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养老保险的管理方式范文

时间:2023-07-14 16:25:23

序论:在您撰写养老保险的管理方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养老保险的管理方式

第1篇

一、国外养老保险的主要做法

(一)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德国养老保险的目标在于养老金应是以保障退休者(及其配偶)的生计,维持其购买力。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是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法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广,既包括一般的年老养老金,也包括职业康复待遇、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丧失养老金及遗嘱养老金。原则上讲,所有雇员都是法定养老保险的义务参保人。法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费,费率采取根据实际需要一年一定的办法,1997年缴费比例为工资的20.3%,由雇主和雇员各负担一半,当雇员月收入低于某一限额时,由雇主单独支付。此外,法定养老保险每年还获得国家补贴,约占当年养老保险总支出的五分之一。

德国曾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部分积累模式,但是由于这种资金运转方式难以承受经济波动期尤其是大规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贬值压力,同时,对于人口众多、经济持续发展亟需资金的国家来说,储备大量资金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德国于1957年改变了资金运转方式,由部分积累式改为现收现付式。另外,德国的公务员不参加养老保险,实行退休制度,养老金由财政预算安排。养老金根据退休者退休时的工资和工龄长短计算,但最高不超过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工资的75%(徐瑞娥,2002)。

(二)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1935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后来,经过数次补充和修改,扩展成了一个包括老年和残障者在内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社会保障法规定,凡交纳社会保险税的年满65岁的公民都可享受养老退休金,62-65岁退休者只能享受部分养老退休金。此外,对于参加保险的因伤残退休者和其未成年的子女、配偶也给予一定的保险费。美国的养老保险费是强制性的,每月在投保者工薪中(雇主与雇员分担)扣除。每人都有一张个人社会保险卡,保险卡上注明应缴纳款项,一般为工薪的7%,全美90%以上的公民都参加了这一保险。对于未投保的老人,在1974年前,由联邦政府按全国统一标准发放。

由于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一种现收现付制的,缴费者投入的社保税中大部分被发放给现在已经退休的工人,而剩下的部分则被用于购买特种国债,因此该基金是一种非累积型的。其良好的运转需要依靠两个条件,一个是实际工资的不断增长,另一个是劳动人口的增长。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如果时间是无限的,在自由变化的缴费率下(设定一个上限),除非人口增长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永远小于利率,此即所谓“艾伦条件”(Aaroncondition),现收现付制才能够在代际之间进行帕累托有效配置,否则,基金制一般都不是帕累托有效的改进。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从而实际工资增长也变得非常缓慢),现收现付制的运转基础发生了变化。

(三)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英国的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和附加养老金两部分。凡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公民都可得到基本养老金,而附加养老金只有平时按规定金额交纳社会保险金的公民退休后方可得到。附加养老金的多寡由公民交纳的社会保险金时间的长短决定。交纳保险金的时间越长,附加养老金就越多。对于延期退休者(男性65—70岁,女性60—65岁),本人不再交纳保险金,雇主代他交纳。如果丈夫已经退休,而依赖其收人生活的妻子还不到退休年龄,丈夫可以领取较多的养老金。在英国,年满65岁的男性,年满60岁的女性即可退休并有资格享受养老金待遇。公务员年满60岁即可退休,年满65岁的,强制其退休。

(四)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日本的养老金制度具有多层次、多部门、多基础的特点,比较复杂。日本的养老保险属于公共年金范畴,是一种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险。日本养老金的经费由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在企业中,劳资双方每月各交工资的一定比例,如女性职工交纳5.65%,男性职工交纳6.2%,矿工交纳6.8%,企业主按工资总额的17%交纳,国家每年补贴实际开支的70%;政府公务员的共济年金保险,由公务员和单位每月各交纳工资的7.12%,国家每年补贴实际开支数的15.85%;非受雇者的国民年金保险,个人每月交纳6740日元,国家补贴实际开支数的33%。

除了养老金制度外,日本还有老年福利年金,领取这种年金者不需要交纳保险费,年金额为18万日元,月金额为1.5万日元。这种福利金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负担,所以,有严格的收入限制,如6口之家年收入不超过876万日元。

(五)瑞士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瑞士的养老保险由“三个支柱”构成,包括强制性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充性的职业养老保险和个人自愿的商业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用于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由政府强制执行。其范围为:保险对象为所有在瑞士定居或从事有薪工作的人,以及在瑞士联邦驻外机构工作的瑞士公民。养老金的标准根据工资和物价的变化每两年调整一次。其资金筹集方式为“现收现付制”:基金80%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一般缴费率为工资收入的8.4%,其中雇主和雇员各负担4.2%。对于自雇者,缴费率为7.8%。非工资收入者根据其资产缴费,每人每月缴费从324-8400瑞士法郎不等。除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外,基金年支出的52.76%来源于联邦及州政府,其中16.36%来自联邦政府,36.4%来自州政府。基金由联邦政府管理。另外,联邦财政部还为所有联邦雇员缴费。

第二支柱:职业补充养老保险。目的在于保证投保人的生活水平和以往的生活水平相当,也是强制性执行。其范围为:年收入在24120-72360瑞士法郎之间者,必须参加保险。其支付方式为:男性年满65周岁、女性年满62周岁,即可领取养老金。年领取养老金为其帐户积累的7.2%。目前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养老金合起来的替代率为60%。其资金筹集实行“完全积累制”:基金来源全部为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其管理由分散的保险基金会管理基金并负责基金的运作,联邦社会保险局负责监督。

第三支柱:各种形式的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作为对第一和第二支柱的补充,以满足个人的特殊需要,特别适应于不工作和中高收入者。第三支柱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雇员的最高免税额为5789瑞士法郎,自雇者最高为28944瑞士法郎。由各私人保险公司管理,受联邦私营保险业监督局监督。

(六)北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瑞典、丹麦和挪威等北欧国家是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北欧国家的社会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险,人人受益”。在瑞典,养老退休金包括基本年金和附加年金,约为退休前工资的70%。1976年前社会福利和保险的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1976年后,虽然政府补助部分大为减少,但法律规定由雇主代雇员交纳全员保险金和保险费中的40%,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分别占24%和28%,基金利润占8%。在北欧国家“人们在国营里出生,然后进国营的幼儿园,由国家资助上大学,如果失业,可参加国家安排的培训班,最后在国家的养老院安度晚年”。这就是典型意义上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二、国外养老保险政策与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国外养老保险政策分析

由于各国政治、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各国政府所奉行的社会保障政策也是不同的,其中的养老保险政策自然就存在着差异。

(1)北欧国家把为每个社会成员谋福利看作是社会集体的责任。由于北欧各国强调以公民平等为基础,养老保险计划设立的出发点是平等地给居民分配福利。所以,在社会福利分配中,政府的作用大于市场的作用,政府通过对各种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普遍化、法律化,实际上包揽了全体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福利。因此,这种福利制度已经变成北欧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而不是某种边际性或补的政策。然而,这种福利制度一方面在给社会带来稳定的前提下,另一方面,它已经成为国家的沉重包袱,一旦经济发展放慢,财政危机就显得十分突出。

(2)美国政府注重自由竞争,对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更注重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美国人心目中,过多的社会福利会鼓励懒惰。因此,其社会保险业落后于西欧和北欧国家,分配领域中的贫富悬殊问题长期存在。即使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美国政府主要还是将费用承担责任置于雇主和雇员身上。

(3)日本政府虽然基于东亚文化传统,比较注重发展“单位”福利事业,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其在养老保险方面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

(4)德国和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介于北欧体系和美国体系之间,尤其是德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反应灵敏,总是处于变革之中。

总的来说,西方养老保险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体系,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各国通行的做法是,社会保障开支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双方根据政府规定和法律,按在职时工资的一定比例,向国家社会保险机构交纳保险税,以作投保;社会保障开支的一部分,特别是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由政府从国家税收中给予弥补。因此,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的实质是,投保中的个人义务大一些,要享受社会保障收益,就必须依法投保(或交纳保险税)。同时,西方国家在制订其养老保险的政策时,其依据或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如北欧国家强调以公民权平等为基础;而英国则强调养老保险的出发点是保障居民有一个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德国和日本则强调受益人为社会贡献的大小,将福利与个人的贡献挂钩;而美国则属于混合型。

(二)养老保险的管理方式分析

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管理方式的共同点是:养老保险开支分别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而不是单纯由中央政府一个层次管理,因此,在管理的负担和风险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英国的社会福利和保障由健康与社会保障部负责,该部又由六个重要机构组成;美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总体上由政府主办,但具体项目主要是由各州、地方和基层机构管理,一来可以减少经费发放中的贪污、浪费和,有利于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二来可以减少联邦政府在福利事业中的巨大开支。日本的养老保险管理有三个层次:政府集中管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检查,专业机构负责管理日常具体业务工作,社会团体协助办理养老保险的有关事务工作。具体分工为:属于法定强制实行的养老保险,由政府负责管理;属于强制性的企业年金补充保险,由企业自行管理或委托信托银行、人寿保险公司办理;属于自愿性的个人年金储备保险,一般由人寿保险公司办理。德国的养老保险管理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由德国联邦劳动和社会秩序部负责,下设社会养老保险专家咨询委员会,每年提交书面报告,预测今后15年法定养老保险的收支发展状况,并就保险费率、养老金和政府补贴的调整提出建议;微观层面由各州的各行业组织的联合养老保险机构实行自治管理,是德国养老保险管理的主干。

三、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养老保险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分别制订了适合本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笔者认为,从上述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养老保险理念是构建一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宗旨

西方国家在构建养老保险制度时,各国的依据或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如北欧国家强调以公民权平等为基础;而英国则强调养老保险的出发点是保障居民有一个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德国和日本则强调受益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将福利与个人的贡献挂钩;而美国则属于混合型。因此,这种依据或出发点就是一种养老保险理念,它是构建一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宗旨。笔者认为,我国在构建自己养老保险制度时可以借鉴德国和日本的做法,应将受益人的福利与个人的贡献挂钩。

(二)构建适应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关键

各国政府根据不同职业或不同阶层的劳动者设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其他职业者养老保险等具体项目,虽然各国政府不一定一次性地构建上述所有的养老保险,但在构建过程中,先后不同程度地构建了适应本国国情的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因此,我们认为,不管各国政府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的宗旨如何,但构建适应本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体系则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关键。

(三)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核心

从上述各国政府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不同的国家筹集养老保险资金的渠道各有千秋,但不外乎有社会保险税、单位交费、个人交费、政府补贴等形式。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立适合本国的养老保险需要的筹资模式,这种筹资模式是否能够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标准,是各国政府在构建本国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所追求的一种目标。笔者认为,这也正是我们从别国做法中需要借鉴的内容之一,因为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选择往往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构建的核心,养老保险筹资模式选择错误将会导致受益人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如现收现付模式)、或者会导致代际间不公平(如社会保险税率过高)、或者会导致政府负担过重(如财政补贴过大),等等问题。

(四)养老保险管理方式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实现手段和保障

养老保险管理方式的选择包括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方面,即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养老保险。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各国的做法不太相同,北欧国家政府介入的比例很高,但长期积累下来容易导致政府包袱沉重;美国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政府介入的程度较低,但容易导致养老保险供给不足;日本和德国注重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强调政府介入养老保险的责任同时,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可以说,两国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较北欧国家和美国做得好。另一层含义是指各级政府在介入养老保险时如何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欧美国家大都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范围,尤其是日本政府的三层次管理方式,各级机构的责任非常明确,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手段——养老保险管理方式的恰当选择与运用,是一国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的保障。欧美国家的做法,尤其是日本政府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1]廖理、赵锋。美国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评述。经济学动态,2001(12)。

第2篇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有效途径

城居民养老保险是为我国为老龄的参保人员提供的社会养老政策,要想有效的落实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还比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管理方式不科学

现阶段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方式是属地管理,这种管理不够科学,收缴保险金以及采集信息都非常麻烦。属地管理具体是指各个地区在国家的领导下进行社保结构的建立,但是这个社保机构的建立在上下级方面并不属于行政的领导关系,而更多的是业务上的指导,属地管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模式赋予了当地更多的自,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各个地区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却同国家政府的交流较少,导致各项权利非常分散,不利于基金缴纳以及信息采集整体效率的提升。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具体运作方式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我过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现象,管理方式不够规范,导致在具体的资金运作上,一些县市可能出现私自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紧紧进行挪用的现象。依据现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政策规定,各级县政府不仅承担着养老金的发放工作,同时还承担着资金的时间价值工作。然而现阶段我国很多的县级政府投资风险意识相对较低,依旧会采取买国债存银行的传统的基金管理思维,导致养老金的具体时间价值缺乏保障。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尚未形成网络化信息系统以及联动机制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相对比较复杂,会涉及很多手续以及表格,而现阶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没有形成网络化信息系统,导致经办服务效率会相对比较低。也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导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信息缺乏统一的管理以及整体的规划。另外,现阶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又非常复杂,在具体的联动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责任以及权力不够明确,导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各项工作相对比较混乱,限制了经办服务能力的提升[1]。

二、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对现在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需要对属地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改革,可以从“属地管理”向“属人管理”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因为现阶段各参保对象的流动性会比较大,采用属地管理的管理模式会容易造成各类信息之间的传递造成限制,而“属人管理”的模式可以快速的捕捉到市场的各类信息,从而可以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的收缴资金以及采集信息,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

(二)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在流动的情况下可以更好的保证人们的利益,因此在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管理时不能仅仅只是采用传统的买国债存银行的方法,可以不断的增加多种投资方式,从而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但是需要注意在进行投资时一定要谨慎,尤其是对于股票投资以及金融投资,在进行具体的融资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调查工作。

(三)建立健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网络体系

为了有效的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需要我们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搭建各省,各市,各县乡的网络平台来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使城乡居民可以利用网络在不出门的情况下得到专业的信息服务,如果需要进行资格认证,权利查询以及待遇领取时可以在就近的地方办理。不断的完善网络体系还需要加快速度实现一人一卡,社保卡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方便,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的精准度[2]。

(四)建立科学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联动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需要将各项权利清单进行明确的规划,做好社会企业,银行,财政部门,社保经办部门以及一些其他相关部门的统筹工作,使每个部门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相互增加沟通。同时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需要定期的进行审查沟通,做好外部联动以及内部联动工作,从而提高经办服务能力。外部联动是指加强同银行,财政,公安以及民政之间的沟通。内部联动是指经办机构内部各个科室需要相互监督,做好社保信息的采集和整体工作,同时定时向上级汇报相关工作。同时经办机构需要加强对经办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真正的为参保人员提高有效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服务能力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有效进行,因此需要我们通过改革管理模式,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提升经办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秀斋,李冠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6,(27):28-31.

第3篇

一、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法规实行较晚,管理不统一。我国自2009年9月才出台实施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之前一直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规定,档案管理部门也没有把其列入管理范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制定了一些办法和要求,但并不统一、不规范。一些职工遗失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流动人员,自己保存有关参保资料的现象较多,虽然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和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了要求,并且设立了保管档案的机构和人员,但由于没有过硬的措施和规定,加之参保人员对此认识不够,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流动人员保存着个人的参保档案资料。一些单位的劳资人员不及时将养老保险的有关资料归档或不认真办理的问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给参保人员享受保险待遇带来麻烦,有的还引起争议。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水平不高,影响社会保险业务的开展。近年来,随着养老保险业务量的逐步加大,特别是国务院决定将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以后,职工退休后,各种待遇的享受,都由社会保险来负责。为了更好的做好服务,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险部门,加大了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力度,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建设档案室、购置设备、开发管理软件等。但由于这项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实现软件、硬件和管理人员相配套,有的软件不成熟或不能完全适应保险业务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全省甚至全市无法实现联网和资源共享,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也影响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有的硬件陈旧落后,与软件不能匹配,有的没有专业人员,现代化技术不能发挥出应有的管理效能。在县区一级,多数仍然沿用过去手工操作的陈旧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质量也较差,查找数据资料费时费力,准确度也难以保证,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

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浪费了大量信息资源。我市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展了近20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也搞了近10年时间,职工养老保险积累了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料,但这些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仍处在“初级阶段”,主要用于职工计算养老保险待遇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等方面,即服务职工个人。而服务社会、推动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和为领导决策等方面几乎没有开发和利用。

二、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设想与建议

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近年来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国家出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和《国家档案局9号令》后,我省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对各市、县区加强了督导,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社会保险档案的验收。根据工作实际,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加快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与手段。仅秦皇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职工已达12.21万人,传统档案管理和纸质目录检查根本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和事业发展需要,所以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现代化,是适应时代需求,发展职工养老保险业务的必然要求。要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多种措施并举的办法,“软”、“硬”件一起上,上下一起动。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统一构建安全、高速网络,开发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界面友好的应用软件,实现省内信息、数据共享,以适应当前参保人员流动性大,异地办理业务量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

第二,加强对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由于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历史较短,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时间更短,并且需要职工退休以后才能显现作用,加之过去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和具体业务不太了解,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的作用知之更少,还没有引起广大职工的关注。在职职工养老保险档案资料和个人基本信息的收集填写中,有的不认真填写,有的甚至长时间放在自己手中保管等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养老保险档案与每个参保职工利益密切相关,不仅关系自身的老有所养,也关系整个保险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加强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仅靠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需要参保职工和各单位的密切配合。

第三,加强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的开发利用,发挥服务职工和社会事业的效能。在职工养老保险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中,应从目前单纯为职工个人服务变为服务社会事业,从由只为计算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到为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如根据职工养老保险档案,编制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预测未来若干年养老保险基金使用情况,为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前瞻性设想。根据职工养老保险档案职工的基本情况,对若干年参保人员享受待遇情况进行预测和计算,为调整职工离退休待遇提供依据等等。

第4篇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

引言:

目前,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影响,使企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更加繁琐。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如何在该项管理工作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为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企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的作用

现阶段,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业的发展形势都有所变化。将企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通过数据储存,可以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信息化处理可提高办事效率,另外,节省了纸质档案的保存空间,在使用和管理方面更加快捷。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节省翻找档案的时间,通过操作计算机,在专门的系统上搜索关键词,便可快速查看所需信息。在此方面。档案管理者可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提高其安全性。任何管理方式的转变都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信息采集、保存、提供等方面获得进步。另外,通过信息化处理,能够使养老保险的信息更具有时效性。以往的档案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信息共享,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可实现远程信息传送,将管理工作简便化。

二、企业实现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2.1提高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

部分企业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技术含量不高,聘请的工作人员并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受到自身思维的限制,使其对信息化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将信息录入到管理系统中,难以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另外,仍有部分管理者采用以往的落后管理形式,忽视信息化管理,限制该管理模式的建设进度。面对此种情况,有关企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应该提高重视程度,积极转变管理思想,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相关部门应提高对该方面的重视程度,设置专门的活动经费,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购买较为先进的应用设备仪器,仔细进行甄选,以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另外,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相关技术,以及重视程度,投入合理的资源量,进而提升养老保险档案的信息化工作水平,方便相关信息资料的查阅和使用,为企业后续的工作提供便利[1]。

2.2转变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形式

在实际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其资料的草拟、删改以及打印,都是由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以及档案系统进行的,并以虚拟数据的形式将其保存。通过该种工作形式,方便保管养老保险档案的同时,也便于资料复制和删改,若出现管理不当的情况,可能使原始数据丢失,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部分管理员对信息化管理形式心存怀疑,并在具体工作中,尽量避免采用信息化的方式,使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要想完善档案信息化处理,需要逐步转变工作形式,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需要加大各类资源的投入量,优化信息资料的服务水平。在已经具备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部门中,应提高管理力度,进一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免出现资金浪费或同类项目重复进行的情况。另外,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通过缩微处理,将养老保险档案资料通过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经过合理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对于档案管理,可以使用部分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以及移动通讯设备等,为相关的档案使用者提供较为快捷的服务方式,进而实现预期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效果。

2.3完善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体制

管理工作最基本的便是合适的管理体制,各部门之间以及主管负责人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若缺少相应的管理体系,则会使管理程序缺乏规范性,为信息化管理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应重视养老保险信息化档案管理,并推出科学合理的行为标准,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若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给予约束,难以统一各企业之间的档案信息系统,造成其资料项目有所差异,加大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影响信息化建设进度。对此,需要制定合适的管理体制,提高相关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增加资料的安全性,实现档案资料的有效管理。[2]。

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进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连带着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公司职工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提高,而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最主要的构成内容,是对于职工老龄化之后的一种基本保障措施。某电力公司担负着湖北省能源优化、电力供给上面的任务,公司内部员工为湖北省的电力公司奋斗了一辈子,为了确保职工退休之后福利、维持内部员工团队稳定、解决后顾之忧等,就需要加强公司养老保险管理工作。

一、加强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的目意义

社保工作直接影响着职工的生活利益,其服务的对象是庞大的个人信息,对个人压力的降低和安全意义重大。在新的形式之下,养老保险标准化可以有效的优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确保公司创造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因此,电力公司需要以原有的政策为基础,健全统筹计划,确保养老保险流程化、专业化、标准化,才能降低业务经办风险、提高公司服务水平。

二、目前电力公司养老保险遇到的问题

(一)缺少科学性管理

养老保险具备政策性强,且涉及期限长特征。养老保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这段时间之内产生了大量的养老保险机制,或者实际运用的资料文档,且这些资料文件都直接影响即将退休或者未来五年之内退休的职工。然而,正是由于信息量的庞大,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导致信息散乱,长此以往下去非常不利于养老保险工作者全方面的掌握社保政策的变化过程,这样的话在遇到特殊状况的时候,就无从入手。电力公司养老保险具备一定的行业特征。原电力公司员工1990年开始设置个人账号,湖北省为了满足国家制定的政策要求进行省级统筹工作,个人账户于2007年开始执行。这样的话,造成在养老金发放、财务管理等方面电力公司遇到一些特殊性事情,尤其是最近几年员工流失度比较高,造成不管你是哪个行业、什么时间、什么工种都需要面对员工的流动性,增加了经办工作难度不说还带来一定的风险。电力公司经办缺少规章制度。电力公司养老保险的经办是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的,比如,湖北省城镇员工养老保险中心颁布的行业统筹指南,或者行业内部的养老保险计划书等,但是这些规章制度都缺少针对性的详细规则。

(二)养老保险经办和实际运用产生矛盾

首先,参保员工的管理方式比较松散,但是养老保险工作需要集中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湖北省电力单位实施的是基本养老险省级统筹,全省预计有六十家,在职员工缴纳保险的员工预计两万,距离退休的员工长不多占到一半,且参保员工分布在省内各个地区,尤其是一些离退休很近的员工全国各地都有,少部分的员工可能移居到国外,这无疑给养老保险管理和服务增加了难度。其次,养老保险业务比较繁琐、冗长,但是经办工作者具备主动性,两者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养老保险工作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因此要求经办人花费很长的时间和耐心,且高精确度的处理。但是社保业务付出的多少,并不能会提升个人业绩,长时间下去,很容易影响工作者主动性。

三、实现标准化养老保险管理方式

(一)加强对养老保险的认识

从电力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来说,社会保险具备一定的困难度和不可缺少性,尤其是在养老保险上面。所以,养老保险不仅仅当作职工退休后的福利,还应当结合当地政府的监管情况,提高对养老保险的积极主动性;保险的经办政策比较独特,尤其是养老保险,直接跟随职工的一身,所以应该做好梳理工作,确保所有的政策的系统性。

(二)注重科学化的管理

首先,全面了解所有与之有关的养老保险政策机制,参照业务的种类匹配相应的政策。此外,对于一些无用的、已经废除的文件或者资料,一定要留有底单。其次,依据湖北省城镇员工养老保险中心颁布的行业统筹工作说明、行业养老险申办流程等,结合本公司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出养老保险计划,此方式不仅仅可以让经办工作快速了解电力公司内部养老保险涉及到的内容,还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还可以确保所有业务办理都有理可依;再次,加强养老保险工作的档案管理,确保所有的业务记录可以查询,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定不仅仅可以方便信息的查询,还可以当某一个员工离职的时候快速掌握公司状况;最后,加强电力公司养老保险经办人工作能力,确保其可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三)注重经办和实际运用的协调

为了解决养老保险经办和实际运用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保证其统一的管理、有制度可依、人性化发展、高质量的服务,还需要加强经办业务的岗位职责、规章机制、操作步骤、参考标准和考核需求等,以此提升养老保险专业化管理水平和高质量服务。其具体方式为:第一,注重行业统筹公司的申报工作,确保所有的参考公司的申报不厚,提升养老保险工作的效率,以此降低经办工作的奉献;第二,注重机制的设立,加强基础性工作管理,提升公司养老保险管、支柱和服务水平;第三,将所有的操作流程细分出来,并将其复印装订出来;第四,注重人才培养工作,确保职工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之中,以此才能激发职工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养老保险影响力度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越来越趋于标准化管理,而电力公司为了确保养老保险的标准化管理,就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本文选取湖北省某电力公司,从实际运用中阐述了养老保险管理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电力公司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聪,常安萍.浅谈电力企业社保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J].大众用电,2015(S1):11-13.

[2]王景兵,刘希,黄永聪.电力企业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7(6):362-363.

[3]张晶.统一经办标准打造服务品牌——陕西养老保险经办标准化建设工作纪实[J].中国社会保障,2012(7):44-45.

第6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投保人;档案

养老保险档案是指居民在办理的保险的时候,出现了文字材料等等,而这些材料是具有法律效益的,通过这些档案信息可以知道投保人应该缴纳的费用以及享受的待遇。养老保险档案也是我国档案资源的一种,档案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因此要管理好养老保险档案http

1 新常态下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1.1 事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

虽然我们河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提前并轨,但随着全国统一并轨制度的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我们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60岁以上老人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若无完整准确的个人资料记载,即安全有序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我们整个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

1.2 事关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

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在办理参保手续时,首先要采集个人信息,并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其后要不断缴纳保险费、划拨个人帐户、计算利息等。当新老农保制度进行衔接及居民与职工养老保险进行流动时,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等手续,这些详细资料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1.3 事关经办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

2 当前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稍显不足,尤其是基层的管理人员,因为档案多,而且觉得自己是基层工作人员,在出现错误的时候,也不容易被发现。因此不重视工作,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很多管理人员都认为对于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并不能为单位获益,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因此更加散漫的工作。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基层的管理人员数量少,不能完成管理任务。而且部分城乡没有管理室,使得一些应该归档的档案不能及时归档,而管理人员也不能马上对这些档案管理,由于没有位置就只能随意的存放,有些档案放到了潮湿的地方,而有些档案也没有防火措施。这样就使档案管理工作有难度。

2.2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

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档案管理技能,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档案工作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2.3 在管理养老保险档案的时候,应该使用正规的管理方式,同时遵守一定的管理规范

由于我国的城乡养老保险管理档案工作刚刚起步,而且这种档案业余其他的管理对象不同,因此在对其管理的时候,缺乏标准,这也就使得不同地区在管理档案的时候,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出现了不同水平的管理模式。养老保险档案很多,部分档案需要归档,也有的一些档案需要销毁,但是归档之后,档案应该保存在哪里?在什么地方销毁等都是需要管理去解决的问题。因为某些档案的相似度高,为了减轻工作量,可以将这些档案集中管理,但是如何才能让档案集中,以及最佳的管理方式是什么?这些问题业需要管理人员去解决。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工作秩序,没有标准化的管理,那么养老保险工作会是苦难重重。

2.4 手段落后,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面启动和业务量的逐步加大,有的经办机构实施了档案的微机化管理,但由于软件、硬件、人员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有的缺乏相应软件,有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3 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

3.1 加大对养老保险档案的宣传,选择最有效果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普通的群众到领导干部都要有管理意识

通过宣传让对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不重视的人也对与管理工作有了了解,各级部门都要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而政府更应该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支持管理档案,对于管理工作的支持主要表现在资金以及人力上,为管理工作提供资金,在社会上选拔优秀的人才从事管理工作,解决资金以及人手紧缺的问题。建立和谐的管理环境,使工作人员能在一个良好的气氛下管理档案。

3.2 完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在制度下优化管理方式

国家已经出台了与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律中明确的确定了档案管理的期限。因为档案的分类多,因此在管理档案的时候,应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管理的时候,也要按照规定管理。在收集养老保险档案的时候,也应该做好整理以及存档的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章程,而且还要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在未归档之前,基本以书面材料为主,还有很多的图表、账薄等,在归档之前也要做好材料的统计工作,并保证材料能及时的归档。

3.3 对于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要加大投入,以此来增强管理水平

各级在管理档案的时候,都会有苦难,以城乡养老部门为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少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购买设备,也不能建立新的档案室。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在管理档案的时候,应该按照相同的标准,为了减轻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使用计算机,通过电脑操作记录或者是保存档案。在保管档案的时候,还要有专门的管理软件,这个软件只用于收集资料,而且养老保险部门使用的是同一种软件。这个管理软件具有几种功能,编辑档案,自动搜索以及查询档案等。

结束语

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福利依据,它保障着的是广大劳动者能“老有所依”。养老保险制度属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让我们重视并想方设法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水平,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参考文献

[1]郑夕云.浅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J].就业与保障,2013.

第7篇

关键词:新农保;陕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引言:

随着陕西省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为了切实做好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陕西省委、省政府经过全面考察和科学分析,在宝鸡市率先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过程中总结问题,不断改进,对于促进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保障老年农民基本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重要意义。

一、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背景

(一)陕西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形势严峻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陕西省常住人口与2012年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18.26万人,65岁人口占全省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8.53%提高至2013年的9.43%。 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尤其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不断加快,陕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二)陕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效不大

1992年,陕西省民政部制订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开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尝试。在开展初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虽然此后略有复苏,但总体来讲,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陕西新型农保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2007年陕西省在宝鸡展开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试点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被劳动保障部列为全国第一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城市。目前,陕西省己在总结宝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了试点范围。

二、陕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家庭养老为主导

时至今日,大部分的农村还在实行家庭小型经济,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形式。有关资料显示,60.6%的农村老人依靠子女补贴生活,仅有2.1%的老人有养老金维持生活。

(二)社会养老保险逐渐建立

随着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逐渐展开。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农保机构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农保人员的队伍也逐渐壮大。

(三)农村老年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是补充

近几年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较好地保证了五保老人的合法权益。农村优抚保障的对象是为革命事业或国家安全做出牺牲贡献的特殊社会群体,实质是对他们所做贡献的补偿和褒扬。保障资金主要由各级财政和农民群众统筹负担。一个时期以来,农村抚恤补助经费的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被动性,优抚保障经费的增长远远落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陕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民参保能力分析

收入水平是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物质基础,收入越高,则农民参保能力就越高。陕西省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在逐年增加,其中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03元,较上一年名义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说明我省农民大部分已经具有了参保能力。

(二)政府府支持能力分析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的政策不断向“三农”倾斜,其中的重点就是农村社会保障问题。陕西省2013年财政支出3666亿元,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陕西省政府财政能力的增强也为新型农保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四、完善陕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措施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

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省的探索实践,我省必须重视农保资金的筹措,一方面要保证个人、集体、政府三方面资金筹集到位,另一方面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实现筹资多元化。

(二)完善农保基金投资管理方式

针对投资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建议将县级农保经办机构职能明确为保费的收缴、个人账户的管理和养老金的给付,除留足当年给付备用金外,不再管理和运营基金,同时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县级统筹转变为省级统筹,以便与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合并投资运营。但需要注意的是,合并投资运营必须是建立在能够分清楚投资收益的基础之上,以免损害了其中一方的利益。同时成立农保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农保管理机构应该对委员会按月提供本辖区农保基金投资管理情况的书面报告,由委员会对其管理进行监督并定期对外公布农保基金的基本运营情况。

(三)加强农保工作法制保障

通过立法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行规范,并将农民享受社会养老的合法权利以法制的形式予以确定。加快拟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将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参保农民的权利和义务、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等方面以法律的方式明确规定下来,各省级政府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本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四)加大政府投入以健全农保信息系统

为了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满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复杂多样的需求,我们在新型农保开展地区应该加大政府投入资金,为当地农保管理中心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和电脑等信息化设备,开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并在其下设立不同的子系统来对农保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推进全国联网,延伸信息网络到各个地区农保经办窗口,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信息化。

五、结论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寻找不足,并吸取经验,在此基础上寻求创新,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基金投资管理方式、加强法制保障、健全农保信息系统,这不光是政府的问题,更需要个人、企业等多方支持和努力,共同发展和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铁卫,曾凡涛.当前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难点问题与对策[J].学术探究,2005,0 3 -0 0 0 5-0 5.

[2]方永恒,瞿伟,宋琪.西部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建议.学术研究,2007,18-1 8-0 5 5 6 9-0 2

[3]《2013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史维良.中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信息统计, 2 0 0 6,0 6-0 0 8 2 -0 3

[5]陕西省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6]卢海元.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问题研究,理论研究,2010,06-0001-08.

[7]邱长溶,张立光,郭妍.中国可持续社会养老保险的综合评价体系和实证分析[J].2学术探究,004,03-0027-05

[8]王国军.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思路.[J].学术研究.

[9]丁润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撑条件分析[J].理论探索,2005,4.

[10]韩汉博.建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社会科学家,228,10.