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学生教育心理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27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生教育心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学生教育心理

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 健康 教育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初步树立什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观和认同观的重要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更是奠定个入今后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搞得好,打好了根基,社会和谐氛围的营造也会在人生的起跑阶段得到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搞不好,中学牛首先从心理上孤仪自己,与亲人、师长、朋友乃至社会为敌,构建和谐社会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以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误区

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几点误区:一是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中学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三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专职心理辅导老师的任务;四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试;五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就目前的现状看,中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地调适和解决。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对新环境的适应刚入校的中学生面临两种新的环境一个是生活环境。比如同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新型师生关系的定位,集体学习中要面对比家庭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等等。另一个是学习环境学校老师的讲课方式和小学教育不样了,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学生白己逐渐适应。这两个环境,都要求学生很快地适应。

2、人际交往“踏着铃声进课堂,同到家里学习忙,互联网上诉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部分中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中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等。导致中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白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中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诉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由于些电影电视中“哥们义气”、“江湖兄弟”观念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心理偏激的中学生盲口模仿位帮结派,打架斗殴,偏离了人生的航向

3、个人情感中学生因生理特征的发育逐渐成熟,使得他们心理上也产生了变化。表现在情感卜就出现了对异性生理“秘密”探求的渴望,对异性同学借懂的、无理性的爱恋,我们称之为“早恋”。有的中学生因为“暗恋”,又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制约不敢表达,于是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封闭起来,从而导致精神不振,学习下滑;还有的中学生因为性格上的外向或向成年人模仿,在中学就谈恋爱,他们在帅生中要么不被理解而被排斥,要么囚沉迷于所谓的“感情”而小能自拔。学生的情感问题,如果不能在行为上正确教育、心理上恰当引导,则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这就要求中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学校教学,改变过去的被动,做到主动自觉。然而许多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有茫然失措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从而由兴奋转为自卑、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白律性差,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考试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5、现代网络与计算机现代教育已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了中学课堂。不少学生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性,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沉溺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干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化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中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方面家长所给的零花钱已远远不能满足上网所需要的开销,另一方面又深陷网络不能自拔,此时心理健康教育如不及时跟上,稚嫩的中学生难免走向人生的反向

三、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想教育能力外还必须有心理辅导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鉴别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及心理健康知识素养。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

真正做到实处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干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日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拄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第2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心理健康不仅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所以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偏差的纠治显得十分重要,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下面谈谈中学生心理偏差的纠治。

一、思想教育法。

1、强化理想教育。首先,传统上的理想教育有许多合理之处,但从现在的社会情况及学生情况看,必须强调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明确自己的未来,后确立远大的理想。每个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一样,家庭经济实力有差别,家庭相关背景不一样,将来对学生个人教育的支持、就业的提携也就完全不同。如某一学生家庭贫困,而确立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就不够现实。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就不致于使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产生心理障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并不少见。

其次,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从现在做起,必须为可能的将来奋发攻读。我们要教育学生千万不可在努力的问题上徘徊,不可为前途产生无端的忧虑,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实现每个人的既定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及挫折。

2、青春期教育问题。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异性情感和对异性的想往,甚至做不切实际的追求。要防止一味的批评、指责或鄙视他们的现象出现,因青春期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心理偏差在中学生中比例很大。作为教育者,对中学生的异性情感要注意疏导和迁移,我们不可以把其贬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对学生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除了让学生掌握青春期有关知识外,还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迁移,如书法、绘画、歌咏、体育比赛等,使学生的异性情感融于知识的荟萃、情操的陶冶和集体氛围的情趣之中。

对青春期思想上易产生问题的方面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明是非,如"为什么中学生不能早恋?""当有早恋倾向时怎么办?""什么样的婚姻观才是健康的?"等等。可把男女生分开,就一些较敏感的话题指定专门的人组织探讨,以防有些话题说不出口而影响教育效果。"婚姻的理想"和"理想的婚姻"应成为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点,包括"结婚的理想年龄"、"理想的婚偶"、"理想的家庭模式"等问题都应认真讨论,组织者可联系现实生活中幸福与不幸的婚姻例子教育学生,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青春期的思想教育应放开一点,大胆一点,过去进行青春期教育时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做法已不适合思想开放的现代中学生。

二、劳动矫正法。1、适量的劳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对劳动的需要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任何心理需求的满足都有一个适量的问题。现代中学生普遍的劳动不足,也是造成他们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他们不承担一定的劳动,久而久之,自然把别人对自己的照顾和保护看做理所当然,渐渐地,周围的人在他们的身边逐渐缩小,他们重视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的存在,只想到索取,忽视付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得依赖,这本身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只有成功的劳动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体会到劳动者劳动的辛苦,才能培养出稳定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中学生承担适当的劳动是获得健康心理的基础。

2、劳动能从行为过程对心理偏差进行纠治。"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已体会到,不健康状态及心理对人的危害,艰苦劳动对人的坚强意志及健康心理有巨大作用。有这样的一种经历,许多人可能都体验到:当心情恶劣时,有时我们就选择一种体力劳动以发泄。在劳动中,经历了许多艰苦的细节,当我们满身大汗地完成任务时,心里的愉悦是难以言喻的,这时候对原来的问题的看法已截然相反,甚至惊异于自己竟会产生如此的想法;这时候,只觉得周围阳光灿烂,鸟语花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自己已充满了信心。--劳动的魔力竟有如此之大。因此,安排劳动以纠治心理偏差是一个有效且必要的措施。

三、体育锻炼法。利用体育锻炼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有的学生怕羞、自卑感强,可多安排游泳、跨栏、单双杠、跳高等项目的锻炼,使他们克服胆怯、害怕心理,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跨越心理障碍,既锻炼了胆量,也增强了自信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则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拨河等,使他们逐渐与同学相互沟通感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遇事急躁、易冲动的学生,应多参加太极拳、越野等需持久的项目锻练,以帮助他们调节神经中枢系统,有效缓解和改善急躁、易怒、冲动等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四、心理咨询疏导法。中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处、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当前各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情况看,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得较少,应有的效益没有体现出来。

在学校的心理咨询活动中,要注意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安慰,以疏导,不仅要使其开心,更要力图使其将不愉快的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心理咨询活动要竭力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要竭力使来心理咨询的学生自己想通问题,自己认清问题的本质,知道该怎么做,达到了人们常言的心理平衡。要使学生从挫折中认真反省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以更好的应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挫折。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避免依赖他人,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形成健康的心理。

五、活动纠治法。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课内外、校内外,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环境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这些,学生健康心理就有了基础。(2)集体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是一种凝聚力。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消除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因不健康心理而产生的紧张的关系及敌对心理,形成互相友爱、关系融洽、密切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同学之间彼此亲近,相处愉快,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就能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与鼓励,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

六、自我调整法。心理的健康和个人的善于调整有极大的关系。在对中学生的心理偏差进行纠治时,可要求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自我调整:

第3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身边的一切也都在发生着千姿百态的变化。这些变化本是正常的,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和求职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的增多,使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初中有4.5%的学生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学生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着不少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社会阅历浅,心理素质不成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生活紧张,中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也增多、增大,以致产生各种心理的困惑与矛盾。少数学生由于不善于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在突然的打击或挫折面前容易心理失常。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对策

1.开设心理健康课

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增设心理健康课程或有关讲座,向学生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防卫能力。心理健康课不仅要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更要进行心理训练。

2.建立心理服务机构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配备专职及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咨询、矫正心理障碍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进行个案分析,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

少部分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现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性不强。为此,对青少年的个体心理行为偏异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

4.建立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对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为其建立健康档案表,针对学生填写的档案表中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他们心理困惑的成因,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保健工作,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5.纠正家长在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使家长懂得除了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智力开发外,还要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

6.全社会都应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4篇

现在有叛逆心理和患孤独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愿望,一些自尊得不到满足,就转到虚拟的网络中去寻求满足,但这是使他们放弃在生活和学习中要通过努力方才能获得的满足及自尊,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其有害,而且中学生在学校以外缺乏约束和指导的环境中进行互联网娱乐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行为扭曲。据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约有1650万,而这些未成年人中的14.8%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

到底该怎么样预防学生上网成瘾呢?以下就怎样有效预防学生上网成瘾,本人提出了几点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引起大家疗救的注意:

一、端正态度,树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中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特别是从事学生心理教育的老师更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演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寓理想教育于课堂实践,寓人生指引于课外延伸。让学生们从古今中外、身边周围的许许多多的鲜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宝贵与珍重,从而自觉地跳出网络世界的荒诞与虚妄,回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中来,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当他们的态度端正了,理想确立了,他们就会自觉形成免疫的抗体,百毒不侵,网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家校联合、多管齐下,构筑祛除网瘾的立体网络。

教师平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不仅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入手,还注重于学生生活技能、生存能力的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他们的素质,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但戒除学生的网瘾决不是学校一方所能单打独斗的事情。教师无法唱独角戏。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接触和密切配合,从而构筑一道立体的防护网。

教师可以多与他们的家长联系,统一对网瘾学生的施教理念和方法。

为防止学生上网成瘾,教师应多联系家长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做到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不良网站;还要求家长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也可以与公安、关工委、工商等部门进行密切联系与配合,呼吁他们积极查处不良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一有发现,及时举报。网瘾学生由于失去了上网场所,渐渐的也就会收心了。

三、积极引导,活动怡情,转移网瘾学生兴趣偏好。

教师在运用课堂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之外,还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健康的娱乐方式,从而转移他们不健康的网瘾偏好。

教师在平时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的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以让那些平时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转移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健康有益的娱乐方式的无穷魅力,领略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辽阔风景。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我并没有像有的班主任那样放手不管,由学生自行安排。我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分成几个小组,如羽毛球组、篮球组、象棋组、绘画组等,布置任务,让他们在组内活动。我对各组进行检查督促,定期评比,期末进行总评,评出先进组和特长生,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5篇

体会。

一、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之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健康的人,但长期以来,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以前的人认为没病就是健康,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一代代人才随着社会文明的提高,生态环境的变化,各种刺激的增多,精神压力的加大,心理上产生各种不适应乃至疾病。有的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学校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组织、计划、教育、教学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人本是生理与心理的有机统一体,健康的教育不应仅局限在生理方面,也要关注心理方面。联合国家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反映了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这就像一个人,即使他的身体方面有缺陷和疾病,但还是要有完整的心态、生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张海迪等。反之,如果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整天焦虑烦恼、忧愁过度,那他不仅个人活得痛苦,还会殃及他的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可见,有时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全更重要。

有人说:“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中学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他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特征,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正经历着一个成熟前的动荡,是“多事之秋”的时期,在他们身上既有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不平衡的矛盾,也有个体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在这个时期,也是思想品德教育最困难的时候,能给人一生的发展指明方向,有的人成了伟大的人物,有了很大的贡献,成为政治家、科学家,追溯他的成长史,是中学时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有的人走了歧途,也是中学时期没有打好基础,是不良的品德行为在此生根发芽的结果。

二、心理健康能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目前,我们一直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因为受教育者疲于应付语、数、英、政、理、化等主要科目,偏重于学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问题,从而忽视受教育者的心理的训练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许多学生缺乏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应对能力,当遇到困难时,常使学生心理失衡。如果教师能在此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了解人际关系,培养合群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也许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

现代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明,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中。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都能影响人的心理,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与人际关系,形成不良的心理。另一方面,心里的不健康状态,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又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和病态,如,高血压、偏头痛、胃痛等,有时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不言而喻,注意心理卫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大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调整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使之对社会能良好的适应,从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人格的核心正是人生观和信仰,可以说,健康的心理是优良思想品德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会品德高尚,从而成为“五讲四美”的人。试想,一个心理变态的人,又怎么会具有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呢?我国的一项研究还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学生在情绪、性格和人际关系上的缺陷,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品德、个性的发展,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有的人变得情绪忧郁、性格孤僻、粗暴、行为野蛮,他们中的少数人还可能不守己、不守法。

开展心理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我们知道,稳定而快乐的情绪、健康的性格、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而他们又是提高智力活动的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条件。反之,则会压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智力的发展。

三、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建立全员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由于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传统的观念在许多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要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还需要教师在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学习生活的每一时、每一事都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心理教育必须贯彻、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教师和管理者都要掌握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和技能,都要参与这项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同时,也应有专职人员进行指导。当然,开展心理咨询和建立档案等也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开展心理咨询能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再根据心理档案及现状进行分析,把一些不良现象消灭于萌芽中。

家长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学生的许多问题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争取家长的合作,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展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观念和不良的行为方式,与家长一起分析学生问题,对家长提出有关建议。

相信教师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设心教课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且能及时发现、咨询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使之圆满解决,我们的下一代将有美好的明天。

第6篇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学校这个传授知识的圣地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样单纯,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渐现端倪,直接冲击着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消极,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逃学、混世, 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如不尽快扭转,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将完全可能成为畸形儿, 将无法适应现在的竞争形式, 所以形势危矣,能够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我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教学上改进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上无疑是最重要的。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二、谆谆教导,因材施教

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怀爱护学生,细心的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从心底里跟他们沟通情感。

三、鼓励学生,多些赞扬,少些批评,改进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不当,否定评价过多,用分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造成师生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因此通过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和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误周期的逐步延长或错误程度的逐步减轻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要掌握的原则是:评价要全面客观,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在有发展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多用赞扬鼓励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而少用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注重平等和关爱,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正确引导学生,敏感问题不回避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而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大部分老师和学校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其实这样,有的时候后果反而更严重。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主题班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正确引导学生,使得他们能够正确健康的看待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六、做好家长工作,使之配合好教育学生的工作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因此我在空闲时间主动与学生父母接触,了解情况,交流思想,做家长工作。让他们配合我一起努力,尽量减少家庭方面给学生的压力跟负面影响,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七、正确认识和理解“代沟”,打破“代沟”带来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

第7篇

关键字:中学生;体育教育;中学期间;健康心理;养成

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心理健康指的就是指人心理情感、人格、情绪等方面能够完整和谐,且具有正常协调情绪的能力,能够控制好自我的情绪,能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心里状态发生很大的波动,能够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

当今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经济信息时代,社会竞争压力大,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升大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家长期盼带来的压力等等;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承受不住这份压力,学习的动力会减弱,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变得消极,对待人生会缺少希望,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和怯弱的性格,这些对于我们肩负祖国未来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应该存在的,所以下面笔者主要分析了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不良的表现和其原因,并且笔者就如何通过中学体育教育来解决中学存在的心理健康不良给出了建议。

2、中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

2.1.关于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中学时期,学生主要就是围绕着学习这个问题在生活,在学校要学习,在家父母要关心你的学习,自己想着成绩,想着升学,想着父母的殷殷期盼,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考试失利的和遇到学习中的问题不能解决时,就特别容易焦虑,容易悲观;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而且又十分积极向上的学生而言,在心里就特别的自卑,每次看到同学能够一次就掌握的知识,自己怎么努力都学不会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是存在智力问题,对自身的价值会否定到一文不值,产生扭曲的人生的价值观。

2.2.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接触的人群大多为,教师、同学、家长。因计划生育制度的原因,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居多,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学生因在家收到过多的溺爱,而形成自私自利,不懂得团结合作,不懂分享的性格,导致在学校与同学教师的人际交往存在许多的矛盾,而学生自己不懂的处理,就采取不处理或逃避处理的方式,导致人际交流圈窄,而产生孤僻、不自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和家长间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家长怕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对学生有影响而相互之间产生矛盾,学生可能容易产生情绪激动等心理健康的不良行为。

2.3.关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方面的心理问题。中学时期,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例如学习方面的挫折,情感方面的挫折,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等等。这些挫折产生的原因也是有多种的,由于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模式,由于这个时期叛逆的性格特点,由于这个事情渴望成功、渴望被尊重、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等,如果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不加以引导,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甚至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健康,存在许多这样的例子,某学生因为感情失利而走上自杀的道路。

3、如何通过中学体育教育解决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3.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多进行集体性质的体育活动,重视学生团结合作和与人和谐交流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具体表现,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笔者建议体育教师能够选择集体性强、合作性强的体育活动,例如:拔河、乒乓球双人赛这种需要全班参与的活动,学生之间必须进行沟通和合作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间的感情;因活动过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了解到团结合作的力量,了解到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必不可少,了解到同学间互帮互助的乐趣,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3.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教育。青春期,中学生不仅是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学生内心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在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查看学生的处事特点、行为是否规范等方面,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能够健康发展;体育教师还应该要重视中学时期男女生生理的差异,针对差异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让他们了解到在青春期出现的许多生理和心理情况都属于正常范围,例如:男生开始长胡须;女生生理期的到来;男女生都会萌发的对异性的情愫等,这些情况在青春期几乎每个人都有经历,同时教师应该传授相关的处理方式,辅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使他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3.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心理情绪不良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控。在青春期,学生都特别敏感,容易因为学习或者是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而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这些情绪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情绪不良学生的心理情绪的调节问题。借用体育教学来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几个要点:1)对学生多鼓励,少打压,因为学习的压力,鼓励和赞美能够让学生更有信心做好当前的事情,对自己更自信;2)在体育活动过后应该要注重学生的放松练习,学生可以在放松练习过程中,平静内心的情绪,也可以缓解一定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