位宣传以及制定的销售方案等,这些活动有可能不成功而给开发商与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风险。市场定位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客户群体的多样性上,的那把是如果涉及到某个具体的项目时就需要集中到一个或者几个客户的群体上。区域风险除了具体的空间位置之外,还包括该位置的背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另外也包括在对房地产开发时支付的投资成本高低与说面对的相应的竞争关系。在对区域位置把握时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由于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中各位置的重要性也会有相对的变化,因此在开发投资时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

3. 房地产投资的风险防范对策

3.1 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化,把握投资方向

在我国的房地产业中,由于起步较晚而市场还有一定的不规范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的政策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一直不变,而政策一旦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投资着的投资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关注好国家的政策变化,尤其是房地产方面的政策变化例如是国家进行的住宅、产业政策以及货币、财政、税收政策等。这样对国家的政策进行研究,在投资时就会把握好投资的方向,预测投资的未来,还可以根据政策的变化来做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对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

3.2做好投资的风险管理

在房地产投资中降低风险损失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就是实行严密的分析管理。而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对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各项损失因素进行预测与分析,以此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在投资中,为了更好的识别各类风险,就需要对风险进行分类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部门在不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损失一览表,来加强控制和监管风险。由于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就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风险衡量指的是在房地产投资中反对投资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一些因素种类和损失程度等。在对风险进行衡量时,对可能会导致投资房地产失败的因素压特别注意,同时也要注意出现风险损失的概率。因为风险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也就意味着风险具有一定的出现概率。因此,可以用随机变量来看待风险,用风险度、标准差以及期望值来描述风险的特性。如果分析发现某两种风险具有一样的风险期望值,那么具有较大标准差的风险损失会较大,反之就会比较小。同样,如果两种风险发生损失的标准值相同,那么期望值越大而对代表的风险就越小;反之,越大。所以,在对风险进行分析时,就需要全方面的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考虑。

3.3有效的进行投资组合

在投资时,为了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合理的进行分散投资,以便可以降低风险、分散风险。非常的显著特点就是不动产,在投资的时候时间还很长,所以在实际中对某一地区的房地产进行了投资,如果其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就会对投资收益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房地产类型具有不同的投资风险,也有不同的获利能力,所以,为了能够获得预期合理的收益同时还能降低房地产投资风险,就需要对房地产投资进行合理的分析组合。

3.4根据投资环境把握投资的时机

首先,房地产的投资时机指的是在投资时要把握好最佳的投资时机以及出售机会。房地产投资获得成功的首要要素就是把握好投资时机。通常情况下,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情况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周期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在整体上也受到国家的宏观政策影响,因而根据经济的发展规律,房地产的发展周期也可以分为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峰阶段以及衰退阶段。经济在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房地产业是一项先导性产业,因而就会有较大的需求,相应的其价格也会上涨。在经济出现萧条的情况下,同样房地产业也会首当其冲,发生价格下跌现象。

其次,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查。对房地产进行投资时必须要做好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对房地产活动进行分析。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对市场进行分析,把握客户的需求才可以有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因此就需要做好对房地产的调查分析。市场供求上还存在着风险,对市场进行分析就可以有效的了解市场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这样不仅对投资环境进行考察,还了解收集各类信息,就可以在具体投资时合理的规避风险,获得投资收益。

4.总 结

综上所述,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在投资房地产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在投资时,就需要对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风险的特征与形式,在对风险作出合理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的抵御风险的措施,把风险尽量的降到最低,获得最大的合理的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小安.房地产投资的风险与防范[J].集团经济研究.2009,01(17):36-40.

[2]刘美玲,董芹芹.房地产投资中的主要风险及防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10(31):95-96.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方案;优化设计;投资造价

工程建设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包括:项目决策、项目的设计以及项目的实施。可以说在这3个阶段过程中,均离不开投资的控制。目前的投资控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要想实现投资规模的控制,就需要经过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审批,此外还需要实施项目法人负责制。这样,计划经济的投资理念就被计划的思想所代替,也不会出现投资巨大,工程期长时间延长的现象。(2)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实现设计概算的降低,这样就不会出现超过投资估算。通过限额设计也可以避免施工预算超设计概算的现象。(3)在施工阶段,可以通过招标投标以及施工监理这两种方法来实现对控制工程预算投资。此外,可以向服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进行咨询,将工程的结算和预算审核的不科学、不合理的部分删除掉,投资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工程的建设阶段不同,其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特别是在工程造价方面。一直以来,业主在进行工程造价的工作时往往忽视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只是重视工程实施阶段。其实,设计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重要性远远大于工程实施阶段。设计阶段决定了整个建筑产品的设计,建筑会在这个阶段定型。可以说,工程造价的关键阶段就是设计阶段。如果设计阶段出现一点小小的改动,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造价。因此,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要让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同时降低投资,这个重大责任就需要设计单位来扛起。

1 工程设计对建设投资的巨大影响

1.1 投资直接受到设计的影响。研究调查表明,设计费在整个工程的全部费用所占的比例很低,一般在2%左右。但是,2%这个数据却不能忽视,尽管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投资的影响高达70%以上。因此,要做好设计阶段的工作就可以实现工程的效益。针对一个建筑项目,或者是一个单项,如果设计的方案不同,那么造价就会大相径庭。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造价的不同呢?设计方案的不同,那么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布置规划就不同。此外,进深与开间的选择、立面形式的确定、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的确定都会不同,因此经济投资上就会有差异。如果要保证一个建筑的功能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设计不同,那么造价就不一样。合理科学的设计会降低造价,最大时会节约15%左右。比如,在设计多层的框架结构厂房时,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应地基承载力数据,多方计算对比基础的埋深深度与基础尺寸大小关系,合理选择地基持力层,设计单位的一个精算设计,往往至少会节约投资十几万元。又如,基本相同的两座楼,由于另一座使用了立面效果,因此增设了装饰柱和装饰线条,结果又可能多花费数10万元。

1.2 设计的质量会对投资产生影响。近年来,工程质量事故频发,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设计质量出现问题。设计质量不合格,就会影响建筑的设置和使用,这样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设计质量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图纸的质量不过关。专业知识不扎实造成设计产生矛盾和问题,产生根本性安全隐患,这方面的例子有宁波的大桥事故。(2)前期工作不到位。比如,勘察不细心,同时设计和现实实际脱轨。这样,在施工过程中问题就会显现,工程就会有变动,造成停工和返工的现象时有发生。(3)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许多工程在设计时故意将设计安全系数增大。比如,一条悬挑梁,荷载布置好并按最不利影响考虑后计算出来的主受力负筋为3根直径20的2级钢,但是设计人员人为在施工图上将其改为3根直径25的2级钢,3根直径20的2级钢已经能够按荷载最不利影响满足承载要求,3根直径25的2级钢完全没有必要,类似的在我们平时工程设计当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造成了材料和资金的浪费,其实完全可以避免。

1.3 设计方案会影响后期使用、维护等工程运营费用。优化设计具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对项目的一次性投资会产生影响,同时使用阶段的维护运营费用也会受到其的干预。比如:暖通、照明以及洁净、维修等。有的项目没有考虑实际,只是一味的追求规模大、所有功能都有、设施全部齐全,这样一次性的投资就会增加很多。同时,今后的运营维护费用也会增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优化设计方案难以推行的原因分析

2.1 监审力度不大。长期以来,设计只对业主负责,至于设计的质量则没有其他的单位的监审,只是设计单位自己负责。相关图纸主管部门只是对图纸进行大概的查看,缺乏相关的考核和评价,就算发现问题也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中会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另外,设计的质量不过关,挂靠设计以及无证设计的现象经常发生。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和政府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有关。

2.2 业主的问题。业主对设计的重视度不高,将重心放在施工的阶段。这和其对设计的认识有偏颇有关系,只是对设计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业主往往认为只要投标价低,施工单位会让利就会节约很多的经济效益。其实,设计方案做好了会节省更多的资金。许多业主在选择设计单位时比较茫然,这和其专业知识欠缺有关系,更不用说向设计单位提出一些要求和建议了。

2.3 奖励机制缺乏。目前,公平竞争在设计经营方面比较欠缺。许多设计只是追求质量不出现大的问题,对造价的高低不太关注。设计人员在获取酬劳时只是根据面积和造价的比例,可以说和设计的好坏以及节约程度基本上没有关系。对于好的设计,能够节省资金的设计,设计人员不会受到任何的奖励,这样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就不会对优化设计引起兴趣了。

3 优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3.1 使用标准化的设计。要想提高设计的质量,就需要使用标准化的设计,比如:节约建筑材料,对资源要充分利用。

3.2 对设计的改动要严加控制。许多设计的变动往往发生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因此要将变动提前,这样就能减少损失。假如在设计阶段进行改动,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损失。但是,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改动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3.3 政府加强管理。政府部门要化大力气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合格后才能实施。配备专门的人员和制度进行审核。对设计人员的资格也要严格,对设计招标也要关注。对标准规范和各项技术的指标要推广。

3.4 做好设计的审查。不能单纯的依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等措施,此外还需要设计审查相关单位的配合。可以设置设计审查,对设计进行质量监督和把关。

4 结语

设计阶段对投资造价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设计,在制度、人员等方面下功夫,促进设计的完善,节省造价和投资,实现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第4篇

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有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两种。然而,企业必须选择以何种方式进入。

绿地投资是指采用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东道国兴建全新的企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是一种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依照东道国的法律取得东道国现有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所有权的投资行为。

一、2005年后跨国并购所占比重上升,但绿地投资仍是主要方式

我国跨国并购比重于2005年开始上升,而2005-2009年中,只有05年和08年跨国并购所占的比重略高于50%,其余三年都明显低于50%。同时,05年和08年两年跨国并购额明显上升,主要是由少数几宗大型并购推动的。

二、跨国并购多由国有企业完成,民营中小企业多采取绿地投资方式

目前,我国81%的海外并购交易是由国有企业进行的,民营企业在总量中只占12%。已完成的比较著名的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案例都是由国有企业完成的。调查表明,目前民营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多采取新建独资企业和新建合资企业的绿地投资方式,并购方式采用较少。

三、跨国并购的主要目标是获取战略性资产,而绿地投资则是拓展新市场

调查结果显示,寻求市场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一诱因,其次是寻求降低成本和获得效率。然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目标是获得战略性资源。调查表明,45%的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首位目标是获取自然资源,而民营中小企业绿地投资的首位目标是拓展新市场。

四、跨国并购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绿地投资集中于经济不发达地区

绿地投资主要集中于经济不发达的亚洲和拉丁美洲,比重分别为71%和20%;跨国并购在经济发达的北美和欧盟的比重则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往往是为了获取全球性的营销网络资源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资源,而这些资源通常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牌企业之中。

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现状,从而知道了企业在选择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时,均受到了企业自身特征、行业因素和地区因素等的不同影响。因而,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在进入前要对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状况等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若东道国对跨国并购进行相关的法律限制,那么就尽量避免采用此方式。若东道国的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其潜在的市场空间较大,较已饱和的市场容易开发,则可以采用绿地投资方式。若东道国存在一些能为企业提供互补性的战略资源,投资企业可以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直接获取所需资源。

二、在持有股权比例方面,企业应尽量避免一次性获取绝对控股权

企业在能够对海外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发挥实质性影响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一次性获取绝对控股权。这样一方面可分散投资,实现资产多元化,保障海外资产安全;另一方面,可降低东道国政府和民众对我国企业的疑虑,降低失败风险。

三、对于不同地区的投资,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的投资方式

对于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投资,应采取绿地投资方式;对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东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以跨国并购方式为主;对于欧美发达国家,也应以跨国并购为主;对于转型国家,更多采取绿地投资方式。

四、要帮助企业实现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对企业并购的支持,不能停留在并购前的资金支持上。并购后企业整合的成功,才使并购真正的成功。政府应发挥驻外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并购后的文化整合。

第5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资本市场;信贷风险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7-0068-03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eing a high risk and high yield investment, it is important for risk investment to choose the proper way out in its whole process of capital value added. At present, exit mechanism includes the four followings: IPO, corpora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purchase and ex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t mechanism from the aspect of practice and theory, and summarizes some inspirations of our countries risk investment exit mechanism.

Key Words: Risk Investment;Capital Market;Credit Risk

风险投资的退出是指风险投资家在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以一定的方式结束对风险企业的投资与管理,收回现金或流动性有价证券,从而实现投资回报。高收益是通过风险投资成功地退出而实现的。风险投资主要有四种退出方式:首次公开发行、企业并购、企业回购、破产清算。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因此,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和畅通与否直接决定了风险投资的投资效率和生命力。

一、从理论出发建立模型对风险投资退出进行决策

(一)为决策建立模型的假设

1.风险投资基金的存现期为T, 风险投资公司拥有的资金为M,投资期末决定对所投资的某一家风险企业用什么方式退出。

2.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投资方式分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债权投资的到期日以风险投资退出的时间为准。

3.风险投资退出风险企业最基本的方法分为三类,一是IPO,二是股权转让,三是破产清算。本模型所研究的退出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仅从这三类退出方式中选择风险投资退出效用最大的退出方式。

4.风险企业的利润 (模型中的π,在投资不同阶段利润不同,所以π参考风险企业的利润曲线)可以通过企业的现金流进行预测。

(二) 模型的具体推导

模型的推导是建立在MM 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包括 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从而风险企业的账面价值也通过股权价值和债权价值体现, 从公式反映即为:

V=Ve+Vd

Ve―― 股权价值Vd―― 债权价值

仿照 Ross 建立的企业负债资本结构模型,建立风险投资的企业价值估计模型。风险企业投资的效用函数的建立是在罗丝信号传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从债权投资的角度来看,风险企业债权投资效用函数为:

Ud(D,Vd(D),θ) =Vd/EβD/θ

其中,Ud――风险企业债券投资效用函数

Vd――给定负债水平D时债权投资带来的市场价值

D――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债券投资数量

E――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股权投资数量

β――破产惩罚系数

θ――风险企业的私有信息,可以看作风险企业类型

风险企业的效用随着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破产概率的上升而减少;所受到的惩罚随着企业获得的预期收益增加而减少。D/θ是风险企业的破产概率,当企业选择D投资水平的时候,风险投资公司可从D推测θ,随后选择V(D)。风险投资公司认为企业属于θ的期望值是θ’(D), 那么风险企业的市场价值V(D)=θ’(D)/2, 在均衡情况下,风险投资公司做出正确推断出给定负债水平D时的债权投资带来的市场价值和θ,即θ’(D(θ))=θ。

现在我们对在负债投资效用函数Ud中对D进行求导:

=-β/θ

令求导公式等于零得出:

=β又因为 θ=2Vd ,所以=β

对上式求解, 得到风险企业债权投资价值函数

Vd=+CdCd为不定项

仿照债权投资与投资结构的模型,建立风险企业股权投资效用函数U。在式子中,Ue 是单位股权价值与单位股权所得额外收益值和。

Ue(E,Ve(E),θ)=+α+(lnE-D/E)

其中,Ue风险企业的股权投资效用函数

Ve风险企业给定负债水平E的时候有股权投资带来的市场价值

α风险企业的额外收益或损失系数

同理股权投资效D用函数中对E求导,得

=

令式子等于0

=

对式子求解,得风险企业股权投资价值函数

Ve=-+Ce

由于V=Ve+Vd,以上我们通过式子可得到风险企业市场价值V,第二步将继续通过以上所得的V建立退出方式的决策模型。

在股权和债权混合投资的情况下, 风险投资退出时的风险企业价值小于累计债权投资时,风险投资公司的收益为整个风险企业的价值。当风险投资退出时的风险投资企业价值大于债权投资时, 风险投资公司的收益包括债权收益和按照股权投资份额获得的风险企业价值的剩余部分。风险投资公司混合投资时的收益设为S,用式子表达上述语言得:

S(D,V)=V当V

S(D,V)=[D+R(V-D)]当V≥D时

因此我们分别获得三种不同退出方式的退出收益:

(1)IPO 方式收益――RipO=S(D,V)-rC+RV

(2)股份转让收益――Rts= S(D,V)+rP

(3)清算退出收益――Rt=max[S(D,V)-D′,0]

其中,R-风险投资公司持有风险企业股权份额

r -IPO退出时风险投资公司的声誉

P-股份转让时第三方支付溢价

C-IPO 的发行费用

D′――清算时风险企业的负债

在风险退出时风险投资公司可根据以上模型,并通过比较寻求受益最大的退出方式同时也是机会成本最小的退出方式。

二、从实际经验出发对退出方式选择分析

(一)美国和中国台湾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机制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险投资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风险投资机制的健全程度。目前在国际上,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等风险投资的发展态势较好,研究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正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下面主要分析和介绍美国和台湾地区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1.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分析。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风险投资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风险资本的顺利退出是风险投资活动的关键环节。美国的风险投资经历了50多年风雨,逐步建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可以选择在主板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上市;实力较弱或高科技型的中小型企业可以选择在纳斯达克(NASDAQ)市场上市,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对美国以电脑、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美国近年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美国的柜台交易(OTG)市场也很发达,柜台交易一直是美国中小企业股票交易的主要交易场所。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顺序先是柜台交易市场和企业并购市场,然后发展正规的主板股票交易所,最后是发展二板市场。资本市场的不同结构对应了不同规模、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需求,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在为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场所。

形成这样完善的退出机制美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美国在NASDAQ市场成立以前,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途径是股权转让。1971年美国证券商协会设立了专为新兴中小企业服务的NASDAQ市场,以宽松的上市条件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上市环境,带动风险投资上市退出的发展。在整个80年代,美国风险投资的退出主要以并购为主(1983年例外)。而进入90年代后,随着股市的小段攀升,在1991一1996年这段时期里,风险企业IPO成为风险投资退出的主流;但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和1998年的IPO数额开始有所下降。近几年来,由于美国经济及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风险投资上市退出机会减少,同时受第6次并购浪潮的影响.并购退出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美国风险投资退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表 1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M&A vs. IPO

1997-2005数据来源:Thomson Venture Economics &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2.中国台湾地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分析。台湾地区是亚洲风险投资最发达、最完善的地区,同时也是除了美国之外风险投资发展最为成功的地区。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是风险投资发展的最大受惠者,所以其中小企业的业务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和行业。台湾地区的风险投资运作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台湾地区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完善、健全的资本市场。台湾地区在资本市场上,增列科技事业的第三类股票,类似于创业板,解决了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使得风险投资循环得以延续。

3.除此之外, 在欧美等地,风险投资主要通过IPO和企业购并实现退出;日本则主要通过企业购并、柜台交易等转让股份的方式实现退出;我国则主要通过企业购并和回购实现退出。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和决策建议

中国的风险投资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发展很缓慢;自到2004年,在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中国风险投资业开始进入全面复苏期。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为并购和IPO;据统计,IPO企业中有国外风险投资支持的占据绝大多数;2004年,共计19个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中国公司在海外市场实现IPO; 2005年,有风险投资支持的IPO企业为17家;而2006年第一季度,就有5家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成功实现IPO;与国外风险投资通过IPO和并购实现退出不同的是,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5年的调查研究,近三年国内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方式为并购。我国作为风险投资新兴国家,风险企业经营失败率较高,但清算退出比例却偏低,在欧美等国其清算退出比例一般要达到20%-30%。

表2中国近年来各退出方式比例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 2002-2004年)相关数据推算而成。

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国风险投资可采取并购的退出方式。从美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分析中可以知道,IPO和并购这两种退出方式都在美国的风险投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风险投资的回报率来看,IPO确实是最优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但是它也存在退出时间长、交易成本高及对资本市场较高的依赖性等缺点。与IPO相比,企业并购退出方式的交易成本较低,撤资更快,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且对资本市场无太大要求,它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由于实行市场经济时期较短,资本证券市场还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且在政策法规方面也无法完全与IPO退出机制实现对接,因而以IPO方式退出的难度就很大。在我国目前的风险资本条件下,采用企业并购的退出方式是最优的。

参考文献:

[1]安实,王健,赵泽斌.风险投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树中,胡海峰.试论美国创业资本的退出机制[J].世界经济,2000,(1).

[3]王瑞兰.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6,(5).

[4]鞠盈超.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经验和借鉴[J].科技信息,2004.

第6篇

关键词:公共财政 地方政府投资 地方政府融资

在中国分税制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在事权和财权的分配上出现了事权的重心下移和财权的重心上移,从而导致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的不对等,与此同时,中国转移支付制度也不完善。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而大部分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唯有寻求外部融资。为了进行投资,地方政府绕过了法律法规的框架建立的各种融资平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巨大的地方财政赤字带来的财政风险等。而相关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地方政府投资并不是逆经济周期的,而是萧条时投资扩张,高涨时投资也扩张,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危险。因此,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至关重要。目前对地方政府投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方式创新上,而没有将融资放在整个投融资体制的框架下来加以考虑。本文按照财政分权的“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基本思想,通过地方公共产品将地方政府融资(财权)与地方政府投资支出(事权)结合起来,克服地方政府“缺位”、“越位”现象,破解地方政府融资难题。

1.地方政府投资支出的界定

1.1地方政府投资理论

政府投资包括中央政府投资与地方政府投资,从分工看,中央政府是投资宏观调控的决策者和主要执行者,地方政府并不是投资宏观调控主体,只是进行财政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而财政投资扮演什么角色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属于公共财政,政府财政投资主要投资于公共投资领域,而且财政资金是公共投资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公共品理论是公共财政的基础理论。

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是公共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私人部门生产的产品来提供公共品,也可以自己投资生产公共品。这里就要区分公共投资和财政投资。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中,公共投资是各种经济主体以公共品为对象的投资,而财政投资的主体则是政府,财政投资与公共投资不应完全等同。与理论上界定公共投资领域相比,实际中把政府财政投资限定在公共投资领域存在不小的难度,它会遇到多方面阻力。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而公共财政制度是以政府预算制度为依托,随着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而形成的。没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预算制度就没有公共财政制度,把财政投资限定在公共投资领域也就无从谈起。但是在中国由于尚未真正建成公共财政制度,财政投资不能限定在公共投资领域,是投资领域政府作用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的根源之一。

1.2地方政府投资的范围

从上述分析可得知目前中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商不完善,中国的地方政府投资范围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情况。那么如何对其进行界定呢?按照现有财政分权的基本思路,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理,地方政府投资范围取决于地方政府的事权,而事权的相关规定分散见于《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中。总的来看,与政府投资相关的事权涉及本区域内的公用设施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现有的法律框架规定了地方政府投资范围公共领域。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否如此呢?

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按照要求,对地方政府投资范围和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将财政投资区分为公共投资和国有资本投资两大类,当前的财政投资主要是公共领域投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财政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降低,财政投资变成次要地位,非财政投资成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仅仅依靠财政融资投资是不能满足公共物品的需求,还需要非财政融资投资提供公共物品。综上所述,本文的地方政府投资就是指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和非财政投资。

2.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品需求日益增长,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投资方式提供公共品已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必须要扩大非财政投资也即广泛吸收民间投资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公共品。与此相对应的地方政府融资方式也要作出重大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1地方政府融资方式

是一拨款、债务性融资、资资方式的事权。共投资领域也就无从谈起。政从目前国内外地方政府融资的渠道与方式看,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给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其资金来源一般为本级政府财政收入,用于教育、卫生公共事业;二是债务性融资。债务性融资包括地方政府的银行贷款和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性投资公司(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信托融资等。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三是资产(资源)性融资。资产(资源)性融资是各级地方政府利用政府所掌握的资产和公共资源筹措的资金,包括有形资产(资源)融资(如项目融资与土地融资)和无形资产(资源)融资(如特许经营权融资)。四是权益性融资。权益性融资是政府性投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或其他自筹资金,包括上市融资和非上市股权融资。

2.2各种融资方式评述

上述四类融资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适用范围,综合看来,目前主要的融资方式有:

首先,债务性融资中的银行贷款是当前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全国城建投资中银行贷款的比例变化看,2000年银行贷款占全国城建投资资金的20.9%,2003年达到31.1%,2005年为30.8%,2007年在禁止“打捆贷款”业务后,银行贷款仍占全国城建投资资金的28.9%,其中有近1/5的城市67.5%的城建投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

其次,资产(资源)性融资中的项目融资是当前融资机制市场化的主要方式。就有形资产(资源)融资而言,项目融资如BT(建设—转让)、BOT(建设—运营—转让)、TOT(转让—运营—转让)和PPP(政府项目与民间合作)是目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的创新,是未来准经营性项目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此外,土地融资也是地方政府融资主要方式之一。

第三,权益性融资中的股权上市融资目前在国内比较常见,一些以水务、交通等为基础的交通投资公司、城司都通过股票上市进行融资,如上海城投控股就是以城市水务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典型。而非上市股权融资主要资金主要以外资为主,集中在一些有限的领域。

3.对建立在公共品供给基础上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模式的建议

地方政府融资方式不是孤立的,而是必须将其与地方政府投资及地方公共品供给结合起来分析。其中,提供满足地方民众需要的地方公共品是地方政府投融资的核心,地方政府投资是提供地方公共品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他主体投资将弥补地方政府投资的不足。所以地方政府融资要更宽泛,不仅为财政投资融资,还要为非财政投资融资。另外,针对不同的地方公共品所使用的融资方式是有差异的,同一种地方公共品的提供也可以有不同的融资方式。

3.1财政融资

财政融资来源通常由地方税收和地方非税收收入组成,主要用于解决本级人民政府事权范围内的政权建设、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因无收费机制、完全按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无法实现有效供给,必须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通过拨款投入加以解决,如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人行道等。

3.2非财政融资

3.2.1债务性融资

在地方政府不享有举债权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不得不“没有正门、走旁门”,变通违规操作,或者把债务分散在各部门或下属公司,或者以为其他单位或项目提供担保的方式筹集资金,其直接后果就是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隐蔽性。但对于债务融资也要区别对待:对于没有经营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要严格控制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融资,适当放宽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券进行融资,但必须要有严格的控制:一是事先经过同级人大投票通过;二是要将年度债务融资总量控制在地方政府收入一定的比例范围之内。

3.2.2资产(资源)性融资

目前项目融资主要是为那些造价高昂的基础设施提供融资手段,因为这些项目具有潜在利润,但无法短期收回投资成本,需要通过公共—私人合作方式来提供资金,如道路、桥梁、关口等。私人部门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可以减少地方政府当前债务并提高举债能力,从而将更多的资金用来解决民生问题。对于利用土地等资源进行融资是着力要解决事关全体民众的项目投资,而且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要采取市场的方式来进行。

3.2.3权益性融资

权益性融资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香港地铁在2000年10月发行股票上市,政府向公众直接出售23%的股权,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内也有很多城市在基础设施领域已开始了这种运作,所以,这种融资方式可以解决类似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问题。

4.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政府的作用责无旁贷,而政府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毋庸置疑。因此,规范政府投融资模式,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研究投融资模式的意义也在于此,希望能对解决此类问题提供相关参考。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不宜过分夸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风险[EB/OL]. (20100301)[20100421] 省略.cn/plus/view.php?aid=2449.

[2]陆昂.转型时期中国政府投资行为研究:基于公共管理者视角[D].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56-57,111.

[4]张雷宝.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

[5]安秀梅.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70.

[6]刘立峰.地方政府建设性债务的可持续性[J].宏观经济研究,2009,(11):49.

[7]陈燕.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及其演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42,44.

第7篇

在持续国家投资拉动内需的背景下,以及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政府投资项目在国家基本建设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投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由于政府投资项目是以政府财政基本建设资金为投资主体的项目,所以它具有与一般投资项目不同的特点。通常理解,政府投资项目应该大多数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即主要提供非盈利的为社会大众所需的项目。也会涉及一些虽盈利却难以收回投资或投资回收期较长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何对政府投资公益项目进行融资,融资方式途径、渠道方法等的创新,也是摆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环境、不同项目上值得探讨的热点话题。

1.对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的界定

1.1政府投资项目的概念

政府投资项目,就是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的项目。依据项目产品自身的特点及市场环境不同,我国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可以分成两类:(1)基础性项目,即体现在社会经济领域,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设施的建设,这类项目仍属经营类项目范畴,建设后有长期、持续、稳定的收益,项目自身虽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但由于不能通过市场自行有效调节,所以需要政府参与投资。根据基础性项目的特点,这类项目在管理上有条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法人不仅负责项目筹划、设计、建设实施、还要承担部分资金筹措、投资控制直至生产经营管理、归还贷款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2)公益性项目,即体现在社会公共领域,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党政机关、政法和社会团体等项目,这类项目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建成后由有关单位无偿使用,难以产生直接的回报,所以由政府作为单一的主体投资建设。

1.2公益性项目及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特征

1.2.1公益性项目

公益性项目属于纯公共物品,作为纯公共品,它不能通过向受益者或使用者收费获得经营收入,故其建设资金以及建成以后的运行、维护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性资金和以政府财政信用为基础的融资;其投资是非营利性的投资;投资主体为政府,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都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公共物品的提供者的责任。

1.2.2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的特征

通常,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即:(1)资金来源基本由财政收入支付;(2)投资不能产生微观的财务效益;(3)这种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上是无偿的。这三个特征就决定了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不同于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

2.政府投资公益项目融资中的实际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公益性项目投资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财政资金,具有无偿性的特点;同时,与资金来源的特征相对应,大部分公益性项目的使用也是无偿的,免费向全部社会成员提供服务。但是,城市经济建设的加快使得整个城市往往会对公益性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而公益性项目的特点又决定了其投资主体只能是政府。从一些城市公益性项目投融资的实践来看,公共品的生产供给主要以财政融资为主,市场融资所占比例很小,这种融资结构决定了公共物品的生产设施管理不是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而是由政府投资、政府拥有、政府运作的公共事业。以事业性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防止私人垄断,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满足公益性项目的巨大投资需要,而在现行财政体制、金融体制下,政府又不能利用银行信贷和发行债券来筹集投资资金,公共物品的生产供给严重落后于国民需求,导致供需矛盾加剧,严重影响社会福利水平的快速提高。而且这种模式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是导致现有公共物品的生产机构运作效率低下、人员冗杂、创新不足、技术革新缓慢、腐败浪费等问题的重要因素。

以政府财政信用为基础的融资无论是在融资渠道还是在融资方式上均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这导致一些城市的公益性项目建设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非常突出的问题,即在项目建设期内政府可用于项目建设的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预算外专项建设资金)往往难以满足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3.政府投资公益项目融资的创新方式

在现在的政府投资公益项目融资的实际中,现实做法是:为弥补公益性项目建设期内的资金需求缺口,改变公共品的生产供给过多依赖于政府财政的局面,政府必须设法以自身的财政信用作保障,在建设期内集中地从其他渠道,如国内外银行或民间投资者等,筹集建设资金。然后在项目建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再用财政资金慢慢地向银行偿还贷款或向民间出资者支付投资回报。

现在,全国各地的政府投资公益项目越来越多,也造成了政府投资公益项目融资方式的多样性,政府吸引投资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本文下面仅仅推举论述两种方法,以供交流。

3.1政府项目补偿费质押贷款方式

此方法中:(1)定义、特点和适用条件。政府项目补偿费质押贷款方式是指在无未来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下,政府代替公益性项目的所有使用者向政府性项目建设单位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以项目补偿费形式拨付财政性资金给项目建设单位,作为其项目收入,项目建设单位再以政府的项目补偿费作为质押担保向银行(包括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申请贷款。其主要特点是:政府没有直接向银行贷款,也没有直接向银行提供贷款担保,没有违反有关国家法律规定,贷款的第一责任主体不是政府,而是项目建设单位。其适用条件包括:项目本身不具备收费条件或不产生未来现金流;项目是一种人人受益的公共工程,尤其是城市路桥,河道改造和治理和城市给排水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以政府财政资金的拨付作为项目建设开发的收入,项目的建设单位是政府授权或新建的政策性公司或事业机构。(2)该融资方式的理念。政府项目补偿费质押贷款方式意味着给无未来现金流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赋予了经营的理念。政府成立的项目公司虽然是政策性公司或事业机构,但是政府本着经营项目和资产的意识,代替公益性项目的所有受益人以小部分财政资金作为项目的使用费,赋予公益性项目未来现金流,从而使得项目公司能够以这部分未来现金流申请到银行贷款,筹集到的银行贷款资金。而在原来的政府直接投资方式下,政府的投资资金必须全部利用财政资金,而不能利用银行贷款。

3.2以政府项目补偿费吸引民间主动投资方式

此方法中:(1)基本定义和适用条件。①基本定义:在无未来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下,政府面向非政府投资主体,采用公开招标或磋商交易等方式确定项目投资主体,项目投资主体在政府授权的经营期限内建设,开发,管理或维护该公益性项目,获得政府拨付的财政资金作为项目报酬,当授权经营期限已满,将项目无偿转让给政府。②适用条件:项目是不具备收费条件或不产生未来现金流的公益性项目;项目投资主体是非政府投资主体,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公司,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等;项目投资主体不仅承担项目的投资,还承担项目的建设、开发、运营、管理和维护等;政府向非政府性的项目投资主体支付财政资金作为项目补偿费,以此来获得非政府投资主体开发经营的公益性项目;非政府投资主体以来自政府财政资金的补偿费作为项目建设、开发、运营或维护的收入;必要时政府还得有部分政策优惠或支持,加大吸引民间资本主动投资的激励。(2)主要特点。①本身的主要特点:对于政府来说,政府不必直接承担项目建设期的各种风险,也不必以财政资金直接出资,还不必为项目投资总额负债,从而有利于政府降低财政风险。政府只需在授权期限内较为平均地支付补偿费,这也有利于政府平衡财政预算和管理预算外资金。对于项目投资主体来说,这种投资方式具有稳定的项目收入,比较适合于稳健型的非政府投资主体,此外,也有利于协调政府和企业的关系。②以政府的项目补偿费吸引民间投资主动投资方式与BOT方式的不同点:第一:前者适用于没有经营收入或不具备收费条件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而BOT只适用于经营性或具备收费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发电厂,收费公路和桥梁,城市污水处理等。第二:在前者的方式下,由于项目本身不产生未来现金流,所有项目的建设开发,运营维护等费用最终还是要有政府承担。在BOT方式下,项目投资主体主要以项目自身资产和未来现金流作为资金偿还保证,对政府没有或者只有有限的追索权。③以政府项目补偿费吸引民间投资与政府项目补偿费质押贷款的区别。第一,项目建设单位的性质不同。在前一种方式下,项目建设单位是非政府投资主体,但包括国有企业。在后一种方式下,则是政府性质的政策性公司或事业机构。第二:资金来源不同。在前一种方式所吸引的资金是主动投资的民间资本。在后一种方式所吸引的主要是银行机构的质押贷款。第三:具体环节有所不同。在前一种方式下,还存在非政府投资主体在授权经营期满后将项目无偿转移给政府的过程。(3)以政府的项目补偿费吸引民间主动投资方式的理念探索。能够推行该种项目投融资方式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有了一种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的代建和有偿回报的意识。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又无力完成投资规模和满足城市建设发展对公益性项目的需要,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引进非政府性的民间投资,由民间投资代建公益性项目,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但是,公益性项目本身并不产生未来现金流,这就需要政府对民间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付出有偿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