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校园里的数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27

序论:在您撰写校园里的数学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校园里的数学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小学数学教学 启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简称MIT,该理论对传统的智力定义和测量手段提出了挑战,拓展了对人的智能的研究领域,特别对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1]他认为人的智能由“语言—文字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自我认知(内省)智能,人际—人际交流智能,观察—自然观察智能”构成。[2]语言文字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包括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逻辑数理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数学和推理的能力。这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知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包括对色彩、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敏感性,也包括视觉和空间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身体运动智能指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暗示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根据所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辨别和鉴别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而儿童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执行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影响到儿童以后的成长与成才。所以,由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看出,人的智能有8种之多。由此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积极创设适宜的发展条件。

兴趣是影响儿童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学生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电教媒介的广泛应用,电教媒体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并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知识。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设教学场景,设置好学习内容,使学生边学习边活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所以说,在小学教育阶段,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地为学生活动提供条件,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巧用语言艺术,寓数学教学于游戏情境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数学教学亦是如此,诙谐幽默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数学教学特别有用。另外,游戏活动对于数学教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最喜欢游戏,游戏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数学知识。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数学,教师要把数学教育目标、内容及要求都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如:在教统计一课时,就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玩耍中得到知识,在玩耍中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适当鼓励、适度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研究表明:及时地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能立竿见影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上的这种机会很多,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从答题的准确性、计算的快速性、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等都可找出这样的机会,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给予学生的激励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微笑及友善的动作都能起到对学生的肯定作用,对学生作业本上批注一个表扬或鼓励的符号等,都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肯定。对那些没有做好的学生,要善于寻找闪光点,给予适当的鼓励。不区别对待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在表扬与鼓励中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习主动性,使其自觉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俞剑波.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数学,2003(9).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知识;知识梳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24-01

对于小学高段数学单元知识的梳理旨在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下面我就小学高段数学单元知识梳理作如下探讨。

小学高段数学单元知识梳理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

在小学高段数学单元知识梳理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极为重要。首先,要通过不同目标的实现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其次,要帮助学生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应针对平时备课的不足处、上课的失误处、作业的问题处、思维的疑难处进行整理复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再次,要注意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与练习,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记练习形式一定要多样化、游戏化,尽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动、多参与,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容易调动起来,才容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彻底摒弃“应试”观念,走出复习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煮夹生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取得实效。最后,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单元知识梳理策略与方法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会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二、重视知识梳理方法的多样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个性化、综合化、多元化为价值取向,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主旨,主张知、情、意、行全方位发展,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地区、学校和学生个体间差异。作为小学教师,一要树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而教的观念。摒弃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观念,发扬“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认识知识梳理方法对小学高段学生学习数学单元知识的重要性。二要树立科学教学的观念。“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求知的过程,又要学生做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三要树立强烈的教学责任意识。如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适当组织一些竞赛以引起学生的竞争,会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复习教学活动。变式练习是促进学生智慧技能发展的有效策略。关于数学单元知识梳理的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预习,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可以是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模式予以比较、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通过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三、尊重知识间内在联系

有规律性的呈现知识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的有效策略。许多相关数学知识作为新知识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分散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在五年级学习,圆面积计算在六年级学习。当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学生头脑中的有些知识可能因后继学习的信息干扰或遗忘或彼此混淆。遗忘或混淆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有助于回忆的编码线索,或者是因为在储存时没有适当编码。所以新习得的意义必须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找到相应固着点,新的意义才能在学生头脑中持久保持。在一个单元知识学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小数单元知识框架,搭建知识点之间意义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材是 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 在一定的阶段, 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 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四、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数学单元知识的梳理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小学高段教师的教学组织行为、评价行为和反思行为。首先,教师要不断丰富教育知识,尤其是教学实践知识,为改善教学组织行为提供理论基础。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在体现。教师应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合理组织教学环节,恰当选用教学方法,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情况,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判断教学中的问题,组织领导课内外活动。其次,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使其成为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评价应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再次,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提升自身素养,以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理性的教学反思行为有利于教师从中发现自身教学行为的优点与不足,剖析其原因,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 王蔚生.小学数学单元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改革实验[J].人民教育,1988.12.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数学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thematic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XU Sen

(Architecture Zabor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 Xi'an, Shanxi 710068)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abstractness and rigor of the mathematics disciplin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discussed and a new way fo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was offer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er; teaching ability

0 引言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①高职教育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以学术型、理论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然而,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作为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在教材编写、教学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对传统高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同时还要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1 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

1.1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职教育的大众化,高职学生的素质与基础也普遍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而数学基础又往往是薄弱环节,再加上文理科专业的差别,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虽然,近年来针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日渐深入,但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仍没有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仍然采用“定义―例题―习题”的方式进行讲解,将教学目标放在理论理解上。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一项关于数学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②大部分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76.7%的受访者提出改变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

为了解决这种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与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优化授课计划。在内容上,应弱化理论证明和过于复杂的逻辑推导以及太过技巧性的例题,应当加强几何直观的描述和案例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1.2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开设了微积分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微积分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但是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而且数学基础也有很大差别。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应当加强对“导数”中关于经济分析章节内容的介绍;对于建筑、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则应当进一步介绍多元微积分的内容;而对于造价、监理等专业的学生,介绍完一元微积分就基本够用了;另外,对于通信等专业的学生,则还需要重点了解微分方程的内容。

在对于高职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深度上没必要跟与数学专业学生一样,广度上只要保证“够用”即可。

2 学科内容交叉的能力

高职院校往往都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比如建筑类、医学类、航空类职业学院,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之下,对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理论功底,还应该对其所在院校的专业知识有一点了解。然而,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大都是受传统师范数学教育出身,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做到学科之间的交叉。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讲授,很少对数学结论、结果做出应用性的解释。这就导致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严重脱节,学生仅仅是停留在会背定义、会做习题、会考试的层面,而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些数学工具,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数学毫无价值的思想。

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在提高自身数学理论功底的基础之上,积极与专业课教师交流、研讨,寻找学科交叉点,同时要熟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做到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努力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从专业问题入手,抽象出数学知识点并进一步作出数学解释,最后将数学结论应用到专业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来自专业并最终应用于专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编写适用于本校情况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各高职院校选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基本上都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规划(精品)教材,这些教材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版,已经逐步走出本科高校教材的模式。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往往只适用一本教材,并未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加以区分。比如说,你教的学生是建筑专业的学生,或者是经济类学生,而我们所采用的通用课本中的模型或例题不可能适用于所用专业。

高等数学的教材一定要是适应本院校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本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材。总体来讲,应当轻理论、重应用,有梯度,做到因材施教。

4 具有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

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而著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觉得乏味、难以理解,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如何生动地介绍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靠教师讲解、黑板演示为主要方式,这样“平面”的授课方式,难以深刻揭示数学规律,学生接受起来存在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学软件、计算机模拟等先进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特别是,通过数学实验课程,带领学生通过数学软件分析问题、讨论结果,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

5 具有数学建模教学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理论性和严谨性,强调抽象性、系统性,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不加区别地传授,使得教学没有针对性,结果导致数学与专业的脱节。许多人在生活工作中,仍然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用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学建模的训练。所以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要熟悉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具备扎实的建模能力。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在概念介绍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设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或者与专业知识有所联系的问题背景,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引入人口增长的案例;在讲分段函数时,讨论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这样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一个熟悉背景下进行讨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2)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教材中例题往往过于简单、直接,而且与生活的联系也不够密切。教师在讲完一个内容之后,可以通过一个小型的案例讨论,深化学生对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学完导数之后,讨论一下工厂经济效益的问题;学完微分方程,讨论一下人口增长的问题等;学完概率后,讨论一下福利彩票中奖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当是较为完整的、经过少量加工的数学问题,而问题的主题也应当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日后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如果说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双师型”要求的话,那么数学教师就应当是“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拥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另一方面,还要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不仅要懂数学知识,还要懂一定的其它专业知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知识体系,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注释

第4篇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学生社区场域的广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MSZ01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44-03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生规模日趋增加,随着学分制的逐步推行,原有的班级概念淡化,学生事务管理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社区。同时由于高校新校区投入使用,形成了多校区办学格局,有的高校采取低年级在新校区,高年级在老校区;有的高校根据学院专业分布校区,有的学院在新校区,有的学院在老校区。原先的条状纵深式学生事务管理模式被打破,迫切需要对学生社区管理进行改革,因势利导,资源整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当前学生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是由一名校领导负责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部(处)管理全校学生工作,各二级学院负责本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学院分团委、学工组(办)具体落实学生工作,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就学生社区而言,一些高校的学生工作部(处)下设宿管科,或者由后勤处设公寓管理中心,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一般以学院为单位相对集中住宿,学生社区遇到事情需要学校职能部门与学院进行协调,尤其是由后勤处管理的学生社区,往往一般后勤处只管学校财产,不关心学生的日常表现、社区“软件”等。传统学生社区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层级交叉,易产生部门推诿。多数高校的学生工作部(处)、后勤处、二级学院等都承担着部分社区管理职责,但学生社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管人的部门说管物的没有到位,管物的说管人的没有管好;学院说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使得基层学院辅导员协调的事情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辅导员在学生中威信下降;职能部门说学院教育学生不到位,破坏公共设施,晚休秩序不好等。

2.功能定位偏差,易产生教育盲点。很多高校仍将学生社区单纯地看作学生休息的地方,没有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和老旧学生公寓的翻新,高校学生社区宿舍硬件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实现了公寓式配置,个别高校还给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虽然宿舍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社区文化建设、党团建设仍然滞后。

3.缺乏学生自治,易产生教管冲突。传统的学生社区管理强调学生要服从、守纪,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社区管理。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一些高校设置的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或者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也只是从事通知、检查宿舍卫生等工作,不是学生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

4.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易产生服务缺位。传统的社区管理人员多为社会招聘人员或者政府“4050”再就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只做打扫卫生、看门守门等简单工作。这些管理人员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在日常管理中,双方时常会产生矛盾。部分高校学生社区进驻辅导员,但也只是为了解决刚入职辅导员的住房问题,辅导员只有晚上才回社区休息,与学生见面交流机会少。

二、高校实行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的概况

当前,高校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既不是古代书院制的“翻版”,也不是欧美大学书院制的“照搬”,而是以学生社区为载体,将通识教育和人生指导延伸到社区,采取项目化的学生成长计划,对学生进行系列资助与服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管理的有机结合。

复旦大学是我国大陆高校中实行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的第一校,学生在书院内接受为期一年的文理综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之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复旦学院设学生工作办公室,成立学院层面的党建职能室、学生事务管理职能室、大学导航中心和学养拓展中心、队伍培训管理职能室。书院内有辅导员,有导师团。西安交通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也实行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打破传统纵深式学生管理模式,突破了部门管理局限,实现了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和高效服务。下表对几所高校的书院制社区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

三、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的优越性

1.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切实将学生的素质养成和德行教育放在首位,将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学习、生活指导有机结合,克服了传统学生社区管理中学业指导、学生服务与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相脱节的弊端。学生在社区里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可以办理各种学生事务;辅导员在社区工作、生活,与学生同吃同住,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学生将社区当成自己的“家”,身心都在和谐文明的环境中健康发展。可以快速在书院内实现设备报修;书院内设有学习室、活动室和体育活动场所,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体育锻炼。在享受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贴心服务的同时,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也得到了加强。

2.学生管理重心下移。传统的“校―学院(系)―班级―宿舍”的管理层级转变为“校―书院―宿舍”管理层级,解决了学院无法管学生,社区管理部门管不好学生的问题。职能部门的职责有明确划分,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提高了管理效能。学生也不再被“管”,无形中增加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学生可以在课外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学生的自治权也得到尊重,学生自治组织不再是给老师做事,而是给同学们服务,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之间相互信任支持。大家将社区作为自己的家园来维护、建设,切实体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3.实现全环境育人。书院和学院相互补充,两个教育单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实现教育服务学生的“无缝对接”。学院主要负责“学术事务”,集中精力抓好本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书院负责“学生事务”,依托学生社区,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咨询资助、培养发展工作。另外,在书院内还实行导师制或导生制,聘请专业教师与学生结对联姻,近距离对学生进行指导。有的书院内还设有爱心厨房,每逢学生生日或者周末,辅导员、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下厨,改善学生伙食的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4.注重自然景观、制度规范和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书院建有优美、高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生活作息、党团活动等系列的制度规范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环境与制度规范的审美陶冶和规范导向教育功能。如在复旦大学、温州大学的书院,各书院以学校德高望重的老校长或学校知名校友作为书院名,精心设计院训墙、书院成果展、服务指南等。再加上书院开展的导航计划、心理辅导、困难援助、拓展训练营等活动都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

四、借鉴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

1.创新教育理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首先,高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管理制度要人性化,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工作的基础。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重视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教育培养。通过硬件环境建设和文化制度建设,将社区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生活文化圈,将对学生的学业生活指导延伸到社会,通过关爱成长计划、导航计划,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其次,书院内实行导师制,实现了导师在课堂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问题,改变了辅导员刻板生硬的形象,让辅导员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最后,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共同育人。学校各部门都有育人职责,书院制学生社区管理厘清了社区管理权限,将管理重心下移,建立起学院、书院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机制,通过书院的管理制度运行和人员配备,带动学校管理“上游”与“下游”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对学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提高学生参与管理意识,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高校学生社区是学生的社区,学生是社区的主人,不是被管理的对象。由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重视,主体性得到发挥,所以书院制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社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社区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社区管理人员和学生骨干的素质,使学生自主管理落实到实处。学生社区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如图所示。

学生事务工作的优劣取决于学生的评判,学生事务工作要积极吸收学生意见,提高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规划能力、协作能力、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书院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要在制度设计、活动载体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切实保障学生的自主管理权益。

第5篇

书院是我国古代融教育、讲学、议政、藏书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书院崇尚自由讲学,管理自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论辨,学术气氛浓厚。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对现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有重要的启示。国内最早实行书院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国外的书院制,即住宿学院制,源于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其住宿学院的做法后来为美国哈佛、耶鲁大学效仿,并延续至今。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全名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它主要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①书院制时至今日任然对高校科学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古代书院也是相对独立、自主的教育机构。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游离于官学和私学之外,取官、私学之长,避官、私学之短,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彰显于一个特殊的教育层次领域内。特别是有学派、有大家,各具特色是书院最为突出的特点。由于古代书院大多系私人或地方开办,故能以其条件之不同,因地、因师确立本书院的办学方针,这样在历史上便形成了诸多风格不同的书院,每个书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可以说,在当时,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学术中心,一个书院就代表了一个学派。比如,朱熹主持的书院是讲理学的; 陆九渊的象山书院着力宣扬心学思想; 清初颜元主教的漳南书院旨在兼容并包,以讲求实学为主; 东林书院则致力于裁量人物、讽议朝政,积极参与政治活动。②可见,着力促成学术民主气氛的形成,大力培养和鼓励创新的意识,使不同的理论观点能展开讨论和实践,是中国古代书院在科举时代最为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说,设立书院首先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二、以"书院制"管理为借鉴构建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

1.构建学生事务管理体系是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素。

学生事务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实现工作科学化,努力促成学生事务管理科学化是基本条件。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科学化,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就是努力构建学生事务管理的知识体系③。知识体系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关于研究知识领域的知识,一是关于研究方法论的知识。构建学生事务管理知识体系,要在学生事务管理领域内研究学生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一般特点和普遍规律,另外在研究方法论上,还应包含如何选择发现或生产知识的方法,以及知识的使用范围和可信度。促进学生事务管理科学化,研究学生事务管理知识是前提和基础,并要进一步研究如何适当使用。

2.构建学生事务管理体系是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需要。

以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队伍为中坚力量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保证社会平稳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才、指导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也成为"以青春为伴,为青春摆渡"的摆渡者,成为广大青年学子"人生的导师,青春的朋友"。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赢得了公众的赞誉,但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更多的事凭借日常工作的经验,自我的自觉管理意识进行日常教育管理,随意性比较大,情感和主观因素较强,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亟待解决。④单一的靠传统的"传帮带"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建立标准、研究最佳实践方法,并进行知识管理,使辅导员能够自觉学习,提高辅导员自身工作能力;在知识体系的框架下,各个学校根据知识体系标准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使学生事务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 构建学生事务管理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要促进高校学生管理老师的"职业化、长期化、专家化",使得学生事务管理岗位成为一种行业,成为一个职业,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职业标准,建立职业工作内容标准与规范,就必须要寻找、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没有知识体系,职业化就是一个空谈,"职业化、长期化、专家化"就是美好的肥皂泡。同时笔者认为建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知识体系,通过规划制定管理标准,实现基于流程再造的高校管理知识体系和最佳实践是很有必要而且是紧迫的。通过建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实现高校从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学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在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的众多模式中,AUFE走出了一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重,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意识,强化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完善信息采集平台的管理服务创新新模式。

三、书院制模式下的AUFE学生管理服务体系构建

学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活引领、综合素质提高、职业发展导航、就业指导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形成了学生成长有动力、学生基层组织有活力、学生工作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新局面。

1.认真落实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制度,深入学生,贴近实际,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心声,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想结合,把学生工作做到学生床头上、心坎上。"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学校教师、辅导员作为书院的老师,要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共同分享大学生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教授宁说,"书院制"打破了学院学科发展为导向的育人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郑南宁还有一句让老师们津津乐道的话:"学院像父亲,书院像母亲,各有侧重,共同构建温馨家园。"依此理念,学校积极组织辅导员利用寒暑假期间开展家访活动,促进了学校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使得老师与学生关系友师生关系逐步向亦师亦友的方向发展。

2.重视宿舍管理服务意识的提升,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书院制"教学模式下,"住宿书院制"十分强调"师生共建"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本单位。而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则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坚实保障。后勤管理部门在接到学生报修后如无特殊情况,在24小时内上门维修;如遇需后勤管理处维修的,接到报修后立即向后勤管理处反映,并将跟进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

3.建立了学生公寓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巡查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没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服务意识强的学生公寓管理队伍,就不可能保障了学生公寓的安全与稳定。"书院制"教学模式就不可能有安全上的保障和实施的前提。三年来宿舍卫生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学生公寓公共环境卫生优良率保持在96%以上。

4.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书院制"学习环境下,大至学校小到宿舍应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学校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温馨的、自由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其中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现管理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历来重视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在参加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活动中,9篇作品在大学生宿舍文化节上获一、二、三等奖,学生工作处宿舍管理科连续两次获得大学生宿舍文化节优秀组织奖。

5.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采集平台。安全稳定的局面和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要求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动向,这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为此,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这道体系在重大事件和日常学生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学校"书院制"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而及时的参考信息。

学生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永恒课题。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校学生主体的变化,对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提出严竣挑战,学生管理体制创新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书院制学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育人,明确分工,通专结合,利于通识教育人才的培养,师生同住,便于情感和学习交流。必须指出,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书院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新时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任重而道远。任何一个改革都是一个借鉴和摸索的过程,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创新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注释:

①李翠芳:《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第五期,23页

②刘平昌、周清华、王建琼:《书院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和探索》,《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41页

③杜丽娟:《我国高校书院制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启示》,《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2期,32页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学科馆员从事的工作是需要处理大量信息和知识的管理工作,这决定了知识管理将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要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对学科馆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重视学科馆员之间,学科馆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人际网络的拓展以及学科馆员的知识水平的提升。

1学科馆员知识管理的内容

学科馆员的知识管理一般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简单地说,显性知识就是学科馆员掌握的各类文件,他可以通过个人不需要深入研究就可以获得的知识,但是隐性知识需要深入挖掘加工才能获得,处于学科馆员个人的头脑之中,无法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

学科馆员要培养自身学习的习惯,通过接触前沿的知识,建立自身完善的知识结构,将自身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自己的经验,思想通过记录,写微博微信写日志等方式转为显性知识,使隐性知识在图书馆的共享,流通成为可能。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也要加强隐性知识的管理,不断提高学科馆员的职业素养,引导他们开发知识资源,尽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鼓励同事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将自己的经验、直觉和想象等表达出来,使学科馆员真正成为图书馆知识的导航员。

2学科馆员知识管理障碍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轻松获得显性知识,但是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还存在诸多障碍。隐性知识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表达、收集和交流都比较困难。隐性知识依赖于个体的经验、直觉和洞察力,深深根植于个体的头脑中,难以规范和学习。学科馆员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时,提供者和接收者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会影响彼此之间隐性知识的获取。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实施知识管理的只有极少数,大多数还是侧重于对显性知识的管理,缺乏合适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隐性知识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文化不利于组织成员相互信任交流,都成为隐性知识交流的组织障碍。

图书馆知识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真正掌握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的人员并不多,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精通的专业人才更是不足,缺乏高素质的知识管理人才。

3建立学科馆员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势在必行,学科馆员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图书馆需要搭建便于学科馆员进行知识管理活动的相应平台。

3.1建立知识管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

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组织环境,学科馆员是这个学习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学科馆员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学科馆员之间,学科馆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也能够建立起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平台不但能够满足学科馆员快速搜索获取业务知识的需要,更要便于图书馆学科馆员更新知识,便于知识的日常维护。这样不仅显性知识得到了整理和利用,隐性知识也得到了传播和交流,通过所有馆员在该平台上就业务知识自发提问,其他馆员可以就该问题进行解答、探讨和经验分享,使馆员间能相互了解,互相交流或合作研究。

3.2建立学科馆员人际网络的拓展平台

学科馆员与学院教师学生之间也建立交流与沟通,建立人际网络的拓展平台。学科馆员在服务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取知识,通过不断的充实自己,学科馆员能够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创新,利用知识管理的交流平台进行广泛的传播,使知识的受益者不断扩大。拓展学科馆员的人际交流网络,要使学科馆员团队成员能够经常而广泛的接触,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隐性知识的交流平台也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设施。图书馆应构建全方位的知识交流平台,以促进隐性知识的充分交流。

3.3建立学科馆员继续教育的平台

高校图书馆要实施知识管理模式必然要求符合知识管理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业务和善于利用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图书馆采取相对措施对学科馆员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知识管理模式下各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能力。对学科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可以建立图书馆内部和外部培训计划。内部培训计划,是指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知识创造性和有着良好培训能力的学科馆员,使他们成长为图书馆内部的兼职培训师,这样不仅优秀学科馆员的个人知识迅速被其他员工获取,而这种知识来自于图书馆工作的实践,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为其他馆员接受和使用。外部培训是指学科馆员知识服务对象的专业往往不是其所学专业,图书馆可以通过进修的方式深化学科馆员本专业或对口专业的学习,通过不断的继续学习与接受教育,保障图书馆学科馆员不断提高知识服务,知识挖掘和知识传递的能力。

结语

高校图书馆通过学科馆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管理,营造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文化氛围,提高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优势和竞争力。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需要我们足够重视并积极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欢.探讨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深化[J].办公室业务,2014(05):110-111.

[2]蔡彤霞.浅谈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69-71.

[3]邱锦.高校学科馆员个人知识管理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222-225.

[4]石晶,卢小宾.基于咨询服务创新构建隐性知识共享机制[J].情报资料工作,2007(04):82-85.

[5]龙艳军,邹香菊.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隐性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情报,2010(03):14-18.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学教师 教学能力 有效途径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高等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抽象,数学普遍反映难学;二是教学内容较多,授课时数偏少,教学进度难以完成;三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四是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形式单一,教材与专业脱节;五是专业数量众多,岗位要求各异,教学内容众口难调。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这种状况,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几种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要求高职数学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和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外,还要根据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学生状况和专业要求,不断强化以下几种能力:

1、优化整合数学教学内容的能力

所谓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状况和专业要求,立足所用教材,适当改编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学生状况优化数学体系结构。高职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而现行数学教材又都抽象严谨,这对矛盾导致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比较困难,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在内容体系结构上应淡化理论推导和逻辑证明,强化描述性说明和几何直观解释,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是根据专业特点选取数学教学内容。教学中,需要数学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选取数学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时要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一要结合专业特点,不同的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二要教学内容要精练,要大胆删去与专业无关的高等数学知识,只需要专业知识必需的基本的数学理论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2、结合专业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大多知识结构单一,他们除了数学知识外,对所教专业不熟悉,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往往不能用相应专业知识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或实例,不能将专业中涉及到的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使得数学教学与专业严重脱节。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还要熟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要熟知专业课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结合专业实例和案例,将专业知识引入数学教学。

3、根据学情编写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要靠优秀的教材进行展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使用同一本数学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符合学情的校本教材。编写教材应考虑以下两点:一是高等数学教材要适应本专业特点,数学内容要突出本行业、本专业、本地区的特色;二是高等数学教材要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教材要重应用轻理论,重直观解释轻理论推导。

4、应用先进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需要数学教师要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多媒体、多媒体视听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CS)等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图文并茂地揭示数学规律,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内容。

5、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能力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高等职业学院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数学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的缺憾,可以提高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要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建模的能力,要将数学建模贯穿于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学生以后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决定着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在高职院校要重视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规范教学管理,建立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规范的教学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提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和有力保障,高职院校要根据数学教学现状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听课制度,数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二是试讲制度,青年教师要对所授课程进行试讲,同行点评,查找不足,改进提高。三是示范课制度,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定期上示范课,通过观摩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四是导师制度,每位青年教师安排一名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数学教学。五是说课制度,每位数学教师学期开学前要对所授课程进行说课,促进教师全面了解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六是学生评教制度,通过座谈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意见。七是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或教学评估方案,每学期末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改进提高。八是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具有职业特点的教学研究。

2、改善知识结构,鼓励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宽厚的知识结构是高职院校教师搞好数学教学的前提和保证,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必需与专业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满意效果。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大多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不懂“专业”的不足,致使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处在一种自我封闭状态中,数学课和专业课各自为政,数学教学与专业严重脱节,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瓶颈”,加强“双师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要求数学教师不仅加强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对所授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要清楚本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二是数学教师积极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合作与交流,把专业知识引入数学教学中。三是鼓励数学教师到企业、行业进行锻炼,了解本专业的行业背景,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专业问题中的作用。

3、创建精品课程,强化数学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强化数学教师的各种能力的提高。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其次要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选取数学教学内容;三是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四是编写一流的数学教材,教材要适合学科特点,适合专业特点,适合学生实际,适合行业要求。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一节优秀课、示范课、观摩课,它是要建设一门精品学科,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综合工程。在这个工程建设中,数学教师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同时数学教师通过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其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结合专业进行教学的能力、编写教材的能力和应用先进教学技术的能力将会大有提高。

4、开展系列比赛,促进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中开展系列教学比赛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是开展说课比赛,通过说课提高数学教师把握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的能力;二是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比赛,如课件制作等,促使教师提高应用数学软件和应用先进教育技术的能力;三是开展优质课比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锻炼教师能力;四是开展教学设计比赛,提高教师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能力;五是开展数学建模比赛,提高教师将专业实际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艳.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的结合[J]。时代教育,2011(7)

[2]曾宗福.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要求 [J]。职教通讯,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